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练习题

酸碱滴定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以Na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某一元弱酸(HA),若将酸和碱的浓度均增大10倍,两种滴定pH值相同时所相应的中和百分数是:(A) 0 (B) 50% (C) 100% (D) 150%2、HCl溶液中约含有0.10 mol/L H3BO3(p K a=9.24)。
欲测定其中HCl的含量,用约0.10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应选用的指示剂是:(A) 百里酚蓝(第一次变色)(p K a=1.7)(B) 甲基红(p K a=5.0)(C) 百里酚蓝(第二次变色)(p K a=8.9)(D) 酚酞(p K a=9.1)3、用0.10 mol/L NaOH滴定0.10 mol/L HAc时的pH突跃范围为7.7~9.7,由此可知用0.010 mol/L NaOH 滴定0.010 mol/L HAc时的pH突跃范围为:(A) 6.7~8.7 (B) 6.7~10.7 (C) 7.7~8.7 (D) 7.7~10.74. 用0.10 mol/L NaOH滴定0.10 mol/L HAc(p K a=4.74)时的pH突跃范围为7.7~9.7,若滴定的是相同浓度的某一元弱酸HB(p K a=2.74)时,其pH突跃范围为:(A) 8.7~10.7 (B) 6.7~9.7 (C) 6.7~10.7 (D) 5.7~9.75、滴定某0.1 mol/L的两性物质HA−(p K a1=3,p K a2=7)应选用的标准溶液为:(A) HCl (B) NaOH (C) HCl和NaOH均可(D)不能滴定6、用0.20 mol/L NaOH溶液滴定0.10 mol/L 酒石酸(p K a1=3.04,p K a2=4.37)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将出现几个滴定突跃:(A) 一个(B) 两个(C) 不出现(D) 条件不充分,无法判断7、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相同浓度的某三元酸H3A(K a1=7.4×10−3,K a2=6.0×10−8,K a3=4.1×10−13)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不能分步滴定,只能测定其H+总量(B) 只能正确滴定至第一化学计量点(C) 三级离解都可以分步滴定(D) 能正确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8、选择酸碱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A) 滴定突跃范围(B) 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和滴定方向(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D) 指示剂分子的摩尔质量9、以下各酸碱溶液的浓度均为0.10 mol/L,其中只能按一元酸碱被直接准确滴定的是:(A) 草酸(p K a1=1.22,p K a2=4.19)(B) 联氨(p K b1=5.52,p K b2=14.12)(C) 硫化钠(p K b1=0.92,p K b2=6.76)(D) 亚硫酸(p K a1=1.9,p K a2=7.20)10、以下各酸碱溶液的浓度均为0.10 mol/L,其中可按二元酸碱被分步滴定的是:(A) 乙二胺(p K b1=4.07,p K b2=7.15)(B) 邻苯二甲酸(p K a1=2.95,p K a2=5.41)(C) 亚磷酸(p K a1=1.30,p K a2=6.60)(D) 联氨(p K b1=5.52,p K b2=14.12)11、欲用酸碱滴定法在水溶液中测定NaAc试剂的纯度,采用指示剂确定终点,达到0.2%准确度,以下何种方法可行(HAc的p K a=4.74):(A) 提高反应物浓度直接滴定(B) 采用返滴定法测定(C) 选好指示剂,使变色点恰与化学计量点一致(D) 以上方法均达不到1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等浓度的一元弱酸HA(c HA,K a)时,下列关于滴定突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增大c HA,滴定突跃的上限部分向上扩展(B) K a增大,滴定突跃的下限部分将向下延伸(C) 当K a一定时,增大c HA,滴定突跃向上下均有扩展(D) 当K a一定时,增大c HA,滴定突跃上限部分加长13、测定(NH4)2SO4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这是因为:(A) NH3的K b太小(B) NH4+的K a太小(C) (NH4)2SO4不是酸(D) (NH4)2SO4中含游离H2SO414、移取20.00 mL KHC2O4·2H2O试液两份,其中一份酸化后用0.04000 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0.00 mL,另取一份试液,以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至酚酞变色时,消耗的NaOH体积是:(A) 20.00 mL (B) 15.00 mL (C) 30.00 mL (D) 25.00 mL15、将酚酞指示剂加到某无色溶液中,溶液仍无色,表明溶液酸碱性为:(A) 酸性(B) 中性(C) 碱性(D) 不能确定其酸碱性二、填空题1、下列情况将对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指导习题答案参考答案第1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B2、A3、A4、D5、A6、B7、B8、D9、A10、A 二、填空题 1、0.7250.725 2、0.550% 3、不变4、加快、向左移动5、式平衡右移三、简答题: 1、答:(1)CH3COOH+CH3OH始:1100 平:1-X1-XXX =KC=4X=0.67 ?1=×100%=67%(2)y2/(1-y)(3-y)=Kc=4,y=0.9?2=90%?2>?1,是由乙酸的浓度增大,使平衡右移导致甲醇的转化率升高2、答: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响的反响速度,平衡将逆向移动.因升高温度使速度常数增大,反响速度那么加快.(或从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增多,微观角度说明).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给出反响,逆向吸热,正向放热,所以平衡将逆向移动.3、答: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温度、压力、浓度。
四、计算题 1.解 CH3COOCH3+H2O kc???80Kp?kc?(RT)???80?(8.314?1000)?1?9.62?10?3K=Kp(p)-△ν=9.62?10?3×(101.325)1=0.9752.(0.25)2?0.625 Kc==0.1Kp=Kc(RT)2-1×523)1=26.8 (2)PCl5的分解百分率为:65% 3.Kp=2.25K=228.27第2章定量化学根底习题一、选择题1、B2、A3、C4、B5、A6、C7、C8、C9、B10、C 二、填空题1、实际能测得的数字,准确数字,估计。
2、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复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3、0.02000mol/L,0.1200mol/L,6.702*10g·mL。
4、直接法和标定法。
5、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习题及答案

酸碱滴定法习题及答案1、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哪个?A) NaOH (B) Na2CO3 (C) Na2SO3 (D) Na2S2O32、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哪个?A) 0.1mol/L HF (pKa=3.18) (B) 0.1mol/L HCN (pKa=9.21) (C) 0.1mol/L NaAc [pKa(HAc)=4.74] (D) 0.1mol/L NH4Cl [pKb(NH3)=4.75]3、在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是什么?A) Ka·Kb=1 (B) Ka·Kb=Kw (C) Ka/Kb=Kw (D) Kb/Ka=Kw4、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最高的是哪个?A) NaCl (B) NaHCO3 (C) NH4Cl (D) Na2CO35、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哪个?A) NaOH (B) Na2CO3 (C) Na2SO3 (D) Na2S2O36.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什么?A) 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B) 指示剂应在pH=7.00时变色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D) 指示剂变色范围应全部落在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7、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哪个?A、用HCl滴定NaOH,以酚酞为指示剂,溶液呈粉红色为终点B、用NaOH滴定HCl,以酚酞为指示剂,溶液呈粉红色为终点C、用HCl滴定NaOH,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溶液呈红色为终点D、用NaOH滴定HCl,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溶液呈橙色为终点8、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什么?A、pKIN±1B、pKIN±0./nC、Ф,IN±1D、Ф,IN±0./n9、下列操作哪一种是正确的?没有提供选项,无法回答。
1.在滴定之前,使用操作溶液将滴定管淋洗几次。
2.在称量某物之前,应冷却至室温再进行称量。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一、选择题1、NaOH 标准溶液保存不当,吸收了CO 2,使部分NaOH 变成了Na 2CO 3。
用这瓶NaOH 溶液标定HCl 溶液浓度,用甲基橙做指示剂,使测定结果: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D.不能确定2、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 溶液的总碱量时,必须采用的指示剂为:A.酚酞(8.0~10.0);B.中性红(6.8~8.0);C.溴百里酚酞(6.7~7.6);D.甲基橙(3.1~4.4) 3、 若用碱标准溶液滴定H 3AsO 4(K a1=6.3⨯10-3,K a2=1.0⨯10-7,K a3=3.2⨯10-12),中的两个H +,宜选用的指示剂为: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D.溴酚蓝(3.0~4.6)4、用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M N =14.01g ⋅mol -1)的含量。
0.15g 试样耗去20mL0.10mol ⋅L -1NaOH 溶液,则试样中N 的含量约为: A.40%;B.23%;C.19%;D.9%5、对于浓度为c(mol ⋅L -1)的二元弱碱Na 2A 溶液,其中[A 2-]为: A.cK K K K K a1a2a1a1a2[ H H ⋅++⋅++][]2; B.c K K K [[][]H ]H H a1a1a2+++⋅2;C.cK K K K K b1b2b1b1b2H H ⋅++⋅++[][];D.cK K K K b1b1b1b2H H H [][][]+++++⋅26、某酸碱指示剂(一元弱酸)在酸性溶液中无色,在碱性溶液中(pOH=3.60)为蓝色。
若此时有25的酸分子离解,则该指示剂的pK a 值是: A.9.85;B.10.58;C.11.58;D.8.587、某一弱酸型指示剂,在pH=4.5的溶液中呈纯酸色。
该指示剂的K HIn 约为:A.3.2⨯10-4;B.3.2⨯10-5;C.3.2⨯10-6;D.3.2⨯10-78、假设酸碱指示剂HIn 变色范围为2.60个pH 单位。
化学实验题酸碱滴定法

化学实验题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技术,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本文将介绍酸碱滴定法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和结果分析。
一、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准备所需试剂及仪器:无水石蕊、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管、容量瓶等。
b. 准备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称取待测溶液和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分别置于容量瓶中。
2. 预处理待测溶液:a. 取适量待测溶液置于容量瓶中。
b. 加入适量酸碱指示剂。
3. 滴定:a. 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称为滴定液)置于酸碱滴定管中。
b. 滴定液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同时轻轻摇晃试管。
c. 当出现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液的用量。
4. 计算:a. 根据滴定液的用量和已知浓度,计算待测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b. 根据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二、操作技巧1. 准确选取终点颜色: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呈现不同颜色,需根据所测酸碱的PH值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2. 控制滴定液的滴加速度:滴定液应缓慢滴加,并同时轻轻摇晃试管,以充分混合。
3. 注意滴定终点的判定:需要仔细观察滴定过程中颜色的变化,突变的颜色出现时应立即停止滴定。
4. 注意及时记录滴定液的用量:每滴加一滴,都要记录下滴定液的用量,以便后续计算。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应精确:溶液的配制、滴定液的滴定以及记录滴定液的用量等都应精确进行。
2. 仪器仪表要干净整洁:使用前应确保酸碱滴定管等仪器干净,以免产生误差。
3.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根据溶液的PH值选择适合的指示剂,以确保准确判定滴定终点。
4. 判定滴定终点时要仔细:终点是指溶液的酸碱中性点,需要仔细观察颜色变化。
四、结果分析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出的溶液中酸碱的浓度可以用于实验分析或者质量控制。
在分析过程中,滴定液的消耗量与待测溶液中酸碱的浓度成正比关系,通过准确计算滴定液的用量可以得到浓度值。
同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酸碱滴定法习题

酸碱滴定法习题一、判断题1、滴定分析法是将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中,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有确定的化学计算比。
3、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后者也称为标定法。
4、常用的一些酸碱如HCl,H2C2O4,H2SO4,NaOH,NaHCO3,Na2CO3都不能用作基准物质。
5、滴定分析中,反应常数k越大,反应越完全,则滴定突越范围越宽,结果越准确。
6、溶液的pH决定比值[In-]/[HIn]的大小,pH=p K(HIn)时,指示剂呈中间色。
7、通常酸碱指示剂要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需要溶液有1个pH单位的变化。
8、在酸碱滴定中被测物与滴定剂溶液各变化10倍,可使突越范围增加2个pH。
9、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将使标定结果偏高。
10、强碱滴定弱酸时,滴定突越范围大小受酸碱浓度和弱酸的p K a o控制。
11、滴定剂体积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称为滴定曲线。
12、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越范围内的酸碱指示剂也不一定都是能用作酸碱滴定的指示剂。
13、硼酸的K a1o=5.8×10-10,不能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
14、无论何种酸或碱,只要其浓度足够大,都可被强碱或强酸溶液定量滴定。
15、若一种弱酸不能被强碱滴定,则其共轭碱必定可被强碱滴定。
16、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必须使用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
17、甲醛与铵盐反应生成的酸可用NaOH溶液滴定,其物质的量关系为n(NaOH)∶n(酸)=1:3。
18、草酸作为二元酸,可被NaOH溶液分步滴定。
二、选择题1、有下列水溶液:(1)0.01 mol·L-1CH3COOH;(2)0.01 mol·L-1CH3COOH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L-1HCl 溶液混合;(3)0.01 mol·L-1CH3COOH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L-1NaOH溶液混合;(4)0.01mol·L-1CH3COOH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L-1NaAc溶液混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三章酸碱滴定法-6学时

第7、8次课学时 4第9次课学时 2以0.1000mol·L -1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 -1的HCl 溶液为例 滴定前: pH =1.00。
计量点前:(即99.9%的HCl 被中和)时: )L (mol 105.000.100019.9820.0019.9820.0015H --⋅⨯=⨯+-=+c ,pH =4.30计量点时:NaOH 与HCl 已完全中和,生成的NaCl 不水解,溶液呈中性,pH =7.00。
计量点后:NaOH 过量,所以溶液的pH 值决定于过量的NaOH 的浓度。
当加入20.02mLNaOH 溶液(即过量0.1%)时: )L (mol 105.000.100020.0220.0020.0020.0215OH --⋅⨯=⨯+-=-c ,pOH =4.30, ∴ pH =14.00-4.30=9.70如果以加入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溶液的pH 值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就是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
滴定突跃:这种在计量点附近加入一滴标准溶液而引起溶液pH 值的突变。
滴定突跃范围:滴定突跃所在的pH 值范围。
(2)选择酸碱指示剂的原则凡是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的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选用。
(3)浓度对突跃范围的影响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滴定剂和被测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突跃范围就越大。
2.强碱滴定弱酸以0.1000mol·L -1NaOH 滴定20.00mL 0.1000mol·L -1HAc 为例0.1000mol·L -1NaOH 滴定0.1000mol·L -1HAc 的滴定曲线强碱滴定弱酸突跃范围的大小还与被滴定的弱酸的强弱程度有关。
当浓度一定时,K a 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通常把c · K a ≥10-8作为弱酸能被强碱准确滴定的判据。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一)填空题1.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H2O的共轭酸为,H2O的共轭碱为;HCO3-的共轭碱为,HCO3-的共轭酸为。
2.在氨溶液中,加入NH4Cl则氨的解离_____,溶液的pH_____,这一作用位_____。
3.各种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可用来衡量,其大小与和有关。
4. 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内因是,外因是。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有、、、等。
5. PH3.1~4.4是甲基橙的_____,pH在此区间内的溶液加甲基橙呈现的颜色从本质上说是指示剂的_____。
6. 实验室中使用的pH试纸是根据原理而制成的。
7. 在分析化学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是指。
8. 突跃范围的大小与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_____,突跃范围越长,可供选择的指示剂越_____。
滴定分析中常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多控制在_____ 之间。
9.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_____越好。
10. 最理想的指示剂应是恰好在_____时变色的指示剂。
(二)判断题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只要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就是酸,只要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就是碱。
()2. 缓冲溶液在任何pH值条件下都能起缓冲作用。
( )3. 在酸碱滴定中只有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落在滴定的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才可用来指示终点。
()4.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计算依据是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5.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零。
()6. 所谓的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造成的。
()7. 所谓的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是一回事。
()8. 当移液管将移取的溶液都放出后,必须用吸耳球将停留在管尖的少量液体吹出。
()9. 滴定结束后将滴定管内剩余的溶液全部倒回原来试剂瓶中,可以继续使用。
()10.对酚酞不显颜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三)选择题1.HPO42-的共轭碱是( )(A) H2PO4-(B) H3PO4(C)PO43-(D) OH-2.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A)H2CO3-CO32-(B)NH3-NH2-(C)HCl-Cl-(D)HSO4--SO42-3.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A)中性物质(B)酸性物质(C)碱性物质(D)两性物质4.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A) NaOH (B) Na2CO3或硼砂(C) Na2SO3(D) Na2S2O35. 硼砂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滴定时若锥形瓶中残留蒸馏水,则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一)填空题
1.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H2O的共轭酸为,H2O的共轭碱为;HCO3-的共轭碱为,HCO3-的共轭酸为。
2.在氨溶液中,加入NH4Cl则氨的解离_____,溶液的pH_____,这一作用位_____。
3.各种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可用来衡量,其大小与和有关。
4. 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内因是,外因是。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有
、、、等。
5. PH3.1~4.4是甲基橙的_____,pH在此区间内的溶液加甲基橙呈现的颜色从本质上说是指示剂的_____。
6. 实验室中使用的pH试纸是根据原理而制成的。
7. 在分析化学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是指。
8. 突跃范围的大小与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_____,突跃范围越长,可供选择的指示剂越_____。
滴定分析中常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多控制在_____ 之间。
9.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_____越好。
10. 最理想的指示剂应是恰好在_____时变色的指示剂。
(二)判断题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只要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就是酸,只要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就是碱。
()
2. 缓冲溶液在任何pH值条件下都能起缓冲作用。
( )
3. 在酸碱滴定中只有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落在滴定的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才可用来指示终点。
()
4.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计算依据是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
5.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零。
()
6. 所谓的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造成的。
()
7. 所谓的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是一回事。
()
8. 当移液管将移取的溶液都放出后,必须用吸耳球将停留在管尖的少量液体吹出。
()
9. 滴定结束后将滴定管内剩余的溶液全部倒回原来试剂瓶中,可以继续使用。
()
10.对酚酞不显颜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
(三)选择题
1.HPO42-的共轭碱是( )
(A) H2PO4-(B) H3PO4(C)PO43-(D) OH-
2.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H2CO3-CO32-(B)NH3-NH2-(C)HCl-Cl-(D)HSO4--SO42-
3.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
(A)中性物质(B)酸性物质(C)碱性物质(D)两性物质
4.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
(A) NaOH (B) Na2CO3或硼砂(C) Na2SO3(D) Na2S2O3
5. 硼砂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滴定时若锥形瓶中残留蒸馏水,则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结果()。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
6. 甲基红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A. 3.1~4.4
B. 4.4~6.2
C. 8.0~10.0
D. 1.2~2.8
7. 酚酞指示剂的酸式色()。
A. 无色
B. 红色
C. 黄色
D. 橙色
8.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A)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B)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
(D)指示剂变色范围应全部落在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
9.将甲基橙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黄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A)中性(B)碱性(C)酸性(D)不定
10.将酚酞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无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A)中性(B)碱性(C)酸性(D)不定
(四)计算题
1. 用硼砂标定盐酸溶液。
准确称取硼砂试样0.381 4g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甲基红指示剂,用待标定的盐酸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20.00mL,计算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
2.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溶液。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4.084 4g 于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25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放入锥形瓶中,再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氢氧化钠溶液20.00mL,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准确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