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教案
小学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2. 增加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了解和认知;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在小学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的外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让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产生好奇心和渴望阅读的欲望。
第二步:预习在教学开始前,给学生分发相关的预习材料,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些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学生可以在预习材料上做一些简单的标注和记录,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第三步:阅读学生根据预习材料的指导,开始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和问题。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第四步:讨论安排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五步:文学鉴赏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第六步: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让他们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题目和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七步:评价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创作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努力。
教学资源:1. 外国文学名著预习材料;2. 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3. 绘画、写作工具。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教案教案一:希腊古典文学-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希腊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本教学内容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文化,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作者、内容和地位。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伊利亚特》有初步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并从中体验古希腊文化。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Step 2:情境引入(10分钟)播放一段描述《伊利亚特》情节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伊利亚特》的故事情节,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Step 3:课文阅读(20分钟)学生阅读《伊利亚特》的部分章节,理解诗歌的语言、叙述方式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
Step 4:诗歌分析(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包括修辞手法、对比与对称等,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通过分析了解古希腊文学的特点。
Step 5:文化体验(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背后所体现的勇气、智慧、人性等主题,了解古希腊文化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Step 6:课堂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伊利亚特》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培养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同时通过诗歌背后的文化体验,引发了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思考。
但是,在课堂时间的限制下,学生对《伊利亚特》的内容和背景了解仍然较浅薄,需要在之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古典文学作品的了解。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
(2)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外国文学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简·爱的独立、坚韧和追求平等的精神品质。
(2)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内容1. 章节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夏洛蒂·勃朗特及其创作《简·爱》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章节内容,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简要介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举例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
3.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举出事例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简·爱》的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内容1. 章节内容:本章主要分析《简·爱》中的重要象征元素,如火焰、镜子、睡眠等,并探讨它2. 教学重点:(1)识别小说中的象征元素。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2)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尊重;(2)感受小说中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主题精神;(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名著简介(1)介绍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2)概述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3)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2. 第二课时: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第一至第四章;(2)填写人物关系表格;(3)回答阅读思考题。
3. 第三课时:情节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2)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3)评价小说的写作手法。
4. 第四课时: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讨论小说中的人物价值观;(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阅读任务;(3)推荐相关阅读材料。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简·爱》原著或改编教材;2. 课件:人物关系表格、阅读思考题等;3. 相关阅读材料:其他外国名著简介、评论文章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2.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3. 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小说主题。
六、教学过程1.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10课时。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
名著导读《简爱》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教案1.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小说主旨。
3.掌握阅读外国小说的方法。
1课时一、导入新课《简·爱》是一部有一定影响力的书,百余年来,简·爱的形象广为人知,这部小说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简·爱》。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简·爱》的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内容。
1.了解作者。
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师补充。
(1)作者介绍夏洛蒂·勃朗特,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一个乡村家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
在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
十五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做家庭教师,最终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夏洛蒂·勃朗特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另有作品《谢利》《维莱特》和《教师》。
(2)写作背景作者创作《简·爱》时,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唯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
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勃朗特三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三、阅读成果展示【设计意图】学生读完《简·爱》后,设置成果展示环节,既可以检查阅读结果,又可以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简·爱》,了解和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第二章:分析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如独立、坚强、自尊等,以及这些特点如何体现在她的生活中。
3. 第三章:探讨《简·爱》中的人物关系,如简与罗切斯特、简与海伦等,分析这些关系对简的成长和命运的影响。
4. 第四章:通过具体情节,分析《简·爱》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简对正义、公平的追求,对贫富差距的反思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情节和人物关系,深入剖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和思考题,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
五、教学资源1. 《简·爱》原著: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简·爱》的背景资料和解读,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简·爱》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课堂讨论: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外国名篇名著》第四单元导读课

第四组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组的学习,了解两篇外国短篇作品,接触两部外国长篇作品。
2、阅读是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命运。
3、有条件可以找一些外国名著读一读。
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命运。
三、教学准备课件、卡纸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单元整组教学的第一节课,单元导读课,让我们随着一段音乐,走进这奇妙之旅。
播放一段音频(红楼梦、水浒传等主题曲)引出中国四大名著。
由中国的名著引出本组的单元导语(一段优美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境界里,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经典的画面,这就是经典的魅力,经典的东西会常留于心,经典的是属于世界的,应该与全世界的人分享。
那我们就走进第四组,单元导读是我们学习整个单元的指路灯,请大家读单元导语,看看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呢?)2、出示课件(这是我们的单元导语,请大家自由读,一会找同学来给大家读,咱们一起找出这组单元的主题)3、揭示单元主题(外国名片名著)4、从单元导语中归纳本组的学习目标5、用最有效快速的方法知道第四组的四篇课文(从目录中我们能很快的得知,本组编排的四篇课文,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一种是外国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精彩片段。
),那我们就随着本组单元的内容的脚步,走进外国文学之旅,享受文化大餐,去感受文中主人公的生活,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
(二)、粗读课文,完成任务单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老师出示阅读建议,小组交流完成任务单2、学生讨论,可以选代表来交流。
(三)、交流收获用自由展示的方法交流,重在交流,重在说,只要说的是收获就行,哪怕是一个字,一个标点。
(同学们交流后,把自己的收获做成卡片,在黑板上展示。
(四)、课内小结同学们收获的真多,你们的展示把原本平庸的花变得鲜艳无比,这就是输的魅力,我们从书中汲取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简·爱》,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章节概览:《简·爱》共有38章,我们选取前5章进行教学。
这5章主要介绍了主人公简·爱的童年经历和成长过程。
2. 人物介绍:简·爱、里德舅妈、约翰·里德、谭波儿小姐等。
3. 情节梳理:简·爱的童年、就读洛伍德学校、成为教师、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前5章,使学生了解《简·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掌握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心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引导: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选定的章节,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促进思考。
3. 课堂讲解:教师对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心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阅读第1-2章,了解简·爱的童年经历和洛伍德学校的生活。
2. 第3-4课时:阅读第3-4章,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和与谭波儿小姐的关系。
3. 第5-6课时:阅读第5-6章,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心理。
4. 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内容:1. 情节发展: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的任职经历,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初次相遇。
2. 人物关系:罗切斯特先生、阿黛尔、菲尔菲克斯小姐等。
3. 主题探讨:自由、平等、尊严与爱情之间的冲突和抉择。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第7-8章的学习,理解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的关系发展,以及简·爱的内心挣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节《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导读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的意义、方法、要求等。
2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外国文学知识。
教学重点:
1学习《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的意义。
2古希腊神话的内容及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的意义
外国文学是介于外国文学史和作品选讲之间的基础学科,是各国文化交
流的产物。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是《外国文学》主干课程之下的一门选修课程。
我国早在汉唐时代就与亚非国家进行交流,汉代文学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周围国家的文化也影响了中国文化。
佛经翻译的过程中,在我国产生了
严格意义上的外国文学,这就是《本生经》、《所生经》。
《本生经》是佛经中
的故事集,收故事547个,作为一种宗教经典,对我国人民的思想也产生了
重大影响,这些和老庄思想互相渗透,促成了玄言诗(魏晋南北朝)的兴盛,
严羽、王土慎的神韵派诗歌理论也都是在佛经影响下形成的。
晚清闭关锁国被打破,中外文学空前交流,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传入中国,
著名翻译家林纾(林琴南),翻译了各国小说200多种,开了翻译外国小说的
先河,为中国人了解世界作了重大贡献。
五四时期,新文化给旧文化以冲击,
鲁迅、郭沫若不仅创作了大量著作,还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促进了新
文化运动的发展,这些都为外国文学学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外国文学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与我国文学相比,只是大树底下
一颗幼苗,也是我国文化大合唱中的最后一个音符,这是历史的安排。
目前,
世界大同,学习外国文学,研读外国文学名著,通过作品了解外国文化,以
至通过文学了解其政治、经济状况,直到风土人情、心理状态等就显得更为
重要,也更有意义。
二、学习方法
本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但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教师主要教授读书的各
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鉴赏,互相交流互动,并能撰写相应的赏析文字。
三、《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导读
(一)外国文学的源头:
“两希”:西方:欧美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
东方:亚非文学古希伯莱——基督教文学
(二)古希腊文学
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三面环海、多良港——海洋文明(蓝色文明);气候温和;
多产橄榄、葡萄——酒神崇拜。
2 古希腊神话——人类童年之梦
文字记载的希腊神话最早见于荷马史诗,其后,诗人赫西俄德的长诗《神谱》
对宇宙的起源和神的谱系作了最早的描述,成为后来希腊神话作品的底本。
(1)古希腊神话的产生:大自然对人类充满了诱惑;自然灾难让人类充满了困惑。
恩格斯:“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
(2)古希腊神话的内容: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a神的故事:开天辟地、神的产生以及谱系、日常生活
奥林匹斯神话系统十二主神:
①宙斯——众神之主,天空、雷电、乌云之神。
②赫拉——天后、妇女的保护神,掌管婚姻和生育。
③波塞冬——海洋神、水神(宙斯的弟弟)
④哈得斯——冥王,财宝守护神,(宙斯的弟弟)
⑤阿波罗——光明之神、预言之神,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之神。
太阳战车的驾驱者。
⑥阿尔忒弥斯——妇女之神、狩猎女神、月亮女神。
⑦阿佛洛狄忒——美与爱的女神。
⑧阿瑞斯——战神,力量、勇武之神。
⑨赫菲斯托斯——火神,锻造、工艺之神,铁匠守护神。
⑩雅典娜——智慧女神,和平、法律、科学技术、劳动女神。
赫尔墨斯——神使,商业、市场、旅游、交通之神、盗窃之神。
狄俄尼索斯——酒神,戏剧之神
b英雄传说
主角:英雄是半人半神。
他们是神与人结合所生的男子,个个都是智勇双全,有超人的力量。
主要故事:①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建立了12件功勋的故事;
②伊阿宋夺取金羊毛的故事;
③忒修斯到克里特岛的迷宫中杀死怪牛的故事
④俄狄浦斯的故事
(3)古希腊神话的特色
a神与人同形同性
b具有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c想象丰富而美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d故事的内容和结构上有着很强的系统性
(4)古希腊神话的价值:
希腊人是相信命运观念的,这在神话中也有体现。
但神话同时也表明他们不是匍匐在命运脚下的奴隶,而是一个珍视个人荣誉,强调人的抗争,热爱世俗生活,积极进取,崇尚英雄气节的民族。
(5)影响:
希腊神话是把人放在中心地位的神话,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现世气息,对其后的希腊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6)地位:马克思曾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
四、将自己喜欢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与同学交流共享。
五、课堂讨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不同。
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师补充讲解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不同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希腊神话产生的时代,希腊人信奉泛神论,多神教,不干涉人的思想自由,没有万事万物的主宰,人们可以根据自己部落的特点创作自己的神话。
而中国,“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
”对中国人的思想的牵制,中国神话不得以丰富发展,反而有所散失。
(《封神演义》)。
(二)希腊神话从英雄时代到公元前六世纪,文字记载不过几百年,容易保存下来,不易被篡改。
而中国神话距文字产生年代久远,汉字出现后,奴隶社会的史官重纪实而忽视对神话的记载,一直到《山海经》《淮南子》《庄子》才有了零星记载,故不成系统。
(三)希腊神话走的是一条艺术化、文学化的道路,而中国神话走的是一条哲学化、历史化的道路,中国神话产生后,儒家对之进行了理性加工,认为是实用的东西,改成历史,帝王传,作为史料,去掉了富有艺术色彩的想象的成分,使神话失去了生命。
而西方是作为一种文学素材来处理的,而中国是作为一种佐料,用来说明自己的哲学观点。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