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_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
对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研究

对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研究对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研究对于WTP和WTA 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研究对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研究文章来自教育网1 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往往忽视了水环境容量及其质量变化所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破坏,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水资源、水环境问题。
同时,由于流域往往跨越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上下游之间常常因为水资源的开采、分配与利用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导致了跨行政区域的水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甚至是安全等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所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环境经济政策。
构建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中央政府及下游受益区地方政府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补偿政策,可以理顺流域上下游区域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加快上游发展,减少地区灾害,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中,生态补偿标准计算的原则确定、方法选择以及模型构建则成为了本领域学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因此,本文将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比较分析辽河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WTP)和补偿意愿(WTA),来探索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相关理论关键问题。
2 文献综述我国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理论探索性研究为主。
一些学者认为,既然生态补偿以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为基本原则,因此,将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准确测度视为其核心内容,并以此作为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主要理论依据。
关于我国流域生态保护和补偿的博弈分析

在水库一 游和周边地 区植树 造林 、涵养水 源,创造 了服务于 t - 库 区的 良好生态环境。而赤城县作为水 源地却 因此多方面受 损,对他们应该给予适 当的补偿 ,但 是北 京市对赤 城的补偿 却不是很合理 的,赤城县做 出的牺牲得不 到合理的补偿 ,就 会致使人们不顾 对环境 的保护 ,而 为 自己的利益 发展经 济 , 从而会对北京市的环境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 响。
20 0 9年第 1 期
S in e a d T c n lg n g me t s a c c e c n e科技管理研究 n e r h h oo y Ma a e Re
2 O 0 1 O 9 N .
文章 编 号 :10 7 9 (0 9 1 0 9 —0 0 0— 6 5 20 )O — 0 1 3
量的生态补偿 实践 ,主要是对流域水 环境管理 、农业 环境保 护 、自然资源的保 护与恢复 、植树造林 、碳 循环 、景观保 护 等进行资金补偿、实物补偿 、政策补偿 、项 目补偿 、智力 技 术补偿等。由于 目前我 国在这方面 的研 究还不成 熟 ,致 使我 国的生态补偿 政策很不 完善 ,生态系统 服务 功能 的价 值没有 得到重视 ,现有 的资源法 和环境保护法 缺乏 对生态补偿 的明 确规定 ,国家重要生态 区域的保护 与建设 投入不 足 , 生态 补 偿机制的合理 完善成 了 目前 生态经济学 领域研究 的重点。李 镜等人以岷江 上游退耕还林 补偿为例 ,运 用博弃论模 型考 察 了现有的生 态补偿机 制 ,以及在政策 实施 过程 中不 同主体 之间的决策和行为 过程 ,为建立合理 的生态补偿 机制 ,制定 更为合理 的生态补偿政策做 了一 定的研究 ;梁丽娟等 人 基 于流域生 态 “ 囚徒困境” 问题 ,建立 了流域 生态补偿 的选 择 性刺激机 制 ,分别从短期 和长期的角 度出发 ,借助博弈论 这 手段 ,建立 了上游地 区做 出生态保护 的诱 使机制和 下游地 区主动做 出生 态补偿 的迫使 机制 、以实现 流域内 的集 体理 性
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_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

3期
徐大伟等: 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 WTP 与 WTA 差异性研究
405
2. 2. 3 调查地点、时间及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中游的 7 个重要城市②———本溪、沈阳、鞍山、辽阳、抚
顺、朝阳、赤峰,具体调研时间为 2010 年 7—8 月; 同时,为了使假想市场尽可能地接近于真 实市场,采用了面对面的实地调查方式。
本文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采用了针对同一受访者同时测量其 WTP 和 WTA 的方法,以 便真实地探究受访者的真实支付或受偿的补偿意愿,提供测量的准确程度,这在理论上通过 现有研究成果验证,被认为是可行的。
① 本文根据刘桂环等 2011 年提出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有 3 种基本类型( 即跨界流域生态补偿、跨界流域污 染赔偿与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 中的“跨界流域污染赔偿”类型,结合辽河干流中游水污染和水消耗的实际情况,将其治 理视为广义上的“生态补偿”,而非单纯意义上的“污染者付费”研究范畴。
目前,针对流域生态环境日趋紧张的现实状况,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采用生态补偿机制 建设来进行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然而,采用生态补偿方法最为关键的问题之 一就是生态补偿环节中利益相关者的补偿意愿。国内外多数学者普遍采用补偿意愿作为环 境价值评估的重要手段,并以此作为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按照生态补偿主体的 行为关系,补偿意愿具体包括支付意愿( WTP) 和受偿意愿( WTA) 两种。然而,根据条件价 值评估理论,WTP 与 WTA 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那么,这种补偿意愿上的差异性在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具体实践中会是怎样的? 能否采用同一受访者同时测量其 WTP 和 WTA 的技术手段来检验其真实补偿意愿。此外,在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中,一个流域的中 部地区既是上游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也是下游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制造 者。然而,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多数学者只是针对流域上游或下游地区居民应用 CVM 方法 分别进行 WTP 或 WTA 的检验,而忽视了流域中游地区居民的 WTP 或 WTA。这样在一定 程度上势必造成了研究对象的缺失与研究数据的遗漏。基于此,本文以辽河流域为对象,通 过规范性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流域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中 WTP 与 WTA 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并且结合 WTP 和 WTA 的测算分析结果,进一步探究制定我国流域 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
流域生态补偿的含义及特点

流域生态补偿的含义及特点张景然田欣宇(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00)[摘要]近年来,水源的污染恶化和水源短缺问题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生活。
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保护了水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限制了水源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大量的机会成本,农户也因此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生态补偿的内涵特点及不同学科的诠释,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补偿;内涵诠释[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35-119-21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概括地说,流域生态补偿概念包括2层意义,即人类与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其中,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是流域生态补偿的本质性问题,是对流域生态环境的补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流域生态补偿的延伸层面,是流域生态保护的外部化、对流域生态补偿更为深入的理解。
流域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保护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积极地促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
作为制度,其把流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或生态保护、生态损坏和发展机会成本作为依据,并通过财政、税收、市场等一系列手段,最优化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使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佳的平衡。
这一定义包括流域生态补偿定位、基本特征、补偿内容、政策路径和补偿范围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具体表现为4个特征。
第一,补偿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全面。
根据“谁开发,谁破坏,谁受益,谁污染,谁保护,谁恢复,谁补偿,谁付费”的原则,流域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外部费用由开发利用人承担,实行流域生态环保职责,补偿有关耗损,并为占用流域环境容量而支付费用,流域生态保护受益人有义务向流域生态保护人支付费用。
第二,补偿内容广泛。
一是对已经被破坏的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称为恢复和治理费用补偿;二是对未被破坏的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即污染防治和保护费用补偿;三是对因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受到负面影响而遭到负面影响的居民进行补偿,即发展机会的成本。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受偿意愿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p a r t i c i p a t e i n e c o l o g i c l a c o m en p s a t i o n nd a a c c e p t e d he t r e p a y m e n t w e r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c o m e . R e s i d e n t s w h o l i v i n g i n e c o l o i g c a l l y f r a i g l e a r e a s o f S h i y —
a ng i r v e r b a s i n, h a d b e t t e r u n d e st r a n di n g t o wa t e sh r e d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h a d g o o d e x ec p at t i o n s f o r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e c o—
裹4影响流域居民参与生态补偿因素的logistic模型分析常数一3240001107000004chisquare1872log39088predicted8165从模型分析结果来看环境认识生态补偿的显著性水平高于农业收入的显著水平且标准化后的回归系数与农业收入回归系数接近表明流域居民对石羊河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认识具有普遍性而对通过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改善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生态补偿的期望很高
基于CVM的城市河道改造生态环境价值评估

基于CVM的城市河道改造生态环境价值评估
袁汝华;李趁;陈建明
【期刊名称】《水利经济》
【年(卷),期】2024(42)3
【摘要】从城市河道改造的生态环境价值评估角度,分析了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在城市河道改造生态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原理和依据,构建了基于CVM的城市河道改造生态环境价值评估模型,并以上海市黄浦江加高堤防替代建闸方案为例对黄浦江河道改造的生态环境价值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期望均值法和三相定价法计算得到的总支付意愿分别为120.6亿元/a和118.5亿元/a,总受偿意愿为130.8亿元/a和151.2亿元/a,总受偿意愿与总支付意愿的比值大于1;仅从生态环境价值方面看,相对于加高堤防方案,民众更希望政府投资建闸。
【总页数】9页(P27-35)
【作者】袁汝华;李趁;陈建明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河海大学水利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96
【相关文献】
1.基于CVM的池州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2.基于CVM的煤炭矿区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支付意愿及生态恢复价值评估——以窟野河为例
3.基于CVM
的南昌城市河湖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4.CVM评估生态环境价值的关键技术综述5.基于CVM的旅游城市桂林公园绿地非使用价值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VM方法确定环境价值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CVM方法确定环境价值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CVM方法确定环境价值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摘要:CVM作为一种计量和评价环境价值的方法,在国外发达国家其应用日益广泛和普遍,而在我国对CVM的.研究案例很少且刚刚起步.作者通过案例利用CVM方法对森林资源的环境价值进行研究,并对运用CVM研究方法调查所得的WTP值进行了有效性分析,据此发现WTP 值可以明显的显示出各特征因素与支付意愿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方向趋势上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调查的结果是有意义和有效的.作者:曹建华王红英郭小鹏 CAO Jian-hua WANG Hong-ying GUO Xiao-peng 作者单位:曹建华,王红英,CAO Jian-hua,WANG Hong-ying(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郭小鹏,GUO Xiao-peng(江西省遂川县林业局,江西,遂川,330045)
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PKUCSSCI Journal: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5, 15(2) 分类号:X196 关键词:环境价值支付意愿森林资源。
基于CVM的流域上下游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实证研究——以湘江流域为例

湖 湘论 坛
h u x i a n g f o r u m
No . 6 2 0 1 5
Ge n e r a ] I No . 1 6 5
经济纵横 -
基于 C V M 的流域上下游 区域生态补偿标 准的实证研究 水
— —
上世纪 8 0 年代 以来 ,国外很 多学者侧重于从流域 C V M 调查湘江流域上游区域对生态补偿的接受意 生态补偿 支付 意愿 ( wT P ) 、接受意愿 ( WT A ) 和 时 愿和下游区域对生态补偿 的支付意愿 ,测量湘江流 空配置等方面进行研究 ' D - 5 1 o国内学者主要从生态 域上下游区域生态系统服 务价值及其外部性 ,并以
6 l
2 4. 4
8 7 5 . 2 3 5
.
4 7
3 2 6
居住地 与湘江 的
间距 ( KM)
1 . 1 — 3
3 . 1 — 5
5. 1 一l 0 ≥ l 0. 1 l 2 3
1 9 6
1 48
1 0. 6 3 0 7 0 S 2 0 3 5 8 4 l 2 7
本 文 主要 采用 条 件 估 值 法 ( C V M) 进 行 调 查
和测 算 。C V M 是 条 件估 值 法 的 英 文 简 称 ,全 称 是
本 文 系国家社科 基金 项 目 《 “ 两型社 会” 建设 中流域 生 态补偿 和 治理政 策研 究 》f 编 号 :1 2 C Z Z 0 5 4 1 ;湖 南省哲 学社
中图分 类号 :X1 9 6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4 — 3 1 6 0 ( 2 0 1 5 ) 0 6 — 0 0 7 0 — 0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研究中,魏楚、沈满洪从污染权角度出发,用机会成本法和水资 源价值法,构建了一个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的模型,并对浙江飞云江流域珊溪水库进行分 析检验[7]。李超显认为,居民对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价值评估是湘江流域综合整 治的重要前提,并对湘江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和价值评估[8]。吕志 贤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湘江流域内各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环境污染的贡献率 进行界定与定量分析[9]。王军锋等从基本思路、政策框架、监管体系等维度分析评述了子 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10],等等。
自然资源学报
28 卷
NOAA 认为 WTP 的计量方法更加可靠,因此 CVM 研究主要是采用 WTP 形式,这在某种程 度上直接制约了 WTA 作为一种价值测度尺度[14]。然而,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往往更 多关心的是环境变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负面影响,因为这部分人群承担了主要的环境损失 的社会成本。因此,从福利损失的角度来看,WTA 而不是 WTP 是发展中国家在一些 CVM 研究中应该采取的福利计量方法[15]。虽然在 CVM 的具体测量中,多数学者选择了 WTP 作 为生态环境的补偿意愿,但本文选择同时测量同一群体的 WTP 和 WTA 来反映其真实的生 态补偿意愿,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本文的研究对象处于辽河中游地区,中游地区既是上 游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也是下游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基于受益者 应测量其 WTA,基于污染者则应测量其 WTP; 第二,生态补偿意愿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生态系 统服务价值的补偿意愿,包括 WTP 和 WTA 两部分。如果只是单纯地追求 WTP 的技术改 进,其本质上还是在检验受访者的支付行为; 而根据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利己行为假 设,必将导致付出的最小化与获取的最大化,即表现为 WTP 最小化和 WTA 最大化的变化 趋势。
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3. 1 WTP、WTA 分布及其估算 本次调查在辽河流域中游地区 7 个城市共发放问卷 281 份,收回有效问卷 214 份,无效
问卷 67 份,有效问卷占 76. 2% 。 3. 1. 1 受访者支付意愿( WTP) 和受偿意愿( WTA) 的范围及其分布
本文经过调查发现,尽管辽河流域居民对流域生态补偿这一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在这 214 份有效问卷中,仍有 96 人不愿意对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支付一定的费用,占 45% 。 其中,9. 86% 的居民无能力支付,4. 36% 的居民认为支付并不能改善环境恶化问题,2. 81% 的居民认为当前的环境并没有描述的那样严重,3. 76% 的居民认为辽河流域的环境问题与 自己无关,23% 的居民认为该项费用应由政府承担。同样,在这 214 份有效问卷中,有 49 人 不愿接受相应的流域生态补偿费用,占 23% 。其中,有 70. 09% 的居民收入较高,他们认为 无需对其进行补偿,3. 27% 的居民认为自己不是辽河流域生态破坏与环境恶化的受害者, 6. 08% 的居民认为自己对辽河流域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做出贡献,12. 62% 的居民认 为补偿不应给个人和家庭,应由相应的集体组织接受,0. 93% 的居民认为目前辽河流域水资 源和生态环境还可以。根据 CVM 的处理技术,零 WTP 和零 WTA 的存在都符合经济学原 理,本文将不愿意对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进行支付和接受补偿的情况分别按零 WTP 和零 WTA 处理。辽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补偿支付意愿( WTP) 和受偿意愿( WTA) 的相对频率和 累计频率如表 1 所示。
收稿日期: 2012- 04- 10; 修订日期: 2012- 09- 10。 基金项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面 上 项 目 ( 70973013,71273038 ) ; 教 育 部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后 期 资 助 项 目 ( 11JHQ031)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2BKS043)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DUT12RW310) 。 第一作者简介: 徐大伟( 1968- ) ,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补偿、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 理等研究。E-mail: xudawei@ dlut. edu. cn
本文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采用了针对同一受访者同时测量其 WTP 和 WTA 的方法,以 便真实地探究受访者的真实支付或受偿的补偿意愿,提供测量的准确程度,这在理论上通过 现有研究成果验证,被认为是可行的。
① 本文根据刘桂环等 2011 年提出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有 3 种基本类型( 即跨界流域生态补偿、跨界流域污 染赔偿与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 中的“跨界流域污染赔偿”类型,结合辽河干流中游水污染和水消耗的实际情况,将其治 理视为广义上的“生态补偿”,而非单纯意义上的“污染者付费”研究范畴。
在关于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探索研究中,李文华院士认为可以在中央政府的协调与引 导下,积极探索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下游对上游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的补偿和上游 对下游超标排 放 赔 偿 的 双 向 责 任 机 制,以 激 励 上 游 的 生 态 保 护,并 促 进 上 下 游 的 和 谐 发 展[1]。张惠远、刘桂环认为,流域生态补偿应注意确定流域生态补偿的各利益相关方即责 任主体,明确流域在 各 行 政 交 界 断 面 的 水 质 要 求,按 水 质 情 况 确 定 补 偿 或 赔 偿 的 额 度[2]。 张婕、徐健基于全流域视角,在 Markowitz 均值方差模型框架下,考虑全流域生态补偿收益的 模糊不确定性,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模糊优化组合模型来实现最大化流域生态补偿收益 以及最小化流域生态补偿成本[3]。曹国华等运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如 何影响政府在污染管理中所面对的跨时期动态最优决策[4]。刘桂环等认为,跨界流域生态 补偿与污染赔偿都是流域环境保护中对上下游造成损失的一种弥补行为,是对流域水资源 和水环境的双向补偿,由于两者都是通过跨界水质的控制目标确定补偿责任主体,因此可以 统称为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机制[5]。陈泽晖等构建了基于联合投资的流域生态补 偿模式,确定了流域生态补偿中联合投资主体的出资额,并对联合投资主体的基本投资行为 和最优投资决策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6],等等。
摘要: 如何揭示利益相关者生态补偿的真实意愿不但是生态系统服务支付研究的难点问题,也 是政府及管理部门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关键问题。为此,论文通过对辽河流域中游地区的 7 个 主要城市进行实地调研,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利用同一受访者同时测量其支付意愿值( WTP) 和受偿意愿值( WTA) 的技术手段来检验其真实补偿意愿,研究结果显示,受访地区居民保护流 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 WTP 为 59. 39 元 / ( 人·a) ,WTA 为 248. 56 / ( 人·a) ; 同时,针对同一受 访者给出的 WTP 与 WTA 之间的较大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其呈现不对称性的主要原 因是受访者的收入水平和年龄。最后,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辽河流 域生态补偿意愿差异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流域生态补偿; 条件价值评估法; 支付意愿; 受偿意愿 中图分类号: X171. 1; X19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3037( 2013) 03 - 0402 - 08
3期
徐大伟等: 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 WTP 与 WTA 差异性研究Fra bibliotek403
1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流域生态补偿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要对生态补偿的意义 与必要性、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影响因素分析、补偿效益、技术手段、补偿体系、机制比较、政 府行为、关键问题、政策框架等内容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 践探索。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研究领域与实践区域来看,多以林区、矿区、流域、草地、水 源地为主。
在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的研究中,条件价值评估法(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 被 认为是开展生态环境价值评估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以此作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的参考 依据。但是,学者在运用 CVM 方法进行实际调查时发现 WTP 和 WTA 会出现不对称现象。
404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1 研究对象 辽河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大河之一,也是国家“三河
三湖”治理的重点之一。辽河流域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上游地区主要经营旱作 农业和畜牧业,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有沈阳、抚顺、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中部城市群的工 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的面源污染,使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特别是辽宁省近年来以能源、冶金、机械、建材为主的重工业快速发展,为推动我国城市和工 业化进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是,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却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生 态环境冲击,经济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更新量。因此,对辽河流 域特别是流域中游地区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进行生态补偿①,将影响到未来整个流域地区 的饮用水安全、生活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测算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