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决定意识

合集下载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和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 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 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 的。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 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 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Biblioteka 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 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 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 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 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1.不管是马克思的理论还是爱因斯坦的观点都是帮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两者本身没有对错和非此即彼的对立。

只是在中国,马克思的很多理论被意识形态化了,造成了很多人把它作为衡量一切其他理论学说的标准。

因此,我们应该跳出这个思维定式。

爱因斯坦的观点也有合理的一面,我们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世界。

2.我从学习中发现人的意识与大自然中存在的一些规律和现象是那样的相似。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子一,波的干涉效应与人的聚集特点:我们以光波为例,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时,就会在后面的板上形成干涉条纹,至于为什么形成条纹,科学家已研究发现,1、光具有粒子性,照到后面板上的概率应该是相等的,2、但它又具有波动性,它到达后面板上的光的强度是不同的,有的地方强,有的地方弱。

3、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联系问题,光粒子到达后面板上的概率与光的强度有关,什么关系呢?就是光的强度大的点那么光粒子的概率就大,4、请与人类存在的聚集现象比较一下,人是不是也是喜欢和有能力的、有本事的人交流呢?当然也有例外,其实光粒子它也有例外啊?这是我在复习生物物理中认识的。

例子二:组织培养中的看护培养与人的偷懒思想是不是一致呢?看护培养是指愈伤组织诱导细胞的分化与生长。

也就是说,一个细胞不能分化和生长,而加一块愈伤组织就可以分化了,一个人是不是不愿意劳动,而很多人在一块就干的有劲了,对不对啊??哈哈!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的话,就早发明出来了,而这一方法的发明是人为了偷懒捣蛋而发明的,一个研究者做单细胞培养,怎么做就是作不出来,为了获得成果,就加了一块愈伤组织进去,结果发现单细胞也分裂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体现在:①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③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力量,而新的、进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质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先进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必须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挑战和攻击,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和抵制,决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正确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情况,只有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的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出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适应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一章第三课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一章第三课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黄沙滚滚
飞瀑涛涛
(二)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葵花向阳
小草含羞
(二)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其形成经历了三个 阶段:
第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 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 的感觉和心理;
第二,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 的感觉和心理;
第三,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 识。
(二)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的意识:
(二)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与物质的反应形式
物质 反应形式 反应器官 举例

然 一切事物 反应特性

物质
岩石风化 空谷回音
(二)正确把握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3.社会历史趋向并不否定主体选择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 规律性的制约,但又不能否定人作为历史主体的 能动性和选择性。
四、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 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 问题。
虎咬而色变 见虎色变 谈虎色变
(三)意识的本质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 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 东西而已” 。
(三)意识的本质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鲁迅: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
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 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 所谓‘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 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 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 三尺而已” 。

高中政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高中政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高中政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哲学问题,也与我们日常生活和思考密切相关。

首先,物质决定意识。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意识、思想、观念都是由物质世界所产生的。

我们的五官接收到物质世界的信息,然后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产生了我们的意识。

因此,我们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一种反映。

其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虽然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意识对物质世界有认知、理解和改造的作用。

人们通过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意识并不能独立存在,它依赖于物质。

没有人的大脑,没有五官接收到的物质世界的信息,就没有意识。

因此,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第二位的。

总的来说,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规律。

我们不能离开物质去谈意识,也不能离开意识去理解物质。

这种辩证关系是我们理解世界、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的基础,也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活动不但形成了社会存在,而且还创造了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意识,使世界二重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方面,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从意识本质采来看,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映像。

因此,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面已。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其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尽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面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国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

物质决定意识的发言稿

物质决定意识的发言稿

物质决定意识的发言稿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庄严而神圣的场合发表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主题演讲。

物质决定意识是一种哲学理论,指的是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条件、环境影响等客观条件的结果。

本次演讲将从历史、社会、科学等多个角度来探讨物质决定意识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首先,让我们回顾人类历史的长河。

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的演进。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次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往往都伴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告诉我们,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还是现代工业化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与其所处的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没有社会经济基础的支撑,人们的思维和意识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其次,让我们来看待现代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在这个信息爆炸和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不可否认物质对于意识的决定作用。

物质的丰富带来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不同物质条件下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

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

比如,在物质条件丰富的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实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在物质贫乏的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集体的利益和互助合作。

物质的变化和发展,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

第三,让我们来关注一下科学的发展。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在科学领域同样得到不少的支持。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据表明,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是由大脑的神经元活动所决定的,而神经元的活动是受物质因素的影响的。

大脑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物质载体,不同的生理和化学变化会对思维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近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指出,个体的思维和意识往往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没有遵从客观规律的结果。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决定意识
今天早上,帮爸爸卖大蒜。

我参与了验货、装车、过磅、算账、收款等各个环节。

大蒜一共卖了997元钱,收货人拿出1000元钱,
问有没有3元零钱。

我说家里有,一会儿给你送来。

收货人笑了笑说:“没什么,没什么。

”解读收货人所说的这两个“没什么”,至少有三个意思:一是3元钱,对谁来说都不算个钱;二是区区3元钱给不给都可以;三是很多人一走就不再回来了,“你”多半也是如此。

“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我边走边想:“天这么热,做生意多么不易啊!退一万步讲,我是人民教师啊。

不说一诺千金,至少要为人师表吧。


“穷生奸计,富生礼仪”自古亦然。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描述春秋时期,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

管仲所说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

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

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由于管仲指导思想的正确及齐桓公的成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历来为后世传颂。

在当时那个王室势微、诸侯欲动的年代,国家统治者能有这种意识是很难能可贵的。

用现代眼光看这句话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有关“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等相关观点,
后世孔子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孟子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这样说:“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从正反两方面向君王充分论证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