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情景病例
青霉素过敏反应2例分析

青霉素过敏反应2例分析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但在某些患者中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本文将对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患者A,女性,45岁,被诊断患有呼吸道感染,医生开具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然而,立即在用药后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等症状,伴有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经医生紧急处理后,患者症状缓解。
经过医生询问和检查,患者被诊断为青霉素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即I型和IV型过敏反应。
患者A的症状符合I型过敏反应的表现,也被称为即时型过敏反应。
这种过敏反应通常在用药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
对于I型过敏反应,尽管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病变(如红疹、荨麻疹、水肿等)、呼吸系统症状(如哮喘、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以及全身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低血压等)。
处理上,对于急性的I型过敏反应,首先需要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并迅速采取措施缓解症状,如给予抗组胺药物、气管扩张剂或血管加压素。
同时,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必要时给予抢救治疗。
案例二:患者B,男性,32岁,因皮肤感染接受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
然而,在连续用药2天后,他开始出现皮疹、水疱、糜烂等症状,伴有瘙痒和疼痛感。
经过医生检查,患者被诊断为IV型过敏反应,也被称为迟发型过敏反应。
IV型过敏反应通常在用药后1-3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上。
这种过敏反应与免疫细胞对药物的变态反应有关。
在患者B的案例中,他的症状表现为荨麻疹和水疱,其为IV型过敏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
此外,IV型过敏反应还可能引发其他皮肤病变,如瘂疮、表皮松解等。
处理上,对于IV型过敏反应,除尽快停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外,还应给予适当的皮肤护理和处理。
对于轻微的皮疹可使用局部激素药膏进行处理;对于较严重的皮肤损伤,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局部抗感染药物。
结论:青霉素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临床医生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时需要高度警惕。
青霉素案例

青霉素过敏案例
一:一场突如其来的小感冒并没有引起小翠的重视,自恃平素身体健康的小翠像往常一样,到村卫生室开了些银翘感冒片和阿莫西林,并当着医生的面服下了2颗阿莫西林和3粒银翘感冒片。
晚上,小翠感到脸发烫、身上瘙痒难忍,送往县医院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青霉素皮试阴性后,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
静滴青霉素的过程中,小翠并未感觉有任何不适。
可第二天,她竟昏睡不醒,整整昏迷了16天。
在这神志不清的16天内,她全身起疱疹,表皮像煮稀饭时上面的一层米膜那样,轻轻一吹就能移动。
与此同时,她还出现了消化道出血,肝损害,指甲全部脱落,嘴唇黏膜、眼角膜损坏,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看上去就像个80多岁的人,可她的实际年龄却还不足20岁……
二:来自安徽凤台的乡村医生张某,在明知可能产生药物过敏的情况下,仍为病人吊注氨苄西林纳药液,造成病人死亡,近日被闵行区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
张某未经上海市卫生部门审批,在闵行区莘庄镇永康市场410号开设诊所。
今年2月21日21时许,张某到闵行莘庄一农宅为赵某治病,在明知使用氨苄西林钠药物前必须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的情况下,因疏忽大意未给赵做皮肤试验,就为赵吊注氨苄西林纳药液。
赵随即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在被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
经司法鉴定,赵某系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因输液过程中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导致急性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2例多次应用青霉素患者因皮试导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报道

2例多次应用青霉素患者因皮试导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报道引言青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青霉素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两例多次应用青霉素患者因皮试导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情况。
病例一患者为一名54岁女性,多次应用青霉素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
由于患者多次应用青霉素治疗没有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医生在第一次给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时采用了常规的剂量(1:1000皮内注射0.1ml青霉素)。
在15分钟内出现过敏性休克。
治疗措施包括立即停用青霉素,给予高流量氧供给、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甲基强的松龙、氯霉素和异丙嗪等药物。
在治疗后过敏反应得到控制,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
患者在48小时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和观察。
此后,患者没有再次使用青霉素。
病例二患者为一名48岁男性,该患者曾应用青霉素多次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胃肠炎、皮肤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
然而,在第一次进行青霉素皮试时,患者表现出了蜂窝织炎表现,病变范围广泛,包括手部、前臂、上臂和胸部。
由于病情加重,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
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静脉给药青霉素后的10分钟内。
治疗措施包括立即停用青霉素,给予高流量氧供给、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甲基强的松龙、氯霉素和异丙嗪等药物。
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并在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患者在48小时后出院,建议不再使用青霉素治疗感染。
讨论青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医生必须对其使用进行谨慎评估。
青霉素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应引起重视。
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两例因多次应用青霉素后进行皮试导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患者。
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急性过敏反应,其中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出现广泛的血管舒张和血管外液体渗出,容易导致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低血压和休克等严重症状。
青霉素过敏案例

青霉素过敏案例青霉素过敏是指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反应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以表现为轻度的皮肤瘙痒、荨麻疹、红斑;也可以表现为中度的面部水肿、呼吸困难;甚至还可以造成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和死亡。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真实的青霉素过敏案例。
这是一个发生在某医院的一个患者,名叫小明(化名),年仅27岁。
他因为感冒症状较重来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诊断,他被诊断为咽炎,并且被开了一种含有青霉素的抗生素药物。
在服药后的第二天,小明开始出现皮疹和瘙痒,他以为这只是正常的药物副作用,没有过多在意。
然而,当天晚上,小明的症状急剧加重,他出现了呼吸急促、喉咙痛、面部肿胀等症状。
他的家人马上将他送到医院急诊科。
在急诊科,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检查患者的症状,怀疑小明可能是青霉素过敏反应,并立即进行了治疗。
医生给小明注射了抗过敏药物,并迅速实施了静脉抢救,同时安排了呼吸充足的氧气。
经过2个小时不懈的努力,小明的症状逐渐得到控制,呼吸困难和肿胀也明显减轻。
经过对小明的详细询问和检查,医生得知小明在之前的药物使用中曾经出现过一次轻度的皮疹和瘙痒,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未向医生提及。
这次服用青霉素后的过敏反应则是更为严重的表现。
医生对小明进行了过敏源检测,确诊为青霉素过敏。
在以后的治疗中,医生将避免使用含有青霉素的药物,同时告诫小明,以后不得再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青霉素过敏并非轻描淡写的小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有过轻度过敏反应的患者。
任何过敏反应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过敏史。
否则,一旦出现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遇到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时,应认真询问患者过敏史,特别是询问是否有轻度的过敏反应经历。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避免使用含有青霉素的药物。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青霉素过敏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患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过敏史。
青霉素过敏延误抢救的医疗事故案例

• 医院诊断:青霉素过 敏性休克死亡。
• 孙某为该省医学专科学校的 毕业生,取得了医士资格后回 到家乡,经常应乡亲们之邀为 患病者输液,每次收取少量费 用。乡亲们见孙某收费低,且 可到家中输液,既节省了住院 费,又节省了人力,所以,来找 其输液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处理意见
• 法院不仅判决孙某对死 者家属进行了数十万币 的经济赔偿,还追究了 刑事责任.
• 可以说,如果孙某有医师执照, 是在正规医院里为患者输液,那 么即使发生了过敏反应,产生 了一定的损害性后果,也只能 发 生在远离医院的患者家中。这样以来,孙某 就不仅仅是在充当护士的角色,而且必须担 负起医生的重担。即出现意外,只能由他自 己来决定用什么药、怎样抢救等。从这个 角度讲,孙某实际上是充当了护士、医生双 重角色的。既然孙某又是医生,就该对抢救 不利负责。孙某自己在不具备抢救条件的 情况下,还要为病人输液,然是对病人生命安 全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当病人出现休前 期症状时,不是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而是轻 信自己可以抢救,从而延误了抢救时机.
惨剧的发生
律师的意见
• 本案是一例典型的青霉素过敏导致 患者死亡的案件。一般情况下,青 霉素经过皮试后显示阴性的,应当 认为可以使用青霉素。但在实践中 偶尔也会碰到皮试阴性却发生青霉 素过敏反应的事件,这在医学上被 称为医疗意外。
本案的分析
• 按照常规,皮试阴性而产生过敏反应的是 医学上所称的医疗意外。本案法院没有按 照医疗意外处理的原因是孙某不具有执业 医师资格,属于非法行医。
青霉素过敏延误抢救 的医疗事故案例
案例
• 病人于某,男,30岁,因咳嗽、咳痰、周身无力 前往某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为其开具了青霉素,嘱其静脉点滴。患者将 医院的青霉素和静脉点滴液带回家里,叫本 村的孙某为其输液。
青霉素点眼过敏致死1例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青霉素药液点眼引起过敏致死病例报道国内不多见。笔者于1992年11月9日抢救一例用青霉素药液点眼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致死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男,21岁。因电光性眼炎,于199毫升,配制成药液未经试敏用于点眼。用药后约十分钟,病人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呼吸困难,有濒死感。随之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先后停止。查体:面色及口唇苍白,瞳孔散大,球结膜轻变充血,无水肿。血压侧不到,肺呼吸音、心音均听不到。辅助检查:未做。抢救:该患发病后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毫克皮下注射。并同时建立静脉通道,静注地塞米松10毫克加25葡萄糖20毫升及心脏呼吸三联针,生理盐水10毫升加肾上腺素1毫克每隔15分钟静注一次,反复数次。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1000毫升,5%葡萄糖、生理盐水各500毫升。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术。抢救持续三小时之久,病人呼吸心跳始终未能恢复。
小结:该患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并曾多次用过青霉素。这次在未经皮试情况下,用青霉素加地塞米松注射液点眼,用药后十几分钟迅速发生过敏反应,随即呼吸心跳停止。故确认为青霉素点眼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
青霉素过敏2例分析

青霉素过敏2例分析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药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
但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只注意观察皮试阳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反应,而忽略了还有一些其他过敏反应类型[1],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了2例以皮肤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青霉素过敏反应,现介绍如下。
典型案例例1:患者,男,67岁,以“脑梗死”收入院。
患者头晕、恶心、发热,体温38℃,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
既往健康,以前使用过青霉素,否认药物过敏史。
入院后给予青霉素试敏,结果为阴性,给予静滴生理盐水100ml+青霉素400万U,约0.5小时后,静滴液体50ml时,患者主诉:静脉穿刺血管从穿刺处至上方10cm均发红,该处血管周围伴痒感,无肿胀,无疼痛,立即停止静滴,通知医生,密切观察病情,5分钟后患者主诉双手掌皮肤发红,伴痒感,全身无皮疹,全身不适,无心悸及呼吸困难,立即遵医嘱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2小时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例2:患者,男,59岁,以“脑梗死”收入院。
患者走路不穩,发热,测体温37.8℃,咳嗽,否认药物过敏史。
青霉素试敏结果为阴性,给予静滴生理盐水100ml+青霉素400万U,静滴液体约80ml时,自觉双手发痒,查双手未见皮疹及颜色改变,立即停止静滴,临床密切观察,10分钟后患者主诉:周身无力,大汗,颜面、双上肢皮肤发红,自觉胸闷,呼吸费力,恶心、呕吐1次。
测量血压120/80mmHg,心率90次/分,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诊断青霉素过敏,立即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地塞米松5mg,爱茂儿2ml,静滴生理盐水250ml加地塞米松10mg,吸氧2L/分,补液对症治疗,0.5小时后上述症状缓解,3小时后患者双手瘙痒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无胸闷及大汗,未再呕吐。
讨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最常见为过敏性休克:包括呼吸道阻塞症状、循环衰竭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过敏症状(表现为各种的皮肤症状与综合症,如周身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斑丘疹、瘙痒为最常见)。
青霉素过敏反应7例分析

青霉素过敏反应7例分析关键词青霉素过敏反应皮试阴性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对炎性组织的穿透力强,可通过胎盘。
动物实验未发现青霉素可引起胎儿损害,孕妇可在必要时应用,临床应用广泛。
但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是各种抗生素中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
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1]。
主要表现为皮疹、血清病样反应、喉头水肿、肺水肿、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现将2009年4月~2011年4月发生的7例青霉素过敏反应患者进行分析,探寻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规律,以期对临床应用青霉素有所帮助。
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32岁,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医嘱给予生理盐水250ml+青霉素钠针400万U静滴,60滴/分,2次/日。
青霉素皮试结果阴性。
静滴15分钟左右,护士巡视病房时患者自诉恶心、胸闷、舌头发麻。
观察患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出冷汗,测血压60/40mmHg,脉搏112次/分,细、弱。
考虑为青霉素过敏,立即停用青霉素,改换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将患者平卧,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高流量吸氧,地塞米松针10mg静推,5%葡萄糖500ml+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mg静滴。
0.5小时后,患者面色、口唇逐渐转红润,生命体征平稳,休克症状缓解。
例2:患者,女,26岁,宫内孕39周、胎膜早破入院。
产后给予青霉素钠针80万U肌注,2次/日。
青霉素皮试阴性。
患者肌注后,约30分钟左右,突然晕倒,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小便失禁,测血压70/20mmHg,脉搏细、弱。
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让患者平卧,给予盐酸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生理盐水500ml快速静滴,高流量吸氧,5%葡萄糖500ml+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mg静滴,心电监护。
用药1小时后,患者清醒,面色转红润,生命体征渐平稳。
例3:患者,女,25岁,妊娠6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入院测体温38.9℃,患者自诉咽部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窦豆,女,37岁,因右踝部肿痛3天,局部见脓性分泌物而于2011年1月3日入院。
5天前局部曾有蚊虫叮咬史,在外院肌注青霉素未坚持治疗(量不详)。
入院查体:T37.2℃,P80次/min,R20次/min,BP110/70mmHg,一般情况好,心(-),双肺(-),腹(-),查右踝部见一3.5cm×3.5cm大小红肿区,表面见脓性分泌物,局部有压痛。
诊断为左足蜂窝炎。
已给予局部外用消毒杀菌药处理。
第一幕:给予青霉素皮试
第二幕:给予青霉素800万U加5%GS250ml中静滴,
结局:第2天改用红霉素1.25g加入液体静滴治疗,病人足蜂窝炎7天后痊愈。
组员:谭宇添、杨哲、龙一方、赵海燕、张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