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早餐文化比较
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文化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中西方饮食文化因地域、环境和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呈现出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从饮食习惯、餐桌礼仪、食材选择和烹饪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饮食习惯中西方饮食习惯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人们通常会吃面包、谷类食品、鸡蛋、火腿、奶酪、酸奶等食物。
午餐通常是比较简单的,比如三明治、汉堡包、沙拉等。
晚餐往往是一天中的重要社交活动,人们会用餐时间来和家人或朋友团聚。
在餐桌上,通常会有前菜、主菜、甜点和咖啡等。
而在中国,早餐更注重热食,有米饭、面条、包子、粥等;午餐和晚餐相对更为丰盛,通常有米饭、饺子、炒菜、热菜等。
中国人还有许多特色的饮食习惯,比如宴客时的宴席文化、年夜饭等传统节日习俗等。
二、餐桌礼仪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用餐时候要坐直、手肘不得放在桌子上、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用手直接取食等。
用餐时要等所有人一起开始,不得先开始动筷子或刀叉。
在中国,用餐时要坐端正,尊敬长辈和客人,起身为长辈或客人倒茶或酒,用膳时不可大声喧哗,不可用手直接取食,要等长辈或主人开始后才动筷子或刀叉。
中西方餐桌礼仪都是以尊重他人、文明用餐为原则,但在具体细节上有所不同。
三、食材选择中西方饮食文化中,食材选择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原汁原味,更喜欢海鲜、牛羊肉、奶制品等。
而在中国,人们在食材选择上更注重季节性和地域性,更喜欢鸡鸭鱼肉、豆腐蔬菜等。
中国饮食文化中还有许多特色的食材,比如豆制品、腌制食品、鸟巢、燕窝等,这些在西方并不常见。
四、烹饪方式中西方烹饪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烹饪技术更加注重调味和烹饪方法的运用,比如烤、煮、炸、炖等。
西餐更加注重食材的原味和口感,因此一般只使用少量的调料。
而在中国,烹饪方式更加注重火候和炉具的掌握,比如炒、炸、蒸、煮等。
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主食:东方饮食文化以米饭为主,如中国、日本、韩国等,而西方
饮食则主要以面包、面条、马铃薯等为主。
这主要是由于东方地区适合种
植水稻,而西方则更适合种植小麦和马铃薯。
2.蔬菜与肉类的比例:东方饮食文化中,蔬菜占有很大比重,如中国
的青菜、豆腐、海带等,而肉类则相对较少。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偏向于肉类,如牛肉、猪肉、鸡肉等,蔬菜则较少。
这与东方注重平衡饮食以及佛教、道教等推崇素食的信仰有关。
3.烹饪方法:东方烹饪注重火候掌握,讲究清蒸、煮、煎等烹饪方式
一般较为简单,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多地采用烤、炸、炖等复杂的烹饪方式,以及使用较多的调味品和香料,追求口感和味
道的多样性。
4.用餐方式:东方饮食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筷子进食,将各种菜肴
摆在一个共享的桌面上,大家一起用餐。
而西方则主要使用刀、叉、勺等
餐具,每个人有自己的盘子,食物则在盘子中摆放好,个人独自享受。
5.社交功能:东方饮食文化中,餐桌通常被视为团结亲情、友情的场所,亲朋好友一起分享食物,增进感情。
而在西方,用餐往往更侧重于个
人享受和品味,用餐通常被视作满足个人需求的过程。
6.餐食时间:东方人一天通常有三餐,早午晚各一,较为规律。
而在
西方,早餐较简单,午餐则较为重要,晚餐时间较晚,有时还有夜宵。
总体而言,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主食、肉菜比例、烹饪
方式、用餐方式、社交功能和餐食时间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各自地理、
历史和宗教文化的独特性。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饮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在不断加深。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与相似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与相似饮食文化是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承,也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魅力。
在世界范围内,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饮食文化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习惯、餐桌礼仪和食材搭配上。
1. 饮食习惯不同中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有着显著的差异,比如西方人习惯在早晨吃甜食或蛋糕,而中国人则大都喜欢早餐吃面食或米饭。
此外,西方人会吃生的生牛肉、生蚝甚至生鱼片等生冷食品,而中国人则讲究熟食。
在煮汤的时候,西方人往往是把所有食材在一起煮熟,而中国人则十分注重煮汤技法,用不同的火候、时间和食材搭配,以做出口感鲜美的汤品。
2. 餐桌礼仪不同除了习惯上的差异,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如用具的使用,中国人用筷子而不是西餐用具;餐桌上的言行举止,中国人不习惯说笑打闹,而西方人则不禁开玩笑、讲故事;倒酒的方式,中国人注重沟通,要想尊重客人,常常轻轻敲碗,以示请客人喝酒,而西方人则直接倒酒,往往直接与客人碰杯。
3. 食材搭配不同中西方食材的搭配也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别是对于各类肉类的搭配方法。
中方烹调部分会选择对荤素搭配,鱼肉则精选好鲜活的食材为宜以普及家宴,而在西方的传统烹饪中,肉类搭配往往重口味,讲究用豆酱等调料去除腥味。
在食材的选择上,中国人以天然的绿色蔬菜、鲜奶、豆腐、果汁等为主,西方人则以养分高,色香味美的葡萄、芒果、水果、蔬菜、果汁等为主。
二、饮食文化相似虽然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在一些方面,它们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之处。
1. 对食物的追求与珍惜中西方人都有一种对食物的追求和珍惜之心。
中国菜在选料和烤制炒炖加以精致,而西方人则热衷于寻找新的口味和美食;中方以健康与营养为重,西方则更头重脚轻,食材挑选更注重从生活体验感出发;不过无论是中西方,都非常珍惜食材,尤其对于粮食与肉类的重视。
2. 文化交融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
中西快餐文化的差别有哪些

中西快餐文化的差别有哪些快餐文化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中西快餐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饮食习惯、食物种类、用餐方式等方面探讨中西快餐文化的差别,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原因。
一、饮食习惯的差异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是中西快餐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在中西快餐中,这一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西方对主食的偏好存在差异。
在中国,大米和面食是主要的主食,所以中式快餐往往以米饭、面条等为主要配料。
而在西方,面包和马铃薯等更常见,所以西式快餐往往以汉堡、薯条等为主要配料。
其次,饭菜的烹饪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菜通常追求原汁原味,注重烹饪时间和技巧的掌握,强调食材的新鲜和口感。
而西餐则更注重菜品的调味和装饰,追求味觉的多样性和视觉的美感。
第三,饭菜的口味偏好也有所不同。
中国菜通常注重鲜、香、咸、甜等口味的调和,崇尚“五味调和”。
而西餐则更偏好咸味和酸味的搭配,注重调料和配料的均衡。
二、食物种类的差异中西快餐文化在食物种类方面也存在差异。
以下是中西快餐中常见的食物种类差异。
在中国,快餐常见的品类有面条、米饭、炒饭等主食类,以及饺子、包子、烧麦等小吃类。
而在西方,快餐主要以汉堡、炸鸡、薯条等为主食,同时还有色拉、比萨、热狗等其他品类的快餐。
这其中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餐注重的是主食的均衡搭配和菜品的多样化,而西餐则更注重主食与配菜的配合和调味的多样性。
三、用餐方式的差异中西快餐文化在用餐方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人们往往习惯于共享一份菜肴。
朋友或者家人们会围在一桌菜前,各自取菜,然后大家一起品尝。
而在西方,每个人往往有自己的一份快餐,用餐时更注重个人的私人空间。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社会的不同交际文化。
中国人习惯于通过共享食物来表达亲密和团结,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四、文化背后的原因中西快餐文化差异的背后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
中国历史悠久,向来注重饮食的烹饪技巧和口味的调和。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一、食材选择与烹饪方式:西方饮食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摄入,尤其是牛肉、猪肉和鸡肉等。
西方餐桌上经常能看到烤肉、炸鸡和汉堡等快餐食品。
而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五谷杂粮和蔬果的摄入,以大米、小麦、豆类和蔬菜为主要食材。
中国菜肴烹饪方式丰富多样,如炒、炸、蒸、煮等,注重将食材的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二、餐桌礼仪与用餐方式:西方人用餐注重个体主义,一般用刀叉和盘子,用餐时主食独立摆放,每个人有自己的食物,注重个人私有权利。
而中国人用餐时通常采用共同进餐的方式,将主食放在共同的大碗里让所有人一起分享。
中国人传统上使用筷子,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注重团体主义和集体意识。
三、饮食习惯与饮品选择:西方人饮食习惯午餐较重,晚餐较轻,一般不喜欢吃米饭,偏好吃面包等主食。
西方人饮食中常见的饮品有咖啡、红茶、果汁和饮料等。
而中国人则注重早餐的丰富,喜欢米饭和面食,晚餐一般较为丰盛。
中国人也喜欢喝茶,特别是绿茶,它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的作用。
四、礼仪与礼节:西方人在用餐时注重礼仪,如不用手抓取食物,避免发出声音等。
吃饭时西方人通常不谈论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而中国人在用餐时注重家庭和睦,习惯一家人团聚共进餐,用餐时会有较多的交谈和互动。
五、餐饮文化氛围:西方人习惯在餐厅用餐,注重用餐环境和服务质量。
西方餐厅通常会附带音乐和装饰,让顾客有舒适的用餐体验。
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在家中吃饭,有的家庭还会摆上几道精心准备的菜肴,表现主人的热情款待。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用餐礼仪、饮品选择、礼仪与礼节以及餐饮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食物的看法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美国人喜欢一日多餐,每餐适量;而中国人传统习惯一日三餐,每餐食量都较大!为了大家能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方式1.用餐工具的差异中国人用餐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
2.就餐方式的差异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营造了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虽然从卫生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西式饮宴上,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西方实行分餐,流行自助餐。
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各吃各的,互不相扰,且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这种方式虽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但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西方人认为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这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自我的尊重。
无论哪种就餐方式都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地影响着本土文化。
中西方不同的饮食观念1.中国传统饮食主要特点中国饮食多以植物性食物、热食和熟食为主。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
”说明国人把吃看得十分重,中国的饮食注重各种食物的搭配及食物的味道,讲究“色、香、味、型”,中国人常用“好吃”、“不好吃”评价一道菜,其实其内在意思就是指这道菜的味道好还是不好,重味这一特点正是中国饮食最主要的特点。
但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2.西方饮食的特点相较于中国,西方饮食以生食、冷食、甜食、肉食为主,追求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西方饮食非常注重营养,西方人对“营养”的追求往往大于对“味”的追求,饮食的理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美性,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中西方饮食差异

中西方饮食差异的文化1.中国人的早餐是以主食一般应吃馒头、豆包、稀饭等,还要适当增加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豆浆、鸡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午餐一般主食就是在米饭、面制品中任意选择。
副食品的种类很广泛,如: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等。
晚餐全家三餐中唯—的大家相聚共享天伦,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丰富。
但是中国人没有吃夜宵的习惯,而且一天遵循的是一日三餐的习惯。
而西方人的早餐以面包、牛奶、鸡蛋、果汁、麦片、咖啡、香肠等为主。
午餐一般在工作地点用快餐,一般有三明治、水果、咖啡、汉堡包、热狗等。
晚餐是正餐,比拟丰富,如牛排、猪排、烤肉、炸鸡等,配面包、黄油、青菜、水果、点心等。
美国餐馆很多,一般供给自助餐、快餐、特餐〔固定份饭〕、全餐等各种形式的餐饮,价格一般比拟低廉,也可点菜,点菜价格X。
他们在临睡前有吃点心的习惯,成人以水果、糖果为主,孩子则食用牛奶和小甜饼。
周末或假日,许多家庭只吃两顿饭。
他们将早餐和午餐合并为一顿,称为早午餐。
2.中国人擅长手工,刀工技艺独步世界,刀法精妙细腻,艺术性比拟突出,但机械化、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在食物切割工艺上,中国烹饪表现出精巧细致、因料制宜、多样统一的特性。
诸如,中餐用牛肉做菜或切成片、切成丝,或剁成块、剁成泥,或煸、炒,或烧、煮,形态丰富,技法多样,可谓一菜一格,百菜百样。
西方人擅长机械,运用器械设备的能力较强,虽然手工技术相对粗糙,但机械化、标准化程度相对突出。
因此,在食物切割工艺上,西方烹饪表现出简单粗放、机械大气、有用第—的特性。
诸如,西餐用牛肉做菜,或切成大块,或剁成小块,或烤制牛排,或煮做肉汤,主料突出,技法简单,可谓粗而不俗,经济有用。
3.中餐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
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要义。
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中国的饮食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中西饮食文化异同点(整理版)

中西饮食文化异同点(整理版)中西饮食文化异同点
相似点
1. 尊重饮食文化: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饮食,餐桌礼仪在两者中都有一定的规范。
2. 社交场合:中西方饮食文化中都有讲究社交,人们喜欢在餐桌上与朋友、家人共享美食,增进感情。
3. 高度重视食材: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强调用新鲜、高质量的食材制作美食。
异同点
1. 食物组成:中餐以主食(如米饭、面条)为基础,主要搭配蔬菜、肉类;而西餐以肉类、奶制品为主,搭配面包、土豆等。
2. 烹调方法:中餐注重炒、煮、炖等传统烹饪技巧;而西餐更强调烤、煎、炸等烹饪方式。
3. 饮食惯:中餐以碗、筷子为主要餐具,人们多数情况下共同分享同一桌菜;而西餐则使用刀、叉、勺等,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
4. 餐点顺序:中餐通常是先吃主食,然后再吃菜肴;而西餐则按照菜单上显示的顺序,先吃前菜(appetizer)、主菜(main course)再吃甜点(dessert)。
5. 调味品使用:中餐常用的调味品包括酱油、醋、盐等;而西餐则使用较多的奶油、黄油、蛋黄酱等。
结论
中西饮食文化虽然有一些不同点,但都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文化的传承。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重要的是尊重和欣赏两种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早餐文化比较
学校常州大学
姓名罗思慧
所在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专业班级中外工商103
学号********
日期2011年11月12日
摘要:介绍及了解营养早餐、西式早餐和中式早餐,再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中西早餐文化比较。
一、什么是营养早餐?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早餐摄食的能量占人体一天所需能量的30%,而早餐营养的摄入不足很难在午餐和晚餐中补充回来。
均衡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晨起的营养早餐习惯是每个人每天“必须”的功课!人体经过一夜的酣睡,机体储存的营养和能量消耗殆尽,激素分泌已经入了一个低谷,大脑和身体的各器官难为无米之炊,记忆机能处于迟钝状态。
所以一顿营养的早餐,犹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进入正常直达高潮,给嗷嗷待哺的脑细胞提供饥渴的能量,给亏缺待摄的身体补以必需的营养,一下子带给我们身体精力、活力和健康,让我们幸福精彩的一天在身体具有最足的活力,最佳的状态和最好的营养水平上开始。
1、营养早餐的四大要素:谷类能量,蛋白营养,碱性豆奶,果蔬精华!
2、营养早餐最佳内容
多吃:全麦面包、馒头、粥类、杂粮、豆浆、脱脂牛奶、鸡蛋、水果蔬菜;
少吃:油条、汉堡、蛋糕、饼干、薯条、火腿、方便面、碳酸饮料、汽水等
健康选择: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选择富含水分、矿物质、纤维素高的谷类食物;
剂食物。
3、合理搭配方案:
1)主食不能少。
主食主要包括面包、馒头、面条等等,一般分量在一两左右,身体高大或体力消耗较大者可适当增加到二两。
总体来说,早餐的主食量不宜太大。
2)要有奶制品。
可以是牛奶、酸奶或者豆浆。
每餐的份量可在250ml左右。
如果是孕妇、老年人需要通过奶制品多补充钙时,也应分时段饮用,不宜在早上将一天所需的奶制品全部喝完。
3)蛋类需要。
每天应保证一个鸡蛋的摄取量。
4
二、西式早餐
欧洲和美国民众的早餐按照食物内容,分为欧陆式早餐(英文:Continental breakfast)、英国及爱尔兰式早餐、美式早餐(英文:American breakfast)。
欧陆早餐的概念来自英格兰,是英国人在英语语境里所指的欧洲大陆各国的早餐方式。
但实际上,欧陆各国的早餐亦有各式各种的不同,因此欧陆式早餐的概念并不能涵盖所有欧洲大陆国家的早餐。
“欧陆式早餐”一词,其所定义的内容,随时间变化逐渐演变成“简单式早餐”,因此,在很多星级酒店的西餐厅中,菜谱里的“欧陆式早餐”所指代的概念,是一种只提供咖啡、茶、牛奶、黄油、果酱、面包和果汁的简单早餐。
这类早餐不提供谷物粥类、肉类、香肠类和鸡蛋类食物。
在星级酒店中,美式早餐则定义为“复杂式早餐”又
叫“全早餐”(full breakfast)。
而英国及爱尔兰式的早餐因为食物内容特殊,所以只在英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流行。
1、欧陆式早餐
在星级酒店中,欧陆式早餐的食品包括:咖啡或茶、黄油、果酱、面包和果汁。
在面包类食品中,一般有比利时华夫饼、丹麦式甜面包、法式牛角面包、英式圆面包、德式咸面包、面包片。
而欧洲大陆各国早餐亦各有特色。
下面逐一介绍:
1)德奥式早餐:
德国、奥地利的酒店还可提供“床头早餐”,内容与餐厅早餐大同小异。
欧美的早餐有
些类似,在德国差别也不大,果酱抹面包(咸面包较多)
2)法式早餐:有类似卡布奇诺的咖啡 café au lait、热巧克力,法式面包棍切片、牛角面包,还有一种传统的面包叫pains aux raisins,就是有葡萄干的甜面包卷。
3)意式早餐:喝拿铁咖啡、卡布奇诺咖啡,面包和面包卷。
意大利人也爱聚在咖啡店里吃早餐,因此咖啡店成为人们的一个社交场所。
2、英国及爱尔兰式早餐
这种早餐除了一般的咖啡、牛奶、面包、鸡蛋、培根和香肠外,传统英爱式早餐还有炖肚子( haggis,用猪肝、肺放肚子里炖) 、黑布丁(black pudding,用猪血、燕麦、香料灌制的香肠)、白布丁(用猪肉、动物板油、燕麦灌制的香肠)土豆煎饼(potato scones)、炖黄豆。
英爱式早餐庞大且内容繁杂,热量过高,因此,近年来英国政府倡导健康饮食概念,很多人放弃食用传统早餐项目,改为食用简单健康的早餐。
3、美式早餐
美国是移民国家,因此美式早餐汇集了欧洲各国的早餐精华,内容多而被称为“复杂式
早餐”又叫“全早餐”(full breakfast)。
比如咖啡或茶、黄油、果酱、面包和果汁外,还包括英爱式早餐中的煮黄豆、德式早餐中的香肠,还有麦片、谷物粥类、鸡蛋类、肉食类等食品。
麦片:一般是指已经预熟的膨化麦片,包括:小麦丝、全麦康、玉米片、燕麦片等。
吃的时候,只要将麦片和牛奶(冷热均可)混合,或者麦片与水果、酸奶混合,略加搅拌即可食用。
谷物粥:一般指需要煮的麦片,比如燕麦片,须加水煮制,出锅时再倒入一些鲜奶。
鸡蛋类食品包括:1)水煮蛋——带皮鸡蛋整煮。
2)水泊蛋——把鸡蛋壳敲开,让整个鸡蛋泊入开水中
3)黄油煎荷包蛋
4)鸡蛋卷——把鸡蛋打碎,就如同中餐里的摊鸡蛋一样摊入热油平
底锅,摊成鸡蛋饼,加奶酪、蘑菇、洋葱、青椒、西红柿等等的
各种碎粒,然后把鸡蛋饼卷起来,略翻压紧成卷即可。
肉食类:主要是火腿、培根。
三、中式早餐
1、中国早餐
标准配置:豆浆、油条、馄饨、包子、煎饼(北方);河粉、烧麦(南方) 。
中国人的早餐在北方显得比较简单,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包子和豆浆是全国普及的,南方人则有吃早茶的习惯。
也有的地方的人常吃面条、各种河粉、米线,口味比较重,酸辣或者麻辣的都有。
1)早茶——中国传统早餐文化的精髓
茶楼,南方最具代表性、最传统的喝早茶的地方。
茶楼里的点心有的几十种,有的上百
可以到那里去喝广式早茶。
也经常看到中餐馆的门前挂着“天天早茶”“全天供应早茶”的牌子。
在这里,早茶其实是一种广东的风味小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倒茶时也有学问: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须从别人开始,最后一个才是自己。
别人给自己倒茶时为了表示谢意,应该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几下。
所有的点心分为六等:小点,中点,大点,顶点,特点,超点,价格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啦!
2)其他地方特色早餐
西安糊辣汤
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早餐十有八九吃的是糊辣汤,陕西人民最经典的小吃之一,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糊辣汤早上穿行在背街小巷,随处可以闻到一口口大锅散发出肉汤的香味。
上海的糯米团
在老上海人的眼里,沙拉,比萨都不是什么好的早餐,他们心目中的早餐就是几十年的一种糍饭团子;一团糯米,在上面放点榨菜,夹一根油条,卷成一个团子,这就是老上海人的传统早餐。
长沙的米粉
长沙人最爱吃的早餐就是米粉。
走遍长沙大街小巷,只要有人家的地方,就会有米粉店名牌的,有桂林人米粉店、常德牛肉米粉店,以及杨欲兴的米粉等。
每一家米粉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味,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端上来时,只见一根根雪白透亮的米粉互相缠绕在一起,上面放着特制的酱汁,黄的豆角绿的葱深红的辣椒粉褐色的牛肉片淡红的脆花生,卤香扑鼻。
2、泰国早餐
3、日本早餐
纳豆味噌汤浇米饭是日本的一道传统早餐,主要用料就是纳豆(发酵的黄豆)和米饭,同时配以不同类型的味噌汤。
享受这种早餐的时候,日本人通常还会喝上一杯绿茶。
四、分析比较总结
从营养学早餐的角度来比较分析,西式早餐比较科学,注重膳食营养均衡化。
主要供应
为早餐非常适宜,以致大多数西方人到中国后仍习惯吃西式早餐,而且越来越多的东方人也逐渐喜欢食用西式早餐。
但是综合起来热量偏高,易导致肥胖,因而应注意食量要以少为宜。
而中式早餐注重口味的多样化,可供选择作为早餐的食物种类繁多,喜爱甜、咸、麻辣等口味。
尤其中国人在早上习惯吃热食,因其暖胃,有益身体健康。
虽然中式早餐选择很多,但每次早餐的搭配选择有限,如只吃一碗米粉,豆浆加油条或包子等。
所以中式早餐营养搭配不太平衡,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类元素摄取,但量足,能抵住饥饿。
综合而言,中西式早餐各有优势和缺陷,因而中西结合式的早餐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西结合式早餐将会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早餐组合。
参考:/view/101403.htm
/view/1647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