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法基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代理的适用范围 • 代理适用于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和 终止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 • 但有下列三种情况不适用于代理: • 严格人身性质的行为 • 严格人身性质的债务 • 违法行为
• • • •
3、代理的种类 委托代理 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
• • • •
4、代理权的行使 1)代理权行使的一般要求 2)滥用代理权的禁止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行民 事活动 • 同一代理人代理双方进行同一民事活动 • 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 的利益 • 注: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的,其行为视为 无效行为
• 二、代理 • 1、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 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行 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 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 代理具有以下特征: • 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 行为 •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向第三人进 行意思表示 • 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 人
德国的《卡尔特条例》、《德国经济 有机结合条集》等法律的出现,标志着国 家以法律形式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控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法
调整市场主体的 法律 调整市场运行的 法律
《公司法》 《合伙企业法》 《外资企业法》 ……
《合同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 益保护法》 《产品质量法》 ……
《劳动法》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
• 4、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 指因行为人自愿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 变更或撤销归于无效的民事行为。 • 特征: • (1)效力的消灭以撤销为条件 • (2)不告不理 • (3)权利行使的选择权 • (4)时间要求:自行为成立时起不超过1年 • (5)效力溯及行为开始
• 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 • 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 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 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悖,并 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形。 • 2)显失公平的 •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利用对方没 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 等价有偿原则的情形。
调整劳动和社会 保障关系的法律
《个人所得税法》 《保险法》 《价格法》……
国家实行宏观调 控的经济法律
二、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在我国对经济法概念的几种认识: • 经济法否定说: 否定经济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 ,否定了作为 独立部门法的可能。 • 经济法肯定说: 作为独立部门的经济法成立。
1、经济法的概念: • 广义的经济法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部门法 中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 现行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等经济法律规范的总 和。 2、理解: • 制定主体法,包括审查进入市场的主体和对不 同主体平等保护; • 制定各主体无一例外的要遵守市场交易规则; • 制定社会保障法,使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根源
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存在 市场障碍、市场机制的唯利 性、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②生产社会化使市场缺陷显 露:垄断使市场调节失效、 市场唯利性、垄断的形成
法律根源
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法 1804年《法国民法典》及1807年《法 国商法典》的颁布,标志着调整平等主体 财产关系及商务关系的民商法成为独立的 法律部门 1890年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 的颁布,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用经济 法直接干预经济
• 第二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依法对多元利益主体的权利平等保护的 原则 2、合同自由与维护社会正义原则
3、诚实信用原则
4、交易的便捷、安全与鼓励交易原则
5、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违法行为法 定原则
6、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和程序法定的原则
二、经济法的体系
1、市场主体或企业组织管理法
• 例:张某年龄为17周岁,其父母均因生 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为维持家计,他 在亲属和社会资助下独立经营一家日用 品店,由于张某经营有方,日用品店生 意良好,请问张某为经营日用品店而进 行的日用品买卖是否有效?
• 3、无效的民事行为 • 1)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法律行为的有 效要件,因而当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 事行为。 •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几种民 事行为无效: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 第四节 经济权利的法律救济
一、经济权利法律救济的途径
1、司法救济: • 又被称为司法机关的救济或者诉讼救
济,指的是人民法院在权利人权利受
到侵害而依法提起诉讼后依职权按照 一定的程序对权利人的权利进行补救。
2、仲裁救济
• 也被称为准司法救济,是法院以外提供的
一种救济方法,它是指根据当事人之间的 合意即仲裁契约,把基于一定的法律关系 而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纠纷的处理,委 托给法院以外的第三方进行裁决。
• • • • •
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 ■国家机关 ■经济组织 ■其他社会组织 ■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
•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 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 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 担的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事物。 • 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有形财物 ■经济行为 ■智力成果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18周岁以上的成 年人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 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可以独 立地在其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内进行民事活 动。 • 对于法人 • 民事行为能力随其成立而产生,随其终止 而消灭

法人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成立并能独立地行使法定 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如机关、事业单 位、社团、企业等。法人是相对于或区别于自然人 而言的 ,法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市场运行或市场管理法
3、宏观调控法
4、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5、经济权利救济法
• 第三节 经济法的渊源
•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的存在或表
wenku.baidu.com
现形式,我国制定法是其主要的法律
渊源,政策、习惯、判例现时期作为 中国法的形式渊源的补充。
• • • • • • • • •
一、制定法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法规 行政规章 国际条约 其他法的形式
3、行政司法救济 • 指行政机关作为救济主体为权利人提供的 法律救济方式。
二、经济权利法律救济的原则
• 有侵害必有救济 • 及时救济
• 充分救济
• 正义与经济性协调 • 公力救济优先
• 司法最终救济
三、经济权利法律保护的措施
• 民事保护措施:停止侵权,排除妨碍,消除危害,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 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 道歉 • 行政保护措施: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查封、扣押 或者扣留侵权物品;警告、罚款、没收非法财物、 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 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 • 刑事保护措施: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 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 逐出境
•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 1.经济权利 • 指权利主体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某种行 为,或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以实现或 保护自身利益的资格。
• • • • • •
■所有权 ■法人财产权 ■经营管理权 ■经济职权 ■债权 ■知识产权
• 2.经济义务 • 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国家协调经济 运行过程中,依法承担的必须为或不 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经济法基础理论
企业法
公司法 破产法 合同法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第二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第三节 经济法的渊源 第四节 经济法的法律救济 第五节 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
•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 经济法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 一般认为,“经济法”一词最早出现在1755 年法国空想主义者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中, 仅限于调整分配领域。
• (四)经济法律事实 • 经济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 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 • 1. 行为: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 实,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 2. 事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事实,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图 : 经 济 法 律 事 实 的 分 类
例1:甲国有企业将某生产承包任务承包 给其内部的乙车间来完成,双方为此签 订了承包责任书,约定乙车间可以使用 甲企业的机器设备及原材料,但必须在 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项生产任务等事宜 。请问在甲国有企业与乙车间之间是否 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如果形成了经济 法律关系,请指出该经济法律关系的主 体、内容和客体。
• 现代经济法术语和学科的起源:德国学者里特 1906年在德国创刊的《世界经济年鉴》杂志中 使用了“经济法”。
• 现代经济法,被普遍认为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垄 断后形成的,它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干预经济 的产物。
经济法产生的根源
国家职能的 政治根源 演进
经济法的 产生
对“政府 失灵”的 法律规范 (绝对物 权、契约 自由)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 施的 •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 的 •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 利益的 • 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 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计划的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 • • • •
2)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 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 其他制裁
• • • •
2、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1)法律行为的形式有效要件 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 特殊书面形式:公证、鉴证、审核批准、 登记、公告 • 其他形式:视听资料、沉默
• • • •
2)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关于民事行为能力: 对于自然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 无行为能力人,即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 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行为不具 有法律效力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 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只能 进行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 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 第五节 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
一、法律行为 • 1、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 1)概念 • 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 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依法产生民事效力的合法行为。
• 2)特征 • 法律行为是以达到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 为目的的行为 •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 法律行为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
• 二、法律解释 •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根据法定权 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法 律的含义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 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活动。 • 立法解释 • 行政解释 • 司法解释
• 三、判例 • 判例是指那些事先存在的可能构成法官审 理案件依据的判决范例。 • 中国不是普通法系,也不存在判例法这种 法的形式,但中国最高司法机关选择、确 认和公布的典型判例,在我国的司法实践 中,实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法
课程考核
期末总评成绩为100分,其构成如下: 1,平时成绩:40% 包括作业、课堂参与度及纪律情况
学生修读某门课程时,旷课2次或达到课程总时 数九分之一,请假缺课达到课程总时数六分之一, 取消该课程考试资格,该课程成绩记为零分。 2,期末考试:60%
注意:请假、作业讲解等问题
学习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三、经济法律关系
• 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律规范规定和调 整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经济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经济法律关系的主 体、客体、内容及经济法律事实。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 •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体, 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 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 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 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称为义务主体,它们 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