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合集下载

土地整治工程实测实量方案

土地整治工程实测实量方案

土地整治工程实测实量方案一、项目背景土地整治工程是为了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和生态效益而进行的对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开发的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实测实量是土地整治工程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实地测量、实际监测对整治工程进行数据采集,为整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真实的数据依据。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土地整治工程实测实量方案对于整个土地整治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地点本次土地整治工程实测实量项目位于某市某区,总面积约为5000亩,是一块较为集中的农村土地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土地利用结构混乱,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三、实测实量工作内容1. 地形测量:对项目区域的地势、地形进行测量,包括高程、坡度、地表起伏等方面的数据采集。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项目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情况及面积。

3. 土地资源调查:对土壤质量、地下水资源、植被覆盖等方面进行调查,获取土地资源的情况。

4. 生态环境监测: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植被、野生动物等方面的数据采集。

5. 社会经济调查:对项目区域的人口、经济活动、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调查,获取社会经济情况。

四、实测实量方法为保证实测实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需采用科学合理的实测实量方法进行工作。

具体包括:1. 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地形测量,包括全站仪、GPS等,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采用遥感技术结合实地考察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获取全面、真实的土地利用数据。

3. 采用标准土壤采样方法进行土壤质量调查,保证取得的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

4. 采用远程监测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结合实地采样的方法获取生态环境的数据。

5.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确保获取的数据客观真实。

五、实测实量工作流程1. 制定实测实量工作计划:确定实测实量工作的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实施方案等。

2. 确定实测实量方案: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实测实量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3篇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1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拆迁,土地碎片化和空地闲置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因此,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需要制定科学的农村土地整理计划。

而科学的计划制定离不开准确的潜力测算。

下面我们将从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制定农村土地整治计划。

方法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主要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个层面。

宏观分析是对一个地区土地整理潜力进行全面、系统和综合的评估和预测。

微观分析则确定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可行性。

宏观分析1. 统计学方法通过对各类基础数据(如土地资源、经济社会、人口等)进行建模、计算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土地整治的可行性。

2. 现场调查法通过对现场卫星影像等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的土地整治潜力(如用地适宜性、基础设施等)。

微观分析1. 地形参数法通过采集势能、坡度等地形参数信息,并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排水等因素,评估一个单元地块的整治潜力。

2. 地质勘探法通过具体的地质勘探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块的土壤水分、PH 值、有机质含量等参数,以此推测出一个地块的整治潜力。

实践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整理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地实际。

以下是农村土地整理计划实施中的一些普遍规律:1. 充分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

在制定方案的初期就要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这样可以更好地听取到群众的声音和反馈,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方案执行的成功率。

2. 有科学的计划和预算。

在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计划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计划和预算。

预算要合理、可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进行的顺利。

3. 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

在实施中,应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并将征收政策和法律程序发布给社区,保障社区居民权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整治潜力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整治潜力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整治潜力分析【摘要】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精神及杭州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做好市、乡两级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特编制工作方案。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统筹发展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以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统筹规划、综合整治,不断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努力挖掘耕地后备资源。

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指导原则。

依法依规科学规划。

二、指导思想分析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市、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整治规模和范围、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工程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

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上下结合。

充分考虑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等,统筹安排土地整治目标任务。

加强部门协调,重点做好与城乡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的衔接。

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

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

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工作任务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11-2020年为规划期。

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方法

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方法
因此,本文以沈阳市为例,从土地整治措施可 消除或改善耕地质量限制因素的角度出发,厘清土 地整治工程措施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农用地
第 14 期
张瑞娟等: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方法
239
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模 型,为科学量化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提高土地整治 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 ⎟

β
j

kl
⎜⎝
⎟⎠
⎜⎝
⎟⎠
(1)
式中,Pi 为第 i 个评价单元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αij
可改造因素整治目标依据评价单元所在 3 级指
为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a 为分等因素权重; 标区内各参评指标最高得分,并结合专家咨询法和
wk1 为分等指标权重;fijk1、f'ijk1 分别为整治前、后第 i 个分等单元内第 j 种作物第 k1 个因素得分;b 为指 补充因素权重;Wk2 为补充指标权重;Fijk2、F'ijk2 分别为整治前后第 i 个分等单元内第 j 种作物第 k2 个因素得分;βj 为第 j 中作物的产量比系数;kl 为土 地利用系数。
因素 Factors
权重 Weight
质量评价 指标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表层土壤
质地
权重 Weight
质量评价指标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权重 Weight
0.11
*表层土壤 质地
0.1
*土壤有机质 含量
0.06
*土壤有机质 含量
0.08
*盐渍化 程度
1 研究区概况
沈 阳 市 位 于 辽 宁 省 中 部 , 地 处 122°25'9'' ~ 123°48'24''E、41°11'51''~43°2'13''N。地貌以平原为 主,有部分丘陵,地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倾斜,平 均海拔 50 m,土壤资源丰富,以棕壤、草甸土、水 稻土为主。全市现辖 9 区、1 市、3 县,据 2010 年 统计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 12 859.9 km2,耕地面 积 7 718.9 km2,占土地面积的 60.0%,其中平耕地、 坡耕地分别占 90.63%、9.37%。当前,土壤沙化、 盐碱化、水蚀等土地退化及田间基础设施落后是沈 阳市耕地质量的重要限制因素。

土地整治潜力

土地整治潜力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
(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 (2)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 (3)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或城镇体系规划法 (5)问卷调查法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分析测算 Qt=Q0×(1+r)t±ΔQ St=Qt×B ΔS=S0-St
α=ΔSg/ S0 式中:Qt——目标年农村人口总数;Q0——基期年农村人口总数; r——人口自然增长率; t——规划期; ΔQ——人口机械变动量;St——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B——人均用地标准(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 并通过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农民收入水平、农居质量和农村建房 周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调查,分析确定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 ΔS——潜力面积; S0——基期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ΔSg——节约用地面积; St——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α—— 节约用地系数。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建设用地潜力内涵
建设用地整治,从对象上来讲,是以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用地
和农村建设用地为整治理对象的土地整治;从其过程上来讲,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该区域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 土地生态环境,使每宗地块都能得到高效的合理利用,并重新 划定其边界,土地产权以原位或交换方式进行再分配,达到改 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资产价值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一项 整体性、综合性的 土地利用调整和整治过程。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2.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1)根据潜力的特征和评价目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运用特尔斐法或其他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确定 各因素对综合潜力的影响程度(大小); (3)对各项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 (4)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确定综合潜力等级; (5)信息反馈处理,对明显偏离对初步潜力等级结果进行验证;

内乡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测算及整治模式探索

内乡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测算及整治模式探索
居 民点 整 理 面 临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适 宜 性 评 价 的 指 标 构
国外对农 村 居 民点 整 治 的研 究 比较早 , 早 期 主
要 集 中在农村 居 民点 的规 划 方 面 。例 如 , 中 心 村 建 设 、 乡村住宅 建设 和村 镇规划 等方 面 。 在农村 土地 整治 的 国际 经验 上 , 比 较 成 功 的 案 例 包 括 德 国 和 日本 的 城 乡 土 地 置 换 、 荷 兰 的 土 地 改
近年来 , 我 国土 地 整 治 事 业 蓬 勃 发 展 , 很 好 的 支 撑 了 耕 地 保 护 目标 的 实 现 , 为 坚守 l l 2× 1 0 k m 。耕 地红 线发 挥 了不可 替 代 的作 用 , 土 地 整 治 已 被 列 入 党 和 国 家 的 战 略 部 署 为 全 面 推 进 土 地 综 合 整 治 工 作 , 统筹 安排 土地整 理 与城乡建 设用 地增减 挂钩 , 搭 建新 农村 建设 和城 乡统筹 发展 的新平 台 。 “ 十 二五 ” 时期 是 内 乡 县加 快新 型工 业 化 、 城 镇
化 和农业 现代 化 , 全 面建 设小 康社会 、 实 现 建 设 富 强 美好 和谐 新 内乡 的关 键 时期 , 也 是 推 进 新 型 农 村 社 区 和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重 要 时 期 。 人 口增 加 、 经 济 社
会 发展 和生态 环境 改 善 , 将 对 内 乡 县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条 件 , 从 而 发 挥 土 地 整 治 的综 合 效 益 。 1 国 内 外 农 村 建 设 用 地 整 治 及 研 究 进 展
1 . 1 国 外研 究进 展
会 学是 理论体 系 中 的 主要 内容 。我 国地 域 辽 阔 , 各 地 自然 、 社会 、 经济 条 件及 状 况 不 同 , 只 是 各 地 农 村 居 民差 异 巨 大 。许 多 学 者 对 农 村 居 民 点 问题 进 行 细 致 研究 , 提 出 来 相 应 的理 论 和 方 法 , 主 要 集 中在 农 村

基于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以信阳市双椿铺镇为例

基于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以信阳市双椿铺镇为例

s s ial dv l m n o g ne o g a e v o m n a d e o o c S u n c u p o n i X n a g Ct w sc osd a n ea l, e u t n e ee p e t f ei c l cl n i n e t n c nmi h a gh n u T w i n i a hoe sa xmp t a b o r o o r i . n y y eh
现 代农 业 科技
21 年第 2 01 4期
农 村经 济学 基 于Fra bibliotek 持 续 利 用水 平 的土 地整 治 潜 力评 价 以信 阳 市双椿 铺 镇 为例
— —
孟庆 香 1 张宏 磊 陈龙 江 , 2
(河 南农 业 大 学 资 源 环 境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 0 ; 河 南 省 高 校 农 业 资 源 与 环 境 工程 技 术研 究 中心 ) 河 5 0 2
Reo rea dE vrn n gn e n n e h ooyReerhC ne ) suc n n i me t ier g dT c n lg sac e tr o En i a
Absr c L n o oi to a ay i b s d o h u t ia l t ia in s h lf o h ce tf s fln whc a r moe t ta t a d c nsldain n lss a e n te s san be ui z to i epulfrte s inii u e o a d, ih c n p o t he l c
h g et e e , h a g h n uT wns o l mb n c l cu l o d t na dt ep t nil r d k n o s l ain ih s lv l S u n c u p o ud c h o i el a a t a c n i o oe t a e oma e a dc n oi t . o i n h ag t l d o

第4讲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第4讲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
31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 因素X——其它条件的评分 无碱化 轻度影响 中度影响 中强度影响 严重影响
100 60~95 30~60 15~30 5~15
……
32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SIR=X1·X2·……Xn/100(n-1)
土壤潜力级
分值
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预算:平均成本约 121500元/公顷(8100元/亩),其中土地 整理约157500元/公顷(10500元/亩), 土地复垦约122700元/公顷(8180元/亩), 土地开发约39750元/公顷(2650元/亩)。
52
小知识
土地整理及其潜力评价
土地 整理 的重 点区 域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37
三、评定潜力等级
2.定量方法
——关联度法实例
计算评价因素与土种平均产量的关联度: r1=0.5030, r2=0.7514, r3=0.8563, r4=0.9265, r5=0.3624, r6=0.8414, r7=0.5413, r8=0.4828, r9=0.6149, r10=0.6348
60%
占潜力的
28%
土地复垦约 35万公顷
13%
23%
土地开发约 73万公顷
27%
12%
50
小知识
土地整理及其潜力评价
占土地的 占投入的
274 土地整理 60% 78% 2610亿元



土地复垦 13% 13% 430亿元
土地开发 27% 9% 290亿元
投入 约 3330 亿元
51
小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数量潜力测算
按照前述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测算方法,统计并分析全区历年已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计算得到项耕系数、可整理建设规模、待整理建设规模和农用地整理出地率,再进行测算,得到全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农用地整理的出地率一般为3.00%-5.00%,而统计出的已实施项目的出地率偏高,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提高农用地整理的可行性,确定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出地率为3.00%,丘陵山区出地率为5.00%。

测算公式如下:
i i i i P M N δ=-*() (公式1)
其中:i M =i S /i β; (公式2)
i i i S W *α=; (公式3)
i i i L /N β=; (公式
4) 式中:i P ---i 镇的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
i M ---i
镇可整理建设规模; i N ---i 镇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
i S ---i
镇可整理耕地面积; i W ---i
镇基期年耕地面积; i L ---i 镇已实施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
i α---i 镇耕地连片系数;
i β---i 镇项耕系数;
i δ---i
镇出地率; 2 质量潜力测算
质量潜力以产能提高潜力来表达,主要方法是根据各测算单位的产能提高状况确定。

以镇(街道)区域为基本测算单位,以全区内待整理耕地的综合产能代表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

假定全区整理前耕地为该县因素指标区二级区的农用地平均等别,整理后耕地达到该乡镇所在的二级区的农用地分等最高等别,原有耕地部分质量提高潜力为全区内待整理耕地质量由平均等别升到最高等别所增加的产量;新增耕地部分的质量潜力为全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乘以农用地平均等所对应的标准量单产。

质量潜力测算公式如下:
()()15i i i i Q M N P K γ=-*+** (公式5)
式中:i Q 是i 县通过耕地整理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公斤;
i M ---i
县可整理建设规模,单位为公顷; i N ---i 县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单位为公顷;
γ---i 县耕地提高的等别指数,为该县所在因素指标区的
二级区的农用地等指数最大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i P ---i 县新增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K---i 县农用地最低分等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