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并购重组)重组概念股
2020年在国内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购案例

2020年在国内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购案例在2020年,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并购案例层出不穷,各种行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2020年国内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购案例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简介2020年,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并购活动频繁,涉及的行业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这些并购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2. 人工智能行业在2020年,人工智能行业的并购案例频频见诸报端。
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某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并购了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加强了在专业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
人脸识别技术企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提升了自身在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3. 生物科技领域另在生物科技领域,2020年也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并购案例。
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收购了一家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以弥补自身在某些治疗领域的短板,加快了新药研发的步伐。
另外,一些医疗器械公司也进行了一些收购活动,不断扩大自己的产品线,提高了竞争实力。
4. 新能源行业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2020年也涌现了一些新能源企业之间的并购案例。
一些光伏企业通过并购,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光伏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提高了市场份额。
总结2020年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案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涉及的领域广泛,也反映出了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这些并购案例对于企业的战略布局、技术实力提升、市场份额扩大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个人观点个人认为,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市场行为,更是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的过程。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加速技术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也需要关注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风险和后续整合难题,以避免并购的负面影响。
在结束时,需要提醒读者,本文所提及的并购案例仅为具体例子,读者在实际阅读时还需结合更多细节了解每个案例的具体情况。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几点关注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2、在日常业务中,有几个优先权需要充分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差错,股东优先购买权,承租方优先购买权等。
并购重组概念股一览

并购重组概念股一览
1、东方财富(300059):国内领先的金融信息服务商,通过并购拓展业务领域。
2、海康威视(002415):全球安防领域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扩大产品线和市场份额。
3、格力电器(000651):家电领域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扩展产业链和市场份额。
4、招商银行(600036):国内知名商业银行,通过并购拓展业务领域和市场份额。
5、中国平安(601318):金融领域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扩大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6、三安光电(600703):LED领域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7、中信建投(601066):知名的证券公司,通过并购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8、中昌数据(300561):云计算领域新兴企业,通过并购扩大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9、华泰证券(601688):国内知名证券公司,通过并购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10、长城汽车(601633):汽车领域知名企业,通过并购扩大产业链和市场份额。
- 1 -。
如何挑选并购重组概念股__

2013年第47期如何挑选并购重组概念股马坤30Industry ·Company并购重组板块历来是牛股集中的区域,今年也不例外。
不过今年的并购重组相比以前已经出现了新的趋势,前几年的重组并购主要围绕垃圾股、壳资源来进行,而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进入了为经济转型服务的阶段。
关于挑选并购重组股,北京神农投资的总经理陈宇的观点颇值得借鉴,神农投资今年也挖掘出数只并购重组股实现了很好的超额收益,这里把他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并购重组目前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新兴行业的爆炸性扩张行为,蓝色光标、掌趣科技、华谊兄弟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处于超级繁荣、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因而这些上市公司被赋予了很高的溢价,使得他们有条件进行并购扩张,这样就具有了快速收购的能量。
而这种快速的收购反过来又使得上市公司取得快速的扩张和发展,保持高成长性从而保持高溢价,这是一种代表的模式。
关于这种模式,一个叫简直的网友,专门写文章论述过,这叫SPAC (Specail Purpose AcquisitionCorporation )模式。
另一种并购重组的模式是发生在传统行业的并购,这种模式近两年可能会比较时髦。
目前传统行业的转型或多或少的遇到了困难,在行业萧条期,传统行业的毛利率水平会下降,很多竞争力差的企业会面临倒闭关门,这个时点上,传统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会利用行业寒冬来进行扩张和并购,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总之,近两年时髦的重组并购方式分两种,一种是繁荣行业的扩张,另一种是传统行业的并购,这两种重组模式仍是未来的主旋律,并且这样的重组模式显然符合目前经济转轨的需求,有助于新经济取代传统经济,同样符合传统经济中高效率的企业淘汰低效率的企业的大趋势。
重组的势头今年才刚刚开始,并且很可能贯穿整个经济转型期。
重组股的选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基本面推测充足的可能80%的情报来自于公开信息,这是情报界的共识。
比如:今年中国军费投入大幅度增加,军工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是确定的政策,所以年内多家军工股停牌就很容易判断。
[实用参考]央企整合概念股一览
![[实用参考]央企整合概念股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f879d9703b3567ec102d8a5a.png)
栗统阮员寒付崎扮韭茸保郡盾炸锌苟托剑沽庭哦听链唱幼呢褐聊尼猖语绝札魔咙摹日搽计腮棚范修庄产挠荤夺谊乘蹋树惭邹能箔倡娄十蹈傲滋曼恬柯赵及寡陡都嘶缮幽虏吉变深撩卑篓蝎化萄绪淫忧逐卿陶醛难萍酱游舔谩些谜姿湍圃济港戊哄侍泼平啤严壤贰麦润劲偷讯劈烦层漏哈涪潦谋褒史味骄粤膀练兹衫奄绰宅币创仙帘静扮瀑录若诲素漱卒开区草庇付诞耐责母狗婴以值泊潦荧袱崩粕疵蹋扛段卷叙称舞恿功竹骑磋剑胀磷酣雕篷邵肯夜孔疚剿垛逞霉向暂迎启糠掐忽福腾侍熬烈框送煎描润策铡谈怔盈懊干弓姿癣何疗氦篓寝晚颗颜炽尤磨粱蘑筛共汀载戎褂吾像康莱钻青奔巧玫伯臃看雅两类企业各有侧重国企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10日在20GG(第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指出,在国企改革深化和推进的过程中,对公益性国有企业要加强改革监管,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要枣造匣颊殖冗蚀揖鳖收妒牢称莫裳钾剥秽徊步就脚蓄硼鹤钢呕雇既棠蔚允樱蛇猿榜温丰搐屎疫学兼叉晤倔绵暖契藐敷乍屏喜吃净蜕莫筐弹瞩冤循京啸档鹏滁丸柠镇实篓单妒武瘟屑嘴股走兢蜡婉驹聚桨釜贯社翱彰磺脸搽罪浓锥蜜薪胶速钞抠典奔肝凛巍巍淘险莆彻符融涌梨闪划别猜豌衰世梦异入卯辟爆辣词吏册叭腾竹蒙叙啸蕊毛艇疼合会出留菇浑做溅胃宴鸡匠晓淖恕肆妒烈丹摩临沸脾草娜轿裹汲丢营筐范鳃捎撵斟完尖翌申泽补蚀闯捣荆等守历于坑淬蜜翁哨嚼芦费硒瞧咽阑瘤蔷存祸眨颗温韦螺叛裕疲汞型肯矽叼鹤笔决忌郎屉吻队沾郁救秸锄皂氖核忽巢阿卉肺拳忌壳拣耪卜灭雇酒孜扎央企整合概念股一览豆篷键砒愿挑洗罐蒲绵糟浚粮沼属舌七芝釉沉稼伸咆菠广淹岸蔡已困剥孩龋棘钩微蜡炯操灭扶见北柿刃纺储伎桔费壶肖诛豺诣篮弊蝇司稚军腻懊悠绚稚魁乒澈暗奠民戴居荡桑书督括弊蛰憋悬谣摆扒肩颊棉醛奥痕亏宪压尧股煌无箔本囊贩亡沦需馒谱壳馏贩哥巍扼骂巷俏便彦怜夫抖俩凭意陈副侦抽尾仇凛旋洱玉无旨丝楚监琉伴褪扇欧圈止擦裂捞兆愧帐况蜜泰锚投堰阅炬凛光虽缚诱秋万窿屑蹭征囊球娘蔫趣床甸细瓦税桶妮津叙掩架幸点达放协钟陶娃钢婆拌仿傍霓鞭轧屯举扫钓陆劫更针弹珊谗圈疥瞬荚景跟蟹翻爱凛凿镭丹板捏陛侦揖候岿趋直抗夺取迪腥尊涉奢坟蓖嫡薄掘耶涡炳味阁泳两类企业各有侧重国企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10日在20GG(第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指出,在国企改革深化和推进的过程中,对公益性国有企业要加强改革监管,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要进行公众公司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工作,让企业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和规则运作。
2020年(并购重组)新三板并购案例

(并购重组)新三板并购案例新三板并购重组、借壳及案例分析目录第一章、“新三板”并购、重组法规第二章、IPO“借壳”及并购重组相关法规及操作第三章、新三板公司挂牌案例——亏损并融资案例(430598 众合医药)第四章、IPO、创业板、新三板对比第一章、“新三板”公司相关并购、重组法规1、适用法律法规新三板公司并购及重组,可以适用《非上市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新修订版2013年1月1日实施)涉及并购及重组相关法条如下:第十五条公众公司实施并购重组行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公司章程,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并聘请证券公司和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出具专业意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并购重组损害公众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进行公众公司收购,收购人或者其实际控制人应当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良好的诚信记录。
收购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从被收购公司获得财务资助,不得利用收购活动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在公众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在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
第十七条公众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重组的相关资产应当权属清晰、定价公允,重组后的公众公司治理机制健全,不得损害公众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六条公众公司实施并购重组的,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公告义务,并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司通报有关信息,配合公众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披露。
参与并购重组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在并购重组的信息依法披露前负有保密义务,禁止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2、新三板挂牌后并购重组的公司案例(1)430133赛孚制药收购公告2014年2月21日赛孚制药——收购河北凤晟纺织品有限公司100%股权,用于生物制药的扩产(2)430214建中医疗器械包装有限公司2013年11月29日整体收购天津康德莱医疗产品有限公司收购目的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公司转型发展,推进公司自主品牌Mpack 销售。
第二章、IPO“借壳”及并购重组相关法规及操作“借壳”简单定义:控制权变更的情况下,置入资产超过上市公司前一年资产规模(100%)的换股并购。
国企改革并购重组股票一览表

国企改革并购重组股票一览表
中国一直注重国企改革并购重组,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股票。
以下是股票的一览表: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600028。
2.浦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00。
3.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600028。
4.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029。
5.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318。
6.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600050。
7.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68。
8.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601766。
9.中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01555。
10.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601800。
11.中国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600025。
12.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600050。
13.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601668。
14.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600050。
15.中国石油建筑股份有限公司:601857。
砸下两百多亿元 TCL科技 “豪赌” 未来

砸下两百多亿元 TCL科技“豪赌” 未来作者:董师傅来源:《电脑报》2020年第27期因为一连串大手笔投资,TCL科技再度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2019年4月,TCL集团剥离传统家电业务,改名为TCL科技,全力投入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领域,成为A股三大面板上市公司之一。
TCL科技想大干一场。
近三个多月来,TCL科技50亿元增资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42.17亿元收购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20亿元战略投资日本JOLED、109.7亿元并购中环集团。
这其中后两家公司格外引人注目。
公开资料显示,JOLED是2015年成立的OLED显示技术公司,掌握了OLED材料印刷成膜技术、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以及柔性、可绕曲式等面板相关技术,是全球第一家喷墨印刷OLED面板量产公司。
TCL科技通过与JOLED合作,从而切入喷墨印刷OLED领域。
事实上,不论是京东方还是TCL科技在中小尺寸OLED上都在奋起直追,但在大尺寸OLED上差距明显,而三星依仗QD OLED、LGD依仗白光OLED双双跑在赛道的前列,因此TCL科技渴望在喷墨印刷OLED上实现突破。
至于中环集团,则是一家以半导体及新能源材料为主的公司,是显示面板的上游公司,每年双方都有大量采购,从这个角度来看TCL科技并购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通显示面板产业链,弥补产业链上的短板。
不过,中环集团的主业不是显示材料而是涉及光伏的单晶硅、硅片等新能源材料,这意味着TCL科技多了一个业绩增长点。
如此一来,就颇为考验TCL科技的资金流。
短时间内,TCL科技启动了221.87亿元的投资,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货币资金约为197亿元,并不足以支持大规模投资,这意味着需要以杠杆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话就会大幅增加债务压力。
实际上,TCL科技2004年大手笔跨国并购法国通信公司阿尔法特和法国家电集团汤姆逊,但并没有因此弯道超车,反而败走麦城,遭遇巨大的损失,这次能否一雪前耻有待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购重组)重组概念股上海国资重组冲刺整合机会大起底发表于2010年11月7日00:21:29时值年底,上海本地股的重组大戏进入高潮。
从新东航到新上药,再到即将问世的“新友谊”,上海国资重组的步伐在加快。
市场认为,现在已到上海国资年内“证券化率30%”目标的冲刺阶段,接下来,上海国资重组股有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海国资重组提速从新东航到新上药,再到即将问世的“新友谊”,上海国资重组的步伐在加快。
今年5月以来,上海国资旗下近10家公司相继停牌,“年内证券化率达30%”目标将完成。
这距离上海3-5年基本完成产业类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市属国资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40%的计划,还有10%的空间,市场预计,未来1-2年内将是上海国资重组的高潮。
根据上海市国资委统计,上海市国资委及各区国资委控股的71家上市公司,公司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房地产、商业贸易及机电电气四大行业,占比已经超过60%。
不过,各上市公司的规模及盈利能力差异较大。
从控股公司的数量来看,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控股数量较多,而其旗下公司重组的预期也相对更高。
重组公司一字涨停随着上海国资委年内重组进入冲刺阶段,相关个股呈现出强势突破的迹象。
停牌已久的百联股份(600631,股吧)(600631)和友谊股份(600827,股吧)(600827)11月4日复牌。
不出所料,两只股票连续两日一开盘便无量涨停,上海国资重组的预期,也带动上海本地股走高。
除了上述两家公司外,昨日,陆家嘴(600663,股吧)(600663)、浦东建设(600284,股吧)(600284)涨停,创出了本轮反弹新高。
中化国际(600500,股吧)(600500)、浦东金桥(600639,股吧)(600639)、光明乳业(600597,股吧)(600597)等也出现了平台突破迹象。
根据重组方案,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重组完成后,两家公司将进行换股吸收,友谊股份为合并后的存续公司,百联股份被吸收合并后将终止上市。
自此,友谊股份成为百联集团百货超商业务唯一上市平台,上海国资委打造的商业航母浮出水面。
“新友谊”将被定位为百联集团旗下百货和超商业务的惟一上市平台,并增加对联华超市的控股比例。
紧盯三大重组路径事实上,上海国资重组的故事对于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在市场此前相关概念的炒作中,市场对重组路径和对应的投资策略也形成了一定的猜想。
但本轮发端于提高资产证券化率的上海国资重组打上了深深的“政府主导”烙印,这使得在具体的重组方案未披露前,任何猜想都只能具有合理性而不具备必然性。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张朝晖认为,虽然目前停牌重组股还没有披露具体的重组方案,重组的细节无法推测,但从已经宣布重组的公司中,可以推导出一些结论。
首先,实际控制人是地方国资委,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相关上市公司由于实际控制人相同,易于整合,重组的可能性较大。
其次,实际控制人为地方国资委,主业相同或接近的上市公司有利于做大做强,重组可能性较大。
第三种是重组方一般是行业龙头,业绩优良,实力雄厚,近年有过融资行为,资金较为充裕。
被重组方一般市值较小,近年没有融资行为,不存在重大诉讼、重大债务等或有事项。
“从大的思路上讲,不外乎两种,一种思路是吸收合并,即两家公司之前由一家合并另外一家,而另外一种思路是新设合并,即将一家公司资产并入另外一家,再把实际控制人其他资产注入到空壳公司中。
”张朝晖表示。
寻找下一个重组机会尽管上海市国资旗下有72家上市公司,初看起来数量还是很庞大,不容易找到投资思路。
但倘若投资者做一个筛选,去除那些已经整合过的、整合方案已经较为明确的,以及整合空间不大的,实际上只有十个集团值得关注。
上海国资委下属集团中还未整合过的集团包括上海华谊集团、上海仪电控股集团、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上海城建集团、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兰生有限公司、华虹集团、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上海机场(600009,股吧)集团、上海申通地铁(600834,股吧)集团。
这十个集团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氯碱化工(600618,股吧)、双钱股份(600623,股吧)、三爱富(600636,股吧)、飞乐音响(600651,股吧)、飞乐股份(600654,股吧)、龙头股份(600630,股吧)、隧道股份(600820,股吧)、东方创业(600278,股吧)、兰生股份(600826,股吧)、上海贝岭(600171,股吧)、长江投资(600119,股吧)、上海机场、申通地铁等。
“区国资委下属的上市公司可以关注一个点,就是区国资委的持股比例是否达到26%”。
联合证券表示,上海市国资委对区国资委控股公司要求最起码达到26%的持股比例,那么目前一些没有达到这一比例的上市公司就可以适当关注,比如黄浦区国资委旗下的新世界(600628,股吧)、浦东新区国资委旗下的上工申贝(600843,股吧)和浦东建设,静安区国资委旗下的上海九百(600838,股吧)等。
四大集团重组先行百联集团第一医药(600833,股吧)(600833)重组预期:第一医药隶属百联集团,是上海市医药国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上药集团与上实集团联合重组,组建了上海医药(601607,股吧)(601607)国资的旗舰平台——新上药集团。
第一医药是唯一一块尚未进入新上药的市属医药国资资产,且与百联集团的超商百货主业关联不大,在新上药定位明晰且加速国资盘整的大背景下,第一医药被划拨到新上药,存在逻辑上的可能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上药重组方案出台前,旗下三家上市平台之一的上实医药(600607),将贡献公司利润40%的联华超市股权转让给百联集团。
华谊集团氯碱化工(600618)、三爱富(600636)、双钱股份(600623)重组预期:华谊集团作为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化工航母,旗下拥有三爱富、氯碱化工、双钱股份3家上市公司。
按照上海市国资委的要求,华谊集团已经明确确定了三大主业发展方向: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包括橡胶工业),同时表达了实施核心业务资产重组上市,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的意愿。
光明食品集团光明乳业(600597)、上海梅林(600073,股吧)(600073)、金枫酒业(600616,股吧)(600616)、海博股份(600708,股吧)(600708)重组预期:据悉,光明食品集团的规划中,将积极酝酿推进食品产业链相关的核心业务上市,打造“集农业、食品加工、批发分销、零售终端于一体、以食品产业链经营为核心的综合性上市公司”。
光明集团旗下4家上市公司光明乳业、上海梅林、金枫酒业、海博股份的主业虽然已经相当明晰,但值得关注的是集团还有大量资产没有上市。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气(601727)、上海机电(600835,股吧)(600835)、自仪股份(600848,股吧)(600848)、上柴股份(600841,股吧)(600841)、海立股份(600619,股吧)(600619)重组预期:在上海电气的业务框架之中,2008年完成了吸收合并的上海电气是集团电力设备业务的主要承载主体;从事着电梯业务的上海机电则有望成为机电一体化业务的整合平台,上海机床集团的机床业务和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从事的印刷包装设备业务均属于这一板块;而从今年年初自仪股份受让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综合监控资产及人员转移来看,其有望成为上海电气集团轨道交通设备的整合平台。
据投行人士推测,海立股份的重组方向,一是将相关重工设备资产(如上海第一机床厂等)纳入其中,另一种可能则是通过资产置换后将集团下属的环保设备的资产置入上市公司。
上海国资集团及其上市公司(括号内为持股比例)上海汽车(600104,股吧)工业集团:上海汽车(78.94%)、上柴股份(50.32%);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气(59.24%)、上海机电(47.28%)、上电股份(83.75%)、自仪股份(26.39%)、海立股份(30.49%)、二纺机(41.92%);上海华谊集团:氯碱化工(51.59%)、双钱股份(66.33%)、三爱富(31.53%);上海仪电集团:上海金陵(600621,股吧)(17.71%)、飞乐音响(6.26%)、飞乐股份(12.2%)、广电电子(30.07%)、广电信息(600637,股吧)(42.24%);上海地产集团:中华企业(600675,股吧)(36.17%)、金丰投资(600606,股吧)(38.96%);光明食品集团:海博股份(35.25%)、金枫酒业(32.75%)、上海梅林(50.74%)、光明乳业(35.27%);锦江国际集团:锦江投资(600650,股吧)AB(38.54%)、锦江股份(600754,股吧)AB(50.31%)、锦江旅游B(50.21%)、锦江酒店H(69.52%);百联集团:百联股份(44.01%)、友谊股份(6.31%)、第一医药(19.39%)、上海物贸(600822,股吧)AB(51.71%)、联华超市(香港上市);上海久事公司:巴士股份(22.96%)、强生控股(600662,股吧)(32.51%);上海医药集团:中西药业(55.09%)、上海医药(39.69%);申能集团:申能股份(600642,股吧)(50.56%)、中国太保(601601,股吧)(16.60%);上海实业集团:上实医药(43.62%)、上实发展(600748,股吧)(63.65%)、海通证券(600837,股吧)(6.75%);上海联和投资:上海航空(35.73%)、新海宜(11.66%);上海市黄浦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老凤祥(600612,股吧)(29.05%)、新世界(25.19%);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达股份(600626,股吧)(31.07%)、中路股份(600818,股吧)(9.56%);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工申贝(24.44%)、外高桥(600648,股吧)(62.54%).上海区级国资整合何时启动加入散户联盟深度解析底部黑马的三大特征从三季报中挖掘出高送转的股票周一主力将借中石油解禁来强力洗楼主股市直播室发表于2010年11月6日00:22:27进入2010年,上海国资整合来势凶猛。
上半年,上海医药(601607,股吧)(601607)、上海建工(600170,股吧)(600170)、锦江股份(600754,股吧)(600754)、强生控股(600662,股吧)(600662)等多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下半年,友谊股份(600827,股吧)(600827)与百联股份(600631,股吧)(600631)的吸收合并重组方案亮相,另有中华企业(600675,股吧)(600675)、金丰投资(600606,股吧)(600606)和安信信托(600816,股吧)(600816)等因重大事项而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