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合集下载

培养孩子爱心与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

培养孩子爱心与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

培养孩子爱心与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爱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孩子爱心与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

1.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

因此,父母要用实际行动来展示爱心和关爱,比如对待家庭成员的耐心和关怀,对待生活中的弱者的热心帮助等。

通过父母的身体力行,孩子能够观察并学习如何对他人表达爱心。

2.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关爱他人的重要前提。

父母可以通过给予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举例来说,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平静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并引导他们思考事情的后果和对他人的影响。

通过这种沟通方式,孩子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感受,从而培养出同理心。

3. 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爱心与关爱的有效途径之一。

父母可以带领孩子参与一些慈善活动,比如义卖、捐款、义工等。

通过实际参与,孩子不仅可以了解到社会上存在的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4. 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分享是表达爱心和关爱的一种方式。

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在生活中与他人分享,无论是物质上的东西还是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

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分享给朋友,或者在学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通过分享,孩子能够体会到给予他人的乐趣,并从中培养出爱心和关爱的能力。

5. 引导孩子正面表达情感爱心与关爱不仅表现在行动中,也体现在言语和表情中。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说“我爱你”、“你做得很好”等。

这样的鼓励和赞美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关怀。

同时,父母也要鼓励孩子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意,让他们知道爱是可以传递和分享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用心引导,培养爱心和关爱的能力。

通过以身作则、培养同理心、参与公益活动、鼓励分享和正面表达情感等方法,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具有爱心和关爱能力的人。

如何在孩子中培养爱心与关爱他人

如何在孩子中培养爱心与关爱他人

如何在孩子中培养爱心与关爱他人爱心和关爱他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的重要品质。

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关爱他人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在孩子中培养爱心和关爱他人呢?1. 以身作则孩子往往是模仿他们身边成年人行为的天然学习者。

因此,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展示出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包括对家人、朋友、邻居以及陌生人的尊重和关怀。

只有我们自己成为这种行为的展示者,孩子们才能从中汲取养分并模仿出这种行为。

2. 建立亲密关系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关爱他人,我们需要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帮助他们有效地培养这些品质。

通过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我们可以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喜悦和困扰,从而培养他们关怀他人的意识。

3. 提供机会去帮助他人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关爱他人,需要给他们提供实际的机会去帮助他人。

可以组织孩子参与社区义工活动,如慈善义卖、义务清理公共场所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别人的帮助,例如帮助家人做家务、陪伴年长的亲戚或邻居等。

通过这些实际的行动,孩子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自然而然地将爱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教育孩子分享分享是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分享,并与他们分享我们自己的喜悦和困扰。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行动中理解他人的需求,并懂得给予和接受别人的关心。

在孩子间培养相互分享的氛围,可以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的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心。

5. 引导孩子学习同情心同情心是关爱他人的基础,也是培养爱心的重要前提。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关于困境儿童、病患者等的纪录片或电影,来引导孩子理解他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培养孩子的爱心成为了家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家中塑造爱心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爱心。

1. 以身作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必须以身作则,成为他们学习爱心的榜样。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展示出对家人、朋友及邻居们的关心和爱意。

如帮助家庭成员做家务、关心他们的需求以及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等方式,都能够让孩子亲身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2. 提供支持与鼓励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心灵成长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鼓励。

当孩子表现出爱心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付出是受到认可的。

同时,家长也要在孩子犯错时保持耐心和理解,以此让他们明白在别人犯错时也应该给予包容与理解。

3. 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有效途径之一。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与志愿者工作,如为贫困儿童捐赠物品、参加社区清洁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能够切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并逐渐形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4. 尊重他人差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差异。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与不同文化、背景和信仰的人交流的机会。

这样,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行为方式,从而培养出包容与理解的爱心。

5. 鼓励孩子分享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拥有的物质和情感。

通过分享,孩子能够培养慷慨和无私的品质,同时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设置一些分享的机会,如共享家庭活动、与他人分享糖果等,从而让孩子理解分享对陪伴和友谊的重要性。

6.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爱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励志影片等方式,让孩子了解他人的困境并能够换位思考。

同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如何表达同情和关心,让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多地关注他人的需求与感受。

7. 建立家庭价值观家庭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

培养孩子爱心的方法

培养孩子爱心的方法

培养孩子爱心的方法有些家长老是埋怨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不懂得轻重,不懂得保护,其实那是因为你忽略了孩子爱心的培养。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培养孩子爱心的方法的相关内容。

让宝宝种植和照顾植物。

在家里的花园里、阳台上,种上一些植物,既可以清新空气,同时也可以培养宝宝的爱心。

天天要给植物浇水,要合计给它施肥,长时间离开还要找亲戚朋友帮忙照顾,这些经验都可以帮助宝宝理解什么是责任。

会怜惜花草的宝宝自然也会怜爱别人。

让宝宝饲养小动物。

宝宝因为没有弟弟妹妹,所以没有必须要照顾和负责任的对象。

饲养动物就给他的爱心和善心的表达提供了对象。

有条件的话养只小狗,天天让宝宝帮忙照顾小狗的饮食,带它出去玩,外出的时候合计小狗也可以去的地方,宝宝因此可以学会照顾别人。

为别人着想,对别人负责,这就好象给宝宝添了一个弟弟妹妹一样。

如果养小狗不方便,养只乌龟,养些金鱼,最重要的是让宝宝帮忙照顾,都是能够培养宝宝的爱心、善心和责任心的。

让宝宝学习分担家务,互相照顾。

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妈妈晾衣服的时候帮忙递一下;外婆做菜的时候帮忙递上盐;大人搞卫生的时候,也帮忙收拾一下鞋子、袜子、玩具。

帮忙做家务就是对家人最真实的爱。

2培养孩子爱心的技巧培养孩子的优良生活习惯。

孩子的优良生活习惯,是自幼习得的。

优良的生活习惯,有利身体的健康成长;优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优良性格的形成。

而优良的性格,决定一生的成败与是否快乐与幸福!因此,父母一定要有优良的生活习惯,为孩子做好榜样。

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从小养成优良的生活习惯,有个健康的身体,为合格性格的塑造,打下优良的基础。

培养孩子优良的性格。

性格决定人生。

优良的性格,才会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性格好坏如此重要,怎样才干培养出性格合格的孩子呢?培养孩子的优良生活习惯,有利于优良性格的形成。

父母的优良性格,孩子耳闻目睹,会潜移默化地继承。

让孩子有个优良的成长环境,对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同理心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同理心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同理心的方法与技巧我们都知道,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这些方法和技巧呢?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

1.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必须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首先要展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同理心,要向孩子们传递爱和关怀的价值观。

例如,我们可以经常与孩子们分享我们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的经历,用具体的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爱和同理心。

2. 鼓励参与志愿活动参与志愿活动是培养孩子爱心和同理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带领孩子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志愿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为他人做些事情的价值。

通过志愿活动,他们可以理解并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同理心。

3. 创造共情机会共情是同理心的核心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创造共情的机会来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

例如,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试图理解他人的感受。

我们可以问孩子:“你觉得如果你是他,你会有什么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体会他人的感受。

4. 阅读故事和绘本阅读故事和绘本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

选择关于友谊、合作和帮助他人的故事,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并与他们分享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感受。

通过故事的互动和讨论,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5. 引导积极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培养孩子爱心和同理心的必备技巧。

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和开放的环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

同时,我们也要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帮助他们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

通过与他人的良好沟通,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关爱。

6. 鼓励分享与合作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还需要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我们可以通过安排一些合作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理心。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爱心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爱心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爱心在当今社会,爱心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而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和表达爱心更是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的教育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介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爱心,帮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1. 亲身示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

因此,家长首先要做到自己身体力行,展现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比如,在家庭中可以经常表现出对家人的关心和体贴,对邻居朋友提供帮助等。

这样的亲身示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2. 鼓励分享分享是培养孩子爱心的一个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也要及时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多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3.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爱心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爱心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长可以通过故事、影视作品等方式,让孩子感同身受地体会他人的情感和处境,从而培养他们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之心。

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或矛盾时,也要引导他们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包容和理解之心。

4. 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有效途径之一。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慈善义卖等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快乐和意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不仅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喜悦,还能够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着各种需要帮助的群体,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爱心和责任感。

5. 鼓励表达情感家长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当孩子展现出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时,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并且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善意带来的快乐。

同时,在孩子犯错或者做出不当行为时,也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并且及时纠正。

结语正确引导孩子爱心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亲身示范、鼓励分享、培养同理心、参与公益活动以及鼓励表达情感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品质。

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

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

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在家中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富有爱心和关怀他人的人。

而这种美德往往是从家庭中培养出来的。

在家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发展爱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1. 与孩子分享爱心和关怀的故事故事是培养孩子品德的有效工具之一。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以爱心和关怀为主题的故事来与孩子分享。

通过这些故事,孩子能够认识到爱心和关怀的重要性,并且在情感上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

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故事,例如关于志愿者活动、动物保护、帮助他人等方面的事迹,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2.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爱心和关怀的重要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来教导孩子如何关心他人。

当孩子面临困难或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怀。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去观察和思考他人的感受,并帮助他们明白别人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爱心和关怀需要责任感的支撑。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家务或社区服务任务,让他们体验到负责任的重要性。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每周负责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者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通过这样的任务,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对家庭和社区的贡献,从而培养起关怀他人的意识。

4. 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爱心和关怀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带领孩子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例如去敬老院陪伴老人、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

通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可以亲身感受到关怀他人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同时也会学到许多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方式。

5. 建立家庭友爱和关怀的氛围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场所,建立友爱和关怀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每天举行一次全家聚会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这个聚会上,每个人都可以分享他们的一天经历,或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品质在当今社会,我们所期望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更需要关注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

其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品质尤为重要。

爱心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还能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品质呢?下面,我将给出一些建议。

1.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们要身体力行地展示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关心。

例如,帮助邻居修理家里的损坏物品,或者在公共场所礼让他人等等。

通过这些行为,我们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他们觉得爱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付出。

2.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故事、绘本或者电影等方式,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与事,了解他们的困境和需求。

同时,父母也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这样一来,孩子会逐渐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展示出爱心的行为。

3.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爱心的重要途径。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例如一起到养老院探望老人,或参加垃圾清理活动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能够亲身体会到给予他人帮助的喜悦和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心。

4.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分享是培养爱心的重要方面。

父母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分享的意识。

在家庭环境中,可以让孩子体验分享的乐趣,例如,在新年期间,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礼物与兄弟姐妹或朋友分享。

此外,也可以教育孩子通过捐赠旧衣物、玩具或书籍等来分享自己的财富,帮助有需要的人。

5.提供正确的奖励和反馈当孩子展现出爱心行为时,父母应该给予认可和鼓励。

可以赞扬孩子的行为,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奖励,例如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参观动物园或者玩乐园等。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将爱心行为与快乐联系在一起,更加愿意做出积极的行为。

6.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氛围对于培养孩子爱心品质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对他们展示出理解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世界因为有爱才精彩,生活因为有爱才会幸福,心灵因为有爱才能富足。

每个人都是在“爱”中诞生,在“爱”中成长。

不敢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爱,他将变成什么?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最伟大的品德。

所以,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一、父母要有爱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

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二、体会孩子的感情
父母不仅要在身体上照顾孩子,更要在心理上关心孩子,体会孩子的感情。

当孩子从学校回来,兴冲冲地给你说话时,你是否满怀兴致地倾听?你是否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将自己孩子的弱点或缺点与其他孩子的长处与优点对比?你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吗?愿意花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吗?孩子不仅有生理需要,还有心理需要,我们要尊重他们,与他们分享快乐与痛苦,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为此,首先应像朋友一样重视孩子,仔细体会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思想;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轻易失信;掌握感情交流的方法,如,以温和的目光注视孩子,用微笑和点头鼓励他们。

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孩子爱心的养成。

三、不要拿爱作交易
孩子不听话,一些父母习惯用爱来威胁他们,如,再完不成作业你就不要回来了,如果考不好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孩子等,其结果是造成孩子的恐惧、不安和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有时候还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会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靠不住的。

这怎么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心呢?因此,要毫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孩子才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爱的温暖,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开创自己的前程,不会感到爱的危机。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些,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因孩子犯错误而有丝毫的改变。

在此基础上,父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养成讲道理的习惯。

四、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

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
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

为培养孩子爱的感情,父母应该给他们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和条件。

如,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教育孩子关心照顾虚弱生病的亲人;教育孩子每天问候老人;给老人让座;把跌倒的小朋友扶起来等。

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爱只有落实到具体的事情和人身上,才能得到及时的加强和反馈,感觉到快乐和幸福,才能巩固爱的行为,丰富爱的感情。

父母在创造孩子表达爱的机会和条件时,对孩子的助人行为和同情心等爱的表现,应该给予及时地鼓励,使他们感到无限的快乐。

就像一首歌里表达的那样“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五、学会接受孩子的爱
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对孩子付出。

而在面对孩子的爱的付出时,他们会因为心疼孩子而做出“拒绝”的行为。

殊不知,这样做其实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疼爱,有时反而会深深伤害孩子表达爱的积极性。

家长们应谨慎、小心地保护孩子最初的爱心。

之所以说是“最初的爱心”,是因为孩子们表达爱的主动性还非常脆弱,十分容易因为成人的拒绝而退缩,不敢再主动表达爱,甚至不愿意再主动表达爱。

为避免这些问题,当孩子主动表达爱时,家长要欣然接受,使孩子的爱心有机会得到发挥。

有时候,家长们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或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

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谁用你倒茶?快写作业去!”又如:一个孩子正在边看电视边吃妈妈削好的苹果,妈妈在干家务活,累得满头大汗,孩子就对他说:“妈妈你歇会儿,我来帮你干活,你也吃个苹果吧。

”妈妈说:“我不累,你吃吧。

”孩子非常失望。

其实妈妈的做法是不妥的,她爱孩子,孩子也爱她,请她吃苹果。

可是孩子拥有了她的爱,而她却没有接受孩子的爱,也许就在这充满爱的拒绝中,她遏制了孩子爱的萌动,让孩子认为父母不需要他们的爱。

家长们一定不要忘了,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六、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亲人的感情交流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最有效的方法。

无论父母工作多忙,都应该经常(最好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娱乐、锻炼或学习,发展与孩子的感情,体会孩子的心理和感情,与孩子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

如,与孩子外出时,在丰富孩子知识的同时,教育他们爱惜一草一木,强化其对父母的感情。

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投入,平等地对待他们,不能勉强自己,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

与孩子一起的机会很多,如看电视、游戏、锻炼、讲故事等。

总之,作为父母,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多进行一些情感交流,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心。

只要我们注意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扎下“爱心”的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这颗种子就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

”所以,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珍惜它、发现它、培育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