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复习专题16篇重点文言文复习课件7马说复习
《马说》复习ppt课件

33
“送你一把金钥匙” 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巧联系。 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拓展延伸巧作答,言之成理有新意。 瞄准中考要精练,提高能力拿第一!
25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托物寓意
26
千里马 伯乐 食马者
人才 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 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27
各抒己见,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13
词类活用
Ø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Ø 千里:名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Ø 2.一食或尽粟一石 Ø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14
词类活用
Ø 3.食之不能尽其材 Ø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尽,竭尽
Ø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Ø 辱: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
15
重点词语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是马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7
背诵全文 看谁背得熟练!
8
掌握重点语句 你可以试着把本课的重点词语分类快记吗?
9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马说》中考复习.ppt

自勉诗 中考临近何所惧, 把握机会创奇迹。 少年需展凌云志, 马不扬鞭自奋蹄。
《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 喂 通“现”,表现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通“才”,才能
通“耶”,表示疑问, 可译为“吗”
文言复习要灵活,贪多求全诟病多。 文学常识心里明,字词句义不打折。 翻译无需全盘上,多看注释思考活。 重点关键特殊句,直译意译相结合。 熟读背诵经常用,前文后句细斟酌。 倚马可待 谦虚认真学古人,倚马可待满分得。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用鞭子打 马鞭子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
喂 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
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不能通其意 马之千里者 何陋之有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辍耕之垄上 才能,能力 能够 结构助词“的”
张家口市第九中学
路静
近三年中考文言文考点
1、文学常识填空
2、解释加点实词
3、划分停顿
4、翻译句子
5、词语用法 6 内容概括及理解
7、课外拓展阅读
马
(唐 )
说
韩 愈
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既 可写一事一物,也可写一种现 象,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想 。 常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中考说明涉及的古代文体:
一铭一表一序,一书二说五记。
马
说(韩愈)
正面提出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反面展开议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的遭遇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才能被埋没的原因 食不饱,力,鸣 之…… ,执策而临之……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虽有名马:所以。
即使。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10、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11、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2、执策而临之:握;鞭子;到(它)跟前。
13、其真无马邪:难道15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中考语文复习《马说》(PPT)2-1

世 有 伯乐,然后 有 千里马。
世间 有了 伯乐,然后 才有 千里马。
千里马 常 有,而 伯乐 不 常 有。
千里马 经常 有,可是 伯乐 不会 经常 有。 故 虽 有 名 马,
所以 即使 有 名贵的 马,
祗 辱 于 奴隶 人 之 手, 也只是 辱没 在 仆役 的人 的 手里,
骈
死 于 槽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起 死 在 马厩的里面,
在银河系附近还有大量的暗物质无法观测,大多数恒星聚集在4万光年的半径内,之外几乎完全是由暗物质统治,因此银河系内还有许多无法观测到的暗物质质量。科学家正在使用斯隆数字巡天,以便对银河系内的恒星进行更加精确定位。银河系的大小在宇宙中应当属于中流水平,不会 太“重”也不会太“瘦”,下一步科学家计划继续对银河系质量进行研究,并与宇宙中的其他星系进行对比。 礁湖星云明亮的气体云被一条遮掩物质形成的暗带切开。利用双筒望远镜观测,它是一个有明显核心的椭圆型云状物。这个星云中包含了一个稀疏的疏散星团NGC 6530。人马座的梅西耶天体除礁湖星云外,还包括奥米加星云、三裂星云、小人马恒星云、M18、M21、M22、M23等。 M8星云即使是不用双筒望远镜,朝人马座星云看去就能看到这颗易被捕捉的星云。形成恒星的过程不但造成了其斑斓色彩还造成了宇宙的混乱。红色炽热气体是由高能量的星光撞击到星空中的氢气所形成的。黑色灯丝状尘埃附着在M8星云旁,形成于巨大冷恒星的大气中和超新星爆炸的碎 片里。 礁湖星云这种壮观的景象是按科学的方法由氢,硅和氧元素发射出特殊的颜色所形成的。现在看到来自M8星云的光是大约5000年前的,光要花5000年才能到达地球。 这美丽的宇宙云是人马座远处最受欢迎的风景。18世纪宇宙搜寻者查尔斯.梅西耶把这明亮的星云命名为M8,现代天文学家们认为礁湖星云是一个活跃的恒星孕育场,它距离地球有5,000光年远,位于在银河系中心的方向上。 星团NGC 6530由Flamsteed在1680年左右发现。礁湖星云由Le Gentil在1747年发现。与其他弥漫星云一样,星云物质中形成的由年轻恒星组成的星团总是先被发现, 位于M8东侧的年轻疏散星团NGC 6530在1680年左右就被Flamsteed发现了,在1746年又被De Chéseaux再次看见,直到1747年Le Gentil才发现了星云。Abbe Nicholas Louis de la Caille在1751-1752年将其编入他的星表,标记为Lacaille III.14。当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5月23日将 这一天体编入星表时,首先描述的是星团,然后才提到星云物质围绕在人马座9周围;他测量的原始位置也更接近现在星团的位置,而不是星云的位置。然而,现在人们通常把星云当成“Messier 8号天体”。 按照Kenneth Glyn Jones的说法,礁湖星云的视大小延伸达90x40角分,即3倍满月的直径。M8的距离还有点不确定,如果距离5,200光年是正确的话,其真实长度就相当于约140x60光年;最新给出的距离数据是4850(Glyn Jones)和6500光年,但是David J. Eichler给出的结果是5,200光 年(Eichler 1996)。
16篇文言文原文PPT课件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 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 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中考语文总复习《马说》课件

问题探究
1、文章塑造了哪三个形象?其中核心形象是谁? 2、文章主要写了核心形象千里马的什么内容?那么千
里马遇到了哪些不幸的遭遇?而针对每一个不幸又包 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者只是在谈“马”吗? 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 么样的人?作者有什么写作意图? 4、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韩 愈
解释下列词语
一食或尽粟一石 Shí吃(一顿)
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ì通“饲”,饲养。
食不饱,力不足 Shí 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 Sì通“饲”,饲养。
解释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 喂
才美不外见
通“现” 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 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 表示疑问
相当“吗”
拓展延伸:
在韩愈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有千里马难 遇伯乐,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此现象? 如果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该怎么办?
希望同学们:
发扬龙马精神、策马扬鞭、 马到成功!
伯乐
马
千里马
千里 马的 遭遇
祗辱于······称也 痛惜 食马者······外见 愤怒
说
策之不······无马 嘲讽
食马者
托以 物马 寓喻
意人
意图:揭露统治者 不识人才、埋没人 才、摧残人才的愚 昧与昏庸。
情感:抒发作者 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愤懑人 才 食马者:愚昧昏庸的统治者
《马说》中考复习课件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①祇辱 于奴隶人之手 . 原意为:屈辱的,句中意为: 埋没 。 ②一食或尽 粟一石。 . 原意为:完,句中意为: 吃尽 。
(2)数量词作动词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 原意为:距离或路途遥远,句中意为: 日行千里 。 (3)名词作动词 策 之不以其道 . 原意为:马鞭子,句中意为: 用鞭子打 。
2.古今异义 (1)一食或 尽粟一石 . 古义: 有时 今义:或者
(2)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古义: 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3)安 求其能千里也 . 古义: 怎么 今义:安定;安装
(4)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 古义: 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6)食之不能尽其才 古义:食 通 伺,喂养 今义:吃
文言文专项复习之
马 说
《马说》的作者韩愈 , 字退之 ,是 唐 代 文学 家。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因其世居 于昌黎,故又称 韩昌黎;本文选 《马说》是其中的第
自《韩愈文选》中的《 杂说 》,
四 篇。
文体复习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 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 即谈马、论马。常用 托物寓意 的手法。
示例一: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是金子总会
发光,只要自身有实力,不论什么条件下都能施展自身的才华。 __示例二:千里马需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千里马常 有而伯乐不常有,自身才能的施展需要一位伯乐来发掘。
各抒己见,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 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你认为 呢?
拿着 (9)执 策而临 之 执: . .
6.虚词意义及用法 千里者 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马之 能 助词,的 ②虽有千里之 . (1)之 代词,它,代千里马 不以其道 ③策之 . 而不能通其意 不译,补充音节 ④鸣之 .
马说中考复习课件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一段:
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程度出 发,说明千里马才能被被埋没
是不可避免的。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字 ,是 韩代愈 家。是
“
”之一。因其世居于昌黎,故又称
;本文选自
《韩退愈之文选》中的《
唐》,《马说文》学是其中的第
篇。
唐宋八大家
韩昌黎 杂说
四
文学常识:
•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河 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 集》,《外集》十卷,等等。
•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 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重点词语解释: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是马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鞭打 鞭子
它的 加强反问语气 难道 表推测语气 大概
本领 能够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用鞭子打) (马鞭子)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吃)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朗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板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词语1—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露)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文言词语2一一词多义
食或尽粟一石顿,餐,量词,读S”
❖食之不能尽其材1通「饲I喂养5s1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
能够,动词才能,名词
难道,表示疑问恐怕,表示推测用鞭子打,丽—马鞭子,名词
文言词语3——其他Array
这样
怎么列‘I丈
句子翻译
•:•■!、骈死于槽板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
文章评价
❖1、写法与主题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眨和控诉。
❖2、结构特点
❖正面提出问题并反面展开议论—被埋没的原因―强烈的谴责,辛辣的嘲讽。
•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精要练习1
❖1.本文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I韩愈」,
♦ 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①千里马常有②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 C.①执策而临之②把酒临风
•:・D.①策之不以其道②苹策而临之
♦3.加点词不同的一项是<A
•A.①策之不以其道②益慕圣贤之道
❖B.①才美不外见②何时眼前突见此屋
❖C.①骈死于槽板之间②老骥伏板
❖D.①才美不外见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精要练习2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_样 台匕
丁马r 称与同K 八么
死
两
以
著
欲
等
求
怎
骈
••不・・①骈②称③等④安
精要练习3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品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啊
精要练习4
• 6•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L人才I比作千里马,把I愚妄无知的统治空上匕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埋没人才]、I摧残人才丨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I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