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树

作文批改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开始,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老师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8. 看文章的结构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

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的概述 2.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的主要内容 3.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的应用和意义 正文 【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概述】 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是指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为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知识体系。它将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分层次、有条理地呈现出来,形成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的主要内容】 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包括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形近字、同音字等。 2.词汇:包括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成语的积累与运用、词汇的拓展等。 3.句子:包括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子的类型、句子的修辞等。 4.篇章:包括篇章的结构、篇章的类型、篇章的写作技巧等。 5.阅读:包括阅读的技巧与方法、阅读的理解与分析、阅读的评价与反思等。 6.写作:包括写作的基本技巧、写作的类型与方法、写作的评价与修改等。 7.口语交际:包括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口语交际的情景与方式、口

语交际的评价与提高等。 【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的应用和意义】 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树的框架,系统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则可以根据知识树的指引,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第三学段知识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教师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 2.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学习。 3.有利于提高我国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魏书生眼中的“语文知识树” 学生们感觉现行语文课有这样两个特点: 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百上千道考试题。 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缺了课,只要基础好,期未或升学考试,成绩照样优秀。 针对第一个特点,有的青年教师想方设法猜题押题,讲课对题海,千方百计想堵住各种各样的偏难怪嗄题,于是面面俱倒,疲于应付。有一位教师讲《白毛女》用了四课时,找了很多练习册上关于《白毛女》的考试题,都给学生讲了,自己感觉尽到了责任,觉得出《白毛女》肯定没问题了,不料期末考试居然出这样一道试题:“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这段唱词表现出喜儿的什么性格。这位老师十分后悔:我讲了四节课,怎么就不猜到出这道试题呢?学生在教室答卷,语文组老师便讨论答案,大家猜了一大堆,什么坚强的性格,乐观的性格,什么通用性,自信……结果一拆封看评分标准,大家猜的都不给分,标准答案是什么呢?原来是天真。大家百思不解何以必须是天真,其实,就是出题的那位看了这段唱词,便产生了一个天真的想法,谁不“天真”就扣谁的分。面对“天真”这类试题,谁要想都猜到了,押到了,讲到了,那真会教得苦不堪言,学生也会学得苦不堪言。 针对第二个特点,学生感觉,别的学科,知识结构清楚,每天每节课的知识都一环扣一环。少上两节课,心里就很着急,怕落下课程。语文呢?有的优秀学生说:“别说少听几节果,就是一个月不上语文课,我的语文成绩也不会低。”问他语文成绩优秀的原因,原来他的学法是:任你万道题海,我有一定之规。他扎扎实实学字、词、句、语、修、逻,认认真真作文,又喜欢读中外名著。即使他不做练习册,对过细的分析课文也不感兴趣,但却能以不变应万变,每次考试,成绩都优秀。这说明语文学科知识也有规律,也有较稳定的结构方式。 我常想,我们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时,通常都要带上一张地图,一路看地图,明方向、定目标,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路,少在死胡同里兜圈子,节省时间,顺利到达。 学语文的时候,学生也应该有这样一张“地图”。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走的路程越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 1979年,我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我问学生:“表述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常用的地方有塔式、有树式、有网络式、有表格式……我们选择哪一种好呢?”学生们选择了树式结构。于是同学们也管它叫“语文知识树”。 怎么画?我先请同学们把初中阶段的六册教材集中起来,后面的教材还没学,没有书怎么办,就请同学们跟已经毕业的亲属、邻居们、哥哥、组织们去借。 有了六本教材,没加引导的时候,很多同学画不出来,画了一棵语文知识树的主干,什么是支干呢?有的同学把每一篇课文都做为一个支子,这样画出来的知识树,不像一棵树,倒像一根长长的羽毛。

二年级语文知识树

二年级语文学科知识树说明 二年级上册知识树以第三册语文为主干,以教材编排、教材 特点、教学建议为分枝,结合新课程标准,高屋建瓴。具体内容 如下: 一、教材编排(分枝): 1、单元主题 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 教材内容,依次是:多彩的秋天、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 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全册课文共有三十四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语言 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2、教材内容:每单元的内容都由导语、一课识字、四至五篇 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各部分内容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 整体。 二、教材特点(分枝)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本组的专题安排。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 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 能力。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由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 3、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 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学生爱读,既 能是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 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培养实 践能力。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三、教学建议(分枝) 1、识字写字教学 会认450个字、会写350个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习独立识字。会查字典。

语文知识树(精)

---------------------------------------------------------------最新资料推荐------------------------------------------------------ 语文知识树(精) 语文知识树语文知识树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1、语音: 注意多音字和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词;这个要平时进行有心的积累,最好找一本笔记本,把这些记下来。 2、文字汉字的六书: 六书指的是我国古代造字的六种方法,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对于这个要熟悉,还要可以举出例子。 3、词汇: 可以分辨近义词的不同、成语的用法(根据意思来判断用的成语对错,在选择题会有) 4、句子: 会造一些对联、比喻句 5、语法: (1)词类: 根据能否充当句子成分,把现代汉语的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个大类。 凡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是虚词。 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叹词、拟声词等十类;虚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总共 14 类。 (2)短语的结构: 1 / 11

掌握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了解几种特殊结构的短语类型(介宾、的字、方位、能愿、复指、兼语、连动等)(3)单句: 单句的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懂得划分,并且可以概括出主干。 (4)复句: 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分句之间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条件复句(分句之间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假设复句(分句之间表示假设和结果的关系) 6、修辞: 常见的修辞格: (从易到难排列的)引用、反复、反语、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偶、比喻、借代)、逻辑、标点二、文言文文言文: 字、实词、虚词、句式初中要求是可以借助工具书了解古文的大意,重在记诵和积累的过程。 高中的常见文言词: (一)实词(120 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

小学语文第一册知识树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树及其说明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主要包含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课文部分、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汉语拼音。包括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声母、韵母,准确地拼读音节;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会轻声;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①声母23个:b p m f d t n l ɡ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yw ②韵母24个: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③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chi、shi、ri、zi、ci、si yi、wu、yu、ye、yue、yuan yin、yun、ying ④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 二、识字写字。认识字400个,会写字100个,偏旁43个,笔画20个。能够说出偏旁和基本笔画的名称;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要求认识的字,分别编排在三个部分:一是结合汉语拼音要求认70个字;二是在识字课中要求认105个字;三是随课文识字,20课共要求认225字。要

求会写的字,分布在识字课和课文的练习中,每课3—4个,共100个。 识字形式多样,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体现汉字构字规律。 教材安排了一课象形字《口耳目》,一课会意字《日月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粗浅地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 2.韵语识字。 安排了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去二三里》,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安排了《比一比》,通过比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认识汉字,同时认识一些量词。 3.事物归类识字。 识字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安排了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在家里》,通过认识家中物品学习汉字。反映学校生活的有《操场上》,通过认识各种运动项目学习汉字。反映时代生活的有《自选商场》。反映农村生活的有《菜园里》等。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效率更高。 要求认识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任务有所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这些字,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记认汉字的偏旁,更不要求对合体字的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创造机会,反复再现,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借助图画或词语理解字(词)义。 在识字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此外,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有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巩固,以帮助学生完成识字任务。 要求会写的字,在拼音部分没有安排。从识字(一)开始,在识字和课文部分,每一课安排3—4字,全册共100个。 一年级是起步阶段,一定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指导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了解书写汉字的笔顺规则,写好每个笔画,每一个汉字。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注重质量上的要求。写字练习也要体现自主。学生自己觉得会写的,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多写几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树的画法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知识树的画法 一、引言 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它包含了汉字、诗词、文言文等内容。而语文知识树则是我们学习语文时经常用到的一种工具,通过画知识 树可以使我们更加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五 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画语文知识树,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个 过程。 二、准备工作 在开始画语文知识树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准备好一张 白纸和一支黑色的画笔或者钢笔。准备好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可以是 课本上的内容或者老师讲解的重点知识。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准备开 始画知识树。 三、画知识树的步骤 1. 第一步:画树干 在白纸上用笔轻轻地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知识树的树干。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树干的长度,一般来说,可以画一个大约占 整个纸的1/3的树干长度。 2. 第二步:画树枝 确定好树干的位置后,我们可以开始画树枝了。树枝的数量可以

根据我们要记忆的知识点的多少来确定,一般来说,可以画3-5条树枝。树枝的位置要均匀分布在树干的两侧,长度可以因实际情况而异。 3. 第三步:画叶子 确定好树干和树枝的位置后,我们可以开始画叶子了。叶子的位 置要根据树枝的位置来确定,叶子的数量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来确定,一般来说,每条树枝上可以画2-3个叶子。叶子的形状可以随意 发挥,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 4. 第四步:写知识点 最后一步就是在叶子上写上我们要记忆的知识点了。每个叶子上 可以写一个知识点,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字符或者图画来表示知识点,这样可以增加记忆的深度。 四、画知识树的注意事项 1. 树干要笔直,树枝要均匀分布,叶子要清晰可辨。 2. 知识点的表达要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和冗长。 3. 可以在画树的过程中添加一些装饰,比如花朵、小鸟等,使整个 知识树更加生动活泼。 五、画知识树的意义 通过画知识树,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形象化,便于我们理 解和记忆。画知识树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我们更加喜欢学习语

九年级语文知识树

九年级语文知识树 李桂学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1、秋夜……………鲁迅 2、对岸……………泰戈尔 3、海燕……………高尔基 4、叶笛(二章)……………郭风 5、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 写作实践:发现并歌颂生活中的美 拓展链接:在诗与散文之间 诗词诵读:关雎蒹葭 第二单元 6、最后一次的讲演……………闻一多 7、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8、富有的是精神……………谢冕 9、出师表……………诸葛亮 10、隆中对……………陈寿 写作实践:饱满的情感飞扬的文采 综合活动.口语交际:再造“绿色家园” 诗词诵读:春望杜甫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第三单元 11、悼念乔治.桑……………[法]雨果12、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13、五柳先生传……………陶渊明14、陈涉起义……………司马迁 15、张衡传……………范晔 写作实践:我熟悉那串脚印 拓展链接:英雄豪杰的赞歌——长篇小说《水浒传》简介 诗词诵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别云间夏完淳 第四单元 16、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7、满井游记……………袁宏道 18、登泰山记……………姚鼐 19、短文两篇湖心亭看雪张岱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0、观莲拙政园……………周瘦鹃 写作实践:让身边的景色因心情而美丽 拓展链接:行旅之中见文化 诗词诵读:相见欢李煜东溪梅尧臣 第五单元 21、两面国……………李汝珍22、海底森林……………[法]儒勒.凡尔纳 23、慧骃国游记……………英斯威夫特24、流星……………韩松 写作实践:随心所欲不逾矩 诗词诵读:约客赵师秀次北固山下王湾 第六单元 25、哨子……………[美]富兰克林26、曹刿论战……………左传 27、黄生借书说……………袁枚28、马说……………韩愈 写作实践:表明你的态度 综合活动.口语交际:家乡习俗论坛

三上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树

第二单元知识树 1、《北大荒的秋天》 (1)本课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2)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美在物产丰富,美在勤劳的人们。 (3)跟“五彩斑斓”相近的词语有: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4)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了秋天丰收的原野,用“原野热闹非凡”这个中心句概括了原野的景象。从两方面实行具体描绘,一方面是写了大豆和高粱,另一方面是写了榛子树。 (5)写大豆与高粱时,从“笑声”、“演唱”、“脸庞”能够看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它们满心的喜悦,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田野。 (6)写榛树叶子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榛树叶子比作一团团火,让我们感受到了北大荒人丰收的喜悦。 2、《西湖》 (1)“天堂”指杭州。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指苏州,“杭”指杭州。 (2)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作者把“西湖”比作“明珠”。可见,杭州处处风光好,最美之景在西湖。 (3)很多文人墨客为西湖留下了名师佳句,白居易曾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吟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东湖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犹如”和宛如、好像是意思相近的词。这句话把湖面比作银镜,突出了湖面平静的特点。 (5)文中“绿色的镶边”是指树木,“绿色的绸带”是指白堤和苏堤,“绿岛”是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写出了杭州的确是“人间天堂”。 (6)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所以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也知道杭州是因为有位于浙江省西面的西湖而闻名中外。我还知道“西湖十景”中有:、、、。 3、《拉萨的天空》 (1)这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2)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所以它是有名的“日光城”。 (3)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仅仅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拉萨的天空特点是湛蓝、透亮。

语文知识树

“语文知识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它的由来主要基于语文课的两个特点:“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千上万道考试题。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缺了课,只要基础好,期末或升学考试,成绩照样优秀。”[1]从第二个特点,魏书生老师看到了“语文学科知识也有规律,也有稳定的结构方式”。[2]掌握了这些规律,考试时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就可以不做大量的习题了。基于此,1979年,魏书生老师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经过讨论,他们选择了树式结构,并通读了初中的六册语文教材,画出了“语文知识树”。虽然在画的过程中意见众多,但最终从大的方面基本确定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4部分依次为“文言文知识”、“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具体包括“实词”、“虚词”、“字”和“句式”4项;“基础知识”包括“文字”、“句子”、“修辞”、“标点”、“语音”、“词汇”、“语法”和“逻辑”8项;“阅读与写作”包括“中心”、“结构”、“语言”、“材料”、“表达”和“体裁”6项;“文学常识”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和“外国”4项。每一项下面又包括众多知识点共131个。魏书生老师常把“语文知识树”比作地图,有了地图就能明确目标,选择最佳路线,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在教学中运用也有较大的可行性。在教学中,师生可以按“知识树”的体系去安排进度。每讲一点知识,让学生懂得每次学到的知识处于整体的什么位置,与邻近的知识点有何区别和联系。此外,在魏书生老师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的“自结”阶段,他总是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把所学知识纳入到“语文知识树”中去。再有,在“学法指导”中,他非常重视复习、检测的过程,他强调复习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实际,不会什么复习什么,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什么知识,而是每个同学根据“语文知识树”的内容自行安排。如果有的同学复习后还有弄不懂的知识,就去请教承包这一知识的同学。[3]这种做法和布鲁姆提倡的“掌握学习”有一定程度的相通之处。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 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二单元知识树

知识树是指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是一种以树形图的方式来表 示知识结构和知识关系的工具。在学习中,通过构建知识树,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五年级上册语文中,一二单元的知识树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 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知识树 1.1 什么是知识树 知识树是指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是一种以树形图的方式来表 示知识结构和知识关系的工具。在学习中,通过构建知识树,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2 知识树的作用 构建知识树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知识的脉络和逻辑关系,有助于我们深 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知识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知 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学 习任务。 二、五年级上册语文一二单元知识树 在五年级上册语文中,一二单元的知识树主要包括诗歌鉴赏、古诗文 阅读、议论文阅读等内容。其中,诗歌鉴赏重点训练学生的感受力和 表达能力,古诗文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议论文阅读则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述能力。

2.1 诗歌鉴赏 在诗歌鉴赏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充满想象力和感情的诗歌作品,通过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树时,可以从不同体裁的诗歌出发,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和艺术特点,使学生能够深入领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2 古诗文阅读 在古诗文阅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古代诗歌和文章,通过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了解古人的情感和智慧,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构建古诗文阅读的知识树时,可以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作者的作品出发,分析作品的题材、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使学生在阅读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2.3 议论文阅读 在议论文阅读中,学生将接触到不同主题和不同立场的文章,通过对议论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论证能力。构建议论文阅读的知识树时,可以从不同话题和不同观点的文章出发,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据支撑,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议论文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提高自己的文笔和逻辑表达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

高三语文知识树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有6分题必抓 从近年来,命题趋势来看,语文命题的难度在逐渐的加大,高一高二的语文一般抓的不是很紧,高三务必给语文留出一定时间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除了要将知识系统无一遗漏的梳理一遍,熟练掌握考点之外,考生还要特别注意点滴的积累和训练。成语和修改病句,一共六分,这是保分题必须牢牢掌握,在分值较高的题上要多花一点时间。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和使用类这两种,要在练习中找感觉,逐渐了解自己答哪类题顺手,找到感觉后,有针对性的多练这种题。做完题后对照答案,分析出题者的思路找出自身差异。作文方面,要加强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自己多找些材料练习找角度。要多看高考高分作文,也要看班级里作文比较好的同学的作文,同学之间要多交流。每周一定要写一篇作文,并拿给老师看。请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高三语文知识树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常用字字音 (1)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演变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音不完全相同,所以形声字不能都根据声旁来推断字音。例如僭(jian)越、囹圄(yu)。. (2)同音字:分为音同形异、音同形似、音同义近三种情况。 (3)多音字:①利用音义联系,多音是常和多意联系起来的 ②区别书面语和口语,例如”翘”,书面语读qiao口语读翘qiao ③区别词性词义。例如“扇”表示名物义时读shan(扇子)表示动作义时读shan(扇扇子) ④要特别注意原来是多音字、现在已做系统处理的字。如“呆板”的“呆”,现读dai 2.正确书写常用规范汉字 ①明确字义,切忌望文生义。如名门旺(望)族,“旺”字为错字。 ②将易错字归纳在一起,以便于辨析。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5.正确使用熟语 ①常用成语(请自行查寻解释并牢记) A哀鸿遍野安步当车安土重迁嗷嗷待哺爱莫能助爱屋及乌安之若素 B 荜路蓝缕抱守残缺白驹过隙杯弓蛇影杯水车薪别无长物不足挂齿不足为训 不可理喻不胫而走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不为己甚不即不离不卑不亢不落窠臼不行不至不容置喙不止不行不瘟不火不塞不流不以为然不刊之论不虞之誉不经之谈便宜行事 C 侧目而视出神入化城下之盟诚惶诚恐曾几何时蚕食鲸吞沧海一栗从善如流 曾经沧海差强人意长篇累牍长袖善舞春秋笔法从长计议惨淡经营沧海桑田踌躇满志 D大快人心大而无当大智若愚大器晚成当仁不让得陇望蜀登堂入室顶礼膜拜东山再起豆蔻年华对簿公堂多事之秋大放厥词箪食瓢饮党同伐异得意忘言灯红酒绿等而之下待价而沽等闲视之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树解说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树解说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和46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 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槐乡的孩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树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树 本册教科书共分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开头都有一个总括性的说明文字,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单元主题分别为:第一单元,亲情故事;第二单元,可爱的动物;第三单元:爱国志士;第四单元:自尊自强;第五单元:珍视友谊;第六单元:科技发明;第七单元:自然风光;第八单元:理解他人。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通过主体课文的教学落实语文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训练语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活动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自觉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2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略读能力 在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同时培植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3. 在口语交际中提倡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学会倾听与评价。 4.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表达出真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清楚,写明白,同时能初步表达自己对所写人与事的态度和感情。提高学生作文自改互改的能力。 5.通过语文七色光的教学使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独立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6.本册应识的字共计319 个,会写的字199个。 二、各板块知识点

“阅读”板块有主体课文16篇(每单元两篇),“快乐读书屋”有阅读材料16篇(每单元两篇);“能说会写”板块有口语交际8次,写话8次;每个单元均设有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拐弯处的回头》和《母亲的账单》有一个快乐读书屋,其中包括两篇略读课文《天气预报》和《看不见的爱》,有一个能说会写板块,其中包括口语交际《转述》和习作《妈妈病了》,还有一个语文七色光一。本单元围绕“亲情”的主题进行编排:从主体课文到“快乐读书屋”,再到“能说会写”,“亲情”的主题贯穿始终。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 2、体会父母之爱,感受亲情的伟大。 3、掌握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及词语。能运用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母之爱、及亲情的伟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