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幼儿园教师读凌宗伟的教育的积极力量读后感

英文回答:In my capacity as an educator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 found profound resonance with the contents of Ling Zongwei's publication, 'The Positive Power of Education'. This literary work not only imparted valuable perspectives within the realm of pedagogy, but also proffered pragmatic methodologies for cultivating optimism and advancement in young learners. It substantiated my conviction in the transmutativ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and served as a poignant reminder of the pivotal role I occupy in sculpting the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faculties of my students. The author's stress on fostering a nurturing and supportive milieu struck a chord with me, prompting me to integrate certain aspects of his rmendations within my own instructional environment.以幼儿教育教育家的身份,对凌宗伟出版的"教育的正能量"的内容产生了深刻反响。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九讲《教育的力量》心得体会知乎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九讲《教育的力量》心得体会知乎《教育的力量》是一场启迪思维的盛宴,通过对张桂梅老师的讲座的学习,我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张老师的讲座充满了思想的火花,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和思想的启示,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首先,张老师强调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她指出,教育是塑造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意义远不仅止于学术成绩的提高,更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其次,张老师提出了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师生关系的建立。
她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只有在信任、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学习,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责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足够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张老师还强调了教育的创新与。
她认为,教育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和创新。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需要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通过学习张老师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培养人们的全面素质和发展潜能。
只有通过改善教育环境,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教育的创新与,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总之,张桂梅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创新与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相信教育的力量将会不断增强,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观后感:教育的力量

《教育》观后感:教育的力量观后感:教育的力量
观看《教育》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
影片
中展现了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能带来的积极变化。
首先,教育对个体的影响不可低估。
通过教育,一个人可以获
取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这部纪录片中的故事,揭示了一些被教育照顾的孩子们的成长经历。
他们通过努力研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有些甚至获得了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
再次证明了教育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他们走出贫困,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一个受教育水平高的
社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
纪录片中呈
现了一些国家通过教育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些国家投资教育,
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使更多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不
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纪录片也揭示了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贫困、不
平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仍然存在。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
只有确保所有孩子都有平等的接
受教育的机会,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力量,实现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总之,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改变个体的
命运,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视教育,为教育的发
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让教育真正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字数:238字)。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引言概述:教育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塑造一个国家的未来。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教育的力量在个人发展中的体现1.1 通过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教育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它为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学科知识,掌握各种技能,提升自身素质,实现个人发展。
1.2 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1.3 提升个人竞争力和社会地位教育是提升个人竞争力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
二、教育的力量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2.1 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传承教育是科学技术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它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只有通过教育,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实现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繁荣。
2.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2.3 促进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促进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提升了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教育的力量在国家建设中的意义3.1 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教育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重要途径,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3.2 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教育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教育的力量》心得体会

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自古以来,教育就承载着传递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的力量愈发凸显,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命运,更关乎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力量在于启迪智慧教育是启迪智慧的源泉。
在知识的海洋中,教育如同灯塔,指引着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
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教育的力量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充分挖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育的力量在于塑造品格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品格的塑造。
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首先,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工作者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最后,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三、教育的力量在于传承文化教育是文化的传承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通过教育代代相传。
教育工作者要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
教师的力量读后感

教师的力量读后感《教师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和力量。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自身的教育经历,并且介绍了一些成功的教育案例,向读者展示了教师是如何影响学生和改变他们的生活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打动。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成长的人。
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给予学生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不断进步。
教师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他们不仅仅是给学生上课,更是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的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也会潜移默化地迁移到学生身上。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品质和精神引领学生。
在这本书中,我还了解到了许多教师的奋斗故事。
教师们从不言放弃,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得教育事业得以不断发展。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们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社会的进步,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是无私的伟大人物。
通过阅读《教师的力量》,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我更加尊重并崇敬那些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是无法估量和比拟的。
他们用自己的爱和教诲,点亮了学生心中的火焰,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梦想。
我相信,只要教师们继续前行,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感染学生,他们就能继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这个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的力量读后感

教师的力量读后感《教师的力量》是一本由美国作家乔·希尔写的书,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受到老师影响而改变命运的少年。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的力量,以及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个叫杰米的男孩,他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饱受家庭问题的困扰。
他的父母离异,母亲无力抚养他,他的成绩也一直很差。
然而,当他遇到了一位教师,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这位教师用她的爱心和耐心,改变了杰米的命运,让他重新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最终考上了大学。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的力量。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引导学生成长的人。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教师的关怀和引导,杰米才能重新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个故事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教育,杰米才能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它能够让我们找到自己的方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的力量,以及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引导学生成长的人。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珍惜教育的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
最后,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找到自己的方向。
教育的读后感

教育的读后感关于教育的读后感1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教育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教育的读后感1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
”所以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看完后深有感触,那就是——爱。
爱究竟是什么?爱到底有多大,竟能让一个巴伦第的小朋友为了他的国家而牺牲了;竟能让一个小朋友跑30英里去看望生病的爸爸;竟能为了不让父亲累着自己帮父亲干活,4个月却没有睡过一次好觉;一个11岁的少年为了祖国,宁愿饿死,也要保卫祖国的尊严;一个鼓手为了自己国家的命运,而被敌人用子弹打断掉了右腿;罗伯特为了救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而他自己因此躲闪不及而被车子轧伤了脚;安利柯给了克洛西的家庭布匹和钱,他们很感谢安利柯。
爱真的很温暖,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
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让人们微笑地面对生活。
爱,像空气,时时刻刻和我们在一起,但是他却被我们遗忘,因为他无影无形,但是我们却离不开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真得很让我感动,我一定要做一个善良、诚实的人。
关于教育的读后感2一场漂洒的雨过后,阳光带着清新的空气飞来。
我从抽屉中翻出“六一”儿童节妈妈送给我的一本书,书名是《爱的教育》。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这是一本从四年级学生埃瑞克的角度来记叙他所发生的事情,并写到日记本上。
书是一个个小故事串连在一起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小抄写员》的故事。
叙利奥的父亲是铁路工人,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他帮杂志社抄写。
叙利奥不忍心看父亲辛苦,便在父亲停笔后,晚上帮父亲抄写。
但是因为睡眠不足,一天晚上,竟然趴在作业本上睡着了。
父亲严厉批评了他,他想说出来真相却忍住了。
可是每天晚上抄写已成为了习惯,那天晚上,叙利奥又起来了,不小心碰倒了一本书,心中紧张,生怕惊动父亲,但是他没有想到父亲已站在了背后了,父亲明白了一切,父子俩紧紧抱在了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灵赢得心灵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黄岛区东风小学苗美丽
近段时间以来,我利用寒假时间,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
这本书是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等教育名家及部分优秀教师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中的难点问题,用生动的教育案例,精彩的教育故事,展现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我受益匪浅,领悟到教育理论要与教育实践完美结合,要用爱与智慧给予后进生向上的力量。
在本书的第二编“用心灵赢得心灵”中,我读到了多篇真实的事例,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在陈霖老师的《教育始于走近》中,他对于易阳,不会拿衡量其他孩子的标准去衡量他,而是尽可能让他在规则范围内享受自由,一旦发现他的闪光点,就会立即鼓励,并相信他会做的更好。
但易阳不久又会“原形毕露”。
在这种情况下,陈老师先是了解他的家庭信息,然后决定去走近这个孩子的内心,去听一听里面都有些什么声音。
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孩提时代得到爱的人,往往更容易健康成长,易阳缺乏的是情感上的关爱和内心的安定,因此陈老师尽己所能和易阳的妈妈联系,让她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同时作为老师也和他多沟通交流,走近他,帮助他肯定自身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这个事例让我明白,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希望,用“归零心”去看待孩子,每一个暂时“沉睡”的孩子都会觉醒。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学生们特别渴望和珍惜得到老师的爱,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
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内心,用我们的赋予给他们的爱能够收获更多的爱,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能够懂的爱,去爱护和关心他人。
去展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并且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
这是后进生信心的来源好进步的动力。
教学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应该在学生的心灵!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力量》印象最深的还有那句“阅读教学的起点时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说在他以前上课,往往都是先抛出一两个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然后组织研讨,在研讨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这
样做的立足点是在教师,而非学生。
能不能让学生先提问?能不能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能不能从学生的疑问开始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的,因为对一篇课文来说,首先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学。
我十分赞同该观点。
我一直认为,教学过程中,“学”才是主场,所以应该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方可教学相长。
许多老师喜欢说“教育技巧”,这当然不错的。
教育怎么能够不讲技巧呢?但是,所谓“技巧”并不是孤立的。
离开了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感情交融,任何“技巧”都不过是教师的“小聪明”罢了。
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但一些教育者往往把这艺术仅仅理解成一种纯技巧的东西。
其实,教育艺术就是心灵的艺术,它对教育者的要求首先不是技艺,而是对每一位学生的由衷地热爱和尊重。
所以我说,比教育机智更重要的是应该是教育民主。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这段话,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机智”。
是的,教育需要方法,需要技巧,需要智慧……一句话,教育需要机智,但教育决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
教育机智之树必须根植于教育民主的肥沃土地才会枝繁叶茂。
唯有我们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我们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于是,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将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第一,有爱就有教育。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
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
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
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
第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师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
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
老师们不仅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敬业奉献,作出不平凡的光辉
业绩,在危急时刻也同样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作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
没有广大教师的艰苦奋斗和献身精神,就没有教育事业的今天,就没有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第三,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