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代码: 8234950 题目: 四川省岳池县运输系统主要乡镇之间交通分配分析年级/专业/班: 2008级物流管2班学生姓名: 学号: 开始时间: 2010 年 6 月 14 日完成时间: 2010 年 6 月 25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1 引言 (3)1.1背景 (3)1.2研究现状 (3)1.3本文研究内容 (4)2.1 第一章四川省岳池县关于现有交通分配调查情况 (5)2.1.1 调查准备——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交通网络表示 (5)2.1.2运用地形图画出抽象的交通网络图 (6)2.1.3交通网络图的邻接矩阵 (6)2.1.4邻接目录表 (7)2.1.5阻抗矩阵 (7)2.2第二章四川省岳池县交通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交通分配 (9)2.2.1交通分配的目标和方法 (9)2.2.2容量限制分配法 (9)2.2.3最短路分配法 (10)结论 (12)总结与心得体会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各地交通基础设施也不断改善,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和发挥出来,因而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和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有关。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就是合理规划地区交通运输量,从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正确配置运输生产力和运输网点,最大限度的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运输生产的需要;同时合理布局,比例协调,高速发展,为社会经济和居民提供优质的运输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最终达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即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运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中合理进行交通分配的方法,根据岳池县现有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交通量,选择行进路线,把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分布量具体地分配到各个路线上。
交通运输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的构成、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其树立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探究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具备一定的交通运输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交通运输基本概念与分类- 交通运输的定义、功能及其发展历程。
- 交通运输的分类: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2. 我国交通运输网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交通运输网的构成、布局和特点。
-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等。
3. 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影响-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状况及其优缺点。
- 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交通运输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我国交通运输网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第三课时: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影响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课程代码: 8801781 题目: 宜宾市绿园超市配送中心选址课程设计年级/专业/班: 06级物流管理1班学生姓名:学号: 200603050126开始时间: 08 年 6 月 15 日完成时间: 08 年 6 月 26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1 引言 (3)1.1 目的和意义 (3)1.2配送中心及其作用 (3)2配送中心的选址与布局 (3)2.1配送中心的选址与布局原则 (3)2.2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4)2.3配送中心规模的确定 (4)2.4配送中心的分类 (5)2.4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 (5)3 实例分析. (8)3.1 求解过程 (8)3.2 设计结论分析 (9)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也发展迅速。
在物流系统的运作中,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配送中心是连接工厂与客户的中间桥梁,其选址方式往往决定着物流的配送距离和配送模式,进而影响着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他们之间的优缺点。
运用这些方法为宜宾市绿园超市配送中心选择一个合理的地址。
关键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1 引言1.1 目的和意义本设计以宜宾市绿园超市配送中心选址为例,通过对该中心选址的分析,设计经济合理的地址,了解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掌握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和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能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熟悉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相关知识。
增加我们实际的操作能力,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以及社会工作能力打下铺垫。
并且通过老实的细心指导,让我们找到自身的不足。
1.2配送中心及其作用配送中心是指接受供应者所提供的多品种、大批量的货物,通过储存、保管、分拣、配货以及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作业后,将按需要者订货要求配齐的货物送交顾客的组织机构和物流设施。
运输规划问题课程设计

运输规划问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输规划问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运输规划问题在物流、交通等领域的实际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方法解决运输规划问题;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运输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如Excel、Lingo等)进行运输规划求解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运输规划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热情;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认识到运输规划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运输规划问题基本概念:介绍运输规划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运输规划问题的基本结构。
2. 运输规划问题建模方法:讲解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建模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运输规划问题的建模过程。
3. 运输规划问题求解方法:讲解运输问题的求解方法,如北西角法、最小成本法、位势法等,并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求解。
4. 运输规划问题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运输规划问题案例,使学生了解运输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运输规划问题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领域;第二周: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在运输规划中的应用;第三周:运输规划问题求解方法及数学软件操作;第四周:运输规划问题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
课程设计交通运输

课程设计交通运输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和作用,能够分析评价交通运输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了解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影响;(4)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状况和规划。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评价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性;(2)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分布和规划;(3)能够就交通运输问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注交通运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的特点和优缺点;3.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影响;4.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状况和规划;5.交通运输问题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各种方式的特点;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交通运输案例,如我国的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等;3.讨论法:学生就交通运输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交通运输实验,如交通运输线的分布和规划。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提供丰富的交通运输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交通运输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交通运输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实验设备:准备交通运输实验所需的设备,如地图、数据资料等。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运输规划课程设计

运输规划课程设计
一、课程名称:运输规划
二、课程介绍:
运输规划是指对于某一特定区域内交通运输需求和运输系统状况进行分析、预测、评价和规划的系统工程,旨在为优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提供科学、合理和可行的策略和方案。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学习运输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定规模的运输规划工作。
三、课程内容:
1、运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运输规划中的需求分析和需求预测方法;
3、交通调查和数据分析技术;
4、交通模型和模拟技术;
5、运输分区和模式选择分析;
6、路网分析和交通组织规划;
7、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设计;
8、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物流配送等相关运输规划领域;
9、实践案例分析和实际运输规划项目工作。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
2、案例分析;
3、参观实践;
4、小组讨论。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报告等;
2、期末考核占40%:包括闭卷考试和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书目:
1、《交通运输规划导论》,赵葆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运输规划基础与应用》,万华东,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3、《交通运输规划实例》,李泽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4、《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庄正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王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七、教学时长:36学时。
交通运输规划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掌握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和工具。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交通运输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交通运输规划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1. 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2. 交通运输规划中的跨学科知识融合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际案例资料3. 交通运输规划相关书籍和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交通运输基础知识,提出交通运输规划的重要性。
2. 介绍交通运输规划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规划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1. 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讲解交通运输规划的定义、范围和作用- 介绍交通运输规划的原则,如: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2. 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讲解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如: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多目标决策法等- 介绍交通运输规划的步骤,如:现状分析、需求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实施与监控等三、案例分析1. 选取实际案例,如城市交通规划、公路建设规划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交通运输规划过程。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通运输规划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某一交通运输规划案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规划基本概念和原则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
二、讲授新课1. 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 讲解交通运输规划中的跨学科知识融合- 介绍交通运输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2. 交通运输规划中的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实施效果-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通运输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货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货运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选择运输方式的原则。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主要的运输方式,并理解各自的运作原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进行简单的物流规划;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使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货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各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其次,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能够理性地评价和选择;接着,讲解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决策;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运输方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运输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首先,教材《交通运输货运》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其次,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再次,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感受;最后,实验设备,如物流模型、运输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整合,我们将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公式:
ˆ xt +T = at + bt T
α St(1) − St(2) 1−α
参数计算: a = 2 S (1) − S (2) , b = t t t t
三、实验内容或步骤 (一)课程设计基本任务及要求简介: 1.基本任务:应用国际惯用的“四步骤”方法,以“黑龙江省公路网规划”为课程设计 题目,达到初步掌握交通规划的具体设计步骤及实施方法的目的。 2.具体要求如下: 1)已知黑龙江省人口情况,选择适当的模型,对 2010 年的人口情况进行预测。 2)已知黑龙江省历年社会经济情况,选择相应的经济预测方法,计算出 2020 年黑龙江 省的社会总生产总值和农业总产值。 3)利用上述条件,选择模型预测出黑龙江省 2010 年的公路客、货运量。 4)求出各节点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 5)将各路径上的客、货运量折算成车辆。 (1) 客运量:轿车(4 人)、微型客车(7 人)、轻型客车(20 人)、中型客车(40 人)、大型客车(55 人),所承担客运量的概率分别按 0.5%、10%、30%、49.5%、 10%计算,满载系数为 0.8. (2) 货运量:微型货车(0.5 吨)、轻型货车(2.5 吨)、中型货车(5 吨)、重型货 车(14 吨),所承担的货运量的概率分别按 5%、10%、50%、35%计算,满载系数 为 0.98. 6)已知黑龙江省基年各大区间的公路旅客、货物运输 OD 流表,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法 进行交通量分布预测。 7)按多路径概率法进行 2010 年的交通量分配。 四、数据表格 1.运用罗吉斯曲线预测模型进行人口预测,相应表格如下:
K1=0.0031,K2=0.0033,K3=0.003,K4=0.0019,K5=0.0016,K6=0.0031,K7=0.0019, K8=0.0026,K9=0.0068,K10=0.005,K11=0.0035,K12=0.003,K13=0.0092
′ ′ ′ ′ 再将求得的 K1 K2 K3……K13 代入公式 c,求得 K 1 K 2 K 3 …… K 13 : ′ ′ ′ ′ ′ K 1′ =1.191, K 2 =1.1026, K 3 =0.7887, K 4 =0.971, K 5 =0.8259, K 6 =0.9237, 各路径交通阻抗 ′ ′ ′ ′ ′ ′ K 7 =0.9246 , K 8 =1.0178 , K 9 =1.5085 , K 10 =1.4874 , K 11 =1.0126 , K 12 =0.8568 , ′ K 13 =3.2178 ′ ′ ′ 至此第一次迭代完成。 再将新的 K 1′ K 2 K 3 …… K 13 值代入公式 b, 求得第二次迭代值 K1 K2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班
指导教师: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实习项目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1 2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新实验楼 603 交通运输实物模拟实验室 2011 年 11 月 28 日——2011 年 11 月 9 日 职称 职称 讲师 讲师 所在部门(教研室) 所在部门(教研室)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 ′ ′ ′ ′ K 1′ =1.2507 , K 2 =1.0992, K 3 =0.7766 , K 4 =0.9644 , K 5 =0.8098 , K 6 =0.909 , ′ ′ ′ ′ ′ ′ K 7 =0.9144 , K 8 =1.0059 , K 9 =1.5038 , K 10 =1.5246 , K 11 =1.0099 , K 12 =0.8443 , ′ K 13 =3.2471 第二次迭代结束。再进行第三次迭代,求得 K1= 0.0033,K2= 0.0033,K3= 0.003,K4= 0.0019,K5= 0.0017,K6= 0.0033,K7= 0.002,K8= 0.0026,K9= 0.0067,K10=0.0048,K11= 0.0031,K12= 0.0026,K13= 0.0085。它们与第二次迭代相对误差﹤3%,迭代达到收敛,停 止迭代。求得在γ=1 的前提下: K K K K K1= 0.0033, 2= 0.0033, 3= 0.003,K4= 0.0019, 5= 0.0017,K6= 0.0033, 7= 0.002, K8= 0.0026,K9= 0.0067,K10=0.0048,K11= 0.0031,K12= 0.0026,K13= 0.0085 ′ ′ ′ ′ ′ K 1′ =1.2643 , K 2 =1.0978 K 3 =0.7739 , K 4 =0.964 , K 5 =0.8084 , K 6 =0.9059 , ′ K 7 =0.9138, 8 =1.0043, 9 =1.5008, 10 =1.5304, 11 =1.0087, 12 =0.841, 13 =3.2532 K′ K′ K′ K′ K′ K′ 第三步:把以上参数代入公式 a,根据现状 Oi、Dj 值可算得现状分布理论值,结果列 于理论分布表。 第四步:检验。考察 tˆij 与 t ij 的相差程度。 针对现状实际 OD 表和理论分布表求各自的平均交通阻抗: ˆ R = 6.43, R = 7.15 ˆ R − R / R 〈10% ,认为γ=1 可接受。
一、实习目的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交通运输及物流管理方向实践教学的一 个重要环节,在掌握运输系统规划的理论知识后,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初步掌握交通规 划设计及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1.通过系统规划的理论学习培养能够运用模型进行某方面的预测解决一定的问题的 能力; 2.初步掌握交通运输规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应的步骤和方法解决具体 的问题; 二、实习原理
4、OD 表格及客货量折算成车辆 货运量求出量向上圆整得出
客运量求出量向上圆整得出
5、
六、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进一步的想法等 采用指数平滑法需要有比较完备的历史资料;销售预测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预 测的对象。把指数平滑法和定性预测方法正确地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预 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使的预测结果更加接近客观现实,从而做出实事求是的预测结 论。
−r
(公式 a) (公式 b) (公式 c)
− K i = (∑ K ′j D j Rij r ) −1 − K ′j = (∑ K i Oi Rij r ) −1
黑龙江省基年现状 OD 分布量
第一步,给参数γ取初值,令γ=1. 第二步,用迭代法求约束系数 Ki K ′j
′ ′ ′ 首先,令列约束 K 1 = K 2 =……= K 13 =1 代入公式 b,求行约束系数:
K3……K13: K1= 0.0032,K2= 0.0034, 3= 0.003,K4= 0.0019, 5= 0.0017,K6= 0.0033, 7= 0.002, K K K K8= 0.0026,K9= 0.0067,K10= 0.0048,K11= 0.0032,K12= 0.0027,K13= 0.0086 ′ ′ ′ 由新的 K1 K2 K3……K13 值求 K 1′ K 2 K 3 …… K 13 :
黑龙江省基年理论 OD 分布量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O区 1 哈尔滨市 0 牡丹江市 14 鸡西市 22 七台河市 39 双鸭山市 18 佳木斯市 29 鹤岗市 14 伊春市 10 黑河地区 4 齐齐哈尔市 31 大庆市 81 绥化地区 117 大兴安岭 32 总计 411 D区 2 3 19 29 0 11 11 0 15 120 3 9 6 21 2 7 1 3 0 1 3 5 4 7 4 7 3 7 71 224 4 5 6 14 18 79 4 2 11 33 6 45 0 18 134 6 0 121 18 44 0 5 8 72 2 2 21 4 0 2 2 3 13 4 4 19 3 4 20 4 4 19 99 114 556 7 8 9 10 11 12 13 总计 11 29 30 38 109 159 2 536 1 2 2 2 4 4 0 57 4 5 5 4 7 7 0 151 11 13 86 8 16 13 1 473 6 6 3 3 6 6 0 189 20 22 6 6 9 10 1 193 0 13 3 3 4 10 0 141 3 0 2 2 3 3 0 52 0 1 0 1 2 2 0 19 2 4 7 0 28 10 1 109 3 6 11 25 0 19 1 184 6 7 8 9 19 0 1 204 2 5 10 20 17 12 0 135 70 113 174 122 225 256 8 2443
2.运用指数平滑的方法,对 2010 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的预测,相应图表如下:
3. 运用指数平滑的方法,对 2010 年的社会生产总值的预测,相应图表如下:
4.运用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对 2010 年公路客、货运量的预测,相应表格如下:
5、折算成车辆数: 客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数值
代入数据得
货运
带入数据得
6.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交通量分布预测 双约束重力模型为: Tij = KiK ′j Oi D j Rij
五、数据处理结果(结论) 1、人口预测得出结果为
2、经济预测得出结果为 社会生产总值
. 工农业生产总值
3、客货运量预测 客运 回归方程为 Yt=1104.62117549585+13.29044105*X1-2.34765*X2=39397.65224
货运回归方程为 Y= 5279.76+5.42099X1+7.49763X2=43904.13
(1)一次指数平滑 预测模型: 一次指数平滑值计算公式:
1) ˆ x t + 1 = s t( 1 ) = α x t + (1 − α ) s t(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