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会计学博士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方案(2010)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2010年6月29日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2010年级开始执行)一、适用学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经济学门类)●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专业)●金融学(二级学科、专业)二、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3、特聘教授招收的直读博士生在学生入学的第1年尽量明确导师;尚未明确导师的,由系成立指导小组统一代行导师职责,第2年开始明确每个学生的导师和指导小组。
三、培养目标具有坚实宽广的经济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独立从事应用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能够在经济学学术领域或管理部门从事独创性的研究工作。
四、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统计学和高级经济学理论及有关的IT和网络技术与技能。
2、专业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的前沿知识。
3、交叉学科知识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管理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1、普通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2。
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读博士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50。
课程设置见附录。
五、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按照2008年6月17日经济、管理学位评定分委员通过的“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执行。
附录:一、普通博士生修读科目及学分要求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2,自学课程学分另计。
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90610042)2学分(考试)●博士生外语(基础部分)(90640012)2学分(考试)2、必修环节(6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2学分(考查)●资格考试(99990051)1学分(考试)●社会实践(69990041)1学分(考查)●二年级学术论文1学分(考查)3、学科专业要求学分(≥12学分)●应用随机过程(70510273)3学分(考试)●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4学分(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I (90510053)3学分(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Ⅱ(90510063)3学分(考试)●高级宏观经济学I (90510153)3学分(考试)●高级宏观经济学Ⅱa (90510402)2学分(考试)●高级宏观经济学Ⅱb 2学分(考试)●高级计量经济学I (90510133)3学分(考试)●高级计量经济学Ⅱ(90510043)3学分(考试)●应用宏观经济学I (90510372)2学分(考试)●应用宏观经济学II (90510382)2学分(考试)●应用时间序列基础(90510392)1学分(考试)●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80514543)3学分(考试)●数量经济学专题(70510292)2学分(考试)●金融经济学(70510143)3学分(考试)●金融工程案例分析(先修金融工程)(70510473)3学分(考试)●高级资本市场理论(90510193)3学分(考试)●高级公司财务理论(90510203)3学分(考试)●实证金融学(80511762)2学分(考试)4、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
2014年会计学博士培养方案

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20201 授学位)一、培养目标(300字以内)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财务与会计管理和研究人才;2.掌握坚实的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财务会计理论2.财务管理理论3.审计理论4.管理会计理论三、学习年限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
硕博连读、直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7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攻读博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12学分。
直博生、“1+4”硕博连读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32学分。
五、培养过程必修环节1.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对博士生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评估博士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学术科研能力。
学科综合考试应在博士生学习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由各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学科点具体落实。
各学科应成立综合考试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3-5名专家组成,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综合考试工作。
考试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暂缓通过三种,对于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学生重新考试或退学。
博士生在学期间共有两次综合考试机会,第一次考试未通过者允许参加下一次考试(两次考试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两次均未通过,按退学处理(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可转为硕士)。
2.学术交流。
博士生应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其它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
同时,还应具有在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言的经历3.学期学术报告。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思维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会计管理和研究人才。
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承担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 财务会计2. 审计3. 财务管理4. 管理会计三、学习年限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4 年。
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科学研究为主,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第六学期完成答辩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专业通开课、选修课四部分构成。
具体课程设置见以下课程计划表。
五、应修满的总学分数博士研究生应修满15 学分方可进入答辩阶段毕业。
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 4 学分、学科通开课 2 学分、专业通开课2学分、选修课7学分。
选修课程应根据自己学习方向,结合导师意见和自我知识结构进行选择。
六、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并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在第三——四学期,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论文写作大纲、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所属专业教研室导师组答辩后方能正式进入论文撰写工作。
博士研究生论文初稿完成后交导师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推荐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通过学院审查后,方可组织论文的评阅、答辩等工作。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利用假期赴企业或其他单位调查;参加导师或教研室安排的辅助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讲授、辅导、答疑等);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或根据导师的安排参与调研、收集资料等。
清华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1982-1983年度第二十二次校长工作会议通过—(2010年7月修订)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博士教育是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相结合。
各院系应依据此规定制订学科博士生培养要求,并做好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一、培养目标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如下:1.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2.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所在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博士生根据不同的选拔方式,分为参加全校组织统一入学考试的普博生;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被直接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的直博生;本校在校优秀硕士生被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的提前攻博生;有长期实际工作经验、研究成果突出的在职人员委托培养攻读学位的论文博士生。
普博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
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
因研究工作需要延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可以向研究生院申请延期。
三、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博士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一般不设副导师。
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经审批同意后,导师可以聘任一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其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副指导教师。
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财政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3 授经济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的能够从事财政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人才和经济部门高级管理人才。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经济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研究。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能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独立从事高层次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财政宏观调控研究财政政策原理与效应评估、财政风险评估与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动态宏观财政政策分析、公债原理与政策分析。
2.政府预算及公共部门效率研究政府预算理论与制度分析、预算支出绩效分析、绩效预算问题研究、公共项目效应评估技术与方法、公共部门效率评估、公共品供给效率分析。
3.社会公平与财政再分配职能研究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经济分析、收入不平等的测度与分析、财政再分配的原理与政策设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环境正义与环境财政研究。
4.税收理论及制度设计研究税收原理与政策分析、最优税理论与制度设计研究、中国税制与税收筹划问题研究、环境税费问题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与地方税收体系研究。
5.中外财政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与发达国家税制比较研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税制比较研究、外国财政制度研究。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课程设置参见《财政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博士生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清华大学数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数学一、适用学科数学(Mathematics),一级学科,理学门类,学科代码:070100本方案适用于以下二级学科:●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二、培养目标培养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愿为祖国的科教事业贡献力量的一流数学人才。
使得学生遵循学术规范,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在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上做出原创性工作。
三、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二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3、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专题讨论班和国内外学术会议,选择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四、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普博生普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22,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10。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2、直博生直博生(包括提前攻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42,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30。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五、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须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确定导师,确定导师以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或相关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论文选题、撰写选题报告并举行选题报告会。
选题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导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一般不少于一年。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会计学专业代码分院(系)方案制定负责人签字分院院长签字院长签字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让学生能对会计学、法律法规等有基本认识,能进行会计实务操作及会计信息化处理操作,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及政府机关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会计方法和会计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练掌握现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法律、审计、财税等基本知识;4、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知识,熟悉ERP、电子商务、统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业务软件的操作,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5、具备会计岗位业务的实务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会计工作组织能力;6、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7、了解会计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具有获取、整理各类有关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三、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四、主干课程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告分析等五、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一)职业岗位分析就业方向分析(二)职业能力分析注:每门课程可支撑一种或几种能力,表中“△”表示核心能力。
六、教学学时与学分分配(见下表)七、课程逻辑(附表一)八、学制及学位(一)学制:四年(二)学位:管理学学士九、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学生政治表现合格、身体健康,通过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要求的学分179(其中必修课 151学分,选修20学分,素质拓展学分8学分),政治表现合格,身体健康,准予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十、课程计划(见附表二)十一、说明1、本计划在课程安排和学时分配上,力求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适当压缩了课内讲授学分与学时,增大了作业、实习、实验、写论文的比例,提倡案例教学.2、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要求与鼓励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并积极参加社团组织.教学组织单位应指导学生有计划、有实效的开展健康有益的学术活动和社团活动。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一、适用学科公共管理学(public management),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2043。
二、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非营利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高级人才。
三、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2、政府管理与创新;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4、公民社会与管理;5、教育经济与管理;四、知识结构公共管理博士学位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1.基础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注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的要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以及工科研究生课程。
五、主要培养环节1. 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请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审批后,交学院研究生科备案。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研究生科备案。
2. 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
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考核所学课程知识,口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研究能力。
考试内容覆盖学科专业课程,考试时间为第三学期初,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不及格者可以重新考一次,考试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
重考成绩记载与正常考试相同,但在成绩后记录“补考”字样。
重考仍然不合格者将不能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处理办法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批准并报研究生院,按照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经管学院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
(适用于2013级)
一、适用学科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
本方案适用于会计学(二级学科、专业)
二、培养目标
会计学博士研究生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金融管理与会计学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研究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的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培养方式
博士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后,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博士生应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四、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1.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统计学、高级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领域的理论。
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有关高级财务理论、高级会计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其它专业基础知识。
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管理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2.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
直读博士生和普通博士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一致,均不少于46, 课程设置见附录。
3.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入学后三周内,博士生需按照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博士项目协调人的指导下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征得博士项目协调人同意后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并经博士项目协调人签字后送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4.博士资格考试:(1学分)
资格考试是正式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性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下面两个部分:
(1)综合笔试:以考察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等的掌握为目的
会计专业博士生的综合笔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A. 经济学综合笔试,包括博士生在一年级学习的经济学专业课程:高级微观经济学(I,II)、高级计量经济学(I,II)。
该考试由经济系统一出题阅卷,在博士学习第三学期举行。
B. 会计学综合笔试,包括博士生在前两年学习的会计专业课程:经验会计研究、高级会计理论、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与财务问题、会计专题研究。
该考试由会计系老师出题阅卷,在博士学习第五学期举行。
两次综合笔试采取隐名评卷的形式。
时间一般安排在九月举行,教学办公室会提前一个月通知。
如综合笔试没有通过,可在下一年补考一次。
两次不通过者,认定为资格考试不合格。
(2)开题报告:以考察学生研究能力为目的(1学分)
博士生在论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开题报告由以论文指导小组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并邀请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博士生应在三年之内(最迟不能超过三年半)完成并通过开题报告。
自开题报告通过至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以上两项都通过,才能认定资格考试通过。
资格考试不通过者,将进行相应的学籍处理。
5. 博士第一学年论文:(1学分)
为了鼓励博士生尽早开始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博士学习的第一年第二学期,在自由选择指导老师的原则下,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博士第一学年论文,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
6. 博士生专题研究:(1学分)
专题研究由博士生所在专业负责组织,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专业和学科交叉,增强博士生创新意识为目的。
每位博士生在二、三年级至少要选修两个学期的“专题研究”课程。
在此课程中,需宣读自己的二年级学术论文,并由任课教师给出成绩。
各系指定一名教师负责专题研究环节,由负责教师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并组织教师进行评审,给出论文成绩(通过或不通过)。
7. 教学实践:(1学分)
为加强对博士生学术就业的帮助,要求直博生3-5年级,普博生和提前攻博生3-4年级,完成不少于64学时(课程学时)的助教工作。
本科、普硕、管理硕士、博士、MBA、金融硕士、会计硕士的课程均可。
8.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1学分
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本系组织的学术报告,特殊情况(如课程冲突)需要向博士项目协调人请假。
累计参加不少于30次,经博士项目协调人或导师签字后提交教学办公室记录成绩,最晚于答辩前一个学期完成。
9. 社会实践:1学分
按研究生手册中《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执行,由学院研究生工
作组具体负责。
10. 博士论文指导小组的确定
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中的综合笔试后,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系主任和博士项目协
调人的指导和帮助下,确定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或指导小组。
指导小组由最多三位老师组成,
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
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11.预答辩
最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进行论文工作总结报告。
邀请五位以上相关领域教师
对论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
五、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
按照2012年6月12日经济、管理学位评定分委员通过的“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
表论文的要求”执行。
附录: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3学分)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80032 2学分考试春秋
2)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考试春秋(2)外语(≥2学分)
·博士生英语90640012 2学分考试春秋
2、学科专业必修课程(≥33学分)
1)高级微观经济学I 90510053 3学分考试秋2)高级微观经济学II 90510063 3学分考试春3)高等计量经济学I 90510133 3学分考试秋4)高等计量经济学II 90510043 3学分考试春5)经验会计研究90510073 3学分考试春6)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与财务问题90510082 2学分考试秋7)高级会计理论90500113 3学分考试春8)财务会计研究专题90510482 3学分考试秋9)会计专题研讨课80515233 3学分考试春10)高级管理会计70510173 3学分考试秋11)高级财务会计70510163 3学分考试春12)数据分析工具 905104733学分考试秋13)高级资本市场理论90510153 3学分考试春
14)高级公司财务理论90510203 3学分考试春15)实证公司金融90510463 3学分考试春16)新型金融市场805118422学分考试秋17)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90510432 2学分考试秋18)非参数计量经济学90510233 3学分考试
19)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90510492 2学分考试秋20)中国宏观经济分析70510153 3学分考试秋21)比较经济制度2学分考试
22)信息、合同和组织经济学805149933学分考试春23)不超过2门数学系研究生统计类课程
24)不超过3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生专业课程
3、必修环节(8学分)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 1学分考查
2)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 2学分考查
3)资格考试99990051 1学分考试
4)社会实践69990041 1学分考查
5)博士生专题研究1学分考查
6)博士第一学年论文90510671 1学分考查
7)教学实践69990051 1学分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