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B型超声诊断仪扫描原理a
课题二B型超声诊断仪的操作使用课件

仪器校准
根据仪器使用说明,进行 必要的校准操作,以确保 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清洁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布料 ,对仪器的表面和探头进 行清洁,保持仪器处于良 好工作状态。
患者准备与检查
患者信息核对
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 别等信息,确保与将要进 行的检查相符。
检查部位准备
根据检查需要,协助患者 采取适当的体位,并确保 检查部位暴露良好。
政策支持推动发展
政府对医疗设备产业的政策支持将进一步推动B型超声诊断仪行业 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患者沟通
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 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 情绪,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
图像获取与处理
探头选择与放置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当 的探头,并将其放置在适当的部
位。
图像获取
通过调整仪器参数,如增益、深度 、焦点等,获取清晰、准确的图像 。
图像处理
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如 增强、测量、标注等,以便于分析 和诊断。
CATALOGUE
B型超声诊断仪的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与保养
清洁仪器表面
保持仪器干燥
每天使用后,用柔软的湿布擦拭仪器 表面,保持清洁。
避免仪器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以免造 成电路故障或内部部件损坏。
检查电缆和连接
确保所有电缆和连接都完好无损,没 有破损或松动。
常见故障排除
显示屏问题
检查显示屏是否正常点亮,如有 问题,检查电缆和电源是否正常
远程诊断与会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B型超声诊断仪可以实现远程诊 断与会诊,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个性化与智能化
B型超声成像诊断仪V

第5节 B型超声成像诊断仪B型超声显示影像真实、直观,而且可以实现实时动态成像显示,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接受,因此,虽然B型超声波成像诊断仪临床应用历史不长,发展却非常迅速,目前在各级医院应用极为广泛。
本节对几种应用较广又具代表性的B型超声成像诊断仪的工作原理作一扼要介绍。
一、机械扇形扫描B超仪超声波束以扇形方式扫查,可以不受透声窗口窄小的限制而保持较大的探查范围。
比如对心脏的探查,由于胸骨和肋骨的阻碍,就只宜用扇形扫描B型超声波诊断仪进行。
由于心脏运动速度快,为了实现实时动态显示,要求用于心脏探查的扇形扫描B型诊断仪具有较高的成像速度,一般在每秒30帧以上,同时应具有足够的探查深度和适量的线密度。
产生高速机械扇形扫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其一是单振元曲柄连杆摆动法,其二是风车式多振元(3个或4个晶体换能器)旋转法。
1.摆动式扇扫B超仪摆动式扇扫B超仪探头利用直流电机或步进电机驱动,通过凸轮、曲柄、连杆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返摆动,从而带动单个晶体换能器在一定角度(30°~90°之间)范围内产生扇形超声扫描,由于用于收发超声的晶体换能器在工作过程中是往返摆动的,因此它不能像A超探头那样直接与人体接触,而需通过某种声媒质来传递超声,通常这种声媒质为蓖麻油。
这样既可以使换能器自由运动,又保证了探头发射超声能量能有效地传送。
一种典型的高速机械扇形扫描B型超声诊断仪电原理方框图如图7-14所示。
同步发生器控制整机的同步工作,同步信号频率通常为3~4kHz(即探头发射脉冲的重复频率),当帧频一定时,同步信号频率的高低决定了扫描的帧线数。
例如,当同步信号频率取3kHz,帧扫描频率取每秒30帧,则每帧图7-14 机械扇扫B超仪原理框图扫描线为100根。
适当加大同步信号的频率,在帧扫描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每帧的扫描线数可以做得更高,从而使扫描线密度加大,影像的清晰度提高。
第5B型超声诊断仪扫描原理b课件

问题1
如何产生 扇形扫描?
2020/6/18
方案 延迟
在激励脉冲到达超声换能器各个阵元之前,依
次延迟一个固定的很小的时间间隔
则各阵元上所产生的声脉冲的传输也获得相应 的延迟。
发射波叠加波束方向与法线之间就有一个偏向
角 。
2020/6/18
2020/6/18
合成波阵面
阵元
123
2020/6/18
相控阵发送电路原理
• 超声相控阵发送电路由4个部分组成:
– 1. 偏向角参数发生器 – 2. 相控信号发生器 – 3. 延时电路和发送聚焦电路 – 4. 激励单元
2020/6/18
去阵子1
激励 单元
去阵子2
激励 单元
去阵子32
激励 单元
激
励
单4 元
来自 ROM
延时 聚焦
延时 聚焦
激励 脉冲
叠加 波束 方向
单一阵元
n 波阵面
2020/6/18
合成波阵面
法 线
单一阵元
波阵面
阵元 1 2 3
n
激励 脉冲
2020/6/18
法 线
单一阵元
波阵面
合成波阵面
123
n 阵元
2020/6/18
激励 脉冲
• 问题
– 假设扫描线为128条,扇形扫描范围为72º; – 如果扫描线均匀分布,则对应的延时有多少个
• 在接近体表处采用小孔径,即用较少的接收阵元 ;
• 随着距离的增加,分段增加接收回波的阵元数。
2020/6/18
接受时 的振子
声束中心轴
孔径
2020/6/18
0~2cm
一、B型超声诊断仪器原理调试与维修_PPT课件

1)相干图像技术
回波信息中含有振幅和相位的信息,通常使用的超声成像技术 只利用了振幅的信息,而丢失了相位的信息。高技术的超声仪 器则应用了相位的信息。
要利用接收波束的相位信息,必须保证波束的相干性,采用专 门的方法校正波束间的相干性,使同一目标在不同波束中的相 位是一致的。
依靠波束的相干性,可以用不同的线性迭加得到不同的组合波 束。它们都可达到提高空间分辨力的效果。同时每次激发可以 产生两条组合波束,因此时间分辨力也提高1倍。
返回目录
超声的成像特点
(1)超声波为非电离辐射,在诊断用功率范 围内对人体无伤害,可经常性地反复使用。
(2)超声波对软组织的鉴别力较高,在对软 组织疾患诊断时具有优势。
(3)超声成像仪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超声影像
超声影像
超声影像
超声影像
超声影像
超声影像
超声影像
目前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发展趋势
2.超声图像在高分辨率和高速成像
利用信号处理技术使小肿瘤能早期发现; 利用相干成像技术,通过声束成形和相位矫正获得优
质的图像; 多道、多束或多频技术的应用,可分别提高图像的分
辨力,提高帧频或抑制旁瓣; 两维阵列超声探头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超声的两维
聚焦以提高图像的质量,而且可以用于实时的三维成 像; 高频高分辨力探头使血管腔内超声应用得到发展及超 声衍射伪像的校正等。
绪论
五、超声技术发展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发现正、负压电效应。 1912年,英国TITANIC号客轮撞冰山沉没,数千人丧生,酿惊世
惨案。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猖狂,盟国损失惨
重。·1921年,声呐(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简称SONAR) 用于探测水下潜艇。 1928年,出现超声金属探伤技术,频率达MHz级,波长仅mm级。 使声波方向性好,探测精确。 40年代,探伤技术用于医学,制成A型超声诊断仪。 50年代,相继制成M型超声心动图仪,连续波超声多普勒诊断仪。 压电陶瓷换能器开始应用。
B型超声诊断仪扫描原理

f64
偏 向 角 参 数 发 生 器
1
来自中央控制器 (ROM)
1.偏向角参数发生器
相控阵扫描电路共产生128条扫描线,而单 侧只有64条。所以只需要64个不同的频率 的振荡器,就可以得到64个不同的等差延 迟时间(1、2、、64)和相应64个不同 的偏向角度(1、2、、64)。
延迟线 (Delay Line)
模拟延迟线
可变延时电路
选通译码 接通开关 延迟量 CBA 000 001 0 1 0ns 10ns
010
011 100 101 110
2
3 4 5 6
20ns
30ns 40ns 50ns 60ns
动态电子聚焦(Dynamic Focusing)
w D
d
W( 6 dB )
声学聚焦(Acoustics Focusing)
声透镜法 振元排列
二次曲面型 振元排列
未聚焦 凹面振子聚焦
电子聚焦技术(Electronic Focusing)
发射脉冲
回波
延迟线
延迟线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计算各个振元的延迟时间,假设:
振元为 n=8 焦距 F=35mm 振元之间的距离 b=1.0mm 振元距中心的距离为
n
阵元
激励 脉冲
问题
假设扫描线为128条,扇形扫描范围为72º ; 如果扫描线均匀分布,则对应的延时有多少个? 分别是多少?
声束的聚焦(focusing)
B超超声设备成像原理培训讲义

用机械方法摆动或转
动换能器以实现超声 束在扫查平面内作扇 形扫查的方式。
旋转式扇扫B超仪 采用4个(或3个)性能相同 的换能器,等角度安放在一 个圆形转轮上,马达带动转 轮旋转,每个换能器靠近收/ 发窗口时开始发射和接收超 声波,各换能器交替工作。
旋转式探头,扫描均匀,噪声和振动小,寿命远比摆动 式长。
超声设备成像原理
知识重点
§典型超声设备的成像原理
A型超声 M型超声 B型超声 D型超声 C型超声 F型超声
§医用超声设备的主要参数
分辨力 超声工作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 帧频 灰阶 动态范围
第五节 B型超声成像
一、机械扇形扫描B超仪
• 超声波束以扇形方式扫查,可以不受透声窗口窄小
的限制而保持较大的探查范围。
叫做相控阵扫描。
2.仪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偏向角参数发生器用于在半个帧频周期内, 等时差地产生若干个不同周期的序列脉冲 ,
相位控制器用来把偏向角参数转换成相控 阵的触发信号。 触发信号控制各路脉冲激
励器,产生激励脉冲分别加于探头各压电 振元,各振元产生超声波发射。
发射间歇时,各振元的回波信号,通过 接收延时电路合成为一路送往接收放大 电路处理后进行调辉显示。接收延时电 路包含了聚焦延时和方向延时,因为发 射时各路激励脉冲接受了方向延时和聚 焦延时,必须给予相应的时间补偿,才 能保证在接收放大电路同相合成。
3.相控阵扇扫与机械扇扫2种方式的比较
机械扇扫B型超声波诊断仪,具有较好的柱状声束, 容易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与影像分辨力,波束控制电 路简单,成本低。缺点是机械式探头制作要求严格、 工作噪声强、重量较大,探头寿命短。振元不能直 接与被检者贴近,受肋骨的影响略大。
相控阵扇扫B超仪,没有机械噪音,探头寿命长,重 量轻。缺点是波束副瓣大,干扰严重,分瓣力受影 响;探头晶阵切割精细,整机线路复杂,成本高。相 控阵扇扫方式已占据主导地位。
b型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 工作原理 • 垂直偏转板加慢扫描(锯齿)电压,水平偏转板加 调制扫描电压.回波电脉冲放大检波后加在显象管 栅极上调制水平扫描线的亮度,即可在光屏上看到 深度方向一组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图形. • 基本结构? • •
M型超声心动图片
第五节 超声多普勒诊断仪简介
• 一.Doppler效应 • 发声体与接收者有相对运动时,接收者接收到的 频率与发声体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 • 声速方向与运动方向同一直线: • f=(c±v)f0/(c-+u) f0发射频率; f为接收频率. • 声速方向与运动方向有夹角: • f=(c±vcosθ1)f0/(c-ucos θ2) • C:声速 u: 发声体运动速度 • v: 接收者运动速度
多普勒效应
频率随波源与观测者运动而改变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 二.多普勒频移公式: • fD=2vf0cosθ/c • fD =f-f0 • 设法测出fD,可求出运动速度V •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 特点: 在B型图像上叠加血流速度信息,流速快 慢用不同颜色标记. • 红色: 血流方向向外; 蓝色:血流方向向内; • 绿色及亮度:表示血流速度分布的分散程度. • 黄色:流向朝外速度分散 • 青色:流向朝内速度分散 • 配湍流声响
1.王磊,冀敏.医学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3 2.陈亚珠,黄耀熊.医学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5 3. 吉强,洪洋.医学成像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3 4.谢谢!二 B超结构框图
三. B型超声显像仪的工作原理
• 由垂直\水平扫描电路发出的信号分别加在显象 管的垂直/水平偏转板上,形成均匀光栅. • 超高频脉冲信号加在探头上,发出的脉冲超声细 束沿体表直线移动,同时探头接收回波脉冲. • 回波电脉冲经放大,检波,深度补偿后按顺序加 在显象管的栅极,调制光屏上深度扫描线上对应点 的亮度,形成自上而下的光点群,同步脉冲使探头的 发射\深度扫描\栅极回波三信号同步,若扫描线足 够多,帧频足够大,即可在光屏上显示一幅断面图像.
B型超声诊断仪工作原理初探

B型超声诊断仪工作原理初探作者:郝国防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13期摘要:当前,超声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测中,超声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和在不同界面反射明显的特性制成的,了解和掌握超声诊断仪的工作原理,对于医学影像的观察和病理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超声波;压电效应;高频振荡电路早在1842年,奥地利医生杜西客就开始利用超声技术扫描人的脑部结构。
直到20世纪60年代,超声波开始被应用于人体腹部器官的探测,随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超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及基础医学的研究等方面。
超声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探测人体内部情况的仪器。
我们知道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其本质与波完全相同,在空间传播过程中也完全遵守波的运动规律,因它的频率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不会引起人的听觉。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固体和液体中穿透能力强及在不同物体界面反射明显等特性,超声诊断仪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以上特性制成的。
一、超声诊断仪基本构成超声诊断仪通常是由高频信号发生器、探头、回声信号处理器、回声信号显示器和电源五个基本单元构成。
超声诊断仪的探头相当于一个换能器,它是利用晶体材料的压电效应,把高频交变电压信号转变为超声波射出,同时,又能把接收到的超声波回波转变为高频交变电压,输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回波的信息。
探头向人体内以脉冲的形式断续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间歇期可以接收人体内部各个界面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超声波诊断仪就是利用反射回来的回波携带的信息,获得人体内部各部分反射面的相关信息。
高频信号发生器是一个高频振荡电路,用于为超声波探头提供高频交变电压。
探头接收回波产生交变电压,由于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时的能量损失,致使探头产生的交变电压非常微弱,这个微弱的信号需要经过回声信号处理器进行放大,然后,在显示器上才能显示出回波的波形或图像。
二、B型超声诊断仪的工作原理B型超声诊断仪(简称B超)在医学检测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B型超声诊断仪工作时,超声波束按固定方向扫查,并与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形成二维切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延 时 时 间
A
B
振元 1 8
延迟时间与波束偏角
微角扫描过程 扫描顺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3 … 第57次 波束偏角 奇数场A 振元1~8 振元2~9 振元3~10 3 10 … 振元57~64 +α 偶数场B 振元1~8 振元2~9 振元3~10 3 10 … 振元57~64 -α
微角扫描的有什么缺点?
超声波束的扫描、聚焦和控制
Scanning, Focusing & Controlling For Ultrasonic Beam
为什么要多振元组合发射?
原因——辐射面积小,对超声扩散角的影响 辐射面积小, 原因 辐射面积小 例如:对于圆形辐射器而言, 例如:对于圆形辐射器而言,其发散角为
θ1 = arcsin 1.22 = arcsin 0.61
假设:振元为128个,8个振元组合发射
将振元分成A、B两个部分; A、B同时开始扫描,由于间隔较远,波束 互相干扰的可能性较小; 这种方法可以使帧频提高一倍。
本节课小结
1. 2.
电子线阵扫描是以振元组合方式进行的; 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声束 的间隔,从而改变图像的质量(b,b/2, b/4,…); 电子线阵扫描的核心器件是电子开关电路。
轴线的夹角; a、b分别为矩形振元的长和宽
结论:振元的尺寸越小、面积越小,波束 结论: 的扩散角越大,波束的指向性越差。 这势必影响仪器的横向分辨力,从而导致 反射能量的减弱,使灵敏度降低。 因此,在现代的超声仪器中常常将多个振 元组合应用。
多振元组合发射带来的问题
——辐射面积,对超声近场的影响 辐射面积, 辐射面积 辐射面积加大, 辐射面积加大,超声近场也增大
…
微角扫描
设有一个N个振元的线阵换能器。 将一幅图像分奇(A)、偶(B)两场进行扫描。 奇(A)场相对于中心线有一微小的偏角+α,可得N 条偏角为+α 的扫描线; 偶(B) 场相对于中心线有一微小的偏角-α ,可得N 条偏角为-α 的扫描线。 两场扫描可得2N条扫描线。
扫描方向
1 2 3 4
N
A1 A2
微角扫描(A场)示意图来自扫描方向1 2 3 4
N
B1 B2
微角扫描(B场)示意图
扫描方向
1 2 3 4
N
A1 A2 B1 B2
微角扫描示意图
如何产生偏角?
设总振元数 N=64 选取8个相邻的振元,按照一定的时差 ∆τ 被同 一脉冲激励,根据惠更斯原理,波束产生偏角 α。 奇数场和偶数场延迟相反。
m1
m2 探头
d
(n-m+1)d
问题? 问题?电子开关的相关知识 14051B 多路电子开关14051的原理和应用 实现电子扫描的工作过程
几种扫描方式
对振元不同顺序分组激励,可以形成不同 的发射波束扫描。
组合顺序扫描 组合间隔扫描 微角扫描
组合顺序扫描
振子驱动定时信号 电子开关 超声脉冲发生器 1 b 2 3 4 5 6 7 8 N 振子
m1 m2 m3
b
扫描
每 n 个扫描一次
电子开关顺序切换方式 将m(这里 m=4 )个振元构成一个组合, 接入发射/接收电路的振子 使之分时组合轮流工作,从而产生合成超 声波束发射和接收
组合顺序扫描工作过程 发射/接收顺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 第n次 工作振元 1~4 2~5 3~6 4~7 … (n-4+1)~n 声束中心 振元2、3中间 振元3、4中间 振元4、5中间 振元5、6中间 … (n-2)、(n-1) b b b 波束位移
3.
课后思考题 1. 矩形振元 ×b)的横向分辨力 矩形振元(a× 的横向分辨力 的横向分辨力b 可以由扫描方式提高, 可以由扫描方式提高,但是纵向 如何改变? 如何改变? 2. 电子线阵扫描的单片机控制的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d
其中:θ1为半扩散角, 其中: 为半扩散角,
λ
λ
d
d为振元的辐射面直径, 为振元的辐射面直径, λ为媒质的波长。 为媒质的波长。
a Y s X
b L
对于矩形振元,其声束垂直和水平的扩散角与边长 的关系:
α = 2arcsin
其中:
λ
a
,
β = 2arcsin
λ
b
α、β分别为为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与中心
波束与显示光栅在空间位置上不一一对应,图 像存在一定的畸变; 远场可能产生波束的交叉,探测深度需要注意。
飞越扫描
问题的提出:
当扫描线较多时,成像一幅图像的时间较长, 也就是帧频会降低,影响实时显示效果。
1 2 3 4
n
1 2 3 4
n
飞越扫描过程 扫描顺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 第57次 发射振元A区 1~8 2~9 3~10 … 57~64 发射振元B区 65~72 66~72 67~74 … 121~128
问题? 问题? 如何降低超声近场的长度? 如何降低超声近场的长度?
电子线阵的扫描如何进行?
电子线阵 Electronic Linear Array 由多个压电振元成线阵 或弧形排列构成的,发 射时在控制信号的作用 下,各振元按一定的方 式被分组组合激励,产 生合成波束发射。
电子开关选通单元 CRT
…
组合间隔扫描—2
进一步提高图像清晰度,将扫描线密度提 高到4倍。 本例子中,m = 3,m+1=4 扫描结果声束的间距为 b/4
b 1 1 2 3 4 2 3 4 5 6 7 n
b/4
组合间隔扫描-2 工作过程
发/收顺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 发射振元 1~3 1~3 1~3 1~4 2~4 … 接收振元 1~3 1~4 2~4 2~4 2~4 … 声束中心 振元2中心 2、3间b/4处 2、3间b/2处 2、3间3b/4处 振元3中心 … b/4 b/4 b/4 b/4 波束位移
第五讲 B型超声诊断仪扫描原理 型超声诊断仪扫描原理
Principle of Type B Ultrasonic Diagnostic Scanner
卢广文 南方医科大学 2007年12月
Contents
1 2 3 4 5 3 超声波束的发射、聚焦和控制 超声回波的接收和与处理 数字扫描变换器 系统控制 仪器实例
…
b
组合顺序扫描方式是线阵探头和凸形探头 均可采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扫描方式。 这种扫描方式的优点是,
① 实现了电子扫描; ② 多元组合发射可以保证功率,提高灵敏度。
但是,组合顺序扫描方式发射所获得 的图像质量不高。 假设换能器总长为100毫米,振元数 n=64,并设每次由 m=5 个振元发射,则一 帧图像总共才有60条扫描线,每厘米宽度 仅6线,线间位移量 b 约为1.5毫米。 这样的声像图分辨力和清晰度都不高, 图像质量是很差的。
摆动方向
1 2 3 4 5
n
1
1
2
1 2 3 4 5
n
3
4
振元线性排列
扇形扫描
n
1
复习问题? 复习问题? 1.两条扫描线间隔的时间和那些参数有关? 两条扫描线间隔的时间和那些参数有关? 两条扫描线间隔的时间和那些参数有关 条扫描线完成的时间决定了什么时间? 2.n 条扫描线完成的时间决定了什么时间?
组合间隔扫描—1
设总振元为n,子振元分两组:一组为m, 一组为m+1。 本例子中,m = 5,m+1=6 扫描结果声束的间距为 b/2
组合间隔扫描-1 工作过程
发/收顺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 发射振元 1~5 1~6 2~6 2~7 3~7 … 接收振元 1~5 1~6 2~6 2~7 3~7 … 声束中心 振元3中心 振元3、4中间 振元4中心 振元4、5中间 振元5中心 … b/2 b/2 b/2 b/2 波束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