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轮滑课教学纲要
轮滑选项程教学大纲2

轮滑选项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轮滑运动(Roller sports)集健身、娱乐于一体,是我国学校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它弥补了滑冰、滑雪等冬季体育项目受季节影响的不足,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轮滑运动包括速度轮滑(Roller Speed Skating)、花样轮滑(Roller Figure Skating)、轮滑球(Roller Hockey)和极限轮滑(Hight-Point Roller)四种。
本课程主要讲授速度轮滑,花样轮滑和轮滑球只列为介绍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速度轮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以及一些切实可行的练习方法,学会自我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课程任务
1.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体育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的意识。
2.掌握轮滑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得到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4.介绍轮滑竞赛的规则及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轮滑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四、成绩考核的内容与评分标准
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每学期考核一次,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60—69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考核内容与标准:
五、教学进度。
轮滑课教学大纲

轮滑课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体育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
轮滑专项课是我校开设的体育专项课之一,是为对轮滑项目有一定爱好和兴趣的学生开设的,它是使学生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基础之上重点掌握轮滑运动的基本技术,锻炼方法、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任务1、通过轮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轮滑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通过轮滑学习和锻炼,提高学生有氧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体质,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身体机能进行自我评价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结合轮滑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拼搏、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知识1、轮滑运动概述2、轮滑技术理论3、轮滑运动安全卫生常识4、体育基础理论(二)实践部分1、轮滑技术(1)陆地模仿技术:基本姿势、侧蹬及收腿技术、摆臂技术、全身配合(2)初步滑行技术:基本站立、原地移动重心练习、迈步移动重心练习(3)直线滑跑技术:①起动及走步双脚滑行、惯性滑行及收腿与蹬地②单脚蹬地双脚滑行、交替蹬地交替滑行③单脚支撑蹬地与摆腿技术(4)转弯滑跑技术:走步转弯练习、正确的转弯滑跑姿势、左右腿支撑蹬地与收腿、摆臂弯道技术、全身配合(5)停止方法:转弯减速法、“T”型停止法2、身体素质(1)耐力:定时跑、1000米或800米达标跑、12分钟库珀跑(2)力量:引体向上、双杠屈臂撑、俯卧撑、仰卧起坐、立卧撑(3)速度:跑的专门练习、加速跑、50米跑(4)跳跃:单足跳、多级跳、蛙跳、纵跳摸高、连续跳(5)柔韧:体前屈、坐位体前屈四、教学进度五、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一)考试内容及方法六、所用教材及参考书1 、教材:《大学体育教程》,田振生编,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 。
速度轮滑教学教案大学

年级:大学科目:体育课时:2课时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速度轮滑的基本知识,包括运动起源、器材、比赛规则等。
2. 培养学生对速度轮滑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使学生掌握速度轮滑的基本技术动作,如起跑、直道滑行、弯道滑行等。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内容:一、速度轮滑基本知识1. 速度轮滑的起源与发展2. 速度轮滑的器材与装备3. 速度轮滑的比赛规则二、速度轮滑基本技术动作1. 起跑技术2. 直道滑行技术3. 弯道滑行技术三、速度轮滑训练方法1. 分组练习2. 专项训练3. 模拟比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常规1. 集合整队,点名报数。
2. 宣布本节课内容和任务。
3. 检查出缺席人数,布置见习生任务。
二、速度轮滑基本知识讲解1. 讲解速度轮滑的起源、发展、器材与装备、比赛规则等。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速度轮滑基本技术动作示范与讲解1. 起跑技术:教师示范起跑动作,讲解起跑姿势、动作要领。
2. 直道滑行技术:教师示范直道滑行动作,讲解滑行姿势、动作要领。
3. 弯道滑行技术:教师示范弯道滑行动作,讲解弯道滑行姿势、动作要领。
四、分组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起跑、直道滑行、弯道滑行等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第二课时:一、课堂常规1. 集合整队,点名报数。
2. 回顾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3. 宣布本节课内容和任务。
二、速度轮滑训练方法讲解1. 分组练习:讲解分组练习的目的、方法。
2. 专项训练:讲解专项训练的内容、方法。
3. 模拟比赛:讲解模拟比赛的目的、规则。
三、速度轮滑训练1. 学生分组进行分组练习、专项训练。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四、模拟比赛1.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比赛。
2. 教师点评比赛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速度轮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速度轮滑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轮滑教学大纲

轮滑教学大纲一、说明本课程是以高教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精神为指导思想,根据我院的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从体育系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而制度的。
二、目标和任务1.教育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培养学生互教互学,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严格遵守课的组织纪律和吃苦精神及勇敢顽强的意志品德。
2.使学生掌握轮滑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轮滑的基本动作及其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教学内容轮滑运动概述1.轮滑运动的起源2.轮滑运动的发展3.轮滑运动的分类4.轮滑运动竞赛规则简介知识点:轮滑运动的发展、分类、主要评分依据(二)、技术课教学内容向前、向后滑行练习1.向前、向后葫芦形滑行2.向前、向后双曲线滑行3.向前、向后直线滑行技术点:向前直线滑行、向后直线或曲线滑行转弯动作练习1.向前压步转弯2.向后压步转弯技术点:向前压步转弯弧形动作练习1.双脚弧形向前滑行2.单脚弧形向前滑行技术点:双脚弧形向前滑行1.换脚、转体动作练习2.内轮滑换内轮滑3.外轮滑换外轮滑4.前滑两脚依次转体180°接后滑5.左脚前滑右腿前摆转体180°接左脚后滑6.向前外3字步滑行技术点:前滑两脚依次转体180°接后滑四、教学进度表(参考)四、考核方法与要求(一)、考试内容1.实际部分,80%2.平时成绩,20%(二)、考核形式:在技能训练课上由教师指定学生完成组合动作自编动作及学生对动作的讲解,师范,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分。
五、教材与参考教材(一)李谣章、符进学《轮滑运动》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9月。
轮滑课程教学纲要

轮滑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介绍轮滑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年所喜爱、有益于健康的体育项目。
它包括速度轮滑、花样轮滑、轮滑球、极限轮滑、自由式轮滑等五个竞赛项目,具有较强的锻炼和欣赏价值。
经常参加轮滑运动可以不断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对于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强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培养机敏、顽强的思想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内容主要以速度轮滑为主,包括轮滑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各种滑行能力的培养,使其学会轮滑运动这一锻炼方法,为其今后更好地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对轮滑班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轮滑活动,有计划地将轮滑活动作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之一,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欣赏轮滑各类比赛的能力。
(2)活动技能目标:掌握轮滑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地从事以轮滑为主要内容的体育锻炼,进步活动能力;掌握在轮滑等体育活动中常见活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进步身体素质、周全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轮滑活动的研究目标;自觉通过轮滑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立场;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轮滑活动中享用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在轮滑等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为部分对轮滑活动学有所长和学不足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轮滑班学生的勉力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将轮滑活动作为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之一,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对轮滑各类竞赛的欣赏水平。
大学生速度轮滑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速度轮滑的基本动作,提高滑行速度和稳定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场地:室内轮滑场地教学器材:轮滑鞋、护具、速度轮滑教学视频、音乐教学步骤:一、准备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包括关节活动、拉伸运动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
2. 教师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二、基本技术教学(30分钟)1. 教师示范速度轮滑的基本动作,包括站立、起步、滑行、转弯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 教师讲解速度轮滑的技巧要点,如保持身体平衡、控制速度、协调手脚等。
4.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动作错误。
三、弯道滑行教学(20分钟)1. 教师讲解弯道滑行的动作要领,包括弯道内外的重心转移、脚的位置调整等。
2. 学生分组练习弯道滑行,教师逐一指导,强调安全。
3. 学生进行弯道滑行比赛,培养竞争意识。
四、速度轮滑比赛(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速度轮滑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教师宣布比赛规则,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五、总结与放松(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放松运动,包括拉伸、深呼吸等,缓解肌肉疲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速度轮滑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3.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速度轮滑的基本动作。
2.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注意事项:1. 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要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轮滑选项课教学大纲及考核标准

轮滑选项课教学大纲及考核标准
轮滑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轮滑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
2、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在运动中体会到更多乐趣,并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课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1、理论知识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轮滑运动的发展、特点;轮滑运动的基本知识及比赛规则;轮滑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2、发展身体素质练习
(1)速度:起跑、50米全程跑、100米全程跑;
(2)耐力:计时跑、定时跑、800米和1000米跑;
(3)力量:仰卧起坐、俯卧撑、蛙跳;
(4)柔韧:静力性(压腿、压肩、下腰、体前屈),动力性(踢腿等);
3、轮滑基本技术和组合动作
(1)基本站立:外八字站立、平行站立、丁字步站立。
(2)基本摔法:向前摔倒、向侧摔倒、向后摔倒
(3)基本滑行:向前单脚滑行、向前滑行、向后单脚滑行、向后滑行。
(4)基本转弯:平转、正滑步转弯、倒滑步转弯。
(5)基本刹车:刹车器刹车、内八字刹车、T字刹车法。
(6)组合动作:正葫芦滑行、到葫芦滑行、速度滑行、单脚滑行。
(7)基本游戏:集体接龙、集体转圈。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及操作方法
轮滑专项:100米速度滑行、T字刹车以评分标准制定成绩40%
身体素质:50米、跳绳40%
理论:理论作业10%
平时表现:考勤10%
滑轮考核技评标准
2、轮滑考核技评标准。
《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教学大纲

《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教学大纲《冰雪专项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 )1、公共基础课( )2、专业基础 ( ?)3、专业课( )4、专业限制选修课类别 ( )5、文化素质任意选修课 ( )6、辅修专业方向课( )7、任意选修课授(? )1、体育教育专业 ( ) 2、运动训练专业 ( )3、民族传统专业课 ( )4、社会体育专业 ( ) 5、市场营销专业 ( )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对 ( )7、体育表演专业 ( ) 8、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9、新闻学专业象 ( )10、旅游管理专业( )11、英语专业 ( )12、各专业学时 288 编写人教研室王尔等龙春生学分 18 签名主任签名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教学计划》(2005年8月修订),结合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实际情况编写的。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本教学大纲围绕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训练规律等,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工作能力,能胜任体育教学等以及社会体育工作“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就业需要。
具体任务是:通过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该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够胜任主副项的教学、训练、科研、竞赛和组织群众体育活动等工作。
三、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表学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年学学 1 2 3 4 5 6 7 8 教期分时教学累 16 16 16 8 教学周类计学时内数容1.概述 22.技术理论 6主项理论部分 3.技术与教学 44.训练 8 305.竞赛 101.发展过程 22.教学特点3.训练特点 6 副项理论部分4. 场地、器材与装备特8 28 点5.竞赛特点 4 81.身体训练 16 102.专门性技术训练 26 163.专项训练 32 20 120 主项技术部分1.身体训练 162.专门性技术训练 263.专项训练 32 16 副项技术部分 901. 教学实践 2 2实践部分 2. 训练实践 2 23. 社会实践 2 2 122 2 2 2 8 考核96 96 64 32 288 学时合计四、教学内容纲要(一) 理论部分1、速度滑冰1)速度滑冰运动概述教学重点:速度滑冰运动现状教学难点:速度滑冰运动社会发展现状 ? 速度滑冰运动起源? 速度滑冰运动发展过程? 速度滑冰运动现状? 速度滑冰运动发展趋势2)速度滑冰技术理论教学重点:弯道滑行技术分析教学难点:弯道滑行蹬冰技术分析 ? 速度滑冰技术原理? 直道滑行技术分析? 弯道滑行技术分析? 起跑技术分析? 冲刺技术分析3)速度滑冰技术教学教学重点:速度滑冰技术教学特点教学难点:平衡技能的教学? 速度滑冰教学特点? 初、中级教学内容步骤? 常用教学方法和手段4)速度滑冰运动训练教学重点:专门性练习教学难点:专门性练习手段? 身体素质训练? 专门性技术训练? 专项训练5)组织速度滑冰竞赛教学重点:竞赛规则教学难点:对规则的理解? 组织竞赛? 竞赛规则? 裁判方法2、花样滑冰1) 花样滑冰运动概述教学重点:花样滑冰发展趋势教学难点:发展趋势的预测 (1)特点及作用(2)起源及发展(3)花样滑冰发展趋势 2)花样滑冰基础理论教学重点:各花样滑冰技术术语教学难点:技术符号(1)专用术语及符号(2)滑行技术(3)步法技术(4)旋转技术(5)动作连接与组合3)花样滑冰赏析教学重点:单人滑技术欣赏教学难点:对艺术性的欣赏 1)对单人滑的赏析 ((2) 对双人滑的赏析(3)对冰舞的赏析4)花样滑冰训练教学重点:冰上与陆上训练计划教学难点:冰上与陆上训练计划内容的安排(1)冰上技术训练(2)花样滑冰陆上训练 (3)训练安排与计划5)花样滑冰编排教学重点:编排的要素教学难点:花样滑冰动作的艺术构思(1)依据(2) 要素(3)要求(4)方法与过程6)花样滑冰教学教学重点:技术教学手段教学难点:教学手段运用 (1) 技术教学的特点(2) 技术教学过程(3) 教学方法与手段7)花样滑冰的音乐伴奏教学重点:花样滑冰音乐配合教学难点:对音乐旋律的理解(1)音乐在花样滑冰中的作用 (2)音乐的选择(3)花样滑冰与音乐的配合 8)花样滑冰中集体滑简介教学重点:队列教学难点:队列编排(1)四人滑花样滑冰(2)队列花样滑冰9)花样滑冰比赛教学重点:规则教学难点:对规则的理解 (1)常规赛事简介(2)比赛规则3、高山滑雪1)高山滑雪运动概述教学重点:滑雪运动的历史与分类教学难点:滑雪运动的发展趋势 (1)滑雪运动的历史a、滑雪运动的分类、高山滑雪的发展史 bc、我国高山滑雪的发展史教学重点:高山滑雪运动的力学分析教学难点:回转力学分析(2) 高山滑雪的基本知识a、高山滑雪运动的特点b、高山滑雪的场地设施和器材c、高山滑雪运动的力学分析 2) 高山滑雪技术与教学教学重点:教学的特点教学难点:教学顺序(1)高山滑雪的教学a、高山滑雪的教学特点b、教学阶段与教学内容c、教学练习方法 (2) 高山滑雪基础技术教学重点:技术教学手段教学难点:手段运用(3) 高山滑雪基本技术a、初级技术b、中级技术c、高级技术d、起终点技术3) 组织竞赛与裁判教学重点:竞赛规则教学难点:对规则的理解 (1) 高山滑雪运动竞赛a、竞赛的种类b、场地设施的技术参数 (2) 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a、竞赛组织b、竞赛规则C、裁判方法 4、速度轮滑1)轮滑运动概述(1)轮滑运动发展过程 (2) 轮滑运动的现状 (3)轮滑分类2)速度轮滑技术理论教学重点:直道滑行技术教学难点:双蹬技术分析 (1) 速度轮滑技术原理 (2) 直道传统滑行技术分析(3) 双蹬技术分析4) 弯道滑行技术分析 ((5) 起跑技术分析(6) 冲刺技术分析(7) 场地技术滑行特点 (8) 公路技术滑行特点 3)速度轮滑技术教学教学重点:速度轮滑技术教学手段教学难点: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设计(1) 速度轮滑教学特点 (2) 初、中级教学内容步骤 (3) 常用教学手段(4) 教学手段的设计 (5) 教学手段选择与应用 4)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教学重点:专门性练习教学难点:专门性练习手段 (1) 身体素质训练(2) 专门性技术训练 (3) 专项训练5) 组织速度轮滑竞赛教学重点:竞赛规则教学难点:对规则的理解 (1)组织竞赛(2)裁判方法6)轮滑场地、器材与装备(1) 轮滑场地(2)器材与装备(二)技术部分1、速度滑冰1)身体训练教学重点:力量素质教学难点:快速力量? 速度练习? 力量练习? 柔韧练习? 耐力练习? 灵敏练习2)技术训练教学重点:专项性练习教学难点:短距离项目技术 ? 诱导性练习? 模拟性练习?专门性练习?专项性练习?常见错误及纠正3)专项机能训练教学重点:速度耐力教学难点:乳酸? 速度滑冰短距离速度训练 ? 速度滑冰速度耐力训练 ? 速度滑冰耐力水平的训练 2、花样滑冰教学重点:基本滑行动作教学难点:身体姿态 1)花样滑冰模似练习? 身体基本姿势练习? 基本滑行动作? 平衡性练习教学重点:后滑教学难点:重心位置2)冰上基本技术练习? 前滑? 后滑? 前内,外刃弧线滑行? 后内,外刃弧线滑行? 前交叉步? 后交叉步教学重点:点冰步教学难点:变换时机3)基本步法? 前变刃步? 点冰步? 燕式平衡教学重点:旋转教学难点:发力与平衡4)旋转与跳跃? 双足直立转? 基本跳跃3、高山滑雪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高山滑雪基础和基本技术教学难点:高山滑雪应用技术1) 技术练习? 基础技术:原地练习、滑行练习、登坡技术、安全摔倒和站起? 基本技术(初级):各种滑降和制动、梨式转弯、半梨式转弯、蹬冰式滑行? 基本技术(中级):双板平行转弯、双板平行屈膝转弯? 应用技术(初、中级):回转、大回转教学重点:通过诱导性和轮滑练习,进一步改进和掌握高山滑雪技术教学难点:动作规范性)专门性练习 2? 诱导性练习? 轮滑高山滑雪技术练习教学重点:通过身体训练,发展一般技能技巧和专项身体素质教学难点:发展专项身体素质 ? 身体训练? 一般身体训练? 专项身体训练4、速度轮滑1)身体训练教学重点:力量素质教学难点:快速力量? 速度练习? 力量练习? 柔韧练习? 耐力练习? 灵敏练习2)技术训练教学重点:专项性练习教学难点:短距离项目技术? 诱导性练习? 模拟性练习? 专门性练习? 专项性练习? 常见错误及纠正3)专项机能训练教学重点: 战术训练教学难点:积分和淘汰赛的战术训练? 速度轮滑短距离速度训练? 速度轮滑速度耐力训练? 结合积分和淘汰赛的特点提高变速能力的训练? 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的战术训练? 结合马拉松等长距离项目的特点提高耐力水平的训练(三)实践部分1、教学实践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的操作,转变角色,培养教师意识和教学基本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轮滑课教学纲要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教学纲要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师系统地对速度轮滑项目基本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使初级学生能掌握速度轮滑术语及基本技术,并能运用所学速度轮滑知识科学地指导健身;对于中、高级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速度轮滑的基本技术参与竞赛和裁判工作。
二.围绕速度轮滑项目的基本技术,采用多种互动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健美体态。
三.在速度轮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健康及科学健身等知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社会适应性,以及自我调节情绪和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教材纲要与学时分配
考核评价
一.考核内容主要是每学期所学内容,主要对学生的身体姿态,学习态度、进步幅度与课堂表现进行过程评价。
二.通过速度轮滑的学习,初级学生能熟练掌握直、弯道滑行技术;中高级学生能将直、弯道技术熟练衔接进行场地滑跑,并能掌握简单的裁判法进行比赛实践。
教学要求
一.通过专项理论教学、视频教学和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地了解速度轮滑运动项目,养成用速度轮滑健身特有的方法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
二.在实践课教学中,通过采用基本技术分组练习与教学比赛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在互助学习中体验到速度轮滑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三.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健身意识,防止课上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课外自学要求
一. 速度轮滑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在课后练习中要加强安全意识,佩戴护具,经常检查器材,选择平坦、无障碍物的场地进行练习。
具备一定滑行技能后,方可进行公路滑行,要提前检查路况,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准备工作。
二. 速度轮滑对人体的平衡能力、支撑能力要求较高。
在练习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提高两种能力的练习方法,来更快地掌握基本技术,提高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