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案
六年级女生青春期教育教案

六年级女生青春期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青春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定义和特点。
2. 帮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是指人体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一段发育过程。
2. 讲解青春期的特点:身体发育、性成熟、心理变化等。
3. 讨论青春期中的常见问题:如何应对身体变化、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青春期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青春期的理解和经验。
3.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青春期中的情境,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第二章:身体变化与卫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基本情况。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体变化,建立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讲解青春期女孩身体变化的特点: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等。
2. 强调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每天洗浴、更换内衣等。
3. 教授正确的卫生方法:如何使用卫生巾、如何保持私处清洁等。
教学活动:1. 利用模型或图解展示青春期身体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分发卫生用品,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卫生习惯的看法和经验。
第三章:性别角色与自我认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角色的概念。
2. 帮助学生认识到性别角色并非绝对。
3. 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身份,建立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性别角色的定义: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期望和规范。
2. 讨论性别角色的影响:如何塑造个体行为和自我认同。
3. 探索自己的身份: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
教学活动:1.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性别角色的行为和期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性别角色的看法和经验。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写一篇关于自己身份的短文。
第四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人际关系的特点。
小学青春期安全教育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的态度,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沟通,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教学重点:1. 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
2. 自我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1. 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2.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青春期安全的故事,引起学生对青春期安全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青春期有哪些变化?二、新课讲授1. 青春期生理变化(1)教师讲解青春期生理变化,如:身高、体重、声音、第二性征等。
(2)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青春期生理变化。
(3)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青春期生理变化经历。
2. 青春期心理变化(1)教师讲解青春期心理变化,如:情绪波动、叛逆心理、自尊心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青春期心理变化经历。
3. 青春期安全教育(1)教师讲解青春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如: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性侵等。
(2)介绍一些自我保护方法,如:避免单独行动、学会拒绝、求助等。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遇到危险时如何应对。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在青春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青春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回家后,与父母、亲朋好友分享本节课的内容。
2.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青春期安全计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以及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了青春期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安全意识。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青春期安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K12学习】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教案1

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教案1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案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掌握最基本的青春期健康卫生常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健康生理、心理和道德观念。
教学准备:人体挂图、录像带。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健康生理、心理和道德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想一想,进入四年级以来,我们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心里想的又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讲解:2、青春期有什么特征呢?师:青春期有两大特征:一是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迅猛,二是男女第二性别特征开始出现。
3、青春期的男女发展差异:师: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一般是女学生比男学生提前两年左右,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中女孩子比男孩子个子高,这是因为女学生发育提前的缘故,一般是到了初中,男孩子的发育速度就加快了。
总结:青春期是个第二性特征开始发展的时候,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伴随着心理问题的变化,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化。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卫生要求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讲了青春期第二性特征的发展,那么作为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什么呢?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女孩子的月经和男孩子的遗精。
讲解:月经和遗精的生理原理:男女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速度加快,其中,女性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男性遗精是男性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
女孩子第一次月经在13-15岁之间,男孩子首次遗精一般在14-16岁之间。
月经的生理原理:女性在人类繁衍中担负着生育的任务。
女性内生殖器--子宫就是生育子女的一个重要器官,子宫内有一层薄膜,如果没有精子和卵子在子宫里着落,子宫的这一层薄膜就会脱落,排出体外就是月经。
女孩子有月经了,就表明逐渐成为大女孩子了,生理上是可以怀孕了,但如果怀孕年龄太小,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女孩子尤其要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有坏人侵犯。
遗精的原理: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开始产生精子,精子的形状想个小蝌蚪,但很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小学青春期教育教案

小学青春期教育教案篇一:青春期教案古佛寺小学冯莎莎小学青春期女生生理卫生教育教案教学内容: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及防性侵教育教学目的:1、让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特点及自身生长发育的程度。
2、掌握一些基础的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及性健康教育知识。
3、在与人交往中学会正确的自我保护及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青春期的特征及生理、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变化教具准备:课件及相关视频资料教学对象:小学高段女生。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师:同学们,经过了一个冬天,现在夏天又来了,老师发现在座的一部分女同学个子长高了,而且还比以前懂事了,老师特别的高兴。
老师想要问大家一个小小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小时候总喜欢问自己的爸爸妈妈。
师:“你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吗”?(学生自由的讨论)师:用答案引入到今天学习的主题—青春期二、讲授新知:(一)生理卫生健康1、什么叫青春?师:青春之所以被称之为青春,其中有个意思是:人生的春天,是我们青葱的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
青春的你们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活力。
在这个时候你发现自身慢慢的变化了吗?可能有的变化让你惊恐不安,有的变化让你感觉神奇,这些变化为什么会突然间出现呢?这就是—青春期。
2、什么叫青春期呢?师: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我国,一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作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各脏器如心、肺、肝脏功能日趋成熟,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成人标准。
一般情况下,女孩青春期要早男孩一年左右,从乳房开始发育到月经初潮,大约需2~3年,继而腋毛、阴毛长出,骨盆变大,全身皮下脂肪增多(尤其胸部、肩部等),形成女性丰满的体态。
伴随着青春期的性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3、青春期特征有哪些?对于女性,青春期是指从月经来潮到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
小学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背景青春期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青春期教育也是一道必修课。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班会教育的形式,传递青春期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在这个阶段健康成长。
二、主要内容和目标本次班会主要内容如下:1.青春期的定义和时期;2.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解释和相关知识;3.预防青春期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我们的主要目标是:1.学生对青春期的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2.学生可以正确地理解和面对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并争取在发展过程中避免或减轻问题;3.学生了解如何预防不良行为,促进健康发展。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在班会开始,老师介绍本次主题,并对青春期给出一个简明的定义。
步骤二:概念讲解刚才提出了简要定义,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青春期。
这里我们主要讲解青春期的时期和生理、心理变化的解释。
步骤三:参与讨论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进行小组分组,引导学生就青春期相关话题进行组内讨论和交流。
这将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四:问题解答在这个环节,教师会针对学生在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解答,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关心的问题和困扰做出更加深入的了解。
步骤五:行为指导在这个阶段,我们将为学生提供预防青春期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可以利用漫画或幽默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对于一些看似小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
步骤六:总结反思老师召集全班学生,询问他们是否已经能够正确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预防问题的策略。
并鼓励学生在个人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以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四、教学重点在本次班会教育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青春期价值观;2.着重介绍应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3.利用亲身体验或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不良行为的后果。
五、教学效果评估我们将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评估本次班会教育的效果:1.学习笔记: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理解和认识;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班会的态度以及对青春期的应对能力等方面;3.讨论总结:在班会结束时,总结交流本次教育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案(精选5篇)

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案(精选5篇)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体型及怎样使自己有一个较满意的体型。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和体验,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变化。
教学过程:活动一:学生说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在体型方面出现的各种烦恼。
体验:自卑活动二:说出人的体型的五种类型。
高胖型、高瘦型、矮胖型、矮瘦型、运动匀称型,其中运动匀称型是最健美的体型。
事实上,这几种体型各有可爱之处,高有高的气魄,矮有矮的韵致,胖有胖的神采,矮有矮的风度。
体型只是美感的载体,只要自然、和谐,就是美。
活动三:如何面对体型美外形受遗传影响,美不仅指容貌美和体型美,真正的美出自人本身的气质和修养、学识、人品等等各种内在美的品质。
世上不少体貌不扬的伟人、名人。
如果外形不好,则可在才智和勤奋上寻求补偿。
活动四:青春期关心体型美是正常的进入青春期后,男女体型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体型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性别角色的分化,对体型的关注,既有对身体发育是否正常的担忧,也有对未来形象的憧憬,这种过于敏感的心理是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活动五:思考:怎样获得自己较满意的体型?(取决于营养状况和运动锻炼的状况。
)正确认识自己的体型,认识到内在的气质修养比外表美更重要,不盲从社会风尚,从而做到“以健为美”,重心灵美。
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案篇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大脑,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学会学习、学会休息。
教学重点:怎样正确用脑教学过程:活动一:教师举例:甲学生成天泡在书堆里,但成绩并不太理想,乙学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学习时玩乐时尽兴,但成绩拔尖。
鼓励学生大胆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学生可能会总结到:这是合理用脑的问题。
青春期教育的教案8篇

青春期教育的教案8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教案的科学设计可以使课堂更具吸引力,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青春期教育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青春期教育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明确异性交往的需要,青春期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异性交往行为。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分组讨论和现场表演等形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时间:星期三第八节班会课教学地点:XX班教室教学过程:一、班主任老师讲故事1、通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故事,引入话题青春期需要异性交往小结: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10、12岁---16、17岁)是青少年社会的重要时期,要经历躯体和身体的心理上的急剧变化。
2、影响生长的物质主要是人的脑垂体前叶的五种激素(即五种荷尔蒙)其中的两种---促黄体酮生长激素(lh)和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产生性腺,他们可使男女产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而激素产生的效应显而易见-----异性相吸。
3、歌德有诗青年男子谁个不钟情,妙龄女子哪个不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某中学组织同学外出野餐。
第一天,老师让女男同学分席而食,结果是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则嬉笑吵闹,同样杯盘狼藉。
第二天,老师让同学男女合席而食,则出现了另一番风情:男生个个彬彬有礼,你谦我让,大有君子风度;女生则个个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
小结:男、女同学表现出想与异性交往的行为是一种自然而然正常的现象,适当的异性交往是必要的,大可不必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二、心理剧表演收到一封烫手的信情景一、一男同学收到信,在同伴中炫耀。
情景二、一女同学收到信(写信的男生她看不起)在教室中当场把信撕了。
情景三、一女同学收到信以后,对写信人不做任何答复。
讨论:如果你收到这样一封信,你将会怎么办?小结:异性交往的原则:原则一、注意交往的方式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在异性的集体交往中,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则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
《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

《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为《青春期》,我们将结合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进行讲解。
主要包括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知识,认识到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2.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学会自我调适。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对心理的影响。
2. 应对青春期困惑和挑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青春期教育》2. PPT课件3. 讨论卡片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青春期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青少年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和挑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青春期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定义2. 生理变化3. 心理变化4. 应对方法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思考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和挑战,并尝试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青春期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青春期的书籍和资料,加深对青春期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青春期教育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为《青春期》,我们将结合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进行讲解。
主要包括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这些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应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其中第一个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知识,认识到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教案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掌握最基本的青春期健康卫生常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健康生理、心理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准备:人体挂图、录像带。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青春期第二性特征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想一想,进入四年级以来,我们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心里想的又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可让学生讨论,教师按照生理和心理两大类进行分类)
(二)、讲解:
1、什么是青春期?
师:人的一生如同我们家里养的花草一样,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结果,冬天衰败。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的季节,如同池塘里的的荷花,才露出尖尖的角来,是个非常美丽的时期。
但是这个的发展变化很快,所以我们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我们自身的发展--青春期。
师:什么叫青春期呢?青春期就是由儿童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一般为10年左右,即从10岁到20岁。
其中,10到15岁
这五年发展速度最快。
2、青春期有什么特征呢?
师:青春期有两大特征:一是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迅猛,二是男女第二性别特征开始出现。
(出示挂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幅男女身体特征的挂图,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说一说男女之间都有哪些区别?
师:人刚生下来是从男女的第一性特征上来区分的,第一性特征就是指男女的生殖器官特征,男性的性器官在体外,由阴茎和睾丸组成,而女性的性器官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是子宫和卵巢,外部是阴户。
第一性特征是生下来就有的。
但很小孩子穿上衣服后我们有时候分不出男女来,也就是说第一性特征可以被掩盖住。
但进入青春期后,人的第二性特征开始发育,第二性特征是很难掩盖住的,所以不论怎么装扮,还是比较容易分出男女来的。
那么第二性特征都有哪些呢?
第二性特征:
男:胡须-声音-喉结-肌肉;
女:声音-喉结-乳房-骨盆-皮肤脂肪。
3、青春期的男女发展差异:
师: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一般是女学生比男学生提前两年左右,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中女孩子比男孩子个子高,这是因为女学生发育提前的缘故,一般是到了初中,男孩子的发育速度就加快了。
(三)总结:
青春期是个第二性特征开始发展的时候,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伴
随着心理问题的变化,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卫生要求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讲了青春期第二性特征的发展,那么作为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什么呢?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女孩子的月经和男孩子的遗精。
(二)讲解:
月经和遗精的生理原理:
男女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速度加快,其中,女性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男性遗精是男性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
女孩子第一次月经在13-15岁之间,男孩子首次遗精一般在14-16岁之间。
月经的生理原理:女性在人类繁衍中担负着生育的任务。
女性内生殖器--子宫就是生育子女的一个重要器官,子宫内有一层薄膜,如果没有精子和卵子在子宫里着落,子宫的这一层薄膜就会脱落,排出体外就是月经。
女孩子有月经了,就表明逐渐成为大女孩子了,生理上是可以怀孕了,但如果怀孕年龄太小,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女孩子尤其要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有坏人侵犯。
遗精的原理: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开始产生精子,精子的形状想个小蝌蚪,但很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精子产生后就存在精囊里,若储存过多就会溢出体外。
遗精是男性性成熟过程的一
个标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三)看录像:
播放录像片《青春期的生理卫生》
(四)总结:
搞好青春期的卫生是确保青春期健康发育的一个十分必要的条件,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青春期得以健康的发展。
第三课: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要求
(一)导入新课:
上两节课我们讲了青春期的身体发育现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生理发育的同时,我们的心里也在快速地发生变化。
那么,在青春期心里都有哪些变化呢?
(二)讲解:
由于青春期的身体上的明显变化,我们心理上就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男孩子或者是女孩子的性格特征。
比如说:男孩子小时候哭,别人不会说什么,但是进入青春期了,男孩子动不动就哭,别人就会说不坚强,想个女孩子。
女孩子也有很明显的变化,比如说穿衣服喜欢挑挑拣拣了,自己觉得不好看的衣服不喜欢穿了。
这就是说,男女同学都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并且都希望自己的言行举止越来越符合自己的性别。
再比如说,男女同学都希望在家里能有一个自己的小抽屉,好专门放置哪些不希望别人看到的东西,比如说自己的日记等等。
这些变化说明我们已经再慢慢长大。
感觉出自己长大的一个标志是什么呢?就是意识到:男女有别。
所以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男女同学应
该怎样交往。
(三)讨论: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男女同学应该如何交往的问题,想一想我们平时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教师随着学生的讨论给予总结,主要内容如下:
1、男女同学存在差异,所以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2、男女是我们的世界和社会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所以要互相尊重;
3、应为男女有别,所以男女同学想处的时候要大方、得体;
(四)总结: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我们以后的发展的一个基础,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关心自己的健康;二是学会正确与别人相处。
超等乡学校周桂秋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