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规范操作

合集下载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第 1页
换药亦称更换敷料。换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操 作正确、动作轻巧,熟悉伤口愈合规律,安排换药顺序,先无菌伤口,后 污染伤口,再是感染伤口,最后是特殊感染伤口。
第 2页
【目的】 1.观察伤口,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 2.清洁伤口,清除伤口内分泌物、坏死组织及异物,以利于肉芽生长。 3.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及控制感染。 4.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第 3页
【评估】 1.病人的身体状况及合作程度。 2.环境:温度,是否清洁。 3.伤口位置、愈合情况、有无感染、有无液体渗出、渗出液体的性质等。
第 4页
【操作步骤】
第 5页
1.用物准备 (1)无菌换药包:内含治疗巾、换药碗(盘)2个、血பைடு நூலகம்钳1把、镊子1 把、无菌盐水棉球、75%乙醇棉球、纱布若干。 (2)其他:胶布、绷带、汽油或松节油、棉签若干。 (3)特殊伤口需准备剪刀、探针、刮匙和引流条等。
第 9页
谢谢大家!
第 10 页
第 7页
3.健康教育 (1)向病人解释伤口换药的重要性。 (2)介绍伤口换药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自我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有 无感染,有无液体渗出及渗出液体的性质等。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介绍伤口换药能够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伤口愈合。
第 8页
【注意事项】 1.换药环境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2.医护人员的态度要和蔼,事先应了解伤口的具体情况,动作要轻柔。 3.用血管钳接触伤口,用镊子取无菌敷料,血管钳和镊子不可接触或交叉 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4.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面积。清洁的伤口应由内向外擦拭,感染伤口则由 外向内擦拭。 5.换药顺序为先清洁伤口,再感染伤口,每次换药后应洗手。 6.特殊感染伤口必须做好床边隔离,传染性伤口的换药器械、敷料应专用。

外科伤口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伤口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伤口换药操作规范1. 概述本操作规范旨在确保外科伤口换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以提供患者合适的护理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本规范适用于医护人员在换药时的操作,涵盖了准备工作、换药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 准备工作在进行外科伤口换药之前,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患者身份和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伤口类型、大小、位置等;- 准备好所需的换药器械、敷料和药品,确保其洁净、完整并处于有效期限内;- 洗手并戴上消毒手套,保持操作的无菌性;- 对换药所需的伤口进行适当的清洁和准备,包括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分泌物等。

3. 换药步骤外科伤口换药的步骤如下:1. 洗手消毒:使用洗手液充分清洗双手,并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

之后,戴上消毒手套。

2. 移除敷料:轻柔地将原有敷料从伤口上取下,避免对伤口进行强烈的拉扯。

3. 清洁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清洁伤口,去除伤口周围的分泌物和污物。

使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大的刺激。

4. 干燥伤口:使用干净无菌纱布轻轻拍干伤口,确保伤口表面干爽。

5. 敷药包扎: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并将其涂抹于伤口表面。

然后,使用无菌敷料将伤口包扎好,确保敷料贴合紧密并不会对伤口施加过多压力。

6. 清理工作:将用过的器械、敷料和其他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7. 洗手消毒:换药操作完成后,再次洗手消毒,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和卫生。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外科伤口换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和整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注意个人防护,使用消毒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本身的伤害;-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和敷料;- 轻柔地处理伤口,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大的刺激或拉扯;- 在换药前后,及时记录伤口的情况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5. 总结外科伤口换药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合理的操作规范能够确保换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本操作规范进行换药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注重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为了确保外科换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以下是外科换药的详细操作规范。

1.消毒准备a.换药前,务必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b.准备消毒药水(如氯己定、酒精等)和纱布等换药所需的材料。

c.准备好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d.准备换药所需的医用胶带或绷带。

2.伤口处理a.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确保伤口表面清洁。

b.使用纱布进行轻柔擦拭,将伤口周围的血液、渗出物等清除干净。

c.如有需要,使用消毒药水进行伤口消毒。

3.换药操作a.准备好新的敷料,确保在打开前已经进行了适当的无菌处理。

b.在伤口周围涂抹一层适合的护肤剂以防止敷料粘住伤口。

c.必要时,使用医用胶带或绷带固定敷料。

d.严格按医嘱更换敷料的频率和方法进行操作。

4.敷料处理a.换药后,将使用过的敷料正确处理,避免传播感染。

b.使用双手戴上厚手套,将使用过的敷料放入切除袋中。

c.把切除袋丢进医疗垃圾桶中,并及时妥善处理。

d.按照医疗垃圾的处理规范进行分类和处置。

5.消毒和清理a.换药后,及时进行消毒,确保换药区域干净无菌。

b.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医疗器械、工作台面等进行消毒。

c.清理换药区域,包括废弃物和污渍。

d.将所有使用过的物品和工具归位或丢弃。

6.记录观察和沟通a.在患者病历上准确记录换药的时间、频率和过程,包括伤口状态、渗出物性质等。

b.注意记录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特殊情况,如疼痛、红肿等。

c.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如感染迹象、过度出血等。

7.个人防护和安全注意事项a.换药过程中,严格遵守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规定。

b.确保自己的个人防护措施完善,包括戴口罩、穿防护服等。

c.注意手术室和换药区域的整洁和干净,避免滑倒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以上是外科换药的操作规范。

外科换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伤口的消毒和敷料的及时更换,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同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外科换药是外科护理中重要的操作之一,它是指在外科手术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处理和换药。

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保持切口的清洁、防止感染和促进创面的愈合。

下面将介绍外科换药的规范操作步骤。

一、术前准备1.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详情、切口性质和术后处理要求。

2.双手无菌洗手,穿戴好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套。

3.准备好所需的无菌敷料、脱脂棉球、抑菌溶液和药品。

二、操作步骤1.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和目的,获得其同意。

2.检查患者切口的情况,包括切口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渗液、红肿等。

3.清洁工作台,并将所需的无菌工具和敷料摆放妥当。

4.外科换药操作应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根据切口性质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换药,包括揭封法、擦拭法、冲洗法等。

5.双手戴好手套,取出所需的抑菌溶液和脱脂棉球。

蘸取抑菌液,轻轻擦拭切口周围皮肤,从切口两侧向中间方向清洗,每次用新的一面。

6.对于深度切口,可用温盐水进行冲洗,保持温度适宜且流速适中,使切口内的积脓、异物等得以清除。

7.用脱脂棉球取适量的抑菌溶液在切口周围适度擦拭,使创面愈合良好。

8.处理切口渗液,用脱脂棉球或无菌纱布轻轻吸干渗液。

9.确保切口周围的皮肤干燥,使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

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敷料,如纱布、透明敷料、生物敷料等。

10.用无菌纱布固定敷料,不得过紧或过松。

11.记录换药操作的时间、措施和病情变化等相关信息。

三、术后护理1.检查切口是否有任何异常,包括红肿、渗液、痛感、脓液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定期更换敷料,促进创面的愈合。

一般情况下,术后24小时内更换敷料,之后根据情况每天或隔天更换一次。

3.注意切口的清洁和防护。

避免切口沾水,尽量避免湿润环境,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

4.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和并发症。

5.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心理支持,帮助其舒缓焦虑和疼痛。

外科换药作为外科护理中的关键操作之一,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手技和严谨的操作规范。

外科实验操作手册- 外科换药

外科实验操作手册- 外科换药

xx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教研室外科实验操作手册第十章外科换药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清洁伤口、处理伤口、更换敷料。

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

【换药器械及敷料】1、常用换药器械,换药前准备常规物品:必备:平镊二把、换药碗或弯盘两个(或一次性换药碗);视伤口情况准备:血管钳、剪子、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2、换药常用敷料及药品:必备:敷料、消毒棉球(碘伏、酒精等)、胶布;视伤口情况准备:干棉球、凡士林油纱条、盐水(生理盐水、高渗盐水)、3%双氧水、引流条(管)、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等。

【换药方法】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

换药者戴帽和口罩,洗手后准备换药物品。

一、一般伤口换药1、去除敷料(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撕胶布取下敷料。

撕胶布取敷料的方法有两种:①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

②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

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

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

【注意】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为无菌镊,一把为有菌镊,不可净污不分,随意乱用。

一手(左手)持无菌镊用于夹持无菌换药碗内的敷料及消毒棉球,交递到另一手持(右手)的有菌镊;有菌镊用于接触伤口及污物。

(3)取下的污秽敷料均放在有菌换药碗内,不得随意乱放、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外科术后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术后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术后换药操作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范外科术后换药的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恢复过程顺利进行。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 换药前,医护人员应洗手并佩戴手套和口罩。

- 将所需的换药材料准备齐全,包括纱布、药物、清洁剂等。

2. 患者准备
- 在换药前,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和流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 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以方便换药操作。

3. 清洁伤口
- 使用无菌的清洁剂和消毒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

- 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度刺激或损伤。

4. 更换敷料
- 将医护人员手套的指尖以无菌方式触摸敷料。

- 轻轻撕开敷料的包装,避免敷料接触其他物体。

- 将敷料均匀地贴合在伤口上,确保完全覆盖。

5. 清理工具和个人卫生
- 换药结束后,将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正确的清洁和消毒。

- 医护人员应洗手,并丢弃使用过的手套和口罩。

6. 记录和观察
- 在换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做好记录,包括换药时间、换药前后伤口的状态等。

- 定期观察患者的伤口,并及时记录任何异常情况。

注意事项
- 换药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惯,避免交叉感染。

- 如遇到换药操作不顺利或患者出现问题,应及时寻求医疗主管的帮助。

总结
严格按照本文档的操作规范进行外科术后换药,可以确保换药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护人员应遵守相应的操作步骤,注重个人卫生和患者体验,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外科换药操作规章制度范本

外科换药操作规章制度范本

外科换药操作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外科换药操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和《外科护理操作规程》,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换药操作前的准备1. 操作人员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并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2. 准备换药物品,包括无菌治疗碗、弯盘、镊子、剪刀、手消毒剂、无菌敷料、棉球、纱布、盐水、胶布等。

3. 环境准备:换药应在换药室进行,如有特殊情况可在病房进行。

三、换药操作流程1. 与患者沟通,了解伤口感染情况,核对患者信息。

2. 揭开外层敷料,用手揭去外层敷料,将污面向上置于弯盘内。

如敷料渗出明显,可戴无菌手套操作。

3. 揭去内层敷料,沿伤口纵轴方向用镊子揭去内层敷料。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

4. 消毒伤口,使用酒精棉球或盐水棉球进行消毒,由内向外沿着切口方向擦拭。

5. 清洁创面,使用盐水棉球轻轻沾吸去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

6. 更换敷料,将无菌敷料置于伤口上,用胶布固定。

7. 清理换药现场,将使用后的污染物放入污物盘或敷料桶内。

四、换药操作注意事项1. 换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 换药时,两把镊子一把与伤口接触,另一把只能起到传递和消毒作用。

3. 换药后,所有医疗垃圾必须送到指定的医疗废弃物垃圾箱内,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 特殊感染伤口应隔离换药,器械分开消毒,敷料焚烧。

五、换药室管理1. 换药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非换药人员不得入内。

2. 换药室内应严格划分无菌区与污染区,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应分别放在固定位置,不得混淆。

3. 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

已开启的无菌物品超过24小时需重新灭菌。

4. 换药室内的无菌持物镊(钳)及容器每周消毒两次,并保持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液量。

六、考核与评价1. 定期对换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换药操作技能。

2. 设立换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对操作人员进行评价,包括操作准备、操作流程、换药室管理等方面。

外科换药室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室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室操作规程一、概述二、岗位要求1.换药医生:必须具备临床操作资格,并熟悉外科换药流程及操作规范。

2.护士:应具备相应岗位资质,熟悉外科换药操作流程,并能熟练操作医疗器械。

三、操作流程1.准备阶段(1)核实换药医嘱,确认换药时间和频次;(2)准备所需物品和器械:包括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敷料、无菌盆盘、换药巾、药品、洗手液等;(3)准备良好的操作环境:保持室内干净整洁,确保无菌条件;(4)进行手卫生:穿好手套之前,按规定进行洗手操作。

2.执行阶段(1)进入患者房间或换药室前,再次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口罩,以保持洁净状态;(2)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治疗过程,并充分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感;(3)静脉输液的情况下,停止输液,并注意结束时间以便及时复原;(4)先将原有敷料剪开或进行逆行,清除伤口及周围污物,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5)根据医嘱或常规操作换药:包括涂抹药物、敷贴无菌敷料等;(6)根据需要记录伤口情况,如出血、渗液等;(7)处理换药后的废弃物,分类投放。

3.完成阶段(1)换药完成后,嘱患者保持伤口清洁,避免触碰伤口,注意休息;(2)清理操作区域,将所有器械等物品清洁消毒并归位,保持整洁;(3)卸下手套并进行手卫生,及时离开操作区域;(4)及时将患者的变化情况和意见反馈给医生。

四、注意事项1.换药过程中保持沟通与配合,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意愿;2.操作前要认真核对医嘱,确保换药时间和频次的准确性;3.换药医师和护士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换药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4.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持操作区域的洁净和无菌状态;5.换药后及时清理操作区域,及时处理废弃物,防止感染传播;6.换药过程中及时记录患者的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

7.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解释换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适感。

五、操作风险1.换药过程中,可能导致伤口重新感染传播,注意无菌操作;2.换药过程中,可能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感,要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温暖和安抚;3.换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要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 的次数;
四、换药步骤:
1、到床前核对患者,评估换药所需物品准备
• • • • • • • • • • ↓ 2、向患者解释换药目的,解除焦虑(爱伤情结) ↓ 3、帮助患者取得合适体位,解除敷料 ↓ 4、打开换药包,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 ↓ 5、清洁敷料覆盖、包扎固定 ↓ 6、污物敷料的处理
• 包扎固定要点:
• • • • A 垂直身体长轴 B 顺皮纹方向 C 垂直伤口 D 一般用三条胶布粘贴,长度 一般为敷料宽度的2-2.5倍。
(九)操作后处理:
A 操作物品归还原处 B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C 医疗垃圾带走,妥善回收和分类处理
(十) 最后洗手-----------保护自己
通畅;
3、保持和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 总的目的: 通过以上三点达到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的最终目的。
三、换药的原则
(基本原则:无菌原则)
1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1)换药者要戴口罩、帽子,洗净双手才能开始换 2 药。 (2)设专一的换药室进行一般的伤口换药。 3 (3)污染或用过的敷料不能乱扔,特殊感染的敷料 要焚烧。 4 (4)先换清洁伤口,其次是污染伤口,后换感染伤 口,最后换需消毒隔离的伤口;医生当天有手术时, 术前不宜行感染伤口的换药 !!
消毒(清洁区、相对清洁区、污染区)
图示:用75%酒精或碘伏棉球消毒缝合伤口及周围皮肤。 一般应达伤口周围5 cm。双手执镊,右手镊接触伤口, 左手镊子从换药碗中夹无菌物品,并把敷料传递给右手镊 子,两镊不可相碰。换药时由内向外,以保证消毒范围 彻底!
回字型 清洁伤口 由内向外 污染伤口 由外向内
4、高渗盐水:
主要用于:创面水肿较重时。 高渗盐水的目的: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高渗盐 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 或是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
5、 高渗葡萄糖:
脱水剂,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 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 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 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 口愈合; 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 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 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拆线时间 头颈面部3~5天,胸、腹、背、臀部7~9天,四 肢7~10天,手足背10~12天,足底半月或更长, 张力缝线14~16天。
贫血明显、营养不良、老年、体弱、多病、切口 过大等可延期或间断拆线。有感染者可提前几天。
(七)特殊切口换药2:开放性伤口
• 多为感染伤口,换药目的在于了解伤口的 大小、深度、分泌物情况,引流是否通畅, 以及上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 对鲜红、干净、易出血的健康肉芽组织, 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或药液蘸吸创面渗液。 当棉球药液过多要适当拧干再消毒皮肤。 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肉芽后加盖无菌敷料。
(八)包扎固定
3、0.9%生理盐水:
主要用于:创口的洗涤湿敷和冲洗。 对于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冲洗能够去处一些 杂质和感染物。 湿敷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 粘膜。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 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 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 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 •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较好的,长期效果不佳, 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B 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再次 确认病人的伤口情况。
(四)去除敷料
操作流程: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再用镊 子取内层(揭起时沿伤口长轴),在换药过程中始终保 持一把镊子处于相对无菌状态。
(补充:若内层敷料已与创面干结成痂,为使敷料与创面分离, 可用无菌盐水、过氧化氢溶液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顺 伤口长轴方向轻轻揭去纱布。揭下的纱布、污物应放在弯盘 中。)
6、 凡士林纱布(油纱):
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 的创面还可以止血; 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7、 3%双氧水: 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8、 0.2-0.5%庆大霉素溶液: 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9、 0.02%呋喃西林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10、 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 11、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12、 2%红汞: 皮肤黏膜的消毒,皮肤檫伤红汞最好,涂上后十几分钟就干燥不用包扎。 13、 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形成。 14、 0.5-2%醋酸: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15、 0.05%洗必太:创面、伤口冲洗。 16、 利凡诺:收缩创口效果最好(直接湿覆)。 17、 50%硫酸镁溶液: 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局部湿热敷。 18、 5%硼酸软膏: 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用硼酸溶液湿覆去腐直到肉芽新鲜. 使用 生肌散粉末可以促进肉芽生长。
(5)凡属高度传染性伤口,如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绿 脓杆菌等感染的伤口,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伤口换药有 专人负责处理,用过的器械要单独灭菌,换下的敷料要马 上焚烧,工作人员要刷洗双手并浸泡消毒。
2、选择最佳的换药环境 (1)能离床的病号一律在换药室换药,不能离床者需在床边 换药,换药应避开打扫病室卫生、晨间和晚间护理、治疗、 休息和用餐时间。 (2)换药时要求室内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
图示:如何揭敷料???
(五) 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
A 严格掌握无菌原则。
B 先无菌伤口,后感染伤口;先简单伤口,后复杂伤口;先一般伤口, 后特殊伤口。 C 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遵守无菌术原则,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 镊子接触敷料作为传递,二者不可混用。 D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轻沾吸去分泌物或脓液,由内 向外。不得用擦洗过创面周围皮肤的棉球沾洗创面。 E 在换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把镊子(或钳子)协同把沾有过多盐水 或药液的棉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左手)镊子位置向上, 而使接触伤口侧(右手)镊子位置在下,以免污染。
七步洗手:
换药的基本流程到此告一段落
常用消毒液选择
1、酒精:
酒精又叫乙醇,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 50%的酒精用于防褥疮;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 温。 消毒原理: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 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 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 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 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 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 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由此可见,酒精杀菌消毒能力的 强弱与其浓度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过高或过低都不行,效果最好的是 75%。 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或 者说粘膜消毒应忌用酒精),一般选用碘伏。经典的消毒方法是2%碘酒 二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酒精极易挥发,因此,消毒酒精配好后,应立 即置于密封性能良好的瓶中密封保存、备用,以免因挥发而降低浓度, 影响杀菌效果。
(三说明交换敷料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不适 反应,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理解支持与合作; 条件允许送病人到换药室交换敷料; 让病人保持适当体位,要求即能很好暴露伤口,又能 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安全、保暖、舒适的需要;如分泌物 多或需冲洗伤口是应垫放治疗巾,以保护床罩; 尽力尊重病人隐私权。
持镊子姿势:
执笔式,始终保持垂直向下的姿势
错误
正确
(六)换药过程中观察伤口情况
A 换药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伤口有无积血、积液;伤口血供情况;创面有 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或伤口感染等。 B 凡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切口,需及时向带教老师说明情况,以及时做出进一步处 理。 C 若伤口有缝线反应,可常规消毒后酒精湿敷。 若伤口有针眼脓疱,较小者可用无齿镊弄破并用干棉球挤出脓液,再用碘酒、 酒精消毒。较大者需要拆除缝线,清楚脓液、异物,清创后放置引流物。 若伤口有积血、积液的切口,先用注射器从正常皮肤处潜行穿刺抽除,或用镊 子、探针由创口处稍加分离引流。 若伤口出现脂肪液化(脂肪丰富的切口易出现脂肪液化),需广泛的敞开切口 (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以及加强换药。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 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 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
外科换药浅析
解放军第105医院骨一科
一、换药的概念
•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用于创伤和手术后伤口、感染 性伤口、体表溃疡及窦道等,包括检查伤口,清洁伤 口,清除脓液、分泌物及坏死组织,覆盖敷料 。
二、换药目的
1、观察伤口情况,作相应处理; 2、保持创面清洁,清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脓液引流
• 接触伤口的敷料光洁面朝下
• 一般伤口覆盖敷料8-12层
2层
4层
8层
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呢? • 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 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 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 • 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 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 下尽可能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