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不爱发言怎么办

合集下载

孩子上课不爱发言汇总一篇

孩子上课不爱发言汇总一篇

孩子上课不爱发言汇总一篇孩子上课不爱发言 1陈乐上小学三年级了,喜欢看书,活泼好动,但却少言寡语,上课不爱发言,语词贫乏,喜欢以动作或手势来替代说话,因此常受到同学的嘲笑。

陈乐的父母怀疑他有发音系统的障碍。

经检查发现陈乐的发音系统完全正常,问题原来出在听- 说结合能力的'落后上。

也就是说他听说信息通道的语言发讯过程出现了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听说结合能力是指儿童有能力听懂别人所说的话,并能做出较复杂而有意义的语言反应的能力。

它是人们成功沟通的基矗听说结合能力涉及到人的联想、推理及判断多种能力。

因此,我们对儿童听说结合能力的训练也可以此为基础来选择方法。

1. 相似与相反词的训练。

儿童学说近义词、反义词,一方面可以增加儿童的词汇量,学会灵活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可加强儿童思考和用口语反应的能力。

2. 完成句子的训练。

这种训练可帮助儿童用完整而有意义的句子做口语式的表达。

具体方法是:先提供一个未完成的句子,让儿童补充完善。

如,天是__(蓝的)。

语句设计原则应先从儿童较熟悉、感兴趣、简单、所需补充字数较少者开始,逐渐增加句子难度。

3. 自编故事结局。

当儿童在完成句子一项做得较好后,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儿童自编故事结局来进一步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

它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听故事的细节,清楚了解内容,还能训练儿童的逻辑思考、推理、判断及想象力。

具体做法是:家长先给儿童说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但没有结尾,请儿童把故事继续完成。

逐渐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并鼓励儿童对同一故事编出不同结尾。

4. 听音乐说故事。

可先录制一些较具体易分辨的声音,并将这些声音排成先后顺序,如:婴儿哭、脚步声、呼唤婴儿名、婴儿笑声,播放给孩子听,要求他将这些声音编成故事。

进而有选择地让儿童听一些节奏清晰的乐曲,想象、猜测乐曲所表达的意思。

这种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分辨声音的能力、想象力及__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除上述的一些具体训练方法外,家长应尽可能多地与儿童交谈。

孩子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怎么办

孩子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怎么办

孩子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怎么办?1、如果是孩子性格内向和不够自信的问题,家长可以从生活入手,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增长孩子的见识,让孩子变得爱说话,平时也可以提问孩子一些问题,孩子如果回答的好,要给予肯定,回答的不好,也要给予鼓励。

老师在学校也可以多点名让孩子回答问题,回答的多了,胆子也就大了。

2、可以让孩子进行专业的语言表达训练。

如果学校或者住处附近,有专门的演讲口才培训班,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培训,提高表达能力;学校有演讲或者朗诵比赛,鼓励孩子积极参加。

3、培养孩子主动回答问题的一个小技巧。

孩子如何才能回答问题,一定是他在听到问题后进行了思考,有思考才会有答案。

依据这个逻辑,我们可以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

帮助孩子思考,只需要一个小技巧,就是对孩子提问题,把握住机会就提问题。

4、家长平时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平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要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培养他主动思考的习惯,这样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孩子就容易积极地思考。

5、家长要培养孩子自信,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

在家里,都是熟悉的人和环境,孩子的主动性与自信心增强了,交往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因此,家长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为孩子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会让孩子在锻炼中建立起自信,从而建立起很好的人际关系。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各种形式的锻炼一定是建立在孩子愿意的基础上,如果孩子暂时不愿意,家长不能逼迫,要鼓励孩子慢慢努力。

这样,孩子在集体的环境中越来越适应,就会有自信,愿意展示自己,举手回答问题了。

孩子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原因:1、孩子上课没有听懂,不知道如何回答。

老师讲课的内容对孩子来说,接受起来有点困难,导致孩子听不懂。

这个时候老师提的问题,孩子们也就比较难以回答。

2、孩子不愿意学习,更不屑于回答问题。

孩子本身对学习就没有什么兴趣,让孩子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3、孩子在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老师总是给不了准确的评价,或者评价总是负面了,挫伤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我的烦恼上课不爱举手发言作文

我的烦恼上课不爱举手发言作文

我的烦恼上课不爱举手发言作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English:My Worry: Reluctance to Raise Hand and Speak Up in ClassIn my school, class participation is highly encouraged and valued. However, I have always struggled with the fear of raising my hand and speaking up in front of my classmates and teacher. This reluctance has become a constant source of worry for me.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my hesitation is the fear of being judged by my peers. I worry that if I say something wrong or silly, my classmates will laugh at me or think less of me. This fear of embarrassment often prevents me from voicing my opinions or asking questions, even when I know the answer or need clarification.Another reason for my reluctance is my lack of confidence in my speaking abilities. English is not my first language, and I sometimes struggle to find the right words or express my thoughts clearly. This linguistic barrier adds to my anxiety, making me doubt my ability to contribute meaningfully to class discussions.Furthermore, the fast-paced nature of classroom discussionsintimidates me. Often, by the time I gather the courage to raise my hand, the topic has already moved on, and I feel like my input would be irrelevant or redundant. This further discourages me from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class.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I have been trying various strategies. Firstly, I remind myself that making mistakes is a natural part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at my classmates are likely to be supportive rather than judgmental. I also practice speaking in front of a mirror or with a trusted friend, which helps boost my confidence and improve my fluency.Additionally, I make a conscious effort to prepare for class discussions by reading ahead and formulating my thoughts in advance. This preparation allows me to feel more confident in contributing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ensures that my input is relevant and valuable.Lastly, I have sought support from my teachers, who have been understanding and encouraging. They have provided me with opportunities to speak in smaller group settings or one-on-one, which has helped me gradually build my confidence and overcome myfear of speaking up in class.Though my reluctance to raise my hand and speak up in class continues to be a challenge, I am determined to overcome it. With perseverance and support, I believe I can gradually become more comfortable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discussions.中文:我的烦恼:不爱举手发言上课在我的学校里,鼓励并重视课堂参与。

学生课堂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学生课堂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学生课堂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明明自己会,就是不举手.在现今的课堂上,低年级的课堂往往小手如林、学生积极活跃,一旦进入高年级,课堂气氛明显沉闷举手发言的定额管理越来越少,,即使是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反应热烈,很多教对学生课堂不爱举手而发愁,找不到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学生抢着回答,高年级不爱回答的怪现象呢?我跟其他老师交流时,也或多或少有着这方面的困扰。

为此我查阅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实践,逐渐找出学生不爱举手之劳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到了一些方法,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下面与大家交流共勉:一般情况下,导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有这些:1、不自信。

当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手,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样简单吧,。

或者,有些同学刚刚看到问题就心想,这个一我怎么回答得对?2、不清晰。

学生对不会的问题一般不会举手,思路不清晰的是指对老师的问题在于一定的认识,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回答问题,所以不举手。

3、太自尊.有的学生怕批评和嘲笑。

忧郁自尊心强,面子观点重,本来能回答的问题又怕回答错误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因为他自己也曾嘲笑过回答错误的同学。

4、语言组织能力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正确的理解,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怕站起来回答不清楚被别人笑话.5、心不在焉.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些学生上课总是思想开小差,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就没听老师的讲,更没有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叫他回答,他根本答不上来,即使能开腔,也经常是牛头不对马嘴。

看来,造成学生课上害怕举手的原因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针对以上几点,我有几种不成熟的想法,想和大家讨论讨论,希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家多指点指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明确举手的目的:1、举手发言是具有自信心的表现,举手说明我行或者我故意试一试,愿意把自己内在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展现出来,这是个张扬的表现,是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2、举手发言是享受学习权利的表现:举手回答对了是一种自我肯定,回答错了是一种自我纠正。

孩子上课不愿意举手发言怎么办

孩子上课不愿意举手发言怎么办

孩子上课不愿意举手发言怎么办课堂上积极发言不仅可以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课,还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更好地记住知识、理解知识。

但是在生活中,却有一部分孩子喜欢当“倾听者”,很少会主动举手发言,让家长十分无奈。

孩子上课不愿意举手发言怎么办1、弄清孩子的内心想法。

可以在吃饭、散步等时候,和孩子交谈下。

如果孩子是因为胆小害羞,我们就应该注意了,尽量逐步引导改变;如果孩子是怕答错,我们就要鼓励孩子,只要发言不管对错都是勇敢的孩子,老师都会喜欢。

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用质问和批评的口气和孩子说,会适得其反的。

2、不用担心被老师批评。

孩子不敢在课堂上举手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怕回答完错误,老师会批评孩子,其实不是的,老师是不会因为学生答错而批评孩子。

所以告诉孩子不用担心被老师训责,老师更喜欢大胆发言举手的孩子,如果有错误的话,老师还能及时给孩子改正,孩子举手也会帮助老师更加有成就感。

平时家长在家里的时候也要多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的看法,只要孩子开始慢慢的主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要肯定孩子,千万不能因为孩子说的不对就嘲笑孩子。

3、培养外向的性格。

家长要从培养孩子性格人手,让孩子变得外向一点、胆大一点。

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提问,让孩子在家人面前回答。

当孩子回答正确、表达从容时,大家应给孩子掌声和赞扬。

家长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玩,也可以鼓励孩子发言,这样有利于孩子变得更外向、更胆大。

慢慢地,再引导孩子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4、请求老师课堂上的协助。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对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家长可以主动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根据孩子的状况,对教育方式进行调整。

还要和老师说明,平时有在刻意锻炼孩子,改善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的状况。

孩子上课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有哪些呢?性格内向。

孩子性格内向,平时也不爱说话,别人问就说,不问从不主动和别人聊天谈话。

像这种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事情,更是有些胆怯,害怕自己答错了,老师和同学笑话。

学生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的类型及对策

学生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的类型及对策

学生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的类型及对策学生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的类型及对策学生上课不愿回答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1)提问的问题太深,学生难以理解,无法回答;(2)提出的问题目的性不明确,逻辑性不强,学生难以理解;(3)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表述不清楚,学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4)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考虑;(5)提问时教师态度过于严肃,学生情绪紧张:(6)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注意听讲,没有思考,无法回答;(7)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同学取笑,不愿回答;(8)性格内向、胆小,不愿回答;(9)不想让同学指责为爱出风头;(10)有抵触情绪,即使知道也不愿回答。

对策:多一些激励、重复、观察、理解。

柏拉图说:人只有通过自我内省才能实现美德和道德。

因此,我编辑了十个问题,配上名言:吾日三省吾身,则智明而行无过也。

让学生粘贴在课桌的边角上,每天晨会课时“反刍反刍”,十个问题如下:1. 今天,充分利用时间了吗?2. 今天,上课积极动脑了吗?3. 今天,作业独立完成了吗?4. 今天,学会新知识了吗?5. 今天,班级的任务认真做了吗?6. 今天,主动帮助同学了吗?7. 今天,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吗?8. 今天,做了无效劳动吗?9. 今天,爸妈正在干什么?10. 明天,我怎样去改变自己?许多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上课像木头,不会举手回答问题。

说实在的,学生会不会回答问题,肯不肯积极回答问题,有没有勇气回答问题,全在于老师,不能怪学生。

学生不愿回答问题,原因有:一、自尊心强,怕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

二、学生的回答得不到老师的真诚评价。

有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漠然地点个头示意他(她)坐下,不说对,也不说错。

学生也就懒得说。

三、学生得不到鼓励,没有表现的欲望。

在有一节课上,我是这样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变活跃。

我说:“谁愿意把这段话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全班静悄悄的,过了片刻,有个女生缓缓举起小手,是班上朗读最好的一个。

学生上课为什么不爱发言

学生上课为什么不爱发言

学生上课为什么不爱发言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天真的,从小对什么都很好奇,都爱问问为什么。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孩子的这种天性逐渐地变得越来越弱化,小时候那种邻牙利齿看不见了,变得不爱说话,也不爱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小学带过大循环的老师都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一二年级时,学生争先恐后抢着回答问题,还没等你的问题说完他们就张开了小嘴巴,唯恐自己落后于其他人。

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热情已经没有一二年级那么高涨,热度明显低于一二年级。

到了五六年级时,更是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上课回答问题的人更是少得可怜,总是那几个尖子生在为了配合老师的讲课而在那里唱独角戏。

课堂似乎就是这些尖子生的课堂,其他大部分学生只是静静地聆听,即使自己会也不愿意主动站起来与大家分享交流,他们更喜欢聆听别人的回答,不愿自己发言。

为什么学生开始在低年级课堂上有热情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积极回答问题,愿意在更多的人面前发言,而到了高年级这种热情会降低呢?仔细回想我们的课堂,尤其在公开课上,尖子生成了麦霸,中下学生只是他们的配角,究其原因何在?在读书会里,老师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讨论和交流,也探究出了一些原因。

学生形成这样的原因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导致而成的。

首先,学生缺乏环境的安全感。

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就会遭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甚至嘲笑,引来的是周围同学和老师的质疑、否定和批判。

为了不让自己遭到他人的批评和嘲笑就干脆选择不发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保护自己,就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最安全的。

因为学生知道自己如果回答错了,就会有怎样的结果。

其次,学生缺乏老师的鼓励。

在课堂上,老师可能更多地希望学生一次就能回答正确,否则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整个课堂的效果。

当学生回答错误以后,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尊重,反而会遭到老师的批评。

这样学生就没有勇气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发言成为他们的最好选择。

再者,学生的个性决定。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更不愿意在课堂上站起来发言,即使偶尔发言声音也是很小,很胆怯,效果也不是很好。

我上课为什么不爱发言作文800字

我上课为什么不爱发言作文800字

我上课为什么不爱发言作文800字英文回答:Why don't I like to speak up in class? There could be several reasons for this. Firstly, I migh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and being judged by my classmates. I worry that my ideas or opinions might not be good enough, so I prefer to stay silent and avoid any potential embarrassment. Secondly, I might feel intimidated by the teacher or the more outspoken students in the class. I may think that they are more knowledgeable or confident than me, which makes me hesitant to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Lastly, I might simply be a shy person by nature. I find it difficult to speak in front of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especially whenI'm not familiar with them.中文回答:为什么我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呢?可能有几个原因。

首先,我可能害怕犯错并受到同学们的评判。

我担心我的想法或观点可能不够好,所以我更愿意保持沉默,避免潜在的尴尬。

其次,我可能感到被老师或课堂上那些更外向的学生所吓到。

我可能认为他们比我更有知识或自信,这让我不敢参与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上课不爱发言怎么办?
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

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抱怨说,课堂上许多学生不爱发言,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大学生,班里愿意发言的就三四个,其他的就是不说话,使得整个课堂显得压抑,沉闷,遇到其他老师听课更显尴尬。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入手。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自信表达的氛围
经调查,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一是因为不好意思,二是因为不敢发言,害怕说错。

而因第二种原因不发言的孩子居多,约占不发言同学总数的86.4%。

为了消除孩子不敢发言的心理,上课伊始我们让学生大声呼出语文课堂口语表达的口号—“我自信!我能行!”学生声音响亮,气势宏大,三遍口号呼喊过后,似乎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不再羞于表达,为接下来的课堂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传授和谐表达的方法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还时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位同学发言时,很多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将别人的学习成果随时记录补充为己所用。

其实,“倾听”和“表达”是一家,决不能孤立地将它们分割出来训练。

目前,很多孩子在别人发言时,似乎觉得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每个人都是学习中散状的点,如果发言人能使用一定的连接语,将自己的思想与别人的思想维系起来。

这样,学习者
与学习者之间有了互动,有了思考火花的碰撞,那么学生通过有效倾听一定会提高自己的有效发言。

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教给学生必要的连结语,例如:当一位同学汇报完给课文标了几个自然段的时候,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同意吗?”、当汇报完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说“谁还想给我补充一下?”、当提出疑惑的时候,可以说:“这个地方,我不太明白,谁能给我解答一下?”等。

通过这样的一些连结语架起其他学生和这位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

有了这样的互动,学生就不会认为别人的发言与自己没有关系了,从而促使自己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此外,有了学生的连接语,老师不必再进行过多的干预,由此一来,教师的话语权也得到改善,不再是讲台上的主角,而课堂表达的主动权完全还给了学生。

生生对话交流、师生对话交流就成了一种和谐的表达,这也是我们理想课堂的追求目标。

三、给予适当的评价反馈
要想让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保持的长久,每节课还应该坚持对一些表达有进步或表达很出色的孩子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激励,在班级里不断树立榜样,从而促使更多的孩子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个性表达,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实践积累,作为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