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0小学艺术教育

06230小学艺术教育
06230小学艺术教育

小学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一席之地

一、知识点

1、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P3

2、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在《诗人和白日梦的关系》艺术中认为,艺术起到了幻想与白日梦的关系。P8

3、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认为,在人类的种种发明中,有两件事情是困难的,一是政治的艺术,二是教育的艺术。P16

4、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在《诗人和白日梦的关系》艺术中认为,艺术起到了幻想与白日梦的关系。P8

5、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冶高尚的高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P6

6、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说:“一切的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克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作出自身的贡献。★★★★★★P10

7、1994年国务院副总理岚清指出:“不仅小学、初中要开好音乐、美术等课程,高学也应该开设艺术欣赏课。”P6

8、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在《美学》一书中说:“艺术的任务和目的就在于把一切在人类心灵中占地位的东西都拿出来提供给我们的感性、情感和灵感。”★★★★★★P9

9、法国画家塞尚(1839-1906)把艺术比喻为“X光透视”,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探求追索世界深层和在的真实本质。★★★★★★P9

10、1952年,教育部颁发《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P2

11、赫胥黎认为“必须使学生不仅受到最好的科学教育,而且也受到最好的艺术教育。”★★★★★★P13

12、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P16

13、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在人类的种种发明中,有两件事情是困难的,一是政治的艺术,二是教育的艺术。”P16

14、丰子恺认为“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P8

15、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认识和知识的堆集。”P12

16、1986年新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春天。P5

17、1993年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第二个春天。P6

18、1986年国家教委成立第一个主管普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艺术教育处。P5

19、德国哲学家珊·朗格认为,人类的生命形式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有机统一体、运动性、节奏性、生长性。★★★★★★P10

20、学校艺术教育是通过改造旧教育与学联起步的。P2

21、1989年国家教委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

22、美国已颁布了《国家艺术教育标准》★★★★★★

23、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二、名词解释

1、艺术教育:教师(或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开发和运用音乐、美术和其他课程容中的艺术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简答

1、20世纪7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中小艺术教育取得了哪些成绩?19-20

(1)建立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

(2)制定了一列的指导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法规和文件;

(3)改变了中小学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状况;

(4)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学艺术教育优秀教师;

(5)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声有色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

(6)编写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中小学艺术教材。

2、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1

(1)中小学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不健全; (2)有的开课率很低;(3)艺术师资缺额大,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4)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真正投入的少,教学设备奇缺;(5)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

科学,不全面;(6)教学水平不高。

3、获得艺术教育的一席之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1)学校艺术教育的起步的阶段:改造旧教育与学联(2)学校艺术教育的停滞、被破坏阶段:美育地位的动摇与丧失(3) 学校艺术教育的复与建设:地位的再确立与步入正轨(4)学校艺术教育的繁荣和发展:高度的重视与丰硕的成果

四、论述或综合应用

1、请分析艺术教育为什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7-20(1)人需要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2)人需要艺术,培养人的教育也需要艺术(3)机遇与挑战

第一章艺术教育的的两大顽症

一、知识点

1.学校美育的最主要容和途径是艺术教育★★★★★★

2.“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是指缺少艺术的特点

3.成功的艺术教育必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为标志

4.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审美的价值★★★★★★

5.艺术教育的本质特征突出表现为艺术的特点

6.艺术教育与智育相比,偏重于感性思维的激发。不属于感性思维有情感、创造性、概念、想象哪个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核心因素概念★★★★★★

8. 真正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与教育结果相比,其教育过程更能给人以快乐和享受★★★★★★

9. 在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中,艺术教育存在着德育化和智育化的倾向。这就是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现象。P23

10. 艺术价值主要表现于其审美的价值,而非求真、求善的价值。

11. 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或所有学生的,以提高每一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为主要目的基本素质教育。★★★★★★

12.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13.艺术教育偏重于感性思维的激发

14.中小学生学习艺术的主要动力是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15、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应该是一种专业的艺术素养教育

16、审美的、艺术化的艺术教育之所以具有智育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它能有效地减轻智育本身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压力。

17、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与专业化是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两大顽症。

18、不管怎样,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仅仅抽取出最具艺术代表性的音乐和美术作为中小学的教学容是不够的。

19、艺术课备受学生喜爱,首先是因为艺术能给人以愉悦的体验★★★★★★

20、

二、名词解释

1、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在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中,艺术教育存在着德育化和智育化的倾向。艺术教育没有

艺术自身的目的。P23

2、艺术教育的专业化指把艺术教育的重点放在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上,有的甚至把艺术教学等同于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把

对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当成小学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很少参与艺术活动,缺乏艺术体验,没有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P43

3、艺术教育的辅德功能艺术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出思想政治与道德方面的教育作用,但是它的主要目的不是进行思想

政治道德教育,德育只是艺术教育的辅助性功能。P25

4、艺术教育的“三不像”★★★★★★一些教师把艺术课程容当成德育、智育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德育、智育的方

法,没有突出艺术教育的特点,以至于审美教育不像审美教育;德育不像德育;智育不像智育。P42

三、简答

1、在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中,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主要表面在哪些方面?P23

答:(1)艺术教育的德育化(2)艺术教育的智育化

2、请举例指出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P47

答:(1)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受到片面的重视(2)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没有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3)牺牲大部分学生失去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机会

3、请写出6个课外艺术活动的名称

答:(1)博才小学师生庆祝元旦的文艺晚会(2)六二班学生爬山欣赏大自然美景(3)六一班参加全市的音乐比赛(4)五二班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艺术珍品(5)五二班学生参观秋季菊花展览(6)树人中学师生庆祝教师的文艺汇演

四、论述或综合应用

一个长期困扰着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是,把艺术教育等同于或者附属于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把艺术视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手段。你觉得应该如何做才有利于改变这种艺术教育德育化的倾向?★★★★★★P24-33

要点:

(1)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2)艺术教育具有德育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与道德水平;(3)认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的条件性,即必须通过审美教育这个中介环节;(4)艺术教育不能忽视审美的因素,不应直接追求德育的效用;(5)要重视研究艺术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及与德育的关系。

第三章艺术教学的三条原则

一、知识点

1、艺术教学原则是指导艺术教学实践的原则,是属于艺术教学所独有的原则。★★★★★★65

2、三条艺术教学原则,是从教学容的有机联系、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过程与结果的优化等三个不同角度,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艺术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而相应提出,可以说它们是一种“实践性”原则。66

3、艺术教学的参与原则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艺术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难有真正的艺术教学。67

4、中小学艺术教学不能主要采用所谓的“听讲”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因为这种“听讲”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学生的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属于听觉上的、比较被动的参与,他不能成为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67

5、学生的艺术兴趣也不可能在道德说教或逻辑推理中产生,其主要的途径还是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之中,切身获得对艺术的审美体验,而“听讲式”教学方法由于不可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全身心参与艺术教学过程的机会,因而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69

6、教育者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70

7、艺术教学遵循参与原则,只要能给学生的艺术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好地条件,就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72

8、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74

9、学生发自心地、自觉自愿地参与式主动参与。76

10、主动参与一般是创造参与,促动参与一般是模仿性参与。77

11、遵循参与原则进行教学时应如何处理和协调好动与静、师与生、主动与被动、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81

12、愉悦是艺术审美体验的结果,享受艺术愉悦的途径便是对艺术进行审美体验,而不是尝一尝看它合不合口味。89

13、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他们充分感受艺术的愉悦,这既是艺术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中小学艺术教学的目的之一。87

14、教师是不可以轻易地给学生下否定结论的,以避免学生丧失自信心,体验挫折感。90

15、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1790-1866)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91

16、教师不要只是试图让学生相信艺术的愉悦存在于前面的一个什么地方,而现在的学习仅仅是为将来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作准备。90

17、艺术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多少和高低,不应成为衡量学生艺术课学习好坏的主要标准,而应通过观察学生对艺术的而投入程度,以及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和想像力的发挥来加以评价。90

18、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仅仅抽取出即使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音乐和美术作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容是不够的 95

19、音乐、美术、诗三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97

20、受雷默教授的“综合审美教育”思想的影响,美国部分学校的艺术教育采用了把各种艺术学科结合起来的综合艺术教学形式,即利用绘画、音乐、舞蹈、刺绣以及其他不同艺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去启发学生。98

21、联教育革新家舍吉宁的音乐教学实验无疑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把各种门类的艺术融合起来教给学生,首先启发他们对艺术的一般兴趣,不失为一条对所谓“艺术天分不高”的学生培养的好途径。100

22、提出艺术教学的融合原则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那种单调、机械的教学形式。105

23、在美国,中小学教育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既艺术教育向普通学科渗透。(艺术同广泛的文化领域都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106

24、在遵循艺术教学的融合原则方面,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课外、校外艺术活动以及整个社会文化大环境。105

25、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形成并流传,是充分“研究了人”的结果。101

36、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37、真正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与教育结果相比,其教育过程更能给人以快乐和享受

38、中小学艺术教学的融合原则指运用各种教育与艺术形式所能提供的手段与方法,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其他艺术课程或者某一门课程的其他容,有效提高艺术教学效益,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全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39、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40、中小学艺术教学过程主要是一个教师启发和指导学生参与体验艺术的过程★★★★★★

41、前联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大基础,为取得二者的平衡,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学校教育,如果缺乏这种平衡,它就没有资格称为普通教育。★★★★★★

42、.艺术学习的途径主要不是模仿,而是自身的参与和体验★★★★★★

二、名词解释

1、促动参与★★★★★★

通过外界因素的激发,主要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诱导,来促使学生才能与,是促动参与。

2、活动胜于产品★★★★★★。80

在现代艺术思潮中有所谓“活动胜于产品”之说,就是把重点放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上,而不是强调所完成作品的完美性。

3、融合原则94

是指运用各种教育与艺术形式所能提供的手段与方法,在某一艺术课程或该门艺术课程的某一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其他艺术课程或该门艺术课程的其他方面的容,以便和有效地提高艺术教学效益,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4、美育的立体化原则 102

杜卫提出了美育的立体化原则。美育不同于其他专业性强的学科教育,应该表现出综合性的特点,并具体在音、美教学中试行音乐、美术、文学、和影视四者结合的教学法。

5、艺术教学原则65

艺术教学原则是指导艺术教学实践的原则,是属于艺术教学所独有的原则。

6、综合审美教育98

这一概念是雷默教授提出的。他所指的综合审美教育关心的主要是所有艺术共用的行为畴。他认为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节的要素,加以艺术地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P98 7、参与原则 70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8、艺术教学的愉悦原则★★★★★★

艺术教学的愉悦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保持良好的心境,使学生和自己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双方获得美感的满足,学生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主动进行艺术审美活动,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9、听讲式艺术教学66

在艺术教学中,教师不停地讲解,学生一味地静听,教师手舞足蹈,学生却难得一动,教师情绪激动,学生难得开心。总之,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

三、简答

1、简述艺术教学的三条原则

参与原则、愉悦原则、融合原则

2、艺术教学的参与原则需要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P73

(1)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2)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3)要处理好主动与促动的关系(4)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5)要处理好艺术设施与精神氛围的关系

3、怎样遵循艺术教学参与原则。73

艺术教学遵循参与原则,关键是既要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的艺术活动过程,又能巧妙地把艺术教学目标融入其中。具体说,首先,艺术教学要把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学生全身心参与的积极活动过程,并尽可能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受既外显于操作性的行为之中,又化于心灵体验之中,又化于心灵体验之中。其次,艺术教学要为学生主动参与和即兴创造提供氛围里被动地兜圈子,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

再次,艺术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艺术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参与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活动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学习掌握了有关的艺术基本知识以及欣赏表现技能。

4、简述主动参与与促动参与二者关系。76-77

主动参与和促动参与既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又是结果与原因的关系,没有促动就很难有主动,没有主动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促动。(促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也是有一定关联的,促动参与式包含了一定的主动艺术因素的被动参与。)

主动参与一般是创造参与,促动参与一般是模仿性参与。(被动参与则一般是机械参与。)

5、为学生的艺术参与活动创造优良的物质环境。81

首先,优美的大自然是艺术教学的最广阔的课堂,是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最迷人的场所,应该利用起来。

其次,必须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教室里的、没有多少活动余地的座位上解放出来。82

6、为什么课外艺术活动成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82-83主要是它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之不足。中小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的提高,很大部分就是通过参与课外艺术活动来实现的,这与学生的体育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来实现十分类似。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和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所有的人创造和提供亲身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培养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活动能力,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

7、遵循愉悦原则进行艺术教学,使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特征。(表现)87

一方面,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另一方面,教学的愉悦性还表现为,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依靠共鸣的师生情感,利用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为此,遵循愉悦原则进行艺术教学,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形成师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更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艺术兴致。

8、融合原则要真正付诸艺术教学实践,不可回避的外在条件至少包括:97

艺术教师必须具备足够广泛的艺术修养,以便能清楚地看到他正在进行的教学工作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

艺术课教材所选容及其编排方式等,必须为艺术教学遵循融合原则提供广泛的空间。

学校必须提供必要地设备等。

四、论述或综合应用

1、你觉得怎样做才符合艺术教学的参与原则,请写出你的想法。

要点:(1)认识静听式教学的弊端,理解艺术教育的本质和特点;(2)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给学生的参与提供机会;(3)在教学中欣赏和鼓励学生积极的艺术表现;(4)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5)诱导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

第四章艺术教师的四维定位

(一)知识点

1、美国艺术教育家霍斯曼认为,艺术教师必须是一个“艺术家—教师”,是一个对于其所教课程一方面具备良好技能,一方面具有高深知识的艺术家。P109

2、对于艺术教师的素质要求,主要应从教师的角度来提出,衡量一名艺术教师是否称职,首先要看他是否具备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而不能仅以专业艺术工作者作为参照标准。P110

3、衡量艺术教师是否称职,首先不是看他的艺术专业水平如何,而看他的教育教学水平怎么样,看他是否能够有效地将所掌握和理解的艺术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尤其对于中小学艺术教师来说更是如此。111

4、虽然艺术基本功本身就是艺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方面,甚至是一个最主要的方面,但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并不等同于艺术基本功。P113

5、称职的艺术教师不光是一个艺术工作者,还应该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甚至可以说,就中小学艺术教师而言,做教育工作者是第一位的,做艺术工作者是第二位的。110

6、教师首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交往时摆正自己的位置。114

7、艺术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作为一种资源而不是信息的传输者,因为学生只有在没有教师作为一种仲裁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学习。114

8、艺术本是一种创造性的产物,就是人们欣赏艺术也被称为是一种再度创造活动。★★★★★★115

9、艺术的创造与欣赏本无所谓对与错,对艺术的理解如果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就等于剥夺了艺术主体发挥其创造性和和想象力的权利。115

10、艺术学习的途径主要不是模仿,而是自身的参与和体验。115

11、称职的艺术教师有时是艺术活动的引导者,有时是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而最本质的身份应该是学生艺术活动的欣赏者。116

12、真正称职的艺术教师,除了能熟练掌握所教科目的技能技巧与基本理论之外,还应该对所有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素养。117

13、中小学艺术教育需要的不是只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而其他方面比较薄弱的单项型教师,需要的是哪怕艺术专业技能并不突出,但能涉猎各艺术门类,整体艺术素质比较高的全能型教师。118

14、艺术教师要想让自己的风格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教育的因素,就应该使自己的在气质与外在表现协调融合,这是艺术教师作为高雅庄重型的要求。P119

15、在教学活动中,艺术教师的本质身份应该是学生活动的欣赏者。

16、以下不属于艺术审美核心因素的有概念

17、当代美国艺术教育学家霍斯曼在《艺术与学校》一书中指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艺术。★★★★★★

(二)名词解释

1、全能性艺术教师★★★★★★ 118

不是只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而其他方面比较薄弱的单项型教师,而是哪怕艺术专业技能并不突出,但能涉猎各艺术门类,整体艺术素质比较高的教师。

(三)简答

1、如何对中小学艺术教师进行形象设计。★★★★★★(四维定位)110-118

不是专业工作者,而是教育工作者

不是冷面裁判员,而是热情欣赏者

不是单向专攻型,而是全能博学型

不是低俗轻浮型,而是高雅庄重型

2、艺术教师与专业艺术工作者的区别 111

专业艺术工作者与艺术教师无论在自身素质还是所从事的职业上,都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

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像创造性素质的问题,专业艺术工作者的创造性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对艺术本身的创造上与再创造上,而艺术教师的创造性,则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容即艺术作品的再创造上,而且更体现在创造性的教学上。

3、教师以欣赏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包括两方面意思。116

其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与学生一起共同欣赏艺术,并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其二,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自始至终能持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态度。

4、全能性艺术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否有些过高?118

我们并非无理苛求艺术教师必须精通某一门艺术的各个方面,甚至全部艺术形式;要求他们对于所教科目的艺术形式有较熟练地掌握,也非不是一定要达到专业艺术工作者的水平;而对于非任教科目的相关艺术形式的了解和掌握,则更是既不要求达到专业水平,也不要求达到所任教科目的水平。

5、什么才算艺术教师的美的风度?119-120

首先,这种风度不等于时髦的外表。

其次,这种风度也不是在言行上刻意表现艺术学科的雍容华贵。

艺术教师要想让自己的风度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教育的因素,就应该使自己的在气质与外在表现协调融合。

艺术教师要想真正使自己具有美的风度,外表的装饰时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水平,使自己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并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一名关荣的艺术教师。

(四)论述或综合应用

1、评析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赛。P112-11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