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已经做完)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教育统计是指收集、整理和分析与教育相关的数量数据的过程。
教育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投入的效果等。
通过教育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平等现象,为改进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依据。
教育统计采用了许多数学和统计的方法,例如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教育测量评价是指评估和度量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通过教育测量评价,我们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绩效等。
教育测量评价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评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定量方法则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来度量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教育测量评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教育政策和方法的效果和作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统计数据和评估结果,我们可以了解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状况。
其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能够促进教育的公平与效益。
通过统计和评估,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平等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再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校改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
通过测量评价,教师和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然而,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差。
这可能会影响统计结果和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同的测量评价方法和工具需要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技术支持。
因此,专业人员的培养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还需要合理的制度和机制支持。
政府和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为统计和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和答案)

福建师大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试卷年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名词解释(20%)1、积差相关: 研究两种现象,两种行为或两个事物,一句话,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时,积差相关是应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
3、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4、测验的信度:任何测量都必须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即测量结果不能随测量者、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测量、测量的可靠性问题就是测量的信度问题。
二、简答题(45%)1、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答:现就双向细目表的制作提出如下建议:(1).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教案、教材具有一致性。
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题量以中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答完为限。
(2).双向细目表中反映学生学习水平一维采用“识记(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所以一个考核内容中的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考核目标。
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目标分类对应的试题所占分值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8:28:30:24,因课程性质不同,可作适当的调整,但其调整范围控制在10%左右。
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 - 安徽省含山县教师进修学校-http

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 置的数。 出现频数最高的数。
: Range max min
X 平均差=
i
X
n
2
方差标准差 标准差
X
i X n
i X n
2
X
2
注:应用举例见表1.doc
相对位置数
平均值与标准差用来考察与分析同质的统计资料是有价 值的,但对于不同质的考试,如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 同考试意义就不大。这样就要计算相对位置量数。相对位 置量数有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两种。这里就常用标准分数 作些介绍。 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它是一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 标准差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位置的 量数,其计算方法为:由原始分数与 x 平均分数 X 的差除 以标准差s所得的量数,其符号为“Z”,计算公式是:
教师自编测验的分类
配置性测验
调查和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教育之前的知 识基础及其学习水平。 ----差异、衔接,入学考试、竞赛性测验
形成性测验
评价某一阶段教学的完成程度 ----反馈、调节,平时测验
了解某一学段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并以此为依据作出总结性评定。 ------期中、期末、毕业会考
一个变量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却减少 或增加;
负相关:
无相关:
说明两个变量是独立的,即由一个变量值, 无法预测另一个变量值。
统计学中,就用“相关系数”来从数量上描述两个 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用符号“r”来表示。
相关系数取值范围限于:-1≤r≤+1
相关系数表示的意义
相关系数(r)0.00-±0.3 ±0.30-±0.50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新编教程-第04章相关系数

第一节 相关的统计学意义
三、由散点图认识相关情况
我们还可以从相关散点图的几何分布形态来认识相关的强度与方向。如果散 点图形杂乱无章,没有显示出向某个方向延伸的情形,则说明相关程度很低;如 果散点图分布形成一个边界不规则的椭圆,则说明两个变量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这里的椭圆越扁长,则相关程度越高。倘若散点图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则说明相 关系数接近1或-1。至于相关的方向,则可以通过散点椭圆图形的长轴所在直线 的斜率来判断。从左下方往右上方延伸的情形是正相关;从左上方往右下方延伸 的情形是负相关。这样,我们可以从散点图的分布情况,初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 的相关情况。
第一节 相关的统计学意义
三、由散点图认识相关情况
由于事物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在实际研究中,通过统计方法确定出来的相关 系数r即使是高度相关,我们在解释相关系数的时候,还是要结合具体变量的性 质特点和有关专业知识的。两个高度相关的变量,它们之间可能具有明显的因果 关系,也可能只具有部分因果关系,还可能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数量上的相 互关联,只是它们共同受到其他第三个变量所支配的结果。除此之外,相关系数 r接近零,只是表示这两个变量不存在明显的直线性相关模式,但不能肯定地说 这两个变量之间就没有规律性的联系。
第二节 积差相关
研究两种现象、两种行为或两个事物,一句话,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时,积差相关是应 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第二节 积差相关
一、积差相关概念及基本公式
英国著名统计学家皮尔逊(K. Pearson)跟随英国著名科学家高尔顿(F. Galton)在合作研究有关人类身高遗传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回归”的概念以 及积差相关分析方法。
XXX《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答案

XXX《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二答案D测量的目的正确答案:BCD4在测验评价中,试题难度是指()。
A试题的区分度B试题的区分度和可信度C试题的难易程度D试题的正确率正确答案:C5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包括()。
A指导教育教学B促进教育改革C评定学生成绩D选拔人才正确答案:ABD6测验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
A测验内容应当准确B测验应当具有可靠性C测验应当具有有效性D测验应当具有公正性正确答案:ABCD7常用的测验分析方法包括()。
A描述性统计分析B因素分析C相关分析D回归分析正确答案:ABCD8教育评价应当注重的原则包括()。
A全面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公正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正确答案:ABCD9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
A明确性原则B可操作性原则C可比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正确答案:ABCD10测量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
A指标B量表C测验D问卷正确答案:ABCD11教育评价的主要对象包括()。
A学生B教师C学校D教育系统正确答案:ABCD12测量的可靠性是指()。
A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B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C测量结果的有效程度D测量结果的公正程度正确答案:B正确答案:B4.在合成测验时,需要注意先易后难、同类组合、讲究测验题目编排的方式和题型应多样化等问题。
5.论述题的局限性表现在取样范围比较小且不均匀、评分的主观性强、难于测得预期结果,重点容易失控以及被试作答和评分阅卷都相当费时等方面。
6.结构效度的验证步骤包括提出有关理论结构的说明,并据此设计测量用的试题;提出可以验证该理论结构是存在的假设说明;采用各种方法收集实际的资料,以验证第二步提出的假设的正确性;收集其他类型的辅助证据,淘汰与理论结构相反的试题,或是修正理论。
7.制定教育评价表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对每项评价指标分配权重,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
确定权重的方法包括关键特征调查法、两两比较法、专家评判平均法和倍数比较法等。
8.等级相关适用的情况包括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两个变量中的一个是连续变量,另一个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
福师(2020-2021)《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一(2)答案

福师(2020-2021)《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在线作业一
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共12题,24分
1、教育测量与评价按()来分主要有三种: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A参照点
B运用的时机
C被试的行为表现
D内容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2、测验的()指的是用同一测试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A内容效度
B结构效度
C重测信度
D同质性信度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C
3、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随之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随之减小,这样的相关称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完全相关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4、()较适合于测量被试对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记忆情况。
A简答题
B选择题
C是非题
D论述题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5、相关系数r=1时称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完全相关
D零相关。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教育统计是指对教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它可
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教育系统的结构、特征和趋势,以及学生、教师和学校
的个体和群体特征。
教育统计的主要数据源包括学生档案、学校报告、调
查问卷和标准化考试成绩等。
测量评价是指对教育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
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学校的绩效水平。
测量评价的
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标准化考试和综合评价等。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帮助政府和
教育机构了解教育系统的整体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其次,
它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以便针对性地进
行教学改进。
此外,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还可以为教育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教育提供支持和指导。
要进行有效的教育统计和测量评价,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
数据的收集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即明确要回答的研究问题和评估要素。
其次,数据的收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数据的分析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技术。
最后,数据的解释和应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决策。
总之,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是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
收集和分析数据,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系统的质量和效果。
它可以为教育政
策制定、学校管理和教学改进提供支持和指导。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变量属于()。
A、称名变量B、顺序变童C、等距变量D、⽐率变量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扌居进⾏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于64分的考⽣⼈数⽐例为()。
A、36%B、46%C、54%D、64%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智⼒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潜能测量与评价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B、没有关系C、百分等级PR⼤于Z分数D.在⼀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对应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VZW = ,试问:槪率P (Z?的值为()oA、B、C、D、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B、智⼒与成就测量与评价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D、诊断性与个⼈潜能测量与评价7. 适合于菜些⽤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B.内容效度C.效标关联效度D.结构效度8. 统计学中反映⼀纽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哪个选项()。
D、中数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商于78分的考⽣⼈数⽐例为()。
A、90%B、10%C、78%D、22%10.考试中对学⽣进⾏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董()A、称名B、顺序C、等距D、⽐率答案提⽰:3. C 9. B⼆、绘制统计图(共10分)答案提⽰:考核知识点:次数直⽅图与多边图的绘制,见第⼀幸第三节的次数分布直⽅图的内容,P10-12o三、槪念解释(每⼩题3分.共9分)1 ?测验的信度2.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3?教育评价答案提⽰:1. 测验的信度考核知识点:测验的信度的概念,参见P732. 常模参照测董与评价考核知识点: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参见P653?教育评价考核知识点:教育评价的概念,参见P58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 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修养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发展超哪些作⽤1. 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修养考核知识点:测董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参见P63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发展超哪些作⽤考核知识点:学校课业考评对学⽣发展担的作⽤,参见P115o3. 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考核知识点: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参见P104五、计算题(每⼩题11分,共33分)1?中学纽5⼈⾝商分别为170、120. 110. 160、130厘⽶:幼⼉组5⼈分别为50、70、90、55、45厘⽶; 问中学组和幼⼉组⾝爲哪⼀组离散程度⼤2.某次考试中男⼥学员考试成绩如下表,问性别与此次考试成绩是否相关(公式:卞=,"炳)(男⼥分别⽤1、°表⽰)S y3?已知五个数損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期末综合试卷
课程名称:《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专业
年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20%)
1、积差相关: 研究两种现象,两种行为或两个事物,一句话,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情
况时,积差相关是应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两
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
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
依据。
3、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4、测验的信度:任何测量都必须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即测量结果不能随测量者、时间、地点的
变化而变化,作为测量、测量的可靠性问题就是测量的信度问题。
二、简答题(45%)
1、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
答:现就双向细目表的制作提出如下建议:(1).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教案、教材具有一致性。
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题量以中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答完为限。
(2).双向细目表中反映学生学习水平一维采用“识记(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所以一个考核内容中的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考核目标。
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目标分类对应的试题所占分值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8:28:30:24,因课程性质不同,可作适当的调整,但其调整范围控制在10%左右。
(3).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试题的题目类型,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案例分析等。
一份试卷中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搭配应合理,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所占分值之比一般保持在3:7或者4:6。
(4).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考试目标项目(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下面对应的各列中,应填写各考核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
不能简单的划“∨”,也不能填写题号和题目个数。
并不是每一个考核内容都必须有所有的考试目标项目。
(5).“考试内容分值合计”是各章考核内容各种考试目标项目所赋分值的合计。
教师在制作双向细目表时,应注意该合计与这些考核内容所占的教学学时的比例。
(6).“考核目标项目分值合计”是所有章次对相同考核目标所赋分值的合,所有考核项目分值合计的比是试卷合理性的依据。
(7).命题双向细目表制作完成后,须由命题人签字并交审核人审核。
审核人应重点对细目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审核:(1)各考核目标所占百分比的分配是否合理;(2)各考核内容及各单元内容所占百分比是否合理。
(8).对于双向细目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例如:绪论在授课时占1学时,但没有考核题目),可在细目表中或表后增加备注,对情况进行说明。
(9).教师命题应当以双向细目表为依据。
(10).归档保存的试卷双向细目表的各项目内容,包括命题人和审核人签字、时间等均应齐备;表中各列和各章分值小计的数值统计要准确。
(11).上述意见是原则性意见,各系院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课程性质作适当调整。
2、方差分析的假定条件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1)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A、效应的可加性B、分布的正态性 C、方差的一致性
(2)方差分析基本思想:
(1、问题的提出(2、方差分析的直观思想(3、MS间和MS内的数量表示(4、F检验
(5、平方和分解公式(6、方差分析的实质(7、方差分析的实质(8、方差分析的实质
(9、方差分析的实质(10、关于方差分析适用条件的说明
3、简述抽样方法的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
一、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将调查总体全部观察单位编号,再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操作简单,均数、率及相应的标准误计算简单。
缺点:总体较大时,难以一一编号。
二、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又称机械抽样、等距抽样,即先将总体的观察单位按某一顺序号分成n个部分,再从第一部分随机抽取第k号观察单位,依次用相等间距,从每一部分各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易于理解、简便易行。
缺点:总体有周期或增减趋势时,易产生偏性。
三、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总体分群,再随机抽取几个群组成样本,群内全部调查。
优点:便于组织、节省经费。
缺点:抽样误差大于单纯随机抽样。
四、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
有按比例分配和最优分配两种方案。
优点:样本代表性好,抽样误差减少。
以上四种基本抽样方法都属单阶段抽样,实际应用中常根据实际情况将整个抽样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来进行,称为多阶段抽样。
各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一般是: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三、论述题(35%)
1、某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数分别为156厘米和48千克,标准差分别为3.2厘米和2.8千克,
该班学生身高和体重哪个离散程度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