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课余生活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中职生课外时间调查表

中职生课外时间调查表

中职生课外时间调查表近年来,中职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学生,他们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但是课外时间如何度过,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了解中职生的课外时间利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对象是某市一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共有20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我们首先询问了他们每天的课外时间分配情况。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每天有2-3个小时的课外时间,其中包括午休时间和晚上的自由时间。

而有一小部分学生每天的课外时间超过4个小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课外活动或者没有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询问了学生们在课外时间里主要做些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休息和娱乐活动。

他们喜欢看电视、玩手机、听音乐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他们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习、阅读和参加各种培训班。

这些学生意识到课外时间的重要性,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除了休息和学习,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他们会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增长见识。

在调查中,我们还询问了学生们对课外时间利用的满意度。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课外时间利用比较满意。

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娱乐,也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课外时间利用不太满意。

他们觉得自己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

最后,我们还询问了学生们对课外时间利用的建议。

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有的学生建议学校增加课外活动的种类和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有的学生建议学校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课外时间。

还有的学生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综上所述,中职生的课外时间利用情况各不相同。

中职生校园生活调研报告

中职生校园生活调研报告

中职生校园生活调研报告中职生校园生活调研报告一、引言中职生作为处在校园中的特殊群体,其校园生活的现状和需求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探究中职生校园生活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针对某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提供给学校相关决策者参考,以便更好地满足中职生的需求。

二、调查概况1.对象选择调查对象为某中职学校的100名学生,包括男女比例相当的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

2.调查内容调查主要围绕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校园设施、社团活动等方面展开。

三、调查结果1.校园生活满意度在对校园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价中,55%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30%的学生表示满意,10%的学生表示一般,仅有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其中满意的学生主要认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活动。

不满意的学生则主要反映学校设施不够完善和社团活动不够多样。

2.课程设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满意。

75%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课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满足自身学习需求。

另外,15%的学生表示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希望能够增加一些实践性的课程。

还有10%的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不满意,主要反映课程内容过于枯燥无趣。

3.校园设施对于学校的校园设施,65%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25%的学生表示满意,10%的学生表示一般。

比较满意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便捷的生活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和食堂等。

而不满意的学生则指出学校设施不够现代化,尤其是体育设施和计算机设备方面存在欠缺。

4.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方面,40%的学生表示参与了校园的社团活动,其中以兴趣社团和志愿服务社团为主要类型。

60%的学生表示没有参与社团活动,主要原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和对现有社团活动不感兴趣。

调查结果还显示,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普遍认为社团能够提供额外的学习机会和锻炼能力的机会。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中职生校园生活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中职生对校园生活比较满意,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校园生活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学校设施不够完善和社团活动不够多样。

研究报告 课余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 课余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课余生活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包括学生的日常活动、休闲时间的使用、课外学习等方面,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某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涵盖了不同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的学生,以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三、调查内容1.日常活动:包括学生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运动情况等。

2.休闲时间:包括学生的娱乐活动、课外阅读、社交活动等。

3.课外学习:包括学生的课外辅导班、自主学习、课外书籍阅读等。

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匿名的方式进行。

问卷主要包括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选择题便于统计和分析,开放性问题则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五、调查结果1.日常活动:大部分学生的作息时间规律,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熬夜现象。

饮食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保证一日三餐的摄入,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挑食现象。

运动方面,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不高,只有约30%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锻炼。

2.休闲时间:学生的娱乐活动以手机游戏、看电影为主,课外阅读和社交活动相对较少。

约60%的学生每天花费1小时以上的时间玩手机游戏或看电影。

3.课外学习:约70%的学生会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自主学习,但也有约30%的学生基本不进行课外学习。

课外书籍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每月至少阅读一本课外书籍的习惯,但也有部分学生基本不进行课外阅读。

六、数据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不高,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学生在休闲时间的使用上存在过度依赖手机的现象,这不仅会降低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阅读兴趣,还会对他们的视力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部分学生在课外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七、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课余体育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情况本次调查对某中等职业学校的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占62%,女生占38%。

学生们的年龄均在16岁到19岁之间。

问卷采用的是选择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们的锻炼习惯、锻炼方式、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以及锻炼目的等。

二、调查结果1.学生们的锻炼习惯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们都有一定的锻炼习惯。

其中,有63%的学生每周都会进行体育锻炼,33%的学生则会在一周内进行2-3次的锻炼,还有4%的学生几乎不进行体育锻炼。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比较丰富。

最常见的是健身房锻炼,占37%;其次为跑步,占29%;其余的方式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等。

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有32%的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1小时到1小时半之间,还有19%的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1小时半以上。

5.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对于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其中,有72%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式,有20%的学生则认为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促进社交交流。

三、分析与建议以上数据显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普遍较好,学生们对于自身健康保持了一定的重视。

不过,还需在以下方面加以注意和改进:1.学校应加强体育锻炼的节目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技巧,提高锻炼的效果。

2.学生们自己也应更加重视锻炼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不要出于任何原因停止锻炼,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关于中学生课余生活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学生课余生活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学生课余生活的调研报告关于中学生课余生活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课余生活既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负担的缓解途径。

为了了解和分析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我们展开了一项有关中学生课余生活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范围主要涵盖某市五所中学的初高中学生。

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课余活动类型和频率,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对课余活动的态度和评价。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课余活动类型和频率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中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分为社团活动、体育锻炼、科学研究、艺术才艺和家庭活动等五大类。

其中,社团活动是最受欢迎的课余活动之一,约有60%的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包括乐队、舞蹈、话剧等。

体育锻炼也是学生们热衷的活动,大约有70%的学生每周进行一至两次的体育锻炼。

此外,约有30%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艺术才艺方面的活动。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只有约10%的学生能够在家庭活动中获得充实和愉快的时光。

2. 学生对课余活动的态度和评价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学生对课余活动的态度和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为课余活动对其个人发展非常重要,并表示这是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兴趣爱好的有效途径。

此外,课余活动也被学生们当作与同学交流、增加社交圈的机会。

然而,有部分学生表示参与过多的课余活动会分散学习时间,对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 学校应提供更多多样化的课余活动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体育锻炼等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素质。

2. 学生应合理规划课余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参与活动而影响学业。

3. 家庭应加强对中学生课余生活的引导和陪伴,让他们能够在家庭活动中获得充实和愉快的时光。

4. 社会应为中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课余活动资源,提高他们的选择范围和学习潜力。

五、结语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中学生的课余生活日益多样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职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及对策

中职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及对策

中职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中职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及对策中职生是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之余拥有相对较多的闲暇时间。

目前中职生的闲暇时间利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中职生闲暇时间利用的现状。

许多中职生在课余时间选择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长时间玩游戏、刷剧成为他们的主要消遣方式。

一部分中职生存在自控能力较弱,无法合理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导致时间浪费和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造成中职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社会上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在学生课余时间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

个体因素中存在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缺乏正确看待闲暇时间的意识和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中职生闲暇时间利用的管理和引导,提高学生自觉性。

通过建立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闲暇时间,合理规划时间,健康生活。

最终,我们要对中职生的闲暇时间利用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措施,持续改善中职生的学习生活质量。

【中职生闲暇时间利用现状及对策】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让中职生在闲暇时间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2. 正文2.1 现状分析中职生作为处于青春期的群体,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然而在利用这段时间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很多中职生在闲暇时间里选择了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长时间玩游戏、刷微博等,导致了身体机能的下降和视力下降等问题。

部分中职生对于学习兴趣不高,闲暇时间大多被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

一些中职生在闲暇时间中选择了不良嗜好,比如抽烟、喝酒等,导致了身心健康问题。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在校内学习负担较重,闲暇时间被课业占据,无法自由安排。

缺乏充实的课外活动也限制了中职生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

对中职生假期兼职的社会调查

对中职生假期兼职的社会调查

对中职生课余时间兼职工作的调查报告机电部宫晶调查目的:时下,中职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

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中职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中职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中职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中职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中职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中职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

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中职生成长成才,是中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中职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中职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中职生社会实践。

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中职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

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中职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

(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中职生都认为兼职是中职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中职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中职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中职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关于中学生怎样安排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怎样安排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怎样安排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中学生怎样安排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怎样安排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一、调查对象选择的目的及意义为了了解同学们在课余都做些什么,喜欢些什么,现在的中学生有着怎样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并能与学习有机的结合,能够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利用这次实习机会,对邯郸市三十一中学初一年级的六个班级展开了这次题为“中学生怎样安排课余生活”的教育调查。

二、调查方法的选择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我做了充分的调查工作。

在这两个月里,我共向邯郸市三十一中初一年级六个班发放了100张调查问卷,在各班中对男女生分发问卷比例各占50%。

我将这六个班的情况进行了纵向比较,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横向比较,分开统计了各班的数据。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

总共发出100张问卷,收回97张,有效率达到97%。

三、调查过程我们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邯郸市三十一中学生课外有哪些活动;(2)邯郸市三十一中学生在课外最爱开展什么活动;(3)邯郸市三十一中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与课外用于学习的时间的关系。

调查主要分为这样几个主要步骤:(1)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问卷。

(2)分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3)收集其他学校及地区的部分资料。

(4)统计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制成图表。

(5)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着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结论,提出合理建议。

(6)最后成文结题阶段。

从中我们发现我们学校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十分多彩的,而六个班的结果又不尽相同,其中,不乏一些特别可爱的答案,足以见得同学们的幽默与机智。

对于阅读、影视等方面的兴趣,课外时间的安排,很多同学都有其独特的见解。

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一些对沉重的课业负担的抱怨又是屡见不鲜的。

四、调查结果分析1.调查资料显示,认为所拥有时间太短的占54%;刚好的占41%,很充裕的占5%。

可见,部分学生对自己所能支配的时间不太满意,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觉得课余时间是充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____《中职生课余生活调查分析报告_》__________姓名___李承奎___________ 教育层次_ _____专科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1037001456137____ 省级电大_______山东_ _ 专业____汉语言文学_________ 市级电大________潍坊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刘春雨_________ 教学点__ ________诸城___________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中职生课余生活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一、前言课余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职业教育。

随着中职生逐渐成年,独立意识的增强、课余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在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出不和谐的一面,造成了学生行为上偏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这一因素也成为近年来我校流生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潍坊市经济学校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其中男生71人,女生96人;一年级59人,二年级63人,三年级45人,涉及的专业有机电、建筑、幼师、计算机。

共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51份(剔除废卷(包括漏答、错答以及不认真作答的),有效回收率90.4%,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以实现最终的分析与研究。

(一)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充裕,自主安排课余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但课余生活普遍缺乏明确的计划和正确的导向,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或无所适从。

调查发现,除双休日、节假日外,学生每天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比较多。

表一:课余时间统计分析以上数据说明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本身就没有升学压力的中职生课堂学习时间逐渐缩短,课余时间大幅度增加。

从图表中得知,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均在1小时以上,其中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在1-2小时的有21人,占总数的13.9%;3-5小时的有42人,占总数的27.8%;6-8小时的有76人,占总数的50.3%;8小时以上的有12人,占总数的7.95%。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非常多,普遍在6小时以上。

(二)课余生活的缺乏目标性,感觉空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没有了升学压力,空余时间增多了。

许多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体现在怕吃苦,怕学习,缺少积极向上的信心和追求,对课余时间的安排缺乏明确的计划性,随意性较强。

表二表明,在被调查的中职生中,对认真安排的有37人,占总数的24.5%;稍做安排的有54人,占总数的35.8%;无所谓或不安排的有60人,占总数的39.7%。

数据显示,相当多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尤其是无所谓或不安排的学生占总数的39.7%,说明学生浪费课余时间的现象较为突出。

表三:课余生活充实度分析同样在调查中,感觉课余生活充实的学生有39人,占总数的25.9%;感觉比较充实有47人,占总数的31.1%;感觉不太充实有33人,占总数的21.9%;感觉非常枯燥,无聊的有32人,占总数的21.2%。

说明由于学生的课余生活基本处于一种盲目的、自发的状态,学生对于自己课余的生活认识及评价显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课余生活的充实程度。

(三)课余活动的主要内容中职生大多处在17岁到20岁之间的年龄段,生理心理发育基本成熟,个性结构日趋复杂,理想、信念日趋稳定,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

1、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完善思想结构的重要途径,兼有获取知识和消遣两种功效。

由于中职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自主性强,因而课外阅读是中职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有占调查学生总数的95.4%的144名学生表示课余时间会看看书,但阅读取向却不容乐观,排在第一位的是娱乐消遣类刊物,占学生总人数的33.8%;排在第二位的是科技类刊物,占学生总人数的22.5%;排在第三位的是文化课、专业课程书籍,占学生总人数的20.5%;排在第四位的是文学艺术类刊物,占学生总人数的15.9%;其他刊物,占学生总人数的7.3%。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对象是各类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报刊杂志,反而忽视了利用课余时间对文化专业知识的充电。

但是可喜的是科技类刊物和文学艺术类刊物已成为学生阅读的一个重点,表明了学生意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也越来越重视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以及希望在文学阅读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2、上网随着互联网的建设和电脑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调查显示,77%的男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看电影;66%女生主要是QQ聊天和看电影,在网上进行学习、补充课外知识的很少,仅仅占学生总数的21%。

同时由于中职生的自控力比较薄弱,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上课精力不集中,荒废学业。

3、参加勤工俭学和做义工在调查中,仅占学生总数的13.9%的21个学生表示有过在各种场合勤工俭学的经历,这既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赚取部分学费和生活费,同时也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组织及协调能力,为今后的顶岗实习与就业打下基础。

其中在151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是仪征市义工联的义工,他们表示在做义工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认识新的朋友,并从获得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而感到快乐。

4、户外活动在调查中,参加活动的男生居多,以打篮球、踢足球为主,而女生参加活动的主要是以打乒乓球为主,这一方面与女生的性别特质有关,另外一方面也与适合于女生的活动设施比较少。

在调查中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在学校组织的竞技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除了到现场观看或者为本班同学喊几声加油就无所事事或者四处散开。

在学校开设的兴趣小组中,经常出现请假、甚至旷课的不良情况。

5、其他在调查的学生中有98名学生是住校生,因此宿舍也成了这些学生密切联系、频繁交流的场所之一,他们通过闲聊、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建立友谊,增进感情, 更能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使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更为有规律。

总之,从调查数据来看, 当今中职生的课余生活质量令人担忧,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对学生的课余生活方向进行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通过积极参与课余活动获取知识, 增强实践的动手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三、对策分析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和课堂教学内容的缺陷,有利于优化教育质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调查中我们得知,67%的学生希望能够认真地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课余生活的指导,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课余活动等措施来积极引导学生的课余生活, 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过一种有头脑的生活”,课余生活过得充实而美好。

(一)引导中职生确立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要想改变学生目前的课余生活状况,解决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问题,首先就要从中职生自身入手。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安排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做时间的主人;其次加强对学生进行课余生活的指导,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计划地安排好课余生活,自觉地运用课余时间补充课堂教育的不足,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化被动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提高课余生活的质量;最后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感受职业生涯路径,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建立自己的目标体系,时刻把握自己的方向。

(二)加强校园文化的软、硬件的建设,丰富中职生的课余生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仅能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 使他们通过对课余时间的安排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 而且各种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培育学生的各种社团组织,提升活动的层次,丰富活动内容学校要积极搭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培育学生的各种社团组织,积极培养课余文化的骨干力量,指导各种社团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在开展活动时不仅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兼顾各类文体性与社会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2、加强文化场馆的建设在调查问卷中,5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因此让学生在课余真正“活”起来,就必须从学校的活动设施入手, 加强和完善活动基础设施及设备的建设, 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活动和娱乐空间。

3、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学生课外时间走出教室, 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前提是开展各种适合中职生的社会娱乐活动和公益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展示他们的才华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中职生个体的潜在能力, 体验自身的价值。

比如加快学校阅览室的书籍期刊的更新速度和增加开放的时间;订阅知网、维普期刊网等书籍库,鼓励学生查阅学习最新前沿的专业文化知识;补充购买课外活动的各种器材;要求每班每周至少搞一次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成立书法、美术、器乐、文学社、围棋等兴趣小组, 定期辅导, 专人负责, 让学生在发展个性的乐园里有地方可去、有东西可学,陶冶情操,尽享生活的乐趣。

同时也可以把沉迷练歌房、台球室、网吧等的学生吸引回来,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抵制低俗文化的影响,净化中职生的心灵,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和调节,思想得到升华并学有所成。

学校还应多组织一些诸如“扶贫爱幼”、“无偿献血”等活动,让中职生适度接触社会,合理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必要的社会经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余生活中引入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当前异常严峻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下,职业教育应转换思路,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实施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指导课与学生课余生活安排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余时间机动灵活的作用,设计、参加创业实践的情景模拟,体验创业活动的情境,使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各项要求并及时帮助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个性特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把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综合能力等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课余生活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教育,共同关心中职生的全面发展, 这也是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成才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