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选择
药物化学--抗高血压药

药物化学--抗高血压药一、最佳选择题1、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钙拮抗剂是A.硝苯地平B.桂利嗪C.盐酸地尔硫艹卓D.尼群地平E.氨氯地平【正确答案】:B桂利嗪属三苯哌嗪类钙通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使血管扩张,能显著地改善循环。
能缓解血管痉挛,同时有预防血管脆化的作用。
临床适用于脑血管障碍、脑栓塞、脑动脉硬化症等。
硝苯地平:口服硝苯地平吸收良好,1-2h内达到血药浓度的最大峰值,有效时间持续12h。
经肝代谢,体内代谢物均无活性,80%通过肾脏排泄。
能抑制心肌对钙离子的摄取,降低心肌兴奋-收缩偶联中ATP酶的活性,使心肌收缩力减弱,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还可通过扩张周边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脑循环。
用于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对顽固性、重度高血压和伴有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也有较好疗效。
不良反应有短暂头痛、面部潮红、嗜睡。
其他还包括眩晕、过敏反应、低血压、心悸及有时促发心绞痛发作。
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因此,硝苯地平不适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
尼群地平本品1,4-二氢吡啶环上所连接的两个羧酸酯的结构不同,使其4位碳原子具手性。
目前临床用外消旋体。
本品为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滞剂,它对血管的亲和力比对心肌大,对冠状动脉的选择性作用更强。
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
可降低总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
降压作用温和而持久。
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可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
本品也可用于充血性心衰。
2、哪个是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氯贝丁酯B.氯沙坦C.氟伐他汀D.利血平E.卡托普利【正确答案】:B氯沙坦为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索Ⅱ受体(AT)拮抗剂。
疗效与常用的ACE抑制剂相似,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抗心衰和利尿作用。
3、以下哪个药物2,6取代基不同A.氨氯地平B.硝苯地平C.尼卡地平D.尼群地平E.尼莫地平【正确答案】:A氨氯地平的1,4-二氢吡啶环的结构2、6位和3、5位的取代基不同,产生4位的手性中心,临床用外消旋体或活性的左旋体。
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合理评价和选择抗高血压药物

[〕J i S Ke s S , eeM ea otm,n 扣eese 1 uu , l e E W b , l u oeih rnv ls j d n r t. c t i
[〕Tm u . fc od r t ld rs 一w 鸣 祀 i n 5 h bnF E tf i e b 一 s rl e s f n o p u o e e e e n g s e m n a r v a e s e t fo o m o c o l v t r l o x eild i a ia u e n : s s n 叩 cv 一 s d j t s r r l c u te e邵e y
常,一 D二聚体 1 gL 血气分析:H值 76, ao . /, gn p .0 Pc Z
7 mH,o1 m H。 图 窦 心 过 胸片 m g aZ3 m g 心电 示 性 动 速, 未 P 3
见异常。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未见明确肺栓塞、 主动脉 夹层征象。头颅 C T未见明显异常。排除了心肺器质性病 变, 初步考虑“ 瘾病” 致过度通气, 予以面罩吸氧, 劳拉西伴 ( 罗拉)奋乃静口 静脉滴注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3d 、 服, 后,
s d s H r ni .( , 3 一 . 即eesn2 64 : 931 u e t i. t o X 8 5 6 ) [〕Po 一 i n , b n Kr B ea E col g 3 O lWl P L s J, i e s A u e o n a w A,t : f t o - l e fn ai i in d i nm r i adcroa u m td i cn f p eo o t t n a 1 s l o it n tgn e l ay dvca h i r y p etw t e i r u n tt n ( C O a : s l 朗g a e i g a et A T N颐 ) i t s t b an i a h n qr r m i e I l  ̄ d idc - e rl 田c , 0 , 8 一 7 otldta L I t 043 : 9 5. m e r os n o i . e2 4 6 4
高血压用药

用药选择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包括不引起明显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等。
上述六类主要降压药物中:(1)合并有心力衰竭者,宜选择ACE抑制剂、利尿剂。
(2)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选择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非肾血管性),可选用ACE抑制剂。
(4)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可选择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或ACE抑制剂(尤其伴收缩功能不全者)。
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计通道阻滞剂量。
(5)对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用α1受体阻滞剂,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量(6)伴妊娠者,不宜用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可选用甲基多巴西(7)对合支气管哮喘、抑郁症、糖尿病着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通风患者不宜用利尿剂;合并心脏起搏传导障碍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应遵循4项原则:(1)开始治疗时,使用小剂量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
(2)合理的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果。
(3)尽可能使用长效降压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减轻血压波动。
(4)要求白昼及夜间稳定降压,可用动态血压方法监测。
降压目标及应用分子由于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呈线性关系,因此,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即降落道路140/90mmHg以下,老年人也以此为标准。
对于中青年患者(<60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患者,治疗应使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立,头长需要终身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
经过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但一般仍需长期用药,中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
此外,长期服药治疗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综合征,即出现血压迅速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表现如心悸、烦躁、多汗、心动过速等;合并冠心病者,可出现心肌缺血发作及严重心律失常。
(1)对于轻、中高血压患者宜从小剂量或一般剂量开始,2-3周后如血压未能满意控制可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类药,必要时可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选择抗高血压药物ARB还是钙通道阻滞剂

选择抗高血压药物ARB还是钙通道阻滞剂抗高血压药物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而在选择药物时,常见的两种选项是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本文将就这两类药物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在选择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功效和作用机制1. 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作用来降低血压。
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导致血管收缩的物质,它的产生会引起血压升高。
ARB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从而抑制它的作用,降低血管收缩,放松血管,使血压下降。
2.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减少钙离子进入细胞,从而使心肌细胞收缩力度降低,血管平滑肌松弛,血压下降。
二、药效比较1. 血压控制两种药物在降低血压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在最佳剂量下,ARB和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差异存在,某种药物对某个患者可能更加有效,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非常重要。
2.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研究表明,ARB与钙通道阻滞剂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效果相似,但各自有一些优势。
ARB有助于减少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降低血糖和改善肾功能,而钙通道阻滞剂则能减少短期冠心病发作的风险。
三、安全性和副作用1. ARBARB一般耐受性好,副作用较少。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乏力、腹泻等,严重的副作用较少出现。
2.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在老年患者中常出现负性肌力作用、心动过缓等副作用。
此外,钙通道阻滞剂还可能引起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个体差异。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咨询医生并参考个人身体状况和其他合并症。
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选择ARB或钙通道阻滞剂作为治疗药物是有效的。
两者在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功效。
在选择时应考虑病人个体情况、合并症、耐受性以及临床表现等因素,与医生共同决策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高血压药合理使用原则

mmH g时 即可 联 合应 用 2种 或 2种 以 上 的 药 物 , 小 剂 量 开 从 始 , 以逐渐加量 , 标 准剂量 。为达 到理想 的降压 目的, 可 至 两
种 药 物 联 合 时 宜 选 用 具 有 不 同作 用 机 制 者 , 以协 同降 压 作 用 ,
mmHg 1 ( mmH =0 1 3 P ) 血 压 ≤ 15 9 g .3 a ≤ k 4 /5mm Hg时 , 单 可 选 一 种 B 受 体 阻滞 剂 或 利 尿 剂 或 AC I 当 1 59 n g 2 E。 4 / 5mrH  ̄ 血 压 ≤ 10 10mmH 6 /0 g时 , 将 p 受 体 阻 滞 剂 、 ( I 加 用 可 2 A' 增 E 量 达 标 准 剂 量 , 单 选 双 氢 吡 啶 类 钙 拈 抗 剂 , 据 具 体 情 况 也 或 根
效 关 系 等 因 素 而 定 。 当 血 压 较 难 达 标 时 , 于 剂 量 依 赖 性 好 埘
地 平 等 。④ 肾 , 素 受 体 阻 断 药 : .. 体 阻 断 药 : 唑 嗪 腺 aa 受 哌 药 ; . 体 阻 断 药 : 奈 洛 尔 ;. 、 受 体 阻 断 药 : 贝 洛 尔 。 b口受 普 ca p 拉 ⑤ 交 感 神 经 抑 制 药 :. 枢 降 压 药 , 乐 定 、 a中 可 甲基 多 巴 ;. 经 b神 节阻 断 药 , 卡 拉 明 等 ;. 响 肾 上 腺 素 能 神 经 末 梢 递 质 药 , 美 e影
可 2种 药 物 联 合 用 半 标 准 剂 量 。 当 患 者 m 压 ≥ 1 0 1 0 6 /0
发症 下 降 5 % 以 j 2。 依 据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及 国 际 高 血 压 联 0 二 J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汇总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高血压药物是用来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很是广泛,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它可以降低血压,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为了实现血压控制到和普通人一样的目标。
治疗主要选择以长期药物治疗为主,如钙拮抗剂、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利尿剂以及α受体阻滞剂等。
由于长期用药,临床就出现了一些不合理、滥用药物的现象,所以这类疾病首选综合治疗的方法。
综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血压药物的分类,然后分析了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合理用药,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应用目录1.高血压概况 (2)2.1各种降压药物的说明 (3)2.2各种降压药的对比 (6)3.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7)3.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7)3.2高血压合并心衰 (8)3.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8)3.4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 (8)5.结语 (8)引言高血压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由基因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所引起。
首先这类疾病大多有家族遗传史;另外,随着年纪的增大,动脉硬化,也有可能引发高血压,多见于老人;其次,还有肥胖症或是习惯性的紧张焦虑,疲劳过度,高血脂症等,也都有可能引发高血压。
而继发性高血压,大多是由于别的病症所诱发的,例如肾病综合征,也有慢性肾炎,皮质醇增多症,也可能会引发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不仅要降低血压,还要合理用药,进而防止药物滥用,使得病人能够更好地获得较为健康的生活。
为了实现药物控制血压的目标,病人大多选择综合治疗。
因而综合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总结了降压药物的分类及不同类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用药情况,并对高血压人群的护理、生活方式、心理治疗等提出了建议。
1.高血压概况高血压病指的是一种主要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为表现的慢性疾病。
妊娠期如何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

· 科普与经验交流 ·802020年 第22期妊娠高血压是指妊娠20周出现的高血压、水肿及蛋白尿。
当孕妇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头晕、眼花或头痛、耳鸣,严重时抽搐。
妊娠高血压多见于初产妇,且春季发病率较高。
由于高血压发病快,若不对孕妇积极治疗,可能会危及母胎生命。
对于孕妇而言,高血压的出现可能会增大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由于妊娠期具有的特殊性,孕妇在选用抗高血压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在就医确诊之后,遵医嘱服用药物,了解关于药物服用的正确方法,才能保证药物服用安全,以免药物影响胎儿发育。
一、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孕妇在妊娠20周左右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会在产后12周回复正常,一般于孕妇产后确诊。
子痫前期:孕妇出现尿蛋白≥0.3g/24h,有些孕妇并不会出现蛋白尿,但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或者肝功能损害或者肺水肿等中的其中一项。
子痫:孕妇出现不明原因引起的抽搐。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孕妇一般会在妊娠20周后出现蛋白尿,或者出现血压逐渐升高的情况。
二、妊娠期可选用的降压药若孕妇不幸患上高血压,通常选择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从饮食方面进行调节,若孕妇的病情较轻,一般不建议使用降压药。
当出现紧急情况,比如孕妇血压非常高时,应根据孕妇的实际症状和病情发展特点,选择降压药物。
硫酸镁:硫酸镁是子痫治疗的一线药物,也是重度子痫前期预防发作的预防药物。
当患者出现子痫抽搐时,静脉用药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但要注意用药的剂量为4-6克。
硫酸镁也能够预防子痫发作,用药时间的长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一步调整,但要确保24小时总量不宜超过25克。
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在孕妇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应每天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决定是否能够继续用药。
若孕妇产后出现高血压合并头痛情况也可以利用硫酸镁进行治疗。
但要注意,若孕妇存在肾功能不全、心肌病、重症肌无力时应谨慎使用。
选择抗高血压药物ACE抑制剂还是ARB

选择抗高血压药物ACE抑制剂还是ARB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抗高血压药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之一。
在众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中,ACE抑制剂和ARB是两种常用的药物。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高血压。
ACE抑制剂和ARB都是抗高血压药物中的一类,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压。
ACE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扩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而ARB则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
这两种药物在降低血压方面的效果相似,都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但是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ACE抑制剂和ARB在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方面略有不同。
ACE抑制剂需要在肝脏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才能发挥作用,而ARB则是直接与受体结合。
这一差异可能导致两种药物的代谢途径和消除速度存在差异。
其次,两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对肾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由于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ACE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对保护肾脏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而ARB则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弱。
此外,两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副作用也有所差异。
ACE抑制剂可能引起干咳、嗜睡等不良反应,而ARB则在这些方面副作用相对较小。
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高血压时,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人受药反应需加以考虑。
最后,两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适应症方面的差异。
ACE 抑制剂在肾功能不全和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更为广泛,而ARB则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较为常见。
总结而言,ACE抑制剂和ARB是两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在选择使用哪一种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特点进行综合评估。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药物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差异、对肾脏的影响、副作用以及适应症等方面。
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选择,帮助患者降低血压,预防和控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如下: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二氢吡啶钙拮抗剂;钙拮抗剂、ACEI和ARB;β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
2 具体措施
2.1 单纯轻-中度的高血压
治疗单纯轻-中度的高血压,选择利尿剂和(或)β受体阻滞剂具有最好的成本-效果比值。
由于各类一线药物在降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控制血压是治疗的主要目标,根据TOMHS试验的经济学评价结果,对于新诊断为单纯轻-中度的高血压,起始治疗选择利尿剂和(或)β受体阻滞剂,还是新型钙拮抗剂或ACEI,将节约大量成本[1]。
2.2 高危人群的高血压
高危人群的高血压用价格较贵的ACEI、ARB、CCB,因减少了并发症的处理费用,实际上节约了总的成本,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其成本-效果比值优于其他药物[1]。
2.2.1 高血压合并心衰
选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并用或不用地高辛治疗心衰[3]。
ACEI:能缓解心室重塑,防止心室扩大,能改善临床症状,需终生使用,对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可用ARB;利尿剂:其治疗目标是消除症状和体液潴留的体征,不应单独使用,一般和ACEI 或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衰患者心排血量降低,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使心衰进一步加重,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打断这一恶性循环,改善心衰预后[4]。
2.2.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心肌梗死后的危险性及并发症增加,病死率上升。
且控制血压可缓解冠心病症状。
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获益较大[5]。
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ACEI,且与钙拮抗剂合用特别有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为首选。
2.2.3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
有大量研究表明血压水平越高,越容易并发脑血管病,抗高血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6];曾发生过脑卒中的病人,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为每年4%,该类病人接受降压治疗,脑卒中危险的减少与未发生过脑卒中者相似,故曾发生过脑卒中的高血压病人应接受严格的降压治疗[7]。
选钙拮抗剂、α1受体阻滞剂、ACEI、噻嗪类利尿剂,不用β受体阻滞剂。
降压时应注意不可过快、过低,以免加重脑缺血。
2.2.4 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
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对其有不利影响。
而ACEI、ARB和CCB则无明显影响。
ACEI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可使TG和TC下降,另外,ACEI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并能逆转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内皮功能损伤。
ARB也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还可通过促进LDL分解代谢加强,使血TC水平下降。
CCB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它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正常和功能正常[7]。
2.2.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很多研究证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降压的同时能减少大、小血管疾病的发生。
ACEI、ARB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占首选位置,因为这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有利作用,同时在减少蛋白尿、减缓肾病进展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但实践证明,若要长期把血压控制到目标血压(<130/80 mmHg)往往需要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且联合用药对肾脏及心脏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使用任一种药物的效果。
因此,CCB、利尿剂、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选择[8]。
2.2.6 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之一
是减少靶器官损害,而肾功能不全是最主要的损害之一。
在保护肾功能方面,首选ACEI,ARB也有一定作用,可增加肾血流量并降低尿蛋白[8]。
2.3 适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与持续时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不良反应减至最小,如有效,可根据年龄和反应逐步递减剂量以获最佳疗效;为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24 h内降压平稳,并能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至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为此最好选择每天一次给药而持续24 h降压作用的药物,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
(T/P)>50%,即给药后24 h仍保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确保血压整个24 h期间均得到持续平衡的降低。
选择此种药物还可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9]。
参考文献:
[1]林曙光,陈鲁原.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3):236237.
[2]刘国仗,马文君,王兵.高血压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2):157.
[3]戴桂柱.走出对心力衰竭常规认识的误区[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1.
[4]李玉光,张元春.高血压与心力衰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196197.
[5]刘峰.高血压的心脏并发症[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198.
[6]刘坤申.高血压与脑卒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201.
[7]彭健.高血压与血脂代谢紊乱[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203.
[8]杨文英.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治疗[J].高血压杂志,2003,11(1):1415.
[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176.
1.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264001;
2.烟台市国际机场集团公司医务室,山东烟台26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