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第3版)》第6章 思考题与习题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2(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lxc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2 图为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
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并释放出热量。
当电石加入时,内部温度上升,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较,偏差信号送到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
系统框图如下: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内温度控制参数:冷水流量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
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
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答:1. 余差(静态偏差)e :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 之差。
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
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 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习题答案

第1章(P15)1、基本练习题(1)简述过程控制的特点。
Q:1)系统由被控过程与系列化生产的自动化仪表组成;2)被控过程复杂多样,通用控制系统难以设计;3)控制方案丰富多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4)控制过程大多属于慢变过程与参量控制;5)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主要形式。
(2)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试用框图表示其一般组成。
Q:1)过程控制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简称。
它泛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建材、核能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按一定周期程序进行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控制通常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和物性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使其保持为定值或按一定规律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并使生产过程按最优化目标自动进行。
2)组成框图:(3))单元组合式仪表的统一信号是如何规定的?Q: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进行联络。
1)模拟仪表的信号:气动0.02~0.1MPa、电动Ⅲ型:4~20mADC或1~5V DC。
2)数字式仪表的信号:无统一标准。
(4)试将图1-2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用框图表示。
Q:是串级控制系统。
方块图:(5)过程控制系统的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是如何定义的?Q:1)最大偏差、超调量、衰减比、余差、调节时间、峰值时间、振荡周期和频率。
2)略(8)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Q:1)按结构不同,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按设定值不同,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顺序控制系统。
2)略(10)只要是防爆仪表就可以用于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吗?为什么?Q:1)不是这样。
2)比如对安全火花型防爆仪表,还有安全等级方面的考虑等。
(11)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的仪表都是安全火花型的吗?为什么?Q:1)是。
2)这是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的一个条件。
2、综合练习题(1)简述图1-11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控制系统的框图并写明每一框图的输入/输出变量名称和所用仪表的名称。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王再英刘淮霞陈毅静编著习题与思考题解答机械⼯业出版社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解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 控制⽅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般是指⼯业⽣产过程中⾃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参照图1-1。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类?解答:分类⽅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例(P)控制、⽐例积分(PI)控制,⽐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解答: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lxc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2 图1.6为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
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并释放出热量。
当电石参加时,部温度上升,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拟,偏差信号送到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展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
系统框图如下: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温度控制参数:冷水流量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 反响控制系统:反响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展控制的,最终到达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
它是最常用、最根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展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响,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
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响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制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响控制利用反响控制克制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答:1. 余差(静态偏差〕e: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完毕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 之差。
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
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 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假设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拟理想的。
衡量系统稳定性也可以用衰减率φ4.最大偏差A :对定值系统,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C 之差,它衡量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程度。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1。
基本练习题(1)简述过程控制得特点.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控制方案丰富3。
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就是过程控制得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得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2)什么就是过程控制系统?试用方框图表示其一般组成。
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就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得变量就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得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得一般性框图如图1—1所示:图1-1过程控制系统得一般性框图(3)单元组合式仪表得统一信号就是如何规定得?答: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用统一得标准信号进行联络。
1)模拟仪表得信号:气动0、02~0、1MPa;电动Ⅲ型:4~20mADC或1~5V DC。
2)数字式仪表得信号:无统一标准.(4)试将图1—2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用方框图表示。
答: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得方框图如图1-3所示:图1—2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流程图1—3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流程方框图(5)过程控制系统得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就是如何定义答:1)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与峰值时间等。
2)各自定义为: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得同向波峰值之比n;超调量:第一个波峰值与最终稳态值y()之比得百分数:最大动态偏差A:在设定值阶跃响应中,系统过渡过程得第一个峰值超出稳态值得幅度;静差,也称残余偏差C: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得新稳态值y()与设定值之间得偏差C称为残余偏差,简称残差;调节时间:系统从受干扰开始到被控量进入新得稳态值得()范围内所需要得时间;振荡频率:过渡过程中相邻两同向波峰(或波谷)之间得时间间隔叫振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上升时间:系统从干扰开始到被控量达到最大值时所需时间;峰值时间:过渡过程开始至被控参数到达第一个波峰所需要得时间.(6)误差积分指标有什么缺点?怎样运用才较合理?答:误差积分指标存在得缺点就是不能保证控制系统具有合适得衰减率。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复习要点和习题答案(6,7,10)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复习要点和习题答案(6,7,10)第六章高性能过程控制1.把握串级调整系统的结构特点、优点,会分析!2.把握串级系统设计中主副变量的挑选原则,调整器的调整逻辑确实定原则,调整器的正反作用确实定3.把握前馈的原理特点以及与反馈的区分!前馈控制器的传函求法!4.把握SMITH 预估法基本原理5.会画工艺图流程及系统原理框图第七章特别过程控制1. 把握比值调整系统的原理,主动量,从动量。
仪表比值系数确实定! 调整器的调整逻辑2. 匀称控制的特点,整定原则,调整逻辑3. 会画工艺图流程及系统原理框图第十章:锅炉1.把握锅炉水位控制的主要干扰分析,调整计划,三冲量的工艺流程图、系统框图及控制分析。
燃烧系统控制。
2.精馏塔两端产品质量控制。
第6章:1.(8)能1.(9)是(反馈环节视为正时)1.(11)1)第1页/共8页2)气开阀T1C调整阀副对象主对象T1T T2T T2C+--+T1T2给定干扰3)主:反作用副:反作用1.(12)1)第2页/共8页2)气开阀3)主:反作用副:反作用2. (1)2. (4)3(3)1)控制系统框图:TC调整阀副对象主对象TTFT PC+--+T第3页/共8页Q2给定干扰()()122()(1)(1)1()()(1)(1)1f o f o ss f o o o F FF FF o O f o F G s T s T s T s K G s e K eG s K T s T s T s ττττ----+++=-=-?=+++2)当调整阀上的气源中断时,为了防止温度过高,烧坏设备,应关闭阀门,不再通入蒸汽,因此采纳气开阀3)先确定副调整器,由于副对象是正作用对象,调整阀是正作用对象,测量变送视为正作用,为了保证副环为负反馈,副调整器采纳反作用再确定主调整器,把囫囵副环看成一个正作用环节,主对象为正作用对象(由于当蒸汽流量增强时,出口温度上升),为了保证主环为负反馈,主调整器采纳反作用。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课后题及答案

1、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定义是什么?在方案设计中应该怎样确定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P157-P158答:(1)当被控过程的输入量增加(或减小)时,过程的输出量(即被控参数)也随之增加(或减小),则称为正作用被控过程,反之称为反作用被控过程;(2)①首先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及安全等原则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以确定Kv的正负;②然后根据被控过程特征确定其属于正、反哪种类型,以确定Ko的正负;③最后根据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各环节静态增益的乘积α必须为正这一原则确定调节器Ko的正负,进而确定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类型。
2、P、I、D调节规律各有何特点?P152答:P调节(比例调节规律)特点:1)有差调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稳态误差:2)稳态误差随比例度的增大而增大;;3)不适用于给定值随时间变化的系统;4)增大Kc,不仅可以减小稳态误差,还可以加快响应速率I调节(积分调节规律)特点:1)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差度,也即提高系统的稳态控制精度:2)过渡过程变化相对缓慢,系统的稳定性差D调节(微分调节规律)特点:1)单纯的微分调节器是不能工作的;2)能预测偏差变化趋势,防止系统被调量出现较大动态偏差;3、调节器的参数有哪些工程整定方法?各有什么特点?P159答:(1)反应曲线法,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2)特点:a)反应曲线法是一种开环整定方法,是得到被控过程的典型参数之后,再对调节器参数进行整定的;b)临界比例度法是一种闭环整定方法,不需测试动态特征,方便简洁,使用方便;c)衰减曲线法与临界比例度法类似,都是依赖系统在某种运行状况下的特征信息对调节器进行参数整定的,无需单据被控的数学模型,但不同的是无需出现等幅振荡过程4、微分控制为什么不能单独作用调节规律?P154答:因为任何实际的调节器都有一定的不灵敏区(或称死区),在不灵敏区内,当系统的输出产生变化时,调节器并不动作,从而导致被调节的偏差有可能出现相当的数值而得不到校正5、控制方案确定中为了减小或消除控制通道中纯时延时对系统控制品质不良影响,怎样设计一种补偿措施?答:在系统设计时,应使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To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第三版 课后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1.基本练习题(1)简述过程控制的特点。
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2)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试用方框图表示其一般组成。
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框图如图1-1所示:图1-1 过程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框图(3)单元组合式仪表的统一信号是如何规定的?答: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进行联络。
1)模拟仪表的信号:气动0.02 ~0.1MPa;电动Ⅲ型:4~20mADC或1~5V DC。
2)数字式仪表的信号:无统一标准。
(4)试将图1-2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用方框图表示。
答: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的方框图如图1-3所示:图1-2 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流程图1-3 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流程方框图(5)过程控制系统的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是如何定义的? 答:1)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2)各自定义为: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 ;超调量:第一个波峰值1y 与最终稳态值y (∞)之比的百分数:1100%()y y σ=⨯∞ 最大动态偏差A :在设定值阶跃响应中,系统过渡过程的第一个峰值超出稳态值的幅度;静差,也称残余偏差C : 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值y (∞)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C 称为残余偏差,简称残差;调节时间s t :系统从受干扰开始到被控量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2%±)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振荡频率n ω:过渡过程中相邻两同向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间隔叫振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上升时间p t :系统从干扰开始到被控量达到最大值时所需时间; 峰值时间p t :过渡过程开始至被控参数到达第一个波峰所需要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思考题与习题
1.基本练习题
(1)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有什么结构特点?
答:
串级控制系统在结构上增加了一个测量变送器和一个调节器,形成了两个闭合回路,其中一个称为副回路,一个称为主回路。
由于副回路的存在,使得控制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2)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采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能改善控制品质?
答:
前馈控制的特点:开环控制、比反馈控制及时、可以作为专用调节器。
反馈控制的特点:属于闭环控制、可以抑制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能够使被控参数稳定在设定值上保证系统的较高控制质量。
采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能改善控制品质是因为该复合控制系统一方面利用前馈控制制及时有效的减少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利用反馈控制使参数稳定在设定值上,从而保证系统有较高的控制质量。
(3)前馈控制系统有哪些典型结构形式?什么是静态前馈和动态前馈?
答:静态前馈:是指前馈补偿器的静态特性,是由干扰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和控制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的比值所决定的,它的作用是使被控参数的静态偏差接近或等于零,而不考虑其动态偏差。
动态前馈:必须根据过程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的动态特性加以确定,鉴于动态补偿器的结构复杂,只有当工艺要求控制质量特别高时才需要采用动态前馈补偿控制方案。
(4)单纯前馈控制在生产过程控制中为什么很少采用?
答:
因为前馈控制做不到对干扰的完全补偿:
1)前馈控制只能抑制可测不可控的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对不可测的干扰则无法实现前馈控制;2)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被控参数变化的干扰因素是很多的,不可能对每一个干扰设计和应用一套前馈补偿器;3)前馈补偿器的数学模型是由过程的动特性()F G s 和0()G s 决定的,而()F G s 和0()G s 的精确模型是很难得到的;即使能够精确得到,由其确
定的补偿器在物理上有时也是很难实现的。
(5)简述前馈控制系统的选用原则和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答:
1)前馈控制系统的选用原则为:
a)当系统中存在变化频率高、幅值大、可测而不可控的干扰、反馈控制又难以克服其影响、工艺生产对被控参数的要求又十分严格时,为了改善和提高系统的控制品质,可以考虑引入前馈控制。
b)当过程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大于干扰通道的时间常数、反馈控制不及时而导致控制质量较差时,可以考虑引入前馈控制,以提高控制质量。
c)当主要干扰无法用串级控制使其包含于副回路或者副回路滞后过大时,串级控制系统克服干扰的能力较差时,可以考虑引人前馈控制以改善控制性能。
d)由于动态前馈补偿器的投资通常要高于静态前馈补偿器。
所以,若静态前馈补偿能够达到工艺要求时,则尽可能采用静态前馈补偿而不采用动态前馈补偿。
2)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
前馈控制又称干扰补偿控制。
它与反馈控制不同,它是依据引起被控参数变化的干扰大小进行调节的。
在这种控制系统中,当干扰刚刚出现而又能测出时,前馈调节器(亦称前馈补偿器)便发出调节信号使调节参数作相应的变化,使调节作用与干扰作用及时抵消于被控参数产生偏差之前。
(6)试分析大纯滞后过程对系统控制品质的不利影响。
答:
由于测量信号提供不及时而产生的纯滞后,会导致调节器发出的调节作用不及时,影响调节质量,还会导致执行器的调节动作不能及时影响调节效果。
纯滞后的存在使系统的开环相频特性的相角滞后随频率增大而增大,导致闭环系统的稳定裕量下降。
若要保证其稳定裕量不变,只能减少调节器的放大系数,同样导致调节质量的下降。
(7)Smith预估控制方案能否改善或消除过程大纯滞后对系统品质的不利影响?为什么?
答:
eτ-项,换句话说,可以改善。
因为经过Smith预估控制的闭环特征方程式中已经没有0s
该系统与大滞后过程控制系统相比已经消除了纯滞后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8)能否将串级控制系统中的副回路视为放大系数为“正”的环节?为什么?
答:
1)可以将串级控制系统中的副回路视为放大系数为“正”的环节。
2)副回路所起的作用是使副变量根据主调节器输出进行控制,是一随动系统。
因此整个副回路可视为一放大倍数为正的环节来看。
(9)串级控制系统主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是否只取决于主被控过程放大系数的符号而与其他环节无关?为什么?
答:
1)不对。
2)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选择的方法是:首先根据工艺要求决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并决定负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然后根据主、副过程的正、反形式最终确定主调节器的正反作用形式。
(10)试举例说明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调节器的正、反作用选错所造成的危害,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选错后又会如何?
答:
当主、副控制器有一个正反作用方式选错时,就会造成系统的主回路或副回路按正反馈控制,当被控变量出现偏差时,系统不仅不向着消除偏差的方向校正,反而使被控变量远离给定值。
(11)在图6-1所示加热炉原油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中,工艺要求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立即切断燃料油的供应。
要求:
图6-1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1)画出控制系统的框图;
2)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型式;
3)确定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答:
1)串级系统方框图如图6-2所示:
图6-2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副回路选择加热炉炉膛温度控制,消除F1(S)干扰。
2)由于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切断燃料油的供应,从工艺的安全性考虑,调节阀选择气开式,保证无气时调节阀关闭。
3)主调节器选择PI(或PID)控制规律,副调节器选择P调节规律。
由于燃料增加加热炉温度必然增加,所以过程为正。
调节阀气开式为正,主副调节器都选择反作用方式。
(12)图6-3所示为精馏塔塔釜温度与蒸汽流量的串级控制系统。
生产工艺要求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蒸汽的供应。
要求:
1)画出控制系统的框图;
2)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型式;
3)确定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图6-3 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1)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6-4所示:
图6-4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框图
2)调节阀:气开形式;这是因为当控制系统一旦出现故障,调节阀必须关闭,以使切断整齐的供应,确保设备的安全。
(3)主调节器:反作用方式;负调节器:反作用方式。
(13)在设计某一个串级控制系统时,主调节器采用PID 调节规律,副调节器采用P 调节规律。
按4:1衰减曲线法已经测得:
%442=s δ,s T s 202=,%441=s δ,min 101=s T
请采用两步整定法求主、副调节器的整定参数。
答:
根据题意,运用第5章中4:1衰减曲线法计算公式,计算出主、副调节器的整定参数为:
主调节器的比例度为
111.2 1.550%60%δ=⨯δ=⨯=s 积分时间为
11s T 0.3T 3min =⨯= 微分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