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赏析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
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
着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着名诗人。
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
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
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或为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注释] 啼:叫。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译诗]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全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莺啼绿映红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
但那只是宏观的。
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要具体一些。
似乎使人参观了几个景点。
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
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
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
别有一番情趣。
作品名称,江南春。
创作年代,唐。
作品出处,唐三百。
文学体裁,近体诗。
作者,杜牧。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品鉴赏。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首先描绘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到处莺歌燕舞。
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
那依山的城郭。
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
“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
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
揉进了沧桑之感。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
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
千里莺啼绿映红全诗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
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
劳民伤财。
修建了大量寺庙。
《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
将以易俗。
故祖深尤言其事。
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穷极宏丽。
僧尼十余万。
资产丰沃。
所在郡县。
不可胜言。
”据此。
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
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
审美之中不乏讽刺。
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
一句一景。
各具特色。
这里有声音有色彩。
有空间上的拓展。
有时间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个字中。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
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
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唐】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唐】杜牧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①郭:城郭。
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
②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
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③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④楼台:指寺庙。
【译文】辽阔迷人的江南水乡,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镇,随处可见酒家迎风招展的旗子。
南朝统治者建造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般的细雨之中。
【赏析】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
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杜牧同时代的诗人白居易以短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
不过白诗展示给我们的是江南风光大的轮廓,是江南风光的整体感官形象。
而杜牧则不同,他不仅从整体上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明媚,而且还具体到描写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到处酒旗招展,具体到描写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读者从一个个具体的景点去体会江南风光细微之处的色彩多姿,妩媚动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开篇,诗人首先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柳绿花红,燕舞莺歌的境界,随后又向我们展示了“水村”和“山郭”“酒旗”处处迎风招展的繁荣与祥和。
“千里”极言地域之辽阔广大,一个“千里”把“莺啼”响彻了整个江南,把“绿映红”掩映了整个江南;“水村”与“山郭”又把迎风招展的“酒旗”挂遍了整个江南。
令人迷恋,令人心驰神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是把诗作由写自然景观转移到写具有人文景观特征的庙宇,这一转就巧妙地揉进了历史的沧桑,也使其自然地融进了诗人对南朝朝政的讥讽与批判。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在蒙蒙烟雨中若隐若现,更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一首古风诗歌,作者不详。
这首诗歌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和图像,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欢乐。
下面对诗歌的意思进行详细解析:千里莺啼绿映红,这一句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莺鸟在绿色的草地上吟唱,周围的红花绿枝也开始萌芽,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活力。
水村山郭酒旗风。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乡村的一派繁荣景象:水村和山郭之间是茂密的酒旗,这暗示着此处的酒业蓬勃发展,是一个繁荣富庶的地方。
风吹过来,旗帜迎风飘扬,给人一种自由和欢乐的感觉。
相思愁苦白发衰,这一句诗歌写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纵然身处这样美好的乡村,但是他依然体会到了相思的痛苦和岁月的无情。
白发衰老暗示着时光流逝,一切都是短暂的。
近来思绪古想新。
然而,诗人并没有失去希望和信心,他仍然保持着前行的态度:虽然想念和思念,总是让人情绪低落,但是只要保持思维的灵活及时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就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充实和强大。
欲买桂花同载酒,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桂花是一种香气扑鼻的植物,意味着美好的生活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而同载酒,则意味着分享和欢聚的意味。
这提示我们,即使是生活得再舒适,也不能忘记与他人分享快乐,并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
结尾句“行路难”,则传递的是人生坎坷多舛的现实。
但是,不论走过多少风雨和险难的路程,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往直前,最终就能够到达美好的彼岸。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繁华和美好,同时也表现出人生路程上的曲折和坎坷。
但是,诗人仍然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彩虹,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江南春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牙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赏析
•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
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 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 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 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 的景色。 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 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 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 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 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游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 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 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注释]
• 山郭:靠山的城墙,这里指外城. •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布或招牌,或称酒帘。 • 南朝四百八十寺:从公元420年至589年,我国江 南曾经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称南 朝。南朝历代皇帝和大臣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许 多寺院,据说有五百多座。
江南春唐杜甫

江南春唐杜甫《江南春》杜牧唐代杜牧江南,绿红花开的声音,山麓村落的水边村落。
南朝留下了480多座古老的寺庙,无数的塔笼罩在风雨中。
《江南春》杜牧翻译及注释江南鸟鸣,绿草红花相映,临水村落山麓处处酒旗飘扬。
南朝遗留下来的古寺有480多座,无数的塔也都笼罩在风、烟、云和雨之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杜牧翻译及注释二韵译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杜牧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散落在江南,到处都是载歌载舞,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临水的村落,环山的城墙,到处都是迎风飘扬的酒旗。
昔日有烟满深寺,如今亭台楼阁立于烟雨之中。
注释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杜牧赏析这首《《江南春》杜牧》,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杜牧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读起来就让我想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树红花掩映着傍晚的水村,小桥流水上飘着一户酒家。
整个江南笼罩在春意盎然之中。
在这如此令人沉醉的景致中作者被吸引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心中油然而生“莫辞频入醉乡去,此是无愁可得人。
”真希望能够永远留下这样美妙的时刻!在那遥远的古代,有位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大学士名叫苏轼(1037-1101)他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还要数这首《题西林壁》。
它出自宋朝文学家苏轼的手笔。
据说当初他游览庐山后,发现庐山的景物非常奇特,便用笔把所看到的景物都描绘了下来。
由于苏轼的字写得很漂亮,因此,这些石刻至今仍保存完好。
我喜欢“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每次读到这两句话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秋天丰收的季节和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使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劳动成果的赞赏以及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为我展示了一副绚烂多彩的图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江南暮春的轮廓。
从诗人的角度观察,有山有水,有村庄,有城郭,有酒店,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这首词最早见于《全唐诗》:”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但原文已佚失。
根据北宋晁补之的《鸡肋集》卷十七《和苏公西湖》注释:“本朝苏轼守杭,尝与客泛舟游西湖。
游於湖上,至断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太祖《断桥诗》,因各赋诗,成两绝句云:‘断桥不断接残雪,孤山未孤浸寒月’。
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故将两首诗合并,改称《西湖念语》。
另外,元代王哲的《苏轼二首》诗序中提到:“东坡在颍州,尝与客泛舟游西湖,至断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太祖《断桥诗》,因各赋诗,成两绝句云:‘断桥不断接残雪,孤山未孤浸寒月。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包含了极其广阔的内涵。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什么季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什么季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写的是春季。
解析: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x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
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
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郭”山城。
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
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
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译文] 千里江南,莺歌燕舞。
柳绿花红,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飘扬。
[出典] 杜牧《江南春》注:1、《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注释1. 莺啼:即莺啼燕语。
2. 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3.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 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6.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店门口的幌子。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很多。
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3、译文1: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译文2:千里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叫,到处是绿叶映衬红花,水边的村落,靠山的城镇,酒帘迎风招展。
南朝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多少楼台隐现在迷茫的烟雾般的细雨中。
[译诗]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译文3: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
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4、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
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
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
他说自己的创作是“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
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
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5、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
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
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6、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着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
着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
仅仅是在单纯的写景、咏春。
7、谈谈朦胧美。
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
距离产生美感,如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描绘,都是远距离产生美感的极好例证。
但这种美感也势必因距离远而变得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不确定,是一种朦胧美。
8、这首绝句写春日即目所见的江南景色。
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花鸟、酒旗、寺庙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拨,就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梁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是描写江南春景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将它的意思融化在诗里,让人在读诗时联想到丘迟信中的话,可以生发无穷的遐想,无形中拓展了诗歌的景色,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起雨中的江南景色来。
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
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
9、江南的春天,总是离不开雨的。
正月之后,不知从哪一夜起,整个江南就笼罩在满天满地的云烟雾霭中了。
在清碧透明的山水中,云雾铺展,攀援,袅娜,升腾,而飞燕轻翩于其中,疑似仙境。
围着小城的山,懒洋洋的从恹然的春困中醒来,延展开羞涩的眉眼,在雨的润渍中愈发地显出脉脉的情致。
山间的树,酥雨细触,绿得兴致勃勃的,仿佛要从叶叶跳动的绿意中,绽出耀眼的生命。
而那星星点点的花骨朵儿,也禁不住雨的诱惑,悄悄地送出一丝一缕的淡粉、淡黄来,揉入深深浅浅的碧绿中,稚气而又有些许鲜艳的好奇。
而爱俏的鸟雀,早已耐不住寂寞,啼转雨露滋润的歌喉。
那宛转、清脆得可人的颤声,引得整个雨林簌簌地翩然起舞。
当炊烟在愈发苍黑的青瓦民居上袅袅地旋舞,一切晚暮的声响都似被斜斜飘着的雨幕隔得温和而又遥远。
晚雾渐渐地浓了,一点点桔黄的灯远远亮起来,在雨雾中朦胧成小团小团美丽的光晕。
碧水河边小酒肆里,要三杯两盏浅酒,或是几杯薄茗,小口地饮,闲闲地聊。
倾听平静如梦的青石街道上,雨滴滴答作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夜中诉说的有你所知的有你所不知的,江南的雨知道,江南的夜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