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岩带型金矿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课件

01
研发更加高效、精准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提高对绿岩带型金矿 的识别和发现能力。
02
加强勘探队伍建设,提高勘探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提
升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推动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
03
和升级。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加强绿岩带型金矿的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实现资 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节约。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特征
绿岩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其特点是金矿体主要产于绿岩带中,呈层状或透镜状产出,与 围岩界线清晰。
绿岩带型金矿的矿石多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和方铅矿化等,具有较高的金品位和较大的单矿体规模。
绿岩带型金矿的形成与绿岩带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受到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绿岩带型金矿的研究意义
1 2 3
资源保障
绿岩带型金矿是中国金矿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黄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科学探索
研究绿岩带型金矿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深入 了解地壳演化和成矿过程,推动地质学和地球科 学的发展。
社会经济
绿岩带型金矿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和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链 的发展。
02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分布与特征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分布
东北地区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如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地区。
华北地区
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如 太行山、燕山等地区。
华东地区
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如沂 蒙山、大别山等地区。
华南地区
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如武 夷山、南岭等地区。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ppt课件
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的基本特征

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的基本特征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一座重要的金矿床,其特征与成因机制备受地质学家们的关注。
本文将会从区域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构造特征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金矿的基本特征。
一、区域地质特征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位于双山子岛斑岩绿岩带中部,它位于古生代尼玛布藏南缘中南段,距离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南部180公里,属于西伯利亚地块东缘的古太古代岩石带之一。
该绿岩带普遍分布于1.8亿年以前的太古代中,主要由安山岩、玄武岩和辉绿岩等构成,是一种典型的后期弧火山岩。
二、矿化特征1.金矿类型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主要为岩浆热液型金矿。
其主要成矿物质为石英、方解石等金锰矿物、黄铁矿、金矿等,其中石英为主矿物。
金矿以石英中为主,常集中在脉状岩体内沿石英脉构成簇状和股状矿体。
2.矿化类型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的矿化类型主要为脉状矿化。
一般矿体呈低温低压脉状石英黄铁矿矿化,成矿浆液具有高盐度、低pH值的特点。
在成矿活动期间,构造运动为矿化提供了开放的通道,使得流体得以在岩石中的裂缝和孔隙中沉淀。
三、构造特征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位于双山子-杨各庄断裂带上,属于一系列断裂构造成矿。
在成矿期间,构造运动为流体的运移提供了必要的通道,矿化也随之在断裂和构造带中得到了富集和沉淀。
因此,断裂和构造影响了该绿岩带的成矿特征和矿床的分布。
综上所述,双山子太古代绿岩带金矿的基本特征包括区域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和构造特征等。
这些特征构成了该金矿的成因机制,并使其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金矿床之一。
同时,对于地质工作者而言,了解这些特征也对于寻找类似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由于缺乏具体相关数据,我将选择某一领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假设我们所需要收集的数据为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情况,收集的数据包括确诊病例、死亡病例、治愈病例、每百万人口确诊病例数、每百万人口死亡病例数等信息。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课件

政策支持:政府对黄 金产业给予政策支持, 推动了中国绿岩带型 金矿的发展。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中国绿 岩带型金矿在开采、 选矿和冶炼等方面取 得了重要突破。
07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未来发展趋势金矿的资 源潜力和分
布情况
技术创新: 未来开采技 术和方法的 创新与改进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对 未来发展的 影响和机遇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的 激烈程度和
未来趋势
未来发展挑战
资源短缺:中国绿岩带型金矿资源有限,未来开采难度加大 技术难题:开采技术、选矿技术和冶炼技术需要不断提高 环境压力: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得到有效控制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的变化对金矿行业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开采技术
露天开采:利 用机械设备将 矿石从地表剥
离出来
地下开采:通 过井巷工程进 入地下矿体, 利用提升、运 输等设备将矿
石运出地表
采矿方法:根 据矿体赋存条 件选择合适的 采矿方法,如 空场采矿法、 充填采矿法等
安全管理:确 保采矿过程中 的安全,采取 一系列措施, 如通风、排水、
防火等
06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经济价值与市场前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矿体形态复杂:中国绿岩带型 金矿的矿体形态复杂,多为不 规则状或脉状,且具有多层性。
伴生元素丰富:中国绿岩带型 金矿常伴生有银、铜、钴、镍 等元素,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的成因
绿岩带型金矿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密切相关 绿岩带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带附近 绿岩带型金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绿岩带型金矿的形成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绿岩带型金矿的特点
分布广泛:全球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 在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
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
故本书选择了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
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
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
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浅谈华北绿岩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均一法测温结果统计, 其温度 多 20 3 0 间, 中温热液型 ; 包裹体 盐度与金矿联 系起 来考虑 , 在 5—0 之 属 将 发现 高盐 变质流体控制 了绿岩带金矿 的 产生并控 制 了绿 岩型金矿 的规模 . 那些大型及超 大型矿床 的变质流体 的盐度往往都 大于 3 %. 2 甚至 高达 4 % 5
4 围 岩 蚀 变
2 控 矿 构 造
最常 见的围岩蚀变类 型有硅化 、 绢云母化 、 黄铁矿化 、 长石化 、 钾 绿泥石化 在花 岗岩类 围岩 中。 4 前 种蚀 变比较强 , 强烈 的 控矿 构造主要控矿 构造形式有 三种 ( 罗镇 宽 . 19 ; 虹 , , 碳酸盐化 、 等 9 4 王 等 硅化 、 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在围岩 中形成黄铁绢英岩 或绢英岩 。在斜 2 0 ) 05 : 黑云 ) 片麻岩类围岩中出现较强的碳酸盐化 、 泥石化 。蚀变 绿 21 韧脆性剪切叠加构造岩带控矿 。 于夹皮 沟 、 . 产 冀东 、 小秦岭 、 乌拉 长角闪( 山等成矿带 的多数金矿床属于此种情况 矿化常发 生在 韧性剪切 变形 在矿体两 侧呈对称平行 带状分布或 不对称带状 分布 例如李 洪志等 19 ) 确定其 围岩蚀变 自矿体向两侧对 向脆性剪切变形 的转化 阶段 . 也可 以发生在 时代 相距较大 的后期脆性 (9 4 对胶东绿岩型金矿进行研究 . 称分布 :分布的规律有菱铁矿化一黄铁绢英 岩化一 绿泥石 ( 绿帘石 ) 变形叠加 阶段 蚀变 岩型矿体蚀变 2 断裂 复合一 叠加 接触带构造岩控矿 胶东招掖地 区的特大 型金 化一钾化 石英脉型矿体蚀变带宽几米至十几米 : - 2 甚至达儿百米。 部分蚀变岩本身就是矿体 。 蚀变 矿床属于这种情况 。 新城一焦 家、 三山岛一仓上 、 招远一平度三条控矿 带宽十几米至几十米 . 过程中带入的主要是 H 0 K s、 、 2 、 、i 带出 的主要是 N 、 1 aMg S aA 、 、 。 C 主干断裂 的含矿地段多属于断裂复合一叠加接触带 . 有利于形成特大 型甚 至超大 型金矿床 通过研究 . 在这三条 断裂 带 中均发现有糜棱岩 5 流体 包裹体 特征 角砾 . 明早期有韧性剪切变形 从 这个 意义上讲 . 表 这三条 断裂也 属于 韧 一 脆 性 剪 切 叠 加 构 造 岩 带 据大量绿岩型金矿床脉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 温结果 统计 . 23 脆性剪切裂隙控矿 。玲珑矿 田、 . 牟平一乳 山成矿带花 岗岩 中的石 其温度多在 2030 5—0 之间 . 单个矿床平均值或众数值一般 2030 5—0℃. 属中温热液型。近年来 . 大量学者对我国华北地 台南北缘 的重要绿岩 英脉型金矿床属于这类情况 带做 了一 些变质岩包裹 体工作 .并将 包裹体盐度 与金矿联 系起来考 3 矿 体 及 矿 石 特 征 虑. 结果可清楚地看 出高盐变质流体与绿岩带金矿 的产出及 规模有着 密切的关系( 谢奕汉 .00 20 ) 31 矿 体 特 征 . . 1 按矿体形态规模和 内部组构特征 . 可将 矿体 划分为两大类一石英 5 高盐变质流体控制了绿岩带金矿的产 生 小秦岭 、 张家 口一宣化 、 大青山和熊耳 山隆起北部 等绿岩带 变质 脉型和蚀变构造岩型 石英脉型矿体受脆性剪切断裂 控制 . 具有连续
大青山克拉通绿岩带型金矿特征初析

大青山克拉通绿岩带型金矿特征初析1.成矿构造背景大青山克拉通是我国最古老的陆块,在其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原始陆核发生、古元古代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中元古代裂陷、新元古代到古生代地台盖层沉积和中生代的克拉通活化等多个演化阶段,并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多个金矿区,成为我区主要的黄金生产基地。
2.金成矿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内蒙古地轴基底由麻粒岩相的兴和群(Ar1x )、集宁群(Ar2j )和千里山群(Ar2q)和中低角闪岩相的乌拉山群(Ar2wl)、阿拉善群(Ar2al )和色尔腾山群(Ar3sr)等组成[1]。
以TTG岩系为主中高级变质地体与中酸性侵入岩等所构成的基底化学组成相当于花岗闪长质,基本上代表了上地壳的组成,属钙碱性、低铝型,具有高的Fe、Mg 和碱质,低的Rb/Sr值和分异系数,高的Th/U和LaN/LuN值,弱的Eu 负异常。
富含Sr、Ba、铁族元素与铂族元素,贫Li 、Rb、Cs、Be、Ta、U、Th、As、Sb、Bi 等不相容元素和易挥发元素。
高值区成片连续分布,规模较大,对应于色尔腾山群绢英绿泥片岩、含铁石英岩,乌拉山群和集宁群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
3.十八倾壕金矿特征矿区位于固阳县坝梁乡十八倾壕,区内有简易公路,交通较为方便。
矿区范围:东经109° 36’ 30〃-109° 43’ 30〃;北纬41°02’ 40〃- 41° 03’ 40〃。
(1 )矿区地质特征:区内出露地层有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2] ,渣尔泰山群书记沟组。
中、下侏罗统石拐群,第四系上更新统及全新统。
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为角闪斜长片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受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糜棱片岩”、千糜岩等岩石组成。
矿区岩浆岩分布有晚太古代黑云闪长岩、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中元古代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
脉岩有粗粒闪长岩、中粒闪长岩等。
分布在矿区南郊,其中粗粒闪长岩有微弱金矿化(图1)。
金矿矿床类型

金矿矿床类型(1)作者:h001发布时间:2008-2-1 14:01:52文章来源:矿业常识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
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
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可以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表3.18.8)。
表3.18.8中国金矿床主要类型表(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
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
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
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及其矿源层探讨

段 的特殊 产物 ; 受 区域 变 质 作用 可在 局 部 形 成 含金 石英 脉型 金矿 ; 受后 期 韧 性 构 造作 用 在 矿 源 层 内或
附 近形成 韧性 剪切 带型 金矿 。
典型新太古代绿岩带 ( 曹 国权 等 , 1 9 9 6 ; 徐 惠芬等 , 1 9 9 2 ; 沈 保 丰等 , 1 9 9 1 ; 张荣隋等, 2 0 0 1 ) 。但 对 鲁 西
1 ) 山东 省地质 调查 院 , 济南 , 2 5 0 0 1 3 ;
2 ) 山东省 第 五地质 矿产勘 查 院 , 山东 泰安 , 2 7 1 0 2 1 ;
3 ) 山东 省第一 地质 矿产 勘查 院 , 济南, 2 5 0 0 1 3
内容 提 要 : 鲁 西 泰 山 岩 群 是 我 国 典 型 的 新 太古 代 绿 岩 带 , 发 育 并 保 存 了 良好 的科 马 提 岩 , 对 其 地 质 认 识 已 基 本 趋 于一 致 , 但 对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的认识还不够深 入和全 面。以往仅对 韧性剪切 带型金 矿有所 了解 , 对 绿 岩 带 层 控 型金 矿 很 少 重 视 , 对矿源层的理解也较为模糊 , 笼 统 地 将 泰 山 岩 群 作 为 后 期 各 种 金 矿 成 矿 的矿 源 层 。本 文 对鲁 西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型和层控型金矿做 了系统 介绍 , 认 为 绿 岩 带 层 控 型 金 矿 具 有 原 生 层 状 特 征 和 矿 源 层 意 义, 受 绿 岩 带 某 特 定 层 位 控 制 十 分 明显 , 是超基性岩 基 性 火 山岩 一 碎 屑 沉 积 岩 建 造 旋 回过 程 中 发 展 到 一 定 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Abitibi greenstone belt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fault zones and gold deposits. Modified from Poulsen et al. (2000).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类型、 地质特征
中国中铁资源集团公司地勘公司
2011年3月
汇报提纲
何为绿岩带?何为绿岩带型金矿床?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产出背景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的分类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特征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的成矿系统 关注问题:花岗岩成矿之辩
何为绿岩带? 何为绿岩带型金矿床?
重要绿岩带
Resources (tonnes Au)* 78.5 72.6 171.6 66.5 14.5 686.8 17.2 27.5 9.7 25.1 8.1 25.2 35.1 2.8 16.8 19.6 12.7 14.6 5.6 252.4 16.6 286.6 55.4 8.9
Au
华北
Au-Fe
•
多数人认为绿岩带不代表原始地壳,它下面还应有更古老的陆壳。加拿
大、西澳大利亚、印度、芬兰等早前寒武纪克拉通基底的花岗质片麻杂岩内
普遍发育一套绿岩带,其时代从35亿年到23亿年前,代表地球生成早期最老
的沉积和火山活动记录;以南非巴伯顿地区研究程度最高,是全球绿岩带的
典型。它们成极不规则的线状陡倾向形条带位于占优势的片麻状花岗质岩石
3.4
Keewatin
Churchill-Hearne
7.2
Yellowknife
Slave
432.8
MacKenzie
Slave
38.1
Cassiar
Cordillera
14.9
Baie Verte
Appalachian/Dunnage 10.3
*as of December 31, 2002 **does not include the Campbell-Red Lake, Cochenour and MacKenzie Red Lake deposits as they are not considered typical GQCV deposits
中,长可达数百千米,宽达25千米。绿岩带和周围片麻岩系的片麻理多成协
调一致的关系,所以两者原来的关系不易确定。最近国外一部分学者把绿岩
带当作蛇绿岩套。由于古老克拉通的多数金属、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和空间展
布与绿岩带的发育密切相关,故对绿岩带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中国辽宁清源和山西五台山都有绿岩带发育。
District
Geological Province Production & Reserves (tonnes Au)*
Timmins
Superior/Abitibi
2,072.9
Kirkland Lake
Superior/Abitibi
794.8
Val d'Or
Superior/Abitibi
➢ 绿岩带分布在片麻岩穹窿或花岗质岩体之间,呈 带状或不规则状,保存较好。由变形的、遭受中 低级变质作用的及以变镁铁质火山岩为主的变火 山岩相沉积岩组成向形上壳岩序(沈保丰,1989)。
➢ 对于大多数绿岩带地层来说,主要分为上、下两 部分,下部以火山岩为主,上部以沉积岩为主。 大多数绿岩带的下部群可进一步划分为超基性岩 的下部岩群,以及主要是钙-碱性、镁铁-长英质 岩的上部火山岩群。
• 南非巴伯顿的斯威士兰超群 • 津巴布韦 • 加拿大苏必利尔省和斯拉夫省的阿比提比带、耶
洛奈夫带等 • 美国西部怀俄明 • 西澳皮尔巴拉和伊尔岗地块 • 印度的达瓦尔超群 • 俄罗斯科拉半岛 • 中国华北陆台
World distribution of greenstone-hosted quartz-carbonate vein deposits containing at least 30 tonnes perior/Abitibi
60.4
Cadillac
Superior/Abitibi
22.1
Pickle Lake
Superior/Uchi
90.4
Rice Lake
Superior/Uchi
51.6
Beardmore-Geraldton Superior/Wabigoon
123.5
Michipicoten
Superior/Wawa
41.1
Mishibishu
Superior/Wawa
26.7
Goudreau-Lolshcach
Superior/Wawa
8.8
Flin Flon
Churchill
62.2
Lynn Lake
Churchill
19.5
La Ronge
Churchill
地台
Fe
Non Au-Fe
绿岩带
• 绿岩带(greenstone belt)是蚀变或变质的基性火成岩带。通常指前寒武纪 地盾中呈条带状分布的变质基性岩地区,如太古绿岩带等。一个绿岩带中可 含有一层或几层基性火山-沉积变质产物。主要岩石类型有细碧岩、玄武岩、 辉长岩和辉绿岩等。因变质作用生成的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矿物促使 岩石普遍具有暗绿色。一套完整的绿岩地层,由早期的火山岩和晚期的以浊 流沉积为主的碎屑沉积岩或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火山岩下部以超基性-基性 岩为主,并含有一层科马提岩(指一种超基性喷出岩),上部为钙碱性火山 岩。
Tonnage and grade repartition for gold deposits in the world containing at least 30 tonnes of Au.
Table 1: Most productive Canadian districts for GQCV deposits
638.9
Rouyn-Noranda
Superior/Abitibi
519.6
Larder Lake
Superior/Abitibi
378.7
Malartic
Superior/Abitibi
278.7
Red Lake**
Superior/Uchi
128.0
Joutel
Superior/Abitibi