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爱心教育
幼儿园培养孩子的爱心教育方案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教育方案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
爱心教育是指通过在幼儿园阶段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和培养,使他们在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培养他们关心、关爱他人的情感和态度,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下面是关于幼儿园培养孩子爱心教育方案的一些建议:一、注重典型榜样的力量在幼儿园教育中,注重典型榜样的力量,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关于爱心教育的正面典型,让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面价值观的影响。
可以介绍一些关于爱心、善良的真实故事,让孩子们在参与讨论、共享的过程中感受到爱心的力量,从而潜移默化中形成关爱他人的态度。
二、倡导互助协作的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注重倡导互助协作的理念,通过集体活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孩子们培养乐于助人、乐于共享的品质。
在集体游戏中倡导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小组活动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从而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
三、注重情感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培养爱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通过各种情感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爱,培养他们对父母、老师、同学以及人类、动物等不同对象的关爱之情。
可以开展一些关于感恩、关爱的主题活动,通过亲子活动、主题故事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体验和表达对父母、老师的感恩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四、重视情感沟通在幼儿园教育中,重视情感沟通是培养爱心的重要方式。
可以通过表扬、鼓励、肯定等方式,对孩子们的善良行为给予正面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爱心的温暖。
还可以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爱心教育的重视,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也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
五、营造温馨和睦的教育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营造温馨和睦的教育环境是培养爱心的重要条件之一。
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应该共同配合,为孩子们提供和谐充满爱心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接受爱心教育,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幼师如何进行幼儿爱心教育

幼师如何进行幼儿爱心教育幼儿爱心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幼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幼儿爱心教育:一、营造爱的氛围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教育氛围,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前提。
幼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幼儿,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师可以多关心幼儿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
同时,幼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亲子活动、义卖活动、慈善义演等,让幼儿感受到爱和关怀的重要性。
二、利用故事进行爱心教育故事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途径。
幼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爱心的故事,让幼儿理解什么是爱、如何去表达爱。
例如,在故事《小熊和小兔》中,小熊和小兔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互相帮助、关心对方。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可以理解到友谊和关爱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
三、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例如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同时,幼师还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注他人的情感状态。
例如,在幼儿表现出关心他人的行为时,幼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认可和鼓励的。
四、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是爱心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例如让幼⼉学会照顾植物、动物等,这不仅可以让幼⼉学会关⼉他⼉他物,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在此过程中,幼师需要适时的引导和纠正,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五、与家长合作进行爱心教育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爱心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
幼师应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开展爱心教育。
例如,在节假日或主题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活动或手工制作等,这不仅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幼儿园小班爱心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爱心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爱心概念,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发扬爱心,关爱他人,尽力帮助他人的品质。
3. 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活动一:讲故事步骤:1. 教师让幼儿坐好,寻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 教师开始讲述一个有关爱心的故事,故事内容可以是:小猫被困在房间里,走投无路,它在唱歌,大妈听到之后,主动过来帮助小猫,救出它,并照顾它,小猫因此变得更加可爱。
3. 教师用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让幼儿感受到主人公的爱心,了解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4. 通过问题的讨论,引导幼儿思考,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活动二:互助组织步骤:1.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要产生一名幼儿作为小组长。
2. 每个小组长为组员绘制一份标准的“关爱奖状”(可提前准备好模板),奖状的内容可以是表示感谢的话语。
3.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向周围的老师或幼儿主动提出协助的请求,例如:“老师,我们的剪纸刀坏了,我们能借你的吗?”4. 幼儿完成任务后,小组长为向自己或其他人提供帮助的组员颁发奖状,奖状内容展示给大家看。
活动三:图画互赠步骤:1. 教师要求幼儿准备彩笔、彩纸、贴纸等相关绘画材料。
2. 教师让幼儿选定一位好友,准备一份给好友的小礼物“爱心图画”。
3. 教师提供一些话语,让幼儿附上自己的见解,例如:“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很喜欢和你玩,我们要一直做好朋友”。
绘画完成后,将其赠送给好友。
4. 幼儿完成图画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让幼儿口胡一些话语,以此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心。
活动四:手工制作步骤:1. 教师向幼儿展示需要制作的“爱心手工”,例如:制作彩虹、制作爱心图案的手提袋、制作蝴蝶等。
2. 教师向幼儿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例如:彩纸、剪刀、胶水、贴纸等等。
3. 教师在讲解中破解手工难点,例如:在制作爱心手提袋上,要让幼儿了解到正确的裁剪、粘贴等步骤,还要让幼儿学会用了解到的知识来创造手工。
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

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责任感和情感教育的重视逐渐提高。
然而,这一过程不能仅依靠学校的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而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需要重视和发挥自己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呢?一、从幼儿园的环境营造入手1.在幼儿园中建立和谐团结的氛围幼儿园是一个社交、互动的环境,要在幼儿园中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
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儿童活动、庆祝各种传统节日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义;对于一些孩子会有排斥心理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在参与游戏时借助互相帮助的方式避免孩子单独活动而感到孤独。
2.打造体验式的情感教育环境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倾向是非常强的,通过环境的营造也能对孩子们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些鲜花绿植,让孩子们获得大自然的感觉,可以尝试让孩子们建造拼图模型或参加拼图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也可以通过种植蔬菜等方式进行感官体验。
二、从师幼互动和互动方式入手1.培养教师温暖、体贴的关怀情感教师是幼儿乃至整个幼儿园的灵魂,也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保障。
好的教师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通过关怀束缚和孩子细致的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受到被爱、被重视。
教师可以带上孩子们参观当地的慈善机构,通过揭示世界上的困难情况,传递爱的情感和分享的快乐。
2.做好班级互动规范幼儿园教师要有一套适合幼儿园的班级互动规范,不仅可以通过班级规范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中,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爱心和同理心。
例如“留言墙”可以让孩子们在上面写下心情,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忧虑;还可以在班级公告栏上放置大家成长的记录和图片,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同龄人的成长历程。
三、从情感教育内容入手1.通过情感教育内容加强孩子们发现世界的感知情感教育是一种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意愿的教育。
幼儿期是人类一生中最主要的个性形成期,通过情感教育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们感性地认识社会和世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幼儿园爱的教育:做一个有爱心的小天使

第一部分:幼儿园爱的教育的重要性1. 介绍幼儿园爱的教育是指在幼儿园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爱心、善良、协作能力等积极品质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2. 爱的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在幼儿园阶段,爱的教育能够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爱的教育能够让幼儿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成长,使其在心理、情感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爱的教育也能够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如何进行幼儿园爱的教育1. 爱的教育的具体实践在幼儿园中,进行爱的教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亲近、耐心、细心的行为,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共享和关心他人。
2. 家庭与学校共同合作爱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呵护同样重要,他们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成为孩子心灵成长的依靠。
第三部分:作为小天使的爱心1. 孩子如何成为有爱心的小天使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善良。
也需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让他们懂得珍惜、关心他人。
2. 小天使的爱心对社会的意义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善良,对社会意义深远。
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他们的爱心和善良也将在社会中不断传播,影响更多的人。
总结:通过对幼儿园爱的教育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培养孩子爱心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引导孩子们做有爱心的小天使。
这种爱心对于社会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可以在社会中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幼儿园爱的教育必将成为今后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幼儿园爱的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品质。
幼儿园爱心教育教案

幼儿园爱心教育教案教学主题:爱心教育适用年龄:幼儿园小班教学目标:1. 了解爱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 培养幼儿们的爱心情感,提高其关爱他人的意识;3. 通过学习、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4. 培养幼儿们懂得关爱动物、环境等事物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2. 同伴间的关爱和团队合作3. 爱护小动物、珍爱环境教学过程:一、热身(约5分钟)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比如:捉迷藏、跳房子等,调动幼儿注意力和兴趣。
二、主要教学(约30分钟)1. 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1)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爱心的含义,引导幼儿们认识爱心的重要性。
(2)老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同伴间的关爱和团队合作(1)老师请幼儿团队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比如一起堆积小方块、一起找出不同等。
(2)通过任务完成过程,引导幼儿团队合作、同伴间互相照顾的重要性。
(3)老师可以通过赞扬、表扬同伴的方式,让幼儿们感受到彼此关爱。
3. 爱护小动物、珍爱环境(1)老师请幼儿一起喂小鱼、喂小鸟、浇花等活动。
(2)通过活动,让幼儿们意识到动物、环境也需要我们的爱护和关注,教育幼儿们珍爱动物和环境的责任感。
三、课堂总结(约5分钟)老师提问:什么是爱心?为什么要关爱小动物和环境?让幼儿进行回答,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小组合作、亲子互动。
教学媒介:备好小方块、鱼食、鸟食、小花盆等物品。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在合作活动中,要着重引导幼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老师需注意安全问题,如小动物喂养后要保持清洁卫生等。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爱心教育 幼儿园师生关系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爱心教育在幼儿园,教师的爱心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还能够促进幼儿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那么,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爱心教育呢?接下来将从理念、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念1.1 建立尊重的师生关系爱心教育的理念之一是建立尊重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情感需求,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幼儿,而是尊重他们的成长过程,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
教师也要受到幼儿的尊重,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要求幼儿尊重师长,表现为敬重老师,爱护老师,学会与老师友好相处。
1.2 注重情感交流爱心教育的理念之二是注重情感交流。
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情感变化,善于捕捉幼儿的情感需求,通过言语、肢体和眼神等方式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教师也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温暖。
1.3 培养爱心品质爱心教育的理念之三是培养爱心品质。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爱与关怀,激发幼儿内心中的爱心品质,让他们学会尊重、理解、关爱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方法2.1 建立和谐的情感氛围爱心教育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和谐的情感氛围。
教师要在幼儿园内营造和谐温暖的情感氛围,通过布置环境、制定规章制度、举办活动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教师的关怀。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关怀、情感表达、情感交流等方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爱心教育带来的温暖和幸福。
2.2 注意个性发展爱心教育的方法之二是注重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孩子的个性,不强求孩子都按照同样的模式发展,而是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让他们在尊重和认可的环境中自由发展,成为独立、自信的个体。
2.3 培养孩子的爱心品质爱心教育的方法之三是培养孩子的爱心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策划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爱心品质,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学会尊重、理解、帮助他人,让爱心教育贯穿于幼儿园的方方面面。
幼儿园的爱心教育

幼儿园的爱心教育导语: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次离家,进入社会的场所,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起点。
作为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我们务必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爱心,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分享和爱护他人。
本文将以幼儿园的爱心教育为主题,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游戏、活动和实践,培养幼儿园孩子的爱心。
1. 爱心教育的重要性爱心是人类共有的美德,培养孩子们的爱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爱心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友爱精神,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会情感和沟通能力。
通过爱心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关心、分享和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2. 游戏中的爱心教育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孩子们爱心的有效途径。
在游戏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爱心的情境和角色扮演,引导孩子们学会关心他人的需要。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孩子们分组进行游戏,每个小组有一个受伤的小伙伴,其他小伙伴需要给他提供帮助和关怀。
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关心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友善习惯。
3. 活动中的爱心教育除了游戏,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次捐赠活动,让孩子们将自己不再使用的玩具、书籍等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慈善机构,让他们了解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帮助,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善意。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例如到养老院、动物收容所等地帮助老人和动物。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懂得分享和关心他人。
4. 实践中的爱心教育爱心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游戏和活动中,更需要落实到日常的实践中。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小任务,让孩子们相互搭档完成。
在轮班值日的时候,我们可以安排孩子们一起收拾教室,让他们学会尊重和关心集体环境。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教导孩子们要友善对待他人,不欺负别人,学会分享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幼儿的爱心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提出了几点针对孩子爱心教育的看法与见解:培养孩子的爱心;防止同情心蜕化成懦弱和愚痴;培养孩子的羞耻心与自尊心;让好习惯成自然。
关键词:爱心能力习惯
给孩子留下些什么呢?”遗子金银满簏,不如教子一金”;教孩子做”人”,学会仁爱、友善地与他人和乐相处的方法,就能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营造诸多好关系,结交许多好朋友来帮助自己,把恶习转成良好的习惯来改变命运,实现美好的人生。
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博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现在的孩子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是非不分,一味向自己的亲人或他人索取,却很少懂得向他人献出爱心。
追溯其原因,多是”娇儿不孝”,忽视爱的教育造成的。
(一)、由于独生,很多家庭患上了”四二一”综合症,即:四个老人和一对父母共爱一根独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视为正常,付出爱心却属偶然,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某些父母的教育有偏差,古人教育孩子的目标是让他”成圣成贤”,现代的父母则以孩子能否升官发财,谋取名闻利养为荣宗耀祖之能事。
认为从小抓好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得高分上大学是终极目标,其它一切父母都包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很严重也很普遍,忽略了应该首先关心孩子的道德发展,教育他如何做人,否则辛辛
苦苦培养出来的人对社会不但不会有贡献,只有带来”高智能”的危害,更不懂做到”仁情”、”仁义”、”仁爱”。
(三)、由父母的言传身教而引起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有的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甚至踢打,丝毫不感羞耻内疚。
邻里之间、婆媳之间也缺少互爱互助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他人的困难求救视而不见,有利可图的才投资感情、资金与时间,否则婆与媳、夫与妻、同事与朋友间的宽容、友爱与合作甚是淡薄。
这样的坏榜样,只能造就一个冷漠无情、自私自利之人。
(四)、学校对爱的教育缺少实际行动措施、督促和引导。
培养孩子友爱之情,仁爱之心,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他如何”随时随地做好事。
”美国、马来西亚许多学校都要求学生们参加社区服务,否则不能毕业,调查认为,学校这样做为父母的失败补上了悲哀的一笔。
0-8岁是人生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做人的关键期。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友爱合作,谦和仁让,保持平和,友善的心态,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方式,还决定了长大后孩子的工作方式,甚至是人的生存方式。
如何教孩子做个辨别是非、仁爱之人呢?
一、培养孩子的爱心
要做的是从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怜悯心的情感。
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这是克服自私自利和残忍行为的”解毒剂”,父母、老师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地打动儿童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
如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
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
”邻居老奶奶生病,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奶奶做点事。
若新闻有报导海啸、地震、闹水灾或有人缺钱做手术,就带着孩子去捐点钱,献上一份爱心,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颗爱的种子,不可思议的是童年心田里的种子最强、最大,终身难忘的是童年呀!童心最纯、最善。
爱一旦启动,就会带动各种良好的心态与习惯去体会别人的心情,学会移情、善于理解他人。
二、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从小树立正义感,防止同情心蜕化成懦弱
从小要教给孩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判断周围的人和事物,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
如”那个哥哥打人对不对?为什么?”让孩子对照他所能理解的道德行为标准作出评价,大人参与讨论,客
观进行评价与引导。
先对孩子喜爱的一些童话、电视人物如”猪八戒”有其可爱的一面也有其贪吃、偷懒等多种品行进行分析与鉴赏,逐步学会辨析的方法与事物的正反两面性,再进一步培养洞察力与感悟性,激发道德情操的自我调养,从而推动爱的发展朝健康、理性的目标奋进。
三、培养孩子的羞耻心和自尊心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羞怯、难为情的情结表现。
如:不喜欢父母在别人面前说他的”坏话”。
所以从小就要让孩子主动克制自己受到谴责非议的言行、愿望、动机。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与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真正的约
束。
”比起那些在家长老师逼迫下勉强承认的错误、道歉和保证要深刻、有效得多。
这就要从小注意孩子在犯有坏行为时应注意、激发他,感到对不起人、不自在,并对自己表示不满。
这样发自内心的歉意,才促使自己勇敢地改正错误,而自觉遵守不再犯错,这就需要父母的修养与平等观。
在家里、幼儿园或日常生活中能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强化表扬孩子的优点,有了自尊心的孩子能重视自己的名誉,自尊自爱,能自动唾弃和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自尊心和羞耻心如同墙壁的两面,树起了这一面同时也树起了另一面。
自爱是爱心教育的前提。
四、让习惯成自然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是长期而缓慢地养成的,它一旦养成,便可主宰人生,正如俗话所说的:好命运不如好习惯。
从小养成一个仁爱的好习惯,可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使他逐渐培养起关心人的情感。
很多孩子都会唱一首歌”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唱来亲切感人,但重要的是要能按歌中所说的去做,当他起初只是用单纯的模仿来关心人的时候 ,父母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使他感受到这样做会给人带来快乐,是正确的。
同时,多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儿歌。
经过长期有意识的熏陶,爱的行为就会渐渐成习惯。
由于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征,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榜样,父母首先要关爱他人,孩子自然处处关心人。
朋友们,只有爱的成长,才能换来好的命运。
为了使父母有个幸福
的晚年,也使未来有一批合格的父母,至使社会、国家有一批称职的建设者,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来关注爱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