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3篇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1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拆迁,土地碎片化和空地闲置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因此,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需要制定科学的农村土地整理计划。
而科学的计划制定离不开准确的潜力测算。
下面我们将从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制定农村土地整治计划。
方法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主要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个层面。
宏观分析是对一个地区土地整理潜力进行全面、系统和综合的评估和预测。
微观分析则确定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可行性。
宏观分析1. 统计学方法通过对各类基础数据(如土地资源、经济社会、人口等)进行建模、计算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土地整治的可行性。
2. 现场调查法通过对现场卫星影像等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的土地整治潜力(如用地适宜性、基础设施等)。
微观分析1. 地形参数法通过采集势能、坡度等地形参数信息,并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排水等因素,评估一个单元地块的整治潜力。
2. 地质勘探法通过具体的地质勘探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块的土壤水分、PH 值、有机质含量等参数,以此推测出一个地块的整治潜力。
实践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整理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地实际。
以下是农村土地整理计划实施中的一些普遍规律:1. 充分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
在制定方案的初期就要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这样可以更好地听取到群众的声音和反馈,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方案执行的成功率。
2. 有科学的计划和预算。
在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计划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计划和预算。
预算要合理、可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进行的顺利。
3. 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
在实施中,应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并将征收政策和法律程序发布给社区,保障社区居民权益。
浙江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技术指南(试行)

浙江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技术指南(试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二〇一六年六月目录1.总则 (1)1.1调查范围 (1)1.2工作内容 (1)1.3工作要求 (1)2.准备工作 (2)2.1资料收集 (2)2.2编写调查实施方案 (3)2.3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3)3.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3)3.1调查对象 (3)3.2调查原则 (4)3.3调查评价方法 (4)3.4调查评价单元 (5)3.5调查评价指标的确定 (5)3.6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及要求 (7)4.成果提交 (11)4.1 县级成果 (11)4.2 市级成果 (11)5.成果检查 (12)5.1内业核查 (12)5.2外业核查 (12)5.3数据库质量检查 (13)6.成果初验和验收 (14)6.1成果初验 (14)6.2成果验收 (14)7附件 (14)8附则 (14)1.总则为规范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保证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和统一性,依据《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和标准,制定本技术指南。
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全省各县(市、区)的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聚集区管委会等可参照执行。
1.2工作内容本项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全省范围内当前通过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垦造为农用地、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土地整治活动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查清可整治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等情况,分析评价其整治潜力,为土地整治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1.3工作要求1.3.1 以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开展调查工作,精度须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一致。
1.3.2以县为单位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在县级数据库和数据汇总基础上,进行地市级建库和数据汇总。
1.3.3按照统一的要求,实事求是进行调查、分析与汇总。
1.3.4 建立严格的成果检查验收制度。
2.准备工作2.1资料收集2.1.1图件资料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最新的农用地分等成果图、最新的遥感影像图,以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林业普查等相关图件。
土地整治潜力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
(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 (2)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 (3)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或城镇体系规划法 (5)问卷调查法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分析测算 Qt=Q0×(1+r)t±ΔQ St=Qt×B ΔS=S0-St
α=ΔSg/ S0 式中:Qt——目标年农村人口总数;Q0——基期年农村人口总数; r——人口自然增长率; t——规划期; ΔQ——人口机械变动量;St——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B——人均用地标准(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 并通过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农民收入水平、农居质量和农村建房 周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调查,分析确定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 ΔS——潜力面积; S0——基期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ΔSg——节约用地面积; St——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α—— 节约用地系数。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建设用地潜力内涵
建设用地整治,从对象上来讲,是以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用地
和农村建设用地为整治理对象的土地整治;从其过程上来讲,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该区域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 土地生态环境,使每宗地块都能得到高效的合理利用,并重新 划定其边界,土地产权以原位或交换方式进行再分配,达到改 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资产价值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一项 整体性、综合性的 土地利用调整和整治过程。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2.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1)根据潜力的特征和评价目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运用特尔斐法或其他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确定 各因素对综合潜力的影响程度(大小); (3)对各项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 (4)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确定综合潜力等级; (5)信息反馈处理,对明显偏离对初步潜力等级结果进行验证;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一、引言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以提高土地质量、优化土地结构、增加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一系列综合措施。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是为了了解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调查目的、方法、内容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二、调查目的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明确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方向。
具体目的包括:1. 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2. 分析土地资源的质量和产能;3. 评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4. 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
三、调查方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
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了解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
2. 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变化情况。
3.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生成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四、调查内容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土地资源状况:了解土地类型、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趋势。
3. 生态环境评估:评估土地生态环境的状况,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
4. 土地潜力评价:评价土地整治的潜力和可行性,包括土地可利用度、改良潜力等。
5.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整治的影响,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等。
五、应用与意义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1. 指导土地整治规划:通过评估土地潜力,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理课题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课题研究报告土地整理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土地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措施,对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改进实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土地整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和实践情况,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土地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通过对已完成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土地整治工作在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政府聚焦实施了土地整治计划,加大了对农村土地整治的经济投入;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整理和农户产权确权等方面,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尽管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进展缓慢,项目周期较长,原因可能是政策落地不到位、资金来源不稳定等。
其次,一些土地整治项目存在后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最后,一些地区土地整治工作中缺乏科学规划和综合考虑,导致产能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3.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土地整治政策的研究和落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强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项目的长远发展。
五、结论土地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措施,对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研究摘要:针对土地利用现状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从土地利用现状来说,土地资源有限,可利用资源不断减少,同时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阻碍着持续发展。
基于此,要加以优化和改进,充分挖掘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释放更多的土地资源。
现结合具体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土地资源引言我们中华民族在过去的五千多年发展史中取得了无数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土地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人类的早期阶段,土地资源异常的丰富,并且对土地的利用和开采也毫无节制。
致使发展到现代,世界上有大约70亿人口,人口的增多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份额不断减少,面临这样不合理的趋势,我们必须重视起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本文通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参考相关的一系列研究,针对当前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本文能为我国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1科学构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的重要性为了保证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做好土地整治实施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构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加全面的了解土地资源整治管理情况,减少国土资源的浪费。
由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实施与国家经济联系联系比较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构建难度,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适当加大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远程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效果,减少监管资金的浪费。
除此之外,通过科学构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能够更好的提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对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讲,在实际工作当中,要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对原有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进行合理的改进,在保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大竹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c; 墨兰塑垫
大 竹 县 土 地 整 治 潜 力 分 析
温 作 成 ,胡 玉福
(1.四川省大竹县 土地整理 中心 ,四川 大竹 635199;2.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成都 温江 6l1130)
摘 要 :土地整治是 节约用地 ,增加耕地面积 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净增耕地 潜力 系数 法分析 了大竹 县农用地 整治潜力 ,采用 节约用地系数法分析 了大竹 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 究区域 内土地利用类 型以耕 地 、林地为 主,草地 、园地分 布较少 。耕地在 坡度 上具有 明显的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在坡度 6。~15。区域 ,区域 内田坎 系数高,人均农村居 民点用地大 ,中低 产 田 占耕 地 面 积 的 比例 高 ,耕 地 肥 力 水 平 低 ,土 地 整 治 潜 力 大 ;研 究 区 域 农用 地 整 治潜 力 、农 村 建 设 用 地 整 治 潜 力 分 别 达 64o4.74hm 和 6828.05hm ,且均 以 I级潜力 区、Ⅱ级潜力区为主。其 中农用地整 治潜力 I级、Ⅱ级潜力 区占新增耕地 面积的 80.54% ,农村 建 设用地整治潜力 I级、Ⅱ级潜力 区 占新增耕地面积的 86.59% 。 关 键 词 l农 用地 ;农村 建 设 用 地 ;潜 力 分 析
合 的方 法对 其 土地 整 理 潜 力进 行 了分 析 ,以期 为 该 的分类 体 系 ,2015年 全 区土 地 总 面 积 207893.56h1.n2。
区域 土地整 理 工作 提供 依据 。
其 中耕地面积 95873.09hm2,占土地 总面积 的 46.12% ;
1 研 究 区概 况
园地面 积 1273.75hm ,占土 地 总 面 积 的 0.61% ;林 地 面积 72034.14hm ,占土地 总 面积 的 34.65% ;草地
2023年土地整治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土地整治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面积的减少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土地使用与整治的不断需求,促进了土地整治行业的发展。
土地整治行业包括工程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治理等领域,其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工程建设方面的土地整治需求将不断增加。
城市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土地整治工程,如城市环境整治、道路建设、隧道修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需求越来越大,对土地整治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未来土地整治行业将会面临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工程建设需求。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整治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其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规划需要技术支持,例如遥感技术、GIS技术、测绘技术等,提供数据支持和信息平台,这些技术的发展也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发展空间很大。
再次,土地整治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需要使用土地进行各种经营活动。
但是土地资源有限,使得土地整治行业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越来越引人注目。
此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流转、更新、规划、交易等业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土地整治行业的市场前景将会不断扩大。
最后,土地整治行业还涉及到治理与复垦。
治理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需要企业大量投资,因此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的基础上,企业需投入长期的售后服务与不断改进创新的研发,以确保土地整治效果持久;复垦问题也因资源的日益缺乏而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它将成为未来土地整治行业的一个重要产业。
因此,治理与复垦将会成为土地整治行业中的重要领域。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在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需求下,未来土地整治行业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时,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因此,必须重视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均有差异,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式和投入水平。往往在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投入水平发生变化时,其适宜性也发生变化,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的评价原则。
xxx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国土资源局
xxxx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
1 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内容。
土地整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促进耕地保护与建设,有效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5、突出限制性因素,科学评价原则
水源条件、地形、坡度、热量条件、地下水位、土壤盐碱化程度等能较好的反映土壤对农业的适宜性程度和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科学的确定限制因素及各因素在评价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取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关键。
6、区域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潜力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和区域性较强的研究工作,只有全面、综合的分析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才能客观的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增强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2、人均林地面积大而人均耕地少。2010年,全县人均土地面积8.94亩,人均林地面积5.53亩,但人均耕地仅1.61亩。
3、农村人均宅基地面积较大。2010年,全县农村人均宅基地225m2,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150m2/人的上限。
4、未利用地中以河流水面和湖泊水面等水域为主,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有限。
2、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基础资料、分析过程、分析结果都有明确的量化结果,依据有来源、计算有过程、结果有数据。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数据统计、分析、制图、野外调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卫星遥感成果,以增加调研和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4、理论分析与应用分析相结合。
1.4.2技术路线
1.4.3评价原则
2 xxx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2.2.2气候
2.2.3土壤
2.2.4水文
2.2.5植被
2.3 经济社会概况
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1 土地利用现状
2010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 公顷,
表3-1 xxx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
3.2 土地利用的特点
1、土地利用程度较高。2010年,全县土地利用率90.87%,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4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评价
4.1 农用地现状分析
xxxxxxxxx具体分布见表4-1。
表4-1 xxx农用地现状表单位:公顷
1.3 研究的依据
1、《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
2、《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 [2012]172号)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基本思路
1、突出重点。内容以农用地整理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析为中心,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
1.1 研究的目和意义来自土地整治潜力研究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村庄建设以及土地整治后备资源情况,对提高全县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今后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
本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整治现状分析、整治潜力测算、测算结果分析、确定土地整治近期规划目标、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和整治项目安排、土地整治措施的建议等内容。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把土地整治潜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土地整治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差异。(2)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资源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实际潜力,是土地资源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利用过程中得以体现。(3)土地整治潜力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才可获得体现,这种手段一般是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土地资源的这种内在潜力才可获得释放。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态价值等方面幅度;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建设用地整治、达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资产价值和维护生态环境的程度;土地复垦潜力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或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可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其他草地、内陆滩涂、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等适宜开发利用为耕地的面积。
1、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原则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综合整治均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协调改善土地资源利用与人口增加,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土地评价要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来进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质量的要求不相同,每一土地利用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土地适宜性只是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才有其确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