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洁 生 产 理 论 考 核 试卷 1

清 洁 生 产 理 论 考 核 试卷 1

清洁生产理论考核试卷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40分)

1、清洁生产的核心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8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2分)

3、在进行方案筛选时可采用二种方法,一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筛选,二是采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进行筛选和排序。(6)

4、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6分)

5、环境管理体系的主体标准是:ISO14001标准。(2分)

6、现场考察重点考察各污染物产生环节、水耗和(或)能耗大的环节和装备状况。(4分)

7、方案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环境评估。(2分)

8、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的最佳的可行方案是指该投资方案在技术上先进适用、在经济上合理有利、又能保护环境的最优方案。(4分)

9、持续清洁生产的工作重点是建立推行和管理清洁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建立促进实施清洁生产的管理制度、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以及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6分)

二、问答题:(30分,每题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定义的清洁生产概念是什么?

答: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清洁生产实施程序主要包括哪7个阶段?

答:一是筹划和组织,二是预审核,三是审核,四是方案的产生和筛选,五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六是方案实施,七是持续清洁生产。

3、环境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资源的消耗的变化;(2)生产中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3)污染物组分的毒性;(4)操作环境对人员健康的影响;(5)废弃物的复用、循环利用;(6)对区域环境容量的影响及是否符合当地环境法规和排放标准的要求。

三、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1、预审核阶段的无低费方案和审核阶段的无低费方案有什么区别?

答:预审核阶段的无低费方案,是通过调研,特别是现场考察和座谈,而不必对生产过程深入分析便能发现的方案,是针对全厂的;而审核阶段的无低费方案,是必须深入分析物料平衡结果才能发现的,是针对审核重点的。

2、通过本次清洁生产培训班的学习,你认为在你单位推行清洁生产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答:

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共有学生145人,其中七年级二班有1人病假缺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144人。 一、各班级各学科排名情况: 1. 成绩排名前五十情况如下: (1)按照三主科总分前五十名: 7年级1班有11人,7年级2班有13人,7年级3班有13人,7年级4班有13人。 (2)语文学科前五十名: 7年级1班12人,7年级2班11人,七年级3班17人,七年级4班12人。 (3)数学学科前五十名: 7年级1班11人,7年级2班14人,七年级3班13人,七年级4班12人。 (4)英语学科前五十名: 7年级1班14人,7年级2班13人,7年级3班9人,7年级4班14人。 2. 成绩排名前十名情况: (1)按照三主科总分前十名: 7年级1班有1人,7年级2班有4人,7年级3班有3人,7年级4班有2人。 (2)语文学科前十名: 7年级1班有2人,7年级2班有0人,7年级3班有6人,7年级4班有2人。 (3)数学学科前十名: 7年级1班有2人,7年级2班有4人,7年级3班有1人,7年级4班有3人。 (4)英语学科前十名: 7年级1班有4人,7年级2班有4人,7年级3班有1人,7年级4班有2人。

二、各班级各科平均分情况 1、全班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1)语文学科 (2)数学学科 (3)英语学科 2、前十名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1)语文学科

(2)数学学科 (3)英语学科 三、各班成绩具体分析 7年级1班 1班总分进入年段前50名的排名主要集中在9-17名和35-50名之间,成绩出现明显分段情况,需要根据各科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如下: 语文: 单科进入年段前五十的人数占24%,全班单科平均分为82.64,位于四个班第三,前十名单科平均分达95.4,距平均分最高的班级差5分左右,成绩并不理想,需要接下来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尤其对于分数在60-90的同学可进步空间较大。 数学: 单科进入年段前五十的人数占22%,全班单科平均分为74.41,位于四个班最低,据最高分相差近10分,而前十名平均分达104,之间平均分差距达40分左右,空挡较明显,尤其需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并提高60-90之间同学的学习成绩。 英语:

信息论考题及答案

一、(25分)如果X 和Y 相互独立,证明X 和Y 的熵满足可加性,即 H(Y)H(X)Y)H(X,+= 证明:设P(x,y)=P(x)P(y),则有 1 H(X,Y)()()log P()()11()()log ()()log ()()11()log ()log ()() ()() xy xy xy x y P x P y x P y P x P y P x P y P x P y P x P y P x P y H X H Y ==+=+=+∑∑∑∑∑ 二、(50分)联合总体X ,Y 具有如下联合分布。 X Y 分别计算 (1) 联合熵H(X,Y)是多少? (2)边缘熵H(X)和H(Y)是多少? (3)对于每一个y 值,条件熵H(X ︱y)是多少? (4)条件熵H(X ︱Y)是多少? (5)X 和Y 之间的互信息是多少? 解答:(1) H(X,Y)=3.375 (2) H(X)=2, H(Y)=1.75 (3) H(X|y=1)=2,H(X|y=1)=1.875,H(X|y=1)=1.875, H(X|y=4)=0.5 (4)H(X|Y)=1.1264 (5)I(X;Y)=H(X)-H(X|Y)=2-1.1264=0.8736 三、(25分)考虑一个差错概率为f=0.15的二进制对称信道。输入总体为x Ω:{0P =0.9,1p =0.1},假设观察到y=1,请计算(1|1)P x y ==? 解: (1|1)P x y === (1|1)(1) (1|)() x P y x P x P y x P x ===∑= = 9.015.01.085.01 .085.0?+?? =22 .0085 .0=0.39

答案~信息论与编码练习

1、有一个二元对称信道,其信道矩阵如下图所示。设该信道以1500个二元符号/秒的速度传输输入符号。现有一消息序列共有14000个二元符号,并设在这消息中P(0)=P(1)=1/2。问从信息传输的角度来考虑,10秒钟内能否将这消息序列无失真地传送完? 解答:消息是一个二元序列,且为等概率分布,即P(0)=P(1)=1/2,故信源的熵为H(X)=1(bit/symbol)。则该消息序列含有的信息量=14000(bit/symbol)。 下面计算该二元对称信道能传输的最大的信息传输速率: 信道传递矩阵为: 信道容量(最大信息传输率)为: C=1-H(P)=1-H(0.98)≈0.8586bit/symbol 得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 Rt ≈1500符号/秒× 0.8586比特/符号 ≈1287.9比特/秒 ≈1.288×103比特/秒 此信道10秒钟内能无失真传输得最大信息量=10× Rt ≈ 1.288×104比特 可见,此信道10秒内能无失真传输得最大信息量小于这消息序列所含有的信息量,故从信息传输的角度来考虑,不可能在10秒钟内将这消息无失真的传送完。 2、若已知信道输入分布为等概率分布,且有如下两个信道,其转移概率矩阵分别为: 试求这两个信道的信道容量,并问这两个信道是否有噪声? 3 、已知随即变量X 和Y 的联合分布如下所示: 01 100.980.020.020.98P ?? =?? ??11112222 1111222212111122221111222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P P ????????????==????????????11 222 2111 2222 2 log 4(00)1/()log 42/log 8(000000)2/(),H bit symbol H X bit symbol C C H bit symbol H X C =-===>=-==1解答:(1)由信道1的信道矩阵可知为对称信道故C 有熵损失,有噪声。(2)为对称信道,输入为等概率分布时达到信道容量无噪声

信息论与编码习题参考答案(全)

信息论与编码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单符号离散信源 同时掷一对均匀的子,试求: (1)“2和6同时出现”这一事件的自信息量; (2)“两个5同时出现”这一事件的自信息量; (3)两个点数的各种组合的熵; (4)两个点数之和的熵; (5)“两个点数中至少有一个是1”的自信息量。 解: bit P a I N n P bit P a I N n P c c N 17.536log log )(36 1 )2(17.418log log )(362)1(36 662221111 616==-=∴====-=∴== =?==样本空间: * (3)信源空间: bit x H 32.436log 36 16236log 36215)(=??+?? =∴

bit x H 71.3636 log 366536log 3610 436log 368336log 366236log 36436log 362)(=??+?+?+??= ∴++ (5) bit P a I N n P 17.111 36 log log )(3611333==-=∴== ? 如有6行、8列的棋型方格,若有两个质点A 和B ,分别以等概落入任一方格内,且它们的坐标分别为(Xa ,Ya ), (Xb ,Yb ),但A ,B 不能同时落入同一方格内。 (1) 若仅有质点A ,求A 落入任一方格的平均信息量; (2) 若已知A 已落入,求B 落入的平均信息量; (3) 若A ,B 是可辨认的,求A ,B 落入的平均信息量。 解: ! bit a P a P a a P a I a P A i 58.548log )(log )()(H 48log )(log )(481 )(:)1(48 1 i i i i i ==-=∴=-=∴= ∑=落入任一格的概率 bit b P b P b b P b I b P A i 55.547log )(log )()(H 47 log )(log )(47 1 )(:B ,)2(48 1i i i i i ==-=∴=-=∴=∑=落入任一格的概率是落入任一格的情况下在已知 bit AB P AB P AB H AB P AB I AB P AB i i i i i i i 14.11)4748log()(log )()() (log )(47 1 481)()3(47481 =?=-=-=∴?=∑?=是同时落入某两格的概率 从大量统计资料知道,男性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女性发病率为%.如果你问一位男士:“你是否是红绿色盲”他的回答可能是:“是”,也可能“不是”。问这两个回答中各含有多少信息量平均每个回答中各含有多少信息量如果你问一位女士,则她的答案中含有多少平均信息量 解:

信息论与编码试题集与答案(2014)

一填空题 1、平均自信息为 表示信源的平均不确定度,也表示平均每个信源消息所提供的信息量。 平均互信息 表示从Y 获得的关于每个X 的平均信息量,也表示发X 前后Y 的平均不确定性减少的量,还表示通信前 后整个系统不确定性减少的量。 2、最大离散熵定理为:离散无记忆信源,等概率分布时熵最大,最大熵值为。 3、香农公式为 为保证足够大的信道容量,可采用(1)用频带换信噪比; (2)用信噪比换频带。 4、只要,当N 足够长时,一定存在一种无失真编码。 5、当R <C 时,只要码长足够长,一定能找到一种编码方法和译码规则,使译码错误概率无穷小。 6、1948年,美国数学家 香农 发表了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长篇论文,从而创立了信息论。 7.人们研究信息论的目的是为了 高效、可靠、安全 地交换和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 8.信息的 可度量性 是建立信息论的基础。 9.统计度量 是信息度量最常用的方法。 10、单符号离散信源一般用随机变量描述,而多符号离散信源一般用 随机矢量 描述。 11、一个随机事件发生某一结果后所带来的信息量称为自信息量,定义为 其发生概率对数的负值 。 12、自信息量的单位一般有 比特、奈特和哈特 。 13、必然事件的自信息是 0 。 14、不可能事件的自信息量是 ∞ 。 15、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联合自信息量等于 两个自信息量之和 。 16、数据处理定理:当消息经过多级处理后,随着处理器数目的增多,输入消息与输出消息之间的平均互信息量 趋于变小 。 17、离散平稳无记忆信源X 的N 次扩展信源的熵等于离散信源X 的熵的 N 倍 。 18、离散平稳有记忆信源的极限熵,=∞H )/(lim 121-∞→N N N X X X X H 。 19、对于n 元m 阶马尔可夫信源,其状态空间共有 n m 个不同的状态。 20、一维连续随即变量X 在[a ,b]区间内均匀分布时,其信源熵为 log2(b-a ) 。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王瑞 本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它紧扣新课标要求,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试卷主客观交融,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体味生活,滋养学生的思想。如何学好语文,当然不能光从一份阶段性测试试卷中去下决断,但是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下面,我将结合七年级语文教学,就本试卷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上作粗浅的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本试卷采用闭卷形式,满分100分,时间为90分钟。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第二部分课内回顾13分;第三部分课外拓展26分;第四部分写作训练40分。 这套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题量适合,题型结构合理,难度适宜。具体说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如第一部分1.2.3.4小题;也有考难度较大的知识,如第5小题的古诗文默写;第6小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第二部分课内回顾选取了课文中的古文,学生掌握较好。其次,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的考察。如第三部分的课外拓展,选取了两篇课外阅读,设置的问题难易适中,注重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第四部分作文仍保持比较大的比重,是一篇命题作文,学生可根据要求,不限文体,自由发挥,学生可打开作文的思路,描摹自己眼中的天地。 二考试情况分析 我们班级总体情况:七年级三班参加考试人数——47人;79--70分以上6人,69--60分以上19人.59—50分有11人,49—40分有7人,40分以下有4人,及格率——53﹪,平均分——57.04。这套试卷难度偏小,有利于七年级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班级情况分析:60—79分之间的有25名,这些学生最主要的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主要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基点,以此达到他们整体的能力。59—50分以下的有11名,他们当中有些人自学意识淡薄,不能主动积极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严格督促他们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对这些学生,要狠抓基础,提高基础是最关键的,但同时也不能放松对阅读和作文的训练。49分以下的学生11名,其中40分以下的4人,对这些学生要以最基础的为重点,他们中不乏不会写字,不会认字的人,应该对他们以最低的要求来学习。

月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期第三学月月考试卷分析 中江县通济中学张安军 一、试卷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1、拼音和文字,错误率较高,许多同学课后没有去积累。 2、语序题也有好多同学不会。 3、默写题。从识记、理解两个层面考查学生,这里的错误发现比较多,不会背诵,错字,漏字,加字现象还时有发生。 问题分析:这几个题学生的错误集中积累上,这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检查、落实还不够扎实。 小结:学生汉字的书写不规范,平时的基本字词的积累淡化,语言表达力比较差,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更差了。我们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套用专家的话来说,那就是“强调基础规范是命题者永不放弃的原则”。 4、考查熟悉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把握不够较好。 5、修改语病句子,学生做对的寥寥无几。 (二)现代文综合阅读 现代文综合阅读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整合能力。很多学生阅读相关知识掌握不落实,用语不规范。理解分析能力差是失分最多的题。 (三)古诗、文言文阅读 两段文言文都不难,但成绩悬殊比较大。学生在翻译时,重要的词语没有翻译出来,学生知识面之狭窄,由此可见。 (四)作文 作文命题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引导学生与人真诚相处。写作中,一些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见解独到,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特别是一些散文得分较高,更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肯定。 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出现。离题现象还大有存在。还有作文内容空洞,缺乏感染力;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层次混乱,缺乏内在的逻辑,只是材料的拼凑和堆积;拟题不伦不类,三不象现象还大有存在。有些学生纯粹是套用已看过的一些文章,生搬硬套,洋相百出。 二、学生成绩分析 试卷共三大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阅读40分,写作50分,总分为120分。班平均分84分,优生6人,及格42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0分。 三、下一阶段教学思考 (一)“积累与运用” 1、夯实基础,不能偏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积累和运用,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加强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诗句积累中在识记理解的同时,注意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提高学生运用诗句的能力。诗歌的默写应该不遗余力的督促落实,学生丢分最多的还是错别字。 3、关注生活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错别字,随时随地加以订正,或收集学生作文中常见错别字,集体加以订正。 4、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应该进一步提高其能力,有必要有针对性的讲讲语法知识。 (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的教学,不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上,应该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一定要重视词语积累,尤其是文言实词的积累,特别是课下有注释的词语。文言文不但要讲,还要细讲、详讲、讲透,讲完后还是落实,引导学生积累、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答、释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充分利用课内文言文的资源,如果课内文言文的基本字词能够了然于胸,基本上能够读懂课外简易的文言文,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字词也来自课内。 3、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翻译能力,要让学生适当了解、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以及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学要注重时效,不宜多而应适宜,精讲精炼。 1、把握文意是做一篇阅读非常关键的步骤,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应该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断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或通过其它方法来弄懂主旨,因为后面的题目很大程度上围绕主旨这一条线

信息论与编码课后习题答案

1. 有一个马尔可夫信源,已知p(x 1|x 1)=2/3,p(x 2|x 1)=1/3,p(x 1|x 2)=1,p(x 2|x 2)=0,试画出该信源的香农线图,并求出信源熵。 解:该信源的香农线图为: 1/3 ○ ○ 2/3 (x 1) 1 (x 2) 在计算信源熵之前,先用转移概率求稳定状态下二个状态x 1和 x 2 的概率)(1x p 和)(2x p 立方程:)()()(1111x p x x p x p =+)()(221x p x x p =)()(2132x p x p + )()()(1122x p x x p x p =+)()(222x p x x p =)(0)(2131x p x p + )()(21x p x p +=1 得4 3 1)(=x p 4 12)(=x p 马尔可夫信源熵H = ∑∑- I J i j i j i x x p x x p x p )(log )()( 得 H=0.689bit/符号 2.设有一个无记忆信源发出符号A 和B ,已知4 341)(.)(= =B p A p 。求: ①计算该信源熵; ②设该信源改为发出二重符号序列消息的信源,采用费诺编码方法,求其平均信息传输速率; ③又设该信源改为发三重序列消息的信源,采用霍夫曼编码方法,求其平均信息传输速率。 解:①∑- =X i i x p x p X H )(log )()( =0.812 bit/符号 ②发出二重符号序列消息的信源,发出四种消息的概率分别为 用费诺编码方法 代码组 b i BB 0 1 BA 10 2 AB 110 3 AA 111 3 无记忆信源 624.1)(2)(2 ==X H X H bit/双符号 平均代码组长度 2B =1.687 bit/双符号 B X H R )(22==0.963 bit/码元时间 ③三重符号序列消息有8个,它们的概率分别为 用霍夫曼编码方法 代码组 b i BBB 64 27 0 0 1 BBA 64 9 0 )(6419 1 110 3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基本概况 这次数学期中考试,七年级(2)班参考50人,均分41.6,及格率10%,优秀率0%. 二、试题分析 这次月考考试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这次考试主要考察了初一数学1至2.8章的内容。主要内容有,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设置考题,命题能向课程改革靠拢.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适当设置创新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三.存在问题 1、两极分化严重 2、基础知识较差。我们在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之差让人不可思议. 3、概念理解没有到位 4、缺乏应变能力 5、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强化纲本意识,注重“三基”教学 我们提出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踏踏实实地教好第一

遍,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脱离课本,搞难题训练,更不能随意补充纲本外的知识.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强化全面意识,加强补差工 这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较多,怎样使这些学生尽快“脱贫”、摆脱中考成绩个位数的困境,以适应在高一级学校的继续学习和当今的信息时代,这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强化过程意识,暴露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暴露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过程;要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暴露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经常性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暴露学生对复杂的数学语言进行分解与简化的过程;要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暴露学生对数学问题多种解法的比较与反思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及反思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及反思 不知不觉间,9 月份的月考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和孩子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在本次月考中,我们51 班,均分是72.04 分,但不及格的人数就占到20 个,优秀率也不是很高,说句实话,这份成绩的取得,让我更感到了压力之大!要想让学生再提高,说句实话,心里还有点恐慌!毕竟学困生比较多,但是,一些学生的进步又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做以下分析及教学反思 一、试卷分析: 拿到这份试卷,心里有些担心,尤其是对于初一学生,虽说考的是第一单元的试题,知识 点少,但学生考试经验不足,难免会有失误。比如第一题第二小题的改正错别字“白白糟塌”,这是在小学就应该会的,可好多同学都找不出来,基础知识一点儿也不过关。还有好几个基础题学生不会写,看来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有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提高感悟能力,做到熟能生巧。 剩下的基础题目基本上都是学生平时所常见的,经常练习的,比的是细节问题,认真程度,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再简单的题目还是会有学生答错,该如何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 阅读题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一道难以逾越的槛,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反映出我们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下的功夫还不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我们应该在平时的阅读中渗透阅读方法和答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答题的快乐,而不把阅读理解当成是老虎,不敢问津。当务之急是让这些孩子不惧怕阅读,我觉得增强孩子的自信,更重要,其次是要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方法指导! 二、存在问题: 语文学习常规培养力度有待加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过好审题关。表现为:闪电式审题,拎不清题目要求。好多学生根本没弄清题目的意思,就连忙作答,结果答非所问。还有 小部分学生试卷卷面较脏较乱。这些情况说明: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细作业前静心、作业中

信息论与编码试卷及答案

一、概念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平均自信息量与平均互信息,比较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平均自信息为:表示信源的平均不确定度,表示平均每个信源消息所提供的信息量。 平均互信息:表示从Y获得的关于每个X的平均信息量;表示发X前后Y的平均不确定性减少的量;表示通信前后整个系统不确定性减少的量。 2.简述最大离散熵定理。对于一个有m个符号的离散信源,其最大熵是多少? 最大离散熵定理为:离散无记忆信源,等概率分布时熵最大。 最大熵值为 3.解释信息传输率、信道容量、最佳输入分布的概念,说明平均互信息与信源的概率分布、信道的传递概率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信息传输率R指信道中平均每个符号所能传送的信息量。信道容量是一个信道所能达到的最大信息传输率。信息传输率达到信道容量时所对应的输入概率分布称为最佳输入概率分布。 平均互信息是信源概率分布的∩型凸函数,是信道传递概率的U型凸函数。 4.对于一个一般的通信系统,试给出其系统模型框图,并结合此图,解释数据处理定理。 数据处理定理为:串联信道的输入输出X、Y、Z组成一个马尔可夫链,且有, 。说明经数据处理后,一般只会增加信息的损失。

5.写出香农公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当信道带宽为5000Hz,信噪比为30dB时求信道容量。香农公式为 ,它是高斯加性白噪声信道在单位时间内的信道容量,其值取决于信噪比和带宽。 由得,则 6.解释无失真变长信源编码定理。只要,当N足够长时,一定存在一种无失真编码。 7.解释有噪信道编码定理。答:当R<C时,只要码长足够长,一定能找到一种编码方法和译码规则,使译码错误概率无穷小。 8.什么是保真度准则?对二元信源,其失真矩阵,求a>0时率失真函数的和?答:1)保真度准则为:平均失真度不大于允许的失真度。 2)因为失真矩阵中每行都有一个0,所以有,而。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60分) 1.黑白气象传真图的消息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求: 1)黑色出现的概率为0.3,白色出现的概率为0.7。给出这个只有两个符号的信源X的数学模型。假设图上黑白消息出现前后没有关联,求熵;

七年级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分析 总体分析: 月考已经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共分三大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适中。 试卷分析: 选择题包括10小题,其内容涵盖了单项式次数、多项式次数、多项式乘法、多项式除法、乘法公式等不同内容。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第1,2,3,14题:单项式多项式次数。第8,9,17:完全平方公式。 其次,12小题,其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本学期的各个章节,试题难度有易有难,其中,试题8,9,11,13,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其难度不难,但试题10,20,26难度偏大,解题格式有所不同,学生有思维定性,所以得分率不高。 解答题包括了6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计算、化简求值、看图获取信息、应用等不同类型,22和23俩题是化简求值知识,不难但要求细心,有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就有所失分了。第26题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考察灵活运用,有条理和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第25题是道应用题,对我们运用数学的意识有了考查,首先他的题型比较新颖,尤其提问方式比较有探究性,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学生在这方面训练比较少,所以从整体得分率来看,不很好,也反应了我们的学生在该方面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多加强训练来弥补。 从这次考试分数看: 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3、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4、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学校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 5、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 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 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2、关心数学“学困生” 从试卷分析中,发现“低分段”的考生比例偏高,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初一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

七一班数学10月份月考试卷分析 洛阳华夏外国语学校 一、对试题的分析 这次月考考试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这次考试主要考察了初一数学第一章的内容。主要内容有,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设置考题,命题能向课程改革靠拢.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适当设置创新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二、存在的问题 1、两极分化严重 2、概念理解没有到位 3、缺乏应变能力 4、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三、基本概况 这次数学月考七一班参考41人,平均分77.32,及格率87.8%,优秀率43.9%,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5分

四、试卷分析 得分率较高的题目有:1—8,13—16、21;这些题目都是基本知识的应用,说明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得分率较低的题目有:9、11、12、17、18、19、22 。下面就得分率较低的题目简单分析如下:9、没看清绝对值,排除负数选项;17—19考查学生计算能力,计算功底较薄弱,今后多训练学生计算题;22题第三问书写不完整,今后多规范学生书写格式。 五、今后工作思路 1、注重“三基”教学 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踏踏实实地教好第一遍,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脱离课本,搞难题训练,更不能随意补充纲本外的知识.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强化全面意识,加强补差工 这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较多,怎样使这些学生尽快“脱贫”、摆脱中考成绩个位数的困境,

信息论考试卷及答案分析

考试科目名称:信息论 一. 单选(每空2分,共20分) 1.信道编码的目的是(C ),加密编码的目的是(D )。 A.保证无失真传输 B.压缩信源的冗余度,提高通信有效性 C.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D.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2.下列各量不一定为正值的是(D ) A.信源熵 B.自信息量 C.信宿熵 D.互信息量 3.下列各图所示信道是有噪无损信道的是(B ) A. B.

C. D. 4.下表中符合等长编码的是( A )

5.联合熵H(XY)与熵H(X)及条件熵H(X/Y)之间存在关系正确 的是(A ) A.H(XY)=H(X)+H(Y/X) B.H(XY)=H(X)+H(X/Y) C.H(XY)=H(Y)+H(X) D.若X和Y相互独立,H(Y)=H(YX) 6.一个n位的二进制数,该数的每一位可从等概率出现的二进制码元(0, 1)中任取一个,这个n位的二进制数的自信息量为(C ) A.n2 B.1 bit C.n bit n D.2 7.已知发送26个英文字母和空格,其最大信源熵为H0 = log27 = 4.76比 特/符号;在字母发送概率不等时,其信源熵为H1 = 4.03比特/符号; 考虑字母之间相关性时,其信源熵为H2 = 3.32比特/符号;以此类推, 极限熵H =1.5比特/符号。问若用一般传送方式,冗余度为( B )∞ A.0.32 B.0.68

C .0.63 D .0.37 8. 某对称离散信道的信道矩阵为 ,信道容量为( B ) A . )6 1 ,61,31,31(24log H C -= B . )61 ,61,31,31(4log H C -= C . )61 ,61,31,31(2log H C -= D . )6 1 ,31(2log H C -= 9. 下面不属于最佳变长编码的是( D ) A .香农编码和哈夫曼编码 B .费诺编码和哈夫曼编码 C .费诺编码和香农编码 D .算术编码和游程编码 二. 综合(共80分) 1. (10分)试写出信源编码的分类,并叙述各种分类编码的概念和特性。 (1分)将信源消息分成若干组,即符号序列xi , xi =(xi1xi2…xil …xiL), { 非分组码 分组码 { 奇异码 非奇异码 { 非唯一可译码 唯一可译码 { 非即时码 即时码(非延长码) 码 (5分)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习题答案

第二章 信息量和熵 2.2 八元编码系统,码长为3,第一个符号用于同步,每秒1000个码字,求它的 信息速率。 解:同步信息均相同,不含信息,因此 每个码字的信息量为 2?8log =2?3=6 bit 因此,信息速率为 6?1000=6000 bit/s 2.3 掷一对无偏骰子,告诉你得到的总的点数为:(a) 7; (b) 12。问各得到多少信 息量。 解:(1) 可能的组合为 {1,6},{2,5},{3,4},{4,3},{5,2},{6,1} )(a p =366=6 1 得到的信息量 =) (1 log a p =6log =2.585 bit (2) 可能的唯一,为 {6,6} )(b p =361 得到的信息量=) (1 log b p =36log =5.17 bit 2.4 经过充分洗牌后的一副扑克(52张),问: (a) 任何一种特定的排列所给出的信息量是多少? (b) 若从中抽取13张牌,所给出的点数都不相同时得到多少信息量? 解:(a) )(a p =! 521 信息量=) (1 log a p =!52log =225.58 bit (b) ???????花色任选 种点数任意排列 13413!13 )(b p =13 52134!13A ?=1352 13 4C 信息量=1313 52 4log log -C =13.208 bit

2.9 随机掷3颗骰子,X 表示第一颗骰子的结果,Y 表示第一和第二颗骰子的 点数之和,Z 表示3颗骰子的点数之和,试求)|(Y Z H 、)|(Y X H 、 ),|(Y X Z H 、)|,(Y Z X H 、)|(X Z H 。 解:令第一第二第三颗骰子的结果分别为321,,x x x ,1x ,2x ,3x 相互独立, 则1x X =,21x x Y +=,321x x x Z ++= )|(Y Z H =)(3x H =log 6=2.585 bit )|(X Z H =)(32x x H +=)(Y H =2?( 361log 36+362log 18+363log 12+364log 9+365log 536)+36 6 log 6 =3.2744 bit )|(Y X H =)(X H -);(Y X I =)(X H -[)(Y H -)|(X Y H ] 而)|(X Y H =)(X H ,所以)|(Y X H = 2)(X H -)(Y H =1.8955 bit 或)|(Y X H =)(XY H -)(Y H =)(X H +)|(X Y H -)(Y H 而)|(X Y H =)(X H ,所以)|(Y X H =2)(X H -)(Y H =1.8955 bit ),|(Y X Z H =)|(Y Z H =)(X H =2.585 bit )|,(Y Z X H =)|(Y X H +)|(XY Z H =1.8955+2.585=4.4805 bit 2.10 设一个系统传送10个数字,0,1,…,9。奇数在传送过程中以0.5的概 率错成另外一个奇数,其余正确接收,求收到一个数字平均得到的信息量。 解: 8,6,4,2,0=i √ );(Y X I =)(Y H -)|(X Y H 因为输入等概,由信道条件可知,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七年级学生进入中学学习阶段后接受的第一次考试,命题立意建立在新课程理念上,力求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养成,力求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力求表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三个维度上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试卷内容和结构方面,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核心,重视考试所必然具备的评价功能,又规避了以往把考试作为单一的检测手段的做法.内容上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组成.这符合考查要求,也能较全面地反应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文言“阅读理解”和“写作”三大块,;从考查内容上看,所学课文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艺术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全卷共三个大题,23个小题;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包括,古诗文积累、生字词、语法、及应用.阅读理解包括,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为半命题作文.整张试卷涉及字音、字形、(古今)词义、修辞、古诗背诵、古文翻译、概括(提炼)主题(主旨词、文意)、人物评价、美句美词赏析、抒发感想、半命题作文等语文知识点.题型规范,题量和难易适当. 在识字与写字考查方面,考查学生书写的熟练、规范、速度,重视识字写字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 在阅读考查方面,大胆地增加考查课外阅读方面的内容.安排两篇课外阅读考查,一篇诗词阅读,一篇现代文阅读.一方面符合考查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这是以后的书面终端考查的必然,符合国家考试中心所提出的不再以某一教材内容来考查学生的考试方向.两篇课外阅读既切合学生实际,又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人文性,是拓展语文学习,实现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尝试.同时,真正把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语文素养立意,减少纯粹知识积累的考查内容,而把更多的分值赋予能够体现学生生活经历、学习积累和情感体验的试题.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写作实践方面,注重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写,有内容写,也能写出较好的作文.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 这样的命题切合学生生活,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实践都有重要作用. 第一大题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一共6个小题. 第1题填写相应的诗词.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如书写、识记,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多学生不会写“枥”,“圃”.可见学生积累不足,平时写字没有注意规范.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一共8个小题。 拼音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如书写、识记,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见学生学生阅读和积累不足,平时写字没有注意规范。 默写。学生主要错误在于写错别字。 仿句题。本题按理说不是特别难,但是学生没能正确理解题意,而且语言不够优美,缺乏意境,所以失分很多。看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 名著阅读。本题给学生的自由度较大,而且只要了解这一名著的基本常识就能答题,因此得分点较高。 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一共10个小题。 9—15小题考查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功,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16小题,不论是对短文的领悟,还是对文言语句的较真或是对传统文人的感悟。全然不见了为文言而文言的刻板。学生一不留神,这里丢了两分,换得的却很容易是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这是语文紧贴生活所产生的效应。 第三大题为阅读板块,一共18个小题。。 17-22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从文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学生错误较少,不作分析。 题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和抒发的感情,学生基本能掌握,平时教学中有所涉及,在语言的深度方面还要多下功夫。得分率比其他题高,大概能给学生带来些做阅读题的自信心。 有人说,“语文的学习只有在学习者具有了独特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体验以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目标,全面提升学习者的语文素养。”而这里所选的语段及命题,似乎恰恰印证了要有生活的意识和眼光,要善于并准确把握语文学习在生活方面的价值。尤其达题的提示语,是开启解题智慧的钥匙。 第四大题为写作题。这个题目很能适合初二的学生写,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有话说,可回忆亲身经历也可发表自己对焦点问题的看法。亮点如下: 1、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想成长亮点,很多学生能观点鲜明地展示自己对生活、学习、社会的认识,如拒绝网吧、懒惰、自私、台独、破坏环境、孤独、不文明的语言等等。 2、学生大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少数学生作文语言有文采,能引用较多的诗句,很有感染力。 存在问题: 1、有些学生叙事写得太具体,叙得太多,反而没有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认识,缺少点睛之笔来升华文章的主旨。 2、部分学生已懂得通过叙事来说理,但说得很空泛,反来复去地说一个意思。 3、从语言角度看: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比较平淡,缺乏文采,没能有效采用设问,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亮丽起来。 4、从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阅读量不足,对生活的感悟不深。 建议与策略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无论是写字还是默写,部分学生失分仍然较多,说明学生未认真、系统地去掌握基础知识。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继续重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校习惯。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积累。默写部分要多进行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信息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信息传输过程的共同规律,以提高信息传输的 (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使信息传输系统达到最优化。 (考点:信息论的研究目的) 2.电视屏上约有500×600=3×510个格点,按每点有10个不同的灰度等级考虑, 则可组成5 31010?个不同的画面。按等概计算,平均每个画面可提供的信息量约 为(610bit /画面)。 (考点:信息量的概念及计算) 3.按噪声对信号的作用功能来分类信道可分为 (加性信道)和 (乘性信道)。 (考点:信道按噪声统计特性的分类) 4.英文电报有32个符号(26个英文字母加上6个字符),即q=32。若r=2,N=1, 即对信源S 的逐个符号进行二元编码,则每个英文电报符号至少要用 (5)位 二元符号编码才行。 (考点:等长码编码位数的计算) 5.如果采用这样一种译码函数,它对于每一个输出符号均译成具有最大后验概 率的那个输入符号,则信道的错误概率最小,这种译码规则称为(最大后验 概率准则)或(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考点:错误概率和译码准则的概念) 6.按码的结构中对信息序列处理方式不同,可将纠错码分为(分组码)和(卷 积码)。 (考点:纠错码的分类) 7.码C={(0,0,0,0),(0,1,0,1),(0,1,1,0),(0,0,1,1)}是((4, 2))线性分组码。 (考点: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8.定义自信息的数学期望为信源的平均自信息量,即(11()log ()log ()()q i i i i H X E P a P a P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