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_目标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_少听奉承话

人们把当面说奉承话叫做“戴高帽”。
要知道,这高帽不是那么好戴的。
暴雨即将来临,池塘里憋闷异常。
有一只红鲤鱼实在耐不住憋闷,纵身跃出水面,长长地透了一口气,并在阴沉沉的池塘上方画下了一道红色的绝妙的弧影。
在入水之前,它听到从岸上传来了一句天籁般的赞美——“呀,多漂亮的一条红鲤鱼!”第一次听到这么美妙的声音,红鲤鱼激动得连拍了好几个水花:“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终于有人懂得欣赏我的美了!”
一条又一条伙伴从它面前游过,大家互相吐几个水泡,算是打招呼。
“它们从来没有这样称赞过我,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吧?”
刚才的赞美更觉可贵,一种相见恨晚的惊喜涌上它的心头:“也许我该结识结识那个人。
”想到做到,红鲤鱼就在水中猛游了一圈,憋足了劲,闪电一般跃出水面,再一次高高地出现在池塘上方。
水外的世界真是很刺激,红鲤鱼有一种跃过龙门的成就感,它一边享受着轻风拂过身体时的凉爽与惬意,一边睁圆了眼睛去搜寻那个一生难得一遇的知音。
但它只看到了一张网,一张铺天盖地的渔网,当那张肮脏的渔网裹住它美丽的躯体时,它听到了那个一模一样的声音。
“哈,逮着了!”红鲤鱼就这样永远告别了生它养它的池塘,奔向了人家的餐桌。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_接受他人的意见

纽约《太阳时报》的主编丹诺先生每天在审稿时,常常喜欢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用红笔勾出,以免排校人员遗漏。
但有一天一位青年校对员,却没有执行他的红笔指示。
他读到一段主编用红笔勾出的文字,内容大致如下:“本报读者雷维特先生送给我们报馆一个大苹果,在通红光滑的苹果皮上露出一排白色的字母。
仔细一看,原来是主编丹诺的名字。
试想一个完整无缺的苹果上怎会出现整齐光洁的字迹呢?惊奇之余,多方猜测,百思不解这些字的由来。
”
校对员是一位常识丰富的年轻人,他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不禁失笑。
因为他知道只要趁苹果还呈青色时,用纸剪成的字形贴在上面,待苹果变红,再揭去纸字,就会有文字显露出来。
他想如果这段文字登了出来,必遭人讥笑,认为主编竟会如此愚蠢,连这一点“小魔术”都会“多方猜测,百思而不解”。
因此,他大胆地将这段文字删掉了。
第二天一早,主编丹诺先生气呼呼地问他:“昨天原稿中那段红笔勾出关于奇异苹果的话怎么不见了?”听了青年校对员的陈述后,他和蔼地说:“原来如此。
你做得十分得当,以后只要有确实可靠的理由,即使我用红笔勾出,你也可自定取舍。
”
丹诺诚恳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因而保住了自己的面子。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_幸福就在你心中

关于幸福和快乐,从许多哲人的描述中可以感觉到,这是一种很少为人们所获得的奢侈品。
比如,叔本华就说,人生更多的时候是寂寞和苦闷,快乐和欢聚只占人生的少部分。
由此看来,人生一世,痛苦、悲伤、孤独、苦闷和难过占据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而欢乐只不过是人生的点缀而已。
不怪乎人人都在寻找幸福,希望过幸福的生活,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可是,幸福又在哪里?在天上,靠神仙下凡?在人间,靠菩萨保佑?在他人,靠他人恩赐?你不停地寻找幸福,不知奔向哪里,其实幸福就在你心中,在别人的家门口没什么可找的。
如果幸福不在你心中,那么它就不会在任何地方。
幸福就在你心中,你能爱所有人就是幸福。
爱所有人,不是出于什么原因,也不为什么目的,为的是不以个人的生活为生,而是以所有人的生活为生。
在尘世中寻找幸福,却不享用我们自己灵魂中的幸福,这就等于你身边就流淌着清澈的山泉,你却去远方一个污浊的泥潭去取水。
所以,幸福只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感觉,一万个人可能就有一万种答案,而处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幸福感也是不同的。
你想要了解幸福、捕捉到它,它却来无影去无踪。
所以,幸福这种感觉又是一种很难捉摸,很难用很精确的量化标准去判断的。
然而,幸福这种心灵的感受,我们又不是不可捕捉的。
我们常常能感觉到幸福的存在。
比如,开心大笑,无疑说明你是快乐的、幸福的;而暗自哭泣,则说明你是悲伤的、凄苦的。
获得幸福的途径在何方?布巧谋妙计?行欺诈之途?走不义之道?看来都不行。
神仙的本领再大,也无法到人间撒播幸福之水;菩萨的慈悲再多,也无法将幸福的命运降临给每个人;他人的恩赐再多,也无法让幸福之花长久地开在生活里,因为恩赐和怜悯不会是快慰的享受。
如果你期望真正的幸福,那就不要到遥远的地方,不要到财富和荣誉中去寻找,不要向别人去乞求,为了幸福,既不要卑躬屈膝,也不要与他们争斗。
用这些方式只能捞到财物、官衔和各种不必要的东西,而人人需要的真正幸福,从别人那里是得不到的,既买不到,也讨不到,即使得到了也徒劳无益。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_责任与父亲

一天,正上小学的她正坐在靠近门边的桌前写作业。
门铃响了,爸爸打开门,是邻居。
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她的作业本吹得“啪啪”作响。
她赶紧去关门。
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猛地反弹回来;与此同时,她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团,就连头发也都痛得一根根地竖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缠来扭去。
一看到她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暴怒地扬起了手,想刮她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她脸上来,便颓然放下,她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了一阵掌风而已。
邻居以责怪的口气对她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大力关上……”
啊,原来她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她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手指,没有看她。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剧烈的痛楚,她当然知道。
但是,当时的她,毕竟只是一个9岁的小孩,她所关心和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来打自己。
父亲终于没有打她。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
她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狠打她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她!”。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_自恋和自卑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个万籁俱寂的月夜,天使进入动物园,问动物们是否满意自己的面貌,如果不满意可以给他们整容使之变得漂亮些。
天使先问猴子,猴子说:“我不觉得自己难看,但大象的鼻子真丑。
”
象大声叫道:“我肥头大耳多体面,只是马的脸未免太长了呀?”
马听了恨不得踢象一脚,立即说:“我脸虽长,却很清秀,熊的脸和眼睛多难看呀?”
熊低了头,似乎很镇静,心里却气极了,忽然一只兔子跑了过来,它指着兔说:“兔子尖嘴尖脸真不漂亮。
”
兔子怒道:“谁不说我小巧伶俐,你们都瞎了眼吗?这只野猪才是世上最丑的呢?”
野猪对天使说:“我们中间算猴子的脸最怪,他为何不要整容呢?”
“你们既都满意自己,都见别人丑,我就不替你们整容了”。
天使说完走了。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_任意穿梭

站在岸边,看水中的鱼。
小鱼游来游去,嘴中吐着泡泡,时而跃出水面,激起一串水花,荡起一阵涟漪;时而摇头摆尾,倏忽间钻入水草中不见了。
小鱼牵引着你的视线,令你羡慕得要死,心想自己要是能做一条任意穿梭的小鱼该有多好。
做一条任意穿梭的小鱼,不是羡慕它水中的生活,而是能像小鱼一样拥有自由自在、游刃有余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的状态。
人生在世必然有许多礼仪规范须得遵从,如果仅仅是中规中矩,不逾越规矩,这会失去了心灵的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如一味地要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这就可能逾越规矩了。
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是两者完美的结合。
这种境界要经过潜心修炼方能达到,孔子在他70时才做到。
孔子说他15岁的时候开始致力于学问,到30岁的时候,就能坚定自立了,40岁的时候,他对一切道理能够理解而不再感到迷惑了,到了50岁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什么是天命,60岁的时候,凡他所听到的一切,都能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而到了70岁的时候,他便能随心所欲而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消除认识上的智障,拆除思维中的藩篱。
科研人员发现梭鱼存在一种固执的行为取向。
这种鱼喜欢向在它附近游动的任何一种小鱼发起攻击。
研究人员在水族箱中放入两个无色透明的玻璃钟罩,将一条梭鱼罩在里面,罩外放入一些小鱼,小鱼们在钟罩外自由地游来游去,可一旦某条小鱼靠近梭鱼,这条梭鱼会立即向它们冲去,可就是捉不着。
经过许多次痛苦的尝试后,这条梭鱼终于放弃任何进攻,并且对这些小鱼完全视而不见了。
这时研究人员轻轻地把玻璃钟罩从水中取出,叫那些小鱼更加自由地游动,而梭鱼这时即使看到小鱼就在自己的眼前游动,竟然无动于衷,甚至当许多小鱼围在它身边游动时也是如此,因为前述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牢牢地占据了它的下意识,即使那是错误的。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_思维无定式

美国的某家报纸举办了一项有奖征答活动,因其所设的巨额奖金而吸引了众多的应征者前来参加。
报纸所设的题目是:三位科学家共同乘一个热气球做环球探险,行到中途,因气球漏气、充气不足而即将坠毁,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必须将三人中的某一个抛出去。
可是三位科学家却都关系着人类兴亡。
他们之中的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避免因环境污染而导致人类的噩运;一位是原子能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可以防止因全球性的核战争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另一位是一个植物学专家,他研究改良的植物品种能在盐碱地或不毛之地生长,能够解决整个人类所需的粮食问题。
应答者众说不一。
然而一个小男孩因其答案是将最重的科学家扔出去而最终得到了巨额奖金。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_别轻信

一只狼出去找食物,找了半天都没有收获。
偶然经过一户人家,听见房中孩子哭闹,接着传来一位老太婆的声音“别哭啦,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
”狼一听此言,心中大喜,便蹲在不远的地方等起来。
太阳落山了,也没见老太婆把孩子扔出来。
晚上,狼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转到房前想伺机而入,却又听老太婆说:“快睡吧,别怕,狼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死煮了吃。
”狼听了,吓得一溜烟跑回老窝。
同伴问它收获如何,它说:“别提了,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害得我饿了一天,不过幸好后来我跑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