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工程(幻灯片)
合集下载
代谢工程导读ppt课件

也有人这样给代谢工程下定 义: 经过运用 DNA 重组和分子生物 学技术,对代谢途径进展修饰和 〔或〕引进缺失,从而改动细胞 的新陈代谢作用和〔或〕细胞特 性的生物工程的分支。这样的定 义虽然强调了代谢工程目的确实 切性,但仍不能包容代谢工程的 工程分析方面的内容,仍不能做 到 “分析〞和“综合〞的有机结 合。
也就是说先要找到要进展修饰或要引进的目的生化反响一旦找准了目的就用已建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去扩增去抑制或删除去传送相应的基因或酶或者解除对相应的基因或酶调理而广义的dna重组只是常规地运用于不同步骤中以便于到达这些目的
代谢工程导读
研讨代谢工程的就是为了
能准确地处置好微生物细胞本 身的利益与人类对微生物细胞 提出的要求之间的对立与一致 的关系。
因此,代谢工程运用来自
复原论者的大量的信息和研讨 技术,来进展设计和综合。而 关于整个体系的运转形状的察 看〔工程数据采集〕,对于进 一步的合理的分析来说,又是 最好的指点。
代谢工程让人们把留
意力转向代谢网络的整个 体系而不是其组成部分。 这个转向阐明基因工程已 在总结阅历和教训中走向 成熟。
代谢工程把发酵工程的两 个关键的组成部分菌种和发 酵工艺控制凝聚在一同,这 正是发酵原理的根本立场。 在发酵工业的历史上菌种和 发酵工艺控制的分开,促进 了发酵消费的工业化,也束 缚了高精度发酵工程的开展。 代谢工程使发酵工程返朴归 真,代谢工程是强化了生物
5 代谢工程的运用
① 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及其对主 要原料的转化率,② 扩展细胞可 利用基质〔原料〕的范围,③ 扩 展细胞生物合成的范围,④ 改善 工业消费中细胞的形状和生理性 能,⑤调整细胞合成、分泌不同 代谢产物的产量分布,
⑥ 研讨和完善微生物代谢及代 谢调理的知识,⑦ 生物制药方 面的运用,⑧ 环境净化方面的 运用,⑨ 酶制剂、微生物多肽 制品的进一步开发,⑩ 用微生 物消费动植物异源蛋白。
代谢工程课件

酶的诱导合成类型
同时诱导:当诱导物加入后,微生物能同时或几 乎同时诱导几种酶的合成,它主要存在于短的代 谢途径中。例如,将乳糖加入到E.coli培养基 中后,即可同时诱导出β -半乳糖苷透性酶、β 半乳糖苷酶和半乳糖苷转乙酰酶的合成; 顺序诱导:先合成能分解底物的酶,再依次合成 分解各中间代谢物的酶,以达到对较复杂代谢途 径的分段调节。
第三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
第一节 微生物代谢的自我调节 第二节 代谢调控 第三节 次级代谢产物的主要调控机制 第四节 代谢工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微生物自身代谢 和次级代谢的机理、有关概念及代谢调 控,了解代谢工程设计的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微生物自身代谢和次 级代谢的机理、有关概念及代谢调控。
在一个分支代谢途径中,如果在分支点以前的 一个较早的反应是由几个同功酶所催化时,则 分支代谢的几个最终产物往往分别对这几个同 功酶发生抑制作用。
如:大肠杆菌天冬氨族氨基酸合成途径中,有三个同 工酶天冬氨酸激酶ⅠⅡ Ⅲ分别受赖氨酸、苏氨酸、硫 氨酸反馈调节
(2)协同反馈抑制:
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 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一种反馈调节方 式。 如:谷氨酸棒杆菌合成天冬氨族氨基酸时,天冬 氨酸激酶受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协同反馈抑制。
能荷指细胞中ATP、ADP、AMP系统中可供利用的 高能磷酸键的量度。 能荷调节(或称腺苷酸调节):指细胞通过改 变ATP、ADP、AMP三者的比例来调节其代谢活动。 细胞内3种腺苷酸含量不同,细胞的能荷状态不 同。能荷状态用“能荷”表示 1 ATP ADP 2 能 荷 100% ATP ADP AMP
[新版]代谢工程课件.ppt
![[新版]代谢工程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f3bb52aef8941ea66e05a5.png)
举例: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 等。
特征:
不同的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基本相同; 初级代谢产物合成过程是连续不断的, 与菌体的生长呈平行关系。
优选文档
7
次级代谢产物
定义: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 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 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举例:抗生物、毒素、激素、色素等。 特征:
优选文档
2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代谢类型:
主要依赖两种代谢途径: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优选文档
3
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
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 (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 一般用[H]来表示)的作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代谢从环境中吸收的各种碳源、 氮源等物质降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和小分 子中间体。
第三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
第一节 微生物代谢的自我调节 第二节 代谢调控 第三节 次级代谢产物的主要调控机制 第四节 代谢工程
优选文档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微生物自身代谢 和次级代谢的机理、有关概念及代谢调 控,了解代谢工程设计的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微生物自身代谢和次 级代谢的机理、有关概念及代谢调控。
反馈抑制的情况较为复杂。
为避免在一个分支上的产物过多时不致 同时影响另一分支上产物的供应,微生 物已发展出多种调节方式。
优选文档
19
(1)同功酶调节
同功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但酶 蛋白分子结构有差异的一类酶,它们虽同 存于一个个体或同一组织中,但在生理、 免疫和理化特性上却存在着差别。
同功酶的主要功能在于其代谢调节。
不同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不同;
特征:
不同的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基本相同; 初级代谢产物合成过程是连续不断的, 与菌体的生长呈平行关系。
优选文档
7
次级代谢产物
定义: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 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 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举例:抗生物、毒素、激素、色素等。 特征:
优选文档
2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代谢类型:
主要依赖两种代谢途径: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优选文档
3
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
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 (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 一般用[H]来表示)的作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代谢从环境中吸收的各种碳源、 氮源等物质降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和小分 子中间体。
第三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
第一节 微生物代谢的自我调节 第二节 代谢调控 第三节 次级代谢产物的主要调控机制 第四节 代谢工程
优选文档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微生物自身代谢 和次级代谢的机理、有关概念及代谢调 控,了解代谢工程设计的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微生物自身代谢和次 级代谢的机理、有关概念及代谢调控。
反馈抑制的情况较为复杂。
为避免在一个分支上的产物过多时不致 同时影响另一分支上产物的供应,微生 物已发展出多种调节方式。
优选文档
19
(1)同功酶调节
同功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但酶 蛋白分子结构有差异的一类酶,它们虽同 存于一个个体或同一组织中,但在生理、 免疫和理化特性上却存在着差别。
同功酶的主要功能在于其代谢调节。
不同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不同;
代谢工程课件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4
图:大肠杆菌代谢过程的抑制剂和激活剂
精选PPT课件
15
(一)酶活性的激活
常见的酶活性的激活是前体激活,多发 生在分支代谢途径,即代谢途径中的后 面的反应可被较前面的一种代谢中间产 物所促进。 如:粗糙脉胞酶的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活 性受到柠檬酸的激活。
精选PPT课件
16
(二)酶活性的抑制
酶分子水平调节, 调节酶活性
相同 细胞内两种方式同时存在,密切配合,高效、准
点
确控制代谢的正常进行。
精选PPT课件
40
三、能荷的调节
能荷指细胞中ATP、ADP、AMP系统中可供利用的 高能磷酸键的量度。
能荷调节(或称腺苷酸调节):指细胞通过改 变ATP、ADP、AMP三者的比例来调节其代谢活动。
精选PPT课件
37
精选PPT课件
38
(2)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定义:指细胞内同时有两种分解底物(碳源或氮源) 或其分解产物存在时,被菌体迅速利用的那种分解 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的有关酶合成的现象。
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并非由于快速利用的碳源 本身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碳源(或氮源等) 在其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代谢物所引起的阻遏 作用。
精选PPT课件
21
(2)协同反馈抑制:
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 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一种反馈调节方 式。
如:谷氨酸棒杆菌合成天冬氨族氨基酸时,天冬 氨酸激酶受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协同反馈抑制。
精选PPT课件
22
(3)累积反馈抑制: 催化分支合成途径第一 步反应的酶有几种末端产物抑制物,但每一种 如过量,按一定百分率单独抑制共同途径中的 第一个酶活性,总的抑制效果是累加的,各末 端产物所起的抑制作用互不影响,只影响这个
人体代谢流程图ppt课件

从污染元素看,三氮污染在全国均较突出,普遍 遭受污染;矿化度和总硬度污染主要分布在东北、 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铁和锰污染主要分布在 南方地区。
从变化趋势看,我国大多数城市地下水水质趋于 稳定或略有减轻,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质污 染加重,应引起重视。
2005年11月13日,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 司双苯厂发生爆炸。 爆炸事故发生后, 监测发现苯类污染 物流入第二松花江, 造成水质污染,造 成松花江下游地区 用水困难,哈尔滨 整个城市爆发了严
正因为水对于生命 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文化中都充 斥着水的影子。
水在中华文化中更 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力量、包容、灵性、 温柔、纯洁……这 些从中华文化对河 流的感情就可以看 出。
哲学中的水
中国的“五行学说”提出“水、金、 木、火、土”构成世界万物,并且 “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世界的运动 和对立。
人体内水分(体液)的比例极高,胎儿时期水占体 重的90%,新生儿时期占80%,幼儿时期占 75%,成年人占70%;人体内的水只要流失 10%,人就会陷入危险,流失20%,人体就会 死亡。
水分子与生物大分子 的关系非常密切。如 水分子几乎可以和 DNA双螺旋所有的成 分包括碱基对产生相 互作用,形成结构水。 DNA的遗传特性也只 有在水环境中才能表 达和体现出来。
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硝酸盐:兰婴儿综合症(6个月以下婴儿受到影响 未能及时治 疗),症状:婴儿身体发兰色况
水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 总量达15亿立方千米;也是世界上开 发利用得最多的资源。现在人类每年 消耗的水资源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 资源,全世界用水量达3万亿吨。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各地 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差异很大。全球约 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 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
从变化趋势看,我国大多数城市地下水水质趋于 稳定或略有减轻,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质污 染加重,应引起重视。
2005年11月13日,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 司双苯厂发生爆炸。 爆炸事故发生后, 监测发现苯类污染 物流入第二松花江, 造成水质污染,造 成松花江下游地区 用水困难,哈尔滨 整个城市爆发了严
正因为水对于生命 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文化中都充 斥着水的影子。
水在中华文化中更 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力量、包容、灵性、 温柔、纯洁……这 些从中华文化对河 流的感情就可以看 出。
哲学中的水
中国的“五行学说”提出“水、金、 木、火、土”构成世界万物,并且 “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世界的运动 和对立。
人体内水分(体液)的比例极高,胎儿时期水占体 重的90%,新生儿时期占80%,幼儿时期占 75%,成年人占70%;人体内的水只要流失 10%,人就会陷入危险,流失20%,人体就会 死亡。
水分子与生物大分子 的关系非常密切。如 水分子几乎可以和 DNA双螺旋所有的成 分包括碱基对产生相 互作用,形成结构水。 DNA的遗传特性也只 有在水环境中才能表 达和体现出来。
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硝酸盐:兰婴儿综合症(6个月以下婴儿受到影响 未能及时治 疗),症状:婴儿身体发兰色况
水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 总量达15亿立方千米;也是世界上开 发利用得最多的资源。现在人类每年 消耗的水资源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 资源,全世界用水量达3万亿吨。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各地 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差异很大。全球约 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 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
代谢工程ppt课件

代谢调控最普遍的方式是酶活性的调理 代谢工程是要经过改动分支点的通量分配来提高产
率
通量控制系数确实定方法
直接法 间接法 经过瞬变代谢物的丈量 根据动力学控制系数
利用代谢网络模型的在线形状预测和 控制
不同溶解氧条件下代谢网络模型对谷氨酸浓度的预测性能
代谢工程是指在全面了解细胞代谢网络及其调控机 制的根底上,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改动细胞代谢系统 的关键途径或引入新的反响,从而定向改良产物的 生成或者是合成新产品。
代谢工程建立在多学科根底之上,也需求不同角度 的结合研讨。
代谢工程的组成:一是研讨生物代谢途径的控制战 略;二是经过生物加工技术在生物体上实现代谢设 计战略。
μ
细胞
2 代谢流平衡模型
在黑箱模型的根底上结合代谢网络图,便提出 了代谢流平衡模型。根据代谢途径中各反响的计量 关系以及实验的某些底物、产物的通量及细胞组成 等确定整个代谢网络的通量分布。
要得到正确的通量分布,必需清楚地了解细胞 内代谢途径,尤其是各个分支点。短少某一重要的 分支或添加某一根本不存在的分支,都能够使求得 的通量分布有很大变化。
常规与非常规运用
弱刚性节点:是指介于前两者之间,由该节点流向 各分支的代谢流中有一个是占主导位置的,其酶活 较高或对节点代谢的亲和力较大,且无反响抑制, 经过减弱主导分支的酶量或酶活可添加产物的产率。
柔性及弱刚性节点是代谢设计的主要对象
假设代谢网络中各节点同等重要,即对产物的产量 具有相近的影响,那么这类代谢网络称为依赖型代 谢网络。依赖型代谢网络的存在会给代谢工程的实 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代谢工程设计中,主要有改动代谢流、扩展代谢 途径和构建新的代谢途径三种。
改动代谢途径
改动代谢途径是指改动分支代谢途径的流向,阻断 其他代谢产物的合成,以到达提高目的产物的目的。
率
通量控制系数确实定方法
直接法 间接法 经过瞬变代谢物的丈量 根据动力学控制系数
利用代谢网络模型的在线形状预测和 控制
不同溶解氧条件下代谢网络模型对谷氨酸浓度的预测性能
代谢工程是指在全面了解细胞代谢网络及其调控机 制的根底上,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改动细胞代谢系统 的关键途径或引入新的反响,从而定向改良产物的 生成或者是合成新产品。
代谢工程建立在多学科根底之上,也需求不同角度 的结合研讨。
代谢工程的组成:一是研讨生物代谢途径的控制战 略;二是经过生物加工技术在生物体上实现代谢设 计战略。
μ
细胞
2 代谢流平衡模型
在黑箱模型的根底上结合代谢网络图,便提出 了代谢流平衡模型。根据代谢途径中各反响的计量 关系以及实验的某些底物、产物的通量及细胞组成 等确定整个代谢网络的通量分布。
要得到正确的通量分布,必需清楚地了解细胞 内代谢途径,尤其是各个分支点。短少某一重要的 分支或添加某一根本不存在的分支,都能够使求得 的通量分布有很大变化。
常规与非常规运用
弱刚性节点:是指介于前两者之间,由该节点流向 各分支的代谢流中有一个是占主导位置的,其酶活 较高或对节点代谢的亲和力较大,且无反响抑制, 经过减弱主导分支的酶量或酶活可添加产物的产率。
柔性及弱刚性节点是代谢设计的主要对象
假设代谢网络中各节点同等重要,即对产物的产量 具有相近的影响,那么这类代谢网络称为依赖型代 谢网络。依赖型代谢网络的存在会给代谢工程的实 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代谢工程设计中,主要有改动代谢流、扩展代谢 途径和构建新的代谢途径三种。
改动代谢途径
改动代谢途径是指改动分支代谢途径的流向,阻断 其他代谢产物的合成,以到达提高目的产物的目的。
代谢PPT演示课件

和FADH2是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才将氢交给分子氧生成水。因此,从化学过6程看, 有氧呼吸应该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三段的总和。
3.葡萄糖彻底氧化的总结算:
糖酵解作用:(在胞浆中进行) 葡萄糖 丙酮酸:净得2分子ATP,2分子NADH
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在线粒体中进行) 丙酮酸 乙酰–CoA:2分子NADH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
此种脱氨基并不占主导地位
17
2.转氨基作用:
一种α -氨基酸的氨基 可以转移到α-酮酸上,从 而生成相应的一分子α-酮 酸和一分子α-氨基酸。
因此转氨基作用一方面 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开始 步骤,另一方面也是非必 需氨基酸合成代谢的重要 步骤。
α-酮戊二酸ຫໍສະໝຸດ 谷氨酸大多数转氨酶都需要α-酮戊二酸作为氨基的受体,这就意 味着许多氨基酸的氨基,通过转氨作用转化为谷氨酸,再经L -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导致了氨基酸的氧化分解。
粒体中进行。乙醛酸循环: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是将乙酰-
COA转变为乙酰乙酸从而进入柠檬酸循环。催化此循环的酶存在于线
粒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中,特别是只存在于乙醛酸循环体中的两种酶。
乙醛酸循环对种子的发育至关重要。在种子中,很多能量是以三酰甘
油的形式贮存。当种子发芽时,脂肪分解形成的乙酰-COA通过乙醛
酸循环形成草酰乙酸可转换成糖,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和代谢
中间物的前体。脂肪酸合成:脂肪酸的合成主要在胞浆中进行,在线
粒体和微粒体中也能进行。胞浆中含脂肪酸合成的重要体系,可从头
合成。线粒体中可进行与脂肪酸β-氧化相似的逆向过程,使得一些脂
肪酸碳链加长。酮体合成:主要在肝脏线粒体中进行。
24
(10年联赛)11.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 终产物是以下哪一种? (1分)
3.葡萄糖彻底氧化的总结算:
糖酵解作用:(在胞浆中进行) 葡萄糖 丙酮酸:净得2分子ATP,2分子NADH
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在线粒体中进行) 丙酮酸 乙酰–CoA:2分子NADH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
此种脱氨基并不占主导地位
17
2.转氨基作用:
一种α -氨基酸的氨基 可以转移到α-酮酸上,从 而生成相应的一分子α-酮 酸和一分子α-氨基酸。
因此转氨基作用一方面 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开始 步骤,另一方面也是非必 需氨基酸合成代谢的重要 步骤。
α-酮戊二酸ຫໍສະໝຸດ 谷氨酸大多数转氨酶都需要α-酮戊二酸作为氨基的受体,这就意 味着许多氨基酸的氨基,通过转氨作用转化为谷氨酸,再经L -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导致了氨基酸的氧化分解。
粒体中进行。乙醛酸循环: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是将乙酰-
COA转变为乙酰乙酸从而进入柠檬酸循环。催化此循环的酶存在于线
粒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中,特别是只存在于乙醛酸循环体中的两种酶。
乙醛酸循环对种子的发育至关重要。在种子中,很多能量是以三酰甘
油的形式贮存。当种子发芽时,脂肪分解形成的乙酰-COA通过乙醛
酸循环形成草酰乙酸可转换成糖,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和代谢
中间物的前体。脂肪酸合成:脂肪酸的合成主要在胞浆中进行,在线
粒体和微粒体中也能进行。胞浆中含脂肪酸合成的重要体系,可从头
合成。线粒体中可进行与脂肪酸β-氧化相似的逆向过程,使得一些脂
肪酸碳链加长。酮体合成:主要在肝脏线粒体中进行。
24
(10年联赛)11.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 终产物是以下哪一种? (1分)
代谢调节与代谢工程PPT课件

的合成量和调节现成酶分子的催化活力。
第5页/共52页
调节方法
共价修饰
1. 定义:蛋白质分子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氨基酸残基与一 化学基团共价连接或者解开,使其活性改变的作用。
2. 化学基团:磷酸基、甲基、乙基、腺苷酰基。 蛋白质的共价部位:氨基酸残基上的羟基。
3. 分类:可逆、不可逆。
第6页/共52页
1、 可逆共价修饰
因此,微生物的代谢是受高度调节的。
微生物代谢高度调节证据: 所有大分子单体(前体,如氨基酸)的合成速率同大分子(如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协调一致,不会浪费能量去合成那些它们用不着的东西; 任何一种单体的合成,如能从外源获得并能进入细胞内,单体的合成自动中止, 参与这些单体生成的酶的合成也会停止; 只有在某些有机基质(如乳糖)存在时,才会合成异化这些基质的酶; 存在两种有机基质,微生物会先合成那些能异化、更易利用的基质的酶,待易 利用的基质耗竭,才开始诱导分解较难利用的基质的酶; 养分影响生长速率,从而相应改变细胞大分子的组成(如RNA的含量)。
第15页/共52页
第16页/共52页
• 若是由于某种原因,调节基因或者操纵基因发生突变 后,阻遏物失去同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或者使突变后 的操纵基因失去对阻遏物的亲和力。此时即使没有诱 导物,RNA聚合酶也能转录。
• 这种突变称为组成性突变。
第17页/共52页
组成型突变株的获 得
1. 在诱导物(低浓度)为限制性基质的恒化 器中筛选
微生物代谢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特点: 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代谢调节系统,
以保证各种代谢活动经济而高效地进行。 微生物代谢的生化反应通常是十分复杂而迅速,需要非常协调的进
行。 微生物具有快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通过启动或关闭相关代
第5页/共52页
调节方法
共价修饰
1. 定义:蛋白质分子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氨基酸残基与一 化学基团共价连接或者解开,使其活性改变的作用。
2. 化学基团:磷酸基、甲基、乙基、腺苷酰基。 蛋白质的共价部位:氨基酸残基上的羟基。
3. 分类:可逆、不可逆。
第6页/共52页
1、 可逆共价修饰
因此,微生物的代谢是受高度调节的。
微生物代谢高度调节证据: 所有大分子单体(前体,如氨基酸)的合成速率同大分子(如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协调一致,不会浪费能量去合成那些它们用不着的东西; 任何一种单体的合成,如能从外源获得并能进入细胞内,单体的合成自动中止, 参与这些单体生成的酶的合成也会停止; 只有在某些有机基质(如乳糖)存在时,才会合成异化这些基质的酶; 存在两种有机基质,微生物会先合成那些能异化、更易利用的基质的酶,待易 利用的基质耗竭,才开始诱导分解较难利用的基质的酶; 养分影响生长速率,从而相应改变细胞大分子的组成(如RNA的含量)。
第15页/共52页
第16页/共52页
• 若是由于某种原因,调节基因或者操纵基因发生突变 后,阻遏物失去同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或者使突变后 的操纵基因失去对阻遏物的亲和力。此时即使没有诱 导物,RNA聚合酶也能转录。
• 这种突变称为组成性突变。
第17页/共52页
组成型突变株的获 得
1. 在诱导物(低浓度)为限制性基质的恒化 器中筛选
微生物代谢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特点: 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代谢调节系统,
以保证各种代谢活动经济而高效地进行。 微生物代谢的生化反应通常是十分复杂而迅速,需要非常协调的进
行。 微生物具有快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通过启动或关闭相关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2)扩展代谢途径 在宿主菌中克隆和表达特定外源基因, 从而延伸代谢途径,以生产新的代谢产物 和提高产率。扩展代谢途径还可使宿主菌 能够利用自身的酶或酶系消耗原来不消耗 的底物。 (3)转移或构建新的代谢途 通过转移代谢途径、构建新的代谢途 径等方法来实现。
31
三、代谢工程发展趋势
传统的代谢工程是以代谢网络理论为 基础,以代谢分析和代谢改造为主要手段。 代谢途径的复杂性给检测分析带来不少麻 年代末兴起的逆世纪烦,在某种程度上阻 碍了它的应用。 逆代谢工程
19
细胞对于基质的吸收与产物的释放模型 及分析也是代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物质转运过程的生化基础(如转运 蛋白机制、转运动力学、载体介导转运 中的能量偶连以及细胞转运活性的调节 等)、研究方法、过程控制(如生物工艺过 程中营养和吸收的关系、生物工艺过程 中产物的分泌控制、干扰代谢流的结合 以及转运过程的建模)等。
23
(2)基因操作 利用代谢工程战略修饰改造细胞代谢网络 的核心是在分子水平对基因簇进行遗传操作, 其中最典型的形式包括对靶基因或基因簇的克 隆、表达、修饰、敲除、调控、构建特殊的基 因转移系统以及重组基因在目的细胞染色体上 的稳定整合。 在代谢工程的一些应用实例中,代谢流的 控制和分析也可绕过基因操作,直接通过发酵 和细胞培养的工艺和过程参数控制提高细胞代 谢流,并强制使代谢流流向期望的目标产物。
26
(2) 分析技术 在获得大量生化反应基本数据的基 础上,采用化学计量学、分子反应动力学 和化学 程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先进的计算 机技术,可以进一步阐明细胞代谢网络的 动态特征与控制机理,以确定代谢改造的 思路。这些分析手段包括能准确测定细胞 内代谢网络流的稳态法、展示代谢流控制 过程的扰动法、简化复杂代等提出的的组 合法以及代谢网络优化技术等。
13
节点:网络分流处的代谢产物称为节点。 柔性节点:是指由节点流向各分支的代谢流量分割 率随代谢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去除产物的反馈 抑制后,该分支的代谢流量分割率大大增加。 强刚性节点:是指由节点流向某一分支或某些分支 的代谢流量分割率是难以改变的,这是由产物的 反馈抑制及对另一分支酶的反式激活的相互作用 所致。 弱刚性节点:是指介于前两者之间,由该节点流向 各分支的代谢流中有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其酶 活较高或对节点代谢的亲和力较大,且无反馈抑 制,通过削弱主导分支的酶量或酶活可增加产物 的产率。 柔性及弱刚性节点是代谢设计的主要对象
14
如果代谢网络中各节点同等重要,即对产物 的产量具有相近的影响,则这类代谢网络称 为依赖型代谢网络。依赖型代谢网络的存在 会给代谢工程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果代谢网络的主节点不集中,则可以通过 对代谢的修饰影响目的产物的产量,这类网 络为独立型网络。
15
2 代谢分析
代谢分析是代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涉及代谢流的定量和定向、研究细胞内代 谢物浓度的反应工程方法以及细胞内稳态 流分析等。 代谢流分析是代谢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假定细胞内的物质、能量处于拟稳态, 通过测定胞外物质浓度,再根据物料平衡 计算细胞内的代谢流。
17
代谢中间产物作为生物合成的前体及 能量供应者,转向终产物的碳流的大小将 最终决定终产物的产率。中间代谢产物的 代谢流改变会受到细胞的抑制,并引起胞 内功能的严重改变。传统的代谢工程对中 间产物的生理作用考虑较少,从而使产率 远远达不到所计算的理论最大产率。
18
弹性系数和流量控制系数是代谢控制分 析研究的两个主要指标。 弹性系数揭示代谢物浓度变化对反应速 率的影响程度。 而流量控制系数则为单位酶变化量引起 的某分支稳态代谢流量的变化,用来衡 量某一步酶反应对整个反应体系的控制 程度。 这两个系数相互关联,可直接或间接测定。
16
放射性标记、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的应用使代谢流 分析更简单、方便。通过对细胞在不同情况(如改 变培养环境、去除抑制、增加或减少酶活等)的代 谢流分析,便可确定节点类型、确定最优途径、 估算基因改造的结果、计算最大理论产率等。对 于简单的反应系统,通过对所有的代谢网络的精 准分析及平衡计算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代谢系统,代谢流分 析就显得棘手。
限制活性 的因素 鉴别表型 基因 菌种改造
32
第二章 代谢工程基本理论
1 有关术语
(1) 生物基质要素:构成生物基质大分子池的一类物 质,包括RNA、DNA、 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 物等。 (2)途径是指催化总的代谢物的转化、信息传递和其 他细胞功能的酶促反应的集合。 (3)代谢网络:分解代谢途径、合成代谢途径和膜输送 体系的有序组合构成代谢网络。广义的代谢网络包 括物质代谢网络和能量代谢网络。 (4) 通量: 物质或信息通过途径被加工的速率。
28
5 代谢改造思路
代谢工程研究的重点在于改造代谢网络, 以便生产特定目的代谢产物或具有过量生 产能力的工程菌应用于工业生产。根据微 生物的不同代谢特性,常采用改变代谢流、 扩展代谢途径和构建新的代谢途径三种方 法。
29
(1)改变代谢途径方法 加速限速反应 增加限速酶的表达量,来提高产物 产率。然而限速酶反应的改变可能会给 整个代谢网络带来负面影响。 改变分支代谢途径流向 提高代谢分支点某一分支代谢途径 酶活力,使其在与其它的分支代谢途径 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提高目的代谢 产物的产量。
27
(3) 基因操作技术
在代谢工程中,代谢网络的操作实质上可 以归结为基因水平上的操作。这个过程涉及几 乎所有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 如基因和基因簇的克隆、表达、调控,DNA 的杂交检测与序列分析,外源DNA的转化, 基因的体内同源重组与敲除,整合型重组DNA 在细胞内的稳定维持等。 代谢工程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前 提就是外源基因在所有生物物种(包括人体) 中转化和表达的可行性,而这种可行性又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载体和基因表达调控元件 的开发。
24
(3) 效果分析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的代谢设 计和基因操作往往并不能达到实际生产所 要求的产量、速率或浓度,因为大部分实 验涉及的只是与单一代谢途径有关的基因、 操纵子或基因簇的改变。然而通过对新途 径进行全面的效果分析,根据由初步代谢 操作所构建出来的细胞所表现出的限制与 缺陷,可以作为新一轮实验的改进目标, 如此反复进行遗传操作即可获得优良物种。
12
1 代谢网络理论
代谢网络理论把细胞的生化反应以网络 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考虑。细胞代谢的网 络由上万种酶催化的系列反应系统、膜 传递系统、信号传递系统组成,并且既 受精密调节,又彼此互相协调。 各种代谢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 作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一套完整、 统一、灵敏的调节系统。
代谢工程
1
一、代谢工程概述
细胞的生命活动是通过活细胞和细胞 群的代谢网络进行的,而代谢网络是由一 系列酶的级联化学反应以特异性的膜转化 系统构成。 对人类的应用而言,活细胞自身固有 的代谢网络的遗传特性并不是最佳的,为 了积累大量的某种代谢产物,就必须要打 破并重建细胞的代谢平衡。
2
代谢工程概念演变 代谢工程又称途径工程,最早由美国加 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Baily J.E. 于1991 年提出的。 随后Stephanopoulos 认为,代谢工程是一 种提高菌体生物量功代谢物产量的理性化方 法。 Cameron 认为代谢工程是动用重组DNA 技术有目的地改造中间代谢的方法。 现在的定义:通过某些特定生化反应的 修饰来定向改善细胞的特性功运用重组DNA 技术来创造新的化合物。
10
③要系统分析代谢流扰动的结果。如果某 个代谢流的扰动对下游代谢流并未能造 成可观察的影响,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处 的节点对上游的扰动是刚性的,相反则 成为柔性的。一般地,在刚性节点处, 不能通过改变上游酶活性来影响下游代 谢流。
11
二、代谢工程的研究内容
代谢工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生物合成相关代谢调控和代谢网络理论; ②代谢流的定量分析; ③代谢网络的重新设计; ④中心代谢作用机理及相关代谢分析; ⑤基因操作。
6
代谢工程研究思路
解析反应体系,找到能反映细胞生理状态的主要 参数; 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组织一个代谢网络的控制设计, 并确定合理靶点以修饰构建特定的物种; 怎样正确评估基因或酶的真实修饰效果,以实施 新一轮的代谢网络修饰直到确立最佳状态,从而取代 普通的定向靶点筛选程序; 代谢工程关注的是代谢途径的组合而单一的反应, 因此必须考察完整的生化反应网络,重视代谢网络和 目标产物的热力学可行性,代谢流及其控制。 代谢工程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强调生化反应途径与 代谢流及其体内条件的控制相关联。
7
代谢工程的首要工作就是利用在广泛而 深入的研究中获得的技术信息进行组合 设计。 将代谢流的定量分析方法与代谢流控制 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在一起,系统、 合理地修饰生物细胞的遗传性状,是代 谢工程的基础。
8
系统研究代谢流及其控制机制包括以下三 大基本步骤 ①建立一种能尽可能多的观察代谢网络并测 定其流量的方法。 为了做到这一点,通常从测定细胞外代谢 产物的浓度入手进行简单的物料平衡。由于一 个代谢途径的代谢流并不等于该途径中一个或 多个酶的活性,所以酶法分析并不能提供代谢 网络真正的代谢流信息,除非相应的酶在体外 分析条件下存在并具有活性。因此,在代谢分 析中,酶法分析常会错误地显示相似数量级的 代谢流,从而导致产生不正确的结论。
9
②在代谢网络中施加一个已知的扰动,以 确定在系统松散之后达到新的稳态时的 代谢流。 常用的扰动方式包括启动子的诱导、 底物流加、特定碳源消除或物理因素变 化等。虽然任何有效的扰动对代谢流的 作用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扰动必须定位 于近邻途径节点的酶分子上。一种扰动 往往能提供多个节点上的相关信息,这 对于精确描述代谢网络控制结构所必需 的最小实验量是至关重要的。
3
4
代谢工程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代谢工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改变某 些途径中的碳架物质流量或改变碳架物质在不 同途径中的流量分布。 典型目标是修饰初级次级代谢,将碳架物 质流导入目的产物的理想载流途径以获得产物 的最大转化率。
(2)扩展代谢途径 在宿主菌中克隆和表达特定外源基因, 从而延伸代谢途径,以生产新的代谢产物 和提高产率。扩展代谢途径还可使宿主菌 能够利用自身的酶或酶系消耗原来不消耗 的底物。 (3)转移或构建新的代谢途 通过转移代谢途径、构建新的代谢途 径等方法来实现。
31
三、代谢工程发展趋势
传统的代谢工程是以代谢网络理论为 基础,以代谢分析和代谢改造为主要手段。 代谢途径的复杂性给检测分析带来不少麻 年代末兴起的逆世纪烦,在某种程度上阻 碍了它的应用。 逆代谢工程
19
细胞对于基质的吸收与产物的释放模型 及分析也是代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物质转运过程的生化基础(如转运 蛋白机制、转运动力学、载体介导转运 中的能量偶连以及细胞转运活性的调节 等)、研究方法、过程控制(如生物工艺过 程中营养和吸收的关系、生物工艺过程 中产物的分泌控制、干扰代谢流的结合 以及转运过程的建模)等。
23
(2)基因操作 利用代谢工程战略修饰改造细胞代谢网络 的核心是在分子水平对基因簇进行遗传操作, 其中最典型的形式包括对靶基因或基因簇的克 隆、表达、修饰、敲除、调控、构建特殊的基 因转移系统以及重组基因在目的细胞染色体上 的稳定整合。 在代谢工程的一些应用实例中,代谢流的 控制和分析也可绕过基因操作,直接通过发酵 和细胞培养的工艺和过程参数控制提高细胞代 谢流,并强制使代谢流流向期望的目标产物。
26
(2) 分析技术 在获得大量生化反应基本数据的基 础上,采用化学计量学、分子反应动力学 和化学 程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先进的计算 机技术,可以进一步阐明细胞代谢网络的 动态特征与控制机理,以确定代谢改造的 思路。这些分析手段包括能准确测定细胞 内代谢网络流的稳态法、展示代谢流控制 过程的扰动法、简化复杂代等提出的的组 合法以及代谢网络优化技术等。
13
节点:网络分流处的代谢产物称为节点。 柔性节点:是指由节点流向各分支的代谢流量分割 率随代谢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去除产物的反馈 抑制后,该分支的代谢流量分割率大大增加。 强刚性节点:是指由节点流向某一分支或某些分支 的代谢流量分割率是难以改变的,这是由产物的 反馈抑制及对另一分支酶的反式激活的相互作用 所致。 弱刚性节点:是指介于前两者之间,由该节点流向 各分支的代谢流中有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其酶 活较高或对节点代谢的亲和力较大,且无反馈抑 制,通过削弱主导分支的酶量或酶活可增加产物 的产率。 柔性及弱刚性节点是代谢设计的主要对象
14
如果代谢网络中各节点同等重要,即对产物 的产量具有相近的影响,则这类代谢网络称 为依赖型代谢网络。依赖型代谢网络的存在 会给代谢工程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果代谢网络的主节点不集中,则可以通过 对代谢的修饰影响目的产物的产量,这类网 络为独立型网络。
15
2 代谢分析
代谢分析是代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涉及代谢流的定量和定向、研究细胞内代 谢物浓度的反应工程方法以及细胞内稳态 流分析等。 代谢流分析是代谢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假定细胞内的物质、能量处于拟稳态, 通过测定胞外物质浓度,再根据物料平衡 计算细胞内的代谢流。
17
代谢中间产物作为生物合成的前体及 能量供应者,转向终产物的碳流的大小将 最终决定终产物的产率。中间代谢产物的 代谢流改变会受到细胞的抑制,并引起胞 内功能的严重改变。传统的代谢工程对中 间产物的生理作用考虑较少,从而使产率 远远达不到所计算的理论最大产率。
18
弹性系数和流量控制系数是代谢控制分 析研究的两个主要指标。 弹性系数揭示代谢物浓度变化对反应速 率的影响程度。 而流量控制系数则为单位酶变化量引起 的某分支稳态代谢流量的变化,用来衡 量某一步酶反应对整个反应体系的控制 程度。 这两个系数相互关联,可直接或间接测定。
16
放射性标记、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的应用使代谢流 分析更简单、方便。通过对细胞在不同情况(如改 变培养环境、去除抑制、增加或减少酶活等)的代 谢流分析,便可确定节点类型、确定最优途径、 估算基因改造的结果、计算最大理论产率等。对 于简单的反应系统,通过对所有的代谢网络的精 准分析及平衡计算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代谢系统,代谢流分 析就显得棘手。
限制活性 的因素 鉴别表型 基因 菌种改造
32
第二章 代谢工程基本理论
1 有关术语
(1) 生物基质要素:构成生物基质大分子池的一类物 质,包括RNA、DNA、 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 物等。 (2)途径是指催化总的代谢物的转化、信息传递和其 他细胞功能的酶促反应的集合。 (3)代谢网络:分解代谢途径、合成代谢途径和膜输送 体系的有序组合构成代谢网络。广义的代谢网络包 括物质代谢网络和能量代谢网络。 (4) 通量: 物质或信息通过途径被加工的速率。
28
5 代谢改造思路
代谢工程研究的重点在于改造代谢网络, 以便生产特定目的代谢产物或具有过量生 产能力的工程菌应用于工业生产。根据微 生物的不同代谢特性,常采用改变代谢流、 扩展代谢途径和构建新的代谢途径三种方 法。
29
(1)改变代谢途径方法 加速限速反应 增加限速酶的表达量,来提高产物 产率。然而限速酶反应的改变可能会给 整个代谢网络带来负面影响。 改变分支代谢途径流向 提高代谢分支点某一分支代谢途径 酶活力,使其在与其它的分支代谢途径 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提高目的代谢 产物的产量。
27
(3) 基因操作技术
在代谢工程中,代谢网络的操作实质上可 以归结为基因水平上的操作。这个过程涉及几 乎所有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 如基因和基因簇的克隆、表达、调控,DNA 的杂交检测与序列分析,外源DNA的转化, 基因的体内同源重组与敲除,整合型重组DNA 在细胞内的稳定维持等。 代谢工程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前 提就是外源基因在所有生物物种(包括人体) 中转化和表达的可行性,而这种可行性又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载体和基因表达调控元件 的开发。
24
(3) 效果分析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的代谢设 计和基因操作往往并不能达到实际生产所 要求的产量、速率或浓度,因为大部分实 验涉及的只是与单一代谢途径有关的基因、 操纵子或基因簇的改变。然而通过对新途 径进行全面的效果分析,根据由初步代谢 操作所构建出来的细胞所表现出的限制与 缺陷,可以作为新一轮实验的改进目标, 如此反复进行遗传操作即可获得优良物种。
12
1 代谢网络理论
代谢网络理论把细胞的生化反应以网络 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考虑。细胞代谢的网 络由上万种酶催化的系列反应系统、膜 传递系统、信号传递系统组成,并且既 受精密调节,又彼此互相协调。 各种代谢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 作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一套完整、 统一、灵敏的调节系统。
代谢工程
1
一、代谢工程概述
细胞的生命活动是通过活细胞和细胞 群的代谢网络进行的,而代谢网络是由一 系列酶的级联化学反应以特异性的膜转化 系统构成。 对人类的应用而言,活细胞自身固有 的代谢网络的遗传特性并不是最佳的,为 了积累大量的某种代谢产物,就必须要打 破并重建细胞的代谢平衡。
2
代谢工程概念演变 代谢工程又称途径工程,最早由美国加 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Baily J.E. 于1991 年提出的。 随后Stephanopoulos 认为,代谢工程是一 种提高菌体生物量功代谢物产量的理性化方 法。 Cameron 认为代谢工程是动用重组DNA 技术有目的地改造中间代谢的方法。 现在的定义:通过某些特定生化反应的 修饰来定向改善细胞的特性功运用重组DNA 技术来创造新的化合物。
10
③要系统分析代谢流扰动的结果。如果某 个代谢流的扰动对下游代谢流并未能造 成可观察的影响,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处 的节点对上游的扰动是刚性的,相反则 成为柔性的。一般地,在刚性节点处, 不能通过改变上游酶活性来影响下游代 谢流。
11
二、代谢工程的研究内容
代谢工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生物合成相关代谢调控和代谢网络理论; ②代谢流的定量分析; ③代谢网络的重新设计; ④中心代谢作用机理及相关代谢分析; ⑤基因操作。
6
代谢工程研究思路
解析反应体系,找到能反映细胞生理状态的主要 参数; 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组织一个代谢网络的控制设计, 并确定合理靶点以修饰构建特定的物种; 怎样正确评估基因或酶的真实修饰效果,以实施 新一轮的代谢网络修饰直到确立最佳状态,从而取代 普通的定向靶点筛选程序; 代谢工程关注的是代谢途径的组合而单一的反应, 因此必须考察完整的生化反应网络,重视代谢网络和 目标产物的热力学可行性,代谢流及其控制。 代谢工程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强调生化反应途径与 代谢流及其体内条件的控制相关联。
7
代谢工程的首要工作就是利用在广泛而 深入的研究中获得的技术信息进行组合 设计。 将代谢流的定量分析方法与代谢流控制 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在一起,系统、 合理地修饰生物细胞的遗传性状,是代 谢工程的基础。
8
系统研究代谢流及其控制机制包括以下三 大基本步骤 ①建立一种能尽可能多的观察代谢网络并测 定其流量的方法。 为了做到这一点,通常从测定细胞外代谢 产物的浓度入手进行简单的物料平衡。由于一 个代谢途径的代谢流并不等于该途径中一个或 多个酶的活性,所以酶法分析并不能提供代谢 网络真正的代谢流信息,除非相应的酶在体外 分析条件下存在并具有活性。因此,在代谢分 析中,酶法分析常会错误地显示相似数量级的 代谢流,从而导致产生不正确的结论。
9
②在代谢网络中施加一个已知的扰动,以 确定在系统松散之后达到新的稳态时的 代谢流。 常用的扰动方式包括启动子的诱导、 底物流加、特定碳源消除或物理因素变 化等。虽然任何有效的扰动对代谢流的 作用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扰动必须定位 于近邻途径节点的酶分子上。一种扰动 往往能提供多个节点上的相关信息,这 对于精确描述代谢网络控制结构所必需 的最小实验量是至关重要的。
3
4
代谢工程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代谢工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改变某 些途径中的碳架物质流量或改变碳架物质在不 同途径中的流量分布。 典型目标是修饰初级次级代谢,将碳架物 质流导入目的产物的理想载流途径以获得产物 的最大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