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四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四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山东潍坊二模)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

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解析:C 根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主流思想、主流观念、主流信仰,其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故A、B、D三项错误。

根据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这种情况直到宋明理学出现才得以改变。

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重建儒家理论体系,呈现出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弥补了儒学这一缺陷,故C项正确。

2.(2018·河北唐山期末)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

程颐意在( )A.借古讽今B.取法汉唐C.重建纲常D.贬抑佛道解析:C 从材料来看,程颐认为自秦至唐不同朝代都存在伦理纲常不正的现象,只有宋代是“大纲甚正”,说明程颐的目的在于重建封建伦理纲常,恢复先秦的儒学价值观,可知C项正确。

3.(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该思想意在( )A.宣扬“知行合一”B.否定孔子思想C.反对“格物致知”D.强调主体意识解析:D 通过材料可知,王阳明强调判断是非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每个人在反思时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致良知,由此可知,王阳明强调主体意识,故D正确。

宋元时期(思想文明)

宋元时期(思想文明)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程颐对寡妇改嫁的态度:“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美丽” 的三寸 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 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 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 子不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 孝心,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 正的孝。”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道德修养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
18.(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 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 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 一个天理 【答案】B 【点拨】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 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 ,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 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 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 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 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 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学、佛学、道教以及科技文化方面进行探讨。

在宋元时期,儒学仍然是统治阶级的主要思想体系。

它以“格物致知”为核心理念,提倡推崇经世致用,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

程颐和程颢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儒学家,他们提出了“为学之道,在明规矩矏矏循序強附”的观点,强调对经典的理解和实践。

通过这些理论的影响,宋代咸平元年(998年)实施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佛学在宋元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尤其是南宋时期,佛教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

南宋文人中的道儒佛并重,宋理宗更是对佛教极为推崇。

文学家辛弃疾、陆游等人也受到佛教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有佛教的主题和意象。

此外,南宋忽必烈时期,佛教对蒙古帝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道教在宋元时期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是道士张三丰,他是道教内丹术的创始人之一,被尊称为“太极祖师”。

张三丰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武术理论,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科技文化方面,宋元时期是中国科技的高峰时期。

在农业方面,宋代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汴京的石门水库和临安的衙门游泳池。

这些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生活资料。

同时,宋代还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使科学技术在中国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也非常繁荣。

散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

文学方面,陆游、苏轼等人的作品至今还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绘画方面,北宋的“文人画”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底蕴。

总体而言,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发展得到了全面推进。

儒学、佛学、道教的文化传统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的突破为中国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元时期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潮与历史地位

宋元时期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潮与历史地位

宋元时期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潮与历史地位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时期,尤其是在文化领域的发展方面,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出现。

宋人注重人文精神的发展,提倡人道主义,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这一精神的体现在宋元时期的文化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思想、政治、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和思想。

一、宋元时期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潮1、人文精神的发展宋元时期,人文精神得到了发展。

宋代文化主张儒家思想,重视学术研究和人文教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宋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以文化教育为中心,倡导智者博学、文化精英的道德修养。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开放”的时期之一,人文精神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翻译西方文学、哲学等各种作品,推崇生命的尊严和自由,倡导自由民主的思想。

2、文化走向多元化在宋元时期,文化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各种不同流派的文化在中国文化上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形态。

例如,南宋时期的诗词、绘画、建筑等文化早已达到了高峰期,而元代的竹木大方、诸子百家等文化也得到了普及。

3、文人雅集形成在宋元时期,文人雅集的形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文人雅集是用于自娱自乐的文化社交活动,是官宦文化的产物,与文人创作、审美及人文教育等紧密相关。

雅集活动丰富了文化生活,加深了人民之间的交流,开拓了社交空间,造就了众多文学、艺术的精品作品,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

二、宋元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1、文化传统的延续宋元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随着人文思潮的兴起,诗词、史学、哲学、绘画等领域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宋元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思想上形成了中国自主发展的方向,这种新思想为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思想资源;在文化上,人文主义思潮与中国的文化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中书门下
行政

盐 铁 户 部
相权再被分割 宋代: 二府三司
度 支
财政
财政
枢密院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隋 唐 三 省 六 部
16
吏 部
2013-7-19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元代: 一省制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宋代: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
行政
财政
财政
枢密院
民南迁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列举宋元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概貌
(冶铁燃料的演变、棉纺织技术的推广、制瓷技术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的调整、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海上贸易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经济)
3、宋元时期的文化:掌握宋明理学;列举宋元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及外传;沈括、郭守敬、王祯);宋元书
中书省

起草诏令 封驳审议 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门下
宰相办公机构,行政权
军权(发兵权) 财政,长官”计相” 下设六部
宋 元
枢密院 三司 中书省
秦朝中枢权力体系: 三公九卿制
皇帝
丞 相
太 尉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御史 大夫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1)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九卿在职权上皇室与政府区分不明
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多民族政权的更替与并立:
1、五代十国分裂局面(907—960--979):
五代: 梁唐晋汉周, 前面加个后。 十国: 南平吴越吴, 南唐闽和楚, 还有南北汉, 再加前后蜀。

课时3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课时3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课时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考纲考点宋明理学与科技文化(1)宋元儒学的转型与嬗变——理学的形成。

(2)四大发明的发展与成熟。

(3)宋元文学和戏曲艺术的发展。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链接先秦及明清时期,从时空角度分析比较宋明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综合理解儒学发展的地位及特点。

历史解释宋明理学是儒学成熟与定型的表现,表明儒学发展逐渐理论化、世俗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宋元科技文化繁荣,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史料实证运用图文史料,解读实证理学主张、特点及影响;从考古实物、历史史料中实证宋元科技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宋词、元曲、宋元绘画等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影响。

家国情怀从宋明理学的客观积极性角度,理解理学对中华民族群体性格与个人意志、性格塑造的影响,培养个人斗志及爱国民族情怀。

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思想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主张(3)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九渊的心学(1)宇宙观⎩⎨⎧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考点二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①印刷术⎩⎨⎧a.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b.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③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天文历法①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shangke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shangke

选择题,4分
【预习检测】
1.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 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 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A
2.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 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二、背景 (二)儒学的复兴 2.内容(表现)
3.影响

(一)创立:北宋五子 (代表+思想特征+各自贡献)
元 时 期 的
理 学 的 发
三、发展 (二)成熟:南宋朱熹 历程
1.理论来源: ⑴世界论(哲学观)
2.基本观点: ⑵修养论(方法论)
3.贡献 4.地位影响
⑶道德观 (4)政治理论
思展 想
1.思想特征
A. 评论着眼于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 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程朱思想 C. 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D.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D 解析: ,如何评价程朱理学呢?正确的态度是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
应当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对待传统文化应当采取扬弃的态度,即批判地继承。 作者认为程朱理学流毒无穷,只看到了其消极影响,没有看到其积极作用。 所以D项是错误的。
(2015.全国Ⅰ卷40)考查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非选择题,18分
(2017·全国Ⅲ卷,27)考查北宋时期 对于宋太祖驾崩的不同认识
(2018年全国Ⅰ卷,41)考查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原 因和意义

宋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

宋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

宋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宋元时期,经历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繁荣与发展。

宋朝以治世之道为重,倡导文治与仁政,推行全民教育,注重文学艺术的发展,培育了士人文化的独特氛围。

而元朝则以征服者的身份统治中国,充斥着蒙古人的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但也在某些方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对宋元时期进行总结。

在政治方面,宋朝实行了集权式君主专制体制,以皇帝为中心,设立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中央机构,完善了中央集权体系。

同时,宋朝注重律法治国,规定了细致入微的各种法规,创立了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大宋九边律》。

这些法律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护了人民的权益。

在教育方面,宋朝设立了国子监、书院等机构,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使得社会文化水平得到提高,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方面,宋代是中国封建时期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农业生产逐渐实现了高产稳产。

同时,宋朝致力于发展商业,开展了海外贸易,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南宋时期,经济繁荣达到了顶峰,南方各大城市的商业繁华程度远超中原地区。

这一时期,商业在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思想文化方面,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丰富多样。

一方面,宋代文化注重儒家思想的弘扬与传播,提倡文治与仁政。

士人文化成为主导,注重教育培养,儒家经典学习成为士人的重要任务。

二程、朱熹等思想家对儒家经典进行解释和发展,形成了两汉以来儒家学术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宋代文化也注重艺术的发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繁荣起来,文人雅士以文学艺术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切,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

然而,元代由于统治者的异族身份,蒙古人对中国文化的侵蚀较为明显。

元代在官僚制度上采取了以蒙古族人为主体的漠北制,大量使用蒙古族、色目人才担任重要职务。

同时,蒙古统治者还推行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维护了蒙古族的统治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一、程朱理学1.理学的创立(1)背景⎩⎪⎨⎪⎧①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②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③唐代中后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儒家的“道统”思想。

④北宋时期,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3)代表⎩⎪⎨⎪⎧①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理论提供依据。

②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③张载:开创理学中的“气学”一派,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④“二程”: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

2.理学的成熟(1)标志: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概况类别内容 理气论 ①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③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修养论 ①教育要“慎思明辨,格物致知”;②“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③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政治理论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②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理学的成熟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论点:理学将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与人的个人欲望需求(人欲)对立起来,从封建伦理道德角度扼杀人性,儒学发展走向成熟。

(3)朱熹地位及影响①注解《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②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理学的发展——陆九渊开创心学(1)主张⎩⎪⎨⎪⎧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②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③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2)影响及地位: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科技:宋代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北宋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2.文学(1)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可合乐歌唱,有词牌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北宋有婉约派词人柳永和豪放派词人苏轼,南宋有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和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2)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

代表作是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宋词的特点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核心论点:宋词娱乐性强,更加平民化、世俗化,促进了词的繁荣。

3.艺术(1)宋代书法艺术的代表是“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2)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主要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图解历史】 “理学”的含义核心观点: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体现,是儒学的思辨化和哲学化的体现。

【教材补遗】理学理学又名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解历史】1.宋明理学核心观点:宋明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的核心地位。

2.古代中国科技核心观点:四大发明在中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说明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教育等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教材补遗】市民文学封建社会后期,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

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的社会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微点拓展】宋词繁荣的原因(1)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3)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易错点拨】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

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

【教材补遗】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

(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重点一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①、诚意、正心、修身②,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③。

张载在《西铭》中讲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思想政治史》【史料解读】史料中①②③同在一句话中,却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格物、致知”,二是“正心、修身”,三是“齐家、治国”。

所以在获取信息时不应单纯的依据句号或省略号分层,更应把握每一层的细节。

【问题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试答:【提示】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史论归纳】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文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理学的社会影响下表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史料解读】史料为表格性史料,主要反映了宋明理学对社会生活,特别是女性社会生活地位的影响。

【问题思考】据史料,指出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原因。

试答:【提示】宋代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

【史论归纳】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在历史上,宋明理学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起到了积极作用,它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民族气节,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永恒的、广博的、深厚的精神价值,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来源;经过创新它可以融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德性品质和德性修养,应当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基础。

重点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宋元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史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 25 25 9 25 7 7 8 8史料二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史料三宋元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达,在文化上呈现出高度繁荣的局面。

宋朝在治国方针上,贯穿着宽仁尚礼的精神,对于民间文化事业、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等方面未予过多干预。

因此,宋朝有着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在条件。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的表格数据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分布领域,从图上看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2)解读史料二要紧扣“与西方相比”的信息从而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的特点。

(3)解读史料三可以从宋代政治、经济、思想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理解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科技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史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综合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

试答:【提示】(1)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2)①政治环境及社会环境;②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③思想观念及统治者的科技教育文化政策;④对前代科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

【史论归纳】(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与影响①特点a.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b.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c.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d.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②地位: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