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发菌和出菇时温度
双孢菇栽培技术

(五)适时采收:
当双孢蘑菇长至直径2 ~ 4 cm 时应及 时采收,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 制下批小菇的生长。采摘时,用手指捏住 菇盖,轻轻转动采下。采收后在空穴处及 时补土,并喷施1%的葡萄糖1 次,以促进 小菇生长。
六, 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料偏湿时应充分抖松,以促进湿气散 发和氧气进入料中。 (2)料偏干时应压紧压实,防止水分过度 散发。 (3)天气连续干旱料应实些,持续阴雨料 要虚些。料温在28℃以下接种。接种完毕 后喷少量80%敌敌畏50倍液防虫和螨危害。
(二)、培养料前发酵(一次发 酵):
前发酵在室外进行,要求建好堆型,掌握 好水分,达到高温(75℃以上)、快速的 目的。具体操作工艺: 1.草预湿:建堆前2-3天用水将草浇湿、 浇透,边洒水、边翻倒、边踩踏,完全湿 到后堆起让水分向内部渗透,次日再翻一 遍,洒足水。
2.粪预堆:建堆前5-7天将干粪打碎,加 水拌湿(含水量65%左右,手握成团,落 地可散),堆成宽1.2米、高0.6米、长度不 限的堆让其发酵,产生嗜高温菌类,第三 天翻一次堆。
3.半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牛粪 1000公斤,食用菌专用肥120-140公斤,石膏75 公斤,石灰50公斤。 4.半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牛粪 500公斤,食用菌专用肥200公斤,石膏、石灰 同上。 5.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食用菌 专用肥280公斤,石膏、石灰同上。 我地目前采用的栽培原料以合成料为主。
双孢菇的生长环境条件

双孢菇的生长环境条件温度:双孢蘑菇是喜欢冷凉气候的菌类,但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为4--32℃。
最适温度为22--25℃,在这样的温度下,菌丝生长粗壮浓密,生活力强。
当温度低于5℃时,菌丝生长极为缓慢。
温度高于30℃,菌丝体生长稀疏无力,生活力降低,菌丝变黄,易老化,33℃以上菌丝体停止生长。
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22℃,最适温度13--16℃,在此温度条件下长出的蘑菇,菌盖肉厚致密,菇体较重,柄短,产量高,质量好。
超过18℃,子实体生长虽然加快,但菌柄细长,肉质疏松,且易产生薄皮开伞菇,质量差。
当室温持续几天在22℃以上时,会引起大面积菌蕾枯萎死亡。
蘑菇在12℃以下时,子实体生长速度减慢,出菇减少,产量降低。
当室温低于5℃时,子实体停止生长。
双孢菇成熟后,孢子散落的最佳温度是18~20℃,温度超过27℃或低于14℃,子实体不散落孢子。
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3--25℃,环境条件适宜,孢子7--12天萌发。
2.水分: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都含有90%左右的水分。
蘑菇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于培养料、覆土层和空气湿度。
但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蘑菇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
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中的含水量应保持在60%左右,低于50%时,菌丝体生长不良,表现出菌丝生长缓慢,绒毛状菌丝多而细,难以形成子实体。
若培养料的含水量高于70%,会使料内透气性差。
菌丝生活力降低,培养料中部难以长透菌丝。
料表面菌丝表现出稀疏无力,甚至萎缩。
子实体形成和长大要求较高的湿度。
一般以培养料表层的含水量为60%--65%,覆土层的含水量为18%--20%,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为最适宜。
若培养料表层湿度过低,不易形成子实体,覆土层过干,蘑菇瘦小,产量低;过湿,特别是在出菇水分管理中,一次喷水过多,水分渗透至培养料内,会使菌丝萎缩。
空气相对湿度在出菇前保持80%左右,过高易感染杂菌。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一、栽培季节栽培季节应根据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安排。
选择播种期是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能稳定在20~24℃,约35天后下降到15~20℃为依据的。
因双孢蘑菇属偏低温型菌,故播种期多安排在秋季,大部分产区在8月中旬~9月上旬播种。
栽培季节过早,前期温度高,容易发生病虫害;栽培季节过迟,播种后发菌慢,出菇迟,影响产量。
二、菌种制备根据播种时间推算出适宜的制种时间,以保证栽培使用的菌种有适宜的菌龄。
双孢蘑菇母种15天左右可长满试管斜面;原种和栽培种约40~45天长满菌瓶或菌袋。
为了使菌丝充分生长,一般要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延长培养7天左右。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栽培的双孢菇品种,且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菌丝生长旺盛。
三、菇房及床架设置双孢蘑菇栽培可以利用闲置民房、山洞、防空洞、半地下室、塑料大棚等。
菇房一般坐北朝南,有利于通风换气,能提高冬季室温和减少西晒。
菇房面积在150~200平方米为宜,过大不利于管理,通风换气不均匀,温湿度难以控制;过小则利用率不高,不经济。
菇房应具有保温、保湿、通风、易于防治病虫害、蔽光等特点。
菇房顶部及墙面上、中、下要设通风口,地面和墙壁要光滑,易于清洗、消毒。
菇房内可放置木板、竹片或钢筋结构的多层床架,每层之间高为60~70厘米,底层距地面20厘米以上,顶层距房顶要大于lm,菇床宽1.3~1.4米,床与床之间和床与墙壁之间要留70~80厘米的过道。
栽培前要对菇房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石灰浆、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进行涂、喷,有条件的菇房可通入蒸汽进行高温、高湿杀菌杀虫,也可利用在菇房中进行二次发酵时的高温对菇房进行杀菌、消毒。
四、原料及配方(一)原料可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的原料很多,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原料。
主要原料有稻草、麦秸、玉米秸、牛粪、马粪、鸡粪、猪粪、羊粪等;辅料主要有各种饼肥、石灰粉、石膏粉、尿素等。
粪便要晒干捣碎后使用,湿粪便不易发热,堆肥质量不高;稻草、麦秸等要晒干并切成5~10厘米的小段,玉米秸达成2~3厘米的小段,饼肥要粉碎。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作者:巴国超梁富军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第08期一、优质菌种选择双孢菇种植菌种要保证种性纯正、优质、高产和无病虫害,母种菌丝白色,纤细蓬松,分为气生型和匍匐型菌丝。
15天左右长满试管,菌种菌丝灰白色,密集蓬松,呈现细绒状,均匀一致。
气生菌丝多,有特有的菇香气味。
二、双孢菇菌丝培养期管理技术(一)温度调控双孢菇播种前菇房温度可略微高一些,菇房温度控制在25~26 ℃为宜。
双孢菇播种3天后菌种开始萌发,菇房温度可降为23~25 ℃,5~7 d菌丝生长进入培养料,菇房温度保持在23~25 ℃,7~10 d菌丝伸入培养料50%左右时,菇房温度可降为20~23 ℃,将培养料内的温度控制在22~26 ℃,最高不能超过28 ℃。
菇房温度高于28 ℃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而发黄。
(二)环境湿度控制双孢菇菌丝体生长初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以促进菌丝迅速萌发,占领料层,抑制杂菌生长。
当菌种萌发吃料,菌丝体覆盖料面后,通风降温,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
如果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5%时,应向菇房内喷水增湿。
(三)光线调控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期不需要光照,避光培养,大棚栽培至少使用2层避光度95%的黑网遮阴避光。
(四)通风调控双孢菇播种后2~3 d以保湿为主,尽量少通风。
3天后菌种开始萌发,可逐渐增加菇房通风量。
5~7 d菌丝已经进入培养料,此时要逐漸加大菇房内的通风量。
7~10 d菌丝伸入培养料5 cm左右时,加强通风,适度吹干料面,促使菌丝进一步向料内生长,直至菌丝长满培养料。
三、双孢菇覆土期管理技术双孢菇从覆土到出菇需要15~20 d。
覆土后2~3 d,根据覆土层水分情况先调水,通小风12 h左右,达到内湿外干状态,然后关闭门窗。
“吊菌丝”2~3 d,这期间多通风,温度保持在22~25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二)覆土中期当扒开土层见菌丝后,应逐渐加大菇房的通风量,白天开窗对流。
双孢菇工厂化生产中出菇控制及出菇喷水

双孢菇工厂化生产中出菇控制及出菇喷水出菇控制双孢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是通过降温实现的,降温速度的早晚、快慢可导致出菇差异。
若覆土后未等菌丝上土就将料温降到18℃以下,会导致菌丝在覆土内扭结而形成“地雷菇”。
降温速度快容易形成更多的原基扭结点;降温速度慢利于降低菇蕾密度。
因此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不同的降温促菇方案。
白色双孢菇出菇,用5~7d时间逐渐把料温降到20~19℃,以使原基扭结点不要太多;CO21200ppm;空气湿度85%;土层含水达到饱和状态,即土面看起来亮晶晶的。
褐蘑出菇,根据菇形大小分为小褐菇(crimini)与大褐菇(portabella)。
如果需要小褐菇,可较快降温,用4~5d把料温由27℃降到20℃,气温18-17℃;CO21200ppm;空气湿度90%;土层含水不能达到饱和状态。
这些措施可促进原基扭结数量,有利于生成单重15g左右的小型菇。
如果需要大褐菇,可慢速降温,用6~7天把料温由27℃降至20℃,气温18-17℃,CO2浓度1500~2000ppm,空气湿度90%,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
这些措施可减少原基扭结数量,经人工疏蕾后,可生成单重150~200g大型菇。
小褐菇单重15-20g(左);大褐菇单重100-150g(右)出菇喷水鲜双孢菇的含水率是90~94%,在此范围内含水率偏高或偏低与品种、料土含水量及菇房湿度有关系。
例如,在同样条件下生产,棕色菇比白色菇含水率低,口味较好。
检测3个不同品种菇体的干物质,结果如下:干物质(%)菇体色灰白 6.5纯白7.0棕色8.5需要指出,为延长鲜菇的货架寿命,出菇期间采取较低的温度,同时降低空气湿度,这种管理措施叫做“控水练膜”,促使菇盖表膜干燥增厚,采菇前不喷水,采菇后及时于0~3℃冷藏,可延长鲜菇7天左右的货架寿命。
双孢菇大量发生之后,需要喷多少水呢? 1000g新鲜菇体在105℃烘至恒重,干物质仅余60g,蒸发水分940g!所以,菇床上产l㎏双孢菇至少要从料层和覆土中带走940克水(这些水分由料层和覆土层各提供约50%)。
双孢菇四季恒温栽培技术

双孢菇四季恒温标准化栽培技术1.概述双孢菇,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肉质肥厚。
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印褐色。
双孢菇是食用菌所有种类中栽培最早,生产量最大,种植国家最多的菇类,有“世界菇”之称。
双孢菇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距今约有300年。
是世界食用菌生产中最大的一个菇种,分布地域较广泛。
世界蘑菇的产量以美国最多,我国处于第二位。
此外,在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德国、加拿大、爱尔兰、比利时、印度尼西亚、匈牙利和墨西哥等国均有较大规模的生产。
我国人工栽培在1935年开始试种,多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及南方的一些省份。
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卖鲜品,或加工成罐头。
目前国际双孢菇栽培情况是农村副业、农场式生产和工业化生产并存的生产局面。
其中荷兰把双孢菇原料的发酵、接种、发酵、出菇管理、采收全部实现机械化,产量高达30-35kg/平方米,并且一年可栽培6次以上。
目前我国的双孢菇生产主要利用自然气候下的设施栽培,用人多、单位产量低,仅有2-3加工厂化企业,供应量远满足不了需求量。
2.生长环境主要原料:麦秸、稻草、玉米秸、牛粪及沼气渣等温度:双孢菇属恒温结实型品种菌丝生长发育温度范围6-32℃,以22-24℃为宜子实体形成温度范围6-22℃,以14-16℃为宜湿度:菌丝生长发育期,培养料湿度以60-65%为宜,空气湿度80%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培养料含水量60-65%为宜,覆土层含水量18-20%,空间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空气:双孢菇属特别氧气消耗量大的菌类,无论菌丝生长发育阶段或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都必须有充足的氧气和清新的空气。
否则产量下降、菇质差光照:双孢菇属于厌光菌,在黑暗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
仅在原基分化期需要适当的散射光刺激,若子实体生长期光照强,子实体就会出现小而老、菇盖黄而干的现象,太强难以出菇。
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技术摘要通过对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原料的配置、双孢菇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介绍,来推广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技术。
关键词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技术双孢菇俗名蘑菇,菌丝生长温度为6~32℃,菇蕾形成的条件温度为15~22℃,昼夜温差为8~10℃,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并保持一定的散光和良好的通气。
菌丝发满料后,需进行覆土才能出菇。
因此,覆土及覆土后调水对出菇十分重要。
1双孢菇栽培原料及配方双孢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以牛粪为主的牲畜粪便和以小麦秸秆为主的农作物秸秆。
常用配方(以100m2计):干麦草1 800kg、干牛粪1 300kg、饼肥40kg、尿素30kg、碳铵30kg、生石灰50kg、石膏50kg、过磷酸钙30kg、碳酸钙40kg。
2双孢菇的生长周期双孢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9个月。
从原料发酵到出菇约需80d,产菇时间一般为6个月左右。
日光温室栽培可实现周年生产。
3温室消毒及覆盖遮阳物①地面消毒。
温室内地面撒石灰粉,然后用水将石灰粉打湿。
②空间消毒。
温室空间可用硫磺、甲醛、敌敌畏等药剂熏蒸。
③覆盖遮阳物。
播种前在温室前坡面覆盖麦草进行遮光、降温。
在夏秋温度较高季节栽培,麦草厚度不小于10cm。
9月中旬麦草上面加盖一层塑料膜以提高室内温度,延长采菇期,提高产量。
在冬春季节栽培时覆盖的麦草厚度相对薄一些,但必须要加盖一层棚膜保温,以利提早出菇。
4栽培料的发酵栽培料的发酵是栽培双孢菇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双孢菇栽培的成败及效益的高低。
在栽培料发酵前,根据栽培面积的大小(温室面积利用率按70%计算),准备充足的原料。
在建堆发酵前3~5d,先将干麦草、牛粪、饼肥预湿。
预湿方法:先将麦草在地面上沿南北方向铺成30cm厚、1.5m 宽的条形,长度不限,然后洒水。
这样铺一层草洒一次水,干湿以抓一把麦草用力拧紧,有水往下流为宜。
牛粪与饼肥掺和均匀,然后洒水拌和,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标准。
大棚双孢蘑菇标准化栽培技术.doc

大棚双孢蘑菇标准化栽培技术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是世界栽培最广、产量多、消费普遍的一种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它为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双孢蘑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营养:双孢蘑菇属腐生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所需碳源、氮源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全部来源于培养料。
2、温度: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温度6-32℃,适宜生长温度22-24℃;子实体生长温度5-22℃,适宜生长温度13-18℃。
3、水份:培养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左右,湿度太高(含水量超过68%)或太低(低于50%)时,菌丝不吃料。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0%。
空气湿度过大或于干燥,都不利于双孢蘑菇生长。
盖土含水量应控制在18-20%。
4、空气:双孢蘑菇是好气性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生长阶段应注意通风换气。
5、光照:双孢菇整个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出菇期间,阴暗环境菇体洁白、品质好。
6、酸碱度:双孢蘑菇生长的酸碱度范围在PH值5-8,最适PH值是6.5-7.0,盖土PH值为7-8,培养料PH值为7-7.5,可抑制杂菌生长。
二、选择优良蘑菇品种品种对蘑菇产量影响很大,要求丰产性好、质量好、菇色白、菇形园整、柄短而粗,不易开伞、质地嫩脆有弹性、抗性强,在较高较低温度下都正常结菇、抗病性亦较强的品种,目前我市种植主栽品种为AS2796,国内种植其它品种有176、浙农系列等。
三、培养料堆制技术(一)培养料的种类1、堆肥中的主料:主料是农业生产中的副产物,如稻草、麦秸、玉米秸、花生藤、苕藤等都可以用来种蘑菇。
人、马、牛、猪、羊、鸡、鸭等动物的粪便都可用作种蘑菇的粪肥,主料约占堆肥总量90-95%。
2、堆肥辅料:主要补充主料中不足的营养成份,调节C/N比,改善培养料PH值。
主要包括有机肥、化肥、如饼肥、化肥主要是N肥,如尿素、碳铵、复合肥等,磷肥有过磷酸钙,其它矿物石膏粉石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孢菇发菌和出菇时温度
双孢菇菌丝生长的温度在5℃~32℃之间,其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5℃生长缓慢,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纤细无力,容易衰老,超过32℃菌丝易衰老或发黄、倒状,以至于停止生长。
双孢菇子实体在7℃~22℃均可形成,在这个温度范围以外的5℃以下和23℃以上绝大部分品种都不能扭结出菇。
在能形成子实体的温度范围内,我们划分了三个温度区间。
一是15℃~18℃最适温度区。
在此温度范围内,蘑菇形成的数量多,发育迅速,菇体紧实、品质好。
出菇集中,时间短,效益高。
二是18℃~22℃偏高温度区。
菌丝虽然也能正常扭结出菇,但菇体发育过快,营养供应常常跟不上生长发育的需要,造成薄皮、开伞菇体较多,菇体品质差。
三是在8℃~12℃偏低温度区。
菇体形成少,虽发育缓慢,但菇体紧实,大菇、厚菇多,菇体品质好。
缺点是战线长,时间成本高。
所以我们在出菇管理中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菇房温度靠近15~18℃这个最适宜的出菇温度。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