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爱心培养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给予孩子爱与关怀,教师能够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和友善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
一、传递正向情感幼儿园教师应该充满爱心,以身作则,传递正向情感。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并在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教师之间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是建立信任和爱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关注他们的进步和努力。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关怀。
二、教授社交技能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人际关系和学习关爱他人的重要时期。
幼儿园教师应当教授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基本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
通过游戏和合作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同时,教师要引导孩子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的感受,培养关怀他人的意识。
三、设立共情机会共情是指理解他人感受和情绪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共情机会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关怀。
带领孩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并鼓励他们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人的感受。
例如,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温暖感人的视频或故事,并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这种共情训练有助于孩子提升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四、家园合作家庭是孩子情感发展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进行家园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感需求和爱心培养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案。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创造爱心与关怀的氛围,通过在家中进行共情训练等方式,促进孩子积极发展他们的爱心。
五、调整教育方式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时,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育方式。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游戏、故事演绎等方式,以身作则地示范和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途径,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他人的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一、首先是激发幼儿的感恩意识。
孩子小,缺乏爱心,错不在孩子,主要是成人,没有让幼儿学会感激他人、关心他人。
因此,应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爱心,教育者要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认识;通过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来体会爱、表达爱。
不仅爱自己,重要的是爱他人。
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教育。
(一)有意识地选用爱心教育方面的教材。
如:故事《孔融让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让座》、手工《红花献给好妈妈》、《爱心卡》等。
(二)采用多种教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思想。
笔者认为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行为练习法。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重要的是让幼儿不但懂得道理,而且会做。
如:小伙伴跌倒了,扶起来,并给以安慰;帮同伴扣扣子等。
(三)创设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在植物角种植蒜苗、白菜、花生、向日葵等;在室内饲养各种小动物,如:小蝌蚪、小鱼、小乌龟等。
让孩子来喂养、认领、照顾它们,孩子在自己的亲身体会中体验到关爱小动物的快乐。
事实证明,让孩子喂养小动物对孩子爱心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同伴生病了,没来园,可鼓励幼儿打电话问候;5、12汶川大地震,积极组织幼儿捐款、捐物,关心灾区的小朋友,给他们送去温暖和祝福。
让幼儿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了深刻理解,让爱的种子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开花。
这不仅仅是一次爱心教育,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孩子过生日了,大家为他祝贺,给他唱生日歌,还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并告诉小朋友:“母爱是最伟大的。
生日就是妈妈生你的那一天,是妈妈给了你生命,你应该帮妈妈做点小事情,如:倒水、拿拖鞋、听妈妈的话等,让妈妈高兴。
将来你还要把你更多的爱回报给妈妈。
”四、利用节日进行爱的教育。
幼儿培养的爱心与关爱意识

幼儿培养的爱心与关爱意识幼儿时期是孩子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他们爱心和关爱意识的重要时期。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通过科学、全面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爱心与关爱意识。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幼儿培养爱心与关爱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感受到的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培养爱心与关爱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传递爱和关怀。
家庭中,父母要充分表达对孩子的爱,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同时,父母还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爱心与关爱意识的重要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来引导幼儿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
例如,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接触并了解社区里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从而培养孩子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文化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人。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幼儿培养爱心与关爱意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社会环境要提供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引导人们关心弱势群体,让孩子在积极的社会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关爱意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成为良好的榜样,建立亲子关系;学校教育中,学校要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幼儿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社会环境中,社会要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全面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关爱意识,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懂关爱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幼儿爱心培养

幼儿爱心培养爱心是一种珍贵情感,对于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爱心意义重大。
爱心的培养旨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分享快乐以及乐于助人。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培养他们的爱心成为教育者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爱心,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幼儿的自我关怀能力爱心的培养首先要从培养幼儿的自我关怀能力开始。
幼儿需要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教育者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和游戏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教会幼儿正确地洗手、保持身体清洁,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环境和处理情绪等。
这些基本的自我关怀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体验到自爱的感觉,进而形成关心他人的意识。
二、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感受幼儿的感受和情绪是需要被尊重和重视的。
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是培养他们爱心的重要环节。
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对话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合适的回应。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应尽可能地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和关注的重要性。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建立起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三、启发幼儿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一环。
幼儿需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游戏和实例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同理心。
例如,讲述一些关于友谊、团队合作以及帮助他人的故事,让幼儿在情境中切身体验他人的痛苦和喜悦。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关心、理解和支持他人。
四、提供爱心行为的模仿机会幼儿对于爱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较为有限,因此,教育者需要提供一些模仿机会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爱心。
为此,可以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并体验到付出和分享的喜悦。
比如,可以组织一次慈善义卖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小礼品,然后出售并将所得善款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幼师如何进行幼儿爱心教育

幼师如何进行幼儿爱心教育幼儿爱心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幼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幼儿爱心教育:一、营造爱的氛围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教育氛围,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前提。
幼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幼儿,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师可以多关心幼儿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
同时,幼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亲子活动、义卖活动、慈善义演等,让幼儿感受到爱和关怀的重要性。
二、利用故事进行爱心教育故事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途径。
幼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爱心的故事,让幼儿理解什么是爱、如何去表达爱。
例如,在故事《小熊和小兔》中,小熊和小兔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互相帮助、关心对方。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可以理解到友谊和关爱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
三、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例如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同时,幼师还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注他人的情感状态。
例如,在幼儿表现出关心他人的行为时,幼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认可和鼓励的。
四、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是爱心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例如让幼⼉学会照顾植物、动物等,这不仅可以让幼⼉学会关⼉他⼉他物,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在此过程中,幼师需要适时的引导和纠正,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五、与家长合作进行爱心教育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爱心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
幼师应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开展爱心教育。
例如,在节假日或主题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活动或手工制作等,这不仅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

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责任感和情感教育的重视逐渐提高。
然而,这一过程不能仅依靠学校的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而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需要重视和发挥自己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呢?一、从幼儿园的环境营造入手1.在幼儿园中建立和谐团结的氛围幼儿园是一个社交、互动的环境,要在幼儿园中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
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儿童活动、庆祝各种传统节日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义;对于一些孩子会有排斥心理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在参与游戏时借助互相帮助的方式避免孩子单独活动而感到孤独。
2.打造体验式的情感教育环境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倾向是非常强的,通过环境的营造也能对孩子们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些鲜花绿植,让孩子们获得大自然的感觉,可以尝试让孩子们建造拼图模型或参加拼图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也可以通过种植蔬菜等方式进行感官体验。
二、从师幼互动和互动方式入手1.培养教师温暖、体贴的关怀情感教师是幼儿乃至整个幼儿园的灵魂,也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保障。
好的教师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通过关怀束缚和孩子细致的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受到被爱、被重视。
教师可以带上孩子们参观当地的慈善机构,通过揭示世界上的困难情况,传递爱的情感和分享的快乐。
2.做好班级互动规范幼儿园教师要有一套适合幼儿园的班级互动规范,不仅可以通过班级规范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中,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爱心和同理心。
例如“留言墙”可以让孩子们在上面写下心情,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忧虑;还可以在班级公告栏上放置大家成长的记录和图片,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同龄人的成长历程。
三、从情感教育内容入手1.通过情感教育内容加强孩子们发现世界的感知情感教育是一种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意愿的教育。
幼儿期是人类一生中最主要的个性形成期,通过情感教育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们感性地认识社会和世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爱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站教育机构,承载着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1. 建立和谐的环境在幼儿园中,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环境对于培养幼儿的爱心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对每个孩子的关爱和尊重,同时鼓励幼儿之间的友善互助。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幼儿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互动游戏,让幼儿们互相帮助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友善和分享意识。
2.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同理心是爱心的基石,幼儿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让幼儿们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的感受,比如当一个孩子受伤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幼儿表达关心和关爱,从而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爱心。
3.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爱心与责任感密不可分,幼儿园应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
教师可以给幼儿们一些简单的责任,比如照顾一盆植物、整理玩具等,让他们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幼儿们一些小组任务,让他们共同完成,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方式,幼儿们能够逐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培养爱心与责任感。
4. 提供机会参与公益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幼儿们参与其中,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一次慈善义卖活动,让幼儿们亲自参与,将所筹集的善款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关爱意识。
5. 鼓励幼儿表达爱心幼儿园应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赞赏。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爱心墙”,让幼儿们把自己的爱心行为写在卡片上贴在墙上,这不仅可以鼓励幼儿们表达爱心,还可以让其他幼儿们看到并受到鼓舞。
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爱心教育的培养

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爱心教育的培养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爱心教育的培养爱心教育是一种培养幼儿情感、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形式。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爱心教育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激发孩子的爱心爱心的培养应该从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比如家长可以从孩子的个人生活中注意、关注,撰写幼儿的“小型家史”,长长短短来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小小人生。
让家长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去关注他们的小小生活,注重情感交流。
孩子是天性善良的,而他们还缺乏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需要家长引导。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社会救助、慈善公益等节目,让孩子充分认知社会良知,慢慢学会爱心、感恩和分享的观念。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教育孩子要对周围的人有耐心、体贴和同情心。
比如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帮助同学,深夜敲门的老奶奶送些东西或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
二、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能够让孩子体验到无私奉献的快乐,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同时也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或孤儿院看望孤苦无依的老人和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只有自己健康爱护好自己,才能有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孩子参与运动会、慈善义卖和捐款活动,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团队协作和无私奉献的重要性。
同时,这样的活动也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拥有的幸福,学会感恩。
三、提高孩子的自信和自爱如果孩子自己都没有自信和自爱,就难以对周围的人和物认真负责任。
因此,家长应该从多方面提高孩子的自信和自爱,比如鼓励孩子多尝试、多失败,让孩子知道自己并非完美,失败也是成功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正确地处理失败的经历来成长。
还有,鼓励孩子多阅读、多体验,多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从而增强孩子内心的自信和自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是独一无二、有价值的。
四、家长要做出榜样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如果家长夫妻间常年吵闹不休,孩子就会认为争吵是家庭常态,从而也学会抱怨和斤斤计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的爱心培养
【摘要】当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不是家庭中的小公主就是小皇帝,父母的宠爱,长辈的娇惯,使他们无意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
如何让孩子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关键词】爱;爱心;情感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田里播种一颗“爱”的种子,让它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一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那么,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日常生活中的爱心渗透活动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平常而琐碎,但是却日复一日的出现,把对幼儿的爱心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会产生不可无视的影响。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教育: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对此可充分利用。
如小班语言活动《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拥抱、吻、关怀是一种甜蜜的亲情。
但活动并
没有到此结束,而是让“爱心”行动不断延伸,幼儿回家之后自己想办法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并请家长朋友把孩子的表现记录下来,带到班里,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评选出最有创意和爱心的小朋友。
又如:故事《三个好朋友》,教育活动不仅是停留在故事内容上,更重要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好朋友应该互帮互助,分享快乐,从而萌生与好朋友友好共处的情感。
2.随机渗透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随时渗透爱的教育无时不有、无所不在。
如:孩子摔倒了、鞋带开了,脱外罩时没有老师怎么办等,遇到类似情况,教师就要抓住机会,适时地加以引导,及时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春天到了,幼儿园选购了许多的花草来装扮校园,一旦户外活动,看到那些漂亮的花草,孩子们都瞪大双眼,忍不住想要去摸一摸,老师一再嘱咐,要爱护花草,不能摸;可没过几天,花儿折了,草儿断了。
其实我们教师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让孩子真正地对这些花草产生爱意,在让孩子欣赏花草的同时,更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真正懂得植物也是一颗小生命,要关心爱护它们,在大家的呵护下它开的花才会更漂亮,能开出漂亮的花就是它们感谢小朋友照顾的号,孩子们收到这份感谢,能不高兴吗?于是小小的心灵就有了爱的念头,谁也不会再去损伤这些宝贝们了。
二、创设“爱”的环境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
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
1.主题墙的精心布置
小班有一个《亲亲一家人》的主题活动,根据主题内容,我创作了没有树叶的亲情树的墙饰。
之后我带领幼儿一起共同来进行环境的补充,引导大家自己制作树叶,在树叶上可以用任何方式来表达你对家人的爱,看看谁的家庭是最幸福的。
2.爱心氛围的营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时刻充满爱的老师,时刻关注、爱护我们的孩子,让爱始终盈满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经常与孩子拉拉手,摸摸他们的头,使他们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不定时的设计分享日活动,让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久而久之孩子在享受别人爱的同时也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三、借助节假日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可利用各个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通过3月8日妇女节夸妈妈;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及开“三·八”庆祝会,向妈妈献礼物等一系列活动,不但使幼儿了解妈妈劳动的辛苦,而且懂得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烦好妈妈,激发了幼儿更加爱妈妈的情感。
又如:九月初九是老人节,通过教育活动《老人节》,使幼儿知道每年的九月初九是老人节,给幼儿
布置任务帮助家里的老年人做几件力所能及的事。
再通过谈话活动,启发幼儿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表示对老人的关心,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说把好吃的东西先给爷爷奶奶吃;有的说奶奶累了,帮奶奶敲敲背;还有的说,奶奶渴看,给奶奶倒杯水喝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更加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并且体会到:关心帮助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四、成人的榜样作用
家长要为孩子做出“爱心”榜样,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幼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长,且幼儿好模仿,可塑性较大,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幼儿。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以身作则,善待长辈、关心帮助别人、爱护公物,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另外,家长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爱心”行为的电视节目,让幼儿观看,讲述有“爱心”行为的故事给幼儿听等,以激发幼儿的“爱心”行为。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要有较强的“爱”的意识,丰富的“爱”的情感。
教师对“爱”的行为的情感趋向往往是幼儿的情感导向,幼儿对人、对物的态度很容易受到老师的感染。
因此,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乐意关心、帮助别人,轻拿轻放,妥善使用保管物品等,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幼儿,教育幼儿,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
例如:发现有个幼儿身体欠佳时,老师如何关心他,但幼儿过生日时,向他表示祝福,并自制生日礼物送给他等等。
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
”
四川雅安大地震发生以后,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孩子们也从电视上看到了有关这一事件的诸多报道,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引导幼儿讲述地震发生以后世界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救助灾民,奉献爱心的感人场面和感人故事。
通过讲述,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同情心和爱心,使幼儿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
为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我为灾区献爱心》、《慈善一日捐》等,坚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深化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
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得甜,更不懂得珍惜,我们不但要向孩子施爱,更要懂得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爱亲人、爱别人、爱社会、爱世界。
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充满全世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会的一百条建议》
[2]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