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实验操作手册- 外科换药
2024版外科基本操作换药术[1]
![2024版外科基本操作换药术[1]](https://img.taocdn.com/s3/m/37764a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b.png)
对于任何换药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 况,都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23
06
换药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措施
2024/1/26
24
感染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在换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包括戴无菌手套、 使用无菌敷料和器械等,以减少污染 和感染的风险。
定期更换敷料
使用抗生素
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和患 者身体状况,使用适当的抗生素以预 防感染。
根据伤口情况和医生建议,定期更换 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细菌 滋生。
2024/1/26
25
出血应对措施
局部止血
对于少量出血,可以通过局部加 压包扎或使用止血药物等方法进
行止血。
2024/1/26
02
准备好换药所需的椅子或床,根据 患者情况调整高度和角度,确保患 者舒适。
10
器械、药品及敷料准备
2024/1/26
根据伤口类型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械,如镊子、剪刀、 探针等,确保器械清洁、锋利。
准备必要的药品,如消毒液、生理盐水、药膏等,检查 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选择适当的敷料,如纱布、棉垫、绷带等,确保敷料清 洁、干燥、无菌。
2024/1/26
15
04
常见伤口处理技巧与注意 事项
2024/1/26
16
清洁伤口处理
01
清洗伤口
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 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
2024/1/26
02
消毒伤口
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 进行消毒,减少感染风险。
03
包扎伤口
使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污染。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外科换药是外科护理中重要的操作之一,它是指在外科手术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处理和换药。
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保持切口的清洁、防止感染和促进创面的愈合。
下面将介绍外科换药的规范操作步骤。
一、术前准备1.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详情、切口性质和术后处理要求。
2.双手无菌洗手,穿戴好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套。
3.准备好所需的无菌敷料、脱脂棉球、抑菌溶液和药品。
二、操作步骤1.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和目的,获得其同意。
2.检查患者切口的情况,包括切口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渗液、红肿等。
3.清洁工作台,并将所需的无菌工具和敷料摆放妥当。
4.外科换药操作应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根据切口性质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换药,包括揭封法、擦拭法、冲洗法等。
5.双手戴好手套,取出所需的抑菌溶液和脱脂棉球。
蘸取抑菌液,轻轻擦拭切口周围皮肤,从切口两侧向中间方向清洗,每次用新的一面。
6.对于深度切口,可用温盐水进行冲洗,保持温度适宜且流速适中,使切口内的积脓、异物等得以清除。
7.用脱脂棉球取适量的抑菌溶液在切口周围适度擦拭,使创面愈合良好。
8.处理切口渗液,用脱脂棉球或无菌纱布轻轻吸干渗液。
9.确保切口周围的皮肤干燥,使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
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敷料,如纱布、透明敷料、生物敷料等。
10.用无菌纱布固定敷料,不得过紧或过松。
11.记录换药操作的时间、措施和病情变化等相关信息。
三、术后护理1.检查切口是否有任何异常,包括红肿、渗液、痛感、脓液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定期更换敷料,促进创面的愈合。
一般情况下,术后24小时内更换敷料,之后根据情况每天或隔天更换一次。
3.注意切口的清洁和防护。
避免切口沾水,尽量避免湿润环境,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
4.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和并发症。
5.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心理支持,帮助其舒缓焦虑和疼痛。
外科换药作为外科护理中的关键操作之一,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手技和严谨的操作规范。
外科实验操作手册- 外科换药

xx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教研室外科实验操作手册第十章外科换药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清洁伤口、处理伤口、更换敷料。
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
【换药器械及敷料】1、常用换药器械,换药前准备常规物品:必备:平镊二把、换药碗或弯盘两个(或一次性换药碗);视伤口情况准备:血管钳、剪子、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2、换药常用敷料及药品:必备:敷料、消毒棉球(碘伏、酒精等)、胶布;视伤口情况准备:干棉球、凡士林油纱条、盐水(生理盐水、高渗盐水)、3%双氧水、引流条(管)、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等。
【换药方法】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
换药者戴帽和口罩,洗手后准备换药物品。
一、一般伤口换药1、去除敷料(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撕胶布取下敷料。
撕胶布取敷料的方法有两种:①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
②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
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
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
【注意】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为无菌镊,一把为有菌镊,不可净污不分,随意乱用。
一手(左手)持无菌镊用于夹持无菌换药碗内的敷料及消毒棉球,交递到另一手持(右手)的有菌镊;有菌镊用于接触伤口及污物。
(3)取下的污秽敷料均放在有菌换药碗内,不得随意乱放、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1.洗手(按七步法,每步搓擦时间不少于10秒,擦手巾一用一换)
2.戴帽、口罩
3.洗手(七步法冲冼)必要时戴手套
4.取换药包(应查有效期、化学指示带、指示卡)打开后置于治疗车上层台面
5.取无菌敷料(不得跨越无菌区、正确使用无菌持物钳),敷料准备完毕,将其中一把镊子放在敷料上层。
6.将治疗车推至病人床旁,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暴露换药部位
7.将上层弯盘打开后置于病人换药部位旁、弯盘腰侧紧贴皮肤,放置更换下来的敷料(外层用手,内层用镊子取下敷料)。
8.取出上层镊子,夹取另一把镊子,创口以螺旋形消毒,注意消毒范围(距创口边缘5~10cm),两把镊子不可碰撞,覆盖敷料时注意纱布厚度(一般8~12层)。
9.换药完毕后将2把镊子放在空弯盘内与盛敷料弯盘并排置于治疗车下层,安置好病人10.处理污物,将换药器具浸泡
在金属型含氯消毒剂溶液中(浓度2000mg/L,时间大于30分钟),用消毒毛巾擦拭治疗车,由上而下
11.洗手(同第一步)注: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干净—感染—断绝伤口顺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更换手套时必需洗手。
11.洗手(同第一步)注: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干净—感染—断绝伤口顺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更换手套时必需洗手。
实验十四外科换药

防止污染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二 方法
先由教师讲解有关基础知识,然后看通过 录像学习换药操作
整理ppt
三 内容
(一)伤口种类 (二)换药的基本步骤 (三)换药注意事项 (四)切口缝线的拆除
整理ppt
伤口种类
清洁伤口 沾染伤口 感染伤口
整理ppt
换药的基本步骤
1 换药前的准备 2 换药操作 3 换药后的整理
实验十四 外科换药
新乡医学院外总教研室
整理ppt
概念-观察处理伤口和更换敷料的总称 目的-通过检查伤口的愈合情况,及时消除影
响伤口愈合的不利因素,为伤口愈合创造有 利条件,促使其早日愈合
整理ppt
一 实验目的
熟悉换药的基本步骤,掌握操作要点。掌 握皮肤缝线拆除的基本知识的操作技能。
整理ppt
整理ppt
附:切口皮肤缝线的拆除
1 拆线时间:不同部位拆线时间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 拆线方法:注意拉线方向,勿使外露部分进入伤口线道 3 缝线拆除后记录伤口愈合情况 :
切口分三类,愈合分三级 。 例胃大部切除愈合良好记录为 II/甲
整理ppt
拆线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正确选用消毒剂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拆线时间 伤口过长或张力过高应分2-3次拆完整个伤
消毒伤口周围正常皮肤
整理ppt
处理创面
整理ppt
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整理ppt
(2)针对以下不同创面采取不同处理方法 缝合伤口; 健康肉芽组织创面; 水肿肉芽组织创面; 萎缩肉芽组织创面; 脓腔伤口; 其他(异物,瘘管或窦道)
【外科见习】外科换药操作

4. 切口的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的切口區域全部打開),培養+藥敏以及加強 換藥。為了縮短時間,在初期消毒後在局部的皮下注 射慶大黴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待創口滲出少後 油紗刺激肉芽生長,新鮮後二期縫合或蝴蝶膠布拉合。
5.一般無嚴重感染的平整創面,用凡 士林紗布敷蓋即可。感染嚴重的傷口, 可用0.05%新潔爾滅,0.02%醋酸洗必 泰等洗滌或濕敷,亦可用黃連軟膏,去 腐生肌散等中藥外敷。化膿傷口可用優 鎖溶液洗滌或濕敷。特異感染,可用 0.02%高錳酸鉀濕敷。 6.最後,覆蓋無菌紗布(一般為8層), 用膠布或繃帶固定。
7. 開始幾天傷口生長主要是肉芽組織的 生長,需要比較濕潤的環境,所以開始 幾天敷料可以多用幾層,保持創面的相 對濕潤。到了後期,傷口生長主要是角 質的生長,此時創面需要相對乾燥的環 境,所以敷料就應該在起到隔離作用的 前提下盡可能薄.乾燥的傷口有條件可以 用敷貼。
引流物的選擇和使用
1、油紗布(條):用於清潔或新鮮肉芽創面,以利促進 上皮生長。
2. 碘酒/碘伏
碘酒
碘伏
原 游離狀態的碘和酒精的混 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絡合 理 合物。其消毒作用的原理 碘。碘伏幹後,會形成一種類似
是游離狀態的碘原子的超 油性的薄膜。 強氧化作用,可以破壞病 原體的細胞膜結構及蛋白 質分子。
優 能夠更好的固定細菌的蛋 對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脫
點 白,而在皮脂腺豐富的地 碘,無腐蝕作用,且毒性低。應
2、換藥室管理 換藥室嚴格消毒。定期測試紫外線照射 強度。嚴格區分無菌、清潔、污染的物 品,並且要標上標誌,嚴格執行消毒隔 離和無菌操作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病 人家屬和換藥以外人員均不能進入換藥 室。醫生護士進入換藥室時必須穿工作 服、戴口罩、帽子,每次換藥前後須用 肥皂徹底洗手。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一切換藥物品必須保持無菌。
外科护理实验报告换药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换药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掌握无菌操作技能,确保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 学会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医院外科护理实验室四、实验对象患者,男,45岁,因“左下肢骨折”入院治疗。
五、实验材料1. 换药包:包括无菌棉球、无菌纱布、无菌剪刀、无菌镊子、碘伏、酒精、生理盐水等。
2. 一次性手套、口罩、隔离衣。
3. 患者病历及个人护理资料。
六、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1)穿戴好一次性手套、口罩、隔离衣,确保自身及患者安全。
(2)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患者姓名、床号、诊断等信息无误。
(3)将换药包及所需物品放置在操作台上,方便操作。
2. 评估阶段(1)观察患者伤口情况,包括伤口大小、形状、深度、有无渗出物等。
(2)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询问患者感受。
(3)了解患者对换药操作的了解程度,讲解换药注意事项。
3. 操作阶段(1)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周围皮肤,去除污垢。
(2)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消毒范围大于伤口边缘。
(3)用无菌剪刀剪开伤口周围敷料,暴露伤口。
(4)用无菌纱布轻轻拭去伤口表面的分泌物,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5)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覆盖,注意保持敷料干燥、平整。
(6)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胶布固定。
(7)清洁双手,脱下手套、口罩、隔离衣。
4. 记录阶段(1)记录患者姓名、床号、诊断、伤口情况、换药日期、换药次数等。
(2)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感受,解答患者疑问。
七、实验结果1. 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迹象。
2. 患者对换药操作表示满意,无疼痛不适。
3. 实验过程中,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了患者安全。
八、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换药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提高了无菌操作技能。
2. 了解了伤口愈合过程,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意识到无菌操作在预防感染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对护理安全的认识。
外科换药的操作规程操作流程

外科换药的操作规程操作流程
一、评估
1、评估伤口情况
2、评估环境
3、时间:晨间护理之前为宜,不在爱进餐、入睡或亲属探视
时进行。
二、计划
1、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2、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3、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
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
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
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
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三、实施
1、核对病人及其手术比为,将病人接到换药室或携用物至旁
安置屏风。
评估计划实施2、解释换药的目的,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暴露伤口部位。
3、去除敷料不变物,用手揭去外层敷料,将污面向上置于弯
盘被货仍至污桶内。
4、沿伤口纵轴方向用镊子揭去内层敷料。
如有分泌物干结粘
着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5、用手执镊法,左手持镊自换药碗中取酒精棉球,递至右手
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
6、右手镊子持清酒精棉球由内向外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两次,
用盐水棉球拭去伤口内的分泌物。
7、可根据伤口情况,敷以药物纱条或合适安放引流物(口述)。
8、在上药的敷料上,加盖无菌纱布。
9、用胶布或绷带不变敷料。
10、整理用物进行处理,安置好病人体位。
四、评价
1、无菌观念强,换药顺序合理。
2、操作方法正确、动作轻、灵敏。
3、完成时间8分钟。
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教研室
外科实验操作手册
第十章外科换药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清洁伤口、处理伤口、更换敷料。
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
【换药器械及敷料】
1、常用换药器械,换药前准备常规物品:
必备:平镊二把、换药碗或弯盘两个(或一次性换药碗);
视伤口情况准备:血管钳、剪子、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2、换药常用敷料及药品:
必备:敷料、消毒棉球(碘伏、酒精等)、胶布;
视伤口情况准备:干棉球、凡士林油纱条、盐水(生理盐水、高渗盐水)、3%双氧水、引流条(管)、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等。
【换药方法】
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
换药者戴帽和口罩,洗手后准备换药物品。
一、一般伤口换药
1、去除敷料
(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撕胶布取下敷料。
撕胶布取敷料的方法有两种:
①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
②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
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
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
【注意】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为无菌镊,一把为有菌镊,不可净污不分,随意乱用。
一手(左手)持无菌镊用于夹持无菌换药碗内的敷料及消毒棉球,交递到另一手持(右手)的有菌镊;有菌镊用于接触伤口及污物。
(3)取下的污秽敷料均放在有菌换药碗内,不得随意乱放、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注意】两个换药碗,一个为无菌换药碗,盛放无菌物,敷料,碘伏棉球、酒精棉球;另一个为有菌换药碗,盛放从创面上取下的污染敷料、引流物和换药时用过的棉球、敷料等污染物。
2、创周(创口周围)皮肤处理
去除敷料后,0.5%碘伏或用75%酒精棉球,无菌切口由内向外消毒,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内;化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
若创周皮肤粘有较多胶布痕迹及污垢,则用松节油或汽油棉棒擦去,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创面(创口内的组织表面)处理
(1)用0.1%新洁尔灭或等渗盐水棉球自内向外轻柔地拭去创面分泌物,涂擦创周皮肤的棉球不得再接触创口内面。
在拭去创面分泌物时切忌反复用力擦拭,以免损伤创面肉芽组织;如分泌物或脓液较多不易清理,可用3%双氧水冲洗创腔。
擦拭创面所用棉球不应太湿,否则不但不易清除分泌物,反而使脓液外流污染皮肤和被褥,可用换药镊将棉球中过多的药液挤掉。
(2)创腔或脓腔深大者,棉球擦洗时应防止脱落在创腔内。
(3)创面拭净后,应注意检查创腔内有无异物,彻底移除伤口内线头、死骨、坏死组织等异物。
(4)最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创周皮肤。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凡士林纱条、药物或盐水纱布覆盖,或放入纱布引流条等。
4、包扎固定
创面处理完毕,创口覆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
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盖敷料或棉垫,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胸带、腹带包扎固定。
5、换药后注意事项:换药毕,整理好病人衣服及床单,并将污秽敷料到入换药室污物桶内,换药用过的换药碗和器械清水洗净,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一次性换药碗放入污物桶。
不可随意摆放或丢弃。
二、缝合伤口换药
1、缝合伤口(无引流伤口)
多为无菌伤口,常于术后2-3天左右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皮肤红肿、伤口下硬结包块,皮下或深部化脓;有无积液、积血,必要时试行穿刺抽液。
(1)无菌缝合伤口:用0.5%碘伏或75%酒精棉球消毒缝合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略大于纱布覆盖范围,然后覆盖无菌敷料。
(2)切口缝线反应:术后2-3天内,创口一般均有轻度水肿,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稍有红肿,但范围不大,这是一种生理反应。
其处理为伤口常规消毒后用75%酒精纱布湿敷即可。
(3)针眼脓肿:为缝线反应的进一步发展,针眼处有脓液,针眼周围暗红肿胀。
对较小的脓肿,可先用无菌镊子夹破并用无菌干棉球挤压出脓液,然后涂以碘酊和酒精即可;脓肿较大或感染较深者,应提前拆除此针缝线。
(4)伤口感染或化脓:缝合切口局部红肿并有压痛,伤口周围红肿有硬结,甚至有波动感出现,作如下处理:
①可先用针头试穿抽脓,或用探针由切口处插入检查。
②确诊为伤口化脓后,应即尽早部分(拆1-2针线)或全部拆除缝线,将伤口敞开,清除脓液和伤口内异物(如线头等);
③清洗化脓性创面或创腔后放置合适的引流物,化脓性创腔的引流多选用生理盐水纱条,其纱条的大小要合适创腔,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
换药至创口愈合。
④若伤口扩开后分泌物不多或仅有血性分泌物,则于清洗或清除异物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创口即可,以后酌情换药;
⑤伴有全身症状者,可适当使用抗生素,配合局部理疗或热敷。
(5)疑有创口积血、积液时,可周围正常皮肤处穿刺,试穿有无积血、积液;或用探针、镊子、止血钳由创口缝合口处插入,如有积血、积液,稍加分离引出,可根据情况拆除1-2针皮肤缝线,扩大引流口,并置入生理盐水纱条引流,换药至创口愈合。
2、缝合伤口(放置引流物伤口)
(1)消毒同无引流缝合伤口
(2)术后伤口放置引流物多为橡皮片(或胶皮管)。
橡皮片多在术后24~48小时取出,可在拔除橡皮片时换药。
对放置引流物的伤口要注意引流量及引流性质,若有多量引流液,应随时更换敷料。
(3)橡皮管引流或烟卷引流(腹腔内引流一般在腹壁另戳口引出)可按常规换药,在覆盖纱布的一侧剪一个缺口,包绕引流管的根部。
烟卷引流管在换药时要注意引流物的多少
和性质,并稍稍松动烟卷引流管(不可拔出)并覆盖敷料。
(4)引流管的拔除:决定拔管,先松动引流管,引流管拔除后,创口处敷油纱条、敷料。
【附】换药常用药物及消毒剂
1、盐水:生理盐水棉球及纱布用于清洁创面、创面湿敷、填充及引流脓腔;盐水用于冲洗脓腔;5%盐水具有较强局部脱水作用,用于肉芽水肿明显的创面。
2、3%双氧水: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
用于冲洗外伤伤口、化脓或坏死组织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3、0.02%呋喃西林溶液:有抗菌和杀菌作用。
用于感染创面的清洗和湿敷。
4、碘伏(聚乙稀吡咯酮,简称PVP-碘):对各种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等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广谱的消毒剂,且无刺激性,有收敛消肿等作用。
0.5%碘伏溶液用于粘膜、创面、脓腔;l%-2%溶液用于湿敷感染创面,最适用于下肢溃疡和癌性溃疡。
5、抗生素溶液:常用l%新霉素Ⅱ和庆大霉素混合液、庆大霉素用于等待二期缝合的污染伤口、较大创面,如烧伤植皮前的创面湿敷,敷料应每日更换1-2次。
6、0.1%新洁尔灭、0.1%洗必太溶液、75%酒精
7、10%大蒜素溶液:具有杀菌和增强组织细胞吞噬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效果较好。
8、10%-20%硝酸银溶液:用于慢性窦道和腐蚀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用后需用等渗盐水棉签擦拭。
9、凡士林油纱条:用于稍低于皮肤的新鲜肉芽创面,促进肉芽、上皮生长作用。
10、碘仿纱条:具有抗菌、防腐、收敛、去臭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用于慢性窦道病灶清除后的伤口,或用于脓肿切开引流的创腔填塞。
碘仿有毒性不宜长期使用。
11、鱼石脂软膏:10%-20%鱼石脂软膏有消炎退肿作用,用于早期皮肤及浅表组织炎症的外敷。
12、氧化锌软膏:10%氧化锌软膏涂于皮肤表面,有保护皮肤免受分泌物侵蚀的作用,常用于肠瘘、胆瘘等皮肤周围的保护。
13、2%聚乙烯吡咯酮碘软膏:用于烧伤、慢性溃疡创面。
14、如意金黄膏、生肌散(中药类):具有止痛、消炎、拔毒、生肌、排脓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