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合集下载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同情心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同情心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同情心幼儿阶段是人生中最具有塑性的阶段之一,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就非常重要。

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孩子最主要的引导者,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

一、树立榜样孩子是最具有模仿性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将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有侮辱、歧视、冷漠等不良情感表达。

如果大人们的举止行为都很亲切、有礼貌、尊重他人,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慢慢地与日俱增地发展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提供探索学习的机会孩子们天生就很好奇、充满探索精神,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学习和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对待动物和植物的爱心,如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到自然风景区、动物园、植物园等地进行亲身体验。

在进行观察和探索时,可以朝着孩子感兴趣的方向提问,引导他们关注、探讨更加深入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和指导他们的错误认识和观念。

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关注和了解周围的事物,体会到爱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育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

家长可以组织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引导他们学会与大家一起分享玩具、注意倾听、关心他人等,让孩子们充满同情心和爱心,懂得在生活中关注和帮助他人。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时刻留意孩子的言行,对于添乱闹事、捉弄同龄人的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引导孩子学习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孩子和谐、友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传授正面的价值观人的价值观念是在日常生活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对话、朗读、观摩电视节目等途径来传递正面的价值观。

例如,可以为孩子讲述关于关爱生命、尊重人权、同情弱者等方面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爱心和同情心不仅是表现于具体事物上的,而是有普遍意义和社会意义的。

五、赞扬和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关心、同情、友爱、慷慨等优秀品质,家长要及时赞扬和鼓励,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崇高理想和人生价值观。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给予孩子爱与关怀,教师能够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和友善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

一、传递正向情感幼儿园教师应该充满爱心,以身作则,传递正向情感。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并在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教师之间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是建立信任和爱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关注他们的进步和努力。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关怀。

二、教授社交技能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人际关系和学习关爱他人的重要时期。

幼儿园教师应当教授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基本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

通过游戏和合作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同时,教师要引导孩子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的感受,培养关怀他人的意识。

三、设立共情机会共情是指理解他人感受和情绪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共情机会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关怀。

带领孩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并鼓励他们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人的感受。

例如,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温暖感人的视频或故事,并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这种共情训练有助于孩子提升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四、家园合作家庭是孩子情感发展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进行家园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感需求和爱心培养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案。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创造爱心与关怀的氛围,通过在家中进行共情训练等方式,促进孩子积极发展他们的爱心。

五、调整教育方式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关怀时,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育方式。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游戏、故事演绎等方式,以身作则地示范和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途径,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他人的意识。

幼儿园培养孩子的爱心教育方案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培养孩子的爱心教育方案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教育方案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

爱心教育是指通过在幼儿园阶段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和培养,使他们在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培养他们关心、关爱他人的情感和态度,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下面是关于幼儿园培养孩子爱心教育方案的一些建议:一、注重典型榜样的力量在幼儿园教育中,注重典型榜样的力量,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关于爱心教育的正面典型,让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面价值观的影响。

可以介绍一些关于爱心、善良的真实故事,让孩子们在参与讨论、共享的过程中感受到爱心的力量,从而潜移默化中形成关爱他人的态度。

二、倡导互助协作的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注重倡导互助协作的理念,通过集体活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孩子们培养乐于助人、乐于共享的品质。

在集体游戏中倡导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小组活动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从而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

三、注重情感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培养爱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通过各种情感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爱,培养他们对父母、老师、同学以及人类、动物等不同对象的关爱之情。

可以开展一些关于感恩、关爱的主题活动,通过亲子活动、主题故事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体验和表达对父母、老师的感恩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四、重视情感沟通在幼儿园教育中,重视情感沟通是培养爱心的重要方式。

可以通过表扬、鼓励、肯定等方式,对孩子们的善良行为给予正面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爱心的温暖。

还可以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爱心教育的重视,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也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

五、营造温馨和睦的教育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营造温馨和睦的教育环境是培养爱心的重要条件之一。

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应该共同配合,为孩子们提供和谐充满爱心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接受爱心教育,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幼师如何进行幼儿爱心教育

幼师如何进行幼儿爱心教育

幼师如何进行幼儿爱心教育幼儿爱心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幼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幼儿爱心教育:一、营造爱的氛围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教育氛围,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前提。

幼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幼儿,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师可以多关心幼儿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

同时,幼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亲子活动、义卖活动、慈善义演等,让幼儿感受到爱和关怀的重要性。

二、利用故事进行爱心教育故事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途径。

幼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爱心的故事,让幼儿理解什么是爱、如何去表达爱。

例如,在故事《小熊和小兔》中,小熊和小兔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互相帮助、关心对方。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可以理解到友谊和关爱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

三、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例如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同时,幼师还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注他人的情感状态。

例如,在幼儿表现出关心他人的行为时,幼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认可和鼓励的。

四、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是爱心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例如让幼⼉学会照顾植物、动物等,这不仅可以让幼⼉学会关⼉他⼉他物,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在此过程中,幼师需要适时的引导和纠正,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五、与家长合作进行爱心教育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爱心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

幼师应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开展爱心教育。

例如,在节假日或主题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活动或手工制作等,这不仅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

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

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是每个父母的重要任务之一。

爱心和同理心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同伴情谊,以及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的方法和策略。

一、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首先父母自己要成为榜样。

父母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例如,父母可以在生活中主动展示关心他人的行为,如帮助邻居搬家、与他人分享食物等,这样孩子会观察并模仿父母的行为。

二、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爱心和同理心的有效方式。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如参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让孩子亲眼见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并鼓励孩子提出他们的观察和反思。

通过这些经历,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培养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三、引导孩子进行感恩活动感恩是培养孩子爱心和同理心的重要环节。

父母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活动,让孩子表达对家人、亲友、老师等的感恩之情。

例如,父母可以提议孩子写一封感谢信给他们的夫妻、父母或者老师,也可以组织孩子为他人做一些小事,比如帮助家人整理房间、洗碗等,让孩子从小事做起,懂得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

四、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如体育课、艺术班、游乐场等,让孩子有机会结交新朋友。

此外,父母还可以组织一些家庭聚会和活动,让孩子与亲友们互动交流。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可以增加社交经验,培养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五、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分享是爱心和同理心的体现之一。

父母可以从小教育孩子学会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让孩子明白帮助他人会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此外,父母还可以主动引导孩子参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分享行为,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尊重、分享快乐、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理心。

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

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

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责任感和情感教育的重视逐渐提高。

然而,这一过程不能仅依靠学校的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而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需要重视和发挥自己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呢?一、从幼儿园的环境营造入手1.在幼儿园中建立和谐团结的氛围幼儿园是一个社交、互动的环境,要在幼儿园中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

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儿童活动、庆祝各种传统节日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义;对于一些孩子会有排斥心理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在参与游戏时借助互相帮助的方式避免孩子单独活动而感到孤独。

2.打造体验式的情感教育环境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倾向是非常强的,通过环境的营造也能对孩子们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些鲜花绿植,让孩子们获得大自然的感觉,可以尝试让孩子们建造拼图模型或参加拼图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也可以通过种植蔬菜等方式进行感官体验。

二、从师幼互动和互动方式入手1.培养教师温暖、体贴的关怀情感教师是幼儿乃至整个幼儿园的灵魂,也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保障。

好的教师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通过关怀束缚和孩子细致的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受到被爱、被重视。

教师可以带上孩子们参观当地的慈善机构,通过揭示世界上的困难情况,传递爱的情感和分享的快乐。

2.做好班级互动规范幼儿园教师要有一套适合幼儿园的班级互动规范,不仅可以通过班级规范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中,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爱心和同理心。

例如“留言墙”可以让孩子们在上面写下心情,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忧虑;还可以在班级公告栏上放置大家成长的记录和图片,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同龄人的成长历程。

三、从情感教育内容入手1.通过情感教育内容加强孩子们发现世界的感知情感教育是一种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意愿的教育。

幼儿期是人类一生中最主要的个性形成期,通过情感教育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们感性地认识社会和世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爱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站教育机构,承载着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1. 建立和谐的环境在幼儿园中,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环境对于培养幼儿的爱心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对每个孩子的关爱和尊重,同时鼓励幼儿之间的友善互助。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幼儿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互动游戏,让幼儿们互相帮助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友善和分享意识。

2.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同理心是爱心的基石,幼儿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让幼儿们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的感受,比如当一个孩子受伤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幼儿表达关心和关爱,从而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爱心。

3.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爱心与责任感密不可分,幼儿园应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

教师可以给幼儿们一些简单的责任,比如照顾一盆植物、整理玩具等,让他们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幼儿们一些小组任务,让他们共同完成,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方式,幼儿们能够逐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培养爱心与责任感。

4. 提供机会参与公益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幼儿们参与其中,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一次慈善义卖活动,让幼儿们亲自参与,将所筹集的善款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关爱意识。

5. 鼓励幼儿表达爱心幼儿园应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赞赏。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爱心墙”,让幼儿们把自己的爱心行为写在卡片上贴在墙上,这不仅可以鼓励幼儿们表达爱心,还可以让其他幼儿们看到并受到鼓舞。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导言爱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是人与人相互关爱、共度喜乐和共渡难关的力量。

对于幼儿来说,爱心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者,他们在孩子的人生早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家长应该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爱心,以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家长应该用温暖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亲爱和关怀,让孩子知道在家里是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褒奖孩子的善良和助人为乐的行为,使孩子逐渐明白爱心的重要性和善良的力量。

同时,家长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信息和价值观。

通过适当的教育,孩子可以了解不同人群和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从而培养出对人类的关爱和尊重。

一些有识之士认为,阅读故事书、看心灵成长片等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好方法之一。

家长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看这样的书籍和电影,从而增强孩子的同情心。

二、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性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性是培养孩子爱心的一个关键因素。

家长可以在家里和家庭社区中鼓励孩子参加志愿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逐渐培养出自己的责任感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如何与人合作,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同时增强他们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孩子也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活动来学习如何关心和照顾他人,如走进社区老人和孤儿院帮助照料老人和孤儿等。

这样的亲社会性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社区的了解和了解社会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意识,增强他们的感恩之心。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分享他们的应对挑战的经验,并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从小学会帮助别人,这对他们日后的生活大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一、首先是激发幼儿的感恩意识。

孩子小,缺乏爱心,错不在孩子,主要是成人,没有让幼儿学会感激他人、关心他人。

因此,应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爱心,教育者要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认识;通过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来体会爱、表达爱。

不仅爱自己,重要的是爱他人。

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教育。

(一)有意识地选用爱心教育方面的教材。

如:故事《孔融让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让座》、手工《红花献给好妈妈》、《爱心卡》等。

(二)采用多种教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思想。

笔者认为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行为练习法。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重要的是让幼儿不但懂得道理,而且会做。

如:小伙伴跌倒了,扶起来,并给以安慰;帮同伴扣扣子等。

(三)创设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在植物角种植蒜苗、白菜、花生、向日葵等;在室内饲养各种小动物,如:小蝌蚪、小鱼、小乌龟等。

让孩子来喂养、认领、照顾它们,孩子在自己的亲身体会中体验到关爱小动物的快乐。

事实证明,让孩子喂养小动物对孩子爱心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同伴生病了,没来园,可鼓励幼儿打电话问候;5、12汶川大地震,积极组织幼儿捐款、捐物,关心灾区的小朋友,给他们送去温暖和祝福。

让幼儿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了深刻理解,让爱的种子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开花。

这不仅仅是一次爱心教育,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孩子过生日了,大家为他祝贺,给他唱生日歌,还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并告诉小朋友:“母爱是最伟大的。

生日就是妈妈生你的那一天,是妈妈给了你生命,你应该帮妈妈做点小事情,如:倒水、拿拖鞋、听妈妈的话等,让妈妈高兴。

将来你还要把你更多的爱回报给妈妈。


四、利用节日进行爱的教育。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可利用各个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

如三八节、母亲节对幼儿进行爱妈妈教育,教师可通过具体事例,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并体验妈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重阳节时,教育幼儿更加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并且体会到:关心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使幼儿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五、家园配合,教育一致。

对孩子来说,班主任、教师有时要经常换,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辈子不会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农民种地,需要学习、培训,庄稼才能长好,才有好收成;作为家长,更应该需要学习,才能教育好孩子。

作为幼教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家长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

主要是利用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网络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对幼儿实施爱心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在思想上形成共识,然后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做法。

(一)学会接受爱。

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最好的、最香的、最可口的,通通都得给他。

遗憾的是,大家都没有想到,
这样做,就等于是把一种全然错误的概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让他以为他能够为所欲为地呼风唤雨;长辈呢,就该事事让步,时时让路。

新加坡作家尤今讲过自己做过的一件事,很值得大家学习。

有一次,家里买了一只鸡,两只鸡腿闪着碎钻似的油光。

稚龄的孩子,手中拿着叉子,仰着头,问道:“妈妈,谁吃鸡腿?”我一面把鸡腿扯下来,一面应道:“上一回,是你和弟弟吃;这一回,轮到我与你爸爸吃。

”说毕,便快乐地把肥嫩的鸡腿分别放到自己和枕边人的盘子里……(二)要为孩子做出“爱心”榜样。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沃土,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

父母首先要做榜样,经常想到别人。

因为孩子学会有爱心,是平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结果。

有一个故事我印象很深,大意是说,有一对夫妻,赡养着一位老人,是孩子的爷爷,爷爷年纪大了,父母嫌脏,从不和老人一起吃饭,并准备了一个破木碗给老人用。

后来老人去世了,父母把碗扔掉,孩子见了,马上拾起来,父母不理解,问孩子这是干什么?孩子说留起来,准备父母年老了用。

父母顿时瞠目结舌,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体会。

(三)在一日生活中,教会孩子如何表达爱。

在家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爸妈下班回家,给爸妈拿拖鞋;和爸妈拥抱;给爸妈倒水、捶背或讲故事、唱歌等。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关心父母,既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外出活动时,如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时家长可对孩子说:“你看,奶奶年龄这么大,站着多辛苦,多累,给奶奶让个座吧”。

当孩子表现出关心、呵护、帮助他人等爱心行为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进行心理上的强化。

(四)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教育上要保持一致。

不能让孩子“一个小宝两个样”。

孩子有了爱心,学会回报,从小处说,是为我们自己;从大处说,是为国家培养有用、栋梁之才。

有人说,家园合作得好,定会事半功倍;家园合作不好,则会事倍功半,这话不无一定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