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X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16)-0721(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X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16)-0721(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X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16)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5B. 属于金属元素C.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5D. 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2.下列物质俗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A. 水银−AgB. 干冰−H2OC. 熟石灰−Ca(OH)2D. 生石灰−Ca(OH)23.从下列现象中判断,pH最小的是()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B.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D. 使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都不变色的溶液4.硝酸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4HNO3− △ 4NO2↑+X↑+2H2O,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X的化学式为O2C.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D.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5.在天平两端放入两只相同的烧杯,向两只烧杯中倒入质量相同的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再向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其中会使天平失去平衡的一组物质是()A. 氧化铜和氢氧化铜B. 氧化铜和铜C. 铜和氢氧化铜D. 碳酸铜和氢氧化铜6.在蔬菜生长的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浸泡买来的蔬菜时可以加入适量的()A. 纯碱B. 白酒C. 白糖D. 食醋7.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你猜测可能的原因是()A. 苹果汁中含有Cu2+B. 苹果汁中含有OH−C. 苹果汁中含有Na+D. 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8.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B.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3.0gC. 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D. 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颜色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B. 将锌粒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蓝C. 将蔗糖放在燃烧匙内灼烧,固体不变色D. 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10.图象中的化学,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图象①可以表示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变化B. 图象②向一定量露置的熟石灰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至过量C. 图象③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钾元素含量变化D. 图象④表示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1.判断正误: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匡衡凿壁借光D.景皓宁可玉碎不能瓦全C.周幽王烽火戏诸侯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造导线C.生铁铸造铁锅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D.氧气用于急救病人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二氧化硫浓度B.二氧化碳浓度D.P M2.5浓度C.二氧化氮浓度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D.5.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如图所示的三种气体收集方法中,适宜收集氢气的方法有()A .①②③ 6.空气中元素含量最高的是 A .OB .CB .②③C .①③ C .HD .①②D .N7.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 .木炭B .蜡烛C .硫粉D .红磷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观点正确的是( ))选项 A 事实解释氧分子比氮原子大B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C双氧水制取氧气是化学变化水分子不显电性D 水分子中没有带电的粒子A .AB .BC .CD .D得分二、多选题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D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得分三、填空题10.用数字和符号表示: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___ ②三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 11.现有下列化学实验仪器:(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必须要用到的仪器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收集气体时,要用到的仪器的是_____。

四川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新版)

四川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新版)

四川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分) (共15题;共20分)1. (1分)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轮胎爆炸B . 纸张剪成三角形C . 蜡烛燃烧D . 海水晒盐2. (1分) (2019·南阳模拟) 白色粉末硫酸铜属于()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氧化物⑤单质A . ①③B . 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⑤3. (1分)重庆山峡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将文物放入该机器内(氮气浓度:99.99%),密封三天,好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在该机器内的工作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氮气难溶于水B . 高浓度的氮气能抑制菌类的生长C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D . 氮气不能供给呼吸4. (1分)(2018·自贡)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 . 试管架B . 长劲漏斗C . 坩锅钳D . 椎形瓶5. (1分)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6. (1分) (2018九上·徐汇期末)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B .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 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原因是物质的气态分子小而液态分子大D . 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7. (1分)(2017·绿园模拟)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A . 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B . 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D . 表面附有石蕊的干燥纸花,放在盛有CO2气体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8. (1分) (2019九上·黄浦月考) 根据下表中列出的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可知其中既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项目空气甲烷二氧化硫氨气氯化氢0℃、101kPa时的密度g/L) 1.290.72 1.430.77 1.63在水中的溶解性/极难溶易溶极易溶极易溶A . 甲烷B . 二氧化硫C . 氨气D . 氯化氢9. (1分)(2016·丹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NH4H2PO4可作复合肥料B .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食醋的pH,测量结果偏小C . 蔬菜、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D . 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10. (1分) (2017九上·泰兴月考)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 . 红磷B . 硫磺C . 木炭D . 蜡烛11. (2分)(2020·章丘模拟) 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 .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分子B .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有关C .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 .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说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12. (2分)(2020·新城模拟) 如表是某同学错题本中整理的部分内容,其中不需要修改的是()A . AB . BC . CD . D13. (2分) (2019九上·垦利期末) 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川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四川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四川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7·咸宁模拟) 下列过程涉及到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A . 葡萄酿酒B . 石油分馏C . 榨取果汁D . 海水晒盐2. (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用途均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 石墨作润滑剂活性炭作脱色剂B . 氧化铁作颜料干冰作制冷剂C . 汽油作燃料铁粉作双吸剂D . 生石灰作干燥剂用钨作灯丝3. (2分) (2019九上·东莞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 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 . 使用胶头滴管时,要把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可以把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C . 加热前将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净D . 过滤操作前应先让浊液静置,然后过滤,并用玻璃棒引流4. (2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 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 .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C . 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D . 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5. (2分) (2019九上·岐山期中) 抗癌新药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C22H19FN4O2 ,下列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西达本胺是混合物B . 西达本胺有48个原子C . 西达本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D . 西达本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6. (2分) (2018九上·吴中月考)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B .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增加C . 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不能发生D .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7. (2分) (2015九上·宜兴期末) 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 B C DX氧化铜石灰石化合反应钛Y化合物纯净物氧化反应合金A . AB . BC . CD . D8. (2分)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 . 将工业废水处理再排放B . 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C . 禁止焚烧秸秆,提倡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D . 将废弃垃圾焚烧处理9. (2分) (2016九上·延庆期中)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 . 滴水成冰B . 死灰复燃C . 木已成舟D . 积土成山10.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 . 氧气可作炼钢的燃料C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 . 氧气不溶解于水11. (2分)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 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 .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 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渍12. (2分) (2016九上·寿光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 . 生活中用活性炭降低水的硬度B . 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增大C . 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在地球上储量丰富D . 从电解水得到H2和O2 ,可知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13. (2分) (2017九上·宝山月考) 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14. (2分) (2015九上·灌南期末) 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 都含有氧分子B . 都能供动物呼吸C . 都不溶于水D . 密度都比空气大15. (2分)量取25mL液体时应选用的仪器是()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A . ①②B . ①③C . ③④D . ②④16. (2分) (2020九下·新华月考)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一项是()A . AB . BC . CD . D17. (2分) (2018九上·武威月考)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2、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用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4、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A.厕所清洁剂pH=1B.牙膏pH=8C.肥皂pH=10D.炉具清洁剂pH=135、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充满C6三主寸滴人紫色石蕊的水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6、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易经》一“泽中有火,上火下泽”B.《淮南万毕术》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抱朴子》一“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天工开物》一“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7、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有变化。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乙>丁>丙B.丁>乙>丙〉甲C.甲〉乙>丙>丁D.乙〉甲>丁>丙8、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的燃烧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9、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B.想制造什么物质就可以制造什么物质C.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2.小华同学为母亲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编制花环B.榨取果汁C.点燃蜡烛D.切分蛋糕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状态C.熔点D.氧化性4.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5.“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B.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6.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样B.加料C.加热D.熄灭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发光、放热B.燃烧的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C.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蓝色硫酸铜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D.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8.请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二、填空题9.用化学符号填空:(1)氧气____ (2)二氧化碳____(3)氢元素____ (4)铁元素____10.化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等.指出下列研究涉及食盐的哪个方面.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1)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它的味道:______;(2)食盐中含有哪些元素:______;(3)食盐的外形为什么是立方体:______;(4)向食盐水中通电得到的物质是什么:______.11.现有下列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C________H_______。

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友谊中学五福校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友谊中学五福校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 质量减少了16g﹣0g=16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30g﹣2g=28g;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28g=44g,故m的数值为6g+44g=50g。
A.锰原子的中子数为25
B.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
C.K2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为+2
D.金属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2HCl=MnCl2+H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锰元素元素周期表的一格的信息,上角的数字为25,表示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锰原子的中子数为55-25=30,故选项说法错误。
【解析】
【详解】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很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Y、Z;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活动性强于Y,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X Z Y,故选B。
10.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铝和锌之间,在溶液中以Mn2+形式存在,则表述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马来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马来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马来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4):(16×4)=12:1:16,氧元素所占的质量比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10%的马来酸溶液中含有90%的水,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8.9%,马来酸溶液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0%×88.9%=80%,马来酸中还含有氧元素,故10%的马来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80%,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 司马光砸缸B. 匡衡凿壁借光C.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D. 景皓宁可玉碎不能瓦全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A.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C. 铜可用作电线--铜具有导电性D. 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3.中国环境保护部将2017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C. 加大督察和执法力度,杜绝无序开采行为D. 建立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美丽新安江画廊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检查装置气密性C. 读出液体的体积D. 液体的取用5.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变大了B. 缉毒犬能发现毒贩,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 稀有气体能做保护气,是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D. 实验室电解水可以获得氧气和氢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6.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木炭−发出白光−化合反应B. 硫−明亮蓝紫色火焰−氧化反应C. 磷−大量白雾−化合反应D. 石蜡−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7.据报道:爆炸性的高能N5+阳离子(N的质子数为7)被美国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空军研究室研究的高能材料的化学家Karl O.Christe与他的同事W.W Wilson合成.关于N5+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微粒中的质子数为34B. 该微粒的电子数是34C. 该微粒由5个氮分子构成D. 它是一种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8.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 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增加会形成酸雨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9.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银原子的中子数为47B.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6C.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 氧和硫两种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电子数相同10.对下列各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 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B. 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C. 3H--表示三个氢原子D. 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11.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N2B. OC. H2D. Fe12.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组装比较复杂的装置时,通常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B. 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先加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再加入二氧化锰C. 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试剂时,应先挤压胶囊排出部分空气,再伸入试剂瓶吸取试剂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末端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13.元素观是化学学科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不同B. Cl与Cl−可以相互转化C.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D.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14.国家游泳中心一“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B. 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 水结成冰,水分子的运动停止D.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1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鉴别硬水和软水验证氢气密度比空气小A. AB. BC. C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0分)16.用化学符号填空:(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2)构成氯化亚铁的阳离子:______;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二个变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B属于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变化Ⅰ是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变化Ⅱ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2)从微观角度看,变化I、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______,变化Ⅱ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18.原水(未经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化学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材料B. 化学能为人们战胜疾病,合成新的药C.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 化学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中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A. 阿伏加德罗B. 道尔顿C. 门捷列夫D. 拉瓦锡3.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了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问题B. 做出猜想C. 进行实验D. 得出结论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或典故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 沙里淘金B. 火烧赤壁C. 刻舟求剑D. 花香四溢5.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属于化学变化B. 属于物理变化C. 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是物理变化D. 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 制法B. 物理性质C. 化学性质D. 用途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B.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3C. 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5mLD.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8.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结束后,如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A. B.C. D.9.小强同学用100mL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平视液面读数为8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读数为20mL,则他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A. 大于60mLB. 小于60mLC. 等于60mLD. 无法判断10.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甲图: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B. 乙图: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C. 丙图: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丁图:探究分子的运动1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 食盐水B. 大理石C. 冰水混合物D. 清洁的空气1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 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D. 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 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C. 镁和稀硫酸反应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D. 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原有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D. 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15.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天然气燃烧B. 火药爆炸C. 人的呼吸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5.0分)16.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17.氧________ 硫__________ 第17号元素__________18.常用的食用糖是______ 色______ 体,把食糖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食糖______ ,这主要是______ 变化.如果把食糖放在铁锅中加热,会逐渐变成______ 体,这是食糖发生了______ 变化,继续加热食糖逐渐变成了______ 色的炭,这是食糖发生了______ 变化.19.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1)由______物质生成______物质的反应.(A+B→AB)氧化反应:(2)______发生的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______.(3)分类:剧烈的氧化反应,比如燃烧;缓慢氧化,比如动植物的呼吸等.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有A、B、C、D、E、F、G、H等八种物质,有如下反应关系或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已省去。

其中D为一种黑色粉末,通常状况下F为无色液体,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G 都为混合物,且E为液体,G为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物质的名称:______。

(2)D在反应②中起______作用。

(3)用文字表达式写出下列反应原理:反应②:______。

(4)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2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白色)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猜想和验证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假设③:焰心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和石蜡蒸气a.在未点燃的短玻管上口罩一个小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并且迅速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现象是______ ,假设①不成立;b.由此推断假设一定不成立.c.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其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管口试用火焰点燃,不能燃烧产生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玻璃管内壁出现______ ,假设②成立.2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子容积的1.5(1)造成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填一种):______ ;(2)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3)根据本实验现象,写出剩余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 (一条),化学性质______ (一条).--------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解:A、化学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材料,正确。

B、化学能为人们战胜疾病,合成新的药,正确。

C、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

D、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危害。

化学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故选D。

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可以合成药物,可以治理环境污染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答案:B解析: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中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道尔顿.故选:B.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论,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门捷列夫发现了周期律,拉瓦锡对空气进行的定量探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科学家的认知程度,比较简单.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C正确;故选C。

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A.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刻舟求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解析:解: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可能是物理变化,例如加热冰时能够产生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加热碳酸氢铵时生成水蒸气、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故选:D。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要注意理解.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等。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用途是该物质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用法。

【解答】A、所给信息中没有涉及到胆矾的制法,故正确;B、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属于胆矾的物理性质,故错误;C、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粉末,属于胆矾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D、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属于胆矾的用途,故错误;故选:A。

7.答案:A解析:解:A、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故A操作正确;B、为了使酒精灯能正常燃烧,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如果灯内酒精量过多,会造成灯内酒精被3引燃,灯内酒精燃烧可能引起酒精灯的爆炸,故B操作不正确;C、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取最少量即1−2mL,故C操作不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为了不使液体喷出伤人,液体的量不能超过容积的1,故D操作不正确.3故选A.A、取用固体药品要根据最少量的原则来取用,可以据此答题;B、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C、取用液体药品在不指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用,可以据此解答;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来解答该题.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8.答案:C解析: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药品的保存方法分析;B、根据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试管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分析;D、根据滴管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答案:A解析:解: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俯视液面读数为20mL,实际小于20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是大于60mL.故选A.根据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俯视读数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考虑本题.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10.答案:C解析:【分析】熟悉所实验的内容,也就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