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复习题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一、概论1.什么是认知神经科学?[ppt]认知神经科学是阐明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脑机制的科学。
其研究模式是将行为、认知过程、脑机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简而言之,它是研究脑如何创造精神的。
二. 方法:2. 结构磁共振成像的空间contrast与功能共振成像的时间contrast 的概念结构像的空间contrast:结构像一般认为是比较固定的,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所以空间contrast是被试间某个脑区volume大小的contrast;功能像的时间contrast:功能像在时间维度上是变化的,使用block design/event related design时,可以在被试内做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当然在这之后也可以做被试间的两个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的contrast。
3. fMRI研究中的多重比较校正的概念。
为什么需要做多重比较?常用的矫正方法有哪些(列举3个左右)?(答案1:在我们进行voxel-by-voxel比较时,由于比较次数很多,那么犯I型错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还以只进行一次比较的α值为犯I型错误的概率的话,就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理论上比较次数大于1次的分析都应该进行多重比较校正。
另外,在fMRI数据分析中,我们相信脑的活动应该在灰质的一定范围内,而不是仅在一个voxel内,所以通过多重比较校正我们可以把这些单个的假阳性voxel排除。
fMRI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多重比较校正有FDR(false discovery rate),FWE(family-wise error)和AFNI提供的校正方法。
)4. 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指的是什么?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受区域性脑血流(rCBF)、血体积(rCBV)等的变化影响,是随着刺激出现从平稳状态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恢复到平稳状态的一条函数曲线。
心理学复习题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学复习题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过程及其相关的心理机制。
它通过探究个体对他人、社会事件以及社会环境的认知加工方式,揭示了个体在社会互动中是如何感知、理解、评价和批判性思维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社会认知理论相关的复习题。
一、选择题1. 哪一项不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A. 自我效能感B. 理性思维C. 归因理论D. 认知失调2. 哪种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在对待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时存在不一致的标准?A. 高尚的依据偏差B. 外界属性偏差C. 自我偏差D. 补偿性偏差3.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常常会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A. 被试个体的情绪B. 社会环境的期望C. 学习经历的积累D. 个体智力水平二、填空题4. 涉及到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行为、情绪等进行评价的心理过程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 。
5. 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某种特质或行为做出的解释和归因的过程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_ 理论认为,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更容易将其归因于个体特质,而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更容易将其归因于环境因素。
三、简答题7. 简述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作用。
8. 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并结合一个例子说明其应用。
四、论述题9. 请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论述心理学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以上是与社会认知理论相关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复习时请结合实际案例思考,并加深理解。
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心理学课复习题认知过程练习题

心理学课复习题认知过程练习题第一部分:认知过程概述认知过程是指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涉及到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本部分将从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1. 知觉: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和感知的过程。
在知觉过程中,感觉器官接收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脉冲,然后经过感觉信息处理系统的加工,产生对外部刺激的感知体验。
比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一本书,通过耳朵听到音乐等。
2. 注意: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与思维活动中有选择地投入心理注意资源的能力。
注意过程涉及到的是对特定刺激或任务的集中注意力,将其他无关信息排除在外。
比如,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而忽略其他周围的干扰。
3. 记忆:记忆是个体通过感知和学习将信息在大脑中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知记忆是短暂存储和加工感觉信息的能力;工作记忆负责临时存储和操作信息的能力;长期记忆则是将信息永久存储并能够长期使用的能力。
4. 思维:思维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进行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推理等高级心理活动。
思维过程可以是顺序进行的,也可以是并行进行的。
思维过程中涉及到概念、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
5. 语言:语言是个体进行思维和交流的工具。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
语言的认知过程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等方面的处理。
第二部分:认知过程的实际应用认知过程的研究不仅对心理学理论研究有所贡献,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启示。
下面将介绍认知过程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
1. 教育领域:对于教育者而言,了解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育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营销领域:认知过程在营销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广告设计和产品定位。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注意和记忆过程,广告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制作吸引人的广告,提高广告的接收效果。
动物认知期末考试试卷

动物认知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1. 哪种动物被认为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A. 猴子B. 海豚C. 大象D. 狗2. 哪种动物在记忆方面表现突出?A. 猫B. 鸟类C. 蜜蜂D. 狼3. 动物的认知能力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相关?A. 遗传B. 环境C. 年龄D. 饮食4. 下列哪个动物具备自己制作和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A. 猿猴B. 麋鹿C. 海狸D. 海象5. 哪种动物在数学能力上表现出色?A. 猩猩B. 鳄鱼C. 鸽子D. 啄木鸟6. 动物最常用于心灵实验的是哪一种动物?A. 鳗鱼B. 斑马鱼C. 白鼠D. 非洲豹7. 哪种动物擅长使用地标导航?A. 蜘蛛C. 披肩鳞翅目昆虫D. 企鹅8. 下列哪种动物能够认出自己的镜子形象?A. 狗B. 猫C. 大熊猫D. 猩猩9. 哪种动物具有最高级别的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A. 狮子B. 狼C. 地鼠D. 非洲象10. 哪种动物的视力最弱?A. 老鹰B. 眼镜蛇C. 企鹅11. 哪种动物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A. 企鹅B. 蚂蚁C. 鲸鱼D. 乌龟12. 哪种动物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动物?A. 鸵鸟B. 猎豹C. 麻雀D. 马13. 哪种动物的听力范围最广?A. 蝙蝠B. 鲸鱼C. 海豚D. 猫14. 哪种动物在迁徙中使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B. 鸟类C. 紫外线昆虫D. 海龟15. 哪种动物能够发出最高频率的声音?A. 蝉B. 海豚C. 青蛙D. 鳄鱼16. 下列哪种动物被称为“森林工程师”?A. 浣熊B. 蜜蜂C. 河狸D. 犀牛17. 哪种动物在社交行为方面具有高度的复杂性?A. 大象B. 狗D. 猫18. 哪种动物是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A. 海龟B. 大象C. 鹦鹉D. 爬行蟹19. 哪种动物具有最强大的嗅觉能力?A. 鲨鱼B. 猎犬C. 蝙蝠D. 刺猬20. 哪种动物被称为“非洲大五”的一员?A. 大熊猫B. 大象C. 狮子D. 犀牛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题)1. 简述动物认知研究的意义以及该领域的发展情况。
岗位认知型题目

岗位认知型题目通常是指考察应聘者对应聘职位的理解和认知程度的题目,旨在了解应聘者是否真正了解该职位的职责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岗位认知型题目:
1. 请简述您对该职位的理解,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环境等方面。
2. 请描述您在过去的工作中如何处理类似该职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3. 如果您被录用,您将如何适应该职位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文化?
4. 请描述您在过去的工作中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以及您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5. 请描述您在过去的工作中如何与同事、上级和下属沟通和协作,以及您的沟通方式和风格。
6. 请描述您在过去的工作中如何管理时间和任务,以及您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优先级和紧急任务。
7. 请描述您在过去的工作中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及您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8. 请描述您在过去的工作中如何处理和解决与客户或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和问题,以及您的沟通方式和风格。
9. 请描述您在过去的工作中如何应对工作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以及您如何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策略。
10. 请描述您在过去的工作中如何处理和解决与同事或上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您的沟通方式和风格。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题.doc

2014—2015《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4分X5题二20分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3、记忆表象:保存在人头脑中的曾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称之为记忆表象。
它是同形象记忆有关的回忆结果。
4、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5、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6、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7、意志: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
&,性格: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9、学习风格:只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10、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1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z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11、注意: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2、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3、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4、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间接性的联系。
15、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认知神经科学考试试题

认知神经科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认知神经科学致力于研究的是:
a) 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b) 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
c)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d) 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研究
2. 下列哪个技术可以测量大脑活动的时空分布?
a)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b) 电生理技术
c) 脑电图 (EEG)
d) 脑磁图 (MEG)
3. "感知-认知-行动" 是下列哪个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
a) 幸福感理论
b) 神经发展理论
c) 知觉行为循环模型
d) 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处理模型
二、简答题
1. 简要解释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假设。
2. 请解释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神经可塑性"概念。
3. 简要阐述实践对认知神经科学的应用价值。
三、论述题
请选取以下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论述:
1. 认知神经科学在解读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2.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对临床神经疾病治疗的影响。
注意:根据你所选择的论述题目,自行设定小节,以论点逐步展开,结构清晰,论述有理有据。
附录部分
请在文章最后附上参考文献列表,格式可以使用 APA 或者 MLA 等学术引用格式。
以上就是认知神经科学考试试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
考试顺利!。
心理认知发展复习题

心理认知发展复习题心理认知发展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它研究了人类如何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准备一些心理认知发展的复习题,旨在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选择题1. 心理认知发展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情绪发展b. 社会发展c.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d. 认知发展2. 认知发展与情绪发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a. 互相独立b. 互相影响c. 完全相同d. 完全无关3. 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什么?a. 社会学习理论b. 认知发展理论c. 创造性思维理论d. 知觉理论4. 认知发展的关键人物是谁?a. 皮亚杰b. 弗洛伊德c. 霍尔茨曼d. 马斯洛5. 认知发展主要是指什么时期的发展?a. 婴儿期b. 幼儿期c. 青少年期d. 成年期第二部分:填空题6. 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在皮亚杰的研究中,儿童认知发展的核心是________。
8.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________。
第三部分:论述题9. 请简要说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0. 认知发展为何是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方面?请从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答案及解析1. d。
心理认知发展主要研究的是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变化,而不是情绪发展、社会发展或者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
2. b。
认知发展与情绪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情绪可以影响认知,而认知也可以影响情绪的产生与调节。
3. b。
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是认知发展理论,它关注个体如何通过不同的认知阶段来建构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知。
4. a。
认知发展的关键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他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5. b。
认知发展主要指的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幼儿期和儿童期的认知能力的变化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一、单选1.()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2.“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3.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4.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B.90C.180D.3605.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
A.部分报告法B.全部报告法C.双向分离法D.锐敏度实验法6.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A.减法反应时实验B.开窗实验C.加法反应时实验D.扫描实验7.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A.保守性聚焦B.同时性扫描C.博奕性聚焦D.继时性扫描8.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
A. 3-4B. 4-5C. 5-9D. 9-209.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最高层次为( ) 。
A.特征鬼B.认知鬼C.决策鬼D.图像鬼10.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
这种启发式策略叫做( )。
A.逆向工作B.简化计划C.手段-目的分析D.算法二、填空1.___________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
2.Selfridge (1959)提出的“鬼城”(Pandemonium)模型以____________为基础。
3.Wason通过四卡问题的研究发现,在命题检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人们表现出强烈的____________倾向。
4.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__________编码和语义编码三种方式。
5.根据Shiffrin和 Atkinson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是通过____________而实现的。
三、名词解释1. A.V.L单元:2.编码:3.两种记忆说:4.手段-目的分析:5.自上而下加工:四、简答1. 试述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的特点。
2. 试分析treisman的衰减模型。
3.试用两种记忆说观点解释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五、论述1.试述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条件并对这一心理学流派进行评价。
2.以实验为例评述研究反应时的主要技术。
答案一.选择1-5 BCDDA 6-10 AACCC二.填空1.语义2.特征分析3.正式4.视觉5.复述三.名词解释6. A.V.L单元:大多数心理学家常把听觉的(an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7.编码:从一种刺激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刺激形式,或者从一种符号系统转变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8.两种记忆说: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两种记忆说的典型代表是Waugh和Norman最早提出的两种记忆系统模型。
9.手段-目的分析:其核心指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这样做还要先消除应用算子与当前状态的差别,如此进行下去,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
10.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
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又称概念驱动加工。
四.简答题1. 试述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的特点。
答:自下而上加工:由刺激到意义,即先分析小的知觉单元,再到大的知觉单元,最后形成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3分)自上而下加工:由意义(期望、假设)到刺激,即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形成某种期望或假设,制约加工的所有阶段和水平。
(3分)二者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加工,相互结合而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
(2分)2. 试分析treisman的衰减模型。
答:衰减模型:不是全或无,而是进行不同程度的衰减;不同刺激材料的激活阈限不同,影响因素有个性倾向、项目意义、熟悉程度、上下文和指导语等。
(3分)Treisman对过滤器模型提出的改进模型。
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只是非追随耳的信息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
非追随耳的信息要想受到高级分析,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阈限(3分)。
照Treisman看来,主义的选自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还依赖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
(2分)3.试用两种记忆说观点解释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答:两种记忆说的新解释:曲线的结尾部分反映着短时记忆,曲线的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合组成另一部分,它反映着长时记忆(2分)。
结尾部分的回忆成绩之所以好,是因为这些项目正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2分)对些曲线的两个预测: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多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但不会对短时记忆产生影响(2分);若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就将损害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
两个预测都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2分)五.论述题1.试述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条件并对这一心理学流派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供参考:内部条件(4分,每个点1分):(1)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影响;(2)行为主义的影响;(3)格式塔学派的影响;(4)二战后心理学的发展外部条件(3分,每个点1分):(1)哲学思潮及方法论的影响;(2)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影响;(3)语言学发展的影响评价:(1)进步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理论贡献大;(2分)(2)应用的前景十分广泛;(2分)(3)存在缺陷,受到批评。
(1分)2.以实验为例评述研究反应时的主要技术。
(1)减法法:(4分)理论逻辑:通常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2分)评价:可以分解出大脑内一个完整的认知加工过程各阶段的反应时。
但以系列加工为前提,研究者必须对S——R之间的阶段过程有着精确的认识,这很难;减法的观点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矛盾,某一阶段单独加工的反应时不一定等于他放在整体中所占的反应时。
(2分)(2)相加因素法:(6分)理论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2分)以Sternberg(1969)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实验为例进行分析。
(2分)评价:通过严密地推理,可以间接地确定一个系列加工各阶段的存在。
但仍然是一种间接测量,其系列加工假设的合理性有待检验。
(2分)(3)开窗法:(3分)一种直接测量RT的方法,在各个加工阶段的转换之际给一个外部指标(如按键),以便直接记录下每个阶段的RT。
(1分)以Hamilton(1977)字母转换实验为例进行分析。
(1分)评价:能够直接测量RT,但是在认知加工的后面阶段可能存在对前面阶段的复查、提取和整合等,难以区分。
(1分)(4)反应时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反应速度和正确率的关系(1分)复习题一、单选1.虽然处于非注意状态但与当前的预期相一致的信息,容易突破Broadbent 最初假设的过滤器,这支持了()。
A.过滤器理论B.衰减作用理论C.晚期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2.()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作用。
A.气氛效应B.启动效应C.典型性效应D.首因效应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直接检验概念形成中所采用的假设A.人工语法实验B.空白实验C.人工概念实验D.扫描实验4.下述方法中,( )适合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A.眼动记录法B.反应时记录法C.开窗实验D.出声思考法5.下述研究方法中,( )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A.开窗实验B.计算机模拟实验C.减法反应时实验D.加法反应时实验6.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字符、数码还是其他图形,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时,其反应时最长。
A. 90B. 120C. 180D.3207.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这种现象叫做()。
A.字词优势效应B.客体优势效应C.构型优势效应D.字母优势效应8. 在Collins和Loftus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结点”代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A.联想B.命题C. 原型D.概念9.在认知心理学中,把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的关键特征的表征称为()。
A.模板B.原型C.样例D.维量10. 双作业任务可以用来研究()。
A.工作记忆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二、填空1.经过大量练习的任务倾向于主要要求____________加工,而练习不够的任务主要要求____________加工。
2.模板说是一个简单的模型。
它的基本思想就是____________,而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
这种形式的匹配被称为模板式匹配。
3.确认某种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
4.人们对作出“苹果是水果”的判断要快于“葡萄釉是水果”的判断,该种现象在认知心理学中叫做____________效应。
5.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1.范畴大小效应:2.问题空间:3.组块:4.心理旋转:5.启发法:四、简答1.试分析层次网络模型2.简述知觉的刺激物说。
3. 试分析表象的结构理论。
五、论述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是什么?(12分)2. 试评述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
B卷答案一、选择1-5 BBBDA 6-10 CCDBA二、填空1. 自动;控制2.刺激与模板匹配3.模式识别4. 典型性5. 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三、名词解释1.范畴大小效应:范畴大小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断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