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一节发酵技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25

A 答案
1
2
3
4
5
6
3.馒头和面包膨大松软,里面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 ) A.加入了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 B.加入了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 C.加入了乳酸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 D.加入了乳酸菌,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乳酸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4.10.1524.10.15Tuesday, October 15, 2024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0:58:5200:58:5200:5810/15/2024 12:58:52 AM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4.10.1524.10.1500:58:5200:58:52October 15, 2024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4年10月15日星期二上午12时58分52秒00:58:5224.10.15
关闭
A 答案
1
2
3
4
5
6
4.在制作馒头和酿酒过程中都需要的微生物是( ) A.曲霉菌 B.酵母菌 C.青霉菌 D.乳酸菌
B
关闭
答案
1
2
3
4
5
6
5.下图为制作啤酒的方法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灭菌。 (1()2为)为什了么使要酵把母原菌材大料量在繁沸殖水。中混合? (2()3加)是入,因酵为母酵菌母后菌为在什无么氧没条有件立下即才盖能上将盖糖子分,而解且成还酒要精不和断二搅氧拌化? 碳。 (3)酒精是加盖后产生的吗?说明原因。
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

第25章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第一节病毒的生产制备病毒需在活的敏感细胞中才能增殖,在细胞培养技术不成熟之前,人们为研究病毒,往往采用鸡胚接种或动物接种的方法来分离、鉴定病毒或制备一定量的病毒液,但这种方法因个体和种属差异,不仅许多病毒难以找到合适的敏感动物,而且即使在敏感动物中繁殖,往往个体差异大而影响结果的判定,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首先在病毒学研究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病毒的繁殖、鉴定提供了来自不同动物(包括人)、不同组织的细胞来源,通过敏感性筛选,目前绝大多数病毒均可有相应的敏感细胞,为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增殖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为病毒的大量生产提供了细胞来源,随着细胞大量生产技术的发展,因此对病毒来说只要有敏感的细胞,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一、病毒生产的目的和用途1、为了制备大量的病毒抗原,以制备病毒的亚单位疫苗或表面抗原疫苗,或用病毒抗原制备免疫血清(抗体)。
2、为了制备病毒的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的死疫苗,以用于预防接种。
3、为了生产基因改造后或重组有其它多肽因子的病毒,以用于基因治疗或杀肿瘤治疗及基因疫苗的预防接种。
4、为了制备干扰素的病毒诱生剂(NDV、仙台病毒等),用于干扰素的生产。
5、生物战用的病毒生物战剂。
常选用毒力强、抵抗力强、对不同国家人群最敏感的病毒,又能通过气溶胶或昆虫和污染的水土进行传播的病毒。
这是战争狂们正在开展的研究,应警惕。
二、病毒生产制备的方法1、动物接种,如狂犬病毒、脑炎虫媒病毒采用鼠、兔脑接种后收取脑组织制成悬液。
2、鸡胚、鸭胚接种: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NDV-F)、仙台病毒等,目前尚无敏感细胞,常采用9~10日胚龄的尿囊腔接种,37℃孵育72小时收获尿液,用鸡红血球测定血凝效价。
Q热用7日龄鸭胚进行卵黄囊接种收获卵黄囊,马脑炎病毒常采用10日龄鸡胚体接种,收获全胚体液等。
3、细胞培养法(详见第二篇第18章)不同的病毒选用相应的敏感细胞,采用转瓶培养、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或悬浮搅拌培养等方法,先大量增殖细胞,然后接种一定量的病毒,继续培养适当时间时,冻融细胞后,离心收获上清。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5章 生物技术第1节 发酵技术-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
A.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B.真空包装C.气温太低D.空气干燥【答案】A【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解答】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
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
因此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
2.【答题】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甲烷细菌能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桔杆,粪便中有机物产生沼气B.青霉产生的青霉素、链霉产生的链霉素、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都可以作为抗生素,杀灭病菌。
C.制作酸奶和米酒的菌种分别是乳酸菌、酵母菌。
D.制作米酒要密封,而制作酸奶不需密封。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解答】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甲烷细菌利用,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把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沼气,A错误。
黄曲霉素属于致癌物质,不能杀灭病菌,B错误;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这两个过程都要密封,D错误。
3.【答题】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因为它的根上共生有()。
A.根瘤菌B.乳酸菌C.白僵菌D.放线菌【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答】大豆、花生等属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4.【答题】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药物,它是由下列哪种生物产生的()。
发酵技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酵技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发酵技术在饮食、医学和工业等方面的具体应用;3.能够对发酵技术做出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发酵技术在饮食、医学和工业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内容1.发酵产生的原理;2.发酵技术在饮食方面的应用;3.发酵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4.发酵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3.1 发酵产生的原理发酵是一种有机物质在无氧条件下由细菌、霉菌或酵母菌等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物可以是乳酸、乙醇、酒精等物质。
这些产物在饮食、医学和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2 发酵技术在饮食方面的应用发酵技术在饮食方面应用广泛,其中最为普及的是酸奶和面包。
酸奶是通过牛奶经过乳酸菌的发酵制成的,具有饱腹感、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面包则是通过面粉、酵母、糖等原料进行发酵制成的,提供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健康饮食的作用。
3.3 发酵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发酵技术在医学方面应用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发酵制剂、发酵药品和发酵植物等。
发酵制剂和发酵药品可以有效治疗病毒感染、癌症等疾病,并且对人体有较低的慢性毒性和过敏原性。
发酵植物则可以有效去除毒素、降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3.4 发酵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发酵技术在工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酒、制醋和制乳制品。
制酒和制醋是通过酵母和乳酸菌的发酵制成的,具有丰富的风味和芳香。
制乳制品则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制成的,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发酵的原理、饮食、医学和工业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发酵技术;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发酵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发酵技术做出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对学生听课情况和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的理解程度;2.作业评估:通过布置小组讨论作业,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应用的认知和分析能力;3.实验评估:通过实验,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的操作实践能力,并进行评估。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5章 生物技术第1节 发酵技术-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D.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真菌在生活中的运用。
【解答】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A正确;制酱要用到霉菌,制作腐乳也要用到霉菌,霉菌发酵把有机物分解成氨基酸等物质,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提高食品的鲜度,B正确;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制作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细菌。
少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的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等,C 错误;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2.【答题】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等应用于食品制作B.青霉等应用于生产抗生素C.链球菌(细菌)引起人患手癣、足癣D.有些细菌被应用于污水处理【答案】C【分析】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既有有利的一面,如用于食品制作,生产药物,污水处理等;又有有害的一面,如使生物患病。
【解答】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A正确;利用霉菌生产抗生素进行疾病防治,B正确;真菌引起人患手癖、足癖,C错误;一些细菌如甲烷菌在无氧气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D正确。
3.【答题】米酒是由糯米蒸熟后经过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同,制作米酒的时间以及质量也就不同。
下表是米酒的质量与时间、温度的关系,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表示无法制成,“+”表示米酒的酒甜度,“+”越多表示酒甜度越好)。
(1)酵母菌______(填“有”或“无”)细胞核,属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发酵技术》表格式教学设计

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发酵技术”教学设计万州区响水中学幸奠权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b5E2RGbCAP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你们还记得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点吗?你们家中厨房中有哪些发酵产品?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冋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
提问:(1 )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2 )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豕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5章第一节发酵技术测试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5章第一节发酵技术同步测试(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5章第一节发酵技术同步测试(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5章第一节发酵技术同步测试(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发酵技术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
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①酸奶、米酒②食用油、豆腐③酱油、食醋④火腿肠、牛肉干A。
①②③B . ②④ C.①③ D. ②③④2。
酸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主要是在牛奶中加入了某种菌,这种菌应是()A。
醋酸菌B。
酵母菌 C. 乳酸菌D。
霉菌3。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下列食品与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细菌或真菌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白酒﹣酵母菌B. 泡菜﹣乳酸菌C。
面包﹣曲菌 D. 醋酸﹣醋酸菌4.烤制面包、蒸馒头和酿制啤酒,利用的是何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A。
醋酸菌B。
酵母菌 C. 霉菌 D. 大肠杆菌5.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要加盖密闭,其目的是( )A. 防止细菌进入B。
防止空气进入C。
防止水分蒸发D。
没有任何作用6.2015•滨州)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瓶中.几个小时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A. 牛奶添加了蔗糖B。
牛奶经过了煮沸 C. 牛奶进行了冷却D。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25章第1节 发酵技术 课后习题(带解析)

第1节发酵技术一、选择题1.下列微生物及其应用对应正确的是()A.甲烷菌--制作陈醋B.醋酸菌--制作泡菜C.酵母菌--酿酒D.乳酸菌--生产沼气2.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牛奶发酵成酸奶,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A.病毒B.糖C.乳酸菌D.无机盐3.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的发酵作用。
A.乳酸菌B.霉菌C.酵母菌D.醋酸菌4.下列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关系不对应的是()A.制作酸奶--乳酸菌B.制作酱--霉菌C.制作泡菜--醋酸杆菌D.制作米酒--酒曲5.依依同学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下列食品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正确的是()A.葡萄酒--酵母菌,有氧条件B.酸奶--乳酸菌,无氧条件C.食醋--醋酸(杆)菌,无氧条件D.泡菜--霉菌,无氧条件6.某兴趣小组尝试制作酸奶,其主要步骤如下:①奶粉和糖加水混合→②热处理(煮沸)→③冷却(42℃-43℃)→④加入一些品牌酸奶→⑤发酵→保存食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酸奶所用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B.步骤④的目的是接种,这里接种的目的是扩大培养C.酸奶常用接到培养基上保存D.除米酒、酸奶外,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很多,例如馒头、酸菜等7.利用糯米酿制米酒的微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细胞质有叶绿体C.有起着运动作用的鞭毛D.有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8.下列生物中能使面包变得蓬松可口的是()A.B.C.D.9.人们常用泡菜坛(图1)腌制泡菜。
腌制过程中,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酸性风味;有些杂菌却会导致泡菜亚硝酸盐增加,对人体可能有不利影响。
酸性环境有利于抑制杂菌繁殖、分解亚硝酸盐。
研究小组对泡菜中乳酸菌和亚硝酸盐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泡菜坛应加水密封,主要目的是形成无光条件B.前3天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导致乳酸菌数量上升C.发酵第3天乳酸菌较多,此时的泡菜适于食用D.由图中曲线能发现发酵第8~10天酸性环境较强10.我们利用乳酸菌和纯牛奶生产酸奶,这一过程中,利用的生物技术是()A.组织培养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D.克隆技术二、判断题11.所有的发酵食品都是利用酵母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食品的隐患
• 首先在于发酵工艺本身。在发酵过程中, 总会有一些“副产品”伴随产生,如酿 酒,会有甲醇和高级醇产生。
• 另一方面则是由生产者的直接造假导致 的比如酱油的生产。
• 传统发酵食品多为小作坊式的生产,容 易因工艺不稳定而无法保证食品安全。
活动:选作一种调味的发酵酱
风味豆豉
• 豆豉创始于我国,是大豆经 过蒸煮发酵制成的一种美味 食品,原名“幽菽”。
沼气发酵技术
• 无氧条件 • 利用微生物——甲烷细菌 • 产生甲烷 • 甲烷燃烧可用于照明、发电。 • 沼渣是沼气发酵后残留在沼气池底部的半
固体物质,含有丰富的机质、腐殖酸、粗蛋 白、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等,是一 种缓速兼备的优质有机肥和养殖饵料。
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 讨论
• 1.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池底污泥的作用是什么?植物秸秆和 猪粪的作用有是什么? 池塘污泥提供沼气发酵所需要的微生物,尤其是产生甲烷 细菌。植物秸秆为微生物提供含碳的有机物质,猪粪为微 生物提供N、P等养料
讨论:
• 1.制作面酱、黄酱、和豆鼓时,是否有微生物的参与?如果有, 发酵微生物来自于哪里呢?
是,来自于空气 • 2.面酱、黄酱和豆鼓的制曲都需要将原料蒸熟,这是为什么?
蒸熟的原料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 3.。面酱、黄酱和豆鼓的制曲过程要求的环境条件有所不同,你
怎样解释其原因?
因为制作工程中发酵微生物的种类不同 • 4.面酱、黄酱和豆鼓的制曲过程中都要加入食盐水,其主要目
• 优质的豆豉不仅是家常菜肴、 调味佐料,而且也是对人体 健康有益的营养佳品。
• 我国早在2200年前的西汉 初年,豆豉便像肉禽蛋鱼一 样成为畅销美食了。
风味豆豉的制作
• .原料:黄豆。 1.泡豆:将已除杂的黄豆洗净后加水浸泡约1~2天,每
日换水1次,不断洗搓,并将浮于水面的豆壳捞出。 2.蒸豆:把豆料装入甑内,蒸12~18小时左右,使其充
酶工程是指利用酶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 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技术。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 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 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 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生物技术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传统的生物技术
• 第一阶段:是以制酒、食品加工、农业为 主的作坊式生物技术。
3.你的制作成功吗?根据你的经验,说说酿制米酒过程应该 注意哪些问题。
(1)酒药的质量合不合格。(2)米饭要和酒药充分混匀。 (3)适宜的培养条件,如适宜的温度。(4)创造无氧的 环境。
发酵食品的优点
• 发酵食品是指利用乳酸菌或曲菌制成的食品 • 发酵食品有着更为丰富的营养成分; • 由于发酵的作用,食品中的蛋白质被有效降解,
酒药中含有曲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可以米饭为原料 进行酒精发酵,与米饭混合均匀的目的是使酒药中微生物 更充分地利用米饭为原料加快发酵速度。
2.米饭表面绒毛是什么?如果酿制米酒的时间拖长,味道会 发生什么变化吗?
米饭表面的绒毛是霉菌菌丝。如果酿制米酒的时间拖长,米 酒的甜度会变小,酒味变浓,因为更多的糖经过酵母菌发酵 作用转变为酒精。
第25章第一节发酵技术
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0世纪50年代,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氨基酸,实现 工业化
20世纪60年代,酶制剂产业出现。酶工程生产氨基 酸、抗生素等。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体外DNA重组技术。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业,酶工程, 细胞工程的发展。
• 发酵食品一般脂肪含量较低,发酵过程中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的 能量,因此发酵食品的能量值比较低,这对欲控制热量摄入而 减肥的人是首选的低热能食品。
•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保留了原来食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 多糖、膳食纤维、生物类黄酮等对机体有保健作用的物质,还 能分解某些对人体不利的因子,如豆类中的低聚糖、胀气因子、 豆腥味物质等。微生物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不少代谢产物,多数 有调节机体生物功能的作用,能抑制体内有害物的产生,最新 的研究表明,不少发酵食品对预防肿瘤的发生有奇特的作用。
• 2预测实验装置中发生怎样的实验现象时,表面沼气发酵过 程开始?
B中的水压入瓶C中(原因是装入原料的瓶A中释放出气体 ,将B中的水压入瓶C中)
• 3发酵一段时间后,应该从哪个部位采用哪种措施检验是否 有沼气产生? 将1处止水夹夹紧,打开2处的止水夹,使气体自尖嘴玻璃 管口徐徐流出,以燃烧的火柴点燃排出的气体,若看到蓝 色火焰,说明有沼气产生。
的是什么?
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活动,同时使产品的咸味适口 • 5为什么制作面酱和黄酱时要将酱曲置于阳光下暴晒,而制作
豆鼓时则要将原料密封在泡菜坛内呢?
保证微生物发酵所需要的温度条件。 利用缺氧条件下的酵母菌发酵制成
面酱、黄酱和豆豉
面酱是以面粉为原料制成的,其咸味中带甜,也 称为甜面酱。在其生产过程中,米曲霉将面粉中 的淀粉水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使面酱具有 甜味;将少量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使甜面酱 具有鲜味。黄酱的原料为面粉和黄豆,主要是用 米曲霉进行发酵。豆豉的原料主要是黄豆,主要 是用米曲霉、毛霉、黑根霉等进行发酵。由于发 酵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制曲和发酵的条件也有所 差别。但是发酵过程中都要加入适量食盐水,一 方面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活动,另一方面使产品咸 味适口。
• 第二阶段:以抗生素为代表,发酵技术为 主要技术的工业化生物技术。
第一节 发酵技术
讨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与发酵技术有关?
一、我们身边的发酵技术
1、 发酵食品(面包、酸奶、米酒、醋、酱……) 2、沼气发酵
酸奶
• 它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 经乳酸菌发酵后,再冷却 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 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 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 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 保健品。
食用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醋酸、乳酸、葡萄糖 酸、苹果酸等,它们都能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 酶制剂:早期:主要是从动物内脏或植物的茎、叶 、果中提取;现在:主要是依靠微生物发酵获得。 被应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如:脂肪 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溶菌酶等,都是通 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的。
你知道这些名词吗?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就是生物学家对生物有机体或其 他组成部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基因进行 加工。(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 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 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从细胞水平上对生命的遗传 物质进行重装,从而达到改造生物体的目 的。
酶工程
沼气发酵
• 沼气发酵又叫厌氧消化,是指利用人畜粪便、秸 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 氧(没有氧气)条件下,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 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
•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可以燃烧,因为这种气体 最先是在沼泽中发现的,所以称为沼气,它的主 要成分是甲烷占55%~70%左右,二氧化碳占25 %~40%左右,此外还有少量氢气、硫化氢、一 氧化碳、氮和氨等。
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 抗生素 • 氨基酸 • 甜味剂 • 食用有机酸 • 酶制剂
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新霉 素等。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
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 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 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 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 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 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但是过量使用会抑制
2.请描述你制作的酸奶的口味,为什么酸奶的口味和牛奶不同 ?因为乳酸发酵过程中,利用牛奶中营养物质产生出乳酸菌等物 质,牛奶和酸奶中的物质种类不同,口味就不同
(31.)你器制具作和酸原奶料的的过消程毒可。以(分2为)哪微些生步物骤接?种。(3)微生物的发酵
4如请:列泡举菜一、种酸利菜用的同制样作原,理饲制料作的的青食贮品等或饲料
体内的有益菌,使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疾病的 引起。
•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人体和动物 的重要营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 化学、农业等领域。氨基酸中的谷氨酸,不仅是人 体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而且是治疗肝病、神经系 统疾病和精神病的常用药物,对肝病、精神分裂症、 神经衰弱均有疗效。
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酸奶制作步骤
将容器消毒
牛奶加入糖煮开
冷却
20-30度培养一、两天
摇均加盖
加入酸奶
保温杯加盖8-10小 时
讨论: 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能加入 酸奶? 将牛奶煮开的目的是可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 败。冷却后再加酸奶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 生活力。
甜味剂:就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蔗糖。新 型甜味剂——阿斯巴甜:已被应用于生产饮料 、糖果、点心、果酱、果冻、冰淇淋、罐头等 食品。
阿斯巴甜在人体内,被分解为三类物质:甲 醇(强烈毒性致盲)、天(门)冬氨酸 (刺激 性毒素 会刺激神经细胞至死)、苯丙氨酸(
大脑沉淀,可以导致脑部永久的伤害,甚至死 亡)
分熟烂。 3.和豆:选大小适中的竹筐,筐底及四周逐一铺好豆豉
叶,将豆料装入筐内,表层仍用豆豉叶封好,置于火炉旁, 1周后即可开筐。和好的豆豉浓香扑鼻,粘稠有丝。
4.捣豆:将豆料取出,放入槽内用木杵捣碎,并加入适 量食盐拌匀。之后将其装入大口坛或砂锅内,用膜布密封好, 在室温下搁置1~2月。
5.晒制:开春后,将半成品豆豉料取出,摊开、压薄, 置于阳光下曝晒7~10天,再用木杵捣烂,拌和,最后捏团 (每团0.5~1公斤)在阳光下晾晒几日即为成品。用食品袋 密封包装,一般可贮藏1~2年不会变质。
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