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测算(张正峰)

合集下载

文献卡【范本模板】

文献卡【范本模板】

文献卡书名: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运作机制与潜力和效益评价研究作者:宾联明姓名:单祖碧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学号:13413000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我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城镇建设用地也就更为紧张。

通过整理粗放、低效的城镇建设用地,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已势在必行.城镇建设用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城镇土地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薄弱,与德国、荷兰、俄罗斯等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所以,探索、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模式,用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整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在分析研究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和当前普遍开展的土地整理(农用地整理)实践活动,参考和借鉴大量相关城镇规划、土地管理、土地整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城镇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内涵、动力和潜力来源进行了分析;较深入地探究了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及效益评价方法;并对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管理程序、选址决策方法、规划方案运作程序、运作模式以及市场运作进行了较深入地理论探究。

文献卡书名: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运作机制与潜力和效益评价研究作者:宾联明姓名:单祖碧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学号:1341300031 绪论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人口正以每年净增1600万的速度增长,现已近13亿,以人均每年400千克粮食的消费水平,需要粮食5200亿千克,比1990年净增1100亿千克,平均年增长率为2.06%.而耕地的粮食增产速度一直在变慢。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长,导致作为粮食生产基础的耕地面积在急剧减少。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再减少,根据“十五”规划,2005年末,全国耕地保有量要达到1.28亿公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还要占用部分土地,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又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问题等因素的限制,潜力非常有限。

土地整治规划资金测算

土地整治规划资金测算

• (2) 定性分析法

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评价时,对某些缺
乏定量统计资料或难以用数字表示的指标需要采用定性
描述的方式进行分析。
第25页/共28页
第三节 土地整治规划效益评价
• 2、效益评价的步骤
2、收集基 础数据
1、选择分析 评价对象
3、确定评 价方法
4、效益分 析评价
5、效益分 析结果
第26页/共28页
利用经济计量学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

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值进行检验
可靠
应用模型进行预测 是
对某些缺 乏定量统 计资料或 难以用数 字表示的 指标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第27页/共28页
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技术路线图
感谢您的观看。
第28页/共28页
耕地 开垦费
第12页/共28页
土地 复垦费
第二节 土地整治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 一、土地整治资金来源 • (1)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是指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专用、征用土地时,向 取得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 土地纯收益。从1999年开始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 缴中央财政,70%留给地方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 二、土地整治资金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财务机构设置的要求 (二)建章建制的要求 (三)项目预算和资金计划的要求 (四)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的要求 (五)会计核算的要求 (六)监督检查的要求
第15页/共28页
第二节 土地整治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 (一)财务机构设置的要求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单独设有财务机构和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 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具体负责项目资金日常管理工作。

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评价规程-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评价规程-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〇年四月目次前言 (1)引言 (2)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工作准备 (2)5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4)7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7)8 成果编制 (9)9 成果验收与公示 (9)10 成果应用与更新 (10)附录A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1)附录B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2)附录C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附录D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定义 (18)附录E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0)附录F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0)附录G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32)附录H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图件编制要求 (34)前言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引言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要求等。

本规程适用于依法审批的各类开发区(旅游度假区除外)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开发区相关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李巍;范文义;张守忠;毛学刚;王兰霞【摘要】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提高专项资金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试点项目为例,构建了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算术加权法对8个试点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结果表明,从各试点项目绩效考评得分情况看,总体上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的建设成效明显,按期完工情况及资金拨付及时情况得分率低,且土地整治绩效考核的各项目分值不呈正态分布;从各指标绩效考评得分情况看,绝大多数评价指标得分为优良.该研究对今后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3447-3449)【关键词】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绩效评价;黑龙江省【作者】李巍;范文义;张守忠;毛学刚;王兰霞【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8;F301.21土地整治项目是中央财政投资的重点公共项目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国家每年投入土地整治的资金高达千亿元,庞大的公共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效益,是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土地整治绩效的系统考核和评价,即完工的项目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项目资金使用是否规范、项目实施和管理是否科学合理、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仍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1-3]。

现阶段国家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体制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相关文件规定:今后,国土资源部将不再进行具体项目管理,而是将工作重点转向宏观调控指导和监督评价上,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将会成为国土资源部进行土地整治监管和调控的重要手段[4]。

浙江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技术指南

浙江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技术指南
2.1.5 其他资料
最新相关的经济、社会等统计资料。
2
2.2 编写调查实施方案
2.3 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3.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3.1 调查对象
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垦造为农用 地潜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a)农用地整理潜力是指在农用地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 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等工程,增加有 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资源潜力。包含旱地改水田耕地 质量提升项目的整治潜力和一般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的整治潜 力。
3.4 调查评价单元
调查评价单元根据调查评价对象图斑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4
通过内外业调查,将每一调查评价指标信息填注到调查评价对 象图斑属性信息表中,如调查评价对象图斑某一指标评价结果 不同,则需要拆分图斑,以保证图斑属性相对均一,形成调查 评价单元,并对调查评价单元的图斑进行编号。最小上图面积 为 400 平方米,不满足上图要求的图斑,根据实际情况,综合 到相邻的调查评价单元中。
(1)生态条件调查 搜集自然保上公益林)、环保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饮用水水源区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等图件, 从中获取关于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的资料信息。 (2)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通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多目标区域 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和其他土壤调查成果来了解土壤污染情况。
6
(9)盐渍化程度调查 盐渍化程度可以分为无、轻度盐化、中度盐化和重度盐化。 可以利用农用地分等、第二次土壤普查等成果来获取。土壤盐 分含量发生变化较快,可以通过野外典型调查和样品的实验室 分析来进行完善。 (10)区块面积 不同的土地整治活动类型的开展,对区块面积具有不同的 要求,综合相关文件、标准、建议和我省的实际情况,明确各 整治潜力资源类型的区块面积要求。区块面积是指土地整治潜 力资源类型所包括区块范围的面积,不限于变更调查数据中单 个图斑的面积。 (11)耕作便利度调查 收集土地整治潜力资源的区位、交通条件,调查整治后村 民是否可以方便进行耕种,可根据地形、道路状况等综合考虑。 3.6 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土地整治调查评价的技术流程如图 1 所示。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一、引言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以提高土地质量、优化土地结构、增加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一系列综合措施。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是为了了解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调查目的、方法、内容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二、调查目的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明确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方向。

具体目的包括:1. 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2. 分析土地资源的质量和产能;3. 评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4. 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

三、调查方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

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了解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

2. 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变化情况。

3.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生成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四、调查内容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土地资源状况:了解土地类型、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趋势。

3. 生态环境评估:评估土地生态环境的状况,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

4. 土地潜力评价:评价土地整治的潜力和可行性,包括土地可利用度、改良潜力等。

5.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整治的影响,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等。

五、应用与意义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1. 指导土地整治规划:通过评估土地潜力,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调研报告(共5篇)

土地整治调研报告(共5篇)

土地整治调研报告(共5篇)土地整治调研报告(共5篇)第1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调研报告地处长三角区域的地理中心,属于杭嘉湖平原,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下辖南湖.秀洲2个区,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5个县。

现有户籍人口339万,新居民180万。

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市域内交通.水利.能源等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多,用地量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全市没有低丘缓坡开发,滩涂围垦潜力也极小,补充耕地主要靠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为此,市早在1997年就开始开展农用地整理。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的推进,从年开始,土地整理的重点转向以农村宅基地整理为主的建设用地复垦。

1997年以来,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建成标准农田万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万亩,从而实现了连续13年耕地占补平衡,为全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现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驾护航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市是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

这几年来,市陆续出台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为进一步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政策基础。

年份出台政策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__关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五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确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市打造城乡一体化行动纲领启动实施了城乡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改革的“改联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列全省第一,增幅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源中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占,两者之和占,并且有相当离土人员已在城镇置房定居。

因此,种.养殖业产出已不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降低,这就为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打下了良好基础。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专题(可编辑)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专题(可编辑)

铁岭市清河区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铁岭市清河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研究(初稿)铁岭市清河区人民政府二O一二年六月前言1第一章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3一、自然条件 3二、社会经济现状 4三、土地利用现状 5第二章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6一、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内涵 6二、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内容 6三、潜力功能区划分7第三章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评价9一、清河区农用地资源现状9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9三、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目标10第四章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评价12一、宜农土地现状分析12二、宜农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12第五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16一、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16二、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16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17四、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潜力19第六章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20一、采矿用地现状分析20二、采矿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20 第七章专题研究成果23一、文本成果23二、图件成果23前言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是深化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地区长远发展的大事。

在新的形势下,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性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治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

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治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及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需要。

为此,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提出要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1、土地整治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0年10月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 编制工作的通知》 2010年12月,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47号) 2011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
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整治潜力的汇总
各乡镇的平均等别
乡镇调查 Text
29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质量潜力 以提高的产能表示。两部分组成,一是原有耕地等级
提高所带来的潜力;二是新增耕地产生的潜力。原有
耕地部分,假定各乡镇的平均利用等别通过整治可达 到该乡镇的最高利用等别,新增耕地部分假定新增耕 地均能达到该乡镇的平均利用等,依此计算农用地整 理的质量潜力。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用地整理潜力 农用地整理:采取平整土地、归并地块,建设灌溉、 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措施,通过 综合整治农用地及其间的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
,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田集中
连片程度,促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16
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政策工具的运用转变。
4
欧洲部分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多元化)
5
一、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3、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即将完成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科学谋划土地整治,是全面 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
6
一、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4、土地整治规划的审批层次提高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将报国务院进行审批。
的利用的能力。
表现为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土地的生产能力、生
态环境条件等。
10
11
12
13
14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潜力的特征 1、针对性(土地利用类型) 2、相对性(科学技术条件) 3、指标的多样性(数量、质量) 4、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社会、经济、环境) 5、潜力的时间指向(社会发展阶段)
15
31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潜力分级
潜力分级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单元进行; 分别对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进行级别的划分; 数量潜力以新增耕地系数为划分依据; 质量潜力以提高的产能程度为划分依据; 潜力级别一般不少于三级。
32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思路
数量潜力 模式 划分
理论 潜力

r——人口自然增长率;
ΔQ——人口机械变动量(人); St——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公顷); B——规划人均用地((人/平方米); ΔS——理论潜力面积(公顷); S0——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公顷);St——规划农村居民点面积(公顷)。
38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修正指标的构建 整治潜力的实现会受到投资、整治意愿等多种因素的影
活动。
22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土地开发潜力 数量潜力:新增耕地
23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数量潜力 方法一:全面调查法
第一步: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以行政村为调查对象。
24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二步:分析测算
25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数量潜力
方法二:典型调查法 第一步: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按各村集中连 片耕地的总体坡度(<6度、6-15度、>15度)分别选 取典型样区,典型样区面积不小于该村该类型耕地面 积的2-5%。
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
用状态,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的活动。
20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土地复垦潜力 数量潜力:新增耕地
21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土地开发潜力 土地开发: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水土 资源相匹配为原则,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科学合 理开发利用宜农未利用地,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的
49
六、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开发潜力调查对象: (1)宜农荒草地:目前尚未利用的树木郁闭度< 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的土地。 (2)宜农盐碱地、裸土地:目前尚未利用的或难 以利用的、一般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和基本无植被覆 盖的土地。 (3)荒滩地:尚未利用的宜农滩涂地。 (4)其他未利用土地。
7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为何测潜力
工程 项目 政策
数量 测算
空间 识别
时空 顺序
8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潜力是什么 土地整治: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 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类型:整理、开发、复垦、增减挂钩
9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潜力是什么
在一定的土地整治标准下,通过整治可以挖潜出
30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质量潜力
W=A*T*C+Qi*K
W是通过整治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公斤; A为待整治耕地规模,单位为亩; T为耕地利用等别提高的程度,为该乡镇平均利用等减去 该乡镇的最高利用等; C为提高等级所增加的标准粮产量,单位为公斤/亩; Qi为新增耕地面积,单位为亩; K为该行政区平均利用等对应的标准粮产量。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的活动。
18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数量潜力:新增耕地
19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土地复垦潜力 土地复垦: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 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或自然灾害损毁(包 括地震、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原因造
35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理论潜力的测算 第一步: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以行政村为调
查对象。重点调查人口、用地情况。
36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乡镇名称:
户均宅基地标准: 户数 户均用 地
m2/户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人口数 (人) 人均用 地 (m /人)
2
m2/人 闲置土 地面积 (公顷) 是否 拆并
42
五、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对象:
(1)露天采矿、挖沙取土、烧制砖瓦、工程建 设等挖损地; (2)地下采矿、工程建设挖空后形成的地表塌 陷地; (3)排放废石、废渣、矸石、尾矿、粉煤灰和 垃圾等压占地; (4)各种污染损毁地; (5)自然灾害损毁地; (6)其他可复垦的废弃地
五、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现状 分析
测算流程
修正 指标
现实 潜力
34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模式划分 依据整治后安置区与拆旧区占地面积与容积率的变
化情况主要分为两种整治模式。第一种为整治中安置区
与拆旧区的占地面积与容积率变化较小(村庄归并); 第二种为整治中安置区与拆旧区的占地面积与容积率有 较大变化(宅基地置换)。两种模式所节约出的土地面 积有所差异。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用地整理潜力 数量潜力:新增耕地 质量潜力:提高生产能力(产能、利用等别)
17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村庄规划建 设要求,采取工程技术、土地产权调整等措施,对农 村居民点及农村所属特殊用地、工矿用地等进行拆迁
、重建、更新、合并,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促进
六、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51
六、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二步:评价。根据坡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状
况进行简单评价。以判读适宜进行开发的规模。
52
六、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53
六、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三步:测算。根据评价结果统计经开发适宜耕种
的面积。 第四步:潜力分级
潜力分级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单元进行; 以可开发为耕地的系数作为划分依据; 潜力级别一般不少于三级。
3
一、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2、土地整治内涵的变化
在整治范围上,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
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在整治内涵上, 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在整治目的上,由单纯的补 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
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整治手段上,由以项目为载体
45
五、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二步:评价。根据坡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状
况进行简单评价。以判读适宜进行复垦的规模。
46
五、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三步:测算。根据评价结果统计经复垦适宜耕种
的面积。 第四步:潜力分级
潜力分级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单元进行; 以可复垦为增耕地的系数作为划分依据; 潜力级别一般不少于三级。
序 村 农村建设用地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号 名 总面积 (公顷) (户)
(m /户)
2
37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第二步:分析测算
Qt=Q0×(1+r)t±ΔQ
St= B× Qt ΔS=S0-St t——规划期(年); 式中:Qt——规划农村人口总数(人);Q0——现状农村人口总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