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混凝土的配制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基本特点: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方法高强混凝土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抗渗透性好等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一、原材料选择1.水泥选择标号为P.O42.5或P.O52.5的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强度高、硬化速度快、抗渗透性和耐久性好。
2.骨料骨料应选用强度高、形状良好、无泥土和其他杂质的鹅卵石或砾石。
推荐选用直径为5-20mm的中等粒度骨料。
3.细集料细集料应选用优质的河砂或人工制造的石粉,粒径为0.15-5mm。
细集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抗渗性和耐久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4.水水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选用清洁、无杂质的自来水或地下水。
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配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
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进行。
1.确定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的比值,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
水灰比的确定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进行。
一般来说,水灰比应该控制在0.4-0.5之间。
2.确定骨料用量骨料用量的确定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要求进行。
一般来说,骨料用量应占混凝土总质量的60-70%。
3.确定细集料用量细集料用量的确定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要求进行。
一般来说,细集料用量应占混凝土总质量的30-40%。
三、混凝土配制混凝土的配制应按照配合比进行,每批混凝土的配制量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下面介绍具体的混凝土配制方法。
1.称量原材料将水泥、骨料、细集料和水按照配合比进行称量,确保每批混凝土的配合比稳定。
2.搅拌混凝土将原材料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充分的搅拌,直到混凝土达到均匀的状态。
3.浇注混凝土将混凝土从混凝土搅拌机中倒出,进行浇注。
浇注时应注意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空鼓、夹杂等问题。
四、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在刚浇注后需要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2.1 技术内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强度等级不低于C60)且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四高”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一个类别。
其特点是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多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墙和大跨度梁,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超高强(抗压强度可达150MPa以上)、高韧性(抗折强度可达16MPa以上)、耐久性优异的新型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组成材料颗粒的级配达到最佳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用其制作的结构构件不仅截面尺寸小,而且单位强度消耗的水泥、砂、石等资源少,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
HS-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34,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480~600kg/m3,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其他优质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砂率宜为35%~42%,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U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22,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700~1000kg/m3。
超高性能混凝土宜掺加高强微细钢纤维,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宜小于2000MPa,体积掺量不宜小于1.0%,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2.2 技术指标(1)工作性新拌HS-HPC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为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宜掺入能够降低混凝土粘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负面影响的外加剂,如降粘型外加剂、降粘增强剂等。
UHPC的水胶比更低,粘性更大,宜掺入能降低混凝土粘性的功能型外加剂,如降粘增强剂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等。
对于HS-HPC,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为5~20s,混凝土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2)HS-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5f cu,k计算;U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f cu,k计算;(3)HS-HPC及UHPC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通常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或选择低C3A含量(<8%)的水泥。
C60-C80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

积稳定性等许多优 良特性 ,被认为是 目前全世界性 能最 为全 面的混凝土 。在工程安全使用期 、经济合理性 、环境 条件 的 适应 性等方面产生 了明显 的效益 ,因此被各 国学者所接 受, 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 的发展方 向。 随着 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工程 的需要 ,特别是近 几年 ,越来越多的大跨桥梁 ,高层建筑 、地下水下建筑等 工 程 的使用和修建 , 因此在混凝土技术领域 中, 对混凝土轻质 、 高强、高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提高混凝土强度则 意味着
实了利用本地原材料 配制 H C是 可行 的。注重技 术的 实用性 ,以利于尽 快转化为生产力。 P 【 关键词 】高性 能混凝 土;配合 比 ;水灰 比 ;强度 ;应用 【 中图分类号 】T u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0 — 1 12 1 ) 20 9— 2 0 8 15 (0 2 0 — 0 6 0
p o u tvt. r d cii y
Ke r s Hihp ro a c o cee M i rp rin W ae-e n ai ; t n h Ap l ain ywo d : g ef r n ec n rt; xp o oto ; trc me t t S e g ; pi t m r o r t c o
6  ̄9 M a 以 C 0配 制 为 例 : 9 2p 。 6
f u ≥ 1 1 f u =1 1 × 6 : 9 p co .5ck . 5 06Ma
石骨 料 ,表面粗糙 、外 形有 棱角、连续级配 ,其最大粒径不
大 于 2 m ,以 l m  ̄ 2 m 5m O m Om为 佳 ,表 观 密 度 2 7g c。 片 . 0 / m,针 状 <5 , 含 泥 量 <0 5 ,压 碎 值 指 标 <1% % .% 0。 细 骨 料 选 用 陆 川 质 地 坚 硬 、 洁 净 、 级 配 良好 天 然 中 、粗 河 砂 ,细 度 模 数 2 8 表 观 密 度 2 6 g c 。 泥 量 <0 5 。 ., . 4 / m,含 .%
高强混凝土技术要求

高强混凝土技术要求1、混凝土原材料1.1、混凝土拌合物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并按有关规定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1.2、配制高强混凝土宜选用标号不低于525号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对立窑生产的水泥宜根据其质量稳定性,慎重选用。
1.3、细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其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1.5%,且不容许有泥块存在,必要时应冲洗后使用。
1.4、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碎石或碎卵石。
骨料母体岩石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20%以上。
仅当有可靠的依据时,方可采用卵石配制。
粗骨料颗粒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不得混入风化颗粒,含泥量不应大于1%。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
强度等级较高时粒径适当减小。
粗骨料宜采用二级级配。
1.5、用作高强混凝土掺合料的粉煤灰一般应选用Ⅰ级灰。
对强度等级较低的高强混凝土,通过试验也可选用Ⅱ级灰,应尽可能选用需水量比小且烧失量低的粉煤灰。
其他掺合料的要求均需符合《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要求。
1.6、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外加剂,应根据现场需求添加,其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2008及《混凝土泵送剂》JC473-92的规定。
外加剂应经质量检测并试配后选定。
确保正确添加使用。
1.7、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采用饮用水,严禁使用碱、氯含量超标的海水或工业废水等其他水。
2、混凝土配合比2.1、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施工工艺要求的拌合物工作性和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充分考虑施工运输和环境温度等条件进行设计,通过试配并经现场试验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使用。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有利于减少温度收缩、干燥收缩、自生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形,避免早期开裂。
对于有侵蚀性作用介质环境的结构物,所用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考虑耐久性的要求。
C7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比设计1

C7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课程:混凝土材料技术系部:材料工程系班级:环保1001设计:陈威指导老师:冯正良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 月20 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装饰材料与检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课程专业周任务书一、专业班级:环保1001二、训练时间:2011-12年12月19 日—2011年12月23 日三、指导教师:冯正良四、训练内容:混凝土配比与生产质量控制方案设计1、选做一种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抗冻混凝土、抗渗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大孔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纤维培强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自应力混凝土、耐酸混凝土、耐热(耐火)混凝土、流态化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道路混凝土等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摘要及说明。
2、对配比设计的混凝土提出生产质量控制方案五、训练要求:(1)选题:每个同学选做一种混凝土,由指导老师确定。
(2)自己选定各种需要的技术参数,但要说明依据(3)有资料搜集说明和记录六、纪律要求:1.每个学生必须端正实训态度,认真完成实训任务。
2.严格请假制度材料工程系指导老师:冯正良日期: 2011年12月19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装饰材料与检测专业《建筑材料》课程实训指导书一、实训资料组成(提交纸质和电子稿各一份):(1)概述(2)所用原材料及选用要求(3)配合比设计计算(4)生产控制方案(5)施工要求(6)搜集的资料目录和摘要二、实训资料封面试样(附件1)三、实训资料目录试样(附件2)四、资料整理试样(附件3)五、实训分组(实训周开始日布置)指导老师:冯正良日期:2011年12月 20日不同混凝土简介1、大孔混凝土15、铝酸盐耐热混凝土2、泡沫混凝土16、磷酸盐耐热混凝土3、轻骨料多孔混凝土17、流态化混凝土4、灰砂硅酸盐混凝土18、高性能混凝土5、灰渣硅酸盐混凝土19、道路混凝土6、钢纤维混凝土20、防射线混凝土7、玻璃纤维混凝土21、耐碱混凝土8、聚丙烯纤维混凝土22、耐油混凝土9、聚合物水泥混凝土23、喷射混凝土10、聚合物浸渍混凝土24、膨胀混凝土11、聚合物胶结混凝土25、碾压混凝土12、自应力混凝土26、大体积混凝土13、水玻璃耐酸混凝土27、抗冻混凝土14、硅酸盐水泥耐热混凝土28、抗渗混凝土要求:控制在600字以内,内容包括:(1)定义(2)主要性能(3)主要配比设计要求(4)主要使用、施工要求。
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及工程应用

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及工程应用C60高强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很高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包括高层建筑、桥梁、大坝、地铁隧道等。
其配制和工程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配制: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制需要选用高性能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和掺合料。
水泥的强度等级一般选用P.O42.5级以上的水泥,细骨料选择细度模数适中的天然砂,粗骨料选用抗压强度符合要求的机制砂或碎石。
掺合料可以选择矿渣粉、粉煤灰等。
配制时需要控制水胶比以及掺合料的掺量,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2. 浇筑施工:C60高强混凝土的工程施工要求较高,需要合理设定浇筑工艺和施工步骤。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和表面光洁度,避免混凝土出现内部缺陷和空洞等问题。
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可以采取分层浇筑或采用超声波振动器进行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 养护:C60高强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其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养护期间,需要采取保湿和温湿度控制措施,避免混凝土过早失水和过早干燥。
常见的养护方法包括喷水养护、遮阳养护和覆盖湿布等。
4. 应用:C60高强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高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工程中。
在高层建筑中,常用于承担大跨度的梁、柱和楼板;在桥梁工程中,常用于桥梁翼墙、桥台和桥面;在大坝工程中,常用于溢流坝和导流坝;在地铁隧道工程中,常用于隧道衬砌和防水层等。
总之,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和工程应用需要注意控制配合比,施工工艺和养护措施,以确保其性能和耐久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C60高强混凝土在工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C80高强混凝土配比

C80高强混凝土配比C80混凝土强度高对材料要求也高:水泥:优质52.5水泥;粉煤灰:I级优质粉煤灰;矿粉:不低于S95级,最好是S105级优质矿渣粉;砂:级配合理的优质中砂;石子:5-20mm级配良好的石子,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5%或尽量小;高性能减水剂:正常掺量范围内最大减水率不小于35%;如果有其它性能要求尚需要复掺其它外加剂;配合比范围:水泥 380kg,矿粉:120kg,粉煤灰:70kg,水:148kg,砂:720kg,石:992kg,外加剂:约8-10kg,只是一个大致的数,不作为工程应用依据。
如果有硅粉,水胶比、水泥、矿粉、粉煤灰均要做相应调整。
施工条件,如泵送与否,也要做相应调整。
如果需要根据实际材料确定确切的配合比可以再研究。
1)粗集料除进行压碎指标试验外,对碎石尚应进行岩石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不应小于要求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R的1.5倍。
2)高强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规范规定。
当无可靠的强度统计数据及标准差数值时,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平均值)对于C50~C60应不低于强度等级的1.15倍,对于C70~C80应不低于强度等级值的1.12倍。
4)高强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5)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水泥和混合材料的总量不超过550~600kg/m3,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结料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10%,硅粉不宜超过8%~10%。
各种混合料的掺用种类及数量,必须通过试验后确定。
6)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提出后,尚应进行6~10次重复试验进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 , 笔者比较赞同这样的定义 : 高强混凝土是强度等级不低于 C50 的混凝土 ; 是用优 质的骨料 , 标号不低于 425 # 的水泥 、较低的水灰比 , 在强烈密实作用下 , 全部固相颗粒形 成了最紧凑空间 、相互排列的组成物.
2 高强混凝土的特性
在大跨结构物及高层建筑中 , 采用高强混凝土可获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与钢材相 比 , 高强混凝土可节约能源 3/ 4 , 将钢材 、砖 、混凝土分别制成高 1m , 承载力为 1 000 t 的
本文收到日期 : 1996 - 04 - 02
增刊 何茂华 :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
·355 ·
柱子 , 其能耗比为混凝土∶砖∶钢 = 1∶316∶61 另外 , 承载力为 815 kN/ m3 的 18m 桁架 , 如用 35 M Pa 的混凝 , 需用 3111m3 , 而用 60 M Pa 的混凝土制作只需 118m3 可节约 40 %的混凝 土. 应用在高层建筑中 , 则可大幅度减少静荷载 , 减小混凝土截面 , 增大跨度. 高层建筑的 底层框架柱 , 配筋率高达 6 % , 在转换层部位用钢量更是可观. 如用 60 MPa 代替 30~40 MPa 混凝土 , 可降低工程造价 20 %~35 %. 日本土木工程学会也认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铁 路与钢桥比较 , 可节约能源 40 %~60 %. 可见 , 发展高强混凝土及超高强混凝土 , 具有重大 的技术经济意义〔1〕.
国家有关研究单位针对高强混凝土的特征 , 近期已做了一些项目研究 , 如 “方格网配筋 高强混凝土的性能与强度试验研究”、“钢管高强混凝土性能与极限强度试验研究”等. 经过 工程实践 , 认为在相匹配的含钢率条件下 , 可以充分发挥高强和三向应力的综合效应 , 延性 可与钢结构媲美 , 容量却只相当于钢材的一半左右 , 比强度指标已超过普通钢结构的比强度 指标. 这种约束高强混凝土可称为一种高强性 、高塑性能的三向应力混凝土 , 用于爆炸荷载 以及各种重级荷载下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结构 , 将具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1 高强混凝土的定义有时代性
相对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 高强混凝土定义也有变化. 一般认为混凝土强度应高于水泥 活性强度. 50 年代 , 抗压强度为 35 MPa 的混凝土即称为高强混凝土. 60 年代抗压强度 40~ 50 M Pa 的混凝土被认为是高强混凝土〔1〕. 近年 , 国内很多工作者普遍认为 , C50 及以上的 混凝土才是高强混凝土. 这些均表现了定义时的材料水平及施工水平 , 另外也反映了混凝土 强度超过所采用的水泥实际活性强度即称为高强混凝土的这种习惯表达方法. 如果认同这种 习惯的定义 , 即么用 325 # 水泥制作的强度为 C35 的混凝土应被认为是高强混凝土 , 而用 625 # 水泥制作的 C60 混凝土应属普通混凝土 , 显然这种定义有片面性.
近年来 , 美国 、加拿大等建造了大量超高层建筑 , 日本也紧追其后 , 均大量应用了高强 混凝土技术 , 其原因就是高强混凝土的造价较低 , 能耗少 , 耐久性好等. 我国作为一个能源 较紧张的发展中国家 , 发展钢筋混凝土的高层建筑 , 特别是采用高强混凝土建造高层乃至超 高层是符合国情的. 为了更好地经济有效地在建筑结构及施工中应用高强混凝土 , 也应分析 高强混凝土一些弱点 , 以求引起重视及努力寻求改善的技术措施.
/
2915 C + D
注 : A 为石灰岩碎石 ; B 为重庆长江粉矿 ( M x = 0156) ; C 为花岗岩粗集料 ; D 为中砂
312 碱矿渣 (J K) 混凝土〔3〕 碱矿渣混凝土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高效新型结构材料 , 主要原料是废矿渣 , 还可充分利
用钢渣 、磷渣 、有色冶金属渣以及其它适宜的工业废渣. 碱矿渣混凝土组成有矿渣 、碱组份 及普通集料 , 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自塑化作用 , 可不掺减水剂 、增塑剂 、抗分离剂等即可获 得大流动性 、不分层 、不泌水的高强混凝土 , 而且快硬 、高强 、耐腐蚀 、抗渗性极好 , 对集 料含泥量要求不严 , 甚至可用含泥 5 %的细粉矿制备 60~99 MPa 的混凝土. 护筋性 、抗冻
高强混凝土呈强度高特性 , 与普通混凝土性能相比 , 相对地有脆性 、延性较差 , 破坏突 然的特点 , 而且这些特点有随着强度增高而显著的趋势〔1〕.
针对混凝土的强度增大塑性将下降的特点 , 可加强箍筋等横向约束作用来提高构筑物的 延性 , 在受弯构件中还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受拉主筋的配筋来改善延性. 在拉筋搭接 、锚固部 位 , 因为高强混凝土塑性相对较差 , 还可增置横向箍筋以加强约束 , 改变高强混凝土塑性相 对较差 , 造成的锚固粘着应力不均匀分布的现象. 使锚固粘着应力分布均匀.
总之 , 高强 、超高强混凝 土缺点是抗压强度增加的同时 , 抗拉强度增加缓慢 , 应力 应变曲线的直线段变陡增大 , 而曲线段陡而短 , 延性降低 , 脆性增大. 将其用于一般高层 , 大跨度建筑能显示出它的优超性 , 但超大跨结构及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底层 , 若不考虑其脆性 破坏的因素 , 将有一定风险. 因此 , 设计中必须考虑高强混凝土的种种折减修正及结构构造 措施. 也可通过复合手段 , 在提高比强度的同时 , 提高抗弯 、抗剪 、抗拉强度或复合约束来 保证结构安全性.
2 6112 4110 7187 4916 01068 141606 01129 01810 12109
3 7615 4122 7159 / 01055 181128 01099 /
/
4 8116 4158 7143 6416 01056 171817 01091 01791 14110
5 9112 4171 /
第 24 卷 增刊 1996 年 9 月
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Fuzhou U niversity (Nat ural Science)
Vol. 24 Sep . 1996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
何茂华
(邗江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 邗江 , 江苏 , 225000)
摘 要 经济有效地用普遍易得的水泥 、砂石等材料和常规设备及工艺配制出良好工作度的高 强混凝土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一些高强混凝土应用中的问题 , 有利于全面认识和推 广应用高强混凝土. 关键词 混凝土 ; 高强度 ; 制备
7816 01052 191363 / 01861 14198
(单位 : MPa)
与光圆钢筋 粘结强度
静弹性 模量 E
备注
6100 5148 6105 6121
/
3717 3819 4011 3812 3612
A +B A +B A +B A +B A +B
6 12015 5158 /
9916 01046 211595 / 01826 15198
抗酸性 (相对普遍砼改善率 %)
/
抗磨损性 (相对普遍砼改善率 %) /
聚合物浸渍砼 ( PIC) 140 1015 1715 0142 / 016
3500/ 2 700/ 011
10 5
树脂砼 ( REC) 135 918 21 0135 > 415 016
1600/ 0 /
> 20 10
聚合物浸渍砼 ( PIC) 3815 516 1216 0114 > 45 / / / 4 10
表 2 碱矿渣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
抗压强 序号 度 f cu
(28 d)
抗拉强 度 ft
抗折强 度 ff
轴压强 度 f tc
ft f cu
f cu ft
ff f cu
f tc f cu
f tc ft
1 5219 4104 617 4616 01076 131049 01127 01881 11184
利用活性超细的硅灰 、矿渣粉及优质粉煤灰 , 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强度. 活性材料一般 以氧化硅 、氧化铝为主要成份 , 超细的活性材料颗料分散在水泥颗粒之间 , 填充了部份孔 隙 , 虽难以自行硬化 , 但能与水泥水化析出的Ca (O H) 2 发生反应生成强度较好 、较稳定的 胶结物质硅酸钙 , 并能促进硅酸三钙水解 , 加速水泥水化过程 , 使砼强度与密度大大提高.
表 1 聚合物混凝土的典型性能比较
性 能
普遍砼
抗压强度/ MPa
35
抗拉强度/ MPa
215
抗弯强度/ MPa
419
弹性模量 ×10 - 5/ MPa 附着强度/ MPa
0125 0188
吸水率/ %
515
抗冻融性 (次数/ 重量损失 %) 700/ 25
抗硫酸盐性 (浸渍日数/ 膨胀率 %) 500/ 015
国外有许多学者也将强度下限为 C50 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是因为也选定了这一强 度值的原因. 因为表征混凝土时 , 主要指某一强度值 , 根据该值可将其认为是某一混凝土. 这个标准是必要的 , 但笔者认为这还不充分. 比如 , 现在有二种水泥 , 分别为 525 # 和 725 # . 在一定情况下都可制作 C60 的混凝土 , 在水泥活性较低时 , 混凝土拌和物将是干硬 性的 , 水灰比大约为 W/ C = 01331 而当水泥活性为 7215 MPa 时 , 混凝土拌和物将是塑性 的 , 水灰比大约为 W/ C = 01431 在密实这些拌和物时 , 则要求不同强度的振动 , 虽然强度 同样为 C60 混凝土 , 但成型后期的内部水泥石的密度却是不同的. 另外 , 如将活性为 7215 MPa 的水泥在前者相同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和物中应用即水灰比为 W/ C = 0133 时 , 混凝土的 强度将不是 C60 , 而是 C100 左右. 由此可知 , 高强混凝土的定义应该与其密度和水泥的活 性联系起来 , 因为混凝土在不同硬化龄期的强度与这些因素有关 , 混凝土强度是水泥石与骨 料共同工作的积分特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