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考点小测卷之议论文论题和论点(原卷版+答案版)

中考考点小测卷之议论文论题和论点(原卷版+答案版)

【备战2023】中考考点系列小测卷(解析版)专题1 议论文论题和论点(满分:80分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3分)①《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数据也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

②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稀缺品”。

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③但细细想来,这又并不是那么奇怪。

打开电脑和手机,微博、微信、短视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

④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

正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页面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我们往往还来不及建构起真正重要的意义,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这也就是我们每天似乎看了很多东西,但回想起来却没有多少感悟的重要原因。

⑤同样是观看,同样是经由双眼,但看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络上的短视频,抓住人们的往往不是内容和思想,而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价值。

人们看到的画面快速切换,思考留白却所剩无几。

“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太容易实现。

⑥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怎么看,从大小屏幕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让我们被动接受。

我们每天都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却缺少主动的取舍和过滤。

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我们可以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如此才能建立有质地的对话关系。

⑦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因为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被各类信息牵着鼻子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

我们接触了很多信息,却并不感到充实。

这更像信息的冲刷,而非咀嚼。

⑧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练习题

第25课《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练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依矩成方()失之东隅()参差()()遗憾()贮存()葛藤()摇缀()烟渚()反刍()搪塞()融会贯通()胃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循规为圆,依矩成方。

循:落霞与孤鹜齐飞。

齐:年轻时长于记忆。

长:稍长时长于理解。

长:3.结合课文原句,解释下列词语。

滚瓜烂熟:贮存:融会贯通:反刍:搪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即席挥就:压倒: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

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古代诗文中—;‘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就是毛主席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予。

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飞滕王阁序》。

高明的文章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i,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

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

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

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荚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4.概括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5.选文中列举的事例,具体说明了什么问题?6.选文中秦观、王勃的作品,依靠什么超过了隋炀帝和庾信的作品?7.这一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一种怎样的学习方法?8.在你的积累中还有哪些借鉴前人的诗句推陈出新的例子?写出一个。

参考答案1.略。

2.略。

3.略。

4.加强记忆,绝不是限制创造。

5.文学的继承性。

6.在继承的基础又有创新。

7.多被送优美的诗文。

8.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秀的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第四段: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
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 要记要背。 第五段: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 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2021/3/24
三.读——搜寻信息
找出文中都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
2021/3/24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2021/3/24
四.分享收获
背书是积累,是储备; 背书是理解的基点,是有效
表达的基石; 背书是创新的基础。
2021/3/24
五、背书实践
把你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勾画 的好词好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上, 给它起个名字,如“精言妙语集”, 并背下来。
2021/3/24
六、当堂检测
语言积累得少,只能用“飞”
来写鸟,语言积累得多,就可以有
更多、更好的选择了。如果让你描
写山、水、花、草,你能想起什么
诗句?请一一默写出来,越多越好。
2021/3/24
在人生中,有时最好走的路不一定是大路,而是小路;在现实中,有时最便捷的路不一定是直路,而是折路。 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 记住:你是你生命的船长,走自己的路,何必在乎其它。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辉煌肯定有,就看怎么走。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 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者去坚持做,到最后就会拥有希望。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喜欢花的人是会去摘花的,然而爱花的人则会去浇水。 生命假如给予你的是一颗柠檬,不要抱怨,下工夫把它榨成一杯柠檬汁吧。

10 议论文阅读-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检测(部编版)

10 议论文阅读-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检测(部编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梳理10 议论文阅读一、阅读《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完成练习。

①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

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果。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制度的优势和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实力,也与中国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息息相关。

②敢于担当的精神,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

担当意味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能将国家、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疫情期间,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戳中了人们的泪点:钟南山院士靠在车座上闭目小憩,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

这是因为钟老匆忙奔赴疫区,没有时间好好休息。

一位84岁的老人,不亲赴抗疫一线本无可厚非,但他首先想到的是为抗疫尽自己的力量,不顾劳累与安危,毅然决然奔赴疫区。

从年事已高的院士专家,到90后、0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坚定前行,承受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做出了巨大牺牲。

他们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对人民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为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守护了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③抗疫英雄敢于担当,奋战在前线,广大民众也自觉服从大局,为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

疫情突发正值春节假期,国家一声令下,全民响应,人们取消了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和各种聚会,克服困难就地隔离。

武汉人民、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为阻击病毒做出巨大贡献。

他们面对离汉离鄂通道关闭后交通停滞、城市“停摆”,克服了近距离接触病毒、物资紧张以及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困难,服从大局,咬紧牙关,团结坚守。

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战争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将载入史册,为人们所铭记。

④医务工作者等抗疫一线的广大勇士逆行出征,不惧牺牲,用血肉之躯构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他们是栋梁,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广大民众在疫情期间以国家利益为重,响应国家号召,约束自我,居家隔离:他们是基石,体现了服从大局的意识。

冀教版七上《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导学案(含答案)

冀教版七上《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导学案(含答案)

25《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论述的观点。

2、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增强语感。

3、能区分文章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学法指导:前面已经学过几篇议论文了,学习本文要善于用学过的议论文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通过学习本文除了掌握有关知识点以外,更得要真正认识到背书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今后在学习过程中要真正落实。

学习步骤:一、积累下列字词:循规为圆,依矩成方失之东隅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反刍渚搪塞孤鹜庾★平行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标调(3分)①失之东隅②参差披拂③葛藤④反刍⑤烟渚⑥搪塞2、解释下列词语(5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融会贯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搪塞3、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

(2分)(I)燕剪春风: (2)鹰击长空:(3)雁横烟渚: (4)莺穿柳浪: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2、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背书的好处?使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

三、研读课文1、第②段中指出语文学习可分三步,请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

每步不超过8个字。

2、第③段中“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句中的“干柴”、“火种”和“会看”,在文中分别具体比喻的是什么?3、背书对于写作有这么多的好处,作者没有板起面孔来说教。

他在讲这些好处时,都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使你信服的?结合3—5段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学习讨论。

★平行训练: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1、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2、见文章第四段。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背书与理解”或者“背书与创新”的看法。

50字左右。

附:达标测评:愉快是基本标准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

梁衡《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4~16题(共8 分)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

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

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

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

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

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

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

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的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

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

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

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背书是写作文的基本功

背书是写作文的基本功

背书是写作文的基本功1.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一、略二、1、(1)记住几千汉字。

(2)记住精妙句。

(3)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2、背书是写作的基础,背书能积累语言材料,背书是创新的基础。

3、对比论证;第四自然段,比喻论证:以牛,柴来作比等。

4、不矛盾。

(1)背书并不排斥创新。

(2)在继承中创新超过前人的事例很多。

三、1. 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 并列,突出对< >的喜爱。

3. (1)表达出渴望和眷恋之情。

(2)形象表现决心之大。

4. 表现出对书的喜爱,也表现出书对自己产生的吸引力。

5. 喜欢< >< >< >< >< >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

不喜欢< >< >没有人物个性,没有给自己留下太深的印象。

6. 略。

2.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阅读答案一、略二、1、(1)记住几千汉字。

(2)记住精妙句。

(3)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2、背书是写作的基础,背书能积累语言材料,背书是创新的基础。

3、对比论证;第四自然段,比喻论证:以牛,柴来作比等。

4、不矛盾。

(1)背书并不排斥创新。

(2)在继承中创新超过前人的事例很多。

三、1. 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 并列,突出对>;的喜爱。

3. (1)表达出渴望和眷恋之情。

(2)形象表现决心之大。

4. 表现出对书的喜爱,也表现出书对自己产生的吸引力。

5. 喜欢>>>>>;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

不喜欢>>;没有人物个性,没有给自己留下太深的印象。

6. 略3.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论述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仔细揣摩文中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文中语言的理解,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作者创作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唤起学生背书的意识。

中考现代文阅读预测——梁衡《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中考现代文阅读预测——梁衡《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中考现代文阅读】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

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

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

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

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

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

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

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

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

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了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据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

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间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

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

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

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

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

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

它闲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

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

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

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再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象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

这是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选,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宋词人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瘐信的“落霞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

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

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在不断帝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

你看,人们现在不是都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

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

好去提高语文的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

(作者:梁衡)1.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

①燕剪春风:___________
②鹰击长空:___________
③雁横烟渚:___________
④莺穿柳浪:___________
2.第②段指出语文学习可分三步,请用简洁语句加以概括。

每步不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句中的“干柴”“火种”和“会着”,在文中分别具体比喻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提出背书对写作有三种好处,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每条不超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分别运用了对比和比喻认证方法,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背书与理解”或“背书与创新”的看法,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剪、击、横、穿
2.第一步:记住几千汉字,第二步:记住精词妙句,第三步: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3.“干柴”比喻该记住的东西(或知识积累),“火种”比喻生活种的观察和印证(或生活环境的启发),“会着”比喻融会贯通(理解消化记住的知识);
4.背书是写作的基础,背书能积累语言材料,背书是创新的基础;
5.对比论证:第④段例子;比喻论证:以牛、柴、米作比;
6.“略”。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