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

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1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拆迁,土地碎片化和空地闲置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需要制定科学的农村土地整理计划。而科学的计划制定离不开准确的潜力测算。下面我们将从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制定农村土地整治计划。

方法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主要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个层面。宏观分析是对一个地区土地整理潜力进行全面、系统和综合的评估和预测。微观分析则确定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可行性。

宏观分析

1.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各类基础数据(如土地资源、经济社会、人口等)进行建模、计算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土地整治的可行性。

2. 现场调查法

通过对现场卫星影像等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的土地整治潜力(如用地适宜性、基础设施等)。

微观分析

1. 地形参数法

通过采集势能、坡度等地形参数信息,并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排水等因素,评估一个单元地块的整治潜力。

2. 地质勘探法

通过具体的地质勘探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块的土壤水分、PH 值、有机质含量等参数,以此推测出一个地块的整治潜力。

实践

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整理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地实际。以下是农村土地整理计划实施中的一些普遍规律:

1. 充分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

在制定方案的初期就要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这样可以更好地听取到群众的声音和反馈,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方案执行的成功率。

2. 有科学的计划和预算。

在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计划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计划和预算。预算要合理、可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进行的顺利。

3. 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

在实施中,应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并将征收政策和法律程序发布给社区,保障社区居民权益。

4. 采用实践经验。

在实践中,需要采用实践经验来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计划,这样整治效果会更好,计划实施会更加顺利。

总之,农村土地整治的潜力测算是制定科学农村土地整理计划的关键点,它是在保护土地的同时,关注社区民众需求,维护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民意,更加注重科学和规范的制定土地整治方案,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保护

农村土地整治计划的制定对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测算整治潜力可以在制定计划时更好地考虑不同地块的利用价值和潜力,以便更好地制定可行的整治方案。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重视民意,采用科学的计划和预算,并建立公正的征收政策和法律程序。此外,我们还需要结合实践经验,更加注重科学和规范的制定计划,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2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整理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正在被越来越多地重视。而在整理过程中,如何合理评估土地整理潜力则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以及如何实践。

一、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

1. 自然条件评估法

该法通过评估区域的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评估土地可利用程度和适宜性,进而得出土地整理潜力。其中包括评估土壤质量、红壤、礁岩等。

2. 经济条件评估法

该法以农业开发为中心,以地力、管理、利润、是否存在土地浪费等因素为切入点,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

3. 规划条件评估法

该法以土地具有的规划、用途、功能为基础,评估土地的整理潜力。其中包括评估土地功能分区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另外,也可以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得出更为准确、科学的结论。

二、农村土地整理潜力实践

1. 制定合理规划

在进行土地整理前,需要就整理目标和方案等展开谋划,明确整理的范围和级别,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论证。

2. 根据土地性质划分区域

通过评估土地性质与自然条件,将土地划分为不同区域。针对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整理方案,显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导致对土地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整理土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建设,增强土地利用效益。

4. 推广现代化农业

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旨在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而现代化农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广现代化农

业技术和设备,加强耕地整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现代化农业的进程。

总之,在农村土地整理工作中,我们需要采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制定合理的规划,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现代化农业,才能真正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整理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措施。在整理工作中,应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制定合理的规划,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现代化农业等措施,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全体农民共同努力,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3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利用越来越多元化,土地整理规划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由于农村土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规划难度较大,需要科学的测算方法和实际的实践操作。本文将介绍农村土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与实践。

首先,测算农村土地整理潜力需要借助GIS技术。GIS技术可

以准确地测算各个地块的面积、地形、地貌和土地质量等信息,为农村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用GIS技术进行土地评价时,可以采用多因子分析法来评价土地潜力。利用多因素分析法将土地的不同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后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每个地块的综合潜力值,从而确定整合的方向和方式。

其次,进行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时,还需考虑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如环境保护政策、耕地组织形式、农业技术水平、交通运输设施等。同时,还需要掌握农村的基本情况,包括农民的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传统耕种方式等。只有全面了解这些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

在实践操作中,应该将整理潜力测算结果和农村土地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在编制土地整理方案时,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并参考整理潜力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土地整理方案,并付诸实践进行改善。

此外,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利在市场上流动交易的过程。在很多地区,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村土地整理的主要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实行合理化管理,并根据土地整理方案给予财政补贴和其他政策扶持,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和透明度。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是一个科学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技术、政策、社会和经济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协调。只有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方案,才能提高土地效益,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整理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而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是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的关键。在进行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并结合农村土地规划进行分析和制定方案,同时需要加强土地流转等管理,

提高土地效益。只有多方面协调,科学合理地规划,才能推动农村土地整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 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1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拆迁,土地碎片化和空地闲置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需要制定科学的农村土地整理计划。而科学的计划制定离不开准确的潜力测算。下面我们将从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制定农村土地整治计划。 方法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主要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个层面。宏观分析是对一个地区土地整理潜力进行全面、系统和综合的评估和预测。微观分析则确定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可行性。 宏观分析 1.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各类基础数据(如土地资源、经济社会、人口等)进行建模、计算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土地整治的可行性。 2. 现场调查法 通过对现场卫星影像等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的土地整治潜力(如用地适宜性、基础设施等)。 微观分析 1. 地形参数法 通过采集势能、坡度等地形参数信息,并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排水等因素,评估一个单元地块的整治潜力。 2. 地质勘探法 通过具体的地质勘探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块的土壤水分、PH 值、有机质含量等参数,以此推测出一个地块的整治潜力。 实践 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整理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地实际。以下是农村土地整理计划实施中的一些普遍规律: 1. 充分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

在制定方案的初期就要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这样可以更好地听取到群众的声音和反馈,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方案执行的成功率。 2. 有科学的计划和预算。 在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计划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计划和预算。预算要合理、可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进行的顺利。 3. 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 在实施中,应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并将征收政策和法律程序发布给社区,保障社区居民权益。 4. 采用实践经验。 在实践中,需要采用实践经验来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计划,这样整治效果会更好,计划实施会更加顺利。 总之,农村土地整治的潜力测算是制定科学农村土地整理计划的关键点,它是在保护土地的同时,关注社区民众需求,维护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民意,更加注重科学和规范的制定土地整治方案,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现状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

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这是由于我国水热时间分配和水平分布的不协调,形成了土地生产力的明显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不够,表现在生产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局部地区对土地资源实行破坏性开发,重用轻养,造成土地的生态失调。此外,由于多种

浅谈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浅谈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土地进行规划、优化配置和整合,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土地整理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是对土地整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和决策支持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土地整理资源评估和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估两个方面对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进行浅谈。 一、土地整理资源评估方法 土地整理资源评估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测量和评估,以确定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和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土地整理资源评估方法可以从土地整理规模评估、土地整理质量评估和土地整理投入评估三个方面来展开。 1、土地整理规模评估 土地整理规模评估是指通过分析和计算土地整理面积、土地整理类型和土地整理强度等指标,来确定土地整理的规模和力度。常用的方法有土地整理面积指标法、土地整理适度程度评价法和土地整理强度指数法。 土地整理后的耕地质量评估法是通过测量和评价土地整理后的耕地的土壤肥力、农业生产能力和耕地生态环境等指标,来评估土地整理后的耕地质量。土地整理后的水资源利用评估法是通过衡量土地整理后的地表水、地下水和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保护状况来评估土地整理后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土地整理后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法是通过分析和评价土地整理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来评估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理投资成本评估法是通过测算土地整理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等来评估土地整理的投资成本。土地整理投入产出比评估法是通过分析土地整理的投入产出关系和投资回报情况来评估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土地整理收益评估法是通过估算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增值、土地利用价值和土地收益等指标,来评估土地整理的收益情况。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研究背景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然而土地的分散、碎片化使用现象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土地整理作为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分析土地整理对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3.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土地整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借助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分布图绘制。 4. 研究内容及结果 4.1 土地整理的现状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首先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通过调查发现,研究区域存在大量的农村散片地、小块地、破碎地等问题,这使得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4.2 土地整理的潜力评估 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评估分析,我们发现土地整理在该区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土地整理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

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土地整理还可以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农户收入增加,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分析 从整体上看,土地整理在研究区域是可行的。关键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土地所有权清晰、农民积极性高、基础设施完善等。同时,土地整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流转问题、资金投入、群众参与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土地整理的可行性。 5.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在研究区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土地整理,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户收入增加。但是,土地整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6. 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6.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土地整理的政策法规,并完善相关的支持措施; 6.2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6.3 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增加农民对土地整理的支持和配合;

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1 背景 土地整理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土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尽管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当前,我国以农用地为主要对象的土地整理是基于人多地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总量锐减的特殊背景而展开的。因此,开展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目前,国家投资土地整理是以项目运作方式来实施的,而这些项目又必须符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重点)工程、选择项目时,除了符合项目管理的规定外,必须遵循效率原则,即优先选择土地整理潜力比较大的区域、项目。因此,对土地整理潜力进行研究是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充分发挥土地整理资金效用,提高土地整理的整体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2 土地整理潜力的涵义与特征 2.1 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 土地整理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统称。针对我国开展土地整理的特殊背景,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技术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投入利

用与经营的活动。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是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2.2 土地整理潜力的涵义 从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土地整理三种类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开发整理的对象所处的利用状态不同,其共同目的都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可利用土地的空间,降低土地利用成本。因此,土地整理潜力可以界定为: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种特定的土地用途,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所能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降低土地利用成本的程度。 2.3 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特征 2.3.1 针对性 土地整理潜力总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土地用途而言的,离开了潜力的对象,就无从谈潜力。 2.3.2 地域性

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国土资源局 xxxx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1 前言 (1) 1.1研究的目和意义 (2) 1.2研究的内容 (2) 1.3研究的依据 (2) 1.4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2) 2 xxx概况 (5) 2.1地理位置 (5) 2.2自然条件 (5) 2.3经济社会概况 (5) 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 3.1土地利用现状 (5) 3.2土地利用的特点 (5) 4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评价 (6) 4.1农用地现状分析 (6) 4.2农用地待整治区的确定 (8) 4.3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8) 4.4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 (10) 5 农村居民点整理分析与评价 (13) 5.1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 (13) 5.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13) 5.3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 (16) 6 土地复垦潜力分析与评价 (18) 6.1待复垦土地现状分析 (18) 6.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18) 6.3待复垦土地潜力分析 (18) 6.4待复垦土地潜力评价 (19) 7 土地开发潜力分析与评价 (21) 7.1未利用地现状分析 (21)

7.2待开发区域的确定 (21) 7.3待开发土地适宜性评价 (23) 7.4待开发土地潜力分析 (23) 7.5土地开发潜力评价 (24) 8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 (27) 8.1土地整治综合潜力分析 (27) 8.2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评价 (27) 8.3土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 (28)

XX县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1 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内容。 土地整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促进耕地保护与建设,有效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把土地整治潜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土地整治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差异。(2)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资源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实际潜力,是土地资源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利用过程中得以体现。(3)土地整治潜力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才可获得体现,这种手段一般是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土地资源的这种内在潜力才可获得释放。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态价值等方面幅度;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建设用地整治、达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资产价值和维护生态环境的程度;土地复垦潜力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或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可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其他草地、内陆滩涂、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等适宜开发利用为耕地的面积。 XX县国土资源局 1 XX公司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3篇

最新-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3篇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本人精心整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1 为全面了解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前段时间,同有关部门一起,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延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现状 去年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后,农民依法流转土地的意识有所提高,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并趋规范。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延州市土地流转户数达到23538户,流转土地面积34028亩,分别占总户数和承包土地总面积的93%和21%。调查的46个村,有1140 户进行了土地流转,流转土地面积23904亩,分别占调查村总户数和承包土地面积的94%和4%。从面上情况看,主要有六种流转形式: 1、转让。指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转移。有些农户因无力继续承包土地,与其他户协商一致,经村委会同意,将全部或部分土地转让给第三方,由第三方与村委会确立新的土地承包关系,出让方与村委会在转让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这种流转形式的好处是:出让方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从事非农产业;受让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转入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延州市共有7030家农户进行了土地转让,转让土地6805亩,分别占流转土地总户数和总流转面积的299%和20%。 2、互换。即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相互转移。互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耕种方便或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互换后,互换地块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原承包合同约定的相应地块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互相转移。从方式上看,有同等面积互换,也有不等面积互换,双方视互换土地的地级和远近条件决定。延州目前有2689户进行了土地互换,互换土地3743亩,分别占流转土地总户数和总流转面积的114%和11%。林家村镇西麻沟村张进富,为了种植方便,自愿以

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1 数量潜力测算 按照前述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测算方法,统计并分析全区历年已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计算得到项耕系数、可整理建设规模、待整理建设规模和农用地整理出地率,再进行测算,得到全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农用地整理的出地率一般为3.00%-5.00%,而统计出的已实施项目的出地率偏高,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提高农用地整理的可行性,确定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出地率为3.00%,丘陵山区出地率为5.00%。 测算公式如下: i i i i P M N δ=-*() (公 式1) 其中:i M =i S /i β; (公 式2) i i i S W *α=; (公式3) i i i L /N β=; (公式4) 式中:i P ---i 镇的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 i M ---i 镇可整理建设规模; i N ---i 镇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 i S ---i 镇可整理耕地面积; i W ---i 镇基期年耕地面积;

i L ---i 镇已实施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 i α---i 镇耕地连片系数; i β---i 镇项耕系数; i δ---i 镇出地率; 2 质量潜力测算 质量潜力以产能提高潜力来表达,主要方法是根据各测算单位的产能提高状况确定。以镇(街道)区域为基本测算单位,以全区内待整理耕地的综合产能代表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假定全区整理前耕地为该县因素指标区二级区的农用地平均等别,整理后耕地达到该乡镇所在的二级区的农用地分等最高等别,原有耕地部分质量提高潜力为全区内待整理耕地质量由平均等别升到最高等别所增加的产量;新增耕地部分的质量潜力为全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乘以农用地平均等所对应的标准量单产。 质量潜力测算公式如下: ()()15i i i i Q M N P K γ=-*+** (公式5) 式中:i Q 是i 县通过耕地整理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 公斤; i M ---i 县可整理建设规模,单位为公顷; i N ---i 县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单位 为公顷; γ---i 县耕地提高的等别指数,为该县所在因素 指标区的二级区的农用地等指数最大值与平均值之间的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农村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是衡量土地整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定量评价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贡献。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来介绍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一、思路 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土地整治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如生态恢复指标、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资源保护效益指标等。 2.构建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构建评价模型,可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经济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等,建立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3.数据收集与处理:根据评价模型的要求,收集土地整治前后的相关数据,如土地利用数据、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利用数据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4.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值,并使用验证方法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5.结果解释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进行解释和评价,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评价的综合结果。 二、方法

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指标间的关联度模型,分析各个评价指标的相互关系和相对重要性,进而判断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 2.生态足迹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和对比,计算出土地整治后的生态足迹差异,从而评估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评估农村土地整治后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从而定量评价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 4.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指标权重分配和加权求和等方法计算出可持续发展指数,以此来定量评价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总之,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要结合土地整治的目标、特点和评价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模型,并采集和处理相关数据,最终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宋伟,陈百明,陈曦炜原创投稿 农村居民点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 宋伟1,2,陈百明1,陈曦炜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要: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农村居民点潜力往往偏大,其主要原因是潜力测算对象与标准对象的指代不一致。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3种:①潜力逐级订正的思路;②推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重来的思路;③重新建立潜力测算标准的思路。但后两种思路目前仍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而潜力逐级订正的思路已经具有了较好的研究基础。潜力逐级订正法的原理是“木桶效应”理论和“最小因子限制律”理论,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可以建立潜力逐级订正的估算模型。利用估算模型对2020年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潜力进行测算表明,经济可行性对于潜力转化的限制最大,社会接受性次之,自然适宜性对于潜力转化的限制最小。理论和实证的分析均表明潜力逐级订正法可以很好地修正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在县域及其以上层次农村居民点潜力的测算中应逐步推行该方法。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潜力;测算模型;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 :F301.23 :A :1002-6819(20xx)Supp.1-0001-05 宋伟,陈百明,陈曦炜.农村居民点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20xx, 24(Supp. 1):1-5. Song Wei,Chen Baiming,Chen Xiwei.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potential calculation model for rural habitat consolidation [J].Transactions for the CSAE, 20xx, 24(Supp. 1):1-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 引言 根据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统计,我国耕地在1996~20xx年期间年均减少94.88×104 hm2,但可供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却不足661×104 hm2 [1,2]。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都将给我国耕地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希望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等措施增加一部分有效耕地,以缓解耕地减少的压力。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摘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效实现耕地保护、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农用地;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土地整治活动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涵 国土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及其他等五项工程。主要是通过提升耕地质量和提高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水平,达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五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2、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此次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某省的省会城市中部,其由于特殊的地域特征也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山两坝”的隔档式地貌特征,“三山”从东向西依次为黄草山、西山、铜锣山三山,三背斜之间的长垫、湖洪两向斜形成两坝。2010年全区户籍总人口90.21万人,常住人口77.00万人,根据2010年长寿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14.21万hm2。 2.2、数据来源与说明 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长寿区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及长寿区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长寿区高标准基本农田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测绘技术方法的实践探究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测绘技术方法的 实践探究 2身份证号码:****************** 摘要:随着我国三农建设速度的加快,农村土地开发整治工作逐渐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应用高效和准确的技术手段,对农村土地开发整治工作进行规范,其中包含测绘新技术。应用测绘新技术能够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于农村土地使用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帮助在农村土地开发整治的时候,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规范施工管理,开展施工建设。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测绘技术应用,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农村;土地;开发整治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特征复杂、人员密集、土地性质多种多样,而土地作为农村发展的核心因素,有必要针对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提高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结合我国农村土地特点来强化测绘技术的功能效果。 1 农村土地开发整治概念及重要性 农村土地开发整治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有相对完整的技术流程,包括土地开发整治专项项目编写、项目规划设计、工程管理、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1.1 土地开发整治 专项项目编写是指针对某一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土地进行开发整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对农村区域内某一待开发区域进行潜力评价,并对其技术可行性、生态有益性、经济合理性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所坚持的原则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

1.2 项目规划设计 根据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土地的利用方式、 权属结构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不仅要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更要实现农村发展 建设改革目标,将土地分为非农用地、农业用地等。 1.3 工程管理 指成立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项工作,包括招投标 工作、监理工作、对项目开展区域责任制等,以此来保障农村土地的合理规划与 建设。 1.4 竣工验收阶段 在整治项目竣工后对项目开发的各项内容所完成的情况进行验收,包括质量 验收、资金使用验收、项目管理验收、预算执行情况验收、权属管理、档案管理 等等。总体而言,土地开发整治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的保障农村土地资源合理使用,更能够避免土地资源浪费,提高环境保障力度,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 经济建设向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进步,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工作将越来越重要。 2 测绘新技术应用特点 测绘新技术需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用计算机多种功能,集合信息科 学数据应用能力,对农村土地的地理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其中包括地理信 息技术、遥感技术等。这两项技术在测绘新技术领域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优势,包括集成性高、灵敏度高、精准度高等。目前随着我国GPS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和GIS技术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可以将农村土地地理信息 展现在图片上,或者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逻辑体现,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农 村土地管理现代化发展进程,更可以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 测绘新技术在农村土地开发整治中的应用措施 3.1 农村土地开发整治前期准备工作

2023关于土地实习报告3篇

2023关于土地实习报告3篇 土地实习报告篇1 ——以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实验基地为例 1实习时间:10月27日 2实习地点: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实验基地 3实习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土地整理概论学习,我们对土地整理工程这门课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对崇州实验基地的实地考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为本学科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学习。所谓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图例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机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调整农地机构,归并零散地; (2)平整土地,改良土壤; (3)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 (4)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 (5)复垦废弃土地; (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

(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实习区域概况: 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选址于崇州市桤泉镇以北与隆兴镇交界处,项目区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城南,是崇州市的南大门所在区域,距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约42公里。项目区主体位于桤泉镇的生建村,同时涉及桤泉镇的千功村、天寿村以及隆兴镇顺江村的部分区域,总占地面积2338.24亩。崇州至大邑安仁镇的街安路将基地一分为二,街安路以东区域占地面积2201 94亩,街安路以西部分占地面积128. 3亩。基地规划区内地形整体较为平整,主体道路与主干渠系骨架已具雏形,但根据学校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定位与发展需要,总体规划布局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还有待完善,部分区域必须开展土地平整工作、道路设施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进行大量道路、渠系新建与改建整治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等,通过对基地田、水、肥、路、林的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满足学校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各方面发展需要。 总体布局方案如下: 根据基地功能定位,结合地形条件,考虑各用地单位需求与基地管理机制,将基地规划为“一心”、“二带”、“三核”和“十区”的空间格局。 1)一心:基地管理、实验、成果展览及生活配套设施区。 2)二带:优质高产“粮-经”研发示范带和农业观光游憩景观 3)三核:温室、大棚、晒坝及综合实验用房等3个科研配套设施点。 4)十区:小麦研发示范区、水稻研发示范区、玉米研发示范区、农学科研试验区、草学科研试验区、资环科研试验区、园艺科研试验区、风景园林科研试验区、林学科研试验区和生态农业试验区。如图所示: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3篇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3篇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1 一、项目慨况 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崇仁县西北部、河上镇政府东南部,距崇仁县城8公里,距河上镇政府驻地5公里,涉及河上镇元家村和甘坊村。项目东至崇仁——东来公路、西至石牛甘坊村、南靠左港水(河流)、北至井坑村,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6°02′03″-116°05′21″,北纬29°49′34″-27°52′09″。项目区总面积248.96公顷,其中元家村192.17公顷,甘坊村56.79公顷(5063.25亩)。项目总投资307万元。 2、项目效益 2-1功能和经济效益 (1)项目区248.96公顷土地通过综合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积29.22公顷,预计每年可增加产值39.45万元。 (2)原有耕地通过土地整理后,使没公顷农田粮食生产成本减少200元左右,生产投工减少10歌工左右,每公顷农田粮食生产总成本减少500元左右,原有耕地可降低生产成本约9.32万元。 (3)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后,原有耕地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好改善,一季稻可改双季稻,还可种植冬作,预计原有耕地每公顷可增产值0。225万元,每年可增产值41.93万元。 2-2社会效益 (1)可以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使土地权利人获得长期的社会效益。

(2)通过土地整理,充分利用了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91.40%提高到96.92%。 (3)通过整理耕地面积由原来的186.35公顷增加至215.5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9.22公顷,占项目土地总面积的11.37%. (4)通过整理,水利工程网络覆盖186.35公顷,从而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使原有耕地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2-3生态效益 (1)整理前零乱破碎无序的地块改变为整形合一的标准化田块,提高了机械化作业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水平 (2)建立农田防护林网,改变以前少林或五无防护林的状况,提高了林木覆盖率,有效地增强防风固沙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3)改变了零乱的坑塘和无序的灌溉沟渠,建成了排灌分开、统一有序的农田排灌系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排洪能力。 (4)改变了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农村道路状况,建成了便利机械化耕作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网络,提高了道路的网络水平。 3、资金________ 全部资金307.2万元由国家拨款 4、项目的目的、意义 4-1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使农田基本达到同一层面平整,建立高标准、高效率农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