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章_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2)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用计算器计算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用计算器计算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4175÷250≈17(天)
4. (1)甲组:(30+24+35+43+35+31)÷6=33(千克)
乙组:(28+27+32+33+29+31)÷6=30(千克)
(2)答案不唯一,如甲组的体重之和是多少千克?
30+24+35+43+35+31=198(千克)
5.(1)140000 千米 (2)略
三、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67×99+67×2= 1960÷(2198-2142)= 5000-89×25=
3000-56×48= 3702-(1632-980)= 178×320-197=
四、用计算器计算并找规律填数。
1.11×99=
111×999=
1111×9999=
×
=
2.15×15= 25×25= 35×35= ×
3. 9×9= 99×99= 999×999=
× 4. 12×11=
23×11= 34×11=
×
= =
=
五、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1.下面是东升小学食堂购买食品的一张发票。算一算购买这些物品的钱。把结果填在发票中。
客户名称:东升小学 开票日期:2011 年 10 月 8 日
购物
单价
金额
项目 单位 数量 /元 千 百 十 元 角 分
(2)如果每天大约要用 250 千克大米,现在这些大米大约能用多少天? 4.东兴希望小学组建了一支排球队,共有 12 名队员,平时训练时分两组,两组队员的体重情 况如下。(单位:千克)
甲组: 30 24 35 43 35 31 乙组: 28 27 32 33 29 31 (1)分别求出两组队员的平均体重。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我是小法官(16分)1。

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旋转会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 2。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

从6:00到9:00,时针旋转90°。

()4。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对称轴,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5.火车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是平移现象。

()6。

数字6是轴对称图形。

()7.图案是由旋转得到的。

()8.所有平面图形中,圆的对称轴最多。

()二、精挑细选(16分)1.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后是()。

2.一个长方形绕两条对称轴的交点旋转()后与原来的图形重合.A.90°B.180°C.270°3.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平行四边形B。

圆C。

长方形D。

正方形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圆有无数条对称轴B.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C.钟面上时针从9:00到12:00旋转50°D。

一个轴对称图形可能会有多条对称轴5.丽丽家的厨房用瓷砖装饰的花边图案(如图)是利用了()变换。

A。

对称B。

平移C.旋转6.打开推拉窗的运动是()。

A.平移B.旋转C。

既平移又旋转7。

下面的英文字母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CB.EC.Q8。

下面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 B.C。

三、看图填一填(12分)1.小船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平移了()格.2.三角形向()平移了()格.四、我会动手做(56分)1.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12分)2。

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5分)3。

(1)将六边形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格。

(4分)(2)将小旗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4分)4。

(12分)(1)图形A按()时针方向旋转()度到图形B。

(2)图形A按()时针方向旋转()度到图形C。

(3)图形B按()时针方向旋转()度到图形D。

5。

在图中涂六个小方格,使涂色部分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测试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测试题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第一、填表(每空2分)我发现:我发现:二、填空(每空2分)1、甲数÷乙数=2,如果甲数乘4,乙数乘4,那么商是()。

2、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乙数不变,那么积是()。

3、如果A÷B=60,那么(A×3)÷B=();如果A×B=300,那么(A×2)×(B×2)=()。

4、如果A×B=600,那么(A×5)×(B÷5)=();如果A÷B=75,那么(A×10)÷(B×5)=();如果A÷B=75,那么(A÷5)÷(B÷3)=()。

三、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为75÷4=18……3,所以750÷40=18……3。

()4、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

()5、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四、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800÷20= 350÷50= 900÷60= 480÷60=300÷50= 780÷60= 340÷20= 630÷30=420÷70= 800÷50= 510÷30= 210÷70=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且并且验算(每题5分)580÷20 760÷60 1000÷90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每题5分)110÷55 630÷42 720÷48五、解决问题(第3题4分,其余每题5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篮球的单价是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
学生读题后,教师指名列出算式。
提问:观察算式900÷50,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能不能使900÷50的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商不变?
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想使计算简便可以把它们同时除以一个数再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研究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是什么规律吗?(指名口答)
这节课我们研究商的变化规律,不过研究的具体方法与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时我们只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个因数乘一个数的情况,而研究商的变化规律则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或同时除以一个数。你知道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个数是什么意思吗?弄懂了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就可以研究了。
大家再看第二行,用计算器算一下36×30是不是得1080。再看第三行,先用计算器算出第二个因数,再计算出积。(指名报得数,教师填表)
提问:积的变化一栏要求填1080×,横线上的数应该怎样计算出来?(指名回答)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160,一个因数是1080,求另一个因数,所以用除法计算)请算出结果填在横线上。再看第四行,请你们自己算出积,积的变化应该如何计算?如何填写?(1080×10)第五行、第六行自己计算、填写。
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计算器计算。知道用计算器计算既快捷又准确。这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探索一条很重要的数学规律,那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这条规律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十分有用,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还能学到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我想你们一定会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试题-4.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试题-4.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同步练习(含答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班级:姓名:等级:一、填空题。

1.先观察,找出规律后再填空。

(10-1)÷9=1 (40000-4)÷9=_____(200-2)÷9=22 (6000000-6)÷9=_____(3000-3)÷9=3332.观察下面算式,找一找,发现规律,再填一填。

143×14=2002,143×21=3003,143×28=4004,143×35=___________,143×______=__________……3.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道算式的结果,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五道算式的结果。

19+9×9=____118+98×9=____1117+987×9=____11116+9876×9=____111115+98765×9=____1111114+987654×9=____11111113+9876543×9=____111111112+98765432×9=____4.12×9+1=109123×9+2=11091234×9+3=11109……123456×9+_______=______________×9+8=________11×11=121111×11=12211111×11=12221……111111×11=_______________×11=12222222215.观察下面每组算式,填出括号里的数。

37037×3=111111 37037×6=222222 37037×9=333333 37037×15=____ 37037×____=666666 37037×____=9999996.先填一填,再用计算器验证。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 计算比拼
用计算器计算,把表格填写完整。
12138 918
3120 27
65 3375
➢ 探究新知
① 26640÷111= 240 ② 26640÷222= 120 ③ 26640÷333= 80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说说算式的特点。 2.用计算器算出得数。 3.把下面两道题分别和第一道题比较,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8.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写后两题横线上的数。 1×9+2= 11 12×9+3= 111
123×9+4= 1111 1234×9+5= 11111 12345 × 9 + 6 = 111111
123456 × 9 + 7 = 1111111
说一说前四道题的特点以及得数的变化情况。 根据规律填出后两道算式及得数,并用计算器验算。
➢ 探究新知
发现一: ① 26640÷111=240 ② 26640÷222=120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
发现二: ① 26640÷111=240 ③ 26640÷333=80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
➢ 探究新知
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0除外), 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除以几。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0除外), 得到的商就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 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0除外), 得到的商就等于原来的商乘几。
➢ 布置作业
1.完成《伴你学》27页。 2.预习书本44-45页9-12题,思考题, “你知道吗”。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练习:1、根据第一道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得数。

【填空】36×12=432 36×120= 3600×12= 72×12=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那么积是()。

如果○×□=32,○×(□×2)=()。

【填空】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5倍,那么积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除以2,另一个因数除以5,那么积是()。

【填空】知识点:积不变的规律练习: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除以2,那么积是()。

【填空】2、在一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乘以6,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要()【填空】3、将等式填写完整:18×14=(18÷3)×(14□○)【填空】知识点:商不变的规律练习: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乘以2,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填空】2、100÷25=400÷()=500÷()=20÷()【填空】3、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乘以2,除数不变,商会()。

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商会()。

如果被除数除以2,除数乘10,商会()。

【填空】4、计算350÷30时,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是(),余数是()。

5、用简便方法计算。

750÷50= 540÷30= 900÷80= 700÷60=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某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

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

后来因为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画图并解答)3、某小学有一块长方形实验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 36 ┃ 30×2 ┃┃ 1080×——┃
┣━━━━━━╋━━━━━━━╋━━━━━╋━━━━━━━┫
┃ 36 ┃ 30×10 ┃┃┃
┣━━━━━━╋━━━━━━━╋━━━━━╋━━━━━━━┫
(1)指点填表.
谈话:请大家先看表的第一行,明白这四项内容的意思吗?第三栏积和第四栏积的变更有什么不合?(第三栏积请求填上盘算所得的数,第四栏积的变更填写本来的积1080乘几)
第 课时 ( 月 日 ) No:
教授教养内容:第83页例题,第83-84页“想想做做”.
教授教养目标:1.让学生借助盘算器盘算摸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更纪律,控制这一纪律,初步懂得这一纪律在实际生涯中的应用.
2.在进修进程中造就学生的探讨才能.合作交换才能和归纳总结才能,初步造就学生严谨的治学立场.
2.谈话:应用商不变的纪律可以把一些比较庞杂的除法盘算转化成简略的除法盘算,使盘算更轻便.这节课我们就进修这种轻便盘算的办法.(板书课题)
二.教授教养新课
1.出示例题:篮球的单价是50元,王先生带了900元,可以买若干个?
学生读题后,教师指名列出算式.
提问:不雅察算式900÷50,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色?想一想能不克不及使900÷50的笔算变得简略些,又使商不变?
教授教养重点:控制积的变更纪律,初步懂得这一纪律在实际生涯中的应用.
教授教养难点:造就学生的探讨才能.合作交换才能和归纳总结才能.
教授教养进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盘算器盘算.知道用盘算器盘算既快捷又精确.这节课我们借助盘算器摸索一条很主要的数学纪律,那就是“积的变更纪律”.(板书课题)这条纪律对于我们今后的进修十分有效,在摸索进程中我们还能学到一些研讨数学问题的办法,我想你们必定会对这节课的进修产生兴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2)一、填空题(2×12=24分)1.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积的________倍。

2. 被除数除以10,要使商不变,除数要________.3. 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________.4.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0倍后,商是8,余数是3,则原来算式的商是________,余数是________.5. 两个因数的积是6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变成________.6. 甲数÷乙数=2,如果甲数乘4,乙数乘4,那么商是________.7. 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乙数不变,那么积是________.8. 如果A÷B=60,那么(A×3)÷B=________;如果A×B=300,那么(A×2)×(B×2)=________.9. 如果A×B=600,那么(A×5)×(B÷5)=________;如果A÷B=75,那么(A×10)÷(B×5)=________.二、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2×5=10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________.(判断对错)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________.(判断对错)因为75÷4=18...3,所以750÷40=18...3________.(判断对错)两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________.(判断对错)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________.(判断对错)三、选择题(3×5=15分)和180÷30不相等的算式是()A.(180×10)÷(30÷10)B.(180÷10)×(30÷10)C.(180×10)÷(30×10)570÷40=()A.140...10 B.14...10 C.14 (1)如果20×25=500,那么(20×5)×(25÷5)的结果()A.比原来扩大了10倍B.和原来一样C.比原来缩小了10倍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0倍,积就()A.扩大200倍B.扩大10000倍C.不变a×b的一个乘数乘100,另一个乘数除以10,得到的积等于()A.原来的积乘10B.原来的积乘20C.原来的积乘100四、计算(12+12+12=36分)直接写出得数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且并且验算:580÷20;760÷60;1000÷90;800÷50.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10÷35;630÷42;810÷54;720÷48.五、解决问题(5×3=15分).新飞手机厂平均每月生产手机6210部,全年生产手机多少部?(用计算器计算)欣欣农机厂要制造300台机器,原来每台用钢材1430千克,技术革新后,每台比原来节约钢材200千克,现在一共要用钢材多少千克?(用计算器计算)合多少吨?一个文具厂原计划每月生产3000支钢笔,技术革新后,一年的生产任务10个月就完成了,实际平均每月生产多少支钢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2)一、填空题(2×12=24分)1.【答案】6【考点】积的变化规律【解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解答,即: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解答】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积也乘6,即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积的6倍。

故答案为:6.2.【答案】除以10【考点】商的变化规律【解析】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据此解答。

【解答】解:被除数除以10,要使商不变,除数要除以10;故答案为:除以10.3.【答案】不变【考点】积的变化规律【解析】根据题意,假设一个因数是10,另一个因数是3,然后再根据题意进一步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假设一个因数是10,另一个因数是3,那么它们的积是:10×3=30;一个因数除以5,即10÷5=2;另一个因数乘5,即3×5=15;这时它们的积是:2×15=30;以上可得出两个积都是30,说明,积不变。

因此,一个因数除以5,另一个因数乘5,其积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4.【答案】商的变化规律【解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0倍后,商是8,余数是3,则原来算式的商是8,余数是3÷100=0.03;故答案为:8,0.03.5.【答案】12【考点】积的变化规律【解析】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两个因数的积是6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是60÷5=12;故答案为:12.6.【答案】2【考点】商的变化规律【解析】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商不变,由此规律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甲数÷乙数=2,如果甲数乘4,乙数乘4,那么商是2故答案为:2.7.【答案】1600【考点】积的变化规律【解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乙数不变,那么积是800×2=1600;故答案为:1600.8.【考点】商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解析】(1)根据商不变规律:被除数扩大几倍(0除外),除数不变,商就扩大几倍;(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扩大n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扩大m(0除外),积就扩大nm倍。

【解答】解:(1)A÷B=60,(A×3)÷B=60×3=180,(2)A×B=300,那么(A×2)×(B×2)=300×2×2=1200,故答案为:180,1200.9.【答案】600,150【考点】积的变化规律商的变化规律【解析】根据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就要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不变,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果A×B=600,那么(A×5)×(B÷5)=A×5×B÷5=(A×B)×(5÷5)= 600×1=600;如果A÷B=75,那么(A×10)÷(B×5)=A×10÷B÷5=(A÷B)×(10÷5)= 75×2=150.故答案为:600,150.二、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2×5=10分)【答案】√【考点】商的变化规律【解析】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据此解答。

【解答】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故答案为:√【答案】√【考点】积的变化规律【解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由积的变化规律可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答案】错误【考点】有余数的除法【解析】根据“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或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但余数也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因为75÷4=18...3,所以750÷40=18...30;故答案为:错误。

【答案】正确【考点】整数的除法及应用【解析】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就会扩大9倍;解决此题可用举例验证说明的方法。

【解答】解:如:24÷12=2,被除数24扩大3倍变为72,除数12缩小3倍变为4,72÷4=18,18÷2=9,所以商由2变为18,是扩大了9倍。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答案】错误【考点】商的变化规律【解析】(1)根据被除数扩大几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几倍。

所以3600÷15=240正确;(2)根据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多少倍,商随之扩大相同的倍数360÷5=24×3=72,所以360÷5=8错误。

【解答】解:因为360÷15=24,所以360→3600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24就扩大10倍,是240,所以3600÷15= 240正确;被除数不变,15→5缩小3倍,商24就扩大3倍是72,所以360÷5=8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三、选择题(3×5=15分)【答案】A【考点】商的变化规律【解析】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此题考查了商的变化规律的灵活运用。

【解答】解: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可知,和180÷30不相等的算式是(180×10)÷(30÷10).故选:A.【答案】B【考点】有余数的除法【解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570÷40=14...10;故选:B.【答案】B【考点】积的变化规律【解析】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果20×25=500,那么(20×5)×(25÷5)的结果和原来一样;故选:B.【答案】B【考点】积的变化规律【解析】乘法算式中,积扩大(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倍数的积(两因数不为0),据此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