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57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吴国萍 蒋丽霞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文章以2002—2009年发表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务与会计》和《财会通讯》四本杂志上的相关文章为依据,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四方面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制度阐述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中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以年报、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调研资料为依据,以实证方法为工具,以揭示发生规律、提供经验证据为目的,针对自评报告的格式、内容、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评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F27616;F83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9)10-0075-06

随着中外财务欺诈案的频频曝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备受质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 OX法案)出台4年后,我国分别于2006年6月5日和9月28日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上交所内控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深交所内控指引》),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再次升温。纵观国内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研究、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四大方面。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研究

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最早出现在金融类上市公司,大量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处于自愿性披露阶段。美国的S OX法案出台后,中国学术界开始了是否制定规则、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讨论。

朱荣恩、应唯从美国S OX法案404条款出发,在研究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及SEC提案和A I CP A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指出应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出明确要求,并建立起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时间、范围等在内的评价规则。①陈关亭、张少华采用问卷调查和分析论证的方式,提出我国应当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意见;首次提出制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建议。②周勤业、王啸从美国S OX法案以及SEC出台的有关规则出发,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披露性质、披露内容、审计验证、评价依据及责任主体问题,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环境、制度背景,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视角指出我国需构建包

作者简介:吴国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其监管;蒋丽霞,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专业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① 朱荣恩、应唯:《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② 陈关亭、张少华:《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审核》,《审计研究》2003年第6期。

括披露内容、评价及审核标准在内的一整套披露规则。①缪艳娟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规则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建议借鉴英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中的合理理念,建立一套相互衔接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对狭义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进行强制性要求;对广义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予以规范和引导。②杨华介绍了美国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新变化,并将其与我国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建议在我国内部控制鉴证业务中建立逻辑统一的内部控制框架,让管理层提供“可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③陈敏、邵志高针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硬性要求、格式和内容不详细、评价缺乏统一标准以及责任主体不完全到位等问题,提出通过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④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研究成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的主要内容。相关学者多借助于上市银行的分析框架,以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为依据展开讨论,不涉及配股等情况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强制性披露规则⑤出台后形成明显的差异。

11强制性披露规则出台前的研究

我国强制性披露规则出台前,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外,均属自愿性披露。尽管年报中的披露位置多,内容差异大,内部控制信息的提取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式化问题已达成共识。

张立民、钱华以我国上市银行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作为分析框架,对2001年和2002年A股ST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T公司2002年的披露状况比2001年有所改善,但是不少公司年报中的披露前后矛盾,且大多倾向披露好的信息。建议ST公司强制性披露标准的、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核的内部控制报告,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外部监督和管理。⑥李明辉、何海对我国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114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884家(77107%)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但只有4家银行、证券公司全部披露了内部控制有关信息,其他880家公司大多数的信息披露流于形式,且自愿性披露动机不强。建议对有关规定进行改进,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并加强注册会计师对披露的审核。⑦21强制性规则出台后的研究

2006年中国版的S OX法案出台后,国内学者多以《上交所内控指引》、《深交所内控指引》为分析框架,以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描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并提出改进意见。

秦冬梅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并结合2006年年报分析披露现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较2005年有所进步,但2006年仅有6家上市公司按要求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意见;且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格式不一,内容简单。秦冬梅、黄秋敏选取2005年在深市公开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年报进行研究,发现528家一般性上市公司有428家(81106%)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监事会对内部控制发表意见的有383家(72154%),董事会提到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有160家(3013%),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并对上市银行2001—2006年报中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分析, 67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0期?金融

①②③④⑤⑥⑦周勤业、王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缪艳娟:《英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7年第9期。

杨华:《浅议美国内控鉴证业务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财务与会计》2007年第8期。

陈敏、邵志高:《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财务与会计》2008年第1期。

本文视《上交所内控指引》和《深交所内控指引》为强制性披露规则。

张立民、钱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改进———来自我国ST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审计研究》2003年第5期。李明辉、何海:《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发现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着内容过于简单、风险制度设计欠缺的问题。

①李晴阳和杨有红、汪薇针对《上交所内控指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的规定,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2006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上交所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规则并未得到有效执行,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动机不足;自我评估报告和核实评价缺少统一的标

准。②吴劭堃对我国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控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上交所内控指引》的发布,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强制性披露规则的执行效果

较差,出具自评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审核报告的公司较少,质量参差不齐。

③陈丽琴、封华在回顾了内部控制信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2006年在沪市公开发行A 股的832家上市公司中分行业采用系统选样法随机抽取了200家作为调查样本,研究其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公司本身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正确认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有隐瞒

不利信息的动机。

④瞿辉、李明以民生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现状,发现年报中各部分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含量差异较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缺乏统一的评价审核依据,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倾向于同责任划分的缺失和不恰当的授

权、培训的缺乏、不适当的对账相联系。

⑤以上研究虽然视角不同,但结论基本殊途同归:强制性披露规则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应进一步完善披露规则,改进内部环境,强化核实评价,加大监管力度。

三、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研究

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是制约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相关的研究随着内部控制概念界定的差异以及评价标准选择的不同而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

11会计视角的研究

周春喜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多层次指标体系,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内

部会计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对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

⑥李晓燕、田也壮在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下,以新《企业财务通则》为蓝本,吸收COS O 框架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保证标准I S O9001先进理念,将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评估标准的确立有机结合,创建了持续改进的我国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评估标准,力图解决国际公认的评估标准在中国本土化的问题和实践操

纵层面上的应用问题。⑦池国华认为《中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缺少对内部环境的评

价,缺乏对企业非财务部门的评价,缺乏细化每一项指标的计分方法。建议将内部控制评价的范畴从

财务领域扩展到非财务领域,将内部环境要素纳入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之中。

⑧7

7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秦冬梅:《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探讨》,《财会通讯》2007年第11期。

李晴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改进建议》,《财会通讯》2008年第10期;黄秋敏:《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析———以2001—2006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审计研究》2008年第1期;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3期。

吴劭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财会通讯》2008年第4期。

陈丽琴、封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

瞿辉、李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周春喜:《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审计研究》2002年第4期。

李晓燕、田也壮:《持续改进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标准的研究———基于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

池国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在于评价———〈从中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谈起》,《财务与会计》2008年第6期。

21审计视角的研究

张龙平、朱锦余针对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审核报告业务,指出内部控制评价属于注册会计师的审核业务,应从内部控制评价的性质、范围、目标、评价标准、责任划分等方面探讨与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理论问题,为我国注册会计师相关鉴证准则的制定和实务工作提供参考。①王敏认为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报告评价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目标是对被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发表意见。②杨金、张凌云从审计视角提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的十大步骤,用以评价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其弱点进行检查,并提出内部管理建议书。③夏志勤从内部控制评价服务于企业即内部审计的视角,采取对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单项分档打分,用对各部分、项目进行权重分配的方法构建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④

31管理视角的研究

王立勇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程序的可靠度和系统可靠度,为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一种客观的分析框架,从而判断内部控制的效果,为管理层更好地设计、分析或评价内部控制以及改善审计师的内部控制系统鉴证工作提供参考。⑤何芹分析了包括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管理层三个不同的评价主体在内部控制评价目标、范围、方法、内容和程序上的差异后,预测了内部控制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评价主体进一步多元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将成为最重要的评价主体。⑥徐国强、邓亚丽针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局限于注册会计师评价、缺乏评价客体自我评价的现实,提出了多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在我国的运用对策。⑦骆良彬、王河流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分解为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结合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从定性评价到量化评价的模糊映射,为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一种可行的科学方法。⑧陈汉文、张宜霞认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法两种,风险基础法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政府监管部门应当规范风险基础的评价方法,引导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风险基础法来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⑨

41评价方法及应用的研究

王留根将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中,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中确定权数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λυ韩传模、汪士果在利用三维结构解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示意结构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引进AHP系统工程方法,使内部控制评价实现定量化,得出企业针对主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措施、主要风险因素、整体或单项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健全性和遵循度评分,为企业和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灵活适用的技术工具。 λ?于增彪、王竞达等采用实地研究法详细87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0期?金融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λυ λ?张龙平、朱锦余:《关于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思考》,《审计研究》2002年第4期。王敏:《谈谈内部控制报告评价》,《财会通讯》2002年第4期。

杨金、张凌云:《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十步骤》,《财会通讯》2002年第4期。

夏志勤:《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财会通讯》2007年第8期。

王立勇:《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审计研究》2004年第4期。

何芹:《内部控制评价的比较分析》,《财会通讯》2005年第11期。

徐国强、邓亚丽:《多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预警初探》,《财会通讯》2005年第9期。

骆良彬、王河流:《基于AHP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模糊评价》,《审计研究》2008年第6期。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审计研究》2008年第3期。

王留根:《层次分析法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09年第1期。

韩传模、汪士果:《基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

探讨了亚新科技安徽子公司如何设计和应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探讨了其中的关键问题。

①张谏忠、吴轶伦以中国航油的暴仓事件为反面案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理论背景和基本特征进行介

绍,并着重介绍了这一方法在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的实施及实施后的一些思考。

②徐程兴根据COS O 报告关于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理论,建立了底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系统理

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③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以上市公司年报为依据,从内部治理、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角度进行研究。

李明辉、何海对我国200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公司质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高质量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高于

低质量的公司,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披露情况好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

④宋绍清、张瑶选取2006—2007年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全部A 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设有审计委员会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产生积极影响;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证券交易所治理机制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存在

正相关关系。

⑤李少轩、张瑞丽随机选取2006年167家上市公司的年报,通过建立主成分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公司股权

结构、公司质量和审计中介等因素的制约,而公司治理、公司规模则不具有影响力。

⑥林斌、饶静以2007年沪深两市主板1097家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立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以及有再融资计划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

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公司则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

⑦五、简评与展望

我国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起步晚,受美国规则及国内实务的影响较大,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提出以下评述与展望。

第一,国内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的研究,以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美国的S OX 法案为主,在是否出台强制性规则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其要求出台强制性披露规则的呼声促成《上交所内控指引》、《深交所内控指引》的出台,也为《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提供了参考。

第二,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的研究处于表面化层面。强制性披露规则出台前,以金9

7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①②③④⑤⑥⑦于增彪、王竞达、瞿卫青:《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技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张谏忠、吴轶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宝钢的运用》,《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徐程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灰色评价方法研究》,《财会通讯》2008年第1期。

李明辉、何海:《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宋绍清、张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来自中国A 股市场的经验证据》,《财会通讯》2008年第10期。

李少轩、张瑞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3期。

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Lauraf.Spira(2003)指出 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组和配置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制度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对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关注,研究日趋繁荣,但未形成共识。进入21世纪,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散见于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但也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来做研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兴起和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开始重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有关规定见诸于若干法律、法规文件,但至今尚未提出类似COSO 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反映当今内控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总体论述 吴水澎等(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 程新生(2004)以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以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为核心,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为纽带,建立治理型内部控制;指出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 林钟高、郑军(2007)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

上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姓名: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信息是将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系统化的产品。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随着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日益增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因此,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仍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性、不充分性以及不及时性等问题,识别可能影响我国上市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等建议。 关键词:上司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最近几年,在我国国内发生了我国上市公司伊利股份高层管理人员未经董事会同意挪用公司资金、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私自将上市公司款项打入自己创办企业等重大事件,这些事皆同内部控制失效有关。内部控制是否得到完善执行也就成为如今关注的焦点。 2006年,我国出台了两部《内部控制指引》,虽说各上市公司对其信息都相应的进行了披露,但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却没有所谓的实质性内容,相对而言,形式主义占了上峰,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及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看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收益性,提高其自愿性等。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一些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以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相关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员工的效益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由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投资者逐渐要求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运而生。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依据一定的标准向外界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审核的信息。 (三)综述范围 本文参考了2004-2009年间发表于《会计之友》、《财会月刊》、《商业经济》、《财经问题研究》、《财会通讯》、《商业经济》、《商场现代化》、《会计研究》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东北师范大学等硕士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57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吴国萍 蒋丽霞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文章以2002—2009年发表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务与会计》和《财会通讯》四本杂志上的相关文章为依据,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四方面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制度阐述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中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以年报、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调研资料为依据,以实证方法为工具,以揭示发生规律、提供经验证据为目的,针对自评报告的格式、内容、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评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F27616;F83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9)10-0075-06 随着中外财务欺诈案的频频曝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备受质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 OX法案)出台4年后,我国分别于2006年6月5日和9月28日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上交所内控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深交所内控指引》),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再次升温。纵观国内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研究、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四大方面。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研究 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最早出现在金融类上市公司,大量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处于自愿性披露阶段。美国的S OX法案出台后,中国学术界开始了是否制定规则、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讨论。 朱荣恩、应唯从美国S OX法案404条款出发,在研究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及SEC提案和A I CP A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指出应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出明确要求,并建立起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时间、范围等在内的评价规则。①陈关亭、张少华采用问卷调查和分析论证的方式,提出我国应当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意见;首次提出制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建议。②周勤业、王啸从美国S OX法案以及SEC出台的有关规则出发,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披露性质、披露内容、审计验证、评价依据及责任主体问题,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环境、制度背景,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视角指出我国需构建包 作者简介:吴国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其监管;蒋丽霞,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专业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① 朱荣恩、应唯:《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② 陈关亭、张少华:《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审核》,《审计研究》2003年第6期。

文献综述(江西财经大学)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 学院会计学院 学生姓名杜丰林学号 0060828 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届别 2010届 指导教师张伟峰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二○一〇年十二月十五日

文献综述 前言 本毕业论文题目是《浅析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在21世纪初,会计诚信成为了流行词,但却是同会计诚信缺失联系在一起。会计诚信缺失是会计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原因在于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之本,会计行业缺失了诚信,也就失去最基本的发展条件。近年来会计面临“诚信危机”,表现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非诚信行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暴露出会计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社会公众深感会计“信用危机”。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经济主体和社会各界的声誉,增加了交易成本,加大了企业生存的隐形危机,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影响社会正常的秩序,显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问题已经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既是严格的法制经济,又是严格的信用经济,它的确立和发展内在地需要讲究诚信的道德力量。作为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能体会到自律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产生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的要求,自觉按照市场经济道德规范,这是整个市场经济规范的基础和灵魂。我国在各种各样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的情况下,会计领域各种丑恶现象却与日俱增,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存在严重的不守诚信的道德问题。当前正值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对“经济寒流”的严峻态势,重塑会计诚信,已经成为会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会计人员诚信品质为对象,以探求解决上述问题的部分对策。正文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的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是第一阶段的起步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发展时期;2l世纪初期开始进入了第三阶段的完善时期。因此我国的会计诚信研究处于完善阶段,在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制度制定研究上经验不足,还不能够制定出一整套真正有效的诚信体系。我国会计造假事件屡禁不止,相继出现银广夏、麦科特、中航油等造假事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审视作为会计信息制造者的会计人员是否具有优秀的诚信品质,以及如何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之欧阳家百创编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欧阳家百(2021.03.07) 》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张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李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内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

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等领域。由于该指南是COSO一系列报告的延伸,它所阐述的一些准则适用于所有规模的公司,尤其对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大参考意义。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第32号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具体的要求。2006年6月6日,国资委也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2008年6月28日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些都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上,很少有人把研究重点集中在小企业之上,这也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极其落后的现状。 程晓峰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其程序的总称,它

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班级:07级1班作者:张璠指导老师:高敏 由于其重要地位而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上市公司,我国已经规定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体系。然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很多问题,也随着中外很多报表欺诈案的出现,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研究越来越激烈,这些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献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撰写。笔者主要查阅了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中国期刊论文网、万方数据库和图书馆等资料进行查询,共搜索多篇论文资料,主要的文献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和《浅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下面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现状一些专家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1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概述及意义 1.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述 曹飞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中提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从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出发,按照法定要求将自身财务经营等会计信息情况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且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告。 1.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意义 周彤云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探讨》中指出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的聚集地,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都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投资和决策,从而使证券价格反映企业的价值。因此,系统、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保证,信息披露制度是构筑证券市场的基石。 2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 2.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所暴露出一系列的会计失败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很多问题,魏明海等(2000)[7]、黄世忠(2002)[8]对此作了比较深入地研究,主要问题如下: 2.1.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 吴琳芳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这是上市公司会计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张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李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内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20_ _届)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面领着各种不同的风险。怎样面对当今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使之能够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并且持续发展,应该作为当今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根据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而在企业各个环节中,销售和收款环节是企业获利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建立一套相互牵制、相互稽核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减少信誉不良等问题发生,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下面,将从四个不同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Lauraf.Spira(2003)指出Turnbull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Hammed Arad(2009)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为了促进效率或保证一个执行政策或保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的会计程序或系统。内部控制是管理组织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于满足任务、目标和目的的实现,这样也是用于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 2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894248.html,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综述 作者:阮剑飞 来源:《商情》2014年第23期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内部控制报告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国内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本文希望为国内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综述 一、引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一定的媒介向社会公众发布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的信息。我国2009年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该归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二、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综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 McMullen、Dorthy和Raghunandan(1996)对1989年至1993年的四千多家样本公司进 行了研究,发现平均有26.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而在那些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中,仅10.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Chan等(2005)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公 司操纵性应计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公司,那些披露内控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有更多的盈余管理。Ashbaugh-Skaife等(2008)检验了内控缺陷及其调整对应计质量的影响,认为披露了内控缺 陷的公司有较高的非正常性盈余,如果公司外部审计师对以前披露的内控缺陷进行改进将导致盈余质量提高。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的研究。 Bupa(2004)认为《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更具有强制性的要求,并对财务报告的舞弊有抑制作用,但是成本可能很高。Maria等(2006)研究了按照证监会要求进行披露的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隐含成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披露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和披露没有缺陷的公司相比有更大的成本。 (三)内部控制报告及其影响的研究。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在《浅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作者应建权提出,会计信息披露是指按照会计的准则编制而成的会计信息,再按照会计准则披露的要求,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过程。阅读他们的观点,我总结出,会计信息披露通过对比管理层与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信息,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中,作者王咏梅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股票发行公司按照国家和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公开企业重要信息,是益于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按照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通过阅读王咏梅的观点,我认为: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避免上市公司违操作,利于投资者形成一个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分析》中,作者明洪盛提到,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字叙述失真,即有意歪曲经济业务的内容,张冠李戴,把不合理、不合法、虚假的业务或收支通过各种途径变通为合理、合法、真实的业务或收支,或做出虚假的陈述。具体表现为滥用各项损失准备、转回调节利润等。第二,数字不实,即经济业务内容本身是合法的,但在作会计处理时,经济业务的数据不真实,有意地扩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的数量。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作者阮慧荣提到,信息使用者通过对充分而完整的会计信息及其勾稽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一些上市公司总是采取尽量少披露会计信息的方法来隐瞒可能存在的不实资料。例如,有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收益占到了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但究竟是投资何处所得,投资收益率有多少,风险程度如何等,均未做相应说明。 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中,作者李静萍提到,《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人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重大事件的报告提交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并向社会公布,说明事件的实质。这一规定对于防止知道未公开信息的内幕人士进行内幕交易有积极的意义。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本应慎之又慎,但一些上市公司却不顾损害公司形象,披露信息时极为随意。有的上市公司在公布定期报告时不严肃,公布之后不断地打“补丁”。 总结以上观点,我得出: 1、信息披露不真实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提高股票市价以顺利筹集资金、增加公司业绩等目的,违反法律规定,向证券市场及投资者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和内幕信息,这严重违背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不但破坏证券市场的正常投资秩序,也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有的公司甚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由于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上市公司对应该披露的信息没有进行完整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信息,隐瞒事实真相,误导投资者。 3、会计信息披露时间滞后 相当一部分的上市公司不能及时的公布财务信息,这会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关系到每个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 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互联网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 ----以上海宝X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 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 姓名:王宇帆 学号: 110770205 指导教师:卢宁文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文献综述 [摘要]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服务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互联网企业,其中不乏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互联网巨头公司。不难看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研究者应该重点关注的范围。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商务模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如何加强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合理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了企业高管和外部相关利益者所关心的话题。目前国内对于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但其他相关研究都显示互联网企业具有风险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个别研究者也提出了对于IT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手段的创新。 一、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引起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于八十年代在国内提出,并在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规范和指引文件推进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全面应用。同时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与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国内外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也不断兴起和深入。 (一)国外研究情况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目标由单元到多元、对象由局部到整体的演进。而随着人们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不断认识,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断兴起和深入,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国外有关公司治理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和特恩布尔报告,以及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OECD《公司治理原则》为代表。其中,前三者被称为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卡德伯利报告(1992)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内,明确要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并以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明确要求公司改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议董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声明,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应对董事会发表的声明进行复核。 特恩布尔报告(1999)作为公司治理委员会综合准则指南指出,董事会应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制定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寻求日常的保证,使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还应进一步确认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是有效的。其中特别指出,董事会应在谨慎、仔细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正确判断。 D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和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对公司和股东的责任和忠诚。同时,要求董事会确保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独立审计师的完整性,确保公司具备恰当的控制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和营运控制制度等,确保公司的行为不违反法律和相关的准 (二)国内研究情况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我国政府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力度的。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过程中,内

内部控制—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注度日渐上升。国外学术界比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近2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从内部控制的需求、质量及重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最后,本文进行了文献评述,希望本研究能给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以启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或系统,旨在提高效率确保政策的实施、捍卫资产、避免欺诈和错误(Hamed Arad和Babak Jamshedy-Navid,2009)。现今,内部控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0年前,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报告 McMullen,D.A.和K.Raghunandan和 D.V.Rama.(1996)通过对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小公司在没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财务报告问题,即是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收益对小公司来说更大。Hermanson(2000)调查了9个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团体以分析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表明所有使用团体都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很重要,并且发现自愿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超出审计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引;而大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信息内容没有太多的反应,与个体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员相比,经理人员更不可能认同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价值。 Scott N.Bronson 和Joseph V.Carcello和K.Raghunandan(2006)通过分析1998年期间397个中等大小的公司,测试公司特征与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自愿性之间的联系。发现有高销售增长的公司更不可能自愿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即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销售增长负相关;同时证明了公司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公司大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数量、机构股东百分比、收入增长之间正相关。

最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文献综述 精品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文献综述 [摘 要]本文试图梳理国内外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和企业价值关系的相关文献,旨在促进企业披露更详尽的环境会计信息,更好地承担环境责任,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环境会计;企业价值;信息披露目前国内学者大都将环境会计信息归于社会责任信息或自愿性信息,对其和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社会责任信息和自愿性信息包含的内容太广泛,难以突出环境信息的作用。 因此本文单独将环境会计信息梳理出来,分析其研究现状,研究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促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动态1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涵的变迁早在1996年和就把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整理为与企业有关的环境法规的简要介绍;企业现在和未来可能负担的环境责任与环境义务;与环境事故有关的详细信息;企业解决环境问题的计划或策略;环境责任对企业财务状况可能带来的影响。 同年著名学者、、从另一个层面阐述了环境会计信息包含的内容会计和财务方面的信息;环境诉讼方面的信息;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其他方面的信息。 和2007依据表述形式的不同将环境会计信息分为货币性环境会计信息和非货币性环境会计信息,并采用评分法,分别对环境敏感性和环境非敏感性行业关于两类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1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2001年和选取美国不同行业的51个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1992年和1993年的数据为例,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企业的会计年度报告。 研究结果证实企业的类型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在相关强制性政策影响下的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更充分,而没有强制性政策要求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相对不好。 同年、和研究发现就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而言,由于重污染行业的特殊性,重污染类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方面显得尤为积极,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要远大于其他行业。 2002年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程度的加大,企业财务失败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企业为了增强股东和债权人的信任,会自愿提供更多环

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 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企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贯穿着会计内部控制,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属于社 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引起我国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阐述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含义,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也对如今备受瞩目的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收 集整合,发现国内外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概述内控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为我们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竞争。为了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屹立不倒、处于不败之地,这就对我们各个方面都有严肃的要求,特别是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而会计控制制度无疑是各种制度体系的重中之重。 所以企业均应加强、规范内部控制,才能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更 好地抵御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最终促进公司良性发展。 本文就搜集而来的关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各类文献进行了一部分的整合归纳,便于更 好的了解内部控制意义所在,并对其所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提炼整合,便于更为直观的 认识内部控制并对其进行有利改进。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简要概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如今新时代提高企业竞争力及企业 经营效率的必然要求。如果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并获得长远的发展,那 么巩固基础、完善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乃重中之重。我们所说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内 部控制机构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部控制整个体系中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含义 我们所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预期的经营目标,为了资产得以完整安全,会计资料能够保持可靠和准确,使会计资料能够保持可靠和准确,使企业的经营方针 得以确实贯彻的落实,使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能够高效、经济而在企业内部开展并且实施一 系列的自我评价、约束、控制、规划、调整等措施、手续、方法的总称。内部控制的最终 目标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其内部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 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为了强化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应运而生的,并且经济的发展能够推 动其发展并且日益完善。 在早期出现的内部控制,与我们如今所说的还有些很大不同。在早期,内部控制主要 目的是针对保护财产的完整以及安全,会计信息资料保持可靠、准确,其主要着重从加强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其他资产和现金,检查簿记业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实施的手段和方法。后来经过完善认为究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在进行了专门研究后提出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的,为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规章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使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哈米德阿拉德在《内部控制透视:理论与概念》中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的设计,提高效率、保证政策实施或维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内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组织。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来满足任务,目标,和目标,这样做,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帮助管理人员实现期望的结果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内部控制应减少相关的风险与未被发现的错误或不规则,但设计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不能通过一个短的快速修复。最后从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 米然,赵栋在《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中提出,从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就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现状下政府部门如何发挥推动作用、强化外部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探讨并提出可行对策,以探索我国企业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鲁兰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认为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我国的中小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由之路。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为研究对象,结合200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采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本文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要想立足,特别是中小企业,就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对重点业务系统的实施控制。同时,还应依靠政府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力量去不断的发展它,使其更加完善,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千变万化。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认为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否达到、各项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也是我国当前企业改革规范、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 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姓名: 窦倩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会计 班级: 会计92 学号: 16809243 指导教师: 汤颖梅职称: 副教授 2012年5 月18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 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作者:窦倩指导教师:汤颖梅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由此,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始成为会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现状并进行影像因素分析。最后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简单评述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影像因素; 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DouQqia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kes on a series of financial fraud. As a resul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s and improve listed companies gradually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of infoemation started to become a universal concern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statua quo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and image factor nanlysis. Finally, of listed company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measures, including sou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stit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external oversight. 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Internal control;Information Disclosure;Image factors;Corporate Governance; 随着萨班斯法案,银广夏事件到中航油巨额亏损案件等爆出的一系列会计丑闻,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了学术界对内控信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及其建立健全的重要性成为了会计行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回顾 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报告和审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收益与成本等方面进行深入有益的研究;而国内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及规范制定方面等角度进行研究。其中,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都较为丰富。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