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言语
简述幼儿言语的分类

简述幼儿言语的分类
幼儿言语是指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包括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
根据幼儿言语的特点和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分类:
1.表达性言语:幼儿的表达性言语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这种言语通常是非正式和情感化的,包括咕哝声、哭声、笑声等。
2.交际性言语:幼儿的交际性言语是指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这种言语通常是主观性的,包括问候、告别、询问和回答问题等。
3.指示性言语:幼儿的指示性言语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意图和需求的能力。
这种言语通常是客观性的,包括要求、命令、请求和建议等。
4.描述性言语:幼儿的描述性言语是指通过语言描述事物的能力。
这种言语通常是客观性的,包括描述外貌、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
5.想象性言语:幼儿的想象性言语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这种言语通常是主观性的,包括幻想、虚构、瞎扯等。
总之,幼儿的言语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的言语类型在日常交流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发展。
婴幼儿言语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言语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言语发展的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前期语言阶段(0-1岁):这个阶段的婴幼儿主要是通过发音和模仿发音来为言语的产生做积极的准备。
他们能辨别成人表情、动作和语言,并开始理解一些日常用语和指令。
2.言语发生阶段(1-2岁):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开始说一些单词,然后是双词句,他们的词汇量快速增长,具有言语表达、言语沟通的需求。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可以说一些简单句,并开始运用疑问句。
他们的言语交往的意图更加明显。
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包括:
1.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父母的语言输入和与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2.语言环境和刺激: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刺激,鼓励他们听、说、模仿,能够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3.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对语言产生兴趣和积极性,例如通过阅读、唱歌、讲故事等方式,能够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幼儿的言语(课堂PPT)

3、命令、请求和威胁
• 这一类言语有明确的相互作用。 • 如:“你过去一点,挡住我了。”“老师,请你
过来一下。”“等一会儿,现在不要来。”“别 动,我要生气了。”等 • 4、问题与回答 • 在社会化交往中,儿童提出的大多问题要别人回 答,而儿童的回答有拒绝和接受两种。但是,这 些回答不是有关事实的答复而是有关命令的请求 的答复。如:”你把玩具还给我,好吗?“”不, 我才玩了一会儿,我不给你。“
• (1)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自言语的出现 • 对话言语:在两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 独自言语: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 • 幼儿前期多采用对话形式,进入幼儿期进
行商议性对话,幼儿初期叙述时有较多的 废词来帮助缓解表达的困难。 • 例:“这个这个,然后然后,后来后来等”
23
(2)情境性言语的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但是幼儿完全不理解双重否定句,
如:你没有那一次不迟到?
21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祈使句、 感叹句等。
“公园里有花--公园里有十分鲜艳的花,他 们都在笑。
根据这一时期幼儿言语发展的趋势教师应该 做正确的引导,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反 语一堆。没有树木怎么有森林,没有基础 怎么有高楼。
22
4.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18
3.初步掌握语法
•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使用规则, 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交往中,自然掌握了 一些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型。
• 词汇是基础,语法是使用方法。 • 发展趋势为: •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多用单词句和
电报句。 •
19
• 果果 • 果果 吃 • 我不吃苹果 • 妈妈吃大苹果,果果吃小苹果。 • 你吃苹果吗? • 好大的苹果啊! • 我爱吃红红的、甜甜的苹果。
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章节名称授课安排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八章第一节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授课2授课授课时数讲授多媒体方法教具时间 4 月 28日班级15 级幼师班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运用这些规律分析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语言、言语的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1、语言、言语的概念2、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一节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课前导入】什么是言语 ?幼儿言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言语和幼儿活动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一、语言、言语的概念想一想,语言和言语是一回事吗?(一)语言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在改造客观外界的活动中,产生了交际的需要,而要满足交际的需要,伴随着交际就产生了语言。
人类有了语言后,就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可以接受老一代的经验。
某一语言,是其全民族统一的。
用语言作为工具进行交际的时候,就是言语活动。
(二)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
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人,为了交际,或使用汉语,或使用英语,或使用俄语等,这里的汉、英、俄语,就是作为交际工具的各种语言。
使用着一定语言的人,他说话、听话、写作、阅读中的说、听、读、写等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它是一种心理现象。
如:讲课时老师用的是汉语这种语言,而讲述的过程则是言语,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由于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而可分为三类:1.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
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课、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等等。
幼儿主要是口头言语。
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人借助于文字而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
也就是写出的文字、看到的文字,它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写作、朗读、默读。
书面言语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幼儿的语言表达 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初步的书面语言

幼儿的语言表达: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和初步的书面语言幼儿的语言表达主要包括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和初步的书面语言。
这三种语言表达形式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发展水平。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语言表达形式进行简要介绍。
一、对话言语对话言语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
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主要包括问候、提问、回答、请求、命令等。
对话言语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语言形式,它可以帮助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交流和合作。
对话言语的特点如下:1. 简洁明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较为简单,句子结构简单,词汇量有限。
2. 直接互动:对话言语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幼儿需要倾听对方的语言并进行回应。
3. 实际意义:对话言语注重实际意义的表达,幼儿通过语言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二、独白言语独白言语是指幼儿在独自一人时所使用的语言。
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主要包括自言自语、讲述、描述等。
独白言语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独白言语的特点如下:1. 较为复杂:独白言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词汇量较对话言语丰富。
2. 自主表达:独白言语是幼儿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需要与他人互动。
3. 抽象意义:独白言语可以帮助幼儿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提高思维水平。
三、初步的书面语言初步的书面语言是指幼儿在学习和使用文字时所使用的语言。
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主要包括书写、阅读等。
初步的书面语言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文字知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初步的书面语言的特点如下:1. 规范性:书面语言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和书写规范。
2. 独立性:书面语言是幼儿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需要与他人互动。
3. 持久性:书面语言可以记录下来,具有持久性,方便幼儿回顾和反思。
总之,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和初步的书面语言是幼儿语言表达的三个重要方面,它们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发展水平。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和初步书面语言方面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言语礼仪文案

幼儿园言语礼仪文案1. 小朋友们,对老师和同学要说声“早上好”或“你好”,展示友好礼貌。
2. 在幼儿园,我们要用温和的声音讲话,不大声喧哗,不产生噪音。
3. 当有人在讲话时,请保持安静,不打断他人发言。
4. 听完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后,要用简单的掌声或鼓励的笑容来表达赞同。
5. 当我们想要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可以先举手示意,等待老师的回应。
6. 当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不采取打架或争吵的行为。
7. 当我们走进教室或教学区时,要用整齐的姿势,不要推挤或打闹。
8. 在与同学交往时,我们要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不轻易批评或嘲笑他人。
9. 没有镜子时,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口香糖吃掉,不张嘴吹泡泡或弄脏地面。
10. 当在室内或室外进行活动时,我们要学会排队,不插队或拥挤。
11. 在用餐时,要学会使用餐具和纸巾,不乱扔垃圾或将食物弄洒。
12. 当我们去上厕所时,要保持清洁卫生,冲洗马桶并放回位置。
13. 在公共场合,如图书馆或礼堂,要注意安静,不大声说话或奔跑。
14. 当我们要离开教室或场地时,要做好清理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15. 当有客人或陌生人来访时,要学会礼貌地问候和回答问题。
16.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要尊重老师的安排,按时参加并积极参与。
17. 如果误伤了同学,要学会道歉和忍让,避免冲动的行为。
18. 在共用玩具时,要合理分配和分享,不单方面占有或争抢。
19. 如果发现同学被伤害或需要帮助,我们要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
20. 当有人向我们借用物品或请求帮助时,要乐于助人,不吝啬帮助他人。
21. 在参加园内外活动时,要学会遵守规则和安全指示,保护自己和他人。
22. 当老师或其他同学获得荣誉时,要学会祝贺和鼓励,分享他人的喜悦。
婴幼儿言语发展

• 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程度看,儿童最初使用的都是在认知方面和社会交往方面与他们关系最 密切的词。
三、句法表达
(一)句型的发展
不完整句阶段(1~2岁)
• 单词句阶段(1~1.5岁),特点:以词代句;单音重叠;联系情境 • 多词句阶段(1.5~2岁),多词句是由两个单词句组成的不完整句子,
• 10~12个月的婴儿随着发音器官的发展,能够发出更多的音节。并且,能够将不同的
二、词义知觉
6个月,婴儿处于语音理解阶段,依靠听觉对语音进行感知和 辨别,能分辨妈妈和其他人的声音。并有了对话语理解的萌芽, 可以对简单词汇作出反应。
8~9个月,婴儿处于情境性理解阶段,虽然还不会说话, 但能借助一定的情境听懂成人的话语,并对此作出反应。
如果婴儿时期手语丰富,那么日后其词汇量就更大,入学后其语言能力也更突出。
(二)手势语的特点
交流的目的性 交流的指代性 交流的约定性
• 婴儿在9个月时开始出现有目的或有计划的交流,其标志是 “原始请求”和“原始肯定”行为的出现。该行为显示了儿 童前语言交流的目的指向性。
• 婴儿出生后第9周就出现了类似指示动作的姿势。这种指示 动作的出现是前语言交流指代性的典型外在表现,在前语言 交流过程中手势语出现得越多,后期发展的语言能力则越强。
• 对于音位的组合规则,儿童则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体验。类似这些音位的组合规则,儿童 最初并不懂得,而是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得以掌握。
(二)语音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无意义发音到有意义章节 从元音到辅音 从单音节到多音节 从不准确到逐渐准确
二、词义表达
(一)词义理解
• 0~3岁儿童对语言的理解有三种水平:对单词的理解是初级水平,对短语和句子的理解是 中级水平,对说话人意图或动机的理解是高级水平。
幼儿心理学教案-幼儿的言语

2. 联系
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二、言语的种类
1.外部言语:
口头言语:对话:情境性
独白:连贯性、缺乏支持性
书面言语:识字—阅读—写作
2.过度言语:学前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
3.内部言语:特点:隐蔽发音、默默无声,比较简约、压缩,与思维密不可分
设计一个语言游戏,并让幼儿参与这个游戏,记录幼儿玩这个游戏时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想出解决策略。
课后作业
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设计的语言游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视频
教学过程
(授课思路、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师生互动等)
课题引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从哪几个领域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根据目标的要求,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能力目标
能初步运用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分析幼儿的行为
素质目标
重视幼儿的言语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初步运用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分析幼儿的行为
教学方法及手段
谈话、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视频
教学过程
(授课思路、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师生互动等)
思考:
同学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掌握这门语言的哪些方面?衡量幼儿言语的发展,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3.组织有利于幼儿言语发展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 这一年龄的孩子渐渐能够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意 思,并开始会说一些复合句。儿童说出的句子较 长,日趋完整、复杂,由各种词类构成。
(2)词汇量迅速增加 • 2~3岁儿童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几乎每天都能 掌握新词,而且他们学习新词的积极性非常高。 到3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1000左右个词。
3.以音代物
对于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儿童总是首先抓
住物体所具有声音的特征,而且模仿物体
的声音,物体的声音成为物体的标志。
• 【典型表现】把汽车叫做“笛笛”,把小
狗叫做“汪汪”。
4,词性不确定 学前儿童早期的语词不分词性,形容词经常 当名词使用。 5、词的内容具有选择性
(2)双词句(电报句)阶段(1.5~2岁)
•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 • 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新 生儿哭声中,特别是哭声停止的时候,可以听出 ei、ou的声音。 • 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天生聋哑的儿 童也能发出这些声音。
(2)连续音节阶段(4~8月) 如a-ba-ba,da-da-da等,其中有些音节 与词音很相似,如ba-ba(爸爸),ma-ma (妈妈)等。父母常常以为这是孩子在呼喊他们, 感到非常高兴。其实,这些音还不具有符号意义。 但如果成人利用这些音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就可 以形成条件反射,使音具有意义。
• 八九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言
语,表现为能对言语作出相应的反应。但这时,
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与整个情境(如说话
人的动作表情等),而不是词的意义。
• 【研究分析】给9个月的婴儿看“狼”和 “羊”的画片。每当出示“羊”时,就用 温柔的声音说“羊,羊,这是小羊”,而 出示“狼”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狼, 狼,这是老狼”。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 用温柔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 儿就会指画着羊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 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声 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毫不犹豫 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这说明了什么?
发音错误的原因
①生理上的原因。由于生理不成熟,不能恰当地支
配发音器官。
②语言环境。调查说明,城乡幼儿发音的正确率有 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3岁时不显著,4-5岁差异 较大,是环境,特别是教学条件影响的结果。
根据幼儿发音的种种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来着 手培养儿童的语音: • (一)培养幼儿准确的听音能力。
二、词汇发展 • 一、词汇数量的增加 • 词汇数量是儿童言语发展的标志之一, 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 • 儿童词汇量的增长有客观规律,从国内 资料看是有一致性的,但是各种研究结果 也有差异,原因有两个方面: • (一)计算词汇量所用的指标不同; • (二)儿童的个体差异性。
二、词类的扩大 词汇量只能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发展,
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形成
• 儿童语言的形成服从一定的遗传规律。而 每个儿童掌握母语的语音则受外界语言环 境的影响。
• 婴儿从不会发出音节清晰的语音,到能够 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是处于语音扩展阶
段。
• 3-4岁的幼儿,相当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 言的发音,所以有人称这年龄段的幼儿为 “国际公民”。
第十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的趋势和 发展阶段,把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 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特点。 • 【重点难点】 • 重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 难点: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 谈“孩子大了,自然会说话”
孩子出生后,只要他的大脑和言语发音器官、 听 觉器官都健全、完善,并且是生活在人类社会 之中。可以经常与成人交往,那么即使没人有意 识地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说话。古代的孩子是 这样,现代的孩子也是这样;城市的孩子是这样, 农村、山区的孩子也是这样,这是事实。
• 幼儿掌握母语的语音后,再学习新的语音 时,就出现了困难,年龄越大,学习第二 语言的语音会更多地受第一语音的干扰。 这个时期就处于语音的收缩阶段。
幼Hale Waihona Puke 容易发音错误• 比如:常常把需要用舌根的不送气塞音“g”、 “k”,发成舌 尖音“d”、“t”,从而出现把“哥 哥”说成“得得”的现 象;常常把需要用舌尖后 位的“zh”、“ch”、“sh”,发 成舌尖前位的 “z”、“c”、“s”或是发成舌面的“j”、 “q”、 “x”
(二)言语发展的重要作用
1、促进学前而的认知发展 (1)有利于认识范围的扩大 (2)有利于对认知活动的调节 (3)有利于认知能力的提高
2、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有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准备 0~1岁是婴儿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 言语阶段 婴儿的发音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2)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5)句子含量增加
第四节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书面言语的发展表现为接受性语言先于产生 性语言,即先学会认字,后学写字;先会 阅读,后学会写作。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早期识 字和早期阅读两个方面。
一、早期识字 (一)早期识字的身心机制 个体言语的发展应该包括听、说、读、写4 个方面,
(3)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月)
听起来很像是在说话。 当然,这些“话”仍然是没有意义的,但却为学 说话做了发音上的准备。 儿童开始能模仿成人的语音。这一进步,标志着 儿童学话的萌芽。
(2)言语偏好 与其他人的声音相比,婴儿更喜欢母亲的声
音
与其他言语形式相比,婴儿更偏好“妈妈 语”。
(2)语词理解的准备
• ②心理原因
• 即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造成的。说话 过程是表达思想的过程,从“思想”转换成言语 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和更好 的表达形式而感到焦急,也可能会因为发音的速 度赶不上思想闪现的速度而造成二者的脱节。这 都会使儿童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这种紧张可能 造成发音器官的细微抽搐和痉挛,出现了发音停 滞和无意识地重复某个音节的情况。经常性的紧 张便会成为习惯,以致于每次遇到类似的语词或 情境时,都出现同样的“症状”。
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形成
• 先学前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 的阶段: 1.不完整句阶段 • (1)单词句阶段(1~1.5岁) 1.单音重叠 • 往往发出单个的、重叠的音,如饭饭、蛋 蛋等。 • 【典型表现】孩子会说“车车”、“衣 衣”、“兔兔”,而不会说“汽车”、 “衣服”、“兔子”。
2.以词代句,一词多义 • 【典型表现】孩子见到猫,叫“猫猫”, 见到带毛的东西,如毛手套、毛领子一类 的生活用品,也都叫“猫猫”。
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例如:妈妈叫皮皮起床:“快点起来!公鸡都 叫好几遍了!” 皮皮说:“公鸡和我有什么关系,我 又不是母鸡。”
(二)言语 • 言语是个体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来表 达自己的思想或与其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
• 听、说、读、写的活动都属于语言活动。
• 语言活动为人类所特有,是在个体身上进 行的活动,是一种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 但是, 孩子生活在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时 代、地区,生活在给予他 们语言训练多少 不同的家庭、幼儿园,孩子的言语发展水 平 是不同的,这也是事实。我们曾对城市 和农村幼儿园的中、 大班幼儿,进行过言 语发展水平的小测查,结果表明:从词 汇 看,城市幼儿园的幼儿,远较农村幼儿园 的幼儿丰富、生动 .
(3)言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4)言语表达仍不够流畅
• 【案例分析】一个3岁的孩子向别人讲自己 昨天晚上做的事时说:“看到解放军了, 在电影上,打仗,太勇敢了。妈妈带我去 的,还有爸爸。”讲的时候好像别人已经 了解他要讲的内容似的,一边讲,一边作 出一些手势和表情。
口吃
• 在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中,有人可能 会产生一种言语障碍——口吃,其表现为 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单音重复,这是一 种言语的节律性障碍。 • 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2~4岁。 有几种因素会导致口吃: ①生理原因 • 由于2~4岁儿童的言语调节机能还不完 善,造成连续发音的困难。随着年龄的增 长,这种情况会有所缓解。
• 要 使幼儿会正确地发音,首先就要求幼儿能听得 准确。听得准是说得准的前提。 • 如z、c、s、zh、ch、sh、n、l等,为幼儿正确地
发出词音打下基础
• 3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 正确为幼儿编选一些发展听觉的教学游戏,对培 养幼儿发 音,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这种教学游戏, 主要内容是让幼儿 分辨各种大小、强弱等不同性 质的声音,比如“猜猜我是谁? ”、“是谁在学 哪种动物叫?”等,在小、中班都可进行。
1岁半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在很 短的时间内,会从不大说话变得很爱说话。说出 的词大量增加,2岁时可达200多个。这一阶段儿 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 合在一起的句子。
• 1.5~2岁这个时期言语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一下几个 方面 (1)词汇大量增加,出现了“词语爆炸”现象。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 • 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 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 言语。 • 3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都采用对话形式。 2.书面言语 • 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 识经验的言语。
(三)内部言语 •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 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内部言语 的存在也是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的一个标志。
第一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
一、概念 (一)语言 •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 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 等要素。 • 语言是以字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 则的符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