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对比
中西音乐对比

中西音乐对比中西音乐对比一、引言在全球范围内,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作为两个重要的音乐体系,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乐器、调性、节奏、曲式等方面对中西音乐进行对比探讨。
二、乐器比较1.中方乐器:中方乐器以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为主要代表。
其中,二胡、琵琶、古筝是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能够通过指法和弓法表达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情感。
笛子、箫子代表了中方管乐器,能够演奏出柔和悠扬的音色。
鼓、钹等打击乐器则能够打出有力而有节奏感的声音。
2.西方乐器:西方乐器以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为主要代表。
其中,小提琴、大提琴、钢琴是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能够演绎出丰富多变的音响效果。
长笛、单簧管、萨克斯等木管乐器,喇叭、长号等铜管乐器则拥有清澈明亮的音色。
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则能够同时演奏多个音符。
3.中西乐器比较:中方乐器注重音色的表现,侧重于演奏技巧和乐曲特色的传递;而西方乐器则更注重音乐的和声效果,秉承对个体乐器的精细处理和演奏技巧的追求。
三、调性对比1.中方调性:传统的中方音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每个音之间的距离基本保持相等,形成了独特的音韵体系。
中方调性常常富有内敛和稳重的特点,能够表达出沉思和思考的情感。
2.西方调性:西方音乐以七声音阶为基础,每个音之间的距离不固定,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语言。
西方调性常常充满活力和变化,能够表达出欢乐、激动和动感的情感。
四、节奏对比1.中方节奏:中方音乐通常以较为缓慢的节奏为主,强调的是整体的平衡和谐。
中方音乐注重对每个音符的准确演奏,强调节拍的精准和韵律的稳定。
2.西方节奏:西方音乐以较为明确的、明快的节奏为主,注重韵律上的变化和层次感。
西方音乐鼓励演奏者自由演绎,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创造力。
五、曲式对比1.中方曲式:中方音乐曲式多样,例如古琴曲以即兴演奏和情感表达为特点;笛子曲以清新明快的旋律和风格多变为特点;京剧音乐以严肃庄重的曲式和扣人心弦的唱腔为特点。
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

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的艺术性质、美学原则以及审美价值的学科。
中西音乐虽然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但在音乐美学上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区别。
本文将对中西音乐美学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索这两种音乐形式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首先,中西音乐在审美价值上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西方音乐强调个人作曲家的创作才华,重视作品的个性和独创性。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这种差异在音乐的创作风格、演奏方式以及对听众的情感反应上都有所体现。
西方音乐偏向于明确的表达和情感的外化,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更强调隐含的意境和情感的内化。
其次,中西音乐在音乐结构和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西方音乐遵循着严格的音乐理论,包括调性、和声、节奏等。
在音乐的结构上,西方音乐通常采用交替主题或回旋曲式等形式,体现了一种逻辑的思维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律动和循环,追求自然流畅和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
例如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曲牌结构,通过吟唱和演奏的方式展示出多样的音乐形式,如小令、宫调、山泽、杂调等。
此外,中西音乐在乐器和演奏技巧上也有所不同。
西方音乐在演奏技巧上更强调技术的规范和传统的乐理知识。
乐器的演奏技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练习,才能将音乐的技术性和表现力结合起来。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个人演奏者的修养和创新能力。
传统乐器如古琴、二胡等,需要演奏者通过纯熟的技巧和灵活的表现来展现音乐的美感。
最后,中西音乐在文化内涵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音乐作为一种主流文化表达形式,其受到音乐学院的系统训练和传统继承,同时受到前人作品的影响。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哲学思想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许多作品都寓意深远,传达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虽然中西音乐在音乐美学上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无论是中西音乐,都追求音乐的美感和审美体验。
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

音乐形式:西方音乐注重形式美,强调音 乐与结构、和声的关系;中国音乐注重意 境美,强调音乐与意境、韵味的关系。
音乐表现:西方音乐注重表现力,强调音乐 与技巧、表演的关系;中国音乐注重表现力, 强调音乐与意境、韵味的关系。
中西音乐审美标准比较
中西音乐审美标准的演变历程
中国音乐审美标准:从注重旋律、节奏到注重意境、情感 西方音乐审美标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代主义 中国音乐审美标准的演变: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再到现代音乐 西方音乐审美标准的演变: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再到电子音乐
西方音乐美学:起源于古希腊,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为基础,强调理性、逻辑、形式美 中西音乐美学的融合:近代以来,中西音乐美学开始相互影响,出现了许多融合中西音乐美学思想的作品
当代中西音乐美学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音乐美学的交流更加频繁,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美学思想和流派
中西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
添加副标题
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中西音乐美学思想
比较
02 中西音乐美学概述 04 中西音乐审美标准
比较
05 中西音乐表现手法 比较
06 中西音乐美学在当 代的发展与影响
07 总结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中西音乐美学概述
中西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音乐美学:起源于古代,以儒家、道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和谐、中庸、天人合一
中西音乐美学的特点:中国音乐注重意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音乐注重形式, 强调理性与逻辑。
中西音乐美学的差异:中国音乐注重情感表达,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融合;西方音乐注 重技巧表现,强调音乐与技术的结合。
中西音乐对比研究报告

中西音乐对比研究报告中西音乐对比研究报告中西音乐是世界上两种重要的音乐传统,它们在音乐理论、音乐表达和音乐风格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报告将对中西音乐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首先,中西音乐在音乐理论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中音乐以五声的音阶为基础,音乐的音调、节奏和旋律都遵循严格的规则。
而西方音乐以七个音符的音阶为基础,音乐的调式、和声和和弦结构更加复杂。
此外,中音乐强调平稳和谐的音乐表达,西方音乐则注重表达个体情感和个性。
其次,在音乐表达方面,中西音乐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比如,它们都使用乐器和声音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思想。
但是,中音乐强调音乐的内在和平静,以改善人的精神和体质为目标;而西方音乐更加注重音乐的外在和激情,追求个体的情感宣泄和创造力的发挥。
最后,在音乐风格方面,中西音乐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音乐通常以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为主要风格,它们以优美、神秘和浪漫的特点而闻名。
西方音乐则涵盖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和爵士音乐等多种风格,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
总的来说,中西音乐在音乐理论、音乐表达和音乐风格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音乐强调平稳和谐的音乐表达,注重改善人的精神和体质;西方音乐则注重个体情感和个性的表达,强调音乐的外在和激情。
此外,中音乐以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为主要风格,而西方音乐则包含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和爵士音乐等多种风格。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两种音乐传统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中西音乐各有其独特之处,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代表着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通过对比研究中西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音乐表达方式。
中西音乐文化比较

短笛
巴松管 萨克斯管
孤独的牧羊人 秃鹰飞去
排箫
铜管乐器
短号
长号
圆号 小号
世界著名小号大师杰恩.克拉德波里莱著名 的小号曲
德朗的微笑
晚霞的剪影
弓弦乐器
低音提琴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师 以色列的帕尔曼 ?辛德勒的名单? 德国的穆特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曲
沉思 如歌的行板 吉普赛之歌 卡农 梁祝
节奏感很强的beatitbilliejeandangerous公益歌曲earthsongweworld太空舞魔鬼舞机器舞相比较20世纪50时年代到80年代初期西方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中国大陆还沉迷在红色革命之中所有的歌曲都跟伟大领袖和共产党有关无法看出中国在流行音乐领域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西方的文化思想开始向中国涌入中国的面貌开始西化在音乐方面也开始向西方学习一场积淀已久的中国流行乐坛的革命不久将会拉开序幕
中国乐器
吹奏乐器 包括:笙、笛子、唢呐、 箫、葫芦丝 等。
洞箫
葫芦丝
火不思
横笛 唢呐
弹拨乐器 包括:箜篌、古琴、古 筝、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扬 琴 等。
扬琴 筝
柳琴
古琴 箜篌
古筝与古琴的区别
从形态上看,古筝一般为21根弦,古琴7根 弦。 从历史上看,古琴的历史至少3千年以上, 古筝要迟得多。古琴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更 深厚一些。 从音色上看,古琴的音色更加苍劲一一些, 古筝要显得华美。 从演奏的难以程度来比较来看,古琴的演 奏要难一些。
猫王〞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昵称, 他与鲍勃·迪伦,披头士并称摇滚乐 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他的音乐 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 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 乐融会贯穿,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 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 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 般横扫了世界乐坛。整个20世纪五 十年代都是猫王的天下。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中西音乐文化作为世界上两大重要音乐文化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发展特色。
虽然中西音乐文化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创作风格,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异同。
一、发展历史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方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音乐实践,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等不同时期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音乐。
相比之下,中华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华夏文明。
中国古代的音乐实践受到了儒家、道家、佛教等不同思想流派的影响,形成了与西方音乐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从此,中西音乐文化的区别也从根本上体现出来。
二、创作理念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在创作理念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音乐追求个性化的创作,注重音乐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意念。
而中华音乐注重表现集体的整体情感,强调和谐和平衡。
中西音乐在创作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西方音乐追求和声、节奏和曲式的多样性,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展现。
而中华音乐则强调音乐旋律、乐器演奏和音乐形象的传达。
三、音乐形式的异同中西音乐在音乐形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音乐以交响乐、歌剧、协奏曲等大型音乐形式为主,以管弦乐队为核心,追求音乐的宏大和浩瀚。
相比之下,中华音乐则更注重小型音乐形式,例如曲子和曲调,注重音乐的细腻和内敛。
此外,中华音乐中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如古筝、琵琶和二胡等独特的乐器演奏风格也与西方音乐有明显的区别。
四、技巧手法的异同中西音乐的技巧手法也有所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多声部的运用,强调和谐音程和音符的组合。
而中华音乐则侧重于音律的运用和音色的表现,注重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变化。
另外,西方音乐注重对乐谱的准确演奏,对音乐的精确度有更高要求;而中华音乐更注重音乐的即兴创作和演奏者的情感表达。
五、文化背景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也与两种文化背景有关。
西方音乐文化受到了希腊哲学、基督教文化和现代理性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的感知和表达。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正文:一:引言中西方音乐文化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的音乐传统,它们在艺术表达方式、创作理念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
二:历史与发展1. 中西方音乐起源及演变:介绍了中国和欧洲各自独特而复杂的音乐起源以及对于当今现代声学体系产生影响。
2. 传承与保护:比较了中西两个地区对于传统民族音乐遗产保护和推广工作开展情况,并阐述了其中涉及到政策法规等因素。
三:艺术形式与风格1. 音调系统:解释并比较中国十二平均律制度(五声)和欧洲半全唱名制度(七个基础调),包括相应标记符号使用方法。
2. 曲式结构:概述东亚曲牌体系如诸多小仓篁山子、“四大京剧”;同时列出典型交响曼陀架模板——奏鸣曼陀架。
3. 节奏与节拍:比较中西方音乐的基本节奏模式和常用的节拍类型,包含不同文化对于强调重点、速度感等因素考虑。
四:创作理念与审美观1. 中西方音乐哲学差异:介绍了中国古代“雅俗共赏”、“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及欧洲启蒙时期后形成的个人主义艺术追求。
2. 音色表达方式:分析中西两种传统器乐演奏技巧(如二胡vs小提琴),并探讨其在情感表达上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区别。
五:社会影响与应用领域1. 教育体系建设:阐述东亚地区将民族音乐纳入课程教材,并推动国内外交流合作;同时指出欧洲各国注重发展多元化艺术教育系统。
2. 文化输出与接收: 通过世界范围内大型活动或者其他渠道向全球宣扬当地独有之声韵风貌。
六:结论以上是关于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详尽而深入剖析,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
本文旨在促进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音乐交流与合作,并推动世界各国多元而繁荣发展。
附件:1. 相关论证资料2. 音频或视频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指作者享有其创造性劳动成果(包括文字、艺术品等)使用权益。
2. 文化遗产保护法:一种为了维护人类共同记忆并传承给未来世代而制定的立法措施。
关于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

关于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一、中西音乐文化调式的比较中国音乐调式在早期主要是由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中的各音作为主音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名称则是以阶名命名(例如:以“宫”作为主音则称为宫调式,以“商”作为主音则称为商调式,以“角”作为主音则称为角调式,以此类推)。
五声音阶的核心特点是没有出现过小二度关系,且相邻两音的距离也都是大二度或小三度。
西方音乐调式在早期一共由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组成,随着音乐文化的逐步发展,16世纪音乐家格拉雷安在八个调式的基础上又加了四个调式,最终构成十二个调式(伊奥尼亚调式、多利亚调式、弗利几亚调式、利底亚调式、米索利底亚调式、艾奥里亚调式、洛克里亚调式)。
中国音乐调式风格比较简单、质朴,西方音乐调式风格则相对复杂、丰富。
根据不同音乐风格的需求就会用到不一样的调式音乐,并非简单质朴就不好,复杂丰富就一定是好的。
例如江苏民歌《茉莉花》中仅用了五个音符作曲,但却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歌的特点。
二、中西音乐文化曲式结构的比较中西音乐都是由长期传承下来的,曲式结构发展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上千年的不断完善,从单一到丰富,都受着各自传统思维方式的支配和约束。
从中国音乐文化早期来讲,中国早期音乐是以19世纪至20世纪的戏曲京剧、器乐、说唱弹词等曲式结构为代表,从而达到音乐的一个巅峰。
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则是按乐派划分,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就已经达到音乐的一个巅峰。
中国曲式结构类型大致划分如下:单曲体(板式体)、一段体(单一板式)、二段体(复合板式)、联曲体、首尾体、复曲体、变奏体、循环体、混合体、板式体加入曲牌、曲联体加入板式。
西方曲式结构类型大致划分如下:单乐段、复乐段、单二部、单三部、复三部曲式、回旋奏鸣曲、奏鸣曲。
三、中西音乐文化节奏的比较节奏是指音乐在进行中出现有规律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是旋律在音乐进行时的自身律动。
自身律动分为“均分律动”和“非均分律动”。
均分律动也可分为“功能性均分律动”和“非功能性均分律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女灶神维斯塔下山时》
复调音乐 的时代
巴洛克时期(Baroque)
1600—1750
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
(Barroco)意思美丽而不规则的珍珠,最初 应用于与建筑有关的艺术,后来应用于文学 艺术,其共同的特征,是不拘泥于典型美,表现 比较自由,从语义上来说,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 学观比做浑圆的珍珠,而巴罗克的美学观则是 形状不整的珍珠. 批评家用这个词来指视觉艺 术中过度的装饰和音乐中的一种刺耳、大胆 的器乐音响。因此, 巴洛克一词最初有一种 贬义:它表示变形、过分和夸张。
法国兰斯大教堂
圣母玛利亚与圣婴
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
文艺复兴时期(:以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 文艺复兴时期,它的音乐风格与中世纪基 本相同,也是以歌颂上帝为主题的宗教音 乐 。为了符合文艺复兴时期“通识之人” 的理想标准, 每一位受过教育的人都被期 望接受过音乐的训练和熏陶。 与以往一样, 音乐家工作在教堂、宫廷与城镇。音乐活动 渐渐由教堂转移至宫廷。宫廷乐长往往为贵 族们的娱乐创作世俗音乐, 而为宫中教堂 创作宗教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
浪漫(romantic)一词原指用罗曼语(Romance)所写 的有关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由于以拿破仑为代表的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最后以旧王朝的复辟告终,人们普遍对 现实感到失望,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寄托不抱幻想, 这些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形成了一种不满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 浪漫主义。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领域,把19世纪初到20世纪 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看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即我们所说的 “浪漫乐派”。
个体意识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 强调个体需求, 看重个人
回报、自由平等、个人享
乐
多变而刺激的生活。 如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 (个人英雄主义)
强调中庸, 掩盖个性, 互相参
照, 相对保守,人云亦云,缺 乏独创与想象力。“枪打出头鸟”
“有”与“无”
道家以“道”作为宇宙存在的本
源, 万物均从“道”演化而来。 “道”,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宇宙 观。 虚实相生 面对人体, 西方重视的是比列, 中国人重视的是传神。追求神韵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复调
古典主义音乐的时间界定
1750 (巴赫去世)- 1820 古典主义:一是泛指20世纪之前的传统音乐中为后世公 认的优秀典范作品。 二是特指1750-1820年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成果。
古典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经常被称为“维也纳古典风格”。 “Classical”一词来自拉丁语“Classicus”意为“第一流的 或高品质的东西”对于18世纪的人们来说, 没有什么东西比古 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建筑、哲学等更值得敬仰和效仿的了。古 典主义时期的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是以恢复古希腊 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古典审美为目的,注重形式和谐风格的美。 通过平衡与和谐的比例和避免装饰来重见古希腊和罗马的审美 价值。
交响乐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G小调第40 号交响曲(1788)
室内乐
室内乐(Chamber
music),原意是指在房间 内演奏的“家庭式”的音乐,后引伸为在比 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乐。室内乐在海顿的笔 下得到高度的发展。 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 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 型管弦乐。 弦乐四重奏作为室内乐的典型形式, 居于 室内乐的主导地位。其他有二重奏、三重奏、 四重奏、五重奏直至九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
印象主义时期(1880-1930)
浪漫主义音乐在19世纪晚期瓦格纳、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等作曲
家的宏大作品中达到顶峰。但到了1900前后, 德国音乐的中心地位 开始削弱。最有力的反对德国的情绪发生在法国(1870年法国和德国
爆发了普法战争, 1914年再次爆发了战争)。法国人开始讥笑浪漫
主义普遍的多愁善感, 特别是德国人的宏大结构。 19世纪临近结束 时, 音乐艺术在新的美学思想指导下, 产生了印象派, 并以这个音
2016/5/6
11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中的音乐, 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即“圣 咏”),共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歌曲,它后来就被人们称做“格里高 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只用人声,歌词采用拉丁文,不用器乐伴奏。格里高 利圣咏没有和声和对位,旋律简单,不用变化音和装饰音,音域也 很窄,一般不超过八度。虽然它的旋律没有明显的节奏重音,速度 徐缓,但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词的抑扬顿挫。格里高利圣咏原来 是没有记谱的,而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播。后来,由于圣咏 数目的增多而需要给演唱者提示不同旋律的轮廓,于是就逐渐产生 了简单的记谱。格里高利圣咏追求一种肃穆、超脱的气氛,排斥人 世的激情。格里高利圣咏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希腊、希 伯莱、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音乐,因此,它使我们了解了已失 传的古代地中海地区的音乐文化。同音,格里高利圣咏也孕育了西 方一千多年来的音乐艺术。 听:格里高利圣歌
巴洛克的历史背景
17世纪的欧洲极为动荡,
历史进入一个重 要的变革期。屡屡不断的内乱, 连年不休 的战争,然而, 在这种社会变革, 动荡不 安, 民不聊生的环境下那些王公贵族们却 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国王和贵族们往往通 过豪华的宫殿与奢侈的宫廷娱乐来显示他们 的权威。娱乐生活有舞会、宴会、芭蕾舞、 歌剧和戏剧。教会也使用 极具情感与戏剧 性的艺术品, 使得礼拜更吸引人。
艺术
中世纪(450-—1450)
1
中世纪时期:属于封建社会时期,这个时期宗 教音乐占统治地位,称为中世纪宗教音乐时期。 大教堂不仅在景观和精神上占统治地位, 它也是 音乐生活的中心。 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家是神职人员。当时作曲家们 身兼教士和音乐家的双重身份,他们创作是为了 颂扬上帝,大多来自修道院。在众多的修道院中, 人们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从事宗教仪式的歌唱。 于 中世纪的主要教育机构是寺院,大部分书籍都是 僧侣们写的,图书馆、医院都是寺院把持,僧侣 们要学习七艺。包括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实体论:有,即存在。西方人把
2、音乐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时代是一个艺术家渴望超越世俗,创作能够激发情 感,充满想象的作品,其内容大多表现理想与现实,生与死的深刻理 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由的渴望,对自己祖国的 骄傲, 音乐风风格追求标新立异,音乐作品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作曲家创作 偏向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内心的感受,杰出的作曲家层出不穷, 杰作源源不断。代表作曲家有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 等。 从风格上看:作品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每个作曲 家的作品都带有个性化的烙印 力度、速度变化强烈,这些表达感情张力的元素所造成的强弱 幅度的对比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点
达维特作品
古典作曲家的审美价值观
CLASSIC包含协调高雅,持久典范的意思,
正如18世纪宽敞的宫殿和规整的花园一样,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取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 历史故事, 在艺术形式上, 注重造型和对 称、和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宁静、优雅、 高贵、庄重的艺术风格。在技巧上, 古典 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 色调。追求宏大的构图和庄重的风格与气魄。 这个时期的音乐与巴洛克时期有所不同,主 要强调简单明了。
米开朗琪罗 创造亚当
文艺复兴时期
米开朗琪罗 雕塑 哀悼基督
米开朗琪罗 诺亚方舟(局部
波提切利 维纳 斯的诞生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文艺复兴时期
拉斐尔 《庄严的圣母子》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类生 活和成就为关注点的“人文 主义”。(humanism) 尽 管他们是虔诚的基督徒, 他们醉心于古希腊罗马文化。 人文主义大大地影响了整个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画家 和雕塑家被古典文学和神话 所吸引。
念:being(有、存在) God(上帝)、idea(理 念)、matter(物质) Substance(实体)
中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差异
集体意识
集体主义强调群体的需求, “教化作用”,重视生活中的个 人原则以及在群体中的位臵,力 求父母和长者的赞誉, 在乎个 人形象的保持, 以及为群体的 长远利益而工作。
艺术特点:自然、平衡、力量、和协、逻辑性、壮丽 、现实性、情
感性(或欲望的宣泄)
雕塑
希腊神话
缪斯女神:
音乐 Music
建筑
希伯来文化:《圣经》 中的音乐
古希伯来人对音乐情有独钟。把音乐看成是上帝喜爱的, 神性流露的神秘方式。 是呈现和理解犹太教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犹太先知和民众和上帝交流的重要媒 介。 《历代志上》 23:5 有四千人作守门的,又有四千人用大卫所做的乐器颂赞耶和 华。 《诗篇》 45:8 你的衣服都有没药、沉香、肉桂的香气,象牙宫中有丝弦乐器的 声音,使你欢喜。 《以赛亚书》 38:20 耶和华肯救我,所以我们要一生一世,在耶和华殿中,用 丝弦的乐器唱我的诗歌。 《撒母耳记上》 16:23 从 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扫罗身上的时候,大卫就拿琴 用手而弹,扫罗便舒畅爽快,恶魔离了他。 《诗篇》 43:4 我就走到 神的祭坛,到我最喜乐的 神那里。 神啊,我的 神!我要弹琴称赞你! 审美理念:美即真,美即善,以上帝为美。理性、规律内省
名副其实的艺术王国。 苏格拉底曾说: “宁愿被误判死刑,也不逃离开自己的家乡.”正是这片美丽的水域哺育
了一个智慧和强健的民族,有持续迁徙和混合所产生的希腊人以朝气
蓬勃的活力,创造了令使人无限倾慕的文明. 神话与希腊艺术——神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写照 “希腊神话不仅是希 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马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