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言语的发展详解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教学资料范本
0—3岁婴幼儿语言开展特点
5.积极言语开展阶段〔1岁半一3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
完整句开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语音开展的特点
1.前言语感知水平的开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水平是儿童获得语言的根底.最近的研究说明,汉语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感知水平分成三种水平层次:
〔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获得区分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水平.大约两个月后.开始比拟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音.能感知由发声位置和方法变化造成的语音差异.。
儿童语言获得的发展顺序

儿童语言获得的发展顺序
儿童语言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共鸣阶段(0-2个月):婴儿开始通过哭声、咿咿呀呀的声音来表达需求和情感。
2. 预言阶段(3-8个月):婴儿开始发出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如"ba"、"da"等,这些声音并不具有特定的意义。
3. 单词阶段(9-18个月):婴儿开始发出具有特定意义的单词,如"妈妈"、"爸爸"等,他们能够理解并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汇。
4. 两词组合阶段(18-24个月):婴儿开始将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形成简单的短语,如"大狗"、"喝水"等。
5. 语法发展阶段(2-3岁):儿童开始使用更复杂的语法结构,如使用动词的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以及使用复数形式等。
6. 句子阶段(3-4岁):儿童开始使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够使用连接词和副词来连接句子和表达关系。
7. 语言流利阶段(5-6岁):儿童的语言能力逐渐变得流利,他们能够使用更复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表达更复杂的思想和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的语言发展速度和顺序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只是一个一般的发展顺序。
如果您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有任何担忧,建议咨询专业的儿童语言发展专家。
1/ 1。
幼儿心理学之幼儿言语的发展

三、交互论
• 又称为语言学习的相互作用理论,其主要 观点如下 : • (1)幼儿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 • (2)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规 范语言辩证统一的过程。 • (3)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进行学习有机统 一。 • (4)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 语言。
四、均衡论
•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是共同影响着儿童的 特质和能力的。单因素很难全面解释幼儿 早期语言的发展。先天与后天的因素在幼 儿语言获得中的作用并不矛盾,幼儿的语 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遗传的潜能, 其发展是按照某种生物发展的时间表趋向 成熟的,但这只提供了语言发展的可能性。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教育条件,离开 了幼儿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 可能性是无法转变为现实性的。
3.初步的书面言语:幼儿的书面言语指
读和写,基本单位是字,由字组成词、句以及 文章。书面言语包括认字、写字、阅读、写作。 其中认字和阅读属于接受性的,写字和写作属 于表达性的。
2.过渡言语
在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发展中,有一种介乎外 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我们称之为 过渡言语,即出声的自言自语。它体现了幼儿言 语的发展所经历的由外到内的过程。皮亚杰 (1926)把它称之为“自我中心语”。幼儿的自 我中心语是其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
(2)句子从无修饰语到有修饰语,长度由短到长。
2.句子功能的发展
幼儿句子功能的发展表现在从混沌一体 到逐步分化。幼儿早期的词语不分词性,他 们往往把名词和动词混用,还把名词词组当 做一个词来使用,如“嘭嘭嘭”,即可表示 名词“枪”,也可表示动词“开枪”。他们 最初使用没有主谓之分的单词句,以后才发 展到层次分明的复合句。幼儿这种句子功能 混沌不分的现象反映了其认知水平的低下。
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0-3岁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出生接受性语言孩子从一出生,语言学习就开始了,还能感受到环境中的声音。
当他们身边突然有人讲话,或者有意外噪音,就会被吓一跳或大哭。
但是,新生儿会对温和的声音做出“安静”的反应。
表达性语言新生儿会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让爸爸妈妈知道自己正在经历快乐或痛苦。
0-3个月接受性语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在父母说话时转向父母,并在听到父母的声音时微笑。
如果哭了,就会因为听到父母熟悉的声音而安静下来。
三个月以下的孩子也会停止活动,密切关注一个不熟悉的声音。
但是不管声音是否熟悉,孩子通常会对温和的语调做出反应。
表达性语言当妈妈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就会对妈妈微笑。
会重复相同的声音,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比如:饥饿或疼痛,发出不同的哭声。
4-6个月接受性语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对“不”这个词做出反应;会对父母语调的变化以及说话以外的声音做出反应。
比如:可以被玩具和其他发出声音的物体吸引,享受音乐和节奏,并以一种感兴趣或理解的方式寻找各种新声音的来源,比如:小动物的叫声、手机铃声等。
表达性语言当孩子开心玩耍的时候,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并且会咿呀学语,有时候听起来好像在“说话”;这种“像说话一样”的咿呀学语包括许多发音,比如:双唇音“p”“b”“w”和“m”。
能够追随父母的视线,看你正在看的方向。
而且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图,并通过声音或手势告诉父母他们想要什么,或者想要父母做什么。
他们可以发出非常“紧急”的声音来激励父母快一点。
7-12个月接受性语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随着不同的声源跟着转头。
对他说话时,会很明显地转向你,并看着你的脸;当你向他做简单的游戏,比如:拍拍手时,他会非常的兴奋和快乐,渴望与你互动,并去抓你的手。
会认出熟悉的人或事物的名字,比如:爸爸、妈妈、眼睛、手机等,开始以点头、摇头或者简单的手势回应要求和问题。
表达性语言孩子咿呀学语的声音变了,包含更多的辅音,以及长元音和短元音。
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

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婴幼儿言语发展是指从出生到3岁左右的儿童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语言能力会经历多个阶段的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对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进行解释。
1. 预言语阶段(0-6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通过哭泣、咿呀声和面部表情来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
他们能够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需求,如饥饿、疼痛或不安等。
此外,他们还能通过触摸和注视来与父母建立情感联系。
2. 单词期(6-12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组合,如“ba ba”、“ma ma”等。
这些音节虽然没有明确的意义,但是它们是婴幼儿逐渐掌握语言的重要一步。
此时,父母可以通过模仿婴幼儿的声音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3. 早期言语阶段(12-18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发出一些有意义的单词,如“妈妈”、“爸爸”、“喝水”等。
他们能够通过单词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
此外,婴幼儿还会开始模仿父母的语言,试图说出更多的单词。
4. 词汇爆发期(18-24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加。
他们能够说出大约50个左右的单词,并能够组成简单的句子。
此时,他们会开始使用代词和形容词,如“我”、“你”、“大”、“小”等。
婴幼儿还会通过模仿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词汇。
5. 语言爆发期(2-3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说出大约200个左右的单词,并能够组成复杂的句子。
他们开始使用过去时和进行时等语法结构,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
此外,他们也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能够使用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总结起来,婴幼儿言语发展经历了预言语阶段、单词期、早期言语阶段、词汇爆发期和语言爆发期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婴幼儿的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从最初的哭泣和咿呀声到能够使用单词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在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与婴幼儿的互动和模仿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幼儿期语言发展有什么表现

幼儿期语言发展有什么表现
人的智力核心——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
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
发展儿童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早期教育的成败。
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
1岁是儿童积极理解语言的最佳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4~5岁是书面语学习的最佳时期。
幼儿期的词汇量增长最快,大约可增长3~4倍,即3岁达800~1000个;4岁 1600~2000个;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
幼儿期语言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
1、自言自语。
幼儿常常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且唠唠叨叨。
幼儿这种“自我中心言语”,往往表现在动作或游戏中,他(她)并非为了和别人交往,而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注意,这样能自觉地把自己脑子里正在想的事物说出来。
它帮助幼儿出声地思考问题。
幼儿经常这样做,能使动作内化为表象,促使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暂时满足幼儿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言自语会日益减少。
2、说个不停。
发展幼儿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
因此,幼儿的家长和教师(包括保姆),应当注意和幼儿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幼儿词汇
量和提高幼儿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
宝宝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的发展阶段
正常儿童语言的发展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方面。
三个方面一环套一环,一岁以前儿童主要是咿呀作语和初步理解阶段,一岁以后开始学说话,先说单词,然后组成句子,逐步完善。
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的完善。
任何一项功能的异常均可出现语言障碍。
因此对语言发展缓慢的儿童,应首先检查是否有听力障碍或者发音器官的器质性损害。
以便尽早佩戴助听器或手术治疗。
而对智力上落后的儿童的语言障碍,则必须进行早期训练,才能提高其发展水平。
二、语言发展进程
2个月:可以发出几个单元音,a、i、o等,能与成人交流发音。
4个月:会出笑声,大声叫,能咿呀作语,主动对人和玩具发出咕噜声。
6个月:喜欢对熟悉的人发音,出现唇辅音,会模仿咋舌音,叫名字开始反应。
8个月:能发出重复音节“mama”、“dada”等。
10个月:能够咿呀学语,对成人的要求有反应,会招手“再见”,或拍手“欢迎”。
12个月:听懂几样物品的名称,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会学动物的叫声。
15个月:能说出6个左右的词,会指自己的身体部位,开始出现难懂的话。
18个月:能说10~20个词,用言语辅以手势和表情表达需要。
21个月:能说出20~30个词,会说“不要”、“我的”,能说出几个图画的名称,能将2~3个词组合起来。
2岁:能说3~4个字组成的简单的句子,会用代词“我”、“你”。
2岁半:会说6~8个字的复合句,不再说出难懂的话,能说短的歌谣。
3岁:会说姓名、性别,说2~3中颜色的名称,能回答成人的简单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8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四) 语法意识的出现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过程
四、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展 (二)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 (三)讲述逻辑性发展 (四)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过程
五、 言语功能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言语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这种工具是 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每个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语言。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儿童要 学习社会上通用的语言。
第一节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
二、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趋势
(一)语音知 觉发展在前,
正确语音发 展在后
(二)理解语 言发生发展 在先,语言 表达发生发
(一)
3. 出现喃喃语声( 4~8个月) 4. 开始发出语音( 8~1 2个月)
(二) 语音模仿的阶段
语音发展的顺序 (三)
1. 各民族儿童语音的发展有共 同的普遍规律 2. 语音发展的扩展和收缩趋势 3. 元音和辅音发展顺序
(四) 学前儿童掌握语音的
特点和难点
1. 幼儿期( 3~6岁) 是能够掌握本 民族全部语音的年龄 2. 发音错误的集中点 3. 发音的难点
第一节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
一、 言语的概念
言语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 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语言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人们 通过言语活动互相交往, 交流思想。在言语活动过程中, 可以用汉语, 也可以用英语或其 他各种语言。儿童“ 言语” 的发展, 首先表现在他们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 能够越 来越完善地运用语言来和别人交往。
实践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期言语的发展
言语的表达过程是指说话的人或写话的人, 在大脑活动控制之下,选择表达思想所必需的和 适当的词,按照语法规则把它们联结起来,通过 发音器官,或手部动作,把它们说出来或写出来, 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愿望或情感表达出来。
言语的感知和理解过程是指听话的或阅读的 人,听到对方发出的语言或看到对方写出的文字, 在头脑中思索理解,从而领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 愿望或情感。
放肆找,放肆找
2.词汇的发展
言语是由词以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因此词汇的发展可以作为言语 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发展可从词汇的数量、词类、词义三方面的 变化来分析。
(1)词汇数量的增加。
(2)词类范围的扩大。
(3)词义逐渐确切和深化。
3.语法的掌握
言语发展,除表现于能正确发音、具有一定的词汇外, 还表现于语法结构的掌握、学会组词成句的规律。幼儿在 与人们不断交往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一些基本语法结 构和一些句型。研究表明,我国幼儿句子的发展,表现了 以下趋势。
三、幼儿期言语发展特点
(一)口头言语的发展
儿童在出生后的三年中,由于受到成人的言语教育, 以及言语器官、神经组织的成熟,他们的言语在不断发展, 到了幼儿期,儿童言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 从“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或“前言语期”、“最初正 式掌握本族语言期”进入了“言语丰富化期”。这时期的 口头言语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言语的交流作用
人说出的有声言语或写出的言语都是表露在外的,因 而能为别人感知和接受。而人通过感知、记忆、想象、思 维、情感等内部活动而产生的思想、愿望、需要、情感、 体验等,必须凭借言语才能表达出来使人感知和理解。此 外,前辈的知识经验要传递到后世,也必须依靠言语活动。 这些正表明了言语的交流作用。言语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 际、沟通思想情感的桥梁;是人们相互影响、进行交际的 工具;也是传递世代经验的途径。
(3)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三岁幼儿口头言语中,往往缺漏主要词类或词序紊乱, 以致造成句子意思不明确,如有的幼儿把“孙悟空拔头上 的毛”说成“孙悟空头上毛”;把“你用筷子吃,我用勺 子吃”说成“你吃筷子,我吃勺子”。
三岁半以后的幼儿,逐渐掌握句子成分之间的复杂而 严格的关系,出现了较复杂的修饰语句,如有介词结构的 “把”字句“小兔子把萝卜放在桌子上”;递进结构句子, “阿姨教我们讲故事”。
(1)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幼儿前期儿童,虽也出现了一些复合句,但绝大部分是简 单句。幼儿四岁以后能够应用“如果……就……”反映假 设关系,应用“只有……才能……”反映条件关系,应用 “因为……所以……”反映因果关系等。
(2)从陈述句发展到多形式的句子。
幼儿的口头言语中,陈述句仍占相当的比例,其他句型如 疑问句、否定句等也都发展起来了。在幼儿的言语实践中, 可以看到他们由于受简单陈述句句型模式的影响,往往对 一些复杂的句子因不能理解而发生误解。如五六岁的幼儿 对被动句不易理解,因而把“小狗被小兔推着走”误认为 “小狗推小兔走”。又如,对双重否定句更难正确理解, 因而把“哪个盒里没有一个娃娃不是站着的”误解为“没 有娃娃站着”,或完全不理解。
(4)句子从短到长。
幼儿期儿童口头言语中所用句子的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 加。三岁儿童主要使用三词句,三岁半儿童句子长度发展 到6~10个词,四岁儿童使用句子的长度可达11个词以上。 以后,句子的词数继续逐年增长。
4.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集体生活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词汇和 语法结构的不断掌握,幼儿期口头言语表达能力也逐步发 展起来。
1.语音的发展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言语知觉(言语听觉、言语动觉)的精确化,幼 儿的发音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三至四岁期间发展最为迅速。由于他们已能 分辨外界差别微小的语音,已能支配自己的发音器官,一般来说,他们已能 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甚至可以掌握任何民族语言的语 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幼儿对于有些语音往往不能正确发出。根据我国心理 学工作者对三至六岁儿童语音发展的调查材料,幼儿语音发展表现出下列特 点。
(1)三至六岁城乡儿童韵母、声母发音正确率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
(2)三岁儿童发音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四岁儿童。三岁儿童对音位有微小差别的音如“e” 与“o”、“n”与“l”难以区分;对有些声母音位的发音方法还没有掌握,错误较多。
(3)语音的发展除受言语器官和神经系统成熟发展的制约外,更受环境和教育条件的 影响。如农村幼儿语音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儿童。三四岁以后,发音渐趋方言化。
二、言语的作用
(一)言语的概括作用
言语中的词,是客观事物的符号,它总是代表着一定 的对象或现象。言语不仅标志着个别对象或现象,还可以 标志某一类的许多对象或现象。当我们指着某一个娃娃说 “这是娃娃”时,“娃娃”一词只是某个娃娃的符号;当 我们说“娃娃是一种玩具”时,“娃娃”一词就不是指某 一个娃娃,而是指各式各样的娃娃。“玩具”这一词包括 着娃娃、积木、胶粒、玩具汽车、皮球等多种多样的东西。
1.独白言语的出现。
三岁以前的儿童,他们多半是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 他们的交际采用的是对话形式。到了幼儿期,随着独立性 的发展,常常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各种自己 的经验、体会、印象等。这样,幼儿的独白言语也就发展 起来了。当然幼儿的独白言语发展还是很初步的。在正确 教育下,一般到六七岁时,儿童就能比较清楚地有声有色 地讲述故事或系统地描述看过或听过的事件。
(三)言语的调节作用
人在反映客观现实时,通过言语,不仅能认识客观事 物,也能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自 觉的性质。人在活动之前,可以在头脑中以词的形式预定 行动目的,设想行动结果,订出行动计划。而在心理活动 进行过程中,又能按照预定的计划,用词调节自己的心理 和行动,以求达到预定的结果和目的。言语对心理和行为 起着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