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会全集精选3个
民间故事3篇

民间故事3篇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广泛流传的口头性的、具有艺术虚构性的叙事作品而存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做内容题材,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民间故事3篇。
民间故事3篇1:黑驴沟的传说以前,人们把六盘山叫鹿盘山,这山上有一个最险要的地方,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从上往下看是一个无底的深谷,一不小心掉下去,就休想活命。
传说有一个樵夫,吆着一头黑驴,来到鹿盘山上砍柴,从清早一直砍到晌午,才砍了一捆柴,驮到黑驴身上,想打个捷路早些回去。
可是,当他走到那个悬崖上狭窄的小路上时,忽然黄风四起,只听深谷中的石头吼声震天,一股黑烟云雾遮住了他的眼睛,看不清四下,又一阵黄风刮来,将黑驴和柴都刮下了深谷。
樵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回,急得他跳上跳下寻黑驴,到处都寻不着,只好提着镰刀哭哭啼啼地回去了。
那头黑驴被黄风刮到深谷后,被摔死在深谷中一个茂密的大树林子里了,百日以后,风吹日晒,竟成了精,变了一个年轻美貌的俊媳妇,到处骗着吃人。
有天,一个道士到了这片大树林,碰着她,看她蹴在石头上梳头,模样很俊,就不由得问道:“你是谁家的媳妇子?蹴在这深山老林里,不害怕豺狼虎豹和妖精吗?”那黑驴子精一听,哭哭啼啼地对道士说:“我在家里闯下了大祸,公婆和男人商量着要杀死我呢,我听后就赶紧逃了出来,可又舍不得撇下我那宝贝儿子呀!道士能行行好,把我引着回去,替我说些好话?”道士听后睁开仙眼一看,原来是个黑驴子精,他赶紧使上解数和黑驴子精斗法,斗来斗去,他哪里能斗过黑驴子精呢!他使了个脱身法赶紧逃走了。
道士临阵逃性命,一直逃到了静宁州(今甘肃静宁县),对着城隍庙里的刘隍爷,将黑驴子精害人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刘隍爷一听着了急,就赶紧打点好行李,带上衙役来到隆德,和隆德的城隍爷商量降妖之计。
他二人商量时互推互让,不由红脸,就击掌打赌,刘隍爷说:“我要是降不了妖,你就挖了我的左眼睛。
”隆德的城隍爷说:“我要是降不了妖,你就斩了我的头。
”于是,刘隍爷就前去降妖了,他带着五方土地神、八大金钢来到了大树林子里,拉开阵势和黑驴子精厮杀起来,眼看刘隍爷就要战过黑驴子精了,这时,黑驴子精却使了绝招,吐下一口黑烟雾,罩住了刘隍爷的人马。
中国民间故事会精选_5个民间小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会精选_5个民间小故事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国民间故事会精选,供大家参考。
中国民间故事1叫化鸡从前,有个古怪的叫化子,一不讨金银财宝,二不讨衣衫布裤,专门偷有钱人家的鸡吃。
说起偷鸡,他的手段倒是蛮高明的。
他把点清油灯用的灯草摘成米粒大小,含在口中,往鸡群一吐,鸡一见这些白白的灯草粒,还以为是白米呢!便“笃笃笃”地一个劲吃起来。
当鸡吃得起劲时,他便轻轻用手从鸡背后往鸡屁股后插进去,将鸡立起。
鸡吃了灯草粒,喉咙被噎住了,要叫也叫不响,他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鸡偷走了。
李庄有个财主,百姓都痛恨,叫化子便老偷李庄财主家的鸡吃。
这日他又摸到李庄,准备到财主家偷鸡。
他在财主家房前屋后转了个圈,没看见一只鸡。
他又转到后院围墙边,忽听得里面一阵鸡叫声,便轻轻爬上墙头,看见园内有几十只肥鸡。
心想,狗财主好生刁滑,原来把鸡关在后院,害我找得好苦。
他取出灯草米粒,含在口中,等灯草米粒湿时,“啪”地一声,吐向鸡群,就见那只只肥鸡一个劲地扑向灯草米粒,低着个头,翘着个尾,“笃笃笃”地吃起来。
正当鸡吃得痛快时,他拿出一根打着活络套的绳子,向一只肥胖的老母鸡颈上套去,活套不偏不歪,正套在那只老母鸡的头颈上,他把绳轻轻一拉,活套在鸡头颈上捆牢了。
他刚想收绳拉鸡,突然听得背后“呼”地一声,一根棍棒盖头打下来,他两腿一软,从围墙上跌倒在地。
原来,狗财主早有提防,财主的家丁边拉边推,把叫化子拖进大院,又是一阵乱棍,打得他皮破血流。
狗财主站在一旁,一个劲地骂:“你这个贼胚,偷吃了我十来只鸡,今天要叫你连毛带骨吐出来。
”财主骂痛快了,便叫家丁把他关进牛屋里,准备明日送官。
深夜,偷鸡的叫化子关在牛屋里好不伤心,心想明日送官不知会吃个啥苦头。
忽听“咿呀”一声,牛屋门开了,原来是财主家的长工。
长工一进牛屋,便轻声说:“我见你白天被财主的家丁打得挺厉害,刚才又听说明日要送你见官去,我便偷偷来放你,你快点逃吧。
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

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1.故事会民间故事篇一宋朝时候,契丹发来二十万辽兵犯境,边关吃紧。
那工夫六郎杨延昭正在遂城。
遂城,就是现在徐水县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
它北临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长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军只有三千人。
辽兵来得很快,然间兵临城下,将城围住,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
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象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安。
六郎感到奇怪,他问老百姓:“辽兵这么攻城,你们不害怕吗?”老百姓回答:“有杨将军在此镇守,辽兵是攻不破的!”杨六郎一听老百姓对自己是这样的信任,更感到责任的重大。
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刀枪剑戟,动员他们配合军队一起上阵护城。
军队和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誓死与遂城共存亡。
这时候正是十月,天气突然变冷。
六郎杨延昭见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军民汲水灌城。
晚上,往城墙上浇一遍水,马上就结成一层冰,浇了一夜水,结了一夜冰。
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又坚又滑,不可攀登。
辽兵冲到城下,前来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
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雷石万箭齐发,杀死杀伤辽兵不计其数。
辽兵数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
杨六郎趁机,将城门大开,亲率大军冲杀出,只杀得辽兵丢盔掉甲狼狈而逃。
这一仗,生擒辽兵上千,马匹近万,还获得了大批武器。
杨六郎因为这次战,被宋真宗加官进级,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调升莫州(今河北任邱县鄚州)刺史。
契丹犯边,一路烧杀抢掠,人民深受其苦。
六郎杨延昭先后率兵打退辽兵一百多次进攻,使边关一度安宁,因而深受人民的爱戴。
杨六郎五十七岁那年,病故于鄚州。
皇帝派专使陪同六郎的长子杨文广(戏剧中写杨延昭的儿子叫宗保,宗保的儿子叫文广)前来护送灵枢回他的原籍太原。
郑州人民顷城出动,跪围着灵车失声恸哭,要求将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灵,警戒边防。
杨文广和皇帝的专使感到众情难却,便让马童驰报佘太君裁定。
有趣的中国民间故事会_中国民间故事短篇

有趣的中国民间故事会_中国民间故事短篇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有趣的中国民间故事会,供大家参考。
中国民间故事1祭鸟节(白族)远古时候,云南省鹤庆县大干山中的歌泉边上,有一个长满野枇杷和杜鹃花的小村,名叫黄郁坪。
这里住有一个名叫林音的白族姑娘。
林音家原先住在大干山脚的蜜腊村。
三年前的一天,她去大干山上砍柴,半路上拣到一个雀蛋吃了,回家后便怀了孕。
从此,她的父母和亲朋就不再相认她,把她赶出了家门。
林音受了亲人冷待,几次想寻短见自尽。
但折过头来一想,自己是个清白人,没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糊里糊涂死掉也冤枉,便又铁下心活下来。
她向家里要了一点苦荞和几件生活用具,爬到大干山深处的黄郁坪来,在这里搭了一间茅棚,住了下来。
她在山林中开了很多山地,撒上荞子,种上燕麦,点上麻子,过着自耕自食的日子。
白天,百鸟同林音做伴,雀鸟唱着动听的歌,为她解愁消乏;夜晚,星月与她做伴,照着她绩麻纺线。
直到林音来到黄郁坪居住整十年的一天,她生下了孩子,一胎就生了十二个姑娘,二十四个儿子。
娃娃们生下地后,马鹿来给他们喂奶,雀鸟来为他们唱歌,蜜蜂送来蜜糖,萤火虫飞来照明,小白兔来帮忙照料……野枇杷花开了十次,杜鹃花谢了十回,三十六个娃娃长大了,都能帮助阿妈干活了。
春天,林音带着孩子们翻地、撒种;夏天,林音领着孩子到林中去采摘果子;秋天,娘儿们一齐收割成熟的荞子、燕麦;到了大雪降时,林音又领着孩子们安扣子、下陷阱捕捉野兽。
娘儿们相亲相爱,勤勤恳恳地过日子。
娃娃们到成婚年月了,西山正住有十二个山神,都来林音家求婚——他们要娶林音的十二个姑娘做媳妇。
这十二个山神也很好,平时帮助林音母子做过许多好事,因此,林音便把十二个姑娘,分别嫁给了十二个山神。
十二个山神,一家一家相隔很远,去来一次要半个月。
他们不盘山种地,吃的东西全是各种野兽肉。
十二个姑娘初到山神家,生活很不习惯。
她们常请雀鸟捎信来,向林音母亲讨要苦荞、燕麦等食品。
民间寓言童话故事会大全

民间寓言童话故事会大全1、寓言故事《猴子捞月》猴子捞月一天晚上,一群猴子在树林里玩耍: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
其中的一只小猴子独自跑到树林外,在一口井旁玩耍。
它趴在井沿边,往井里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一只大猴子听到叫喊声,来到井边探头一看,也大叫起来:“哎呀,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子带着一大群猴子朝井边跑来。
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
老猴子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个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井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子首先跳到树上,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一只接一只地倒挂成一长串。
小猴子最轻,挂在最下面,它的手一伸,就能碰到井水了。
大家心想:这下我们总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吧。
小猴子轻轻地把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什么也没捞到。
小猴子就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起月亮。
倒挂了半天的猴子们觉得很累,都有点坚持不住了,说:“快些捞呀,怎么还没把月亮捞起来呢?”老猴子也觉得腰酸腿疼。
它猛一抬头,忽然发现月亮依然挂在天上。
它大声地说:“不用捞了,你们朝天上看!”众猴子抬头一看,月亮果真好好儿地挂在天上呢!2、寓言故事《狼来了》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
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简短的中国民间故事会_民间小故事精选

简短的中国民间故事会_民间⼩故事精选每⼀个民间⼩故事都有它的意义,我们⼀起去探索吧。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简短的中国民间故事会,供⼤家参考。
中国民间故事1鱼腹藏珠清末的⼀天,保定知府微服来到野三坡。
在鱼⾻洞泉,他发现每天⾠时左右,都会从泉⽔⾥冒出些鱼来,多则⼗⼏条,少则七⼋条,不由连连称奇。
“你要不要这鱼?”⼀个农夫出现在知府⾝旁,“你不要,我可就捞⾛了。
”知府摆摆⼿说:“你捞⾛吧,我不要。
这鱼能吃吗?”农夫说:“你是外地⼈吧。
不瞒你说,这鱼好吃着呢。
”知府⼀听有些馋了。
农夫⼀⾯捞鱼⼀⾯说:“我们这⾥有个不成⽂的规矩,谁先来鱼⾻洞泉鱼就归谁。
今⼉你把鱼让给了我,我请你吃鱼。
”知府连连点头。
很快就到了农夫的家,农夫让知府先喝⽔,⾃⼰去忙活了,知府喝过⽔便在⼀边给农夫打下⼿。
突然,农夫叫了起来:“这是什么玩意⼉,圆不溜丢的?”知府看去,农夫的⼿中居然握着⼀颗珍珠,忙问:“从哪⾥捡到的?”农夫说:“鱼肚⼦⾥。
”知府说:“像是珍珠,看看其他鱼肚⼦⾥是否还有。
”农夫⼀通忙活,居然⼜在另⼀条鱼的腹内发现了珍珠。
知府分了⼀颗,鱼也不吃了,当天就赶回保定府,把这事⾯陈给直⾪总督。
直⾪总督嘴张得⽼⼤,这事太邪了,不⾏,这得亲⾃看看。
他让知府带路来到鱼⾻洞泉,刚好⼜碰上那个农夫。
知府连忙⾛过去,问道:“还认得我吗?”农夫看到穿官服的知府,吓得跪倒在地:“⼤⼈赎罪,昨天⼩⼈不知道是⼤⼈来了。
”知府扶起农夫,让农夫捞完鱼后,拿出⼀把⼔⾸说:“把这些鱼开膛破肚。
”农夫不敢怠慢,可除了鱼泡内脏外,哪有什么珍珠。
直⾪总督的脸沉了下来,冷眼看着知府说:“为何没有?”知府说:“昨天明明是我亲眼所见……”“看,还有⼀条鱼。
”农夫忽然指着鱼⾻洞泉叫了起来。
知府连忙叫:“去,捞上来,再剖开来看。
”农夫捞出那条鱼后,剖开鱼肚,⼀颗拇指盖⼤的珍珠滚了出来。
知府如见救星,说:“⼤⼈,请看。
”直⾪总督瞅着那珍珠,⼜望了望鱼⾻洞泉,⼀挥⼿说:“来⼈,把鱼⾻洞泉看护起来,在本督未回来之前,不得让任何⼈靠近。
故事会民间传说完整版

故事会:民间传说完整版引言民间传说是一种有趣而神秘的文化现象,它们流传于历史长河中的人们之间。
这些传说渗透着各种道德、宗教和哲学的教训,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智慧和知识。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
让我们探索这些故事的奇妙世界,体验古老智慧的魅力。
一、龙王的礼物在古老的日本,有一个美丽的渔村,人们生活祥和。
然而,一个年幼的男孩却深感无所适从,因为他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
这个孤独的男孩名叫小明,他终日漂泊无依。
有一天,小明在沙滩上发现了一个漂亮的贝壳。
当他捧起这个贝壳时,突然听到了一个低沉的声音:“年轻人,你发现了我的礼物。
”小明四下张望,惊讶地发现一个龙王从贝壳中探出头来。
龙王感慨万分地告诉小明,他已经一万年没有与人类交谈了。
为了表达感激,龙王决定赐予小明三个愿望。
小明明白自己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第一个愿望是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人可以关心他。
第二个愿望是可以变成一只飞鸟,自由自在地穿越云端。
最后一个愿望是,希望能给予困境中的人一些帮助。
龙王履行了小明的愿望。
小明回到了村子,找到了一家疼爱他的人。
他也变成了一只鸟,翱翔于天空。
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帮助身边的人度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淘金者的宝藏远古时代的美洲西部,有一座雄伟的山脉,嵌藏着无尽的宝藏。
居住在附近的土著人民相信,这些宝藏是由神灵守护的,只有拥有纯洁心灵的人才能够找到。
一位名叫安德烈的淘金者听闻了这些传说,他决定冒险去寻找宝藏。
他穿过繁茂的森林,攀爬险峻的山峰,历经数月的艰苦旅程。
最终,他来到一个隐藏在山谷中的神秘洞穴。
安德烈进入洞穴,发现里面有许多闪闪发光的宝石和黄金。
然而,所有的宝藏都被一个巨大的石头封住了。
他想方设法试图推动宝藏,却无济于事。
当安德烈陷入绝望时,一个神秘的老人出现在他面前。
老人告诉他,宝藏只会向那些心怀善良和慈悲之人开放。
安德烈反思自己的动机,他想到了他的母亲,她是他生命中最善良和慈悲的人。
民间故事三篇

民间故事三篇第一个故事:《狐仙的恩怨》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李福的农夫。
他为人老实勤劳,每天都辛勤地在田间劳作,日子过得虽然平淡但也安稳。
有一天,李福在山上砍柴时,无意间救了一只受伤的狐狸。
这只狐狸毛色火红,眼神灵动,看上去颇有灵性。
李福为它包扎好伤口,便将它放回了山林。
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李福梦见了那只狐狸。
狐狸在梦中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自称是狐仙,前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狐仙告诉李福,在村子不远处的山洞里藏着一箱财宝,但这财宝本是一个恶霸地主抢夺来的不义之财。
只要李福能将财宝取出来,分给村里的穷苦百姓,就能造福一方。
李福醒来后,半信半疑地按照狐仙所说的找到了那个山洞,果然发现了一箱金银珠宝。
他没有丝毫贪心,将财宝带回村里,全部分给了乡亲们。
大家用这笔财富改善了生活,对李福充满了感激。
然而,这件事却引起了恶霸地主的注意。
他怀疑是李福偷了他的财宝,于是带着家丁找上门来,想要夺回财宝。
李福据理力争,说这些财宝本就是不义之财,应该用来帮助穷苦百姓。
恶霸地主恼羞成怒,命家丁将李福暴打一顿。
就在这危急时刻,狐仙出现了。
她施展法术,将恶霸地主和家丁们打得落花流水。
恶霸地主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来找麻烦。
从此,狐仙和李福成为了好朋友。
每当李福遇到困难,狐仙都会暗中相助。
而李福也一直保持着善良的心,努力帮助着身边的人。
第二个故事:《神奇的宝葫芦》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父母每天辛苦劳作,却依然难以维持生计。
有一天,小明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了一个破旧的葫芦。
他觉得这个葫芦虽然破旧,但形状很特别,就带回了家。
晚上,小明做了一个梦。
梦中,一位白胡子老人告诉他,这个葫芦是个宝葫芦,只要他对着葫芦许愿,愿望就能实现。
小明半信半疑地醒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对着葫芦说:“宝葫芦,我希望家里能有足够的粮食。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就发现家里堆满了粮食。
小明又惊又喜,他赶紧告诉了父母。
父母起初不相信,但看到满屋子的粮食,也不得不相信了这个神奇的宝葫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故事会全集精选3个
民间故事会全集精选戴耳坠的传说
古时候,人们讲究“耳大如轮,眼大有神”,注重以貌取人,认为耳垂小了是没有福气的象征。
但是人一出世,天生的小耳垂,又有啥办法弥补呢?传说,只有戴上耳坠。
才能把耳轮拉长。
因此,妇女都喜欢戴一副耳坠。
问起这一风俗的来历,传说,还是三国时期貂蝉传下来的呢。
貂蝉s原是东汉末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一名歌妓,她长得相貌出众、能歌善舞,色伎俱佳,很受王允的宠爱,以亲女看待。
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对他恨之入骨,但是敢怒而不敢言。
王九为此事也闷闷不乐,终日不思茶饭。
貂蝉虽是女流,可王允的心事,她却宗宗看在眼里,件件记在心中。
她很会察颜观色,为主人分忧解愁。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貂蝉在花园里设下香案,为主人祝祷。
她虔诚地燃起三柱香火,仰天一拜说道:“明月呀明月,你虽昭昭洁白如洗,可知我家老爷心中烦恼?苍天呀苍天!我貂蝉虽乃女流之辈,老爷婢女,若能为老爷分担忧愁,我愿万死不辞。
”恰在此时,王允因忧国心烦,夜不能寐,来到后花园赏月散心。
他听见有人祝祷,连忙躲在一座假山后面,静听起来。
他听完貂婶的祝愿,心情无比激动和感激,忙上前来,搀扶起这一歌女。
王允问貂婢:“你向苍天明月祈告,为我分忧解愁,可知我忧在何处?愁为何事呀!”
貂蝉说:“当然知道。
”
王允又问:“既然知道,又有什么妙法替我杀了董卓?”
貂婢说:“只要老爷相信得过我,奴婢愿效犬马之劳,即使赴汤蹈火,也心甘情愿。
”
王允听了,顿时为这女子的仗义和气魄所感动,当即认貂蝉为女儿。
后来王允与貂蝉合议:先将貂蝉献于董卓,后再暗许吕布,以离间两人之交,让这董吕两人勾心斗角,互相杀害。
貂蝉耳垂小,怕自己美中不足,使董、吕二人看不上,使密谋落空。
她想办法弥补,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良法,就在家中拿了些碎银子,叫银匠给自己作了一对银耳坠,挂在耳垂上。
这样过了不久,耳垂果然变大了,为她的美容又增添了不少姿色。
董卓一见貂蝉大喜!吕布一见貂蝉着迷,使董卓和吕布因争夺这一美女而激烈相斗。
又因吕布貂蝉私通,恐事发觉,心神不安。
王允设计使吕布为内应,结果董卓被杀了。
从此,戴耳坠也就传到了民间。
民间故事会全集精选一骑红尘妃子笑
清风明月夜半无人,长生殿前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虽是浅语低诉花前月下,但天上的比翼鸟听见了,地下的连理枝也知道了,于是,一段情爱成了千古绝唱。
历史辗转了千年,那段情爱的绝唱随风而逝了,人们却真切地记
住了以肥硕为美的杨玉环。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
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
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
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
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
740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
745年,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
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
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
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美人,三千宠爱集于一生,衣袂飘动,暗影浮光,《霓掌羽衣曲》的旋律,淹没历史的钟鼓。
杨贵妃靠一身姿色赢得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
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
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
杨家一族,娶
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真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
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来。
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的紫玉笛,独吹自娱。
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
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
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五)就是咏此事的。
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时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
(《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
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证: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代帝王被几颗“妃子笑”迷倒,那才是历史的真正悲哀啊!
渔阳的鼓点惊醒一夜春梦,马嵬坡、早就为《长恨歌》填上了一个苍凉的休止符。
古藤老树昏鸦,有幸与千载难逢的凄美拴到一处。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
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这些是为安禄山后来造反奠定了基础,杜牧《过华清宫》诗: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755年11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
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贵妃能诗,《全唐诗》收有其《赠张云容舞》一首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杨贵妃写女入的舞姿,比之秋烟芙容,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无定,人生无常,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
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旅”名句(《李太白全集》卷五)更成为千古绝句。
贵妃死后,玄宗人蜀,“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杨太真外传》)这就是后来宋词《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一条丝巾怎能悬住生命的沉重?
一代帝王啊!你不是万人之上吗?却护不住自己柔弱的爱妃;你不是一言九鼎吗?却眼睁睁看着落鱼沉雁闭月羞花的容颜伸向死神的白绫。
把一场战争的罪过,加到妩媚的女人身上,这是男人莫大的悲剧。
红颜祸水?坐在龙椅上的帝王,你这样说吗?
帝王啊!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帝王,江山已失,美人蔫存?
民间故事会全集精选"闭月"的美人貂蝉
黄巾起义后,东汉名存实亡,董卓一手遮天,残害忠良,引起了朝臣们的普遍不满,但他的义子吕布武功过人,是董卓的屏障,朝臣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大司徒王允为此日夜忧心。
一日他在自家园中踱步,愁眉不展,忽听有人在暗暗地叹息,过去一看,是歌妓貂蝉。
王允问貂蝉为何哀叹,貂蝉说:我蒙司徒大人收留,未曾报恩,今见您日夜愁眉不展,我又无法为您分忧,所以叹息。
王允听她如此说,又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